CN218305239U - 腰椎背式正骨牵引器 - Google Patents

腰椎背式正骨牵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05239U
CN218305239U CN202221777492.1U CN202221777492U CN218305239U CN 218305239 U CN218305239 U CN 218305239U CN 202221777492 U CN202221777492 U CN 202221777492U CN 218305239 U CN218305239 U CN 2183052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ed
bed plate
guide piece
lum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7749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77749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052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052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052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腰椎背式正骨牵引器。包括床板和床腿,床腿固定设置在床板的下方,床板上表面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依次设置有头枕部和腰枕部,在头枕部和腰枕部之间有背枕部;腰枕部包括安装板,安装板设置在床板的上方,安装板的上方设置有振动机构;床板与腰枕部之间通过滑动机构连接,床板上设置有驱动腰枕部沿着床板宽度方向移动的横移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腰枕部设置在床板上表面的端部,在使用时,将患者的腰部与腰枕部贴合,下半身悬置在床板的外部,用于模拟医生倒背着患者;通过设置振动机构,用于模拟医生调整弯腰的幅度的动作,通过设置横移机构用于模拟医生扭动身体的动作,减轻了医生的体力消耗。

Description

腰椎背式正骨牵引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腰椎背式正骨牵引器。
背景技术
腰椎病的治疗方法分物理疗法、药物疗法和手术治疗三种,而牵引是物理疗法中治疗腰椎病的主要缓解症状手段,有效的牵引能解除腰部肌肉痉挛、缓解疼痛症状、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有利于已外突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稳定、调整和恢复已被破坏的腰椎内外平衡、恢复腰椎的正常功能。
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将病患倒背在背上,医生将患者的双臂夹在腋下,医生弯腰将患者倒背在背上,此时,患者的腰部与医生的臀部相抵接,患者的下半身会悬空,利用下半身的重力,会对患者的腰部产生一个牵引的效果,一次治疗需要持续倒背患者三到五分钟。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医生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左右扭动身体或者调整弯腰的幅度;在左右扭动身体或者调整弯腰的幅度的过程中,患者的腰部以医生的臀部作为支点,由于患者的下半身会悬空,在惯性和重力的作用下,能对患者的腰部进行更好的舒展。
上述方式虽然能对患者腰椎进行治疗,但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医生做出扭动身体或者调整弯腰的幅度的动作,对于需要接诊多名患者的医生来说,体力的消耗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腰椎背式正骨牵引器用于辅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以减小医生的体力消耗。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腰椎背式正骨牵引器,包括床板和床腿,床腿固定设置在床板的下方;
床板上表面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依次设置有头枕部和腰枕部,在头枕部和腰枕部之间设置有背枕部;
所述腰枕部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在床板的上方,安装板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机构;
所述床板与安装板之间通过滑动机构连接,床板上设置有驱动安装板沿着床板宽度方向移动的横移机构。
进一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固定在安装板上,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设置在第一电动推杆上方的升降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偏心轴以及驱动偏心轴旋转的驱动电机,所述偏心轴通过两个立式轴承座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偏心轴的轴线沿着床板宽度方向布置,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偏心轴连接,且轴线与偏心轴的旋转中心重合。
