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02586U - 一种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02586U
CN218202586U CN202222478077.2U CN202222478077U CN218202586U CN 218202586 U CN218202586 U CN 218202586U CN 202222478077 U CN202222478077 U CN 202222478077U CN 218202586 U CN218202586 U CN 2182025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ation
compost
aerated
tank
pro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7807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伟
王贵涛
陈冼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cang Lvfeng Agricultu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cang Lvfeng Agricultu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cang Lvfeng Agricultu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cang Lvfeng Agricultu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7807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025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025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025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包括槽体、覆盖于槽体顶端的覆盖膜和若干分布于槽体底部的曝气管,所述槽体包括水平设置的防渗地基以及两面设置于防渗地基顶端的侧挡墙,两面所述侧挡墙平行且间隔设置,两面所述侧挡墙的一端通过后挡墙体密封连接,所述槽体背离所述后挡墙的一端为进料端,所述防渗地基的顶面靠近进料端的一侧高于其靠近后挡墙的一侧,且防渗地基的顶面凹设有用于放置曝气管的管道槽,所述曝气管连接于外部的风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防渗地基避免堆肥过程中的产生污水渗入地下,且防渗地基的顶面倾斜设置,方便污水的收集。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堆肥发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
背景技术
生物有机肥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城市餐厨固形物、菜市场厨余剩余物、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农业秸秆废弃物)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即将有机固体废弃物转化成优质生物有机肥料,使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保护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生态农业发展,综合效益显著。好氧堆肥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水与发酵槽体中的其他液体混合形成的污水,极易通过渗透等方式造成环境污染。故此,需要提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包括:
槽体,用于堆放曝气发酵的物料,包括水平设置的防渗地基以及两面设置于防渗地基顶端的侧挡墙,两面所述侧挡墙平行且间隔设置,两面所述侧挡墙的一端通过后挡墙体密封连接,所述槽体背离所述后挡墙的一端为进料端,所述防渗地基的顶面靠近进料端的一侧高于其靠近后挡墙的一侧,且防渗地基的顶面凹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管道槽;
覆盖膜:覆盖于槽体顶端的防水透气膜,用于槽体内的保温和减少堆肥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
曝气管,连接于槽体外部的风机,向槽体内送风,以提供堆肥需要的氧气。
进一步地,在上述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中,所述侧挡墙和后挡墙的顶端均设置有雨水收集槽。
进一步地,在上述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中,所述管道槽靠近后挡墙的一端通过污水槽连通于污水池。
进一步地,在上述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中,所述污水槽和污水池的内壁均设置有防渗层。
进一步地,在上述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中,所述污水槽和污水池的顶端高度均低于所述管道槽的底部高度。
进一步地,在上述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中,所述曝气管包括依次设置的连接段、第一曝气段、第二曝气段和第三曝气段,其中,所述连接段通过连接管连接于风机,所述第一曝气段、第二曝气段和第三曝气段的顶端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曝气孔。
进一步地,在上述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中,沿曝气管径向相邻的所述曝气孔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曝气段内沿曝气管轴向相邻的曝气孔之间间隔20cm,所述第二曝气段内沿曝气管轴向相邻的曝气孔之间间隔15cm,所述第三曝气段内沿曝气管轴向相邻的曝气孔之间间隔10cm。
进一步地,在上述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中,所述连接管贯穿所述后挡墙,并连接于风机,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排水阀。
