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37638U - 一种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37638U
CN218237638U CN202222190943.8U CN202222190943U CN218237638U CN 218237638 U CN218237638 U CN 218237638U CN 202222190943 U CN202222190943 U CN 202222190943U CN 218237638 U CN218237638 U CN 2182376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groove
air conditioner
air duct
evapo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909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辉
常豪杰
张帆
张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909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376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376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376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风道部件以及接水盘,所述风道部件具有风道,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凸出于所述风道的内壁面的凸筋,所述凸筋的背风侧开设自上而下延伸的第一导水槽,所述接水盘的顶表面设置有排水通道,所述第一导水槽与所述排水通道连通。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能够排出出风口的冷凝水液,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常有冷凝水产生,在相关技术方案中,需要贴海绵或者打胶沾泡沫以尽量减少冷凝水的产生,增加了材料成本和装配成本,同时还存在海绵老化或者胶水干裂的隐患,长时间使用下冷凝水仍然会存在,甚至流入用户家里,影响其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空调器,能够排出出风口的冷凝水液,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风道部件以及接水盘,所述风道部件具有风道,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凸出于所述风道的内壁面的凸筋,所述凸筋的背风侧开设有第一导水槽,所述接水盘的顶表面设置有排水通道,所述第一导水槽与所述排水通道连通。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处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凸筋;所述风道的底壁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连通两个所述凸筋的第一导水槽的末端,且用于将水液导向所述排水通道。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接水盘与所述风道部件的底壁横向并排布置,所述风道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过流孔,所述第一过流孔位于所述排水槽沿水流流向的末端处,所述排水通道用于承接来自所述第一过流孔的水液。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排水槽沿所述风道的底壁的边缘延伸。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排水槽沿水流流向的末端处的局部的宽度增加并形成缓流区,靠近所述第一过流孔的第一导水槽与排水槽汇合于缓流区。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风道的外壁设有第二导水槽,所述第二导水槽包括第二纵向分槽以及多个第二横向分槽,各所述第二横向分槽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且均与所述第二纵向分槽连通,所述第二纵向分槽与所述排水通道连通。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风道的顶壁具有汇流槽和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连通第二纵向分槽和所述汇流槽。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空调器包括蒸发器支架和安装于所述蒸发器支架上的蒸发器,所述接水盘设于所述蒸发器支架底部,所述蒸发器支架与所述接水盘形成的整体与所述风道部件沿横向并排布置。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接水盘与蒸发器支架一体成型。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蒸发器支架具有顶板,所述顶板开设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用于将所述顶板的冷凝水向下导流至所述蒸发器,并通过所述蒸发器导流至所述接水盘。