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95377U - 灯泡 - Google Patents

灯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95377U
CN218295377U CN202222619233.2U CN202222619233U CN218295377U CN 218295377 U CN218295377 U CN 218295377U CN 202222619233 U CN202222619233 U CN 202222619233U CN 218295377 U CN218295377 U CN 218295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ulb
light guide
circuit board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1923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俊
陈晓刚
潘春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BYD Semiconductor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YD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YD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YD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1923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95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95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953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灯泡,包括:第一壳体;导光件,所述导光件和所述第一壳体围合限定出容纳空间;发光件,所述发光件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发光件和所述导光件相配合;物联网设备,所述物联网设备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位于所述发光件和所述导光件之间,所述物联网设备朝向背离所述发光件的一侧设置。导光件的端部与发光件配合,发光件发出的光线经过导光件,可根据出光分布需求设计导光件使光线按需求重新分配导出,使得灯泡的发光均匀,提高灯泡的发光效率,符合固定光分配要求。

Description

灯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灯泡。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智能产品的发展,目前传统用的灯泡逐渐发展成不单单只是照明功能的多功能物联网产品,市面上的灯泡很多都兼具灯光照明和WIFI/蓝牙语言功能。
相关技术中,LED灯泡中间开孔把物联网设备放置于开孔中,在孔的周边下面布LED光源,这样灯泡中间物联网设备可以播放有声文件,物联网设备周边发光照明。但是灯泡中间增加物联网设备后产品尺寸较大,产品音质效果差;由于物联网设备占用空间,灯泡发光面变得很小,造成炫光;因中间的物联网设备阻挡灯泡的发光灯泡中间形成一个较大发光暗区,造成灯泡发光不均匀及灯泡的发光效率降低等问题;灯泡中间开孔,破坏灯罩发光面的整体效果,影响产品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灯泡,导光件的端部与发光件配合,发光件发出的光线经过导光件,可根据出光分布需求设计导光件使光线按需求重新分配导出,使得灯泡的发光均匀,提高灯泡的发光效率,符合固定光分配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灯泡,包括:第一壳体;导光件,所述导光件和所述第一壳体围合限定出容纳空间;发光件,所述发光件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发光件和所述导光件配合;物联网设备,所述物联网设备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位于所述发光件和所述导光件之间,所述物联网设备朝向背离所述发光件的一侧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灯泡,导光件的端部与发光件配合,发光件发出的光线经过导光件,可根据出光分布需求设计导光件使光线按需求重新分配导出,使得灯泡的发光均匀,提高灯泡的发光效率,符合固定光分配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光件包括:板体和设置在板体上的多个发光部,所述导光件的端部与所述板体的外周侧相抵接且所述导光件与所述板体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光件上设置有多个发光部,所述导光件上设置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发光部和多个所述凹槽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光件朝向所述发光件的一侧设置有容纳腔,所述物联网设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灯泡还包括:反光件,所述反光件设置于所述导光件的内侧,所述反光件上设置有反射面,所述反射面设置于所述发光件朝向所述导光件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灯泡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发光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上方,所述物联网设备和所述发光件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灯泡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物联网设备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器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灯泡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物联网设备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器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相对所述第二主体朝向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凸起,所述发光件设置有穿孔,所述第一主体穿过所述穿孔,所述发光件贴设于所述第二主体,所述物联网设备贴设于所述第一主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光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后将所述发光件固定在所述散热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灯泡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导光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光件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对设置且与所述物联网设备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敞开口,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敞开口处呈渐缩状,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导光件的端部和所述限位部限位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扣和卡槽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卡扣和卡槽中的另一种,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卡接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灯泡还包括:粘接件,所述粘接件粘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物联网设备为扬声器、麦克风和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灯泡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灯泡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00、灯泡;
