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11865U - 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收集口总成及风洞驻室 - Google Patents

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收集口总成及风洞驻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11865U
CN218211865U CN202221888449.2U CN202221888449U CN218211865U CN 218211865 U CN218211865 U CN 218211865U CN 202221888449 U CN202221888449 U CN 202221888449U CN 218211865 U CN218211865 U CN 2182118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fixing plate
flap
flow channel
rotatab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8844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夫亮
尹章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8844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118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118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118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收集口总成及风洞驻室。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包括:襟翼,所述襟翼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设置为曲面;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座;伸缩件,所述伸缩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襟翼的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固定座可转动连接,所述伸缩件的延伸长度可调整;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襟翼的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固定座可转动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来自喷口的气流经过襟翼表面的曲面时速度增加,压力降低,能够减小测试段前后压差,且通过调整襟翼的位置和角度,能够获得分布规律更加水平的测试段压力梯度分布,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收集口总成及风洞驻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收集口总成及风洞驻室。
背景技术
流动通道是进行流动性能设计开发的重要专业设备,流动通道测试段是获得高品质流场并进行气动特性测量的区域。
进行精准的受力测量要求测试段纵向压力梯度分布尽量保持水平,减小测试段流场自身的前后压力差,避免产生额外的水平浮力。收集口位于测试段后端,收集口处的流动状态对测试段水平压力梯度有直接影响,收集口设计关系到测试段压力梯度分布和模型受力测量结果准确性。气流从喷口流向收集口的过程中会发生扩散,速度降低,压力升高,使得试验模型前后端产生额外的压力差,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
因此,调整收集口处的气流流动状态,进一步改善测试段水平压力梯度分布非常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收集口总成及风洞驻室。在收集口朝向喷口一侧设置表面为曲面的襟翼,来自喷口流经测试段的气流经过襟翼表面的曲面时速度增加,压力降低,降低测试段前后压差,且襟翼在调节组件的作用下可以调节位置和角度,以获得分布规律更加水平的测试段压力梯度分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包括:襟翼,所述襟翼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设置为曲面;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座;伸缩件,所述伸缩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襟翼的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固定座可转动连接,所述伸缩件的延伸长度可调整;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襟翼的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固定座可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伸缩件包括:连接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面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杆螺纹连接;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座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杆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板,以及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相对两端同向延伸出的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板可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沿延伸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可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沿延伸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可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面固定有两个安装座,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伸缩件分别与一个所述安装座可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面的曲面弧度大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曲面弧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三固定板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收集口总成,包括收集口,还包括至少一个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至少一个所述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收集口朝向喷口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风洞驻室,包括上述所述的收集口总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收集口总成及风洞驻室,来自喷口的气流经过襟翼表面的曲面时速度增加,压力降低,能够减小测试段前后压差,且通过调整襟翼的位置和角度,能够获得分布规律更加水平的测试段压力梯度分布,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的襟翼附近的气流流速分布图;
