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29882U - 一种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29882U
CN218229882U CN202222131274.7U CN202222131274U CN218229882U CN 218229882 U CN218229882 U CN 218229882U CN 202222131274 U CN202222131274 U CN 202222131274U CN 218229882 U CN218229882 U CN 2182298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plate
inner box
outer box
supporting le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3127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志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aoy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aoy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aoy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aoy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3127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298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298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298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一种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包括依次连接的外盒盖板、外盒左侧板、外盒底板、外盒右侧板、内盒左侧板、内盒底板、内盒右侧板、内盒盖板及内盒盖插扣板;依次连接的内盒第一自动折叠板、内盒第一端面板、内盒第二自动折叠板;依次连接的内盒第三自动折叠板、内盒第二端面板、内盒第四自动折叠板;依次连接的外盒第一辅助封舌板、外盒第一端面板、外盒底板、外盒第二端面板及外盒第二辅助封舌板;还包括与内盒第一端面板连接的内盒第一辅助封舌板,以及与内盒第二端面板连接的内盒第二辅助封舌板;通过在二维平面纸板上切割出两个内外一体连接的包装盒,不仅抗震防摔,而且可循环使用,包装效率高,同时制造方便,成本低且便于仓储和运输。

Description

一种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生产及其组织方式、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各种商品快速流通,对包装盒的需求越发旺盛,而传统的包装盒、快递盒大多数都是采用一次性的瓦楞纸箱经装订机装订和使用封箱胶带包裹来包装,工序多,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高,且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封装用的聚烯烃类材料也极不环保。如果用于包装玻璃制品、瓷器、电子产品、保鲜食品或不能够被挤压的物品,均不能够有效的保护好产品,传统的做法是使用气泡袋、泡沫、海绵、废纸等填充物进行装填,同样也存在费时、费力和不环保的问题,不仅极易对产品和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传统的加厚外包装、使用填充物的做法容易导致包装成本过高,有些产品的包装物成本超过了产品本身的价值。此外,对于收快递的人来说,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来拆那些经过层层包裹的包装盒,用于拆卸的刀具等也容易在拆卸过程中产生危险,且由于传统包装盒本身结构的缺陷和不足,大多数包装盒经一次使用后就被丢进垃圾桶,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能够为易碎物品的运输提供统一的、规范的、抗震防摔、不需要额外使用封装带且成本较低的包装物,同时简洁美观,可多次循环使用,减少资源浪费。
一种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包括依次连接的外盒盖板、外盒左侧板、外盒底板、外盒右侧板、内盒左侧板、内盒底板、内盒右侧板、内盒盖板及内盒盖插扣板;还包括依次连接的内盒第一自动折叠板、内盒第一端面板、内盒第二自动折叠板,以及依次连接的内盒第三自动折叠板、内盒第二端面板、内盒第四自动折叠板;所述内盒左侧板一端连接所述内盒第一自动折叠板,另一端连接所述内盒第三自动折叠板;所述内盒底板一端连接所述内盒第一端面板,另一端连接所述内盒第二端面板;所述内盒右侧板一端连接所述内盒第二自动折叠板,另一端连接所述内盒第四自动折叠板;还包括与所述内盒第一端面板连接的内盒第一辅助封舌板,以及与所述内盒第二端面板连接的内盒第二辅助封舌板;所述内盒第一自动折叠板、所述内盒第三自动折叠板均沿对角线设置易折线,且易折线至所述内盒左侧板之间的三角区域与所述内盒左侧板粘连;所述内