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14658U - 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14658U
CN218214658U CN202222220954.6U CN202222220954U CN218214658U CN 218214658 U CN218214658 U CN 218214658U CN 202222220954 U CN202222220954 U CN 202222220954U CN 218214658 U CN218214658 U CN 2182146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bar
spring
sliding
portable secondary
low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2095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德里格斯·桑切斯·弗朗西斯科·塞巴斯蒂安
王福坤
马登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Zhil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Zhil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Zhil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Zhil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2095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146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146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146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可拆卸连接至下壳体且与下壳体共同形成一个顶退通道;顶退通道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推条、第二推条和顶针;下壳体的一端形成有插孔且另一端为第一开口;上壳体的一端为封闭结构且另一端为第二开口;第一推条形成有滑动孔;顶针的一端依次穿过插孔和滑动孔并接触第二推条的侧部;顶针的外周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下壳体的一端和第一推条的一端;第二推条形成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抵触上壳体的一端且另一端抵触安装槽的槽底。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能够有效减小顶退结构的整体质量和体积,提高了顶退结构的使用范围。

Description

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
背景技术
顶退结构是安装在仪表装置结构中以实现推送功能的。现有的顶退结构的零部件安装复杂,由于零部件数量较多导致机构整体的质量和体积都较大,其安装和实用都具有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以上的现有的顶退结构的零部件数量较多导致机构整体的质量和体积较大,具有使用局限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可拆卸连接至下壳体且与下壳体共同形成一个顶退通道;顶退通道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推条、第二推条和顶针;下壳体的一端形成有用于供顶针穿过的插孔且另一端为用于供安装第一推条的第一开口;上壳体的一端为封闭结构且另一端为用于供安装第二推条的第二开口;第一推条形成有滑动孔;顶针的一端依次穿过插孔和滑动孔并接触第二推条的侧部;顶针的外周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下壳体的一端和第一推条的一端;第二推条形成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抵触上壳体的一端且另一端抵触安装槽的槽底;第二弹簧的弹力大于第一弹簧的弹力。
进一步地,第一推条形成有第一滑动部和第一推动部;下壳体形成有用于供第一推动部进行滑动以安装第一推条的第一滑槽;第二推条形成有第二滑动部和第二推动部;上壳体形成有用于供第二推动部进行滑动以安装第二推条的第二滑槽。
进一步地,顶退通道为圆形通道;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的均为圆柱形。
进一步地,上壳体形成有用于限定第一推条的滑动距离的限位端部。
进一步地,滑动孔为圆形孔;顶针为圆柱形。
进一步地,下壳体的外周形成有多个卡接凸起;上壳体的内壁形成有用于与卡接凸起进行配合的卡接孔。
进一步地,卡接凸起形成有用于引导卡接凸起进入卡接孔的引导斜面。
进一步地,下壳体的外周还形成有用于将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安装在预设位置的安装限位凸起。
进一步地,顶针形成有大端和小端;大端的直径大于小端的直径以及插孔的内径;小端插入插孔;大端插入滑动孔。
进一步地,插孔、滑动孔和安装槽的中心线重合。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通过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连接结构直接滑动安装第一推条和第二推掉,并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之间的弹力差实现二次顶退全操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装零部件少,从而有效减小顶退结构的整体质量和体积,提高了顶退结构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的剖视图;
