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03023U - 一种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03023U
CN218303023U CN202222591540.4U CN202222591540U CN218303023U CN 218303023 U CN218303023 U CN 218303023U CN 202222591540 U CN202222591540 U CN 202222591540U CN 218303023 U CN218303023 U CN 218303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module
bee
insect
lamp tube
insect tra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9154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兰
杨金龙
刘佳霖
陈恒
高丽娇
罗文华
吴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Academy of Anim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Academy of Anim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Academy of Anim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Academy of Anim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22259154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03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03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030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杆和安装座,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连接所述底座,其上端连接所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太阳能板、蓄电池、感光器和诱虫箱,所述诱虫箱的一侧设置诱虫口,所述诱虫箱内侧上端设置有诱虫灯管和紫外灯管,所述太阳能板的输出端连接蓄电池,以为所述蓄电池充电,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蓄电池通过电源线连接感光器、控制模块、诱虫灯管、紫外灯管,所述感光器的信号输出端线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诱虫灯管和所述紫外灯管。本实用新型能够预知夜间飞行敌害流行情况,提前诱杀大蜡螟、茧蜂、糖蛾等敌害,从源头上减少大蜡螟、茧蜂、糖蛾对中蜂的侵害。

Description

一种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害虫防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中蜂常为定点饲养昆虫,在西南地区的蜂场内,蜂群中的蜜蜂幼虫、蛹、成年蜂、蜂蜜和花粉等常会吸引众多蜜蜂敌害如大蜡螟、茧蜂、糖蛾等,导致蜂群飞逃,甚至崩溃。且大部分敌害都属飞行昆虫,这类敌害常在夜间侵袭蜂场,白天让养蜂人无法感知,只有已经侵害到蜂群,对蜂群造成危害和损失后,才易被养蜂人发现。它们有的进入蜂箱后在缝隙处产卵,其幼虫很快捣毁蜜蜂巢脾,有的扰乱蜂群偷吃蜂蜜,有的危害幼蜂在幼蜂体内产卵,轻则影响中蜂养殖生产、重则造成蜂群大量飞逃、工蜂死亡甚至造成病敌害的大面积传播。
大蜡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在夜间交尾后,便寻找能提供蜡屑、蜂蜜和花粉等能提供幼虫食物的蜂箱,趁蜂群防备不严时进入蜂箱,在蜂箱角落或缝隙里产卵,一只大蜡螟成虫可产卵600-1500粒卵,温度适宜时,卵经过3天就能孵化成幼虫危害蜂群,因此控制住一只大蜡螟雌成虫,就能减少成千只幼虫危害蜂群,大蜡螟幼虫一旦进入巢脾危害蜂群,所使用的消毒、毁脾、换箱等特殊管理技术将是一个繁琐且收效甚微的防治措施,而且蜂群需要大量的精心管理和长时间的康复才能用于生产,容易错过花期,错过生产。蜂群遭遇大蜡螟侵袭,养蜂者很难发现,即使开箱检查也不易察觉,巢虫又通常隐藏在巢牌中间,只有侵害巢脾上的蜂蛹造成大量蜂蛹死亡后,才易被养蜂者发现。对于大蜡螟成虫的防治目前除了人为扑打,尚未有一种能在蜂箱外专门防治的措施,而对于喜静的中蜂来说,在蜂场人工扑打大蜡螟成虫的机率是极少的。
茧蜂属膜翅目茧蜂科,变态昆虫,茧蜂成蜂会在中蜂幼蜂腹部产卵,借助蜜蜂腹部的体温孵化成幼虫并大量繁殖,凡被茧蜂产卵后的蜜蜂均在其幼虫孵化后衰竭死亡,目前在我国西南地区较为流行。
糖蛾属鳞翅目昆虫,夜间活动,主要在蜂场偷吃蜂蜜、扰乱蜂群,影响生产。目前无防治方法。
国外对大蜡螟的防治,在成虫阶段没有有效防治方法,在幼虫阶段主要用生物防治方法,通过苏云金芽孢杆菌等寄生性天敌或生物制剂来防控。国内在使用苏云金芽孢杆菌时条件不一,活性不一,使用效果不稳定,而且药物易在巢脾中残留。同时国内蜂农使用一些特殊的管理技术来防治大蜡螟幼虫,如勤换巢脾、蜂具消毒、定期清理箱内杂质等,使用的消毒剂种类较多,如硫磺、醋酸和磷化铝等,这些措施耗工耗时,药物也不易渗透至巢脾中间,常常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还有可能伤害蜜蜂子脾和幼虫。在药物防治时,有效成分很难渗透到巢脾中大蜡螟幼虫活动的中间层,导致施药剂量大,但效果甚微、操作麻烦,不能在采蜜期使用,还易伤害蜜蜂子脾,并在蜂产品中残留。茧蜂和糖蛾的防治亦是如此,基本无有效的防治措施。
目前对这类夜间飞行的蜜蜂敌害尚无有效防控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以预知夜间飞行敌害流行情况,提前诱杀大蜡螟、茧蜂、糖蛾等敌害,从源头上减少大蜡螟、茧蜂、糖蛾对中蜂的侵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杆和安装座,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连接所述底座,其上端连接所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太阳能板、蓄电池、感光器和诱虫箱,所述诱虫箱的一侧设置诱虫口,所述诱虫箱内侧上端设置有诱虫灯管和紫外灯管,所述太阳能板的输出端连接蓄电池,以为所述蓄电池充电,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蓄电池通过电源线连接所述感光器、所述控制模块、所述诱虫灯管、所述紫外灯管,所述感光器的信号输出端线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诱虫灯管和所述紫外灯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诱虫灯管的两端连接启动器,所述控制模块线路连接所述启动