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77171U - 电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电加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77171U
CN218277171U CN202123323841.0U CN202123323841U CN218277171U CN 218277171 U CN218277171 U CN 218277171U CN 202123323841 U CN202123323841 U CN 202123323841U CN 218277171 U CN218277171 U CN 218277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ng
layer
pipe
electric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2384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立强
张秋兵
杨小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iwang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iwa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iwang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iwa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2384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77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77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771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器,包括:发热膜、绝缘块和导热管;导热管内开设有容置腔,容置腔贯穿于导热管的两端设置;发热膜包括绝缘传热层和电热层,绝缘传热层与导热管连接,绝缘传热层远离导热管的一面与电热层连接,绝缘传热层靠近导热管的一面开设有卡槽,绝缘块设置在导热管的一端,绝缘块活动插设于卡槽内。发热膜与导热管之间通过绝缘块插设在卡槽内,从而限制发热膜在导热管一端下移的趋势,使得发热膜受到绝缘块的限位作用,使得两者的连接更为稳固,发热膜不易脱落。

Description

电加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加热器。
背景技术
电加热是将电能直接转变为热能实现加热的过程,具有加热效率高和升温速度快的优点,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目前的电加热器通常采用将发热膜通电加热的方式产生热量,再通过导热管传递热量至被加热物体,目前的发热膜与导热管连接时,通常采用黏胶连接,但因两者材质不同,两者间的连接较不稳固,发热膜易从导热管上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加热器,包括:发热膜、绝缘块和导热管;
所述导热管内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贯穿于所述导热管的两端设置;
所述发热膜包括绝缘传热层和电热层,所述绝缘传热层与所述导热管连接,所述绝缘传热层远离所述导热管的一面与所述电热层连接,所述绝缘传热层靠近所述导热管的一面开设有卡槽,所述绝缘块设置在所述导热管的一端,所述绝缘块活动插设于所述卡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引线,所述电热层的一端设置有焊接点,所述引线的一端与所述焊接点连接,所述引线的另一端用于与电源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传热层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电热层的宽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传热层为聚酰亚胺绝缘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绝缘耐热层,所述绝缘耐热层与所述电热层远离所述导热管的一面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耐热防护壳,所述耐热防护壳与所述绝缘耐热层远离所述导热管的一面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环盖,所述环盖的第一端与所述耐热防护壳的外侧表面连接,所述环盖的第二端与所述导热管的一端端面抵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管的两端端面分别与所述发热膜的两端端面平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管的外侧表面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发热膜卡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加热器,通过发热膜的与导热管连接,再将待加热物质放置在容置腔内,此时,电热层上的热量会通过绝缘传热层和导热管传递至容置腔内,这样,容置腔内的待加热物质会受到发热膜的加热,其中,绝缘传热层与导热管之间通过绝缘块插设在卡槽内,从而限制发热膜在导热管一端下移的趋势,使得发热膜受到绝缘块的限位作用,使得两者的连接更为稳固,发热膜不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电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电加热器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电加热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电加热器;100、发热膜;110、绝缘传热层;111、卡槽;120、电热层;130、绝缘耐热层;140、耐热防护壳;200、导热管;210、容置腔;220、绝缘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电加热器10,包括:发热膜100、绝缘块220和导热管200;所述导热管200内开设有容置腔210,所述容置腔210贯穿于所述导热管200的两端设置;所述发热膜100包括绝缘传热层110和电热层120,所述绝缘传热层110与所述导热管200连接,所述绝缘传热层110远离所述导热管200的一面与所述电热层120连接,所述绝缘传热层110靠近所述导热管200的一面开设有卡槽111,所述绝缘块220设置在所述导热管200的一端,所述绝缘块220活动插设于所述卡槽111内。