10、壳体;11、第二通孔;12、第二壳体;121、限位部;122、第一卡接部;13、第一壳体;131、第二卡接部;
20、导光件;
30、发光件;31、板体;32、发光部;33、穿孔;34、第一安装孔;
40、反光件;50、物联网设备;60、电路板;
70、散热器;71、第一主体;72、第二主体;73、第二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灯泡100。
结合图1-图3所示,灯泡100包括:第一壳体13、导光件20、发光件30和物联网设备50。导光件20与第一壳体13围合限定出容纳空间,并且发光件30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以及,发光件30和导光件20相配合。具体来说,导光件20和发光件30均设置于容纳空间内,导光件20与第一壳体13相向设置,导光件20可以是对光进行传输的部件,使得灯泡100的发光均匀,还可以提高灯泡100的发光效率。以及,导光件20可以为半球形或类半球形,如此,半球形或类半球形的形状使得导光件20可以将光线传输的更加均匀,并且灯泡100的整体发光面积也较大,进而使得灯泡100的亮度更高、光线更柔和。
其中,导光件20可以为有机玻璃或PC,具有高透光率,抗拉伸和抗冲击的能力也比较强。
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可以在导光件20的外表面上做磨砂或双色注塑效果,导光件20分两层,最外面的一层为乳白,内表面的一层为透明,以达到相同均匀灯光的作用。
以及,发光件30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发光件30配合在导光件20内。具体地,发光件30配合在导光件20的端部,发光件30发出光线,先进入导光件20,光线在导光件20内通过对导光件20的设计分散至整个表面,再发射到外界。发光件30发出的光线通过导光件20沿着设计路线导出,使得发光件30发出的光分布均匀,提高灯泡100的发光效率。
另外,物联网设备50设置于容纳空间内,并且物联网设备50位于发光件30和导光件20之间,物联网设备50朝向背离发光件30的一侧设置。如此,物联网设备50位于容纳空间内,并且物联网设备50与导光件20相向设置,即,在上下方向上,物联网设备50位于发光件30的上方,物联网设备50的发音口朝向背离发光件30的一侧设置,即物联网设备50的发音口朝向灯泡100外设置,以顺畅地将声音传播到灯泡100外,或者方便物联网设备50接收声音。
由此,导光件20的端部与发光件30配合,发光件30发出的光线经过导光件20,可根据出光分布需求设计导光件20使光线按需求重新分配导出,使得灯泡100的发光均匀,提高灯泡100的发光效率,符合固定光分配要求。
如图3所示,发光件30包括:板体31和设置在板体31上的多个发光部32,导光件20的端部与板体31的外周侧相抵接,并且导光件20与板体31固定连接。具体地,板体31为圆环状,导光件20的端部与板体31的外周侧相抵接,并且导光件20可以与板体31固定连接,可以采用机械紧固或粘接的方式。多个发光部32粘接在板体31上的外周侧,实现灯泡100的发光均匀。
此外,导光件20上设置有多个凹槽,多个发光部32和多个凹槽一一对应。具体地,导光件20上设置有多个凹槽,多个发光部32和多个凹槽一一对应,发光部32与凹槽相配合,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发光部32,而且可以将发光部32发出的光线包裹在导光件20内。
其中,发光部32可以为LED灯。
发光部32发出光线,先进入导光件20,光线在导光件20分散至整个表面,再通过壳体10发射到外界。发光件30发出的光线通过导光件20沿着设计路线导出,使得发光件30发出的光分布均匀,提高灯泡100的发光效率。
进一步地,导光件20朝向发光件30的一侧设置有容纳腔,物联网设备50设置于容纳腔内。具体来说,导光件20朝向发光件30的一侧,即导光件20内侧,导光件20内侧设置有容纳腔,物联网设备50设置在容纳腔内,节省空间,减小灯泡100的尺寸。
其中,导光件20的形状不做限定,即,导光件20可以为半球形或类半球形,也可以为方形等。
如图3所示,灯泡100还包括:反光件40,反光件40设置于导光件20的内侧,反光件40上设置有反射面,反射面设置于发光件40朝向导光件20一侧。导光件20的内侧设置有反光件40,导光件20与反光件40相向设置,即,导光件20的内表面与反光件40的外表面相向,反光件40上设置有反射面,位于反光件40朝向导光件20的一侧,即反射面与导光件20的内表面相向设置,反光件40与导光件20相互抵接,反射面与导光件20的内表面相互抵接,反射面可以使导光件20向内输出的光反射到导光件20外表面,从而可以避免光线从导光件20内表面散发到容纳空间内,进而可以避免导光件20的亮度损失。
其中,反光件40可以是电镀涂层,进一步地,反光件40可以是导光件20内部的涂层。
以及,灯泡100还包括:电路板60,电路板60,电路板60设置于容纳空间内,发光件30设置于电路板60的上方,物联网设备50和发光件30均与电路板60电连接。也就是说,灯泡100内还设置有电路板60,电路板60位于容纳空间内,物联网设备50和发光件30均与电路板60电连接,通过电路板60上控制单元可以对发光件30以及物联网设备进行控制,从而可以实现对灯泡100的远程控制,数据传输,人机对话等。
进一步地,灯泡100还包括:散热器70,散热器70设置于容纳空间内,并且固定位于第一壳体13,散热器70与电路板60电连接,电路板60和物联网设备50设置于散热器70的两侧。具体地,灯泡100内还设置有散热器70,散热器70位于容纳空间内,并且散热器70与第一壳体13固定连接。散热器70和电路板60电连接,以实现电路板60对散热器的开关控制。散热器70上设置有散热区域,电路板60和物联网设备50设置于散热区域内,电路板60设置在散热器70下侧,物联网设备50设置在散热器70的上侧,散热器70的热量传输到第一壳体13上,从第一壳体13散热到外部环境。散热器70对电路板60起散热和固定作用,对物联网设备50主要起固定作用,防止电路板60因温度过高而损坏。具体地,散热器70可以为风扇。
又或者,散热器70可以不与电路板60电连接,电路板60设置在散热器70的下侧物联网设备50设置于散热器70的上侧,并且散热器70与第一壳体13固定连接,散热器热量传输到第一壳体13上,再从第一壳体13散热到外部环境。
其中,发光件30与散热器70相互抵接,并且发光件30与散热器70固定连接,可以采用粘接或机械固定的方式;物联网设备50与散热器70相互抵接,并且物联网设备50与散热器70固定连接。安装时,先将发光件30与散热器70固定连接,再将物联网设备50与散热器70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散热器70包括:第一主体71和第二主体72,第一主体71相对第二主体72朝向背离电路板60的一侧凸起,发光件30设置有穿孔33,第一主体71穿过穿孔33,发光件30贴设于第二主体72,物联网设备50贴设于第一主体71。具体来说,散热器70包括第一主体71和第二主体72,第一主体71位于第二主体72背离电路板60的一侧,第一主体71相对于第二主体72朝向物联网设备50凸起。并且,发光件30上的板体31上设置有穿孔33,第一主体71穿过穿孔33,发光件30与第二主体72抵接。此外,第一主体71上设置有凹槽,物联网设备50内部设置有凸起,凹槽与凸起相配合,使得第一主体71与物联网设备50固定连接。
根据图3所示,发光件3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4,散热器7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73,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34和第二安装孔73后将发光件30固定在散热器70上。具体来说,发光件30上的板体3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4,散热器70的第二主体7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73,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34与第二安装孔73后将发光件30固定在散热器70上,这样可以实现发光件30与散热器70固定连接。
