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19802U - 一种可调节固定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节固定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19802U
CN218219802U CN202221542707.1U CN202221542707U CN218219802U CN 218219802 U CN218219802 U CN 218219802U CN 202221542707 U CN202221542707 U CN 202221542707U CN 218219802 U CN218219802 U CN 2182198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pillow
piece
fixing
adjus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4270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开泰
贝宴屏
陈雪
叶爽
邵银杰
章慧
郑真
童晶涛
郑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Medical Center Lihuili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Medical Center Lihuili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Medical Center Lihuili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Ningbo Medical Center Lihuili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154270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198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198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198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固定枕,可调节固定枕包括:底垫;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设于底垫;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与第一固定件相对设置;支撑件,支撑件可升降地设于底垫,且位于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之间;折叠件,折叠件设于支撑件内;充气件,充气件设于折叠件内;其中,通过充气件的充气和放气,实现支撑件的升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了患者颈部无法得到固定支撑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节固定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调节固定枕。
背景技术
对于癌症晚期的患者,大多会出现癌转移的现象,而脊柱则是癌转移的高发部位,导致病患在睡觉如果睡枕没有固定至患者需要的高度时会引起脊柱四周的神经压迫使患者背部疼痛,难以入睡,大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有的医疗技术在癌症外期时虽然无法治疗癌症,但是在面对癌症晚期的患者尽可能的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不同情况的患者骨转移的位置不同,且脖颈长度大小不同,因此,提供一种可调节固定枕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节固定枕,解决了患者颈部无法得到固定支撑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固定枕,可调节固定枕包括:底垫;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设于底垫;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与第一固定件相对设置;支撑件,支撑件可升降地设于底垫,且位于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之间;折叠件,折叠件设于支撑件内;充气件,充气件设于折叠件内;其中,通过充气件的充气和放气,实现支撑件的升降。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在设置底垫来形成固定支撑,再通过设置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来固定患者的头部的左右侧,使患者的头部处于被固定支撑的姿势,而通过设置支撑件来支撑患者的颈部,在通过折叠件内设置的充气件,充气件进行充气,使支撑件进行抬升,使患者的颈部不需要受力,患者由于生病导致脊柱附近容易疼痛,而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如果颈部附近没有固定支撑,容易导致神经压迫,导致疼痛难以入睡,而市面上的枕头难以对颈部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而通过设置支撑件,对患者的颈部进行支撑,同时借助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对患者的头部进行辅助固定,使患者的头部被支撑起来,不会悬空导致神经压迫,使患者能更好的入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放置槽设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填充件设于放置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患者晚上需要入睡时使用可调节固定枕时,患者通过把头部放置到放置槽中,通过放置槽和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来固定头部,且放置槽中填充了填充件,使患者的头部放置更加舒适,更加贴合可调节固定枕,使患者的颈部附近的神经不处于紧绷状态,不会导致患者的疼痛,使患者能安然入睡或者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提高了可调节固定枕的实用性和人性化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折叠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日常的使用中,由于患者的身体素质不同,体态也不同,所以导致患者需要的颈部支撑高度不同,一般的枕头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不同需求,而频繁更换枕头则大大提高了成本,而通过设置折叠件,通过充气件充气,使第三支撑板延伸,带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打开,使支撑件抬高,使支撑件能适应不同的患者,同时患者能通过调节支撑件高度来找到更舒适的姿势,不会导致患者的不适和疼痛,提高了可调节固定枕的实用性和兼容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