盒第二自动折叠板、所述内盒第四自动折叠板均沿对角线设置易折线,且易折线至所述内盒右侧板之间的三角区域与所述内盒右侧板粘连;还包括外盒第一辅助封舌板、外盒第二辅助封舌板、外盒第一端面板及外盒第二端面板,且所述外盒第一辅助封舌板、所述外盒第一端面板、所述外盒底板、所述外盒第二端面板及所述外盒第二辅助封舌板依次连接;所述外盒第一辅助封舌板与所述外盒第一端面板之间切割出第一插锁口;所述外盒第二辅助封舌板与所述外盒第二端面板之间切割出第二插锁口;所述外盒盖板的一端设置有外盒第一锁扣板,另一端设置有外盒第二锁扣板,且所述外盒第一锁扣板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插锁口相对应,所述外盒第二锁扣板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插锁口相对应,以在折叠成盒时所述外盒第一锁扣板插入所述第一插锁口中,所述外盒第二锁扣板插入所述第二插锁口中起到固定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外盒封舌板;所述外盒封舌板与所述外盒盖板连接;所述外盒封舌板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外盒封舌板两端的易撕条;所述外盒封舌板上远离所述外盒盖板的一边至所述易撕条之间的区域,在折叠成盒后用于与所述外盒右侧板粘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外盒第三辅助封舌板及外盒第四辅助封舌板;所述外盒第三辅助封舌板与所述外盒第一端面板连接,且展开后位于所述外盒第一端面远离所述内盒第一自动折叠板的一侧;所述外盒第四辅助封舌板与所述外盒第二端面板连接,且展开后位于所述外盒第二端面远离所述内盒第三自动折叠板的一侧;所述外盒第三辅助封舌板及所述外盒第四辅助封舌板在折叠成盒时位于所述外盒左侧板与所述内盒底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盒第一辅助封舌板包括第一连接桥板,所述外盒第一辅助封舌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桥板与所述外盒第一端面板连接;所述第一插锁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桥板上;所述第一连接桥板在距离所述外盒第一端面板的第一距离处设置有易折线;所述外盒第二辅助封舌板包括第二连接桥板,所述外盒第二辅助封舌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桥板与所述外盒第二端面板连接;所述第二插锁口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桥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桥板在距离所述外盒第二端面板的第二距离处设置有易折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数值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盒第一端面板包括在所述内盒第一辅助封舌板上切割出的内盒第一锁扣板;所述内盒第二端面板包括在所述内盒第二辅助封舌板上切割出的内盒第二锁扣板;所述内盒盖板一端开设有第一锁槽,另一端开设有第二锁槽,且所述第一锁槽的位置与所述内盒第一锁扣板相对应,所述第二锁槽的位置与所述内盒第二锁扣板相对应,以在折叠成盒时所述内盒第一锁扣板与所述第一锁槽锁合固定,所述内盒第二锁扣板与所述第二锁槽锁合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盒左侧板包括在所述内盒底板上切割出的第一重力支撑脚、在所述内盒第一自动折叠板上切割出的第二重力支撑脚,以及在所述内盒第三自动折叠板上切割出的第三重力支撑脚;所述内盒右侧板包括在所述内盒底板上切割出的第四重力支撑脚、在所述内盒盖板上切割出的第五重力支撑脚、在所述内盒第二自动折叠板上切割出的第六重力支撑脚,以及在所述内盒第四自动折叠板上切割出的第七重力支撑脚;所述内盒盖插扣板包括在所述内盒盖板上切割出的第八重力支撑脚;所述第一重力支撑脚、所述第四重力支撑脚用于在折叠成盒时,支撑所述内盒底板,使所述内盒底板与所述外盒左侧板之间形成一定间隙;所述第二重力支撑脚、所述第六重力支撑脚用于在折叠成盒时,支撑所述内盒第一端面板,使所述内盒第一端面板与所述外盒第一端面板之间形成一定间隙;所述第三重力支撑脚、所述第七重力支撑脚用于在折叠成盒时,支撑所述内盒第二端面板,使所述内盒第二端面板与所述外盒第二端面板之间形成一定间隙;所述第五重力支撑脚、所述第八重力支撑脚用于在折叠成盒时,支撑所述内盒盖板,使所述内盒盖板与所述外盒右侧板之间形成一定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盒左侧板包括在所述内盒底板上切割出的第一重力支撑脚、在所述内盒第一自动折叠板上切割出的第二重力支撑脚,以及在所述内盒第三自动折叠板上切割出的第三重力支撑脚;所述内盒右侧板包括在所述内盒底板上切割出的第四重力支撑脚、在所述内盒盖板上切割出的第五重力支撑脚、在所述内盒第二自动折叠板上切割出的第六重力支撑脚,以及在所述内盒第四自动折叠板上切割出的第七重力支撑脚;所述内盒盖插扣板包括在所述内盒盖板上切割出的第八重力支撑脚;所述第一重力支撑脚、所述第四重力支撑脚用于在折叠成盒时,支撑所述内盒底板,使所述内盒底板与所述外盒底板之间形成一定间隙;所述第二重力支撑脚、所述第六重力支撑脚用于在折叠成盒时,支撑所述内盒第一端面板,使所述内盒第一端面板与所述外盒第一端面板之间形成一定间隙;所述第三重力支撑脚、所述第七重力支撑