进一步地,在上述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中,所述曝气孔处设置有防堵塞的过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防渗层避免堆肥过程中的产生污水渗入地下,且防渗层的顶面倾斜设置,方便污水的收集;侧挡墙和后挡墙顶端设置的雨水收集槽,使得雨污分离,避免雨水混入污水,从而减少污水处理量;曝气管内分段设置的曝气孔,保证槽体内送气均匀,从而提高发酵的均匀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的使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防渗地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管道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雨水收集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曝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包括:
槽体1,用于堆放曝气发酵的物料,包括水平设置的防渗地基11以及两面设置于防渗地基11顶端的侧挡墙12,两面侧挡墙12平行且间隔设置,两面侧挡墙12的一端通过后挡墙13体密封连接,槽体1背离后挡墙13的一端为进料端,防渗地基11的顶面靠近进料端的一侧高于其靠近后挡墙13的一侧,且防渗地基11的顶面凹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管道槽;
覆盖膜:覆盖于槽体1顶端的单向防水透气膜,如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等,保持槽体内的压力,使氧气和物料接触更加充分,从而使得发酵更完全、腐熟度更高、厌氧区更少、臭味更少,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和CO2能够借助覆盖膜的微孔结构扩散出去,维持了发酵堆体膜内外的气流平衡,而分子直径偏大的病原菌、微尘、气溶胶以及部分有害气体再次回到发酵的物料中,氨气等水溶性的气体溶入凝结水,并集中处理,使堆肥过程中物料排放出来的污染物大幅度减少以满足规定限制;
曝气管2,连接于槽体1外部的风机3,向槽体1内送风,以提供堆肥需要的氧气。
该技术方案中,防渗地基以抗渗混凝土浇筑的方式设置于水平面即可,而后在防渗地基的顶面对应位置浇筑侧挡墙和后挡墙,防渗地基、侧挡墙和后挡墙的厚度均为25cm,混凝土的浇筑属于现有技术,就不在此一一赘述了,防渗地基的边缘超出侧挡墙和后挡墙的外侧,确保防渗效果,两侧挡墙和后挡墙围成一侧开口的槽形结构,开口端作为进料端,且防渗地基的顶面靠近进料端的一侧高出于其靠近后挡墙的一侧10-15cm,曝气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沿防渗地基向后挡墙一侧流动,便于集中,防渗地基的顶面靠近进料端的外侧可浇筑坡面或增加垫块等,方便运输物料的车辆进出;覆盖膜以现有技术覆盖于槽体的顶端,同时将进料端覆盖;两侧挡墙之间的间距设置为8m,在防渗地基的顶面加工四条平行于侧挡墙的管道槽,相邻管道槽之间间距2m,外侧的两条管道槽到对应侧挡墙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m,即每条曝气管两侧的送风范围相同,提高送气的均匀度;以防渗地基靠近后挡墙的顶面为基础,向下挖设20cm深和宽的管道槽,并沿平行于侧挡墙长度的方向水平延伸,管道槽亦可在防渗地基浇筑时预留,选用耐压10公斤的PE160管作为曝气管使用,曝气管放置于管道槽内即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防渗层避免堆肥过程中的产生污水渗入地下,且防渗层的顶面倾斜设置,方便污水的收集。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侧挡墙12和后挡墙13的顶端均设置有雨水收集槽4。
该技术方案中,雨水收集槽与对应的侧挡墙或后挡墙通过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或成型后固定于对应侧挡墙或后挡墙的顶端,其中,雨水收集槽的顶端中心设置有20cm深和宽的水沟,用于收集和导引雨水,收集的雨水可直接排放或处理后利用,避免和发酵产生污水混为一体即可,减少污水处理的总量;水沟的开口端两侧分别延伸出15cm宽的平面,并通过斜面连接于对应侧挡墙或后挡墙的侧面,保证水沟的强度,内侧的平面还可以配合常规的压膜装置等使用固定覆盖膜的边缘,雨水落至覆盖膜的顶面后,沿其曲面滑落至水沟内。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管道槽靠近后挡墙13的一端通过污水槽4连通于污水池5。
该技术方案中,污水槽沿后挡墙的外壁向下挖设而成,管道槽、污水槽和污水池高度依次降低,污水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流动至污水池,无需外部动力,降低能耗;污水槽亦可直接现有结构,整体设置于后挡墙的外壁,并低于管道槽设置,管道槽通过预埋的管道或排水口等常规结构连通于污水槽。
示例性地,污水槽和污水池的内壁均设置有防渗层。
该技术方案中污水槽和污水池的内壁均设置有防渗层,避免污水流动过程中发生渗漏。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污水槽和污水池的顶端高度均低于管道槽的底部高度。
该技术方案中,污水槽和污水池的结构均可直接利用现有结构,污水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流动至污水池。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曝气管2包括依次设置的连接段21、第一曝气段22、第二曝气段23和第三曝气段24,其中,连接段21通过连接管连接于风机,第一曝气段22、第二曝气段23和第三曝气段24的顶端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曝气孔。
该技术方案中,根据距离风机的距离,将曝气管分成多段,提高曝气管送气的均匀性,从而提高发酵的均匀度,四根曝气管分别通过连接管连接于两台风机,连接管通过常规的管接头等装置连接于曝气管和风机,连接管或管接头预埋于后挡墙一侧或预留通孔,连接段长度为1m,无需加工曝气孔,曝气管的末端距离进料端1m,靠近后挡墙的一端和进料端通过气体扩散即可保证充分的氧含量。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径向相邻的曝气孔沿曝气管2轴向交错设置,第一曝气段22内沿曝气管2轴向相邻的曝气孔之间间隔20cm,第二曝气段23内沿曝气管2轴向相邻的曝气孔之间间隔15cm,第三曝气段24内沿曝气管2轴向相邻的曝气孔之间间隔10cm。
该技术方案中,曝气管的末端封堵,曝气管内的气体均由曝气孔流出,风机送入的气体沿曝气管传送过程中,随着曝气孔流失,压力逐渐减小,对应曝气孔的密度增大(间距减小),提高气体输送的均匀性,从而提高发酵的均匀性。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连接管贯穿后挡墙13,并连接于风机,连接管上设置有排水阀6。
该技术方案中,排水阀设置于污水槽的顶端或通过管道连通于污水槽,将进入曝气管内的污水排出。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曝气孔处设置有防堵塞的过滤网(为图示)。