第三支撑板包括:第一折叠板,所述第一折叠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折叠板,所述第二折叠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折叠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同时第一折叠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折叠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折叠板,使充气件在充气时,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被顶起,带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使支撑件进行升降,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支撑件与底垫之间为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日常的使用中,人体颈部会出汗,导致颈部的支撑件被汗液长期侵蚀,容易导致细菌滋生以及损害,而通过支撑件和底垫之间可拆卸,使在日常使用中可把支撑件拆卸下来,对支撑件进行清洗消毒,以及对支撑件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修理,在支撑件损害时更换也更加方便,提高了可调节固定枕的实用性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多个按键设于第二固定件远离第一固定件的一侧且所述多个按键用于控制所述充气件的充气和放气。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使用时,通过设置多个按键在第二固定件上,使患者在需要调控的时候更加方便,由于第二固定件设置在患者的头部旁,而按键设置在头部旁方便患者伸手即可调控,而且对头部的感知更加集中方便,同时使患者的操作更加快捷,提高了使用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支撑件上设有第一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凹槽,使患者的头部能放置在第一凹槽中,使头部能被辅助固定,同时凹槽能贴合头部的形状,使患者的头部放置更加舒适,提升患者的使用感受,同时也减轻头部的支撑压力,使患者能更舒服的入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均设有第二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由于人体的头部和颈部和枕头贴合部位都是弧形的,而通过在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设有凹槽,使患者的头部和颈部贴合更加紧密,使患者的肌肉神经不需要用力,避免了由于头部和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没有到位,导致患者颈部附近的神经压迫过大,导致患者产生疼痛,难以入睡,而通过设置凹槽,避免了这个情况发生,提高了可调节固定枕的实用性和人性化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信号控制件设于第一固定件远离第二固定件的一侧,其中,通过所述信号控制件对所述可调节固定枕进行远程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手脚不便的患者,其手无法抬升或者无法动作,只有手指能动作,通过设置信号控制件,使可调节固定枕可受外部控制,通过外部控制调节,使可调节固定枕调节到患者需要的位置,提高了可调节固定枕的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按摩件设于填充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按摩件在填充件上,使患者在把头部放置到填充件上时,通过按摩件的刺激穴位,使患者更加舒适,同时对患者的健康提供了更好的保障,使患者能更好的入睡。
采用该技术方案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设置底垫来形成固定支撑,再通过设置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来固定患者的头部的左右侧,使患者的头部处于被固定支撑的姿势,而通过设置支撑件来支撑患者的颈部,使患者的颈部不需要受力,通过设置支撑件中的折叠件,再设置充气件在折叠件内,通过充气和放气,来使支撑件进行升降,对患者的颈部进行支撑,同时借助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对患者的头部进行辅助固定,使患者的头部被支撑起来,不会悬空导致神经压迫,使患者能更好的入睡。
(2)设置支撑件升降设置,使支撑件能适应不同的患者,同时患者能通过调节支撑件高度来找到更舒适的姿势,不会导致患者的不适和疼痛,提高了可调节固定枕的实用性和兼容性。
(3)通过支撑件和底垫之间可拆卸,使在日常使用中可把支撑件拆卸下来,对支撑件进行清洗消毒,以及对支撑件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修理,在支撑件损害时更换也更加方便,提高了可调节固定枕的实用性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待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固定枕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固定枕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固定枕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固定枕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为可调节固定枕;110为底垫;120为第一固定件;130为第二固定件;140为支撑件;150为填充件;160为按键;170为信号控制件;180为折叠件;181为第一支撑板;182为第二支撑板;183为第一折叠板;184为第二折叠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3和图5,一种可调节固定枕100,可调节固定枕100包括:底垫110;第一固定件120,第一固定件120设于底垫110;第二固定件130,第二固定件130与第一固定件120相对设置;支撑件140,支撑件140可升降地设于底垫110,且位于第一固定件120与第二固定件130之间;折叠件180,所述折叠件180设于所述支撑件140内;充气件,所述充气件设于所述折叠件180内;其中,通过所述充气件的充气和放气,实现所述支撑件140的升降。
具体的,使用时,首先患者把颈部放置到支撑件140上,然后放置头部到第一固定件120和第二固定件130之间,完成头部的固定。
优选的,通过在设置底垫110来形成固定支撑,再通过设置第一固定件120和第二固定件130,来固定患者的头部的左右侧,使患者的头部处于被固定支撑的姿势,而通过设置支撑件140来支撑患者的颈部,在通过折叠件内设置的充气件,充气件进行充气,使支撑件进行抬升使患者的颈部不需要受力,患者由于生病导致脊柱附近容易疼痛,而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如果颈部附近没有固定支撑,容易导致神经压迫,导致疼痛难以入睡,而市面上的枕头难以对颈部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而通过设置支撑件140,对患者的颈部进行支撑,同时借助第一固定件120和第二固定件130对患者的头部进行辅助固定,使患者的头部被支撑起来,不会悬空导致神经压迫,使患者能更好的入睡。