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顶板的顶面包括喇叭安装区,所述喇叭安装区与至少一排水孔连通;所述喇叭安装区内突出形成若干凸台,其中部分所述凸台用于支撑喇叭,其余部分所述凸台用于分割所述喇叭安装区内聚集的水液。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蒸发器支架包括侧板,所述侧板背离所述蒸发器的外壁面设第三导水槽,所述第三导水槽包括第三纵向分槽以及多个第三横向分槽,各所述第三横向分槽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且均与所述第三纵向分槽连通,所述第三纵向分槽与所述排水通道连通。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接水盘一侧壁向内收缩形成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用于避让所述风道部件的风机安装位,所述风机安装位突出于所述风道顶壁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空调器,沿风道内壁面吹出的冷风至凸筋的迎风侧,被凸筋的迎风侧改变流向而远离出风口内壁面,以此使得凸筋后方的风道外壁面温度均与室温接近,不会产生冷凝水,进而无需在此位置贴装海绵或者打胶沾泡沫,降低了材料成本和装配成本。同时规避了海绵和泡沫的老化或者胶水干裂的问题,提高了其使用寿命以及用户满意度。凸筋的背风侧产生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一导水槽流至排水通道,再经排水通道集中排出,进而排向室外,消除了凸筋的冷凝水液流出空调器的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空调器的风道部件的正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空调器的风道部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空调器的风道部件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空调器的风道部件的局部A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空调器的风道部件的局部B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空调器的风道部件的还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空调器的风道部件的局部C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空调器的风道部件的后视图;
图10为图9所示空调器的风道部件的局部D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空调器的蒸发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空调器的风道部件的局部E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1所示空调器的蒸发器支架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空调器的风道部件的局部F放大示意图;
图15为图1所示空调器的蒸发器支架的还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4所示空调器的风道部件的局部G放大示意图;
图17为图1所示空调器的蒸发器支架的其他视角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蒸发器支架10;顶板11;排水孔111;导流部1111;喇叭安装区112;围挡1121;过水孔1122;凸台113;侧板12;第三纵向分槽121;第三横向分槽122;第二过流孔123;导水台124;第一面125;第二面126;第三导水孔1211;
风道部件20;风道21;出风口211;凸筋212;第一导水槽2121;排水槽213;第一凸条2131;缓流区2132;第一过流孔214;集水槽215;出水嘴2151;第二纵向分槽216;第二横向分槽217;第二凸条2171;第三凸条2161;通孔21611;小挡板2162;汇流槽218;连通孔219;风机安装位22;
接水盘30;排水通道31;接水槽311;排水通孔312;避让缺口32;
蒸发器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请参考图1,空调器包括蒸发器40、蒸发器支架10、风轮、风道部件20以及接水盘30。
请参考1-图3,风道部件20具有风道21,风轮竖向地安装于风道21的进风口处,蒸发器40设置于蒸发器支架10上,且包围在风轮的进风侧的周围。在风轮作用下,空气流经蒸发器40并进入风道21,再自风道21的出风口211吹出。
请参考图2-图4、图6,风道21的出风口211处设置有凸出于风道21的内壁面的凸筋212。凸筋212具有迎风侧和背风侧,沿风道21内壁面吹出的冷风吹至凸筋212的迎风侧。由于凸筋212的迎风侧受冷风吹扫而温度较低,凸筋212的背风侧与外部的室内空气接触,因此凸筋212的背风侧易产生冷凝水。
凸筋212的背风侧开设有第一导水槽2121。凸筋212的背风侧产生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一导水槽2121向下流动。
