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22471U - 一种残余药液回收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残余药液回收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22471U
CN218222471U CN202221807998.2U CN202221807998U CN218222471U CN 218222471 U CN218222471 U CN 218222471U CN 202221807998 U CN202221807998 U CN 202221807998U CN 218222471 U CN218222471 U CN 2182224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outlet
liquid medicine
recovery
cabi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0799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雷
李波
周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RENXI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REHN MEDICAL INSTRUMEN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REHN MEDICAL INSTRUMENT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REHN MEDICAL INSTRUMEN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0799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224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22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224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残余药液回收柜,包括:回收柜本体;若干层回收机构,若干层回收机构设置于回收柜本体内部,且回收机构包括传输通道,以及分别与传输通道连通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第一入口用于插接输注装置的出药口;出液通道,包括第一主通道和与第一主通道连通的若干第一辅通道,第一主通道用于连通至下水管道,且各第一辅通道分别与不同层回收机构的第一出口连通;其中,输注装置工作时将输注装置中的残余药液从第一入口排入,并沿传输通道排至第一出口,且排至第一出口的残余药液沿第一辅通道、所述第一主通道排至下水管道。上述方案能够快速有效地回收残余药液。

Description

一种残余药液回收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残余药液回收柜。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产业的不断发展,医院中越来越多的残余药液随之产生。相关规定也已明确,残余药液(特别是麻醉药剂)需要进行回收处置。
目前,残余药液通常是人为破坏药盒,进而将药盒内药液倾倒,存在工作量大、不便于统计等缺陷。有鉴于此,如何快速有效地回收残余药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残余药液回收柜,能够快速有效地回收残余药液。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残余药液回收柜,包括:回收柜本体;若干层回收机构,若干层回收机构设置于回收柜本体内部,且回收机构包括传输通道,以及分别与传输通道连通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第一入口用于插接输注装置的出药口;出液通道,包括第一主通道和与第一主通道连通的若干第一辅通道,第一主通道用于连通至下水管道,且各第一辅通道分别与不同层回收机构的第一出口连通;其中,输注装置工作时将输注装置中的残余药液从第一入口排入,并沿传输通道排至第一出口,且排至第一出口的残余药液沿第一辅通道、所述第一主通道排至下水管道。
因此,残余药液回收柜包括回收柜本体、若干层回收机构和出液通道。回收机构设置于回收柜本体内部,回收机构包括传输通道以及分别与传输通道连通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第一入口用于插接输注装置的出药口。出液通道包括第一主通道和与第一主通道连通的若干第一辅通道,各第一辅通道分别与不同层回收机构的第一出口连通,最终汇聚到第一主通道连通至下水管道。输注装置工作时将输注装置中的残余药液从第一入口排入,并沿传输通道排至第一出口,依次通过第一辅通道、第一主通道连通至下水管道,实现排液。故而,用户在使用残余药液回收柜时,只需要将残余药盒安装在相应位置,残余药液回收柜即可通过输注装置进行废液回收并通过第一辅通道、第一主通道排至下水管道,实现便捷快速地自主排液。
其中,回收机构还包括:沿传输通道依次排列的若干承载基座,若干承载基座分别设有用于承载输注装置的凹槽,且若干承载基座分别设有第一入口。
因此,通过在传输通道上设置承载基座,承载基座上设置承载输注装置的凹槽,保证输注装置的稳定安装,同时承载基座分别设置第一入口,确保每个输注装置的出药口均能与第一入口插接,提高了排液效率。
其中,若干承载基座还分别设有标签感应元件,用于感应输注装置上的电子标签,以检测输注装置是否在承载基座上放置异常。
因此,通过标签感应元件感应输注装置上的电子标签,进而获取输注装置的相关信息,检测输注装置是否在承载基座上放置异常,从而保证了在残余药液回收过程中,输注装置放置正常。
其中,回收机构中传输通道倾斜于水平面设置,且传输通道靠近第一出口的一端低于传输通道远离第一出口的一端。
因此,传输通道倾斜于平面设置,且传输通道靠近第一出口的一端低于传输通道远离第一出口的一端,保证了在残余药液回收过程中,药液可以受到重力影响流向第一出口。
其中,出液通道靠近回收柜本体的第一内壁设置,且第一内壁靠近第一出口。
因此,出液通道靠近回收柜本体的第一内壁设置,使得残余药液回收柜整体更加简洁,同时第一内壁靠近第一出口,可以减少若干第一辅通道的长度,降低残余药液回收柜的整体成本。
其中,残余药液回收柜还包括:增压装置,包括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且第二入口与进水管道连通;入液通道,包括第二主通道和与第二主通道侧壁连通的若干第二辅通道,第二主通道的入水口与第二出口连通,且各第二辅通道分别与不同回收机构的传输通道连通。
因此,残余药液回收柜还包括增压装置和入液通道,同时进水管道、增压装置和入液通道连接,可以将进水管道中的液体传输至不同回收机构的传输通道,用于清洗传输通道。
其中,入液通道靠近回收柜本体的第二内壁设置,第二内壁与回收柜本体的第一内壁相对设置,且第二内壁远离第一出口。
因此,入液通道靠近回收柜本体的第二内壁设置,使得残余药液回收柜整体更加简洁,同时第二内壁与回收柜本体的第一内壁相对设置,且第二内壁远离第一出口,可以更加有效地清洗传输通道。
其中,增压装置低于回收机构,设置于回收柜本体内部。
因此,增压装置设置于回收柜本体内部且位于回收机构下方,可以使得残余药液回收柜整体更加美观,也更加便于进行液体抽取。
其中,回收柜本体包括柜门;柜门嵌设有显示屏,和/或,柜门嵌设有生物传感元件,且生物传感元件与残余药液回收柜的门锁电连接。