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雷电传感器,所述雷电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线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蓄电池通过电源线连接所述雷电传感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信号连接报警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为伸缩杆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紫外灯管能够发射的波长范围为320-400n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的长度为2-3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利用敌害昆虫的光学频谱嗜性,配套使用引诱灯在蜂场进行敌害防控,抓住敌害关键防控阶段,防止大面积流行,作用巨大,应用前景广阔。可减少蜂场害虫虫口数量,监测分析蜂场害虫流行动态,提前监测蜂场害虫危害情况,为蜜蜂敌害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可减少与蜜蜂竞争的其他采蜜昆虫的数量,提高蜜源植物囤蜜量,提高蜜蜂采集效率;减少蜂场周边农业害虫,使蜜源植物少受害虫侵害,减少蜂场周边农药使用频率和用量,提高蜂产品和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的诱虫箱的内部仰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的电子元件连接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的在具有启动器时的电子元件连接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的在具有雷电传感器时的电子元件连接示意图。
图中,1为底座,2为支撑杆,3为安装座,4为太阳能板,5为蓄电池,6为感光器,7为诱虫箱,8为诱虫口,9为诱虫灯管,10为紫外灯管,11为控制模块,12为启动器,13为雷电传感器,14为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实用新型。
现在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如图1所示,该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杆2和安装座3,所述支撑杆2的下端连接所述底座1,其上端连接所述安装座3,所述安装座3上设置有太阳能板4、蓄电池5、感光器6和诱虫箱7,所述诱虫箱7的一侧设置诱虫口8,如图2所示,所述诱虫箱7内侧上端设置有诱虫灯管9和紫外灯管10,所述太阳能板4的输出端连接蓄电池5,以为所述蓄电池5充电,还包括控制模块11,所述蓄电池5通过电源线连接所述感光器6、所述控制模块11、所述诱虫灯管9、所述紫外灯管10,所述感光器6的信号输出端线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1,所述控制模块1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诱虫灯管9和所述紫外灯管10。
请结合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到的各个电子元件的连接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根据不同蜂场的实际情况,由支撑杆2的高度来确定诱虫箱7的安装高度,支撑杆2优选为2-3m。太阳能板4用于吸收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后转入蓄电池5中进行存储,蓄电池5存储的电能为所述感光器6、所述控制模块11、所述诱虫灯管9、所述紫外灯管10提供电能。感光器6可以选择为一种光照传感器,用于检测光照强度,并将其检测到的光照强度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11,在光照强度信号弱的情况下,表示已经处于傍晚或者夜晚,此时控制模块11控制诱虫灯管9和紫外灯管10开始工作,诱虫灯管9发出诱虫光源,该光源通过诱虫口8发散出去,吸引害虫进入到诱虫箱7内,在紫外灯管10发出的紫外射线的作用下,对害虫进行捕杀,以此可减少蜂场害虫虫口数量,同时可减少与蜜蜂具有竞争性采蜜的昆虫数量,提高蜜源植物囤蜜量,提高蜜蜂采集效率;减少蜂场周边农业害虫,使蜜源植物少受害虫的侵害,减少蜂场周边农药使用频率和用量,提高蜂产品和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并且,诱虫箱7还具有对捕杀的害虫进行短时间的暂存功能,在一定周期时间内的防治处理后,工作人员可以基于诱虫箱7内所捕杀的害虫进行分析,监测分析蜂场害虫流行动态,提前监测蜂场害虫泛滥情况,为蜂场的绿色敌害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需要注意,控制模块11具体为一种可以实现信号的接收处理并发送的已有电子元件,例如可以为处理器或者PLC控制器等等,其中处理器和PLC控制器军可以通过市购。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诱虫灯管9的两端连接启动器12,所述控制模块11线路连接所述启动器12。其中启动器12是一个用来预热日光灯灯丝,并提高灯管两端电压,以点亮灯管的自动开关,因此诱虫灯管9在本实施例中选择为日光灯,控制模块11通过发出信号控制启动器12的开闭以启动日光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还包括雷电传感器13,所述雷电传感器13的信号输出端线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1,所述蓄电池5通过电源线连接所述雷电传感器13。雷电传感器13用于监测雷电流,并将监测的雷电流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11,所述控制模块11的信号输出端信号连接报警器14,通过报警器14及时对雷电情况进行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有雷电危险,及时对蓄电池5和太阳能板4还有蓄电池5的各个供电线路进行防护措施,避免电子元件的损坏,仅作为示例,防护措施包括停止蓄电池5和太阳能板4的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报警器14可以安装在蜂场的监控室内,此时控制模块11与报警器14的信号连接方式优选为无线连接,无线连接的方式为已有技术,例如可以通过WiFi模块/蓝牙模块进行无线连接,或者基于4G/5G射频技术进行无线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更方便地对诱虫箱7的高度进行调整,所述支撑杆2为伸缩杆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紫外灯管10能够发射的波长范围为320-420nm,即本实施例中的紫外灯管10为一个可以在320-420nm波长范围内发出不同波长的一个紫外光源。发明人考虑到不同紫外波长适用于不同害虫的捕杀,因此将紫外灯管10设置为一个可以调节波长的紫外光源,在实际实施时,可根据对蜂场周围环境的提前监测,找出蜂场附近数量最多的害虫,并对应该类害虫选择合适波长,可有效提升对蜂场周边害虫的捕杀效率。