在本实施例中,导热管200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容置腔210沿导热管200的轴向开设,导热管200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或合金,例如导热管200可以为铜管或铝管,又例如导热管200可以为不锈钢管,且发热膜100的外侧表面绝缘设置,容置腔210内可以放置待加热物质。在本实施例中,导热管200的外侧表面与绝缘传热层110的内侧表面连接,绝缘传热层110的外侧表面与电热层120的内侧表面连接,且绝缘传热层110和电热层120之间通过黏胶粘合,当电热层120通电发热后,热量随着绝缘传热层110传递至导热管200内,便于电加热器10的加热。在本实施例中,绝缘传热层110的内侧表面开设有卡槽111,导热管200的一端设置有绝缘块220,绝缘块220的形状与卡槽111的形状相适配,绝缘块220卡接于卡槽111的侧壁,可以对绝缘传热层110的一端起限位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发热膜100的与导热管200连接,再将待加热物质放置在容置腔210内,此时,电热层120上的热量会通过绝缘传热层110和导热管200传递至容置腔210内,这样,容置腔210内的待加热物质会受到发热膜100的加热,其中,绝缘传热层110与导热管200之间通过绝缘块220插设在卡槽111内,从而限制发热膜100在导热管200的一端的下移趋势,使得发热膜100受到绝缘块220的限位作用,使得两者的连接更为稳固,发热膜100不易脱落。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加热器10可以用于加热烟草制品,将烟草制品放置在容置腔210内,此时发热膜100上的热量会通过导热管200传递至容置腔210内,容置腔210内的烟草制品会受到电热膜的加热,其中,烟草制品包括烟草、烟颗粒或烟油,例如,当烟草制品为烟草时,烟草受到电热膜200的加热后充分燃烧。又例如,例如,当烟草制品为烟颗粒时,烟颗粒受到电热膜200的加热后充分燃烧。又例如,当烟草制品为烟油时,烟油受到电热膜200的加热后充分雾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电加热器10可以用于加热溶液,将导热管200的一端密封设置,将溶液放入容置腔210内,通过发热膜100的热量对溶液进行加热,使得溶液的加热过程更为迅速。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电加热器10可以用于加热食物,将导热管200的一端密封设置,通过将食物放入容置腔210内,并对电热层120进行通电处理,使得容置腔210内的食物快速升温,达到加热食物的目的。
为了实现所述电热层120通电发热,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加热器10还包括引线,所述电热层120的一端设置有焊接点,所述引线的一端与所述焊接点连接,所述引线的另一端用于与电源连通。具体地,引线包括两组导线,电热层120的一面设置有两个焊接点,两组导线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焊接点连接,两组导线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与电源连通的插接件。两个焊接点贯穿绝缘传热层110。其中,两组导线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焊接点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为了使得电加热器10的安全性能更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传热层110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电热层120的宽度。具体地,电热层120的内侧表面与绝缘传热层110的外侧表面连接,绝缘传热层110与导热管200连接,因绝缘传热层110的宽度大于电热层120的宽度,则电热层120不能直接与导热管接触,在电热层120通电时,通过绝缘传热层110良好的绝缘作用,且其大于电热层120设置,使得绝缘传热层110可以隔开电热层120和导热管200,从而使得导热管200内不会出现电流,这样,使得电加热器10的安全性能更好。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传热层110的宽度等于所述电热层120的宽度。
为了使得加热效果更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传热层110为聚酰亚胺绝缘层。具体地,绝缘传热层110的材质为聚酰亚胺,聚酰亚胺具有高绝缘性能,在发热膜100与导热管200连接时,可以起到良好的绝缘的作用,避免在使用时容置腔210内出现电流,提高电加热器10的安全性。聚酰亚胺还具有较好的导热能力,可以将电热层120上的热量均匀的传导到容置腔210内的待加热物体上,缩短加热时间,便于发热膜100的导热。
为了便于所述电加热器10的使用,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电加热器10还包括:绝缘耐热层130,所述绝缘耐热层130与所述电热层120远离所述导热管200的一面连接。具体地,绝缘耐热层130的内侧表面与电热层120的外侧表面连接,绝缘耐热层130的材质为聚酰亚胺,聚酰亚胺具有耐高温性,在电热层120处于较高温度时依然可以使用;聚酰亚胺还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因此在绝缘耐热层130与电热层120连接后,绝缘耐热层130可以对电热层120起绝缘作用,避免在使用所述电加热器10时发生触电的情况,提高了电加热器10的安全性。
为了便于电加热器10的使用,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电加热器10还包括:耐热防护壳140,所述耐热防护壳140与所述绝缘耐热层130远离所述导热管200的一面连接。具体地,耐热防护壳140的内侧表面与绝缘耐热层130的外侧表面连接,耐热防护壳140的材质为橡胶,橡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当电加热器10使用时,耐热防护壳140可以起一个隔热的作用,能够阻隔发热膜100向外传导的热量,提高了电加热器10的实用性,便于电加热器10的使用。
为了使得电加热器10更为稳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器10还包括环盖,所述环盖的第一端与所述耐热防护壳140的外侧表面连接,所述环盖的第二端与所述导热管200的一端端面抵接。具体地,通过环盖的一端与耐热防护壳140连接,环盖的另一端与导热管200抵接,不仅使得耐热防护壳140与发热膜100的连接更为紧密,还使得发热膜100与导热管200的连接更为紧密,对导热管200、发热膜100和耐热防护壳140起限位作用,便于电加热器10的使用。其中,环盖的数量为2个,各环盖的第一端分别与耐热防护壳140的外侧表面连接,各环盖的第二端分别与导热管200的一端端面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环盖的第一端开设有外螺纹,所述耐热防护壳140的一端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环盖与所述耐热防护壳140螺接。具体地,在需要取下环盖时,通过转动环盖,使得环盖逐渐远离导热管200,直至完全脱离耐热防护壳140,此时可以将待加热物质放置进容置腔210内;当待加热物质放置完毕后,可以通过旋转环盖,使得环盖逐渐靠近导热管200,直至与导热管200的端面抵接,即环盖与耐热防护壳140螺接。这样,通过环盖与耐热防护壳140螺接,便于环盖的拆卸。
