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43033U - 一种充电装置及电容笔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装置及电容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43033U
CN218243033U CN202221237518.3U CN202221237518U CN218243033U CN 218243033 U CN218243033 U CN 218243033U CN 202221237518 U CN202221237518 U CN 202221237518U CN 218243033 U CN218243033 U CN 218243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urrent
pen
chip
i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3751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焕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3751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43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43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430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充电装置及电容笔。具体的,该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充电导体、充电芯片和充电电池;其中,第一充电导体的两端连接充电芯片,用于在使用电容笔触控电容屏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充电导体切割电容屏的扫描电流磁场的磁感线产生第一感应电流,将第一感应电流传输至充电芯片;该充电芯片连接充电电池,用于可以使电容笔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充电,实现边用边充的技术效果。进而简化电容笔的充电操作,提升用户对电容笔的使用体验。此外,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利用电容屏用于扫描触控信号的扫描电流所产生的磁场进行感应充电,以此可以减少充电装置的磁场布置,简化充电装置的结构设计,节约充电装置的设置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装置及电容笔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容触控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及电容笔。
背景技术
目前,电容触控屏在使用过程中都会提供电容笔以供用户输入指令。为了拓宽交互场景,电容笔通常会集成很多附加功能,如附加压感、板擦调节以及电容触控屏交互功能等。而各种附加功能会增大电容笔的电量消耗,受限于电容笔自身尺寸以及元器件电路的空间占用,导致电容笔不能携带大容量的电池。为了保障电容笔的正常使用,需要及时对电容笔进行充电。通常会在电容屏上设置充电侧,将电容笔磁吸在充电侧上进行充电,以保障电容笔的续航能力。
但是,采用充电侧给电容笔进行充电时,用户需要暂停对电容笔的使用,以此会影响电容触控屏的指令输入,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及电容笔,能够在电容笔使用过程中进行充电,解决电容笔充电过程中无法使用的技术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设置于电容笔中,该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充电导体、充电芯片和充电电池;
其中,第一充电导体的两端连接充电芯片,用于在使用电容笔触控电容屏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充电导体切割电容屏的扫描电流磁场的磁感线产生第一感应电流,将第一感应电流传输至充电芯片;
该充电芯片连接充电电池,用于将第一感应电流转换为第一充电电流,基于第一充电电流为充电电池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基于电容屏扫描电流所产生的磁场,通过在电容笔内设置充电导体,已在使用电容笔触控电容屏的情况下,利用充电导体切割扫描电流磁场的磁感线,进而基于产生的感应电流为电容笔充电。以此可以使电容笔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充电,实现边用边充的技术效果。进而简化电容笔的充电操作,提升用户对电容笔的使用体验。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利用电容屏用于扫描触控信号的扫描电流所产生的磁场进行感应充电,以此可以减少充电装置的磁场布置,简化充电装置的结构设计,节约充电装置的设置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充电导体包括第一感应线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感应线圈的轴向与电容笔的轴向平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二感应线圈和对应第二感应线圈设置的磁体;