【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和图2,放置槽设于第一固定件120和第二固定件130之间;填充件150设于放置槽内。
具体的,填充件150可为记忆海绵,使用时把头部放置到记忆海绵上,通过海绵形成更贴合头部的形状,使患者的头部更加舒适。
优选的,在患者晚上需要入睡时使用可调节固定枕100时,患者通过把头部放置到放置槽中,通过放置槽和第一固定件120和第二固定件130来固定头部,且放置槽中填充了填充件150,使患者的头部放置更加舒适,更加贴合可调节固定枕100,使患者的颈部附近的神经不处于紧绷状态,不会导致患者的疼痛,使患者能安然入睡或者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提高了可调节固定枕100的实用性和人性化程度。
【第三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和图4和图5,支撑件140沿底垫110的垂直方向升降设置。
具体的,所述折叠件180包括:第一支撑板181;第二支撑板182,所述第二支撑板18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81;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8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182之间。
具体的,在使用时,躺下后,颈部贴合在支撑件140上,调节支撑件140进行升降,使颈部完全被支撑,没有悬空感,即完成支撑件140的调节。
优选的,在日常的使用中,由于患者的身体素质不同,体态也不同,所以导致患者需要的颈部支撑高度不同,一般的枕头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不同需求,而频繁更换枕头则大大提高了成本,而通过设置支撑件140沿底垫110垂直方向升降设置,使支撑件140能适应不同的患者,同时患者能通过调节支撑件140高度来找到更舒适的姿势,不会导致患者的不适和疼痛,提高了可调节固定枕100的实用性和兼容性。
【第四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和图5,第一固定件120和第二固定件130沿底垫110的平行方向伸缩设置。
具体的,所述第三支撑板包括:第一折叠板183,所述第一折叠板18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81;第二折叠板184,所述第二折叠板18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82,相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折叠板183。
具体的,在调节完支撑件140后,头部放置在填充件150上,然后调节第一固定件120和第二固定件130之间的距离,使第一固定件120和第二固定件130向头部压迫,调节到舒适且稳定的状态,即可完成头部的固定。
优选的,在日常的使用中,患者的头部大小不同,导致枕头不能适应不同患者的头部大小,使患者的使用效果降低,而通过设置第一固定件120和第二固定件130沿底垫110的平行方向伸缩设置,使患者能根据自己头部的大小来调节需要固定的程度和位置,使患者的头部在入睡时更好的固定,减轻颈部的神经压力,减缓了患者的疼痛,使患者能更好的入睡。
【第五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支撑件140与底垫110之间为拆卸连接。
具体的,支撑件140为底部支撑件140和颈部枕的组合设置,颈部枕通过卡扣设置在底部支撑件140上,在日常使用中,通过底部支撑件140带动颈部枕上下升降,而需要更换和清洗时,只需要打开卡扣,取下颈部枕即可。
优选的,在日常的使用中,人体颈部会出汗,导致颈部的支撑件140被汗液长期侵蚀,容易导致细菌滋生以及损害,而通过支撑件140和底垫110之间可拆卸,使在日常使用中可把支撑件140拆卸下来,对支撑件140进行清洗消毒,以及对支撑件140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修理,在支撑件140损害时更换也更加方便,提高了可调节固定枕100的实用性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第六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和4,多个按键160设于第二固定件130远离第一固定件120的一侧,且所述多个按键160用于控制所述充气件的充气和放气。
优选的,在使用时,通过设置多个按键160在第二固定件130上,使患者在需要调控的时候更加方便,由于第二固定件130设置在患者的头部旁,而按键160设置在头部旁方便患者伸手即可调控,而且对头部的感知更加集中方便,同时使患者的操作更加快捷,提高了使用效率。
【第七实施例】
在第六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和图2,多个按键160包括至少两个按键160为支撑件140的调节按键160,至少两个按键160为第一固定件120和第二固定件130的调整按键160。
具体的,所述支撑件140上设有第一凹槽。
具体的,在调节支撑件140的高度时,按动控制支撑件140的调节按键160,使支撑件140上下升降,而需要调节第一固定件120和第二固定件130之间距离时,按动对应的调节按键160,控制第一固定件120和第二固定件130相互靠拢。
优选的,通过设置多个按键160中至少两个为支撑件140的调节按键160,至少两个按键160为第一固定和第二固定件130的调节按键160,使患者能使用按键160快速调节支撑件140的高度,第一固定件120和第二固定件130之间的距离,使头部能更好的贴合和固定,使患者的颈部压力更小,患者不会感到不适和疼痛,同时按键160操作简单,使可调节固定枕100更具有实用性。
【第八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所述第一固定件120和所述第二固定件130均设有第二凹槽。
优选的,由于人体的头部和颈部和枕头贴合部位都是弧形的,而通过在第一固定件120、第二固定件130和支撑件140上设有凹槽,使患者的头部和颈部贴合更加紧密,使患者的肌肉神经不需要用力,避免了由于头部和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没有到位,导致患者颈部附近的神经压迫过大,导致患者产生疼痛,难以入睡,而通过设置凹槽,避免了这个情况发生,提高了可调节固定枕100的实用性和人性化程度
【第九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和图2,信号控制件170设于第一固定件120远离第二固定件130的一侧,其中,通过所述信号控制件170对所述可调节固定枕进行远程控制。
优选的,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手脚不便的患者,其手无法抬升或者无法动作,只有手指能动作,通过设置信号控制件170,使可调节固定枕100可受外部控制,通过外部控制调节,使可调节固定枕100调节到患者需要的位置,提高了可调节固定枕100的实用性。
【第十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按摩件设于填充件150。
优选的,通过设置按摩件在填充件150上,使患者在把头部放置到填充件150上时,通过按摩件的刺激穴位,使患者更加舒适,同时对患者的健康提供了更好的保障,使患者能更好的入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调节固定枕,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垫(110);
