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69257U - 可以折叠收纳的立卧两用式取暖器 - Google Patents

可以折叠收纳的立卧两用式取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69257U
CN218269257U CN202221779066.1U CN202221779066U CN218269257U CN 218269257 U CN218269257 U CN 218269257U CN 202221779066 U CN202221779066 U CN 202221779066U CN 218269257 U CN218269257 U CN 2182692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teral wall
warmer
dual
sidewall
cas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7906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友
杨广
刘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anj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7906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692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692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692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以折叠收纳的立卧两用式取暖器,包括转动连接的两个壳体,两个壳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发热模组,两个壳体分别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四侧壁、以及连接于第一侧壁和第四侧壁之间的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相互连接且成夹角设置,第一侧壁设有第一支撑结构,第二侧壁设有第二支撑结构,两个第三侧壁位于取暖器的同一侧,第三侧壁设有与发热模组对应的第一发热口,两个壳体相互转动以带动两个第四侧壁可以选择性地相互张开或者相互合拢。使用者能够依据使用需要,可以选择转动两个壳体来实现折叠收纳,也可以选择用第一支撑结构或第二支撑结构来支撑取暖器,以使取暖器可作为卧式使用或立式使用。

Description

可以折叠收纳的立卧两用式取暖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取暖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折叠收纳的立卧两用式取暖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例如申请号为201921059703.6的现有专利,公开了一种立卧两用踢脚线取暖器,包括具有容置腔的壳体、安装于容置腔中的发热器、卧式站立脚及立式站立脚,壳体正面设置有与容置腔连通的出风口,壳体背面设置有与容置腔连通的进风口,卧式站立脚分别位于壳体背面的上下两端处,立式站立脚位于壳体下端面处,立式站立脚沿壳体的上下方向位于卧式站立脚的下方。使用者能够依据使用需要,选择用卧式站立脚或立式支撑脚支撑立卧两用踢脚线取暖器,以使立卧两用踢脚线取暖器呈卧式使用或立式使用。
但是上述立卧两用踢脚线取暖器,由于不能进行转动折叠,使得沿壳体上下方向上的尺寸较大,虽然在呈立式使用时占地面积小,但是站立高度大,导致了在存放时对于空间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并且卧式站立脚和立式站立脚均不能折叠或者隐藏,同样导致了在存放时对于空间的要求也高,因此无法满足使用者方便存放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折叠收纳且立卧两用的取暖器,以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以折叠收纳且立卧两用的取暖器,包括转动连接的两个壳体,所述两个壳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发热模组,所述两个壳体分别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四侧壁、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相互连接且成夹角设置,所述第一侧壁设有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二侧壁设有第二支撑结构,所述两个壳体的两个所述第三侧壁位于所述取暖器的同一侧,所述第三侧壁设有与所述发热模组对应的第一发热口,所述两个壳体相互转动以带动所述两个壳体的两个所述第四侧壁可以选择性地相互张开或者相互合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立卧两用式取暖器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壳体的两个所述第三侧壁转动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立卧两用式取暖器还包括电路板和盖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侧设有收容槽,所述电路板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并与所述发热模组电性连接,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收容槽的开口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壳体还分别包括第五侧壁,所述第五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五侧壁设有与所述发热模组对应的第二发热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立卧两用式取暖器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壳体的两个所述第五侧壁转动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侧壁设有与所述发热模组对应的第三发热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壁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与所述第一发热口相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壁的外侧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容纳槽相连接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件和弹簧件,所述支撑件包括相连接的支撑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弹簧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所述支撑部可以选择性地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内或者伸出所述容纳槽外。