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93919U - 一种便携式折叠风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折叠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93919U
CN218293919U CN202222727202.9U CN202222727202U CN218293919U CN 218293919 U CN218293919 U CN 218293919U CN 202222727202 U CN202222727202 U CN 202222727202U CN 218293919 U CN218293919 U CN 2182939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base
connection group
folding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2720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永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rtun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rtun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rtun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rtun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2720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939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939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939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折叠风扇,包括风扇主体,折叠连接机构和底座,所述风扇主体具有送风和照明的能力,通过所述折叠连接机构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底座具有为风扇主体或其他外接的电子产品供电和保持本产品的整体稳定的能力,在折叠的状态时,所述底座具有一容纳腔用于容纳折叠后的所述折叠连接机构,以使本产品整体大小更适于使用者随身携带。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折叠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折叠风扇。
背景技术
风扇主要起到清凉解暑和流通空气的作用,它广泛的用于家庭、教室、办公室、商店、医院和宾馆等场所,已经成为炎热天气的必备物品之一。但是一般的风扇携带不便,不能较好地满足部分用户的使用要求,尤其是不能较好地满足其中户外用户这个群体的使用要求。由此,各式各样的折叠风扇应运而生,折叠风扇通过自身小巧精致的造型,和便于携带的特征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在户外运动的部分时候,人们的物品携带空间往往时较为有限的,有时候带了一件工具就必须舍弃另一件工具。
也因此,单一功能的折叠风扇也需要顺应新时代户外用户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折叠风扇,具有折叠收纳的功能,以便于有户外使用需求的用户携带,具有夜间照明的功能,以为用户提供光源,具有充电宝的功能,以向有出行需求的用户提供为手机充电的功能。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折叠风扇,包括:
风扇主体,所述风扇主体包括风扇外壳、风叶和灯光组件,所述风叶被设置于风扇外壳内,所述灯光组件被安装于所述风扇外壳的表面;
折叠连接机构,所述折叠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组和所述第二连接组,所述第一连接组和所述第二连接组可转动地互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组连接于所述风扇主体;所述第一连接组包括两个第一连接组摇臂,分别被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组的两个第一连接组摇臂相互连接,形成一第一连接组容纳腔用于容纳转动折叠后的第二连接组;
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底座外壳,所述底座具有一底座容纳腔用于容纳转动折叠后的所述折叠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组连接于所述底座。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组的两个第一连接组摇臂之间设置有一摇臂内衬,所述摇臂内衬的两侧面分别连接两个第一连接组摇臂,并与两个第一连接组摇臂共同形成第一连接组容纳腔。
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组包括第二连接组底板摇臂和第二连接组风扇安装摇臂,所述第二连接组底板摇臂可转动的同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组的两个第一连接组摇臂,所述第二连接组风扇安装摇臂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组底板摇臂上,所述第二连接组风扇安装摇臂连接所述风扇主体。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组上设置外卡环,底座设置与所述外卡环配合的外侧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组和所述底座之间通过外卡环与外侧连接轴的配合相互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组上设置内卡环,第一连接组设置与所述内卡环配合的内侧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组和第一连接组之间通过内卡环与内侧连接轴的配合相互连接。