接水盘30的顶表面设置有排水通道31,第一导水槽2121与排水通道31连通。即第一导水槽2121内的冷凝水可以流动至排水通道31,再经排水通道31集中排出,进而排向室外。
沿风道21内壁面吹出的冷风至凸筋212的迎风侧,被凸筋212的迎风侧改变流向而远离出风口211内壁面,以此使得凸筋212后方的风道21的外壁面温度均与室温接近,不会产生冷凝水,进而无需在此位置贴装海绵或者打胶沾泡沫,降低了材料成本和装配成本。同时规避了海绵和泡沫的老化或者胶水干裂的问题,提高了其使用寿命以及用户满意度。凸筋212的背风侧产生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一导水槽2121流至排水通道31,再经排水通道31集中排出,进而排向室外,消除了凸筋212的冷凝水液流出空调器的隐患。
示例性地,风道21的出风口211处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凸筋212,例如,图3中的左右两侧;两侧的凸筋212使得出风口211两侧的外壁面不会产生冷凝水。
风道21的底壁设有排水槽213,排水槽213连通两个凸筋212的第一导水槽2121的末端,且用于将水液导向排水通道31。即冷凝水沿第一导水槽2121流动至其末端,进入排水槽213内,排水槽213将水液导向接水盘30的排水通道31。
其中,排水槽213连通两个凸筋212的第一导水槽2121的末端的结构不限,例如,一些实施例中,排水槽213一端处于一凸筋212的迎风侧,排水槽213另一端处于另一凸筋212的迎风侧。在两凸筋212的第一导水槽2121末端开设贯穿槽,贯穿槽贯穿凸筋212的迎风侧。也就是说,第一导水槽2121末端通过贯穿槽连通排水槽213。第一导水槽2121内的冷凝水经贯穿槽流入排水槽213内。
示例性地,请参考图1,接水盘30与风道部件20的底壁横向并排布置。即接水盘30未分布在风道部件20的下方,接水盘30不会占用空调器沿高度方向的空间,以此降低空调器的整体高度。
请参考图6,风道21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过流孔214,第一过流孔214位于排水槽213沿水流流向的末端处,排水通道31用于承接来自第一过流孔214的水液,即第一过流孔214连通排水槽213和排水通道31。排水槽213内的冷凝水穿过第一过流孔214,再流入接水盘30的排水通道31。
示例性地,请参考图6-图8,在风道21的外壁设有集水槽215,第一过流孔214贯穿风道21的侧壁,以连通排水槽213与集水槽215。集水槽215的外壁横向向外突出形成出水嘴2151。排水槽213内的冷凝水经第一过流孔214进入集水槽215,再流入出水嘴2151。出水嘴2151的末端处于接水盘30的正上方,也就是说,流出出水嘴2151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直接流入接水盘30的排水通道31内。
示例性地,请参考图3和图4,排水槽213沿风道21的底壁的边缘延伸,以此避让导风板的安装孔位。
排水槽213的形成方式不限,例如,一些实施例中,风道21的底壁的局部向下凹陷并形成排水槽213。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风道21的底壁具有两根凸出的第一凸条2131,两根第一凸条2131并排布置,且连接在出风口211的相对两侧的内壁面之间,两根所述第一凸条2131之间限定出排水槽213。该实施例中的排水槽213,结构简单,容易成型制造,且还能起到加强风道21的底壁的结构强度的作用。
示例性地,请参考图6,排水槽213沿水流流向的末端处的局部的宽度增加并形成缓流区2132。缓流区2132的排水槽213容积增大,能够容纳更多的冷凝水。
靠近第一过流孔214的第一导水槽2121与排水槽213汇合于缓流区2132。其中,靠近第一过流孔214的第一导水槽2121即分布于排水槽213沿水流流向的末端的第一导水槽2121。该第一导水槽2121内的水液与排水槽213内的水液在缓流区2132汇合,缓流区2132的排水槽213宽度增加,以此避免了水液溢出。
一些实施例中,缓流区2132为排水槽213局部的一侧宽度增加形成,即缓流区2132仅一侧的第一凸条2131局部侧向扩张。一凸筋212第一导水槽2121设置缓流区2132的未扩张的另一侧。
示例性地,请参考图9和图10,风道21的外壁设有第二导水槽,第二导水槽包括第二纵向分槽216以及多个第二横向分槽217。其中,第二纵向分槽216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横向分槽217大致沿横向延伸。
各第二横向分槽217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各第二横向分槽217均与第二纵向分槽216连通,第二纵向分槽216与排水通道31连通。具体的说,在空调器工作状态下,风道21外部的热空气内的水蒸气冷凝在风道21外壁,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第二横向分槽217内,第二横向分槽217内的冷凝水汇入第二纵向分槽216,并沿第二纵向分槽216流至接水盘30的排水通道31。上述示例无需在风道21的外壁贴装海绵或者打胶沾泡沫,降低了材料成本和装配成本。同时规避了海绵和泡沫的老化或者胶水干裂的问题,提高了其使用寿命以及用户满意度。
上述示例中,风道21的外壁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沿风道21内壁向下流动,多个第二横向分槽217的布置方式降低了相邻第二横向分槽217之间的高度,有利于降低风道21外壁的冷凝水流入第二横向分槽217时的流速,避免其流速过快而流出第二横向分槽217。