脚用于在折叠成盒时,支撑所述内盒第二端面板,使所述内盒第二端面板与所述外盒第二端面板之间形成一定间隙;所述第五重力支撑脚、所述第八重力支撑脚用于在折叠成盒时,支撑所述内盒盖板,使所述内盒盖板与所述外盒盖板板之间形成一定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盒第一端面板包括在所述内盒底板上切割出的第九重力支撑脚;所述内盒第二端面板包括在所述内盒底板上切割出的第十重力支撑脚;所述第九重力支撑脚、所述第十重力支撑脚用于在折叠成盒时,支撑所述内盒底板,使所述内盒底板与所述外盒左侧板之间形成一定间隙,或者使所述内盒底板与所述外盒底板之间形成一定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盒第一端面板还包括在所述内盒第二自动折叠板上切割出的第一插扣;所述内盒第二端面板还包括在所述内盒第四自动折叠板上切割出的第二插扣;所述第六重力支撑脚上开设有第一锁孔;所述第七重力支撑脚上开设有第二锁孔;在折叠成盒时,所述第一插扣穿过所述第一锁孔,所述第二插扣穿过所述第二锁孔,固定所述内盒第一端面板、所述内盒第二端面板及所述内盒右侧板之间的位置,并支撑所述内盒右侧板,使所述内盒右侧板与所述外盒底板之间形成一定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外盒第三辅助封舌板及外盒第四辅助封舌板;所述外盒第三辅助封舌板与所述外盒第一端面板连接,且展开后位于所述外盒第一端面远离所述内盒第一自动折叠板的一侧;所述外盒第四辅助封舌板与所述外盒第二端面板连接,且展开后位于所述外盒第二端面远离所述内盒第三自动折叠板的一侧;所述外盒第三辅助封舌板及所述外盒第四辅助封舌板在折叠成盒时位于所述外盒左侧板与所述内盒底板之间;所述外盒第三辅助封舌板上开设有第三锁孔;所述外盒第四辅助封舌板上开设有第四锁孔;在折叠成盒时,所述第一插扣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锁孔及所述第三锁孔,所述第二插扣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锁孔及所述第四锁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盒右侧板的宽度L1与所述第五重力支撑脚的高度L2的和,等于所述内盒左侧板的宽度L3;所述外盒右侧板的宽度L4大于或等于所述内盒底板的宽度L5;所述内盒右侧板的宽度L1与所述第五重力支撑脚的高度L2及所述第四重力支撑脚的高度L6的和,等于所述外盒底板的宽度L7;所述外盒左侧板的宽度L8大于或等于所述外盒右侧板的宽度L4,且大于或等于所述内盒底板的宽度L5;所述外盒盖板的宽度L9大于或等于所述外盒底板的宽度L7;所述内盒左侧板的长度L10与所述第二重力支撑脚的高度L11及所述第三重力支撑脚的高度L12的和,小于或等于所述外盒底板的长度L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槽与所述第二锁槽的距离L14小于或等于所述内盒左侧板的长度L10;所述内盒盖板的长度L15小于或等于所述外盒底板的长度L13,且大于所述所述内盒左侧板的长度L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重力支撑脚的高度与所述第四重力支撑脚的高度L6相同;所述第八重力支撑脚的高度与所述第五重力支撑脚的高度L2相同;所述第六重力支撑脚的高度与所述第二重力支撑脚的高度L11相同;所述第七重力支撑脚的高度与所述第三重力支撑脚的高度L12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盒第一自动折叠板上易折线至所述内盒左侧板之间的三角区域设置有第一粘胶区,且在所述第一粘胶区内设置有粘胶;所述内盒第二自动折叠板上易折线至所述内盒右侧板之间的三角区域设置有第二粘胶区,且在所述第二粘胶区内设置有粘胶;所述内盒第三自动折叠板上易折线至所述内盒左侧板之间的三角区域设置有第三粘胶区,且在所述第三粘胶区内设置有粘胶;所述内盒第四自动折叠板上易折线至所述内盒右侧板之间的三角区域设置有第四粘胶区,且在所述第四粘胶区内设置有粘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均为一体式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易折线。
上述提供的一种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通过技术创新产生了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一体式双拼折叠盒不要任何装订,为一个二维平面产品,随用随装,因为非常便于仓储和运输;
2.本申请一体式双拼折叠盒为直接在二维平面纸板上进行切割而成,加工制造方便,制造成本低,易大规模推广使用;
3.本申请一体式双拼折叠盒由于不需要使用封装带等辅助包装物、不易对盒体产生损坏和污染,使得本申请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能够循环使用,减少资源浪费;
4.本申请一体式双拼折叠盒由于不需要辅助封装和额外的大量填充,能够提高包装效率,节省人力,同时能够减少填充和辅助包装带来的二次污染,大大提高了包装的环保效益;
