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77007U - 一种夹角型音箱负载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夹角型音箱负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77007U
CN218277007U CN202222496536.XU CN202222496536U CN218277007U CN 218277007 U CN218277007 U CN 218277007U CN 202222496536 U CN202222496536 U CN 202222496536U CN 218277007 U CN218277007 U CN 218277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cavity
sound generating
strengthening rib
generat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9653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百红
聂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 High Audio And Vide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 High Audio And Vide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 High Audio And Vide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 High Audio And Vide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9653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77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77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77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音箱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夹角型音箱负载,包括负载外壳,负载外壳内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发声装置、连接板、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的一端与负载外壳的内底壁固定连接,第一加强筋的另一端与第二加强筋和发声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加强筋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负载外壳的内壁上,发声装置的另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连接板固定设置在负载外壳上,第一腔室位于发声装置的一侧,第二腔室位于发声装置的另一侧,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均呈夹角型结构设置,即通过将传统水平、垂直平面的发声振动方式改变成夹角型的发声传播方式,从而提高了音箱的发声功效,本实用新型具有传输速度快、听音距离感小等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夹角型音箱负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箱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角型音箱负载。
背景技术
音箱是指可将音频信号变换为声音的一种设备。通俗地讲,就是指音箱主机箱体或低音炮箱体内自带功率放大器,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由音箱本身回放出声音,使其声音变大。音箱是整个音响系统的终端,其作用是把音频电能转换成相应的声能,并把它辐射到空间去。它是音响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把电信号转变成声信号供人的耳朵直接聆听的任务。
传统的音箱一般来说都是直射式设计的,这种设计方式使得音箱内部的音腔结构比较单调,不能很好地利用声波的叠加作用,从而导致音箱的发声功效低。这一技术状况需要得到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角型音箱负载,旨在提高音箱的发声功效。
为实现以上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公开了一种夹角型音箱负载,包括负载外壳,所述负载外壳内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发声装置、连接板、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负载外壳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强筋和所述发声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负载外壳的内壁上,所述发声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负载外壳上,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发声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发声装置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均呈夹角型结构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声装置与所述负载外壳的内底壁构成第一夹角,所述发声装置与所述负载外壳的内后壁构成第二夹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角的度数为大于0°且小于9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夹角的度数大于0°且小于9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负载外壳内还设有第三加强筋、第四加强筋和第五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加强筋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两端与所述负载外壳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四加强筋和所述第五加强筋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负载外壳内还设有多块加强板,多块所述加强板均与所述负载外壳一体成形设置。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角型音箱负载,通过将传统水平、垂直平面的发声振动方式改变成夹角型的发声传播方式,从而提高了音箱的发声功效,本实用新型具有传输速度快、衰减小、冲击力度强劲及听音距离感小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角型音箱负载的剖视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角型音箱负载的剖视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角型音箱负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负载外壳;2、第一腔室;3、第二腔室;4、发声装置;5、连接板;6、第一加强筋;7、第二加强筋;8、第一夹角;9、第二夹角;10、第三加强筋;11、第四加强筋;12、第五加强筋;13、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一种夹角型音箱负载,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负载外壳1,负载外壳1内设有第一腔室2、第二腔室3、发声装置4、连接板5、第一加强筋6和第二加强筋7,第一加强筋6的一端与负载外壳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第一加强筋6的另一端与第二加强筋7和发声装置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加强筋7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负载外壳1的内壁上,发声装置4的另一端与连接板5固定连接,连接板5固定设置在负载外壳1上,第一腔室2位于发声装置4的一侧,第二腔室3位于发声装置4的另一侧,第一腔室2和第二腔室3均呈夹角型结构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负载外壳1内还设有第三加强筋10、第四加强筋11和第五加强筋12,第三加强筋10设于第一腔室2内,第三加强筋10的两端与负载外壳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第四加强筋11和第五加强筋12固定连接,发声装置4可双面发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各部件的固定方式均是通过加榫卯进槽,继而采用枪钉打钉,最后采用胶水固定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板5及五个加强筋均用多层15mm厚的桦木板制作而成,负载外壳1内五个加强筋的设置,提高了本音箱负载整体的稳固性。