磁体连接电容笔的笔头,笔头为可伸缩弹性结构,用于带动磁体做轴向运动;
第二感应线圈的两端连接充电芯片,并环绕设置在磁体的外周,用于在磁体做轴向运动的情况下,通过第二感应线圈切割磁体的磁感线产生第二感应电流,将第二感应电流传输至充电芯片;
充电芯片还用于将第二感应电流转换为第二充电电流,基于第二充电电流为充电电池充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磁体为磁铁芯或者通电金属。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磁体为通电金属的情况下,通电金属的外层包覆有绝缘材料,以使导电金属与笔头绝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充电装置还包括永磁线圈和对应永磁线圈设置的第二充电导体;
第二充电导体连接电容笔的笔头,笔头为可伸缩弹性结构,用于带动第二充电导体做轴向运动;
第二充电导体的两端连接充电芯片,用于在第二充电导体做轴向运动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充电导体切割永磁线圈的磁感线产生第三感应电流,将第三感应电流传输至充电芯片;
充电芯片还用于将第三感应电流转换为第三充电电流,基于第三充电电流为充电电池充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充电装置还包括光电感应芯片,光电感应芯片连接充电芯片,用于基于环境光能生成初始充电电流,将初始充电电流传输至充电芯片;
充电芯片还用于将初始充电电流转换为第四充电电流,基于第四充电电流为充电电池充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光电感应芯片设置于电容笔的尾部,并通过透光材料包覆光电感应芯片。
在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容笔,包括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为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充电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感应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第一感应线圈的感应充电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容屏的触控感应网络分布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第二感应线圈的感应充电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光感应充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操作或对象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或对象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或对象之前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顺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及电容笔,旨在通过利用电容屏检测触控信号的扫描电流所提供的磁场,在电容笔的充电装置上设置一个闭合导体,并基于该导体切割扫描电流磁场的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进而通过处理该感应电流,以为电容笔进行充电,解决电容笔充电过程中无法使用的技术问题。
其中,感应电流为闭合回路在原磁场内产生的磁场阻碍原磁场磁通量发生变化的电流。是指放在变化磁通量中的导体闭合成一回路,则该电动势会驱使电子流动,形成感应电流。即闭合回路的一部份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此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一定会发生变化,在闭合回路中就产生了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了电流,这种电流称为感应电流。
电容屏即电容式触摸屏,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电容式触摸屏是一块四层复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有一层ITO(氧化铟锡),最外层是一薄层矽土玻璃保护层,夹层ITO涂层作为工作面。且在电容屏的边框相应位置设置有电极(如在电容屏四个边框设置电极),并将内层ITO作为屏蔽层,以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当手指触摸在电容屏表面上时,由于人体的电场,用户和电容屏表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此时电极发出的电流会流向触点,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
电容屏的控制器通过在屏幕上划定很多紧密的纵横交错的感应通道,每个纵横交叉的点就是触摸感应点,电容屏无时无刻都在电极处发送扫描电流,然后在相应的接收端会接收到一定感应量的电流。当用户手指触摸或者电容笔触摸到对应触摸感应点时,该感应量会发生变化,从而可以检测出触控信号。