其中,紧固件可以为螺栓。
如图1-图3所示,灯泡100还包括:第二壳体12,第二壳体12可以为半球形或类半球形,导光件20设置于第二壳体12的内壁,第二壳体12和第一壳体13固定连接。也就是说,壳体10由第二壳体12和第一壳体13组成,导光件20与第二壳体12相向设置,即,导光件20的外表面与第二壳体12的内表面相向设置并且相互抵接。第二壳体12覆盖在导光件20外表面,使经由导光件20向外发出的光线更均匀柔和,整个灯泡100发光更均匀柔和。
如图3所示,导光件2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1,第二壳体1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1,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11相对设置且与物联网设备50相对设置。具体地,导光件2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1,第二壳体1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1,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11相对设置且与物联网设备50相对设置。导光件2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1,第二壳体1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1,第一通孔21与第二通孔11相对设置,这样使得容纳空间可以通过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与外界连通,从而使得物联网设备50在发出声音时,可以将声音传到外界,从而实现物联网设备50的功能。
以及,第二壳体12朝向第一壳体13的一侧设置有敞开口,第二壳体12在敞开口处呈渐缩状,以在第二壳体12上设置有限位部121,导光件20的端部和限位部121限位配合。具体来说,在上下方向上,第二壳体12的敞开口从上往下内径越来越小,在第二壳体12形成有限位部121,导光件20的端部与限位部121配合,达到对导光件20与第二壳体12的限位作用。
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二壳体12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22,第一壳体13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131,第一卡接部122为卡扣和卡槽中的一种,第二卡接部131为卡扣和卡槽中的另一种,卡扣和卡槽卡接配合。通过第一卡接部122和第二卡接部131卡接配合,第二壳体12和第一壳体13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若第一卡接部122为卡扣,则第二卡接部131为卡槽;若第一卡接部122为卡槽,则第二卡接部131为卡扣。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灯泡100还包括:粘接件,粘接件粘接在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2之间,粘接件设置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2,将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2粘接在一起,提高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2之间的连接强度。
以及,物联网设备50为扬声器、麦克风和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也就是说,物联网设备50可以是扬声器或麦克风或传感器,也可以是扬声器、麦克风和传感器的结合。
若物联网设备50为扬声器,灯泡100具有扬声效果;若物联网设备50为麦克风,用户可以通过声音控制灯泡100开关以及调节亮度等参数;传感器可以为光敏传感器,声控传感器等,使得灯泡100可以根据室内亮度或声音调节自身的参数,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灯泡(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13);
导光件(20),所述导光件(20)和所述第一壳体(13)围合限定出容纳空间;
发光件(30),所述发光件(30)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发光件(30)和所述导光件(20)相配合;
物联网设备(50),所述物联网设备(50)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位于所述发光件(30)和所述导光件(20)之间,所述物联网设备(50)朝向背离所述发光件(30)的一侧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30)包括:板体(31)和设置在板体(31)上的多个发光部(32),所述导光件(20)的端部与所述板体(31)的外周侧相抵接且所述导光件(20)与所述板体(3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20)上设置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发光部(32)和多个所述凹槽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20)朝向所述发光件(30)的一侧设置有容纳腔,所述物联网设备(5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泡(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光件(40),所述反光件(40)设置于所述导光件(20)的内侧,所述反光件(40)上设置有反射面,所述反射面设置于所述发光件(40)朝向所述导光件(20)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泡(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60),所述电路板(60)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发光件(30)设置于所述电路板(60)的上方,所述物联网设备(50)和所述发光件(30)均与所述电路板(60)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泡(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器(70),所述散热器(70)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13),所述散热器(70)与所述电路板(60)电连接,所述电路板(60)和所述物联网设备(50)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器(70)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泡(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器(70),所述散热器(70)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13),所述电路板(60)和所述物联网设备(50)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器(70)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灯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70)包括:第一主体(71)和第二主体(72),所述第一主体(71)相对所述第二主体(72)朝向背离所述电路板(60)的一侧凸起,所述物联网设备(50)贴设于所述第一主体(71)。