因此,在回收柜本体上设置柜门,并在柜门上设置显示屏,和/或,设置生物传感元件,且生物传感元件与残余药液回收柜的门锁电连接。一方面通过显示屏进行残余药液回收柜的状态显示,更加智能化,提高人机交互体验;另一方面生物传感元件与残余药液回收柜的门锁电连接,提高了残余药液回收柜的可靠性。
其中,残余药液回收柜还包括消毒装置,且消毒装置设置于回收柜本体内部。
因此,通过消毒装置对残余药液回收柜进行消毒,提高了残余药液回收柜的洁净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残余药液回收柜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回收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传输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残余药液回收柜内部出液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传输通道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残余药液回收柜内部入液通道及增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残余药液回收柜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残余药液回收柜1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残余药液回收柜10包括回收柜本体11、若干层回收机构12。回收机构12设置于回收柜本体11内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回收柜本体11可以基于不锈钢、钛合金等金属材料加工得到。
请继续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图2是图1中回收机构12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传输通道121的结构示意图。具体而言,回收机构12包括传输通道121,传输通道121分别与第一入口122和第一出口123连通,第一入口122用于插接输注装置的出药口。传输通道121基于板材进行弯折形成槽道来实现液体传输。沿传输通道121依次排列设置若干承载基座124,若干承载基座124分别设有用于承载输注装置的凹槽1241,且若干承载基座124分别设有第一入口122。
在另一个实施场景中,区别于前述实施例中的板材弯折方法,传输通道121也可以通过布置管道来实现,管道的种类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输注装置可以基于镇痛泵进行废液抽取,输注装置也可以基于诸如活塞泵等其他动力装置进行废液抽取,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残余药液回收柜10内部出液通道1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出液通道13包括第一主通道131和与第一主通道131连通的若干第一辅通道132,第一主通道131用于连通至下水管道101,且各第一辅通道132分别与不同层回收机构12的第一出口123连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第一主通道131和第一辅通道132可以基于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PE(polyethylene,聚乙烯)等塑料材料进行加工得到。
可以理解的是,输注装置安装于承载基座124的凹槽1241上,输注装置工作时将输注装置中的残余药液从第一入口122排入,并沿着传输通道121排至第一出口123。进而,排至第一出口123的残余药液沿着第一辅通道132、第一主通道131排至下水管道101,实现残余药液的顺利回收。因此,用户在使用残余药液回收柜10时,只需要将残余药盒安装在相应位置,残余药液回收柜10即可通过输注装置进行废液回收并通过第一辅通道132、第一主通道131排至下水管道,实现便捷快速地自主排液。同时,通过在传输通道121上设置承载基座124,承载基座124上设置承载输注装置的凹槽,保证输注装置的稳定安装。另外,承载基座124分别设置第一入口122,确保每个输注装置的出药口均能与第一入口122插接,提高了排液效率。
在另一个实施场景中,还可以在承载基座124的凹槽1241上设计限位结构,进一步提高输注装置安装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承载基座124还分别设有标签感应元件(未图示),用于感应输注装置上的电子标签(未图示),以检测输注装置是否在承载基座124上放置异常。因此,通过标签感应元件感应输注装置上的电子标签,进而获取输注装置的相关信息,检测输注装置是否在承载基座124上放置异常,从而保证了在残余药液回收过程中,输注装置放置正常。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标签感应元件和电子标签可以基于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进行设计,实现承载基座124获取输注装置的相关信息。
在另一具体的实施场景中,标签感应元件和电子标签还可以基于红外感应、压力传感等原理进行设计,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输注装置上设有电子标签,电子标签包含有输注装置的诸如放置位置、系统功耗等状态信息。此时,标签感应元件可以实时读取电子标签的相关信息,进而了解输注装置的状态。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5,图5是图3中传输通道12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而言,回收机构12中传输通道121倾斜于水平面设置,且传输通道121靠近第一出口123的一端低于传输通道121远离第一出口123的一端。因此,传输通道121倾斜于平面设置,且传输通道121靠近第一出口123的一端低于传输通道121远离第一出口123的一端,保证了在残余药液回收过程中,药液可以受到重力影响流向第一出口123。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4。具体而言,出液通道13靠近回收柜本体11的第一内壁111设置,且第一内壁111靠近第一出口123。因此,出液通道13靠近回收柜本体11的第一内壁111设置,使得残余药液回收柜10整体更加简洁,同时第一内壁111靠近第一出口123,可以减少若干第一辅通道132的长度,降低残余药液回收柜10的整体成本。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残余药液回收柜10内部入液通道14及增压装置15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增压装置15包括第二入口151和第二出口152,且第二入口151与进水管道102连通。进一步地,增压装置还包括增压模块153。入液通道14包括第二主通道141和与第二主通道侧壁连通的若干第二辅通道142,第二主通道141的入水口与第二出口152连通,且各第二辅通道142分别与不同回收机构12的传输通道121连通。因此,残余药液回收柜10还包括增压装置15和入液通道14,同时进水管道102、增压装置15和入液通道14连接,可以将进水管道102中的液体传输至不同回收机构12的传输通道121,用于清洗传输通道121。