其中,对于第二纵向分槽216与排水通道31连通方式,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第二纵向分槽216与集水槽215连通,第二纵向分槽216内的冷凝水汇入集水槽215内,并沿集水槽215的出水嘴2151流出,流出的冷凝会在重力作用下直接流入接水盘30内,以此实现第二纵向分槽216和排水通道31的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水槽可设置两组;两组第二导水槽分别设于风道21的两外壁上。即图3所示的风道的左侧外壁面与右侧外壁面上。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9和图10,第二横向分槽217的一端高于另一端,且第二横向分槽217较低一端与第二纵向分槽216连通,以使得第二横向分槽217内的冷凝水可在重力作用下流动至第二纵向分槽216。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0,风道21的外壁形成突出的第二凸条2171,第二凸条2171的顶面上开设槽体作为第二横向分槽217。第二纵向分槽216为突出于风道21外壁面的两间隔设置第三凸条2161与两第三凸条2161之间的风道21外壁面共同围成的槽体。其中,一第三凸条2161上开设通孔21611,通孔21611用于连通各第二横向分槽217与第二纵向分槽216。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增加第二纵向分槽216的深度,可使得两第三凸条2161之间的风道21外壁面向内凹陷。
示例性地,请参考图10,第二纵向分槽216内设置有小挡板2162。小挡板2162处于第二纵向分槽216内的冷凝水的路径中,以降低第二纵向分槽216内的冷凝水的流速,同时还起到加强第二纵向分槽216结构强度的作用。
一些实施例中,小挡板2162设置有多组,各小挡板2162上下间隔分布于第二纵向分槽216。其中,小挡板2162与通孔21611一一对应设置。第二纵向分槽216内的冷凝水在小挡板2162处被减速,并在此处与自各通孔21611流出的水液汇合,然后越过小挡板2162沿第二纵向分槽216流动。
示例性地,请参考图4和图5,风道21的顶壁具有汇流槽218和连通孔219,连通孔219连通第二纵向分槽216和汇流槽218。风道21的顶壁的冷凝水流入汇流槽218内,再经连通孔219流入第二纵向分槽216内,并流向接水盘30的排水通道31。以此使得无需在风道21顶面贴装海绵或者打胶沾泡沫,降低了材料成本和装配成本。同时规避了海绵和泡沫的老化或者胶水干裂的问题,提高了其使用寿命以及用户满意度。
其中,连通孔219设置在汇流槽218底部,以使得冷凝水快速流出汇流槽218而不聚集。一些实施例中,该汇流槽218底面可以形成水平倾斜角度,将连通孔219设置在汇流槽218底面低位,以此快速导流冷凝液至第二纵向分槽216。
示例性地,请参考图1,蒸发器40安装于蒸发器支架10上,接水盘30设于蒸发器支架10底部,蒸发器40表面的冷凝水会在重力作用下流至下方的接水盘30上。蒸发器支架10与接水盘30形成的整体与风道部件20沿横向并排布置,以此降低空调器的整体高度。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1,接水盘30与蒸发器支架10一体成型。以此减少装配工时。
一些实施例中,接水盘30与蒸发器支架10为一体注塑成型。以此少开发一套注塑模具,降低整体的模具制造成本。另一些实施例中,接水盘30与蒸发器支架10为金属件。
示例性地,请参考图11,蒸发器支架10具有顶板11,顶板11开设排水孔111,排水孔111用于将顶板11的冷凝水向下导流至蒸发器40,并通过蒸发器40导流至接水盘30。如此使得无需在蒸发器支架10顶板11的顶面贴装海绵或者打胶沾泡沫,降低了材料成本和装配成本。同时规避了海绵和泡沫的老化或者胶水干裂的问题,提高了其使用寿命以及用户满意度。
一些实施例中,排水孔111数量为多个,多个排水孔111间隔排布在蒸发器40的正上方,以使得自冷凝水可以导流至蒸发器40上。
一些实施例中,各排水孔111上端设有导流部1111,导流部1111用于将顶板11的顶面的水液引导至排水孔111内。导流部1111具体为开设在排水孔111上端的导流斜环面。
示例性地,请参考图11和图12,顶板11的顶面包括用于安装喇叭的喇叭安装区112,即喇叭设置在喇叭安装区112的位置上。喇叭安装区112与至少一排水孔111连通。喇叭安装区112内的冷凝水液导入排水孔111以流出。
喇叭安装区112的局部向上突出形成若干凸台113,一方面,凸台113可以避免喇叭与冷凝水液接触;另一方面,用于分割喇叭安装区112内聚集的水液,以使得喇叭安装区112内的水液无法大面积的聚集。
一些实施例中,喇叭安装区112边缘设有突出的围挡1121,围挡1121对喇叭起安装支撑作用。
一些实施例中,在围挡1121和各凸台113边缘形成斜坡,以避免水液聚集在围挡、各凸台113的边缘处。
一些实施例中,在喇叭安装区112边缘开设过水孔1122,过水孔1122贯穿围挡1121并与一排水孔111连通,以此实现喇叭安装区112与排水孔111的连通。
示例性地,请参考图11和图13,蒸发器支架10包括侧板12,侧板12背离蒸发器40的外壁面设第三导水槽。也就是说,侧板12的内壁面朝向蒸发器40,第三导水槽设于侧板12的外壁面,由于侧板12靠近蒸发器40温度较低,且侧板12的外壁面接触外部的热空气,易凝结冷凝水,第三导水槽用于将侧板12的外壁面的冷凝水导流至接水盘30的排水通道31。
第三导水槽包括第三纵向分槽121以及多个第三横向分槽122。其中,第三纵向分槽121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三横向分槽122大致沿横向延伸。