图3为多个图1所示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安装至收集口前方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襟翼;11:第一侧面;12:第二侧面;2:调节组件;21:固定座;211:第一固定板;212:第二固定板;213:第三固定板;214:第一安装孔;215:第二安装孔;22:伸缩件;221:连接杆;222:第二连杆;223:第三连杆;23:第一连杆;3:安装座;4:收集口;5:喷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需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的襟翼附近的气流流速分布图;图3为多个图1所示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安装至收集口前方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如图1-图3所示,所述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包括襟翼1和调节组件2。
所述襟翼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所述第一侧面11和所述第二侧面12均设置为曲面。
所述调节组件2包括固定座21、伸缩件22和第一连杆23。所述伸缩件22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襟翼1的所述第一侧面11及所述固定座21可转动连接,所述伸缩件22的延伸长度可调整;所述第一连杆23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襟翼1的所述第一侧面11及所述固定座21可转动连接。
使用时,在收集口4朝向喷口5的一侧且靠近收集口4的位置,将至少一个所述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的襟翼1整体平行并靠近收集口4的顶部或两侧设置,并使所述襟翼1的所述第二侧面12朝向所述喷口5与所述收集口4之间的连线设置,使连接有所述伸缩件22和所述第一连杆23的所述第一侧面11背向所述喷口5与所述收集口4之间的连线设置。启动气流后,气流从所述喷口5流经所述襟翼1表面,再进入所述收集口4,其中气流在流经所述襟翼1表面时,受所述襟翼1表面具有一定弧度的曲面影响,流经所述襟翼1的所述第一侧面11与所述第二侧面12附近的气流速度增加,压力降低,减小测试段前后压差。且借助所述调节组件2的所述伸缩件22的长度调整,以及所述伸缩件22和所述第一连杆23分别与所述襟翼1及所述固定座21的可转动连接,可以适当调整所述襟翼1的位置和角度,以获得分布规律更加水平的测试段压力梯度分布。
采用本实用新型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来自喷口5的气流经过所述襟翼1表面的曲面时速度增加,压力降低,能够减小测试段前后压差,且通过调整所述襟翼1的位置和角度,能够获得分布规律更加水平的测试段压力梯度分布,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襟翼1的横截面为翼型,从朝向喷口5到朝向收集口4的方向上,所述襟翼1的厚度先变大后变小。图1、图2中所述襟翼1的上表面对应所述第一侧面11,所述襟翼1的下表面对应所述第二侧面12,所述第一侧面11与所述第二侧面12均为具有一定弧度的曲面。所述伸缩件22的相对两端与所述第一侧面11及所述固定座21可旋转并锁紧,所述第一连杆23的相对两端与所述第一侧面11及所述固定座21可旋转并锁紧,需要调整所述襟翼1的位置或角度时,使所述伸缩件22伸长或缩短,带动所述襟翼1连接所述伸缩件22的一端产生相应的运动,同时使所述伸缩件22与所述第一连杆23旋转一定角度,进而使所述襟翼1旋转相应的角度,最终使所述襟翼1处于合适的位置及角度,此时,使所述伸缩件22的相对两端与所述第一侧面11及所述固定座21锁紧,使所述第一连杆23的相对两端与所述第一侧面11及所述固定座21锁紧,维持所述襟翼1的位置及角度状态。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襟翼1的第一侧面11与第二侧面12的曲面弧度可以调整,所述固定座21可以采用任意结构形式,只要能够与所述伸缩件22及所述第一连杆23可转动连接并锁紧,进而对所述襟翼1起到限位作用即可,所述伸缩件22可以采用任意伸缩结构,只要长度可以调整即可。
可选地,所述伸缩件22包括连接杆221、第二连杆222和第三连杆223。所述第二连杆2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面11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22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杆221螺纹连接;所述第三连杆223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座21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223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杆221螺纹连接。此种设置,简化了所述伸缩件22的整体结构,便于调整所述伸缩件22的长度,且有利于提高装置整体的组装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杆221为中空圆柱体,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杆222和所述第三连杆223的外壁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杆222的左端与所述第一侧面11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22的右端插入所述连接杆221内部,与所述连接杆221螺纹连接,所述第三连杆223的右端与所述固定座21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223的左端插入所述连接杆221内部,与所述连接杆221螺纹连接。需要调整所述伸缩件22的长度时,只需改变所述第二连杆222及所述第三连杆223旋进所述连接杆221内的长度即可,长度调整至合适位置时,再将所述第二连杆222及所述第三连杆223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11及所述固定座21可转动连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连接杆221、所述第二连杆222和所述第三连杆223的具体形状尺寸可以调整,只要三者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能够调整所述伸缩件22的整体长度即可。
可选地,所述固定座21包括第一固定板211,以及从所述第一固定板211的相对两端同向延伸出的第二固定板212和第三固定板213,所述第一连杆23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12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22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板213可转动连接。此种设置,简化了所述固定座21的结构组成,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板21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12均为长方体板体,所述第三固定板213为直角梯形,所述第二固定板212与所述第三固定板213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11的上下两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3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12的左端锁紧并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223的右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板213的左端锁紧并可转动连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第一固定板211、所述第二固定板212和所述第三固定板213的具体形状尺寸均可以调整。