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的外侧设有操作槽;和/或,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还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贯穿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侧壁的外侧设有容置槽,设于同一个所述第二侧壁上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和所述容置槽相互隔开设置,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侧壁上的所述容置槽用于收容设于另一个所述第二侧壁上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以折叠收纳的立卧两用式取暖器,使用者能够依据使用需要,可以选择转动两个壳体来实现折叠收纳,以方便存放取暖器,也可以选择用第一支撑结构或第二支撑结构来支撑取暖器,以使取暖器可作为卧式使用或立式使用。具体地,当取暖器作为卧式使用时,两个第四侧壁相互张开,第一支撑结构用于支撑取暖器;当取暖器作为立式使用时,两个第四侧壁相互合拢,第二支撑结构用于支撑取暖器,并且无论取暖器作为卧式使用或立式使用,两个第三侧壁均位于取暖器的同一侧,使得两个第三侧壁上的第一发热口均向取暖器的同一侧供暖,以符合使用者的取暖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作为卧式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取暖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取暖器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取暖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取暖器的剖视图。
图6是图1中取暖器在另一位置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作为立式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取暖器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以折叠收纳的立卧两用式取暖器100,包括转动连接的两个壳体10,两个壳体10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发热模组20,两个壳体10分别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和第四侧壁14、以及连接于第一侧壁11和第四侧壁14之间的第二侧壁12和第三侧壁13,第二侧壁12和第三侧壁13相互连接且成夹角设置,第一侧壁11设有第一支撑结构30,第二侧壁12设有第二支撑结构121,两个壳体10的两个第三侧壁13位于取暖器100的同一侧,第三侧壁13设有与发热模组20对应的第一发热口131,两个壳体10相互转动以带动两个壳体10的两个第四侧壁14可以选择性地相互张开或者相互合拢。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成夹角设置”是指两个侧壁不是相互平行的,而是两个侧壁之间会形成有夹角,该夹角优选为大约90°。例如,在本申请中,第二侧壁12和第三侧壁13之间形成的夹角大约为9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立卧两用式取暖器100,使用者能够依据使用需要,可以选择转动两个壳体10来实现折叠收纳,以方便存放取暖器100,也可以选择用第一支撑结构30或第二支撑结构121来支撑取暖器100,以使取暖器100可作为卧式使用或立式使用。具体地,当取暖器100作为卧式使用时,两个第四侧壁14相互张开,第一支撑结构30用于支撑取暖器100;当取暖器100作为立式使用时,两个第四侧壁14相互合拢,第二支撑结构121用于支撑取暖器100,并且无论取暖器100作为卧式使用或立式使用,两个第三侧壁13均位于取暖器100的同一侧,使得两个第三侧壁13上的第一发热口131均向取暖器100的同一侧供暖,以符合使用者的取暖需求。
可选地,发热模组20可以是石墨烯发热片、PTC发热器、油汀、卤素管等。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壳体10的内部还可以设置有风扇,风扇用于向发热模组20吹风,以加速发热模组20的热量向外散发。
具体地,第一发热口131包括呈矩阵排布的多个第一通孔,多个第一通孔贯穿第一侧壁11的内外两侧。发热模组20包括第一石墨烯发热片21,第一石墨烯发热片21安装固定于第一侧壁11的内侧上,第一石墨烯发热片21面向多个第一通孔设置,第一石墨烯发热片21产生的热量通过多个第一通孔向外散发。
可选地,立卧两用式取暖器10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40,第一连接件40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壳体10的两个第三侧壁13转动连接,使得第一连接件40的相对两端可以分别提供两个壳体10的旋转轴。具体地,第一连接件40包括第一连接板41和两个第一转动板42,第一连接板41的内侧设有两个第一转动部411,第三侧壁13设有第一通槽132,第一转动部411穿过第一通槽132后与第一转动板42通过螺丝进行安装固定。第一连接板41的外侧设有收容槽412。
进一步地,立卧两用式取暖器100还包括电路板50和盖板60,电路板50收容于收容槽412内并与发热模组20电性连接,盖板60盖设于收容槽412的开口处。使用第一连接板41的位置来设置电路板50,不仅方便发热模组20与电路板50通过导线进行电性连接,而且还使得电路板50的设置不会影响发热模组20的设置以及第一发热口131的设置,同时还利用盖板60遮盖电路板50进行保护。具体地,电路板50设有触控开关51和显示屏52,触控开关51用于控制发热模组20的启闭以及工作模式,显示屏52用于显示发热模组20的工作信息,该工作信息可以是发热模组20的工作温度。盖板60优选为半透明板,方便使用者对触控开关51进行触控操作以及观察到显示屏52上的工作信息。