各第三横向分槽122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且各第三横向分槽122均与第三纵向分槽121连通,第三纵向分槽121与排水通道31连通。具体的说,在空调器工作状态下,侧板12的外壁面冷凝形成水液,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沿侧板12的外壁面汇入第三横向分槽122内,第三横向分槽122内的冷凝水汇入第三纵向分槽121,并沿第三纵向分槽121流至接水盘30的排水通道31。上述示例无需在侧板12外壁面贴装海绵或者打胶沾泡沫,降低了材料成本和装配成本。同时规避了海绵和泡沫的老化或者胶水干裂的问题,提高了其使用寿命以及用户满意度。
上述示例中,多个第三横向分槽122的布置方式降低了相邻第三横向分槽122之间的高度,有利于降低冷凝水流入第三横向分槽122时的流速,避免其流速过快而流出第三横向分槽122。
第三横向分槽122的形成方式不限,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蒸发器支架10的侧板12的外壁面形成突出的第四凸条,第四凸条的顶面上开设槽体作为第三横向分槽122。
其中,对于第三纵向分槽121与排水通道31连通方式,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4和图17,一第三横向分槽122设于第三纵向分槽121下方。侧板12开设第二过流孔123,第二过流孔123一端连通处于第三纵向分槽121下的第三横向分槽122,第二过流孔123另一端连通位于侧板12的内壁面的导水台124,导水台124与排水通道31连通。
水液自第三纵向分槽121末端流出至第三纵向分槽121下方的第三横向分槽122,并通过第二过流孔123导流至导水台124,再通过导水台124导入排水通道31,以此实现第三纵向分槽121和排水通道31的连通。
需要注意的,导水台124分布在接水盘30的侧壁,且高度略高于接水盘30,以方便水液导流至接水盘30的排水通道31。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4-图16,蒸发器支架10的侧板12的外壁面包括相交的第一面125与第二面126,各第三横向分槽122分布于第一面125以及第二面126。其中,第三横向分槽122的靠近第一面125以及第二面126相交位置开设第三导水孔1211,其中,各第三导水孔1211,以及第一面125与第二面126的相交附近的部分表面共同限定出第三纵向分槽121。需要注意的是,设于第三纵向分槽121下方的第三横向分槽122不开设第三导水孔1211,即图14中最下方的第三横向分槽122不开设第三导水孔1211,以使得水液经第二过流孔123导入导水台124。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5和16,各第三横向分槽122的两端相对较高,各第三横向分槽122在第一面125与第二面126的相交位置相对较低。以使得水液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向第三纵向分槽121聚集。
示例性地,请参考图11,接水盘30一侧壁向内收缩形成避让缺口32,避让缺口32用于避让风道部件20的风机安装位22,风机安装位22突出于风道21顶壁,用于安装风机。
排水通道31的结构不限,例如,一些实施例中,排水通道31包括接水槽311和排水通孔312。接水槽311由接水盘30顶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排水通孔312将接水槽311内的水液导出。
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风道部件(20)以及接水盘(30),所述风道部件(20)具有风道(21),所述风道(21)的出风口(211)处设置有凸出于所述风道(21)的内壁面的凸筋(212),所述凸筋(212)的背风侧开设有第一导水槽(2121),所述接水盘(30)的顶表面设置有排水通道(31),所述第一导水槽(2121)与所述排水通道(31)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21)的出风口(211)处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凸筋(212);所述风道(21)的底壁设有排水槽(213),所述排水槽(213)连通两个所述凸筋(212)的第一导水槽(2121)的末端,且用于将水液导向所述排水通道(3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30)与所述风道部件(20)的底壁横向并排布置,所述风道(21)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过流孔(214),所述第一过流孔(214)位于所述排水槽(213)沿水流流向的末端处,所述排水通道(31)用于承接来自所述第一过流孔(214)的水液。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213)沿所述风道(21)的底壁的边缘延伸。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213)沿水流流向的末端处的局部的宽度增加并形成缓流区(2132),靠近所述第一过流孔(214)的第一导水槽(2121)与所述排水槽(213)汇合于缓流区(213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21)的外壁设有第二导水槽,所述第二导水槽包括第二纵向分槽(216)以及多个第二横向分槽(217),各所述第二横向分槽(217)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且均与所述第二纵向分槽(216)连通,所述第二纵向分槽(216)与所述排水通道(31)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21)的顶壁具有汇流槽(218)和连通孔(219),所述连通孔(219)连通第二纵向分槽(216) 和所述汇流槽(218)。