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10,上壳体11,第二开口111,第二滑槽112,限位端部113,卡接孔114,下壳体12,插孔121,第一开口122,第一滑槽123,卡接凸起124,引导斜面125,安装限位凸起126,顶退通道13,第一推条14,滑动孔141,第一滑动部142,第一推动部143,第二推条15,第二滑动部151,第二推动部152,安装槽153,顶针16,大端161,小端162,第一弹簧17,第二弹簧18。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10,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可拆卸连接至下壳体12,并与下壳体12共同形成一个顶退通道13,在顶退通道13内设有第一推条14、第二推条15和顶针16,第一推条14和第二推条15可以在顶退通道13内进行滑动。具体的,下壳体12的一端形成有插孔121以用于供顶针16穿过,下壳体12的另一端为第一开口122以用于供安装第一推条14。第一推条14形成有滑动孔141,顶针16的一端穿过该滑动孔141。在顶针16的外周套设有第一弹簧17,第一弹簧17的两端分别抵触下壳体12的一端和第一推条14的一端,从而能够对第一推条14施加作用力。上壳体11的一端为封闭结构,并且另一端为第二开口111,第二推条15通过该第二开口111进行安装。顶针16的一端依次穿过插孔121和滑动孔141并接触第二推条15的侧部,这样对顶针16施加推力时,顶针16可推动第二推条15进行滑动。第二推条15形成有安装槽153,安装槽153内设有第二弹簧18,该第二弹簧18的一端抵触上壳体11的一端且另一端抵触安装槽153的槽底从而能够对第二推条15施加作用力。其中,第二弹簧18的弹力大于第一弹簧17的弹力,这样通过弹簧的弹力差能够实现结构的二次顶退功能。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顶针16形成有大端161和小端162,并且大端161的直径大于小端162的直径以及插孔121的内径,在安装时将小端162插入插孔121,而大端161插入滑动孔141以沿滑动孔141滑动,这样通过大端161的直径约束能够阻止顶针16脱离顶退通道13,保证结构的可靠性。设计时,插孔121、滑动孔141和安装槽153的中心线是重合的,从而提高该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10的操作精度。
在操作时,对顶针16施加作用力使顶针16沿滑动孔141向第二推条15的方向运动,从而克服第二弹簧18的作用力推动第二推条15,第二推条15滑动,第二弹簧18由舒展状态变为压缩状态。此时,第一弹簧17由压缩状态变为舒展状态从而推动第一推条14向第二推条15的方向运动,第一推条14运动至预设的限定位置处停止运动,也就是说第一推条14运动至该限定位置时到达推送极限。当减小对顶针16施加的作用力时,第二弹簧18由压缩状态逐渐舒展,此过程中,第二弹簧18推动第二推条15反向运动一段距离直至第二推条15的端部与第一推条14的端部贴合,这时,对顶针16施加的作用力与第一弹簧17的弹力的总和与第二弹簧18释放的弹力持平,所以第一推条14不会反向移动。当对顶针16施加的作用力再次减小一定数额后,由于第二弹簧18的弹性大于第一弹簧17的弹性,所以第二弹簧18克服第一弹簧17的作用力推动第一推条14反向运动至原始位置。至此,一个二次顶退行程完成。
上述的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10通过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连接结构直接滑动安装第一推条14和第二推掉,并通过第一弹簧17和第二弹簧18之间的弹力差实现二次顶退全操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装零部件少,从而有效减小顶退结构的整体质量和体积,提高了顶退结构的使用范围。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推条14形成有第一滑动部142和第一推动部143,下壳体12形成有第一滑槽123以用于供第一推动部143进行滑动从而能够快速安装第一推条14。第二推条15形成有第二滑动部151和第二推动部152,上壳体11形成有第二滑槽112以用于供第二推动部152进行滑动从而能够快速安装第二推条15。
安装时,将顶针16插入下壳体12的顶退通道13并将小端162穿过插孔121,然后将第一弹簧17套设在顶针16的外周,再将第一推条14的第一滑动部142通过滑动孔141套设在顶针16大端161的外周,并将第一推条14的第一推动部143卡入第一滑槽123,以此完成下壳体12部分的安装。将第二弹簧18放入安装槽153,然后将第二推条15的第二滑动部151插入上壳体11的顶退通道13内,并将第二推条15的第二推动部152卡入第二滑槽112,以此完成上壳体11部分的安装。这时将上壳体11套接至下壳体12使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顶退通道13即可,安装完成时第一推动部143和第二推动部152是平行设置的。这样的组装结构小巧,便于运输和仓库库存归档,同时这样小巧的结构也便于安装在任何产品的预设位置,将复杂的结构简单化、一体化,成本低,通用性高,应用广泛。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顶退通道13为圆形通道,第一滑动部142和第二滑动部151的均为圆柱形,滑动孔141为圆形孔,顶针16为圆柱形。这样通过圆柱体的滑动配合能够使其工作寿命更长,也保证了装置的操作稳定性。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上壳体11形成有限位端部113以用于限定第一推条14的滑动距离,从而限定顶退行程。而第一滑槽123的槽壁也能够从另一侧对第一推条14的滑动距离进行限定。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下壳体12的外周形成有多个卡接凸起124,上壳体11的内壁形成有多个卡接孔114以用于与卡接凸起124进行配合,从而将上壳体11连接至下壳体12。卡接凸起124形成有引导斜面125以引导卡接凸起124进入卡接孔114,使得将上壳体11安装于下壳体12更加容易。卡接凸起124为由塑胶材质制成的弹性凸起,便于安装和拆卸且拆卸阻力大,从而保证结构连接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下壳体12的外周还形成有安装限位凸起126。安装限位凸起126用于将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10安装在预设位置。