进一步,所述风扇主体和所述底座的整体造型都近似为扁圆形,且外轮廓的直径一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折叠连接机构适于完全被所述底座所容纳,在连接所述风扇主体的所述第二连接组在被所述底座完全容纳时,所述第二连接组牵引着的所述风扇主体也位于所述底座的正上方,且所述风扇主体转动着紧贴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风扇主体和所述底座的整体造型都近似为扁圆形,且外轮廓的直径一致,使得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外观近似于一个圆柱体,更适于携带。
进一步,所述灯光组件被设置于所述风扇外壳在风叶出风的方向上,使得所述风扇主体的送风方向同时也是所述灯具组件的照明方向。
进一步,所述灯光组件为一环形的LED灯设置于所述风扇外壳的外轮廓上。
进一步,所述风扇外壳包括风扇前盖,所述风扇前盖具有一前盖安装环;所述前盖安装环的表面设置有环形的凹槽,适于安装所述灯光组件。
进一步,所述灯光组件通过设置在侧边的一锁止块与设置在所述前盖安装环上的锁定扣的扣合以相互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灯光组件被方便的安装于所述风扇前盖上,且使得风叶的出风方向与照明方向的一致,实现了照明与送风的统一,LED灯相较于其他灯具更加节能,内部无灯丝、玻璃泡,不易破碎,更适于有出行需求的用户使用。
进一步,所述底座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外壳内部的底座电源组,所述底座电源组被设置于所述底座外壳中,所述底座电源组包括电源开关、电池组和电源电路接口;所述电源电路接口具有输电接口和充电接口,通过所述电池组实现充电和为外接用电设备输电的能力。
进一步,所述底座包括一扣带;所述扣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用于容纳折叠后的折叠连接机构的收容腔的两侧,所述扣带具有一定的弹性,适于使本实用新型悬挂在某一突出部或具有长杆类延伸部的物品上。。
进一步,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输电接口上覆盖有一防尘盖,用以阻挡灰尘水滴等杂物进入所述输电接口和所述充电接口中,造成接触不良,短路等问题。
进一步,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空槽,所述空槽适于人手指伸入,可供使用者手指穿过并更容易的打开折叠状态的产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通过所述底座电源组实现了充电和为外接用电设备输电的能力,使得本产品具有了充电宝的功能,所述防尘盖的设置提升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所述扣带于所述底座两侧所设置的空槽进一步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折叠风扇相比现有技术具备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具有储电和输电的功能,适于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手机等电器工具出现缺少电量的情况下进行补充;
2)本实用新型具有照明的功能,适于在进行户外活动时,需要光源的情况。
3)本实用新型具有悬挂的功能,适于被悬挂放置于某一突出部或具有长杆类延伸部的物品上,从现有技术的折叠风扇无法稳定放置的角度进行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风扇处于展开状态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风扇处于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另一个角度的整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风扇中风扇主体的仰视角爆炸头;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风扇中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风扇中风扇主体的俯视角爆炸头;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风扇中折叠连接机构的仰视角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风扇中折叠连接机构的俯视角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风扇中底座的仰视角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风扇中底座的俯视角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风扇处于折叠状态下的整体示意图;
其中1为风扇主体:11为风扇外壳;111为风扇前盖;112为风扇后盖;1111为前盖盖板;1112为前盖轮辐;1113为前盖安装环;1114为锁定扣;1121为后盖盖板;1122为后盖轮辐;1123为后盖安装环;1124为后盖排线部;1125为排线安装盖;126为后盖风叶安装部;12为风叶;121为风叶盖;122为风叶电机;13为灯光组件;131为锁止块;2为折叠连接机构;21为第一连接组;211为第一连接组凸头摇臂;212为第一连接组锁轴摇臂;213为外侧连接轴;214为外卡环;22为连接轴内衬组;221为摇臂内衬;222为内侧连接轴;223为内卡环;23为第二连接组;231为第二连接组底板摇臂;232为第二连接组风扇安装摇臂;24为第一连接组容纳腔24;3为底座;31为底座外壳;311为底座上盖;312为底座下盖;32为底座电源组;321为电源开关;322为电池组;323为电源电路接口;324为接口防尘盖;33为扣带,34为底座容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10所示的一种便携式折叠风扇,包括风扇主体1、折叠连接机构2和底座3,所述风扇主体1具有送风和照明的能力,通过所述折叠连接机构2与所述底座3相连,所述底座3具有供电和保持本产品的整体稳定的能力。在折叠的状态时,所述底座3具有一底座容纳腔34用于容纳折叠后的所述折叠连接机构2,以使本产品的整体大小更适于使用者随身携带。