进一步,所述滑动机构包括第一导向件和滑动安装在第一导向件上的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可相对于第一导向件沿着床板的宽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导向件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下方,所述第二导向件固定连接在床板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横移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床板上的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与第一导向件固定连接,且第二电动推杆的伸缩方向与第一导向件相对于第二导向件的移动方向相同。
进一步,所述横移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床板上的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输出端的轴线与第一导向件相对于第二导向件的移动方向相垂直,所述旋转电机驱动件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摆臂,摆臂与第一导向件之间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第一导向件铰接,另一端与摆臂的端部铰接。
进一步,所述床板的下表面靠近腰枕部的端部设置有向下倾斜设置的垫板,垫板与床板之间铰接连接,所述床腿上设置有锁定垫板的锁定机构。
进一步,所述床腿上设置有调节床腿高度的调节机构。
进一步,所述床板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有固定带,固定带的两端分别通过插扣与床板的两个侧面连接。
进一步,所述床板上设置有包覆层,所述包覆层与床板之间形成用于安装腰枕部的空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腰枕部设置在床板上表面的端部,在治疗时,将患者的腰部与腰枕部贴合,下半身悬置在床板的外部,患者的下半身会悬空,利用下半身的重力,会对患者的腰部产生一个牵引的效果,用于模拟医生倒背着患者;通过设置升降机构,用于模拟医生调整弯腰的幅度的动作,通过设置横移机构用于模拟医生扭动身体的动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医生将患者背在背上进行治疗,大大减轻了医生的体力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种升降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二种升降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种横移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二种横移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第二种横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床板;101-床腿;102-头枕部;103-背枕部;104-腰枕部;105-垫板;106-固定带;107-插扣;108-调节机构;109-锁定机构;201-安装板;202-第一电动推杆;203-升降板;204-第二导向件;205-第一导向件;206-旋转电机;207-第二电动推杆;301-驱动电机;302-立式轴承座;303-偏心轴;304-摆臂;305-连杆;5-包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腰椎背式正骨牵引器,包括床板1和床腿101,床腿101固定设置在床板1的下方;
床板1上表面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依次设置有头枕部102和腰枕部104,在头枕部102和腰枕部104之间设置有背枕部103;
所述腰枕部104包括安装板201,所述安装板201设置在床板1的上方,安装板201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机构;
所述床板1与安装板201之间通过滑动机构连接,床板1上设置有驱动安装板201沿着床板1宽度方向移动的横移机构。
其中,床板1为木板或钢板,形状为长方形,为了保证强度,优选的采用钢板;床腿101的作用是为床板1提供支持,床腿101为方形长条,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将床腿101固定在床板1的下方。
床板1上表面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依次设置有头枕部102和腰枕部104,其中,床板1上表面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指的是床板1上表面靠近两个短边的区域。
头枕部102用于放置患者的头部,其外廓形状与人体头部的外廓形状相近,头枕部102采用海绵板或者聚乙烯板,通过粘接的方式将头枕部102粘接在床板1上。
背枕部103用于放置患者的背部,背枕部103采用海绵板或者聚乙烯板,背枕部103下表面为平面,通过粘接的方式与床板1连接,背枕部103的上表面为贴合患者背部曲线的圆弧状。
腰枕部104用于放置患者的腰部,腰枕部104包括安装板201,安装板201为方形板,用于安装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作用是在患者腰部与腰枕部104贴合的时候驱动患者腰部上下移动。床板1与安装板201之间通过滑动机构连接,滑动机构的作用是使安装板201能相对于床板1移动,横移机构的作用是驱动安装板201沿着床板1宽度方向移动,进而带动腰枕部沿着床板1宽度方向移动,在患者的腰部与腰枕部104贴合时,会带动患者的腰部左右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具体操作过程:患者平躺在腰椎背式正骨牵引器上,头部与头枕部102相贴合,背部与背枕部103相贴合,腰部与腰枕部104相贴合,下半身悬置在床板1的外部,横移机构推动滑动机构,带动腰枕部104左右移动,进而使患者的腰部左右移动,升降机构带动患者的腰部上下移动。移动机构和升降机构可以同时运作,也可以单独运作,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不同的运作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腰椎背式正骨牵引器,通过将腰枕部104设置在床板1上表面的端部,在治疗时,将患者的腰部与腰枕部104贴合,下半身悬置在床板1的外部,用于模拟医生倒背着患者;通过设置升降机构,用于模拟医生调整弯腰的幅度的动作,通过设置横移机构用于模拟医生扭动身体的动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医生将患者背在背上进行治疗,大大减轻了医生的体力消耗。