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可拆卸连接至所述下壳体且与所述下壳体共同形成一个顶退通道;所述顶退通道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推条、第二推条和顶针;所述下壳体的一端形成有用于供所述顶针穿过的插孔且另一端为用于供安装所述第一推条的第一开口;所述上壳体的一端为封闭结构且另一端为用于供安装所述第二推条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推条形成有滑动孔;所述顶针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插孔和所述滑动孔并接触所述第二推条的侧部;所述顶针的外周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所述下壳体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推条的一端;所述第二推条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触所述上壳体的一端且另一端抵触所述安装槽的槽底;所述第二弹簧的弹力大于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推条形成有第一滑动部和第一推动部;所述下壳体形成有用于供所述第一推动部进行滑动以安装所述第一推条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推条形成有第二滑动部和第二推动部;所述上壳体形成有用于供所述第二推动部进行滑动以安装所述第二推条的第二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退通道为圆形通道;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的均为圆柱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壳体形成有用于限定所述第一推条的滑动距离的限位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孔为圆形孔;所述顶针为圆柱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壳体的外周形成有多个卡接凸起;所述上壳体的内壁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卡接凸起进行配合的卡接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凸起形成有用于引导所述卡接凸起进入所述卡接孔的引导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壳体的外周还形成有用于将所述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安装在预设位置的安装限位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针形成有大端和小端;所述大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小端的直径以及所述插孔的内径;所述小端插入所述插孔;所述大端插入所述滑动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孔、所述滑动孔和所述安装槽的中心线重合。
CN202222220954.6U 2022-08-23 2022-08-23 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 Active CN2182146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20954.6U CN218214658U (zh) 2022-08-23 2022-08-23 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20954.6U CN218214658U (zh) 2022-08-23 2022-08-23 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14658U true CN218214658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57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20954.6U Active CN218214658U (zh) 2022-08-23 2022-08-23 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146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2017B (zh) 电池安装结构及电子装置
US6796850B2 (en) Press fitting type spring connector
US2013004441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lot cover ejection mechanism
CN218214658U (zh) 便携式二次顶退顶出结构
CN113991374B (zh) 一种笔记本usb扩展坞
CN205264940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7896159U (zh) 一种电池的卡锁结构
CN217877387U (zh) 一种用于建筑装饰设计的测量装置
CN108336539A (zh) 线束插接组件
CN106953044B (zh) 电池安装结构
CN216361667U (zh) 燃料电池快插接头及气密性检测结构
CN211929746U (zh) 一种带有防震结构的连接器
CN202034540U (zh) 电源插座
CN212333511U (zh) 一种垫片分离机构
CN108092342B (zh) 充电座及其电池连接模块
CN217114638U (zh) 一种电池安装结构
CN210863885U (zh) 一种电解质溶液电导率检测装置
CN218445668U (zh) 导轨式计量终端
CN218272417U (zh) 一种线路负荷采集监测装置防水外壳
CN214542600U (zh) 一种弹性pin针接触机构
CN220106986U (zh) 一种结构稳固不宜损坏变形的smb连接器
CN209895976U (zh) 一种接触器的导轨安装结构
CN214948677U (zh) 一种方便更换电池包的枪灯结构
CN219928509U (zh) 试纸弹出装置及血糖仪
CN220527303U (zh) 一种快充插头导入自矫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Portable secondary ejection structur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0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103

Pledgee: Hangzhou United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Gudang Sub branch

Pledgor: Hangzhou zhilang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47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