而电容屏扫描触控信号的扫描电流会产生相应的电流磁场,基于感应电流的生成原理,通过一个闭合回路的导体切割扫描电流磁场的磁感线,即可生成感应电流。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容笔,一般指主动式电容触控笔。其能够主动向触控屏发射信号,以实现触控、压感、板擦调节以及电容触控屏交互功能等功能。电容笔内部需要设置电池,以为其实现上述各种附加功能提供能源。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充电装置为电容笔充电,以保障电容笔的续航能力,避免电容笔使用过程中因电能不足而导致无法使用的问题。
参照图1,提供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设置于电容笔中,该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充电导体11、充电芯片12和充电电池13;其中,第一充电导体11的两端连接充电芯片12,用于在使用电容笔触控电容屏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充电导体11切割电容屏的扫描电流磁场的磁感线产生第一感应电流,将第一感应电流传输至充电芯片12;该充电芯片12连接充电电池13,用于将第一感应电流转换为第一充电电流,基于第一充电电流为充电电池13充电。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上述电容屏检测触控位置以及感应电流的产生原理,本申请实施例的充电装置通过设置一个导体,定义该导体为第一充电导体。第一充电导体的两端连接充电芯片,形成闭合回路。则当该第一充电导体切割电容屏的扫描电流磁场的磁感线时,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定义该感应电流为第一感应电流。
示例性地,由于充电装置设置在电容笔中,当用户使用电容笔触控电容屏时,电容笔的各种滑动操作都可能使第一充电导体切割到电容屏扫描电流磁场的磁感线,进而产生感应电流。此外,用户在使用电容笔点击电容屏的某个位置时,电极发出的电流会流向该位置,即该位置会吸收一部分扫描电流。扫描电流的变化会导致磁场的变化,进而使得该磁场通过第一充电导体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此生磁通量的变化同样也会产生感应电流。
进一步地,基于电容笔触控触控电容屏使第一充电导体产生的第一感应电流,将这部分第一感应电流发送至充电芯片。充电芯片用于调整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流。其通过将感应电流转换为适合充电电池输入的电流值,以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以此即可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充电装置为电容笔进行充电的流程。
整个充电过程是伴随着用户使用电容笔触控电容屏的操作完成地,因此来实现电容笔边用边充电的技术效果。用户无需将电容笔连接到充电端即可进行充电,且充电过程中无需暂停使用电容笔,在保障电容笔续航能力的同时,确保电容笔的正常使用,提升用户对电容笔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利用电容屏用于扫描触控信号的扫描电流所产生的磁场进行感应充电。则在电容笔进行感应充电的过程中,无需额外提供磁场以供电容笔进行感应充电。以此可以减少充电装置的磁场布置,简化充电装置的结构设计,进而节约充电装置的设置成本。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用户使用电容笔触控电容屏产生电能为电容笔充电,以此可以实现用户触控操作的动能回收,达到节能环保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该第一充电导体为感应线圈,定义该感应线圈为第一感应线圈,参照图2,第一感应线圈111设置在电容笔10内部。则当用户使用电容笔10触控电容屏时,会带动其内部的第一感应线圈111切割电容屏的扫描电流磁场的磁感线。通过设置匝数紧密的感应线圈,可以在第一充电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使得其磁通量的变化更大,进而产生更大的感应电流,提升充电装置的充电效率。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充电导体也可以是金属直导线。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充电导体的具体设置形式不做固定限制。而采用匝数紧密的感应线圈作为第一充电导体,可以在电容笔内部有限设置空间的条件下,最大化充电装置的充电效率。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电容屏通过扫描电流扫描触控信号时,扫描电流从发送端到接收端,会形成一个磁场。由于电容屏启动后会实时扫描触控信号,则扫描电流从不同发送端流向接收端时,会产生不同的磁场。则当电容笔10触控电容屏20时,第一感应线圈111会切割不同磁场的磁感线B,进而使得第一感应线圈111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
具体地,如图4所示,提供本申请实施例电容屏一种可能的触控感应网络示意图。其中,电容屏上包括横向的驱动线21和竖直的感应线22,电容屏的驱动电极对应驱动线21分布,电容屏的感应电极对应感应线分布。驱动线21和感应线22上的电极交差形成电容屏的触控感应网络,驱动线21和感应线22的交差点即为触摸感应点。扫描电流从驱动电极输出,沿着驱动线流动,流经每一个感应线的感应电极即形成一个回路。由于当手指与电容屏触碰时,有一部分电流流入手指,等效为驱动线与感应线之间的互电容改变,在感应线连接的感应电极就可以检测到由此导致的电流变化。即使触控位置不在驱动线和感应线的交点上,感应线上的电流也会有波动,触摸定位时会计算电流的比例及强弱,对触控位置进行定位。而扫描电流流经每一个感应线时,都会形成电流回路,产生电流磁场。那么不同的回路机会产生不同的磁场。电容笔在触控电容屏时,第一感应线圈就可以切割到不同磁场的磁感线,使得磁通量不断的改变,进而不断产生感应电流。