第一种升降机构:参见图3,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电动推杆202,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02固定在安装板201上,第一电动推杆202的输出端与设置在第一电动推杆202上方的升降板203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电动推杆202是一种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推杆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电力驱动装置,第一电动推杆202的作用是推动升降板203上下移动,第一电动推杆202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板201上;升降板203为钢板或者是聚乙烯板,升降板203的上表面为贴合患者腰部曲线的圆弧状。升降板203与第一电动推杆202的输出端可以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在第一电动推杆202的输出端制造第一螺纹孔,在升降板203上制造与第一螺纹孔相适配的第二螺纹孔,通过螺杆依次连接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腰部与升降板203相贴合,利用市电为第一电动推杆202提供电力,使第一电动推杆202工作,第一电动推杆202的输出端作上下往复运动,进而带动升降板203上下运动,最终实现患者腰部的上下运动。
第二种升降机构:参见图4,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偏心轴303以及驱动偏心轴303旋转的驱动电机301,所述偏心轴303通过两个立式轴承座302安装在安装板201上,所述偏心轴303的轴线沿着床板1宽度方向布置,所述驱动电机301固定在安装板201上,所述驱动电机301输出端与偏心轴303连接,且轴线与偏心轴303的旋转中心重合。
其中,偏心轴303的旋转中心与轴线不重合,在旋转过程中偏心轴303的最高点会随着偏心轴303的旋转而改变;驱动电机301的作用是为偏心轴303的旋转提供动力;偏心轴303通过两个立式轴承座302安装在安装板201上,两个立式轴承座302相对设置,偏心轴303依次插接在两个立式轴承座302上;偏心轴303的轴线沿着床板宽度方向布置,即偏心轴303的轴线与床板1宽度方向平行;驱动电机301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板201上;驱动电机301输出端与偏心轴303通过联轴器连接,驱动电机301的输出端的轴线与偏心轴303的旋转中心重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腰部与偏心轮的外表面相贴合,利用市电为驱动电机301供电,驱动电机301得电以后,驱动电机301驱动偏心轴303旋转,偏心轴303的最高点会随着偏心轴303的旋转而改变,进而带动患者的腰部上下运动。
进一步,参见图3至图6,所述滑动机构包括第一导向件205和滑动安装在第一导向件205上的第二导向件204;所述第二导向件204可相对于第一导向件205沿着床板1的宽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导向件205固定连接在安装板201的下方,所述第二导向件204固定连接在床板1的上方。其中第一导向件205可以为燕尾槽,第二导向件204为与燕尾槽配合使用的燕尾块;或者第一导向件205为燕尾块,第二导向件204为与燕尾块配合使用的燕尾槽;这里燕尾槽和燕尾块沿着床板1的宽度方向设置,燕尾块就可以在燕尾槽中左右滑动;第一导向件205和第二导向件204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使腰枕部104能够相对于床板1左右移动。
第一种横移机构:参见图5,所述横移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床板1上的第二电动推杆207,第二电动推杆207的伸缩端与第一导向件205固定连接,且第二电动推杆207的伸缩方向与第一导向件205相对于第二导向件204的移动方向相同。
其中,第二电动推杆207是一种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推杆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电力驱动装置,第二电动推杆207的作用是驱动第一导向件205相对于第二导向件204移动,第二电动推杆207的输出端与第二导向件204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包括螺栓连接或者利用AB胶粘接;第二电动推杆207的伸缩方向与第一导向件205相对于第二导向件204的移动方向相同的作用是方便第二电动推杆207推动第一导向件205移动,当第二电动推杆207产生的力与第一导向件205移动方向不同时,第二电动推杆207产生的力会产生一个分力,这个分力会使第一导向件205和第二导向件204之间的摩擦力变大,进而使第一导向件205的移动困难;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腰部与腰枕部104相贴合,第二电动推杆207推动第一导向件205相对于第二导向件204左右往复移动,进而实现患者腰部的左右运动。