如图3和图4中所示,所述风扇主体1包括风扇外壳11、风叶12和灯光组件13,在所述风扇外壳11内,容纳并安装有所述风叶12,在所述风扇外壳11的正前方表面,安装所述灯光组件13,所述风扇外壳11的前方为所述风叶12出风的方向。
其中,所述风扇外壳11分为所述风扇前盖111和所述风扇后盖112,所述风扇前盖111为一形似车轮的盖板,由前盖盖板1111,前盖轮辐1112和前盖安装环1113组成。在这其中,所述前盖盖板1111为一圆形的板材,用于连接呈栅格状向外辐射的前盖轮辐1112,在所述前盖轮辐1112的外侧边缘,所述前盖轮辐112与圆环状的所述前盖安装环1113的内侧相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前盖安装环1113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灯光组件13的安装槽,使得同样形状为环形,且环宽度小于所述前盖安装环1113的灯光组件13被安装于所述前盖安装环1113的安装槽中,所述前盖安装环1113的上表面的方向为所述风叶12出风的方向。
更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前盖安装环1113和所述灯光组件13上,在其外侧分别设置有一锁定扣1114与一锁止块131,所述前盖安装环1113的锁定扣1114向上方延伸使所述锁止块131适于被安装于所述锁定扣1114。所述锁止块131的顶端到所述灯光组件13的圆心的距离与所述灯光组件13的外侧边缘到所述灯光组件13的圆心距离相等,因而在安装时,所述前盖安装环1113的锁定扣1114与所述灯光组件13的锁止块131相扣合,所述前盖安装环1113与所述灯光组件13的外侧表面互相平行,无凸起或凹陷的部分。
更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前盖安装环1113的底面具有一矩形的开口,用以容纳为所述灯光组件13传输电力的电线穿过。
如图5中所示,所述风扇后盖12包括后盖盖板1121、后盖轮辐1122、后盖安装环1123、后盖排线部1124、排线安装盖1125和后盖风叶安装部1126,所述风扇后盖12的形状近似为一碗形,所述后盖盖板1121为一圆形的板材,作为所述风扇后盖12的碗底,与作为碗壁的所述后盖轮辐1122和所述后盖排线部1124相连;所述后盖轮辐1122具有栅格的形状,以所述后盖盖板的中心位置为圆心向外辐射,在平行的延伸一定距离后,转过一个90°的弧度向所述所述风叶12出风的方向延伸;所述后盖排线部1124的侧边曲线与所述后盖轮辐1122的侧边曲线一致,所述后盖排线部1124用于容纳为所述灯光组件13传输电力的电线穿过。
进一步地,所述后盖安装环1123连接于所述后盖排线部1124与所述后盖轮辐1122,所述后盖安装环1123的侧方横截面为一L形,所述后盖安装环1123用于容纳容纳所述风扇前盖111和灯光组件13互相连接的组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排线安装盖1125被安装于所述后盖排线部1124上,用于保护电线部分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漏电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后盖安装环1123的L形竖直部分的环臂内侧设置有三个等距排列的内锁止块,用以在所述前盖安装环1113的对应缺口互相锁定,以使所述前盖安装环1113不脱离所述后盖安装环1123的安装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后盖安装环1123在容纳所述风扇前盖111和灯光组件13互相连接的组合后,所述灯光组件13的表面高度低于所述后盖安装环1123的边缘部分的表面高度,以使得所述前盖安装环1123具有保护所述灯光组件13的能力,避免在跌落等情况下,灯光组件13被外力损伤。
进一步地,在所述后盖盖板1121上,设置有一后盖风叶安装部1126,所述后盖风叶安装部1126具有一空心圆筒形的风叶安装座,用于安装风叶12,其中空部分用于容纳为所述灯光组件13和所述风叶12传输电力的电线穿过。
如图3中所示的所述风叶12分为风叶盖121和风叶电机122,所述风叶电机122被安装于所述欧盖风叶安装部1226上,通过其中空部分经过的电缆供电,所述风叶盖121被安装于所述风叶电机122上,通过所述风叶电机122的旋转带动所述风叶盖121旋转,以达到出风的目的。
如图6和图7中所示,所述折叠连接机构2包括第一连接组21和第二连接组23,所述第一连接组21可活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组23,在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连接组23被容纳于所述第一连接组21所形成的第一连接组容纳腔24中。在这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组21包括,第一连接组凸头摇臂211,第一连接组锁轴摇臂212,外侧连接轴213,和外卡环214,所述第一连接组凸头摇臂211和所述第一连接组锁轴摇臂212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3,所述第一连接组锁轴摇臂212适于通过所述外侧连接轴213和所述外卡环214与所述底座3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组凸头摇臂211具有一凸出的圆柱形部分用于容纳于所述底座3之中,以使所述第一连接组凸头摇臂211适于被所述底座3所安装,所述第一连接组凸头摇臂211在安装后,仍具有自由转动的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组锁轴摇臂212则具有一向内凹陷的容纳部,用于容纳所述外侧连接轴213和所述外卡环214,在安装时,所述外侧连接轴213的一端被容纳于所述底座3中,另一端被所述外卡环214所嵌套其中,所述外卡环214被容纳于所述一连接组锁轴摇臂212的容纳腔中。所述第一连接组锁轴摇臂212、所述外侧连接轴213、所述外卡环214和所述底座3之间相互容纳,缺少刚性的连接,这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组锁轴摇臂212在安装后,具有良好的自由转动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连接组凸头摇臂211和所述第一连接组锁轴摇臂212与所述底座3之间只有相互容纳关系,极容易发生脱落和掉出的问题,而连接轴内衬组22则解决了这一问题:所述连接轴组22包括摇臂内衬221,内侧连接轴222,和内卡环223,在安装时所述摇臂内衬22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组凸头摇臂211和所述第一连接组锁轴摇臂212的内侧相连,这一连接使得所述摇臂内衬221与所述第一连接组凸头摇臂211和所述第一连接组锁轴摇臂212在进行旋转时会同时旋转同角度旋转。
