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78310U - 循环水负压鱼缸 - Google Patents

循环水负压鱼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78310U
CN218278310U CN202220498581.6U CN202220498581U CN218278310U CN 218278310 U CN218278310 U CN 218278310U CN 202220498581 U CN202220498581 U CN 202220498581U CN 218278310 U CN218278310 U CN 2182783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 tank
cultivation
fish
water
negativ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9858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皎皎
张磊
白春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nong Futong Agricul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nong Futong Garde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nong Futong Garde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nong Futong Garde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9858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783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783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783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循环水负压鱼缸,其包括外壳、栽培组件、循环系统、座椅和鱼缸;外壳内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鱼缸,两个鱼缸分别是第一鱼缸和第二鱼缸,第一鱼缸和第二鱼缸对立设置,中间形成中部空间,中部空间由木格栅围绕成为密闭空间,中部空间内设置有循环系统和栽培组件;外壳包括上机体和下机体,上机体内部设置有连通管和抽气口,下机体内设置鱼缸。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独立的循环流动系统能满足科研人员对植物研究的需求,增加使用人群;同时利用高差原理,有效解决了水循环问题,降低材料成本,提高了能源的利用,座椅中设置有加热功能,能够保证座椅一直处于常温的情况下,同时保证内部液体温度的恒定。

Description

循环水负压鱼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水负压鱼缸。
背景技术
负压鱼缸依据的基本科学原理,如大气压力原理、连通器原理,运用技术手段,以丰富的想象力解决了传统正压鱼缸无法超越的基础性难题:即在操作限制的情况下增大了鱼缸的高度,解决了传统家居鱼缸能长不能高的国际性难题。但传统的负压鱼缸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次设计主要对传统的负压鱼缸进行了改良升级,使其更具有互动体验价值和更具观赏功能。
国内现有的负压鱼缸是在传统的鱼缸上进行升级改造,因此有较多的问题存在,例如负压鱼缸只是增强了景观性,互动性却没有多大的提升,鱼儿大部分时间还是停留在鱼缸底部,负压鱼缸难以清洁,费时而且费力,传统负压鱼缸也不具有移动性,鱼所产生的废弃物质也不能进行二次的高效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循环水负压鱼缸,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循环系统来实现给栽培植被增加水氧的同时,增加鱼缸中的氧气,保证鱼缸的氧气平衡,而且本装置依靠连通器原理实现了水的循环,在循环的过从中栽培槽中的植被吸收浴缸中的有机物从而达到生态循环,合理利用资源,同时下机体上设置有座椅,座椅内的循环常温组件能够在保证座椅常年处于常温状态下的同时,保证鱼缸内部的温度一直保持在适合鱼群生长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循环水负压鱼缸,其包括外壳、鱼缸、栽培组件、循环系统和座椅;所述外壳包括上机体和下机体,所述上机体内部设置有连通管和抽气口,所述下机体内设置所述鱼缸,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鱼缸的上部连接,所述抽气口设置在所述上机体的最高点;所述下机体外部与鱼缸对应处分别安装有投喂槽,两个所述鱼缸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分别与所述上机体连接;所述鱼缸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两侧,其包括第一鱼缸和第二鱼缸,且所述第一鱼缸和第二鱼缸之间形成中部空间,所述中部空间内设置有所述循环系统和所述栽培组件,所述栽培组件设置在所述循环系统的上部;所述栽培组件包括多个栽培槽、多个栽培盒和多个支撑板,所述多个栽培槽平行设置,相邻的栽培槽之间相互贯通并设置有过滤网,栽培盒通过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栽培槽的内部,所述栽培槽的底部还设置有增氧管道;所述循环系统包括增氧机、水泵、氧气运输管、进水管、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增氧机与所述水泵均设置在所述栽培组件的下方,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与第一鱼缸的侧壁连接,所述进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栽培组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栽培组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第二端与第二鱼缸的侧壁连接;所述氧气运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增氧机连接,所述氧气运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增氧管道连接;所述循环系统上方的下机体的上表面处设置有所述座椅,所述座椅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栽培组件的水平高度,所述座椅的上表面为所述下机体的上表面,所述座椅的下表面设置有循环常温组件,所述循环常温组件包括加热管道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管道第一端与第一鱼缸连接,所述加热管道第二端与循环系统的水泵连接,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加热管道的第二端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下机体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万向轮的侧壁安装有锁止机构。