当然,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电路板50上也可以是设有按压开关,相应地,盖板60设有与按压开关对应配合的按键。
可选地,两个壳体10还分别包括第五侧壁15,第五侧壁15与第三侧壁13相对设置,第五侧壁15设有与发热模组20对应的第二发热口151,使得取暖器100的相对两侧都可以进行供暖。具体地,第二发热口151包括呈矩阵排布的多个第二通孔,多个第二通孔贯穿第五侧壁15的内外两侧。发热模组20包括第二石墨烯发热片22,第二石墨烯发热片22安装固定于第五侧壁15的内侧上,第二石墨烯发热片22面向多个第二通孔设置,第二石墨烯发热片22产生的热量通过多个第二通孔向外散热。
进一步地,立卧两用式取暖器10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70,第二连接件70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壳体10的两个第五侧壁15转动连接,使得第二连接件70的相对两端可以分别提供两个壳体10的旋转轴,并且与第一连接件40配合以进一步提高两个壳体10转动时的稳定性。具体地,第二连接件70包括第二连接板71和两个第二转动板72,第二连接板71的内侧设有两个第二转动部711,第五侧壁15设有第二通槽152,第二转动部711穿过第二通槽152后与第二转动板72通过螺丝进行安装固定。
可选地,第四侧壁14设有与发热模组20对应的第三发热口141。具体地,第三发热口141包括呈并排排布的多个第一条形孔,多个第一条形孔贯穿第四侧壁14的内外两侧。当取暖器100作为卧式使用时,第一石墨烯发热片21和第二石墨烯发热片22产生的热量还可以通过多个第一条形孔向上散发,使得取暖器100的上侧也可以进行供暖。
可选地,第一侧壁11设有通风口111,通风口111与第一发热口131、第二发热口151和第三发热口141相连通,以此加速壳体10的内部与外界环境的空气流通,方便第一石墨烯发热片21和第二石墨烯发热片22产生的热量更好地向外散发。具体地,通风口111包括呈并排排布的多个第二条形孔,多个第二条形孔贯穿第一侧壁11的内外两侧。
可选地,第一侧壁11的外侧设有容纳槽112,第一侧壁11的内侧设有与容纳槽112相连接的第一限位部113,第一支撑结构30包括支撑件31和弹簧件32,支撑件31包括相连接的支撑部311和连接部312,连接部312远离支撑部311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313,弹簧件32位于第一限位部113和第二限位部313之间,支撑部311可以选择性地收容于容纳槽112内或者伸出容纳槽112外。具体地,当取暖器100作为卧式使用时,支撑部311伸出容纳槽112外以提供支撑;当取暖器100作为立式使用时,支撑部311收容于容纳槽112内以减小取暖器100的占用空间,而且还更加符合美观性要求。
进一步地,支撑部311的外侧设有操作槽314,使用者可以通过捏住操作槽314以将支撑部311选择性地收容于容纳槽112内或者伸出容纳槽112外。
进一步第,连接部312远离支撑部311的一端还设有让位槽315,让位槽315贯穿对应的第二限位部313,让位槽315提供让位空间,以方便第二限位部313穿过容纳槽112后伸入到第一侧壁11的内侧中,从而与第一限位部113来共同限位弹簧件32。
可选地,第二侧壁12的外侧设有容置槽122,设于同一个第二侧壁12上的第二支撑结构121和容置槽122相互隔开设置,设于其中一个第二侧壁12上的容置槽122用于收容设于另一个第二侧壁12上的第二支撑结构121。具体地,第二支撑结构121为设于第二侧壁12外侧的支撑块,当取暖器100作为立式使用时,设于其中一个第二侧壁12上的容置槽122用于收容设于另一个第二侧壁12上的支撑块,使得取暖器100在该使用状态下的结构更加紧凑而占用空间小,并且还能防止两个壳体10之间发生侧向移动。
可选地,每一壳体10还包括第六侧壁16,第六侧壁16与第二侧壁12相对设置。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结构121还可以设置于第六侧壁16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可以折叠收纳的立卧两用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连接的两个壳体,所述两个壳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发热模组,所述两个壳体分别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四侧壁、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相互连接且成夹角设置,所述第一侧壁设有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二侧壁设有第二支撑结构,所述两个壳体的两个所述第三侧壁位于所述取暖器的同一侧,所述第三侧壁设有与所述发热模组对应的第一发热口,所述两个壳体相互转动以带动所述两个壳体的两个所述第四侧壁可以选择性地相互张开或者相互合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以折叠收纳的立卧两用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卧两用式取暖器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壳体的两个所述第三侧壁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以折叠收纳的立卧两用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卧两用式取暖器还包括电路板和盖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侧设有收容槽,所述电路板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并与所述发热模组电性连接,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收容槽的开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以折叠收纳的立卧两用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壳体还分别包括第五侧壁,所述第五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五侧壁设有与所述发热模组对应的第二发热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以折叠收纳的立卧两用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卧两用式取暖器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壳体的两个所述第五侧壁