第二种横移机构:参见图6,所述横移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床板1上的旋转电机206,所述旋转电机206输出端的轴线与第一导向件205相对于第二导向件204的移动方向相垂直,所述旋转电机206驱动件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摆臂304,摆臂304与第一导向件205之间设置有连杆305,所述连杆305的一端与第一导向件205铰接,另一端与摆臂304的端部铰接。
其中,旋转电机206的作用是为摆臂304的旋转提供动力,旋转电机206输出端设置有摆臂304,摆臂304的轴线与旋转电机206输出端的轴线垂直,摆臂304与第一导向件205之间设置有连杆305,所述连杆305的一端与第一导向件205铰接,另一端与摆臂304的端部铰接,这样设置,摆臂304、连杆305和第一导向件205形成曲柄滑块机构,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腰部与腰枕部104相贴合,旋转电机206驱动摆臂304旋转,摆臂304在连杆305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导向件205相对于第二导向件204左右往复移动,使腰枕部104左右往复移动,最终实现患者腰部的左右往复移动。
在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同的患者对腰部与下半身之间角度的耐受度不同,为了能够调节患者腰部与下半身之间的角度,进一步,参见图1,所述床板1的下表面靠近腰枕部104的端部设置有向下倾斜设置的垫板105,垫板105与床板1之间铰接连接,所述床腿101上设置有锁定垫板105的锁定机构109。
其中,垫板105与床腿101之间的角度为0度-45度之间,治疗时,患者的腿部可以放置在垫板105上,当患者由于垫板105与床腿101之间角度过小导致腰椎伸展过度而产生不适时,通过调整垫板105与床腿101之间的角度来改善患者的不适。锁定机构109的作用是在垫板105调整好以后对垫板105进行锁定,使垫板105不会继续向床腿101方向转动,锁定机构109可以采用伸缩杆,伸缩方的一端与床腿101固定连接,伸缩杆的另一端抵接在垫板105靠近床腿101的那个面上;锁定机构109还可以采用液压缸,液压缸的一端固定在床腿101上,另一端抵接在垫板105靠近床腿101的那个面上。
不同的患者,身高不一致,这就存在一种可能,上一个患者使用时下半身能够很好的悬空,下一个身高较高的患者使用时,脚可能会直接与地面接触,影响治疗的效果,进一步,参见图1,所述床腿101上设置有调节床腿101高度的调节机构108。
其中调节机构108可以使用液压缸,液压缸设置在地面,将床腿101的端部与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通过驱动液压缸上升与下降,实现对床腿101高度的调节。调节机构108还可以采用实用新型专利CN207168231U中提到的伸缩机构。
为了将患者固定在腰椎背式正骨牵引器,避免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沿着床板1的长度方向滑动,进一步,参见图1,所述床板1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有固定带106,固定带106的两端分别通过插扣107与床板1的两个侧面连接。固定带106为尼龙带或者是棉布带,在治疗过程中,将固定带106穿过患者的腋下,将患者固定在腰椎背式正骨牵引器上。
为了避免升降机构与患者腰部之间直接接触,进一步,参见图1至图6,所述床板1上设置有包覆层5,所述包覆层5与床板1之间形成用于安装腰枕部104的空腔。包覆层5为皮革制成的下端开口、内部中空的长条形部件,其中空部分的长度大于腰枕部104的长度,宽度大于腰枕部104的宽度,高度大于腰枕部104的高度,包覆层5开口的那一端与床板1粘接在一起,将腰枕部104放置在包覆层5与床板1之间形成的空腔中,包覆层5能够对腰枕部104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在治疗的过程中,包覆层5在患者腰部与升降机构之间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腰椎背式正骨牵引器,包括床板(1)和床腿(101),床腿(101)固定设置在床板(1)的下方;
其特征在于:床板(1)上表面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依次设置有头枕部(102)和腰枕部(104),在头枕部(102)和腰枕部(104)之间设置有背枕部(103);
所述腰枕部(104)包括安装板(201),所述安装板(201)设置在床板(1)的上方,安装板(201)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机构;
所述床板(1)与安装板(201)之间通过滑动机构连接,床板(1)上设置有驱动安装板(201)沿着床板(1)宽度方向移动的横移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背式正骨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电动推杆(202),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02)固定在安装板(201)上,第一电动推杆(202)的输出端与设置在第一电动推杆(202)上方的升降板(203)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背式正骨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偏心轴(303)以及驱动偏心轴(303)旋转的驱动电机(301),所述偏心轴(303)通过两个立式轴承座(302)安装在安装板(201)上,所述偏心轴(303)的轴线沿着床板(1)宽度方向布置,所述驱动电机(301)固定在安装板(201)上,所述驱动电机(301)输出端与偏心轴(303)连接,且轴线与偏心轴(303)的旋转中心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背式正骨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第一导向件(205)和滑动安装在第一导向件(205)上的第二导向件(204);所述第二导向件(204)可相对于第一导向件(205)沿着床板(1)的宽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导向件(205)固定连接在安装板(201)的下方,所述第二导向件(204)固定连接在床板(1)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腰椎背式正骨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床板(1)上的第二电动推杆(207),第二电动推杆(207)的伸缩端与第一导向件(205)固定连接,且第二电动推杆(207)的伸缩方向与第一导向件(205)相对于第二导向件(204)的移动方向相同。