一般而言,在触控电容屏时,电容笔距离电容屏的磁场比较近,而且由于扫描电流一直在变化,从而使生成的磁场也在不断变化,其速率可达60HZ-120HZ之间。并且,触控电容屏可能伴随着电容笔的不断移动,电容笔相对电磁场做60HZ-120HZ频率的磁场切割运动。以此使得第一感应线圈的磁通量发送较大变化,为电容笔提供充足的充电电流。
可选地,第一感应线圈的轴向与电容笔的轴向平行。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扫描电流的是沿着电容屏的表面流动的。则根据安倍定则,其对应的扫描电流磁场的磁感线是穿出电容屏表面的,即如图3所示的磁感线B的分布形式。为了更好的切割磁感线,通过将第一感应线圈的轴向与电容笔的轴向平行设置,则参照图3,在使用电容笔10触控电容屏20时,磁感线B不断地穿过电容笔的笔杆,从而使其中的第一感应线圈不断地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实际应用中,该第一感应线圈也可以与电容笔的轴向呈设定角度设置。该设定角度的取值范围根据实际测试得到,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感应线圈的设置位置不做固定限制,只要确保第一感应线圈可以切割扫描电流的磁感线即可。而采用第一感应线圈的轴向与电容笔的轴向平行设置的方式,可以使第一感应线圈在使用过程中切割到足够多的磁感线,产生较大的感应电流,进而提升充电装置的充电效率。
在如图1所示的充电装置的基础上,提供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二感应线圈和对应第二感应线圈设置的磁体;磁体连接电容笔的笔头,笔头为可伸缩弹性结构,用于带动磁体做轴向运动;第二感应线圈的两端连接充电芯片,并环绕设置在磁体的外周,用于在磁体做轴向运动的情况下,通过第二感应线圈切割磁体的磁感线产生第二感应电流,将第二感应电流传输至充电芯片;充电芯片还用于将第二感应电流转换为第二充电电流,基于第二充电电流为充电电池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在利用第一感应线圈切割电容屏扫描电流磁场的磁感线进行感应充电的基础上,还提供了另一种感应充电方式。其中,通过将电容笔的笔头设计成可以轴向滑动的可伸缩弹性结构,并在笔头的尾部设置磁体,使得笔头在进行轴向运动时,可以带动磁体也做轴向运动。由于磁体带有磁场,则通过在磁体的外周环绕设置一圈闭合的线圈,定义该线圈为第二感应线圈,那么在磁体轴向运动过程中,第二感应线圈就会切割磁体磁场的磁感线,进而产生感应电流,定义这部分感应电流为第二感应电流。
参照图5,第二感应线圈连接14该充电芯片12,将产生的第二感应电流传输至充电芯片12。充电芯片调整第二感应电流,转换为适合充电电池输入的电流值,即第二充电电流,以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以此即可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充电装置基于第二感应线圈为电容笔进行充电的流程。
具体地,该磁体为磁铁芯或者通电金属。可以理解的是,磁铁芯或者通电金属均可以提供磁场,以使第二感应线圈进行磁感线切割。实际应用中,该磁体还可以是各种可以提供磁场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磁体的设置类型不做固定限制,在此不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磁体为通电金属的情况下,通电金属的外层包覆有绝缘材料,以使导电金属与笔头绝缘。由于电容笔在使用过程中,会通过笔头输出相应的电信号给到电容屏,以实现相应控制指令或者信息的输入。而导电金属与笔头连接,为了避免导电金属的电流影响笔头的电信号传输,会将导电金属与笔头绝缘,保障电容笔的正常输入。
示例性地,参照图6,基于该第二感应线圈,在进行感应充电时,用户使用电容笔10触控电容屏20,电容笔10可伸缩弹性结构的笔头会带动磁体15做轴向运动。磁体15来回滑动过程中,绕设在磁体15外围的第二感应线圈14会切割磁体15的磁感线,进而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通过线路传输到充电芯片,实现基于该第二感应线圈的感应充电。并且,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适应性调整第二感应线圈线圈匝数,匝数越多则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以此来提升第二感应线圈的充电效率。
通过在第一感应线圈的充电方案的基础上,提供基于第二感应线圈的充电方案,可以进一步回收利用用户使用电容笔时耗费的动能,以感应充电的方式生成感应电流,进而为充电电池充电。在提升充电笔续航能力的同时,实现节约环保的效果。
另一方面,该充电装置还包括永磁线圈和对应永磁线圈设置的第二充电导体;第二充电导体连接电容笔的笔头,笔头为可伸缩弹性结构,用于带动第二充电导体做轴向运动;第二充电导体的两端连接充电芯片,用于在第二充电导体做轴向运动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充电导体切割永磁线圈的磁感线产生第三感应电流,将第三感应电流传输至充电芯片;充电芯片还用于将第三感应电流转换为第三充电电流,基于第三充电电流为充电电池充电。
不同于上述基于第二感应线圈进行感应充电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变换切割磁感线的主体,将一个闭合导体连接在电容笔笔头的尾部。定义该闭合导体为第二充电导体。通过将电容笔的笔头设计成可以轴向滑动的可伸缩弹性结构,并在笔头的尾部设置第二充电导体,使得笔头在进行轴向运动时,可以带动第二充电导体也做轴向运动。