下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结合具体的实验数据以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和进步性。
以大蜡螟为观察对象,一个蜂场安装所述防治蜜蜂敌害昆虫的装置,一个蜂场未安装杀虫灯,1年后观察两个蜂场蜂群发病情况,安装杀虫灯的蜂场无1群发病,巢虫病发病率为0,未安装杀虫灯的蜂场有12群,有2群发病,蜂场巢虫病发病率16.7%。
其中所述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在蜂场中的安装方法如下:为保护蜜蜂,增强诱虫灯的诱杀效果,每100m2的蜂场需要在远距离安装杀虫灯1台,即在蜂场侧面或背面50-100m内,安装1台320-400nm太阳能杀虫灯,用于吸引蜂场内敌害昆虫。
安装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的蜂场在2022年的3月,在该蜂场按照如上方法设置有两台装置,在表1中表示为灯号1和灯号2,所获取的平均数据如表1(单位:只)表1两个蜂场中的杀虫数量
Figure BDA000387151090000006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以远距离预测、诱杀蜂场敌害昆虫。在诱杀蜜蜂敌害的同时,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蜜蜂,实现了防治蜜蜂敌害的高效物理防控。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撑杆和安装座,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连接所述底座,其上端连接所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太阳能板、蓄电池、感光器和诱虫箱,所述诱虫箱的一侧设置诱虫口,所述诱虫箱内侧上端设置有诱虫灯管和紫外灯管,所述太阳能板的输出端连接蓄电池,以为所述蓄电池充电,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蓄电池通过电源线连接所述感光器、所述控制模块、所述诱虫灯管、所述紫外灯管,所述感光器的信号输出端线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诱虫灯管和所述紫外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虫灯管的两端连接启动器,所述控制模块线路连接所述启动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雷电传感器,所述雷电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线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蓄电池通过电源线连接所述雷电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信号连接报警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伸缩杆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灯管能够发射的波长范围为320-42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长度为2-3m。
CN202222591540.4U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 Active CN218303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91540.4U CN218303023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91540.4U CN218303023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03023U true CN218303023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21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91540.4U Active CN218303023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030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180379A1 (en) Flytrap
CN102578052A (zh) 一种杨梅园果蝇的人工饲养方法及其饲养寄生蜂的步骤
CN101204148A (zh) 一种蚊虫捕杀方法及捕杀器
KR100524413B1 (ko) 파리성충 사육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파리기생천적의 대량사육 시스템, 상기 파리기생천적을 포함하는 파리기생천적방사용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파리 방제방법
CN212573943U (zh) 一种在鱼塘上方的昆虫诱杀装置
CN212437023U (zh) 一种用于农作物种植防虫装置
CN209359414U (zh) 一种畜牧养殖场用蚊虫诱集装置
CN218303023U (zh) 一种防治蜂场敌害昆虫的装置
CN213281215U (zh) 一种畜牧养殖用驱虫设备
CN205284698U (zh) 一种太阳能杀虫灯
CN104686469A (zh) 萧氏松茎象成虫诱杀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741023B (zh) 一种捕杀斯氏蜜蜂茧蜂幼虫的装置
EP3772277B1 (en) Device and process for massive capture of olive flies - electrocutor trap
CN212259939U (zh) 一种中药种植用立体防害系统
CN210538353U (zh) 一种飞蛾诱捕器
CN109287595B (zh) 一种草原畜牧放羊用的害虫吸引捕捉箱
CN203505367U (zh) 一种诱虫喂鱼装置
CN202799945U (zh) 昆虫抓捕灭杀装置
CN114788510A (zh) 一种可防治疾病的蜂群饲养管理方法
CN213427910U (zh) 一种大耳羊养殖用病虫害防控用诱虫捕杀装置
CN111771821A (zh) 一种中华狼蛛的室内饲养方法
CN216821386U (zh) 一种悬吊式园林杀虫灯
AU2021103106A4 (en) Device for trapping and killing wax moth
CN211721599U (zh) 一种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诱虫灯
CN220044642U (zh) 白蚁有翅成虫捕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