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以折叠收纳的立卧两用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侧壁设有与所述发热模组对应的第三发热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以折叠收纳的立卧两用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与所述第一发热口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可以折叠收纳的立卧两用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侧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容纳槽相连接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件和弹簧件,所述支撑件包括相连接的支撑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弹簧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所述支撑部可以选择性地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内或者伸出所述容纳槽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以折叠收纳的立卧两用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外侧设有操作槽;和/或,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还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贯穿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可以折叠收纳的立卧两用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外侧设有容置槽,设于同一个所述第二侧壁上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和所述容置槽相互隔开设置,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侧壁上的所述容置槽用于收容设于另一个所述第二侧壁上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
CN202221779066.1U 2022-07-11 2022-07-11 可以折叠收纳的立卧两用式取暖器 Active CN2182692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79066.1U CN218269257U (zh) 2022-07-11 2022-07-11 可以折叠收纳的立卧两用式取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79066.1U CN218269257U (zh) 2022-07-11 2022-07-11 可以折叠收纳的立卧两用式取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69257U true CN218269257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60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79066.1U Active CN218269257U (zh) 2022-07-11 2022-07-11 可以折叠收纳的立卧两用式取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692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269257U (zh) 可以折叠收纳的立卧两用式取暖器
CN214332846U (zh) 一种用于铝蜂窝板吊顶的多功能取暖器及铝蜂窝板吊顶
CN212920809U (zh) 一种包装袋彩印用烘干装置
CN109388212A (zh) 一种笔记本散热器
CN209744502U (zh) 一种取暖设备
CN208174721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防尘型路由器
CN210441314U (zh) 电暖器
CN208079512U (zh) 一种印制电路烘干装置
CN216551215U (zh) 便携式烘干装置
CN217357029U (zh) 一种二灯取暖器
CN216551222U (zh) 便携式烘干装置
CN220911672U (zh) 一种可调节规格的家用暖风机
CN112665086B (zh)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CN215773222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15887663U (zh) 烘干设备
CN108400942A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防尘型路由器
CN201505023U (zh) 多用途面包机
CN212800920U (zh) 一种可折叠挂墙式干衣机
CN220186932U (zh) 一种边柜取暖器
CN210441441U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小型暖风机
CN218263171U (zh) 一种除皱晾衣系统
CN216769785U (zh) 一种折叠暖风机
CN213901236U (zh) 一种具有提手固定结构的取暖器
CN219243695U (zh) 一种基于暖通空调设计的散热结构
CN218154416U (zh) 一种复合式供暖电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31, Block C, 1601, Zhantao Technology Building, Intersection of Minzhi Avenue and Gongye East Road, Xinniu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Jianj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708, block C, Zhanta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intersection of Minzhi Avenue and Gongye East Road, Xinniu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