进一步的,发声装置4与负载外壳1的内底壁构成第一夹角8,发声装置4与负载外壳1的内后壁构成第二夹角9,第一夹角8的度数为大于0°且小于90°,第二夹角9的度数大于0°且小于9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夹角9与第一夹角8紧凑设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本实施例提供的图2所示,当第二夹角9与第一夹角8关于发声装置4互为镜像角即各为45°时,第一夹角8和第二夹角9达到了最优角度,本夹角型音箱负载具有最佳化的发声功效。
需要说明的是,本音箱负载将传统水平、垂直平面的发声振动方式改变成了夹角型的发声传播方式,之后再还原水平平面发声和垂直平面发声。这一夹角型音箱负载的设计方式,提高了音箱的发声功效。
进一步的,负载外壳1内还设有多块加强板13,多块加强板13均与负载外壳1一体成形设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板13的数量优选为四块,四块加强板13分布于音箱外壳内的棱角处,分别与音箱外壳构成三角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实施例整体的稳固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声装置4属于低频率发声装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负载外壳1内的顶部还安装有中高频率的发声装置,从而实现低、中、高频段声音的全覆盖。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公开了一种夹角型音箱负载,包括负载外壳1,负载外壳1内设有第一腔室2、第二腔室3、发声装置4、连接板5、第一加强筋6和第二加强筋7,第一加强筋6的一端与负载外壳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第一加强筋6的另一端与第二加强筋7和发声装置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加强筋7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负载外壳1的内壁上,发声装置4的另一端与连接板5固定连接,连接板5固定设置在负载外壳1上,第一腔室2位于发声装置4的一侧,第二腔室3位于发声装置4的另一侧,第一腔室2和第二腔室3均呈夹角型结构设置,即通过将传统水平、垂直平面的发声振动方式改变成夹角型的发声传播方式,从而提高了音箱的发声功效,本实用新型具有传输速度快、衰减小、冲击力度强劲及听音距离感小等有益效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夹角型音箱负载,包括负载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外壳(1)内设有第一腔室(2)、第二腔室(3)、发声装置(4)、连接板(5)、第一加强筋(6)和第二加强筋(7),所述第一加强筋(6)的一端与所述负载外壳(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强筋(7)和所述发声装置(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7)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负载外壳(1)的内壁上,所述发声装置(4)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5)固定设置在所述负载外壳(1)上,所述第一腔室(2)位于所述发声装置(4)的一侧,所述第二腔室(3)位于所述发声装置(4)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腔室(2)和所述第二腔室(3)均呈夹角型结构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角型音箱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4)与所述负载外壳(1)的内底壁构成第一夹角(8),所述发声装置(4)与所述负载外壳(1)的内后壁构成第二夹角(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夹角型音箱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8)的度数为大于0°且小于9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夹角型音箱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角(9)的度数大于0°且小于9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角型音箱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外壳(1)内还设有第三加强筋(10)、第四加强筋(11)和第五加强筋(1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夹角型音箱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筋(10)设于所述第一腔室(2)内,所述第三加强筋(10)的两端与所述负载外壳(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夹角型音箱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加强筋(11)和所述第五加强筋(12)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角型音箱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外壳(1)内还设有多块加强板(13),多块所述加强板(13)均与所述负载外壳(1)一体成形设置。
CN202222496536.XU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夹角型音箱负载 Active CN218277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96536.XU CN218277007U (zh)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夹角型音箱负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96536.XU CN218277007U (zh)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夹角型音箱负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77007U true CN218277007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16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96536.XU Active CN218277007U (zh)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夹角型音箱负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770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12838B (zh) 音箱结构及采用该音箱结构的移动电子设备
CN210112268U (zh) 一种扬声器装置
CN218277007U (zh) 一种夹角型音箱负载
CN210297996U (zh) 一种菱角结构固定双喇叭隔音板腔体麦克风音箱
CN218772378U (zh) 一种音箱导向装置
CN218387859U (zh) 一种音箱挡板压缩装置
CN218387858U (zh) 一种音箱斜边腔体结构
CN211909132U (zh) 一种双12寸有源四分频线性阵列音箱
CN218772384U (zh) 一种音箱交互音腔
CN209787412U (zh) 塔式垂直线性阵列有源音箱
CN218387784U (zh) 一种音箱安装固定装置
CN201774664U (zh) 无源音响系统和电视
CN220586426U (zh) 一种音箱
CN220874672U (zh) 一种多音束有源阵列音箱
CN213522260U (zh) 一种线阵音柱安装板结构
CN219802572U (zh) 扬声器箱
CN212231670U (zh) 一种可语音识别的蓝牙音箱
CN219163007U (zh) 一种能够提高发音效果的语音遥控开关
CN219349790U (zh) 一种发音效果好的语音遥控开关
CN219843729U (zh) 一种铰链式及多角度式扬声器
CN219420973U (zh) 具有倒相管的音响麦克风
CN214338083U (zh) 一种点声源同轴全频音箱
CN218772379U (zh) 音箱
CN216057463U (zh) 一种小型高音号筒结构及其组装成小型高音单元装置
CN217985306U (zh) 一种高频恒定束宽点声源阵列波导号角音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