优选的,所述栽培组件内的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高度均能调整。
优选的,所述投喂槽通过滑轨滑动安装在第一鱼缸和第二鱼缸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抽气口上设置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投喂槽包括吸铁石抓手和吸铁石鱼食投喂器。
优选的,所述水泵与所述增氧机的旁边设置有供电箱,所述水泵、增氧机和加热总控制器的电线与所述供电箱电连接,所述加热总控制器内部设置有集成电路、变压器和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中部空间由木格栅围绕成为密闭空间,所述水泵、供电箱、增氧机和储物箱均设置在密闭空间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下机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悬挂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水的循环将鱼缸内的鱼的排泄物输送到栽培植物根部,在栽培植物根部通过增氧装置的增氧,保证流回鱼缸内的水中的含氧量的充足,保证鱼缸内鱼对于氧气的需求,实现互利共生;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栽培槽进水管和出水管的高度,在适应不同种类的水培植物和基质培植物,也能适用于不同生长期的植物,增加了使用范围;在下机体的底面设置有万向轮,方便了整体的移动,同时本装置设置有座椅,座椅能够通过加热装置保持本身处于常温状态,还能保证装置内部的液体处于恒温状态,满足鱼类的生长需求;本实用新型利用高差原理,有效解决了水循环问题,降低材料成本,提高了能源的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循环水负压鱼缸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循环水负压鱼缸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循环水负压鱼缸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循环水负压鱼缸的循环常温组件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说明:
1-万向轮、2-钢架结构、3-下机体、4-悬挂组件、5-木格栅门、6-座椅、7-吸铁石抓手、8-上机体、9-抽气口、10-氧气运输管、11-栽培槽、12-栽培盒、13-供电箱、14-储物箱、16-支撑架、17-水泵、18-增氧机、22-增氧管道、23-支撑板、24-过滤网、25-第二出水管、26-吸铁石鱼食投喂器、27-第一出水管、28-加热管道、29-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循环水负压鱼缸,包括外壳、栽培组件、循环系统、座椅6和鱼缸;外壳内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鱼缸,两个鱼缸分别是第一鱼缸和第二鱼缸,第一鱼缸和第二鱼缸对立设置,中间形成中部空间,中部空间由木格栅围绕成为密闭空间,中部空间内设置有循环系统和栽培组件,栽培组件设置在循环系统的上部,外壳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万向轮1的侧壁安装有锁止机构,锁止机构能控制万向轮1的转动。
外壳包括上机体8和下机体3,上机体8内部设置有连通管和抽气口9,下机体3内设置鱼缸,下机体3的侧壁上设置有悬挂组件4,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鱼缸的上部连接,抽气口9设置在上机体8的最高点,抽气口9上设置有阀门;下机体3外部与鱼缸对应处分别安装有投喂槽,两个投喂槽通过两个滑轨分别滑动安装在第一鱼缸和第二鱼缸的侧壁上,投喂槽包括吸铁石抓手7和吸铁石鱼食投喂器26,两个鱼缸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支撑架16,支撑架16分别与上机体8连接。
栽培组件包括多个栽培槽11、多个栽培盒12和多个支撑板23,多个栽培槽11平行设置,相邻的栽培槽11之间相互贯通并设置有过滤网24,栽培盒12通过支撑板23设置在栽培槽11的内部,栽培槽11的底部还设置有增氧管道22;循环系统包括增氧机18、水泵17、氧气运输管10、进水管、第一出水管27和第二出水管25;增氧机18与水泵17均设置在栽培组件的下方,进水管的第一端与第一鱼缸的侧壁连接,进水管的第二端与水泵17的进水口连接,第一出水管27的第一端与水泵17的出水口连接,第一出水管27的第二端与栽培组件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出水管25的第一端与栽培组件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出水管25的第二端与第二鱼缸的侧壁连接,栽培组件内的第一出水管27与第二出水管25的高度均能调整。
氧气运输管10的第一端与增氧机18连接,氧气运输管10的第二端与增氧管道22连接;循环系统上方的下机体3的上表面处设置有座椅6,座椅6的水平高度低于栽培组件的水平高度,座椅6的上表面为下机体3的上表面,座椅6的下表面设置有循环常温组件,循环常温组件包括加热管道28和加热装置29,加热管道28第一端与第一鱼缸连接,加热管道28第二端与循环系统的水泵17连接,加热装置29设置在加热管道28的第二端的上方。
水泵17与增氧机18的旁边设置有供电箱13,水泵17、增氧机18和加热总控制器的电线与供电箱13电连接,加热总控制器内部设置有集成电路、变压器和温度传感器。
水泵17、供电箱、增氧机18和储物箱14均设置在木格栅围绕成为密闭空间的内部。