5.本申请一体式双拼折叠盒不仅能够抗震防摔保护易碎物品,而且折叠成盒后为双层结构,还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的展开结构及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的展开结构及尺寸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10.内盒左侧板;111.第一重力支撑脚;112.第二重力支撑脚;113.第三重力支撑脚;120.内盒底板;130.内盒右侧板;131.第四重力支撑脚;132.第五重力支撑脚;133.第六重力支撑脚;134.第一锁孔;135.第七重力支撑脚;136.第二锁孔;140.内盒盖板;141.第一锁槽;142.第二锁槽;150.内盒盖插扣板;151.第八重力支撑脚;210.内盒第一自动折叠板;211.第一粘胶区;220.内盒第一端面板;221.第九重力支撑脚;222.内盒第一锁扣板;223.第一插扣;230.内盒第二自动折叠板;231.第二粘胶区;240.内盒第一辅助封舌板;250.内盒第三自动折叠板;251.第三粘胶区;260.内盒第二端面板;261.第十重力支撑脚;262.内盒第二锁扣板;263.第二插扣;270.内盒第四自动折叠板;271.第四粘胶区;280.内盒第二辅助封舌板;310.外盒右侧板;320.外盒底板;330.外盒左侧板;340.外盒盖板;341.外盒第一锁扣板;342.外盒第二锁扣板;350.外盒封舌板;351.易撕条;410.外盒第一辅助封舌板;411.第一插锁口;412.第一连接桥板;420.外盒第一端面板;430.外盒第三辅助封舌板;431.第三锁孔;440.外盒第二辅助封舌板;441.第二插锁口;442.第二连接桥板;450.外盒第二端面板;460.外盒第四辅助封舌板;461.第四锁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专利文件中,下面讨论的图1-2和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原理或方法的各种实施例只用于说明,而不应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制了本公开的范围。参考附图,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将在下文中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将省略众所周知的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以免以不必要的细节混淆本公开的主题。而且,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定义。因此,所述术语可能会根据用户或操作者的意向或用法而不同。因此,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必须基于本文中所作的描述来理解。
一种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外盒盖板340、外盒左侧板330、外盒底板320、外盒右侧板310、内盒左侧板110、内盒底板120、内盒右侧板130、内盒盖板140及内盒盖插扣板150。还包括依次连接的内盒第一自动折叠板210、内盒第一端面板220、内盒第二自动折叠板230,以及依次连接的内盒第三自动折叠板250、内盒第二端面板260、内盒第四自动折叠板270。内盒左侧板110一端连接内盒第一自动折叠板210,另一端连接内盒第三自动折叠板250。内盒底板120一端连接内盒第一端面板220,另一端连接内盒第二端面板260。内盒右侧板130一端连接内盒第二自动折叠板230,另一端连接内盒第四自动折叠板270。还包括与内盒第一端面板220连接的内盒第一辅助封舌板240,以及与内盒第二端面板260连接的内盒第二辅助封舌板280。内盒第一自动折叠板210、内盒第三自动折叠板250均沿对角线设置易折线,且易折线至内盒左侧板110之间的三角区域与内盒左侧板110粘连。内盒第二自动折叠板230、内盒第四自动折叠板270均沿对角线设置易折线,且易折线至内盒右侧板130之间的三角区域与内盒右侧板130粘连。还包括外盒第一辅助封舌板410、外盒第二辅助封舌板440、外盒第一端面板420及外盒第二端面板450,且外盒第一辅助封舌板410、外盒第一端面板420、外盒底板320、外盒第二端面板450及外盒第二辅助封舌板440依次连接。外盒第一辅助封舌板410与外盒第一端面板420之间切割出第一插锁口411。外盒第二辅助封舌板440与外盒第二端面板450之间切割出第二插锁口441。外盒盖板340的一端设置有外盒第一锁扣板341,另一端设置有外盒第二锁扣板342,且外盒第一锁扣板341的位置与第一插锁口411相对应,外盒第二锁扣板342的位置与第二插锁口441相对应,以在折叠成盒时外盒第一锁扣板341插入第一插锁口411中,外盒第二锁扣板342插入第二插锁口441中起到固定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外盒封舌板350。外盒封舌板350与外盒盖板340连接。外盒封舌板350上设置有贯穿外盒封舌板350两端的易撕条351。外盒封舌板350上远离外盒盖板340的一边至易撕条351之间的区域,在折叠成盒后用于与外盒右侧板310粘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外盒第三辅助封舌板430及外盒第四辅助封舌板460。外盒第三辅助封舌板430与外盒第一端面板420连接,且展开后位于外盒第一端面远离内盒第一自动折叠板210的一侧。外盒第四辅助封舌板460与外盒第二端面板450连接,且展开后位于外盒第二端面远离内盒第三自动折叠板250的一侧。外盒第三辅助封舌板430及外盒第四辅助封舌板460在折叠成盒时位于外盒左侧板330与内盒底板120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外盒第一辅助封舌板410包括第一连接桥板412,外盒第一辅助封舌板410通过第一连接桥板412与外盒第一端面板420连接。