进一步地,通过对应第二充电导体设置一个永磁线圈,永磁线圈会生成磁场。第二充电导体连接充电芯片,形成闭合回路。那么当闭合的第二充电导体轴向运动过程中,第二充电导体就会切割永磁线圈磁场的磁感线,进而产生感应电流,定义这部分感应电流为第三感应电流。第三感应电流传输至充电芯片,由充电芯片调整第三感应电流,转换为适合充电电池输入的电流值,即第三充电电流,以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以此即可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充电装置基于第二充电导体为电容笔进行感应充电的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该永磁线圈可以横向设置在第二充电导体尾部,以使第二充电导体可以通过轴向运动切割其磁场的磁感线。本申请实施例对永磁线圈的设置位置不做固定限制,以第二充电导体可以切割其磁场的磁感线为准,在此不多赘述。
此外,参照图6,该充电装置还包括光电感应芯16,光电感应芯片16连接充电芯片12,用于基于环境光能生成初始充电电流,将初始充电电流传输至充电芯片;充电芯片还用于将初始充电电流转换为第四充电电流,基于第四充电电流为充电电池充电。
光电感应芯片16可以实现光电转换。光电转换是通过光伏效应把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原理是光子将能量传递给电子使其运动从而形成电流。这一过程有两种解决途径,最常见的一种是使用以硅为主要材料的固体装置,另一种则是使用光敏染料分子来捕获光子的能量。染料分子吸收光子能量后将使半导体中的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空穴分离。
具体地,参照图7,电容笔在存在环境光源30的使用环境中,其光电感应芯片16会吸收环境光源30的光能,基于光电转换的原理,将环境光能转换成电能。光电感应芯片光能发电生成的初始充电电流传输至充电芯片,由充电芯片调整初始充电电流,转换为适合充电电池输入的电流值,即第四充电电流,以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以此即可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充电装置基于光电感应芯片为电容笔进行充电的流程。
通过设置光电感应芯片将光能转换为电能为电容笔充电,可以进一步利用环境光能,在提升电容笔续航能力的同时,达到节能环保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该光电感应芯片设置于电容笔的尾部,并通过透光材料包覆光电感应芯片。具体地,光电感应芯片可以设置成环状,并在其设置位置的周围覆盖一层透明的玻璃或者塑料。透明的玻璃或者塑料可以透过环境光,以使该光电感应芯片获取光能进行光电转换。同时也保护的光电感应芯片不必直接与使用环境接触,避免光电感应芯片磨损影响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容笔,包括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为如上所述的一种充电装置。该电容笔基于电容屏扫描电流所产生的磁场,通过在电容笔内设置充电导体,已在使用电容笔触控电容屏的情况下,利用充电导体切割扫描电流磁场的磁感线,进而基于产生的感应电流为电容笔充电。以此可以使电容笔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充电,实现边用边充的技术效果。进而简化电容笔的充电操作,提升用户对电容笔的使用体验。此外,该电容笔通过利用电容屏用于扫描触控信号的扫描电流所产生的磁场进行感应充电,以此可以减少充电装置的磁场布置,简化充电装置的结构设计,节约充电装置的设置成本。
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的各种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及替代均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设置于电容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充电导体、充电芯片和充电电池;
所述第一充电导体的两端连接所述充电芯片,用于在使用所述电容笔触控电容屏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充电导体切割所述电容屏的扫描电流磁场的磁感线产生第一感应电流,将所述第一感应电流传输至所述充电芯片;
所述充电芯片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用于将所述第一感应电流转换为第一充电电流,基于所述第一充电电流为所述充电电池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导体包括第一感应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线圈的轴向与所述电容笔的轴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二感应线圈和对应所述第二感应线圈设置的磁体;
所述磁体连接所述电容笔的笔头,所述笔头为可伸缩弹性结构,用于带动所述磁体做轴向运动;
所述第二感应线圈的两端连接所述充电芯片,并环绕设置在所述磁体的外周,用于在所述磁体做轴向运动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感应线圈切割所述磁体的磁感线产生第二感应电流,将所述第二感应电流传输至所述充电芯片;