栽培槽11内部通过调节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27的高低来调节水的流量和植物根部接触液体的时间来满足不同植物栽培的需求。栽培槽11内部通过支撑板23将栽培槽11分为上下两部分,栽培盒12放置于支撑板23上方,液体在栽培槽11下部分流动可防止阳光直射液体面导致液体体变质或者升温影响植株生长,相邻的两个栽培槽11之间放置有过滤网24,可以有效地将液体里的营养物质过滤出来,延长植物根部吸收营养物质的时间,同时也可以起到净化液体的功能。
栽培槽11底部均匀布有增氧管道22,可以补充液体里的含氧量,同时补充植物根部的氧气,保证植物根部和鱼缸内部的液体的含氧量。
液体通过压强高差实现循环,当水泵17开启后,底部鱼缸内的液体通过进水管流入到栽培槽11内,然后通过第二出水管25流入到另一侧的底部鱼缸内,由于两侧的底部鱼缸内的水面高度不一致,作为连通器的原理,一侧底部鱼缸内的水会通过上机体8流入到另一侧的底部鱼缸内,至此,完成液体的循环。
种植系统,由栽培槽11、栽培盒12、支撑板23和过滤网24构成,可以通过更改栽培盒12来改变不同的栽培方式,不同的栽培方式对液体的需求不同,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出水管27和第二出水管25在栽培槽11内的高度来变换液体在栽培槽11内的高度,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
投喂槽包括鱼缸外部的吸铁石抓手7和吸铁石鱼食投喂器26,将鱼食放入吸铁石鱼食投喂器26内,通过移动鱼缸外部的吸铁石抓手7,鱼缸内部的吸铁石鱼食投喂器26会随之移动,同时吸铁石抓手7和吸铁石鱼食投喂器26在靠近鱼缸内壁的部分安装有海绵,这样既可以保证防止划伤鱼缸内壁,同时在互动的时候也擦洗了鱼缸的内壁,保证鱼缸内壁的清洁度。
进水管和进水管通过水阀门连接,来控制水的流量,从而平衡整个的水循环流量。
抽气口9位于上机体8的顶部,当需要抽气时,直接与抽气泵相连接,抽气口9位于顶部可以充分的将上机体8和下机体3内的氧气抽尽,满足负压的需求。
循环系统的上方平行设置有座椅6与栽培组件,座椅6固定于钢架结构2上,增加承重能力,悬挂组件4固定于下机体3的侧壁上,增加整体结构的美观性。
水泵17和增氧机18安装于镂空木格栅内,在增加通透性的同时,还减少材料的使用,有利于环保节约。镂空木格栅上设置有木格栅门5,方便了电气设备的保养和维修。
上机体8放置于支撑架16上,保证上机体8在装满水的情况下所需要的承重支撑。水泵17和增氧机18固定于钢架结构2上,保证稳定性。
投喂槽由吸铁石抓手7和吸铁石鱼食投喂器26组成,通过吸铁石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吸铁石抓手7和吸铁石鱼食投喂器26吸附于鱼缸的内壁和外壁上。栽培槽11内部底部均匀分布增氧管道22,补充了植物根部和流经液体的含氧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供电箱13内设置有启动开关,能够开启或关闭水泵17和增氧机18,开启启动开关后水泵17和增氧机18开始工作。栽培槽11内的水通过第二出水管25流入一侧的鱼缸当中,鱼缸当中的液体通过连通管流入对侧的鱼缸中,对侧鱼缸中的液体通过进水管流入水泵17,经过水泵17的第一出水管27流入至栽培槽11中,由于栽培槽11与另一边的底部鱼缸为连通器,当栽培槽11内的水减少时,另一侧的底部鱼缸内的水则会通过进水管流经进水管后流入栽培槽11,这样两侧的底部鱼缸内的水位则会出现高差,为了满足压强平衡,水位高的底部鱼缸内的水则会通过上机体8流入水位低的底部鱼缸内,来保证两侧的底部鱼缸内的压强平衡,至此完成水的循环。水泵17通过将一侧底部鱼缸内的水运送至另一侧底部鱼缸内,来破坏两侧底部鱼缸内的压强平衡,从而迫使水通过上机体8来平衡两侧底部鱼缸内的压强。
加热装置29对加热管道28进行加热,加热管道28将热水流经一圈从而实现对加热管道上方28的下机体3表面的加热过程,这样既能保证观赏人员坐在座椅6时,座椅6一直是常温状态还能保证本装置内部的温度保持恒定,从而满足鱼类的生长需求。
加热管道28的第一端与第一鱼缸连接,加热管道28的第二端与循环系统的水泵连接,加热装置29设置在加热管道的第二端的上方。
增氧机18开启后,氧气通过增氧管道22传输至栽培槽11内,来保证植物根部的氧气和补充流经水的含氧量,同时满足植物的需氧量和鱼的需氧量。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循环水负压鱼缸,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壳、鱼缸、栽培组件、循环系统和座椅;
所述外壳包括上机体和下机体,所述上机体内部设置有连通管和抽气口,所述下机体内设置所述鱼缸,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鱼缸的上部连接,所述抽气口设置在所述上机体的最高点;所述下机体外部与鱼缸对应处分别安装有投喂槽,两个所述鱼缸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分别与所述上机体连接;
所述鱼缸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两侧,其包括第一鱼缸和第二鱼缸,且所述第一鱼缸和第二鱼缸之间形成中部空间,所述中部空间内设置有所述循环系统和所述栽培组件,所述栽培组件设置在所述循环系统的上部;
所述栽培组件包括多个栽培槽、多个栽培盒和多个支撑板,所述多个栽培槽平行设置,相邻的栽培槽之间相互贯通并设置有过滤网,栽培盒通过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栽培槽的内部,所述栽培槽的底部还设置有增氧管道;
所述循环系统包括增氧机、水泵、氧气运输管、进水管、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增氧机与所述水泵均设置在所述栽培组件的下方,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与第一鱼缸的侧壁连接,所述进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栽培组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栽培组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第二端与第二鱼缸的侧壁连接;所述氧气运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增氧机连接,所述氧气运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增氧管道连接;