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板212上沿延伸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214,所述第一连杆23与所述第一安装孔214可转动连接。此种设置,可以借助所述第一连杆23与不同位置的所述第一安装孔214的可转动连接,调整所述第一连杆23在水平方向的位置,从而进一步调整与其连接的所述襟翼1的位置,以在流场标定时能够获得更加理想的速度和压力分布,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固定板212上水平等间距开设有三个所述第一安装孔214,图1中所述第一连杆23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12上最左端的第一安装孔214锁紧并可转动连接。根据调整所述襟翼1位置的需要,所述第一连杆23的右端可以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12上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214锁紧并可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211上沿延伸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215,所述第一连杆23与所述第二安装孔215可转动连接。此种设置,可以借助所述第一连杆23与不同位置的所述第二安装孔215的可转动连接,调整所述第一连杆23在竖直方向的位置,从而进一步调整与其连接的所述襟翼1的位置,以在流场标定时能够获得更加理想的速度和压力分布,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固定板211上竖直等间距开设有三个所述第二安装孔215。根据调整所述襟翼1位置的需要,所述第一连杆23的右端可以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11上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孔215锁紧并可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面11固定有两个安装座3,所述第一连杆23和所述伸缩件22分别与一个所述安装座3可转动连接。此种设置,简化了所述第一连杆23及所述伸缩件22与所述襟翼1的连接方式,便于组装和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侧面11,也即图1中所述襟翼1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各固定有一个所述安装座3,每一所述安装座3上贯穿开设有安装孔,所述伸缩件22的左端与左侧的所述安装座3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3的左端与右侧的所述安装座3可转动连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安装座3的具体形状尺寸、在所述襟翼1上的具体固定位置,以及与所述伸缩件22及所述第一连杆23的具体可转动连接方式均可以调整。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面12的曲面弧度大于所述第一侧面11的曲面弧度。所述襟翼1朝向喷口5与收集口4连线的一侧表面,也即所述第二侧面12起到主要加速气流、降低压力的作用,曲面弧度越大,起到加速气流的作用越明显,因此,此种设置,能够更好地使流经气流加速,降低测试段前后压差。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襟翼1的上表面,也即所述第一侧面11,所述襟翼1的下表面,也即所述第二侧面12,均设置为具有一定弧度的曲面,所述第二侧面12的曲面弧度大于所述第一侧面11的曲面弧度。气流从图2中左侧吹来,所述襟翼1上下表面附近的线条表示气流流速分布,线条密度越大,表明流速越大,由图可知,气流在流经所述襟翼1的上下表面时,流速均提高,且流经下方所述第二侧面12附近的气流流速更快。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第一侧面11和所述第二侧面12的曲面弧度均可以适当调整。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211、所述第二固定板212和所述第三固定板213一体成型。采用一体成型,简化了所述第一固定板211、所述第二固定板212和所述第三固定板213三者之间的连接关系,便于操作。
下面进一步介绍所述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的使用过程:
使用时,在收集口4朝向喷口5的一侧且靠近收集口4的位置,将至少一个所述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的襟翼1整体平行并靠近收集口4的顶部或两侧设置,并使所述襟翼1的所述第二侧面12朝向所述喷口5与所述收集口4之间的连线设置,使连接有所述伸缩件22和所述第一连杆23的所述第一侧面11背向所述喷口5与所述收集口4之间的连线设置。启动气流后,气流从所述喷口5流经所述襟翼1表面,再进入所述收集口4,其中气流在流经所述襟翼1表面时,受所述第一侧面11与所述第二侧面12具有一定弧度的曲面影响,流经气流速度增加,压力降低,减小测试段前后压差。需要调整所述襟翼1的位置或角度时,调整所述连接杆221与所述第二连杆222和所述第三连杆223的具体螺接位置,调整所述第一连杆23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11上不同位置的第二安装孔215或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12上不同位置的第一安装孔214可转动连接,进而带动所述襟翼1产生相应的位置和角度变化,以获得分布规律更加水平的测试段压力梯度分布。
采用本实用新型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来自喷口5的气流经过所述襟翼1表面的曲面时速度增加,压力降低,能够减小测试段前后压差,且通过调整所述襟翼1的位置和角度,能够获得分布规律更加水平的测试段压力梯度分布,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收集口总成,包括收集口4,还包括至少一个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至少一个所述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收集口4朝向喷口5的一侧。