第一插锁口411设置在第一连接桥板412上。第一连接桥板412在距离外盒第一端面板420的第一距离处设置有易折线。外盒第二辅助封舌板440包括第二连接桥板442,外盒第二辅助封舌板440通过第二连接桥板442与外盒第二端面板450连接。第二插锁口441设置在第二连接桥板442上。第二连接桥板442在距离外盒第二端面板450的第二距离处设置有易折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数值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内盒第一端面板220包括在内盒第一辅助封舌板240上切割出的内盒第一锁扣板222。内盒第二端面板260包括在内盒第二辅助封舌板280上切割出的内盒第二锁扣板262。内盒盖板140一端开设有第一锁槽141,另一端开设有第二锁槽142,且第一锁槽141的位置与内盒第一锁扣板222相对应,第二锁槽142的位置与内盒第二锁扣板262相对应,以在折叠成盒时内盒第一锁扣板222与第一锁槽141锁合固定,内盒第二锁扣板262与第二锁槽142锁合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内盒左侧板110包括在内盒底板120上切割出的第一重力支撑脚111、在内盒第一自动折叠板210上切割出的第二重力支撑脚112,以及在内盒第三自动折叠板250上切割出的第三重力支撑脚113。内盒右侧板130包括在内盒底板120上切割出的第四重力支撑脚131、在内盒盖板140上切割出的第五重力支撑脚132、在内盒第二自动折叠板230上切割出的第六重力支撑脚133,以及在内盒第四自动折叠板270上切割出的第七重力支撑脚135。内盒盖插扣板150包括在内盒盖板140上切割出的第八重力支撑脚151。第一重力支撑脚111、第四重力支撑脚131用于在折叠成盒时,支撑内盒底板120,使内盒底板120与外盒左侧板330之间形成一定间隙。第二重力支撑脚112、第六重力支撑脚133用于在折叠成盒时,支撑内盒第一端面板220,使内盒第一端面板220与外盒第一端面板420之间形成一定间隙。第三重力支撑脚113、第七重力支撑脚135用于在折叠成盒时,支撑内盒第二端面板260,使内盒第二端面板260与外盒第二端面板450之间形成一定间隙。第五重力支撑脚132、第八重力支撑脚151用于在折叠成盒时,支撑内盒盖板140,使内盒盖板140与外盒右侧板310之间形成一定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内盒左侧板110包括在内盒底板120上切割出的第一重力支撑脚111、在内盒第一自动折叠板210上切割出的第二重力支撑脚112,以及在内盒第三自动折叠板250上切割出的第三重力支撑脚113。内盒右侧板130包括在内盒底板120上切割出的第四重力支撑脚131、在内盒盖板140上切割出的第五重力支撑脚132、在内盒第二自动折叠板230上切割出的第六重力支撑脚133,以及在内盒第四自动折叠板270上切割出的第七重力支撑脚135。内盒盖插扣板150包括在内盒盖板140上切割出的第八重力支撑脚151。第一重力支撑脚111、第四重力支撑脚131用于在折叠成盒时,支撑内盒底板120,使内盒底板120与外盒底板320之间形成一定间隙。第二重力支撑脚112、第六重力支撑脚133用于在折叠成盒时,支撑内盒第一端面板220,使内盒第一端面板220与外盒第一端面板420之间形成一定间隙。第三重力支撑脚113、第七重力支撑脚135用于在折叠成盒时,支撑内盒第二端面板260,使内盒第二端面板260与外盒第二端面板450之间形成一定间隙。第五重力支撑脚132、第八重力支撑脚151用于在折叠成盒时,支撑内盒盖板140,使内盒盖板140与外盒盖板340之间形成一定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内盒第一端面板220包括在内盒底板120上切割出的第九重力支撑脚221。内盒第二端面板260包括在内盒底板120上切割出的第十重力支撑脚261。第九重力支撑脚221、第十重力支撑脚261用于在折叠成盒时,支撑内盒底板120,使内盒底板120与外盒左侧板330之间形成一定间隙,或者使内盒底板120与外盒底板320之间形成一定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内盒第一端面板220还包括在内盒第二自动折叠板230上切割出的第一插扣223。内盒第二端面板260还包括在内盒第四自动折叠板270上切割出的第二插扣263。第六重力支撑脚133上开设有第一锁孔134。第七重力支撑脚135上开设有第二锁孔136。在折叠成盒时,第一插扣223穿过第一锁孔134,第二插扣263穿过第二锁孔136,固定内盒第一端面板220、内盒第二端面板260及内盒右侧板130之间的位置,并支撑内盒右侧板130,使内盒右侧板130与外盒底板320之间形成一定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外盒第三辅助封舌板430及外盒第四辅助封舌板460。外盒第三辅助封舌板430与外盒第一端面板420连接,且展开后位于外盒第一端面远离内盒第一自动折叠板210的一侧。外盒第四辅助封舌板460与外盒第二端面板450连接,且展开后位于外盒第二端面远离内盒第三自动折叠板250的一侧。外盒第三辅助封舌板430及外盒第四辅助封舌板460在折叠成盒时位于外盒左侧板330与内盒底板120之间,且外盒第三辅助封舌板430上开设有第三锁孔431。外盒第四辅助封舌板460上开设有第四锁孔461。在折叠成盒时,第一插扣依次穿过第一锁孔及第三锁孔,第二插扣依次穿过第二锁孔及第四锁孔46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内盒右侧板130的宽度L1与第五重力支撑脚132的高度L2的和,等于内盒左侧板110的宽度L3。