所述循环系统上方的下机体的上表面处设置有所述座椅,所述座椅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栽培组件的水平高度,所述座椅的上表面为所述下机体的上表面,所述座椅的下表面设置有循环常温组件,所述循环常温组件包括加热管道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管道第一端与第一鱼缸连接,所述加热管道第二端与循环系统的水泵连接,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加热管道的第二端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负压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机体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水负压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的侧壁安装有锁止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负压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组件内的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高度均能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负压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喂槽通过滑轨滑动安装在第一鱼缸和第二鱼缸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负压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口上设置有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环水负压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喂槽包括吸铁石抓手和吸铁石鱼食投喂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负压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与所述增氧机的旁边设置有供电箱,所述水泵、增氧机和加热总控制器的电线与所述供电箱电连接,所述加热总控制器内部设置有集成电路、变压器和温度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负压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空间由木格栅围绕成为密闭空间,所述水泵、供电箱、增氧机和储物箱均设置在密闭空间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负压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机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悬挂组件。
CN202220498581.6U 2022-03-09 2022-03-09 循环水负压鱼缸 Active CN2182783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98581.6U CN218278310U (zh) 2022-03-09 2022-03-09 循环水负压鱼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98581.6U CN218278310U (zh) 2022-03-09 2022-03-09 循环水负压鱼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78310U true CN218278310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03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98581.6U Active CN218278310U (zh) 2022-03-09 2022-03-09 循环水负压鱼缸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783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10308A (zh) 智能鱼菜共生养殖设备
CN107410139B (zh) 黄鳝规模养殖用多功能养殖装置
CN204697606U (zh) 一种太阳能鱼菜共生循环系统
CN209151883U (zh) 养鱼与蔬菜种植生态控制系统
CN206791370U (zh) 一种雏鸡饲养用节能环保型鸡舍
CN209693780U (zh) 一种规模化鲟鱼养殖池
CN111713412A (zh) 一种生态养猪系统及其生态循环方法
CN209073256U (zh) 家用水培式鱼菜共生装置
CN218278310U (zh) 循环水负压鱼缸
CN207201770U (zh) 家庭生态循环养殖鱼系统
CN212937416U (zh) 一种集装箱式鱼菜共生系统
CN207135792U (zh) 自循环水培有机果蔬与水产种养殖一体式的生态系统
CN206629787U (zh) 一种家用水产养殖箱
CN112690173A (zh) 一种具有空间调节功能的食用菌用栽培装置
CN211581231U (zh) 一种水循环生态系统
CN210580533U (zh) 一种龙虾养殖设备
CN209897997U (zh) 一种室内养殖小龙虾的设备
CN204305862U (zh) 一种高效水产养殖系统
CN211430643U (zh) 智能鱼菜共生养殖设备
CN215422327U (zh) 一种基于渔菜共生技术的水循环利用装置
CN209201872U (zh) 阳台垂直式管道基质培鱼菜共生系统
CN212034977U (zh) 一种海洋环境下鱼菜共生系统
CN108094294B (zh) 移动式鱼菜共生装置
CN206963663U (zh) 一种鸡舍用自动喂食设备
CN207355256U (zh) 鱼菜共生隔断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26

Address after: Room 1508, 13/F, Building B, No. 38 Xue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3

Patentee after: Beijing Zhongnong Futong Agricul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107 200m west of jiahoutuan village committee, Lucheng Town, Tongzh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CAU FUTONG GARDEN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