更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摇臂内衬221的宽度适于与所述第一连接组凸头摇臂211和所述第一连接组锁轴摇臂212共同卡住所述底座容纳腔34,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组21在无外力作用下不易脱离所述底座3,并具有自由转动的能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安装时,所述内侧连接轴222一端被容纳于所述第一连接组锁轴摇臂212中,另一端被所述内卡环223所嵌套其中,所述内卡环223被容纳于所述第二连接组23中,这使得所述第二连接组23在安装后,具有良好的自由转动能力。
如图6和图7中所示,所述第二连接组23包括第二连接组底板摇臂231和第二连接组风扇安装摇臂232,所述第二连接组底板摇臂231和所述第二连接组风扇安装摇臂232分别可活动的连接所述所述摇臂内衬221,所述第二连接组风扇安装摇臂232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组底板摇臂231上。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二连接组风扇安装摇臂的正面具有一安装平台,在安装时,所述安装平台与所述后盖风叶安装部1126相互连接,使得所述风扇主体1被安装于所述折叠连接机构2上且能自由转动。
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底座3包括底座外壳31和底座电源组32,所述底座电源组32被安装于所述底座外壳31的内部,所述底座外壳31用于保护所述底座电源组32,所述底座电源组32为风扇主体1或其他外接的电器供电;所述底座外壳31包括底座上盖311和底座下盖312,所述底座上盖311安装于所述底座下盖312上,所述底座上盖311的主体为一个C字形结构,在C字形结构的中心,所述底座上盖311通过多块肋板纵横放置以增强所述底座上盖311的整体结构强度;所述底座下盖312为圆盘状,在所述底座下盖312接触放置面的方向上,设置有四个支撑足用以稳定所述底座3,所述底座下盖312在与所述底座上盖311相扣合时,形成一C字形的容纳腔,用以容纳所述底座电源组32。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底座上盖311的C字形结构的两弧线部分上,分别设置有一向下凹陷的空槽,所述空槽的宽度适于人手指穿过,其用途在于,当本产品处于折叠状态时,使用者想要展开本产品就可以通过将手指伸入空槽,从而较容易的达成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电源组32包括电源开关321、电池组322和电源电路接口323,所述电源开关321被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盖311上,其底部与所述电源电路接口323相连,所述电源电路接口323同时连接所述电池组322,所述电池组322具有提供电力和储存电力的功能,所述电源开关321通过所述电源电路接口控制所述电池组是否为所述风扇主体1的用电组件进行供电。
进一步地,在所述底座下盖312用于与放置产品的面相接处的方向上,设置有一扣带33,所述扣带3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3用于容纳折叠后的折叠连接机构2的收容腔的左侧和右侧,所述扣带33具有一定的弹性,适于使本产品具有悬挂在某一突出部或具有长杆类延伸部的物品上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电源电路接口323上,不止有为所述电池组322充电的充电接口,还有一为其他电器进行充电的输电接口,两个接口同时存在,使得本产品具有为其他的用电设备进行充电的能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电源电路接口323的充电接口和输电接口上,设置有一接口防尘盖324,所述接口防尘盖324的弧度与所述底座外壳31的弧度一致,且在所述底座外壳31上设置有一与所述接口防尘盖324形状近似的预留空间,所述预留空间适于容纳所述接口防尘盖324,并具有一定的空隙供使用者用手指打开。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折叠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扇主体(1),所述风扇主体(1)包括风扇外壳(11)、风叶(12)和灯光组件(13),所述风叶(12)被设置于风扇外壳(11)内,所述灯光组件(13)被安装于所述风扇外壳(11)的表面;
折叠连接机构(2),所述折叠连接机构(2)包括第一连接组(21)和第二连接组(23),所述第一连接组(21)和所述第二连接组(23)可转动地互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组(23)连接于所述风扇主体(1);所述第一连接组(21)包括两个第一连接组摇臂,所述第一连接组(21)的两个第一连接组摇臂相互连接,形成一第一连接组容纳腔(24)用于容纳转动折叠后的第二连接组(23);