所述充电芯片还用于将所述第二感应电流转换为第二充电电流,基于所述第二充电电流为所述充电电池充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为磁铁芯或者通电金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磁体为通电金属的情况下,所述通电金属的外层包覆有绝缘材料,以使所述导电金属与所述笔头绝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永磁线圈和对应所述永磁线圈设置的第二充电导体;
所述第二充电导体连接所述电容笔的笔头,所述笔头为可伸缩弹性结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充电导体做轴向运动;
所述第二充电导体的两端连接所述充电芯片,用于在所述第二充电导体做轴向运动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充电导体切割所述永磁线圈的磁感线产生第三感应电流,将所述第三感应电流传输至所述充电芯片;
所述充电芯片还用于将所述第三感应电流转换为第三充电电流,基于所述第三充电电流为所述充电电池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光电感应芯片,所述光电感应芯片连接所述充电芯片,用于基于环境光能生成初始充电电流,将所述初始充电电流传输至所述充电芯片;
所述充电芯片还用于将所述初始充电电流转换为第四充电电流,基于所述第四充电电流为所述充电电池充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感应芯片设置于所述电容笔的尾部,并通过透光材料包覆所述光电感应芯片。
10.一种电容笔,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一种充电装置。
CN202221237518.3U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充电装置及电容笔 Active CN218243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37518.3U CN218243033U (zh)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充电装置及电容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37518.3U CN218243033U (zh)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充电装置及电容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43033U true CN218243033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71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37518.3U Active CN218243033U (zh)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充电装置及电容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430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90706B1 (ko) 실제 필기 스타일러스와 터치 장치
EP2608354A1 (en) Wireless charger
JP3194488U (ja) 投影型静電容量方式スタイラス(projectivecapacitivestylus)
CN203982340U (zh) 触摸屏以及电子设备
CN102347806B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US9778761B2 (en) Capacitive stylus pen
WO2017185735A1 (zh) 带射频收发传输功能的真笔迹触控笔和触控装置
CN205281462U (zh) 悬浮感应的自电容式输入设备
US20060221055A1 (en) Wireless mouse
CN204009782U (zh) 一种带无线充电接收器的鼠标
CN102650910B (zh) 主动式数字笔
CN103187751A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218243033U (zh) 一种充电装置及电容笔
CN209471427U (zh) 一种多模式触控笔及触控系统
CN205721670U (zh) 带射频收发传输功能的真笔迹触控笔和触控装置
US20170205898A1 (en) Capacitance pen, transmitting terminal an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CN205750759U (zh) 一种真笔迹触控笔和触控装置
CN215494179U (zh) 一种提笔检测系统
CN202433845U (zh) 一种手持激光发射装置
CN101937273A (zh) 鼠标组件
CN111026290B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CN202795269U (zh) 一种无电池无线的鼠标装置
CN209265405U (zh) 一种带磁性笔尖的书写位置检测器
CN218782604U (zh) 一种双系统的无线主动式电容笔及其笔芯模组
CN1147981C (zh) 具有发电器的鼠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