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17427U - 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17427U
CN218217427U CN202221950519.2U CN202221950519U CN218217427U CN 218217427 U CN218217427 U CN 218217427U CN 202221950519 U CN202221950519 U CN 202221950519U CN 218217427 U CN218217427 U CN 2182174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obile phone
phone shell
back plat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5051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燕晖
胡小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95051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174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174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174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机的附属配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包括:手机壳本体,手机壳本体包括背板和设在背板上的侧板,侧板围绕背板的边缘,侧板与背板一体成型,背板配合侧板形成用于容置手机的容置槽,背板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手机摄像头的通孔,背板上远离侧板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支架,支架围绕通孔的边缘位置设置。支架上活动连接有连接基座,连接基座栓接在所述背板上,支架通过连接基座活动连接在背板上。用户可以将支架从环状凸起内旋出,使支架与手机壳本体形成夹角以实现支架功能,其中环状结构的支架围绕通孔的边缘位置设置,让支架很好的隐藏起来,使手机壳背板更加紧凑美观。

Description

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机的附属配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
背景技术
手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和娱乐工具。是人们每天使用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之一,为了保护手机免受污染和磨损,人们通常会给手机套上手机壳。随着手机壳的更新迭代,各种功能的手机壳相继出现,防摔的、带支架的、可以个性定制的等等。其中,带有支架功能的手机壳可以让用户长时间使用手机时不需要手握持手机,比如用户看电影时,通过支架支撑起手机,使手机与桌面形成夹角。有效地提高了手机用户的使用体验。现今的手机壳支架一般有五金指环扣和卡扣塑料片等。然而,现今手机壳往往是在手机壳背板上单独设置支架结构,并且向外凸出,这种设计使手机壳更加厚,而且由于手机壳支架结构向外凸出,套上了该手机壳的手机也就无法平整摆放,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使手机壳背板更加紧凑美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包括:手机壳本体,所述手机壳本体包括背板和设在所述背板上的侧板,所述侧板围绕所述背板的边缘,所述侧板与所述背板一体成型,所述背板配合所述侧板形成用于容置手机的容置槽,所述背板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手机摄像头的通孔,所述背板上远离所述侧板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围绕所述通孔的边缘位置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上活动连接有连接基座,所述支架上对应所述连接基座的位置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连接基座的第一凹槽,所述连接基座栓接在所述背板上,所述支架通过所述连接基座活动连接在所述背板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基座与所述背板之间设有连接垫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为环状结构,所述背板远离所述侧板的一端设有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围绕所述通孔的边缘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状凸起围绕所述支架的边缘设置,所述环状凸起内径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支架外径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状凸起上设有限位卡子,所述支架对应所述限位卡子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配合所述限位卡子形成防松动的卡扣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板上设有按键构件、防撞缓冲槽、栓接孔、USB孔和扬声器孔,所述USB孔贯通所述侧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机壳本体呈矩状结构,所述通孔的大小和形状与所述手机摄像头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和所述连接基座均为金属材料制成。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包括:手机壳本体,所述手机壳本体包括背板和设在所述背板上的侧板,所述侧板围绕所述背板的边缘,所述侧板与所述背板一体成型,所述背板配合所述侧板形成用于容置手机的容置槽,所述背板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手机摄像头的通孔,所述背板上远离所述侧板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围绕所述通孔的边缘位置设置。所述支架上活动连接有连接基座,所述连接基座栓接在所述背板上,所述支架通过所述连接基座活动连接在所述背板上。用户可以将支架从环状凸起内旋出,使支架与手机壳本体形成夹角以实现支架功能,其中环状结构的支架围绕通孔的边缘位置设置,让支架很好的隐藏起来,使手机壳背板更加简单紧凑,外形更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展开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机壳本体;11、背板;111、通孔;112、支架;1121、第二凹槽;1122、第一凹槽;113、连接基座;114、连接垫片;115、环状凸起;1151、限位卡子;12、侧板;121、按键构件;122、防撞缓冲槽;123、栓接孔;124、USB孔;125、扬声器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包括:手机壳本体1,手机壳本体1包括背板11和设在背板11上的侧板12,侧板12围绕背板11的边缘,侧板12与背板11一体成型,背板11配合侧板12形成用于容置手机的容置槽,背板11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手机摄像头的通孔111,背板11上远离侧板12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支架112,支架112围绕通孔111的边缘位置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现今手机壳往往是在手机壳背板11上单独设置支架112结构,并且向外凸出,这种设计使手机壳更加厚,而且由于手机壳支架112结构向外凸出,套上了该手机壳的手机也就无法平整摆放,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将支架112围绕通孔111的边缘位置设置,并且在背板11上围绕通孔111的边缘设有环状凸起115,平时不用支架112时,可以将支架112折叠起来,使支架112与环状凸起115相扣,两者浑然一体。这种支架112结构设计既不增加手机壳背板11的厚度,也不需要在背板11其他位置设置专门的支架112固定基座。当用户需要使用支架112时,用户可以将支架112从环状凸起115内旋出,使支架112与手机壳本体1形成夹角以实现支架112功能。
同时,本实用新型直接取消传统手机摄像头保护孔跟补光灯孔,取而代之的是根据手机的摄像头整体凸起结构,直接开设一个大的通孔111,用于容置摄像头整体凸起结构。支架112与环状凸起115组成的凸起环状结构可以起到保护手机摄像头的功能,免遭硬物划伤。同时,摄像头整体凸起结构暴露出来还能便于用户对其进行清洁。