外盒右侧板310的宽度L4大于或等于内盒底板120的宽度L5。内盒右侧板130的宽度L1与第五重力支撑脚132的高度L2及第四重力支撑脚131的高度L6的和,等于外盒底板320的宽度L7。外盒左侧板330的宽度L8大于或等于外盒右侧板310的宽度L4,且大于或等于内盒底板120的宽度L5。外盒盖板340的宽度L9大于或等于外盒底板320的宽度L7。内盒左侧板110的长度L10与第二重力支撑脚112的高度L11及第三重力支撑脚113的高度L12的和,小于或等于外盒底板320的长度L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锁槽141与第二锁槽142的距离L14小于或等于内盒左侧板110的长度L10。内盒盖板140的长度L15小于或等于外盒底板320的长度L13,且大于内盒左侧板110的长度L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重力支撑脚111的高度与第四重力支撑脚131的高度L6相同。第八重力支撑脚151的高度与第五重力支撑脚132的高度L2相同。第六重力支撑脚133的高度与第二重力支撑脚112的高度L11相同。第七重力支撑脚135的高度与第三重力支撑脚113的高度L12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或图2所示,内盒第一自动折叠板210上易折线至内盒左侧板110之间的三角区域设置有第一粘胶区211,且在第一粘胶区211内设置有粘胶。内盒第二自动折叠板230上易折线至内盒右侧板130之间的三角区域设置有第二粘胶区231,且在第二粘胶区231内设置有粘胶。内盒第三自动折叠板250上易折线至内盒左侧板110之间的三角区域设置有第三粘胶区251,且在第三粘胶区251内设置有粘胶。内盒第四自动折叠板270上易折线至内盒右侧板130之间的三角区域设置有第四粘胶区271,且在第四粘胶区271内设置有粘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八重力支撑脚151还当做易拉板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折叠盒的各个面板的连接均为一体式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易折线。如图1或图2所示,图中的虚线均为易折线,实线为切断线。
上述提供的一种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通过技术创新产生了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一体式双拼折叠盒不要任何装订,为一个二维平面产品,随用随装,因为非常便于仓储和运输。
2.本申请一体式双拼折叠盒为直接在二维平面纸板上进行切割而成,加工制造方便,制造成本低,易大规模推广使用。
3.本申请一体式双拼折叠盒由于不需要使用封装带等辅助包装物、不易对盒体产生损坏和污染,使得本申请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能够循环使用,减少资源浪费。
4.本申请一体式双拼折叠盒由于不需要辅助封装和额外的大量填充,能够提高包装效率,节省人力,同时能够减少填充和辅助包装带来的二次污染,大大提高了包装的环保效益。
5.本申请一体式双拼折叠盒不仅能够抗震防摔保护易碎物品,而且折叠成盒后为双层结构,还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其特征在于,
包括依次连接的外盒盖板、外盒左侧板、外盒底板、外盒右侧板、内盒左侧板、内盒底板、内盒右侧板、内盒盖板及内盒盖插扣板;
还包括依次连接的内盒第一自动折叠板、内盒第一端面板、内盒第二自动折叠板,以及依次连接的内盒第三自动折叠板、内盒第二端面板、内盒第四自动折叠板;
所述内盒左侧板一端连接所述内盒第一自动折叠板,另一端连接所述内盒第三自动折叠板;
所述内盒底板一端连接所述内盒第一端面板,另一端连接所述内盒第二端面板;
所述内盒右侧板一端连接所述内盒第二自动折叠板,另一端连接所述内盒第四自动折叠板;
还包括与所述内盒第一端面板连接的内盒第一辅助封舌板,以及与所述内盒第二端面板连接的内盒第二辅助封舌板;
所述内盒第一自动折叠板、所述内盒第三自动折叠板均沿对角线设置易折线,且易折线至所述内盒左侧板之间的三角区域与所述内盒左侧板粘连;
所述内盒第二自动折叠板、所述内盒第四自动折叠板均沿对角线设置易折线,且易折线至所述内盒右侧板之间的三角区域与所述内盒右侧板粘连;
还包括外盒第一辅助封舌板、外盒第二辅助封舌板、外盒第一端面板及外盒第二端面板,且所述外盒第一辅助封舌板、所述外盒第一端面板、所述外盒底板、所述外盒第二端面板及所述外盒第二辅助封舌板依次连接;
所述外盒第一辅助封舌板与所述外盒第一端面板之间切割出第一插锁口;
所述外盒第二辅助封舌板与所述外盒第二端面板之间切割出第二插锁口;
所述外盒盖板的一端设置有外盒第一锁扣板,另一端设置有外盒第二锁扣板,且所述外盒第一锁扣板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插锁口相对应,所述外盒第二锁扣板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插锁口相对应,以在折叠成盒时所述外盒第一锁扣板插入所述第一插锁口中,所述外盒第二锁扣板插入所述第二插锁口中起到固定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外盒封舌板;
所述外盒封舌板与所述外盒盖板连接;