第一固定件(120),所述第一固定件(120)设于所述底垫(110);
第二固定件(130),所述第二固定件(130)与所述第一固定件(120)相对设置;
支撑件(140),所述支撑件(140)可升降地设于所述底垫(110),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20)与所述第二固定件(130)之间;
折叠件(180),所述折叠件(180)设于所述支撑件(140)内;
充气件,所述充气件设于所述折叠件(180)内;
其中,通过所述充气件的充气和放气,实现所述支撑件(140)的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固定枕,其特征在于,包括:
放置槽,所述放置槽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20)和所述第二固定件(130)之间;
填充件(150),所述填充件(150)设于所述放置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固定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件(180)包括:
第一支撑板(181);
第二支撑板(182),所述第二支撑板(18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81);
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8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18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固定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板包括:
第一折叠板(183),所述第一折叠板(18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81);
第二折叠板(184),所述第二折叠板(18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82),相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折叠板(18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固定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140)与所述底垫(110)之间为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固定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按键(160),所述多个按键(160)设于所述第二固定件(130)远离所述第一固定件(120)的一侧,且所述多个按键(160)用于控制所述充气件的充气和放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固定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140)上设有第一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固定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件(120)和所述第二固定件(130)均设有第二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固定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信号控制件(170),所述信号控制件(170)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20)远离所述第二固定件(130)的一侧;
其中,通过所述信号控制件(170)对所述可调节固定枕进行远程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固定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按摩件,所述按摩件设于所述填充件(150)。
CN202221542707.1U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可调节固定枕 Active CN2182198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42707.1U CN218219802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可调节固定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42707.1U CN218219802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可调节固定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19802U true CN218219802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73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42707.1U Active CN218219802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可调节固定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198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05802B1 (en) Pillow suitable for women s body
CN208492567U (zh) 一种专用于玻切术后促眠气垫减压俯卧床垫
US11412870B2 (en) Ergonomic and orthopaedic pillow for avoiding face wrinkles during sleep
CN112716225A (zh) 一种模块分区可调节的枕头
CN218219802U (zh) 一种可调节固定枕
CN209644553U (zh) 一种立式午睡枕
CN204708488U (zh) 一种学生专用休息趴睡枕
CN109223291B (zh) 一种独立调节头、颈部高度及头部夹角的多功能智能枕头
CN202437416U (zh) 防治颈椎病、胸椎畸型及在三维矫畸中可助增高的气垫装置
CN112450646B (zh) 便于临床护理使用的脊椎矫正床垫
CN211065851U (zh) 一种充气床垫
CN200973546Y (zh) 多功能可调床垫
CN107157226A (zh) 一种仿生护颈气囊枕头
CN207270174U (zh) 可调节高度的气囊床垫
CN202843107U (zh) 约束定位颈椎枕
CN106419367A (zh) 一种俯睡垫
CN209107897U (zh) 一种多功能翻身枕
CN214760205U (zh) 一种多功能床垫
CN217310959U (zh) 一种整脊理疗床
CN205459679U (zh) 一种健康保健的振动按摩床
CN214230760U (zh) 一种模块分区可调节的多功能枕头
CN216417599U (zh) 一种眼部术后护理装置
CN217853685U (zh) 多功能甲状腺术后辅助治疗装置
CN210493576U (zh) 一种新型睡眠枕
CN204743504U (zh) 一种保健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