进一步的,支架112上活动连接有连接基座113,支架112上对应连接基座113的位置开设有用于容置连接基座113的第一凹槽1122,连接基座113栓接在背板11上,支架112通过连接基座113活动连接在背板11上。
进一步的,连接基座113与背板11之间设有连接垫片114。
进一步的,支架112为环状结构,背板11远离侧板12的一端设有环状凸起115,环状凸起115围绕通孔111的边缘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支架112为矩形环状结构。展开时,用户可以手握手机,并且将一根手指穿过支架112,通过将支架112套在手指上,以防止手机从手上滑脱。或者作为支架112展开时,矩形环状结构的支架112可以非常平稳的支撑手机。
进一步的,环状凸起115围绕支架112的边缘设置,环状凸起115内径的形状和大小与支架112外径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进一步的,环状凸起115上设有限位卡子1151,支架112对应限位卡子1151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凹槽1121,第二凹槽1121配合限位卡子1151形成防松动的卡扣结构。
进一步的,侧板12上设有按键构件121、防撞缓冲槽122、栓接孔123、USB孔124和扬声器孔125,USB孔124贯通侧板12。
进一步的,手机壳本体1呈矩状结构,通孔111的大小和形状与手机摄像头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按键构件121、防撞缓冲槽122、栓接孔123、USB孔124和扬声器孔125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均根据配对型号的手机的外观结构进行对应的调整。
支架112和连接基座113均为金属材料制成。连接基座113上还设有转动轴, 连接基座113通过转动轴与支架112转动连接,转动轴为金属材料制成,使支架具有较好的转动阻尼,使整个支撑结构在支撑时不易产生滑动,具有很好的支撑效果。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包括:手机壳本体1,手机壳本体1包括背板11和设在背板11上的侧板12,侧板12围绕背板11的边缘,侧板12与背板11一体成型,背板11配合侧板12形成用于容置手机的容置槽,背板11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手机摄像头的通孔111,背板11上远离侧板12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支架112,支架112围绕通孔111的边缘位置设置。支架112上活动连接有连接基座113,连接基座113栓接在背板11上,支架112通过连接基座113活动连接在背板11上。用户可以将支架112从环状凸起115内旋出,使支架112与手机壳本体1形成夹角以实现支架112功能,其中环状结构的支架112围绕通孔111的边缘位置设置,让支架112很好的隐藏起来,使手机壳背板11更加简单紧凑,外形更美观。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机壳本体(1),所述手机壳本体(1)包括背板(11)和设在所述背板(11)上的侧板(12),所述侧板(12)围绕所述背板(11)的边缘,所述侧板(12)与所述背板(11)一体成型,所述背板(11)配合所述侧板(12)形成用于容置手机的容置槽,所述背板(11)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手机摄像头的通孔(111),所述背板(11)上远离所述侧板(12)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支架(112),所述支架(112)围绕所述通孔(111)的边缘位置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12)上活动连接有连接基座(113),所述支架(112)上对应所述连接基座(113)的位置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连接基座(113)的第一凹槽(1122),所述连接基座(113)栓接在所述背板(11)上,所述支架(112)通过所述连接基座(113)活动连接在所述背板(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基座(113)与所述背板(11)之间设有连接垫片(1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12)为环状结构,所述背板(11)远离所述侧板(12)的一端设有环状凸起(115),所述环状凸起(115)围绕所述通孔(111)的边缘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凸起(115)围绕所述支架(112)的边缘设置,所述环状凸起(115)内径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支架(112)外径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凸起(115)上设有限位卡子(1151),所述支架(112)对应所述限位卡子(1151)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凹槽(1121),所述第二凹槽(1121)配合所述限位卡子(1151)形成防松动的卡扣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2)上设有按键构件(121)、防撞缓冲槽(122)、栓接孔(123)、USB孔(124)和扬声器孔(125),所述USB孔(124)贯通所述侧板(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本体(1)呈矩状结构,所述通孔(111)的大小和形状与所述手机摄像头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12)和所述连接基座(113)均为金属材料制成。
CN202221950519.2U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 Active CN2182174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50519.2U CN218217427U (zh)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50519.2U CN218217427U (zh)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17427U true CN218217427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51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50519.2U Active CN218217427U (zh)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174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16210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거치대
CN215499103U (zh) 电子设备保护壳以及车载电子设备支架
CN218217427U (zh) 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
US20140183066A1 (en) Cover for Mobile Telephone
US6973185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to be worn on the wrist having flexible battery strap
CN210274194U (zh) 一种磁铁吸附手机壳
CN218071552U (zh) 电子设备保护壳
KR20210087794A (ko) 탈부착 가능한 휴대용단말기의 고리형 손잡이 구조체
KR200457661Y1 (ko) 와이드형 휴대폰 거치대
CN210137356U (zh) 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13938031U (zh) 一种多功能推盖指环支架手机壳
CN218276811U (zh) 一种带支撑机构的手机壳
CN219938394U (zh)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及电子设备保护壳
KR200180373Y1 (ko) 휴대폰 받침대
CN207677801U (zh) 一种万能便携手提支架手机指环扣
CN218482887U (zh) 多功能支架保护壳
CN216391109U (zh) 一种一体式防摔全包手机壳膜
CN219437036U (zh) 支架保护壳
CN215773237U (zh) 一种手机平板保护套
CN219459130U (zh) 一种可拆卸式磁吸支架
CN205212896U (zh) 手机滑套运动臂带
CN210578720U (zh) 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手机扣
CN214799578U (zh) 带支架的MFi磁吸手机壳
CN220858145U (zh) 一种指环支架及带有指环支架的移动终端设备的保护套
CN216959941U (zh) 一种手机外壳用指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