所述外盒封舌板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外盒封舌板两端的易撕条;
所述外盒封舌板上远离所述外盒盖板的一边至所述易撕条之间的区域,在折叠成盒后用于与所述外盒右侧板粘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外盒第三辅助封舌板及外盒第四辅助封舌板;
所述外盒第三辅助封舌板与所述外盒第一端面板连接,且展开后位于所述外盒第一端面远离所述内盒第一自动折叠板的一侧;
所述外盒第四辅助封舌板与所述外盒第二端面板连接,且展开后位于所述外盒第二端面远离所述内盒第三自动折叠板的一侧;
所述外盒第三辅助封舌板及所述外盒第四辅助封舌板在折叠成盒时位于所述外盒左侧板与所述内盒底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盒第一辅助封舌板包括第一连接桥板,所述外盒第一辅助封舌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桥板与所述外盒第一端面板连接;
所述第一插锁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桥板上;
所述第一连接桥板在距离所述外盒第一端面板的第一距离处设置有易折线;
所述外盒第二辅助封舌板包括第二连接桥板,所述外盒第二辅助封舌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桥板与所述外盒第二端面板连接;
所述第二插锁口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桥板上;
所述第二连接桥板在距离所述外盒第二端面板的第二距离处设置有易折线。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何一项所述的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盒第一端面板包括在所述内盒第一辅助封舌板上切割出的内盒第一锁扣板;
所述内盒第二端面板包括在所述内盒第二辅助封舌板上切割出的内盒第二锁扣板;
所述内盒盖板一端开设有第一锁槽,另一端开设有第二锁槽,且所述第一锁槽的位置与所述内盒第一锁扣板相对应,所述第二锁槽的位置与所述内盒第二锁扣板相对应,以在折叠成盒时所述内盒第一锁扣板与所述第一锁槽锁合固定,所述内盒第二锁扣板与所述第二锁槽锁合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盒左侧板包括在所述内盒底板上切割出的第一重力支撑脚、在所述内盒第一自动折叠板上切割出的第二重力支撑脚,以及在所述内盒第三自动折叠板上切割出的第三重力支撑脚;
所述内盒右侧板包括在所述内盒底板上切割出的第四重力支撑脚、在所述内盒盖板上切割出的第五重力支撑脚、在所述内盒第二自动折叠板上切割出的第六重力支撑脚,以及在所述内盒第四自动折叠板上切割出的第七重力支撑脚;
所述内盒盖插扣板包括在所述内盒盖板上切割出的第八重力支撑脚;
所述第一重力支撑脚、所述第四重力支撑脚用于在折叠成盒时,支撑所述内盒底板,使所述内盒底板与所述外盒左侧板之间形成一定间隙;
所述第二重力支撑脚、所述第六重力支撑脚用于在折叠成盒时,支撑所述内盒第一端面板,使所述内盒第一端面板与所述外盒第一端面板之间形成一定间隙;
所述第三重力支撑脚、所述第七重力支撑脚用于在折叠成盒时,支撑所述内盒第二端面板,使所述内盒第二端面板与所述外盒第二端面板之间形成一定间隙;
所述第五重力支撑脚、所述第八重力支撑脚用于在折叠成盒时,支撑所述内盒盖板,使所述内盒盖板与所述外盒右侧板之间形成一定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盒左侧板包括在所述内盒底板上切割出的第一重力支撑脚、在所述内盒第一自动折叠板上切割出的第二重力支撑脚,以及在所述内盒第三自动折叠板上切割出的第三重力支撑脚;
所述内盒右侧板包括在所述内盒底板上切割出的第四重力支撑脚、在所述内盒盖板上切割出的第五重力支撑脚、在所述内盒第二自动折叠板上切割出的第六重力支撑脚,以及在所述内盒第四自动折叠板上切割出的第七重力支撑脚;
所述内盒盖插扣板包括在所述内盒盖板上切割出的第八重力支撑脚;
所述第一重力支撑脚、所述第四重力支撑脚用于在折叠成盒时,支撑所述内盒底板,使所述内盒底板与所述外盒底板之间形成一定间隙;
所述第二重力支撑脚、所述第六重力支撑脚用于在折叠成盒时,支撑所述内盒第一端面板,使所述内盒第一端面板与所述外盒第一端面板之间形成一定间隙;
所述第三重力支撑脚、所述第七重力支撑脚用于在折叠成盒时,支撑所述内盒第二端面板,使所述内盒第二端面板与所述外盒第二端面板之间形成一定间隙;
所述第五重力支撑脚、所述第八重力支撑脚用于在折叠成盒时,支撑所述内盒盖板,使所述内盒盖板与所述外盒盖板板之间形成一定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盒第一端面板包括在所述内盒底板上切割出的第九重力支撑脚;
所述内盒第二端面板包括在所述内盒底板上切割出的第十重力支撑脚;
所述第九重力支撑脚、所述第十重力支撑脚用于在折叠成盒时,支撑所述内盒底板,使所述内盒底板与所述外盒左侧板之间形成一定间隙,或者使所述内盒底板与所述外盒底板之间形成一定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盒第一端面板还包括在所述内盒第二自动折叠板上切割出的第一插扣;
所述内盒第二端面板还包括在所述内盒第四自动折叠板上切割出的第二插扣;
所述第六重力支撑脚上开设有第一锁孔;
所述第七重力支撑脚上开设有第二锁孔;
在折叠成盒时,所述第一插扣穿过所述第一锁孔,所述第二插扣穿过所述第二锁孔,固定所述内盒第一端面板、所述内盒第二端面板及所述内盒右侧板之间的位置,并支撑所述内盒右侧板,使所述内盒右侧板与所述外盒底板之间形成一定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外盒第三辅助封舌板及外盒第四辅助封舌板;