更进一步地,所述环盖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容置腔210连通。具体地,环盖的一面开设有通槽,通槽用于将待加热物质放置进容置腔210内,这样,在环盖对导热管200、发热膜100和耐热防护壳140起限位作用的同时,还可以直接将待加热物质放入容置腔210内,便于电加热器10的使用。
为了使得发热膜100更好地对导热管200进行加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管200的两端端面分别与所述发热膜100的两端端面平齐。具体地,导热管200的第一端端面与发热膜100的第一端端面平齐,导热管200的第二端端面与发热膜100的第二端端面平齐,这样,通过发热膜100与导热管200之间的连接,即导热管200的外侧表面与发热膜100的内侧表面重合,使得发热膜100发热时的热量可以全部均匀的传递到导热管200上,使得导热管200上的热量的传递更为均匀,便于待加热物质的加热。
为了使所述发热膜100可以更好与所述导热管200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管200的外侧表面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发热膜100卡设于所述限位槽内。具体地,限位槽的形状与发热膜100的形状相适配,导热管200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限位槽沿着导热管200的圆周表面开设,通过将发热膜100安装在限位槽内,使得限位槽可以对发热膜100起限位作用,从而可以避免发热膜10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位移,使得发热膜100与导热管200的连接更加紧密。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膜、绝缘块和导热管;
所述导热管内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贯穿于所述导热管的两端设置;
所述发热膜包括绝缘传热层和电热层,所述绝缘传热层与所述导热管连接,所述绝缘传热层远离所述导热管的一面与所述电热层连接,所述绝缘传热层靠近所述导热管的一面开设有卡槽,所述绝缘块设置在所述导热管的一端,所述绝缘块活动插设于所述卡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线,所述电热层的一端设置有焊接点,所述引线的一端与所述焊接点连接,所述引线的另一端用于与电源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传热层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电热层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传热层为聚酰亚胺绝缘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耐热层,所述绝缘耐热层与所述电热层远离所述导热管的一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耐热防护壳,所述耐热防护壳与所述绝缘耐热层远离所述导热管的一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盖,所述环盖的第一端与所述耐热防护壳的外侧表面连接,所述环盖的第二端与所述导热管的一端端面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的两端端面分别与所述发热膜的两端端面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的外侧表面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发热膜卡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CN202123323841.0U 2021-12-24 2021-12-24 电加热器 Active CN218277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23841.0U CN218277171U (zh) 2021-12-24 2021-12-24 电加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23841.0U CN218277171U (zh) 2021-12-24 2021-12-24 电加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77171U true CN218277171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08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23841.0U Active CN218277171U (zh) 2021-12-24 2021-12-24 电加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771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277171U (zh) 电加热器
CN215453321U (zh) 电加热器及电加热管装置
CN205731892U (zh) 一种热熔胶枪的发热装置
WO2023098692A1 (zh) 充电端子、充电枪、充电桩及车辆
CN208567098U (zh) 面电加热器
CN218245666U (zh) 电加热器及电加热管装置
CN104241910B (zh) 一种碳纤维电缆用接线端子
CN215468657U (zh) 一种电烙装置
CN214647637U (zh) 一种便于装配的端子的液冷结构
CN210642470U (zh) 一种用于烟雾发生装置的加热组件及电子烟
CN209001262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5977657B (zh) 散热型高压接插件
CN208571898U (zh) 一种能够提高散热效率的电源适配器
CN202353833U (zh) 一种双保险结构的发热管
CN205723983U (zh) 散热型高压接插件
WO2021054857A1 (ru) Блок трубчатых электронагревателей
CN202436831U (zh) 一种内锅集成有发热体的电饭煲
CN205561222U (zh) 电热水器
CN214706053U (zh) 加热装置、电池模组以及车辆
CN204486971U (zh) 新型尖热式烙铁头
CN212108962U (zh) 即热式电热管及其组件
CN202329860U (zh) 用于保键茶具的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
CN211240100U (zh) 石墨烯红外线加热器
JP3204027U (ja) 過熱過電流保護装置
CN215877882U (zh) 一种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