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增压模块153可以是诸如活塞泵、蠕动泵等各类抽水泵,在此不做具体限制。第二主通道141和第二辅通道142可以基于PVC、PE等塑料材料进行加工得到。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废液一般都具有腐蚀性,故而可以利用增压模块153从进水管道102进行抽水增压,进而通过第二主通道141和第二辅通道142对回收机构12进行清洗,减小废液对回收机构12的腐蚀程度。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针对特定地废液,还可以从进水管道102抽取特定的液体对回收机构12进行清洗。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6。具体而言,入液通道14靠近回收柜本体11的第二内壁112设置,第二内壁112与回收柜本体11的第一内壁111相对设置,且第二内壁112远离第一出口123。因此,入液通道14靠近回收柜本体11的第二内壁112设置,使得残余药液回收柜10整体更加简洁,同时第二内壁112与回收柜本体11的第一内壁111相对设置,且第二内壁112远离第一出口123,可以更加有效地清洗传输通道121。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请继续结合参阅图1和图6。具体而言,增压装置15低于回收机构12,设置于回收柜本体11内部。因此,增压装置15设置于回收柜本体11内部且位于回收机构12下方,可以使得残余药液回收柜10整体更加美观,也更加便于进行液体抽取。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7,图7是图1中残余药液回收柜10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而言,回收柜本体11包括柜门113,柜门113嵌设有显示屏1131,和/或,柜门113嵌设有生物传感元件1132,且生物传感元件1132与残余药液回收柜10的门锁电连接。因此,一方面通过显示屏1131进行残余药液回收柜10的状态显示,更加智能化,提高人机交互体验;另一方面生物传感元件1132与残余药液回收柜10的门锁电连接,提高了残余药液回收柜10的可靠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显示屏1131可以是一种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屏幕,也可以是一种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幕,还可以是一种3D(3-dimension,三维)屏幕,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屏1131可以用来展示各类信息,例如,当前残余药液回收柜10的状态信息,包括当前的工作模式、功耗、运行状况等等。显示屏1131还可以用来与用户进行交互,便于用户适时调整残余药液回收柜10的相关参数,例如,加快残余药液回收速度、暂停残余药液回收等等。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生物传感元件1132可以是一种指纹识别元件,也可以是一种虹膜识别元件,还可以是一种语音识别元件,在此不做具体限制。通过生物传感元件1132,控制残余药液回收柜10的柜门113的开启,更加安全。
在又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生物传感元件1132和显示屏1131也可以组合使用,例如,生物传感元件1132还可以用来解锁显示屏1131等等。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残余药液回收柜10还包括消毒装置(未图示),且消毒装置设置于回收柜本体11内部。因此,通过消毒装置对残余药液回收柜10进行消毒,提高了残余药液回收柜10的洁净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消毒装置可以是一种诸如紫外灯的紫外消毒设备,也可以是一种诸如高温杀菌机的高温消毒设备,在此不做具体限制,用于对残余药液回收柜10进行消毒,避免残余药液对柜子的腐蚀、破坏。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如图1所示,残余药液回收柜10还包括夹板16,夹板16设置于回收机构12下方,可以用于放置残余药液回收柜10的部分耗材及其他临时物料。
在另一个实施场景中,如图1所示,残余药液回收柜10还包括移动装置17,用于辅助残余药液回收柜10移动。移动装置17可以基于万向轮进行设计。
总之,用户在使用残余药液回收柜10时,只需要将残余药盒安装在相应位置,残余药液回收柜10即可通过输注装置进行废液回收并通过第一辅通道132、第一主通道131排至下水管道,实现便捷快速地自主排液。
上文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倾向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为了简洁,本文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0)

1.一种残余药液回收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回收柜本体;
若干层回收机构,所述若干层回收机构设置于所述回收柜本体内部,且所述回收机构包括传输通道,以及分别与所述传输通道连通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用于插接输注装置的出药口;
出液通道,包括第一主通道和与所述第一主通道连通的若干第一辅通道,所述第一主通道用于连通至下水管道,且各所述第一辅通道分别与不同层所述回收机构的第一出口连通;
其中,所述输注装置工作时将所述输注装置中的残余药液从所述第一入口排入,并沿所述传输通道排至所述第一出口,且排至所述第一出口的残余药液沿所述第一辅通道、所述第一主通道排至所述下水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余药液回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机构还包括:沿所述传输通道依次排列的若干承载基座,所述若干承载基座分别设有用于承载所述输注装置的凹槽,且所述若干承载基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残余药液回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承载基座还分别设有标签感应元件,用于感应所述输注装置上的电子标签,以检测所述输注装置是否在所述承载基座上放置异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余药液回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机构中所述传输通道倾斜于水平面设置,且所述传输通道靠近所述第一出口的一端低于所述传输通道远离所述第一出口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余药液回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通道靠近所述回收柜本体的第一内壁设置,且所述第一内壁靠近所述第一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余药液回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残余药液回收柜还包括:
增压装置,包括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且所述第二入口与进水管道连通;
入液通道,包括第二主通道和与所述第二主通道侧壁连通的若干第二辅通道,所述第二主通道的入水口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且各所述第二辅通道分别与不同所述回收机构的传输通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残余药液回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液通道靠近所述回收柜本体的第二内壁设置,所述第二内壁与所述回收柜本体的第一内壁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内壁远离所述第一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残余药液回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装置低于所述回收机构,设置于所述回收柜本体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余药液回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柜本体包括柜门;
其中,所述柜门嵌设有显示屏,和/或,所述柜门嵌设有生物传感元件,且所述生物传感元件与所述残余药液回收柜的门锁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余药液回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残余药液回收柜还包括消毒装置,且所述消毒装置设置于所述回收柜本体内部。
CN202221807998.2U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残余药液回收柜 Active CN2182224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07998.2U CN218222471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残余药液回收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07998.2U CN218222471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残余药液回收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22471U true CN218222471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76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07998.2U Active CN218222471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残余药液回收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224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58868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leak detection in a dialysis system
US10342921B2 (en) Integrated infusion pump and container
AU2012224543B2 (en) Method, control module,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data
CN104937597B (zh) 用于监视、信息显示和操作医学流体管理设备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5381518A (zh) 低成本可移动医疗泵
CN110191676A (zh) 用于在肠道喂食过程中自动管理返流的系统和方法
US20110133946A1 (en) Guided user help system for an ambulatory infusion system
CA2835614A1 (en) Dialysis medical system with a portable control unit
CN218222471U (zh) 一种残余药液回收柜
CN105744972A (zh) 采用安全监督器的医疗装置管理
US7823767B2 (en) Computeriz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a location on a patient's body is available for an attachment
CN114728118A (zh) 透析机器中的包括泄漏检测的活塞组件
US7506807B2 (en) Computeriz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a consumable may be safely administered to a body site of a patient
US7571851B2 (en) Computeriz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number of attachments associated with a patient
CN208574013U (zh) 一种用于静脉配药中心的半自动配液系统
CN212809329U (zh) 多功能门禁机
US11710555B2 (en) Medical system with docking station and mobile machine
CN217133790U (zh) 一种新型自动售票设备
CN212438847U (zh) 一种术后器械收纳装置
CN218143606U (zh) 一种组合式智能医疗废物暂存箱
EP4156195A1 (en) Machine learning enabled detection of infusion pump misloads
CN115998923A (zh) 一种信息化导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NZ715098A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fluid flow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289, Dongfang Avenue, Nanto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000

Patentee after: Jiangsu Renxian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26000 289 Dongfang Road, Nanto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REHN MEDICAL INSTRUMENTS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