所述外盒第三辅助封舌板与所述外盒第一端面板连接,且展开后位于所述外盒第一端面远离所述内盒第一自动折叠板的一侧;
所述外盒第四辅助封舌板与所述外盒第二端面板连接,且展开后位于所述外盒第二端面远离所述内盒第三自动折叠板的一侧;
所述外盒第三辅助封舌板及所述外盒第四辅助封舌板在折叠成盒时位于所述外盒左侧板与所述内盒底板之间;
所述外盒第三辅助封舌板上开设有第三锁孔;
所述外盒第四辅助封舌板上开设有第四锁孔;
在折叠成盒时,所述第一插扣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锁孔及所述第三锁孔,所述第二插扣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锁孔及所述第四锁孔。
11.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盒右侧板的宽度L1与所述第五重力支撑脚的高度L2的和,等于所述内盒左侧板的宽度L3;
所述外盒右侧板的宽度L4大于或等于所述内盒底板的宽度L5;
所述内盒右侧板的宽度L1与所述第五重力支撑脚的高度L2及所述第四重力支撑脚的高度L6的和,等于所述外盒底板的宽度L7;
所述外盒左侧板的宽度L8大于或等于所述外盒右侧板的宽度L4,且大于或等于所述内盒底板的宽度L5;
所述外盒盖板的宽度L9大于或等于所述外盒底板的宽度L7;
所述内盒左侧板的长度L10与所述第二重力支撑脚的高度L11及所述第三重力支撑脚的高度L12的和,小于或等于所述外盒底板的长度L13。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盒第一自动折叠板上易折线至所述内盒左侧板之间的三角区域设置有第一粘胶区,且在所述第一粘胶区内设置有粘胶;
所述内盒第二自动折叠板上易折线至所述内盒右侧板之间的三角区域设置有第二粘胶区,且在所述第二粘胶区内设置有粘胶;
所述内盒第三自动折叠板上易折线至所述内盒左侧板之间的三角区域设置有第三粘胶区,且在所述第三粘胶区内设置有粘胶;
所述内盒第四自动折叠板上易折线至所述内盒右侧板之间的三角区域设置有第四粘胶区,且在所述第四粘胶区内设置有粘胶。
13.根据权利要求1-4任何一项所述的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折叠盒的各个板面之间的连接均为一体式连接,且所述折叠盒的各个板面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易折线。
CN202222131274.7U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 Active CN2182298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31274.7U CN218229882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31274.7U CN218229882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29882U true CN218229882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81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31274.7U Active CN218229882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298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43070Y (zh) 笔记本电脑一体式包装盒
CN201043072Y (zh) 笔记本电脑包装盒
CN218229882U (zh) 一种防摔抗震的一体式双拼折叠盒
CN205738790U (zh) 一种高度可调、可重复使用的快递包装盒
CN203143131U (zh) 一种折叠包装盒
CN215623330U (zh) 一种新能源环保生鲜冷链保温纸箱
CN209064555U (zh) 一种抽屉式包装组合件
CN207089871U (zh) 一种锁合飞机盒
CN212244190U (zh) 一种可循环多用的瓦楞纸箱
CN207972907U (zh) 一种可循环式包装箱
CN203581514U (zh) 一种内托背插式锁扣加框折叠纸盒
CN113772247A (zh) 一种自带封装结构的快递盒
CN209506490U (zh) 包装袋结构
CN207191660U (zh) 一种锁合飞机盒
CN207292725U (zh) 带置物腔和提手的酒盒
CN209667580U (zh) 一种一纸成型可二次快速封拆的运输包装纸盒
CN208307215U (zh) 无胶带插舌式环保型快递盒
CN205738501U (zh) 包装箱内托及用于折叠成型该包装箱内托的纸板
CN208393800U (zh) 一种免胶带纸板封装快递包装箱
CN213168913U (zh) 一种电涌保护器包装盒
CN206485708U (zh) 一种新型环保袋装水手提纸盒
CN218751936U (zh) 一体式折叠包装盒内衬
CN214690671U (zh) 一种可回收利用的快递盒
CN212125866U (zh) 一种塑制烟用辅料循环共享围板箱
CN209684198U (zh) 具有阶梯结构储物槽的包装盒内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