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灯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3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4),所述散热器(7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73),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34)和所述第二安装孔(73)后将所述发光件(30)固定在所述散热器(70)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泡(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壳体(12),所述导光件(20)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12)的内壁,所述第二壳体(12)和所述第一壳体(13)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灯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2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1),所述第二壳体(1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21)和所述第二通孔(11)相对设置且与所述物联网设备(50)相对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灯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12)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3)的一侧设置有敞开口,所述第二壳体(12)在所述敞开口处呈渐缩状,以在所述第二壳体(12)上设置有限位部(121),所述导光件(20)的端部和所述限位部(121)限位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灯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12)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22),所述第一壳体(13)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131),所述第一卡接部(122)为卡扣和卡槽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卡接部(131)为卡扣和卡槽中的另一种,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卡接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灯泡(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接件,所述粘接件粘接在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2)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设备(50)为扬声器、麦克风和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2222619233.2U 2022-09-30 2022-09-30 灯泡 Active CN218295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9233.2U CN218295377U (zh) 2022-09-30 2022-09-30 灯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9233.2U CN218295377U (zh) 2022-09-30 2022-09-30 灯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95377U true CN218295377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04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19233.2U Active CN218295377U (zh) 2022-09-30 2022-09-30 灯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953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55991B2 (en) Low-power high-intensity lighting apparatus
JP5015357B1 (ja) 光源装置
EP1617133B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c optic with heat sink housing
US6652122B2 (en) Low-power high-intensity lighting apparatus
JP2020529713A (ja) 二次的サービスのための能力を有するエッジ照明型照明器具
WO2009087897A1 (ja) Led電球及び照明器具
WO2017120700A1 (zh) 一种智能筒灯
US6641295B1 (en) Fog light device
US20190120448A1 (en) Downlight apparatus
JP5416254B2 (ja) 光源装置
JP2010129414A (ja)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CN218295377U (zh) 灯泡
US20230341114A1 (en) Illumination module
WO2013042238A1 (ja) 電球形ledランプ
US11480307B2 (en) Downlight apparatus
JP5814447B1 (ja)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装置用発光ユニット
JP5823594B1 (ja)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装置用発光ユニット
JP5814451B1 (ja)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装置用発光ユニット
KR101020326B1 (ko) 엘이디 형광등
CN212960973U (zh) 一种双泡壳音响灯泡
CN210609651U (zh) 头戴式耳机
CN212960974U (zh) 一种防火型音响灯泡
JP5814449B1 (ja)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装置用発光ユニット
CN212108097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筒灯
CN217714781U (zh) 灯光结构和音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23

Address after: No. 21 Jili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5128

Patentee after: Yangzhou BYD Semiconduc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000 Longshan 7th Road, Dayawan West District,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omplex building of BYD Co., Ltd.)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BYD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