该技术方案中,曝气孔内嵌入过滤网,避免物料堵塞曝气孔,过滤网亦可通过金属网或纱布等方式包覆于曝气管的表面设置,还可通过在管道槽内设置格栅等方式实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防渗层避免堆肥过程中的产生污水渗入地下,且防渗层的顶面倾斜设置,方便污水的收集;侧挡墙和后挡墙顶端设置的雨水收集槽,使得雨污分离,避免雨水混入污水,从而减少污水处理量;曝气管内分段设置的曝气孔,保证槽体内送气均匀,从而提高发酵的均匀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包括:
槽体,用于堆放曝气发酵的物料,包括水平设置的防渗地基以及两面设置于防渗地基顶端的侧挡墙,两面所述侧挡墙平行且间隔设置,两面所述侧挡墙的一端通过后挡墙体密封连接,所述槽体背离所述后挡墙的一端为进料端,所述防渗地基的顶面靠近进料端的一侧高于其靠近后挡墙的一侧,且防渗地基的顶面凹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管道槽;
覆盖膜:覆盖于槽体顶端的防水透气膜,用于槽体内的保温和减少堆肥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
曝气管,连接于槽体外部的风机,向槽体内送风,以提供堆肥需要的氧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墙和后挡墙的顶端均设置有雨水收集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槽靠近后挡墙的一端通过污水槽连通于污水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槽和污水池的内壁均设置有防渗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槽和污水池的顶端高度均低于所述管道槽的底部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包括依次设置的连接段、第一曝气段、第二曝气段和第三曝气段,其中,所述连接段通过连接管连接于风机,所述第一曝气段、第二曝气段和第三曝气段的顶端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曝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其特征在于,沿曝气管径向相邻的所述曝气孔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曝气段内沿曝气管轴向相邻的曝气孔之间间隔20cm,所述第二曝气段内沿曝气管轴向相邻的曝气孔之间间隔15cm,所述第三曝气段内沿曝气管轴向相邻的曝气孔之间间隔10c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贯穿所述后挡墙,并连接于风机,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排水阀。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孔处设置有防堵塞的过滤网。
CN202222478077.2U 2022-09-19 2022-09-19 一种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 Active CN2182025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78077.2U CN218202586U (zh) 2022-09-19 2022-09-19 一种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78077.2U CN218202586U (zh) 2022-09-19 2022-09-19 一种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02586U true CN218202586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34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78077.2U Active CN218202586U (zh) 2022-09-19 2022-09-19 一种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025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8541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animal waste and wastewater
US700506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animal waste and wastewater
CN101391841B (zh) 处理农村分散污水的高负荷蚯蚓生物滤池
CN1294106C (zh) 一种强制与自然通风结合的废弃物高温堆肥化方法
CN101391855B (zh) 利用高负荷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分散污水的方法
CN212687915U (zh) 牛粪环保型堆肥发酵装置
CN106915867B (zh) 养殖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副产品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703888B (zh) 一种生化废气除臭净化床及生物除臭方法
CN204689842U (zh) 竖向多级ao的生态污水处理系统
CN108207648B (zh) 养殖废弃物资源有效利用的一体化生态圈舍
CN112142258B (zh)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的资源化与达标处理方法
CN113461265A (zh)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梯级土壤渗滤系统
CN218202586U (zh) 一种用于堆肥生产的曝气发酵槽
CN104961291B (zh) 竖向多级ao的生态污水处理系统
US20210070641A1 (en) Modular bio bed and ventilated system for waste water treatment
CN213834977U (zh) 一种组合式生态粪污处理装置
CN211814063U (zh) 一种简易畜禽粪污厌氧发酵装置
CN214830016U (zh) 一种用于好氧堆肥的通风排水系统
CN212523667U (zh) 一种生物土壤除臭系统
JP3975293B2 (ja) 生ごみの処理システム
CN201077820Y (zh) 降解有机恶臭废弃物堆肥的地坑式高温好氧生物发酵除臭器
CN110104898B (zh) 一种垃圾厌氧、好氧堆肥、废水净化的处理系统
CN105130150A (zh) 养牛场牛粪便的原生态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12713138U (zh) 一种养殖污水处理系统
CN201534809U (zh) 污水景观水源处理成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