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腰椎背式正骨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床板(1)上的旋转电机(206),所述旋转电机(206)输出端的轴线与第一导向件(205)相对于第二导向件(204)的移动方向相垂直,所述旋转电机(206)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摆臂(304),摆臂(304)与第一导向件(205)之间设置有连杆(305),所述连杆(305)的一端与第一导向件(205)铰接,另一端与摆臂(304)的端部铰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背式正骨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的下表面靠近腰枕部(104)的端部设置有向下倾斜设置的垫板(105),垫板(105)与床板(1)之间铰接连接,所述床腿(101)上设置有锁定垫板(105)的锁定机构(109)。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背式正骨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腿(101)上设置有调节床腿(101)高度的调节机构(108)。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背式正骨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有固定带(106),固定带(106)的两端分别通过插扣(107)与床板(1)的两个侧面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腰椎背式正骨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上设置有包覆层(5),所述包覆层(5)与床板(1)之间形成用于安装腰枕部(104)的空腔。
CN202221777492.1U 2022-07-11 2022-07-11 腰椎背式正骨牵引器 Active CN2183052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77492.1U CN218305239U (zh) 2022-07-11 2022-07-11 腰椎背式正骨牵引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77492.1U CN218305239U (zh) 2022-07-11 2022-07-11 腰椎背式正骨牵引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05239U true CN218305239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70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77492.1U Active CN218305239U (zh) 2022-07-11 2022-07-11 腰椎背式正骨牵引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052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26343B (zh) 脊柱矫正床
CN201044814Y (zh) 颈腰椎医疗床
CN110433022B (zh) 一种采用气动肌肉驱动的腰椎牵引装置
CN112237503B (zh) 一种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床
CN213311299U (zh) 一种可实现腰椎减压、脊柱矫正的治疗床
CN113288551A (zh) 一种震动按摩脊柱曲度康复仪
CN113018096B (zh) 一种刚柔耦合腰椎康复治疗器
CN108478320B (zh) 一种主动操控式手摇牵引床
CN218305239U (zh) 腰椎背式正骨牵引器
CN201384600Y (zh) 多功能颈椎康复治疗仪
CN2035231U (zh)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功能治疗床
KR20010035116A (ko) 경추 교정기
CN112237502B (zh) 多功能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仪
CN213310680U (zh) 一种可同时治疗颈椎和腰椎的减压床
CN215020200U (zh) 一种多功能腰椎间盘康复治疗装置
CN211244388U (zh) 电动抬臀助力器
CN206642058U (zh) 脊柱矫正床
CN108464881B (zh) 脊柱多功能康复机器人
CN112716729A (zh) 骨科脊柱护理用康复床
CN219700237U (zh) 一种布朗式牵引架
CN216985322U (zh) 一种震动按摩脊柱曲度康复仪
CN215503624U (zh) 一种用于按摩脊柱曲度仪的升降机构
CN211512228U (zh) 一种三维脊椎康复床的臀板横切振摆机构
CN220530502U (zh) 一种超声探头可横纵移动的治疗仪
CN2150838Y (zh) 胸腰椎骨折顶升复位固定治疗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