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蒸发器支架(10)和安装于所述蒸发器支架(10)上的蒸发器(40),所述接水盘(30)设于所述蒸发器支架(10)底部,所述蒸发器支架(10)与所述接水盘(30)形成的整体与所述风道部件(20)沿横向并排布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30)与蒸发器支架(10)一体成型。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支架(10)具有顶板(11),所述顶板(11)开设排水孔(111),所述排水孔(111)用于将所述顶板(11)的冷凝水向下导流至所述蒸发器(40),并通过所述蒸发器(40)导流至所述接水盘(30)。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1)的顶面包括喇叭安装区(112),所述喇叭安装区(112)与至少一排水孔(111)连通;所述喇叭安装区(112)的局部向上突出形成若干凸台(113)。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支架(10)包括侧板(12),所述侧板(12)背离所述蒸发器(40)的外壁面设第三导水槽,所述第三导水槽包括第三纵向分槽(121)以及多个第三横向分槽(122),各所述第三横向分槽(122)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且均与所述第三纵向分槽(121)连通,所述第三纵向分槽(121)与所述排水通道(31)连通。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30)一侧壁向内收缩形成避让缺口(32),所述避让缺口(32)用于避让所述风道部件(20)的风机安装位(22),所述风机安装位(22)突出于所述风道(21)顶壁。
CN202222190943.8U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空调器 Active CN2182376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90943.8U CN218237638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90943.8U CN218237638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37638U true CN218237638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83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90943.8U Active CN218237638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376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45777U (zh) 底盘壳体、窗式空调器
CN111023545A (zh) 底盘壳体、窗式空调器
CN218237638U (zh) 一种空调器
CN204830175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09763328U (zh) 窗式空调器
CN110906525A (zh) 接水盘和窗式空调器
CN210832497U (zh) 接水盘和移动空调
CN213713285U (zh) 天花机及空调器
CN214688918U (zh) 一种驻车空调引水结构及驻车空调
CN214406457U (zh) 移动空调风道组件冷凝水自排水结构及移动空调
CN111396992A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112556155A (zh) 引水结构、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CN207335122U (zh) 接水盘及风管机
CN108644901B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060249U (zh) 屋顶机底盘及屋顶机
CN107878147B (zh) 车辆的空调系统及车辆
CN218495348U (zh) 一种空调器的排水装置
CN214701200U (zh) 接水盘组件以及空调
CN215909350U (zh) 风道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1977197U (zh) 空调器的蜗舌、空调器的安装架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177155U (zh) 移动空调器
CN220958712U (zh) 一种底盘、侧出风室外机及空调
CN215597479U (zh) 天花机及空调器
CN211977036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18738732U (zh) 风腔组件及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