底座(3),所述底座(3)包括底座外壳(31),所述底座(3)具有一底座容纳腔(34)用于容纳转动折叠后的所述折叠连接机构(2);所述第一连接组(21)连接于所述底座(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外壳(31)内部的底座电源组(32),所述底座电源组(32)被设置于所述底座外壳(31)中,所述底座电源组(32)包括电源开关(321)、电池组(322)和电源电路接口(323);所述电源电路接口(323)具有输电接口和充电接口,通过所述电池组(322)实现充电和为外接用电设备输电的能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21)的两个第一连接组摇臂之间设置有一摇臂内衬(221),所述摇臂内衬(221)的两侧面分别连接两个第一连接组摇臂,并与两个第一连接组摇臂共同形成第一连接组容纳腔(24)。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23)包括第二连接组底板摇臂(231)和第二连接组风扇安装摇臂(232),所述第二连接组底板摇臂(231)可转动的同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组(21)的两个第一连接组摇臂,所述第二连接组风扇安装摇臂(232)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组底板摇臂(231)上,所述第二连接组风扇安装摇臂(232)连接所述风扇主体(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光组件(13)被设置于所述风扇外壳(11)在风叶(12)出风的方向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光组件(13)为一环形的LED灯设置于所述风扇外壳(11)的外轮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外壳(11)包括风扇前盖(111)和风扇后盖(112),所述风扇前盖(111)与所述风扇后盖(112)相连,所述风扇后盖(112)被安装于所述折叠连接机构(2),所述风扇前盖(111)具有一前盖安装环(1113);所述前盖安装环(1113)的表面设置有环形的凹槽,适于安装所述灯光组件(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光组件(13)通过设置在侧边的一锁止块(131)与设置在所述前盖安装环(1113)上的锁定扣(1114)的扣合以相互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进一步包括一扣带(33);所述扣带(3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3)用于容纳折叠后的折叠连接机构(2)的收容腔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21)上设置外卡环(214),底座(3)设置与所述外卡环(214)配合的外侧连接轴(213),所述第一连接组(21)和所述底座(3)之间通过外卡环(214)与外侧连接轴(213)的配合相互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组(23)上设置内卡环(223),第一连接组(21)设置与所述内卡环(223)配合的内侧连接轴(222),所述第二连接组(23)和第一连接组(21)之间通过内卡环(223)与内侧连接轴(222)的配合相互连接。
CN202222727202.9U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便携式折叠风扇 Active CN2182939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27202.9U CN218293919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便携式折叠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27202.9U CN218293919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便携式折叠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93919U true CN218293919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08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27202.9U Active CN218293919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便携式折叠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939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293919U (zh) 一种便携式折叠风扇
CN205579413U (zh) 具有手电和台灯功能的led灯具
US6533434B2 (en) Fluorescent lamp and spotlight apparatus
CN205065437U (zh) 一种WiFi夜灯
CN218409714U (zh) 一种折叠风扇台灯
US7670024B2 (en) Utility light
CN106439703A (zh) 一种可折叠成手电的台灯
CN213334122U (zh) 太阳能应急灯
CN217065133U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电蚊拍
CN218325393U (zh) 一种便携式风扇灯
CN212840887U (zh) 一种多样式组合灯具
CN219045711U (zh) 一种多功能台灯
CN217503390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手持折叠灯
CN210769431U (zh) 具有照明功能的便携式风扇
CN214306612U (zh) 一种手提灯
CN217482566U (zh) 一种手提灯
CN214147486U (zh) 结构小巧的野营灯
CN217356672U (zh) 一种多用途智能工作灯
CN210637930U (zh) 照明装置
CN217441417U (zh) 一种携带使用方便的太阳能灯
CN218153725U (zh) 一种玩具灯
CN215498436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CN215951158U (zh) 一种可折叠户外灯
CN210831738U (zh) 无开关隐蔽充电灯
CN212183723U (zh) 一种结构简单且带夜光灯的蓝牙耳机充电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