采用本实用新型收集口总成,来自喷口5的气流经过所述襟翼1表面的曲面时速度增加,压力降低,能够减小测试段前后压差,且通过调整所述襟翼1的位置和角度,能够获得分布规律更加水平的测试段压力梯度分布,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所述收集口4朝向所述喷口5一侧共设置有三个所述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其中一个所述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的所述襟翼1与所述收集口4的顶部近似平行且等高,且第二侧面12朝向测试段地面,另两个所述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的所述襟翼1分别近似平行于所述收集口4的相对两个侧壁,且间隔约等于所述收集口4的宽度,两个所述第二侧面12相对设置。气流从所述喷口5流经三个所述襟翼1后,进入所述收集口4,气流在流经三个所述襟翼1的所述第一侧面11和所述第二侧面12时,在曲面的作用下,流动速度增大,从而降低测试段前后压差。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的设置数量可以调整,可以单独平行于所述收集口4顶面设置,也可以单独平行于所述收集口4侧壁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风洞驻室,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收集口总成。
采用本实用新型风洞驻室,来自喷口5的气流经过所述襟翼1表面的曲面时速度增加,压力降低,能够减小测试段前后压差,且通过调整所述襟翼1的位置和角度,能够获得分布规律更加水平的测试段压力梯度分布,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襟翼,所述襟翼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设置为曲面;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固定座;
伸缩件,所述伸缩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襟翼的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固定座可转动连接,所述伸缩件的延伸长度可调整;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襟翼的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固定座可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包括:
连接杆;
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面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杆螺纹连接;
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座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杆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
第一固定板,以及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相对两端同向延伸出的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板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沿延伸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可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沿延伸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可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面固定有两个安装座,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伸缩件分别与一个所述安装座可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侧面的曲面弧度大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曲面弧度。
8.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三固定板一体成型。
9.一种收集口总成,包括收集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至少一个所述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收集口朝向喷口的一侧。
10.一种风洞驻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收集口总成。
CN202221888449.2U 2022-07-21 2022-07-21 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收集口总成及风洞驻室 Active CN2182118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88449.2U CN218211865U (zh) 2022-07-21 2022-07-21 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收集口总成及风洞驻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88449.2U CN218211865U (zh) 2022-07-21 2022-07-21 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收集口总成及风洞驻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11865U true CN218211865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51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88449.2U Active CN218211865U (zh) 2022-07-21 2022-07-21 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收集口总成及风洞驻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118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041375A1 (en) Flow conditioner
CN112146839B (zh) 一种上表面吹气动力模拟地面试验装置
CN111537183A (zh) 通气模型内阻支撑测量系统
CN218211865U (zh) 流动通道压力调节装置、收集口总成及风洞驻室
CN105466663B (zh) 精确测量风洞跨声速试验段局部气流偏斜角的装置
CN114320681A (zh) 进气管组件及其优化方法、测量装置
CN105987773B (zh) 阻滞式总温传感器
CN114001916A (zh) 一种用于喷流试验的六分量环式应变天平及使用方法
CN101448701B (zh) 具有诱导阻力减小装置的航空器
CN2035064U (zh) 空气分布装置
CN211904600U (zh) 一种用于通气模型内阻测量的假尾支
CN207717326U (zh) 一种致密型飞行器模型表面气流附面层厚度测量装置
CN112067246B (zh) 一种非对称圆弧形边界层测压排架
CN206132247U (zh) 便携式支撑装置
CN205280324U (zh) 精确测量风洞跨声速试验段局部气流偏斜角的装置
TWI667459B (zh) Wind tunnel installation
CN208181400U (zh) 襟翼自动调节飞行器
CN107817121B (zh) 一种笛形管射流冲击曲面换热试验装置
CN104648950B (zh) 气垫传送带输送机气膜厚度测试控制装置及方法
CN207610736U (zh) 双向流量测量装置
CN104535106B (zh) 用于冷却塔的横流填料测试台
CN117309310A (zh) 一种用于风洞试验的高压力喷流测力装置
TW201905429A (zh) 風洞裝置
CN204405123U (zh) 一种节流元件及平衡流量计
CN204389066U (zh) 具有圆形进气口的阻滞式总温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