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86776U - 一种中医诊脉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医诊脉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86776U
CN218186776U CN202123416511.6U CN202123416511U CN218186776U CN 218186776 U CN218186776 U CN 218186776U CN 202123416511 U CN202123416511 U CN 202123416511U CN 218186776 U CN218186776 U CN 2181867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base
traditional chinese
auxiliary device
pul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1651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萌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341651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867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867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867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医诊脉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壁均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上端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上端共同转动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端固定连接有诊脉垫,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消毒机构,所述消毒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端的U型架,所述U型架内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雾化喷头,所述底座下端固定连接有消毒箱,所述消毒箱内填充有消毒液。本实用新型中当病人胳膊搭在诊脉垫上时,会使得消毒液被吸入到气囊内,当病人胳膊拿开后,弹簧会带动滑块相互靠近挤压气囊,将消毒液泵入到雾化喷头内喷出,对诊脉垫进行消毒,避免病人之间发生交叉感染,更加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中医诊脉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诊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诊脉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中医向来讲究望闻问切,而诊脉则是中医的一种常见的诊断方法,诊脉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
现有的中医诊脉常用的辅助装置就是诊脉垫,病人将胳膊搭在诊脉垫上进行诊脉,而且诊脉垫一般来说都是共用的,一个病人用完下一个病人会继续用诊脉垫进行诊脉,但现有的诊脉垫缺乏消毒装置,如果上一个病人有皮肤病,下一个病人在用时不进行消毒可能会发生皮肤病感染,而且有极大的可能发生大面积感染。
基于此,我们提出一种中医诊脉辅助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中医诊脉辅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医诊脉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壁均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上端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上端共同转动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端固定连接有诊脉垫,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消毒机构,所述消毒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端的U型架,所述U型架内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雾化喷头,所述底座下端固定连接有消毒箱,所述消毒箱内填充有消毒液,两个所述滑块上安装有供液机构。
优选地,所述供液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两个滑块相互靠近的侧壁的气囊,所述气囊通过进液管与消毒箱连通,所述气囊通过两个出液管分别与两个雾化喷头连通。
优选地,所述滑槽内壁固定连接横杆,所述横杆侧壁与两个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滑槽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两个所述弹簧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滑块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滑槽内底部开设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内壁转动连接有多个滚珠。
优选地,所述消毒箱侧壁固定连接有注液管。
优选地,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内壁均安装有单向阀。
优选地,所述底座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且所述支撑柱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吸盘。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滑槽、滑块、支撑杆、放置板、诊脉垫、横杆、弹簧、消毒机构和供液机构,当病人胳膊搭在诊脉垫上时,会带动滑块拉伸气囊,使得消毒液被吸入到气囊内,当病人胳膊拿开后,弹簧会带动滑块相互靠近,挤压气囊,使得消毒液泵入到雾化喷头内,然后从雾化喷头喷出,对诊脉垫进行消毒,避免病人之间发生交叉感染,更加安全。
2、通过设置凹槽和滚珠,当滑块在滑槽内壁滑动时,滚珠会转动,将滑块与滑槽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更便于滑块在滑槽内的滑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医诊脉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底座、2滑槽、3滑块、4支撑杆、5放置板、6诊脉垫、7U型架、8雾化喷头、9消毒箱、10气囊、11进液管、12出液管、13横杆、14弹簧、15凹槽、16滚珠、17注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2,一种中医诊脉辅助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且支撑柱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吸盘,底座1上端开设有滑槽2,滑槽2内壁均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3,两个滑块3上端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杆4,两个支撑杆4上端共同转动连接有放置板5,放置板5上端固定连接有诊脉垫6,底座1上安装有消毒机构,消毒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端的U型架7,U型架7内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雾化喷头8,底座1下端固定连接有消毒箱9,消毒箱9内填充有消毒液,消毒箱9侧壁固定连接有注液管17,通过注液管17可以向消毒箱9内补充消毒液,两个滑块3上安装有供液机构。
供液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两个滑块3相互靠近的侧壁的气囊10,气囊10通过进液管11与消毒箱9连通,气囊10通过两个出液管12分别与两个雾化喷头8连通,需要说明的是,雾化喷头8可以将有压消毒液通过喷头喷射到空中,呈雾状散落,为现有技术。
进液管11和出液管12内壁均安装有单向阀,需要说明的是,进液管11内壁安装的单向阀只允许消毒箱9内的消毒液进入气囊10内,出液管12内壁安装的单向阀只允许气囊10内的消毒液进入雾化喷头8内。
滑槽2内壁固定连接横杆13,横杆13侧壁与两个滑块3滑动连接,滑槽2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14,两个弹簧14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滑块3侧壁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弹簧14的劲度系数较大,使得两个弹簧14可以带动滑块3在滑槽2内壁快速的相互靠近,进而快速的挤压气囊10,使得气囊10内的消毒液有足够的压力进入到雾化喷头8内,进行雾化喷洒,当有的病人胳膊较轻无法给与放置板5足够的压力使得弹簧14压缩时,可以在诊脉结束后,手动按压诊脉垫6,给与放置板5足够的压力,使得弹簧14压缩,进而使得弹簧14能够带动滑块3快速的相互靠近,快速的挤压气囊10,使得消毒液具有足够的压力进入雾化喷头8内。
滑槽2内底部开设有多个凹槽15,多个凹槽15内壁转动连接有多个滚珠16,滑块3下端与多个滚珠16上端相抵,需要说明的是,当滑块3在滑槽2内壁滑动时,滚珠16会转动,将滑块3与滑槽2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更便于滑块3在滑槽2内的滑动。
使用过程中,病人将胳膊搭在诊脉垫6上进行诊脉,当病人的胳膊放在诊脉垫6上时,在病人胳膊重力的作用下,会向下压动放置板5,使得放置板5向下移动,使得两个支撑杆4转动,进而带动两个滑块3在滑槽2内壁相互远离的滑动,使得两个弹簧14不断被压缩,而且两个滑块3相互远离的滑动会不断的拉伸气囊10,气囊10会通过进液管11将消毒箱9内的消毒液吸入到气囊10内储存;
当病人诊脉结束后,病人将胳膊从诊脉垫6上拿走,此时放置板5不再受到压力,两个滑块3会在弹簧14的作用下在滑槽2内壁相互靠近的滑动,带动两个支撑杆4转动,带动放置板5向上移动,进而带动诊脉垫6向上移动进行复位,两个滑块3在滑槽2内壁相互靠近的滑动时,两个滑块3会不断的挤压气囊10,此时气囊10内的消毒液会通过两个出液管12被挤入到两个雾化喷头8内,消毒液经过雾化喷头8雾化后喷出,喷在诊脉垫6上,对诊脉垫6进行消毒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中医诊脉辅助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开设有滑槽(2),所述滑槽(2)内壁均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3),两个所述滑块(3)上端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杆(4),两个所述支撑杆(4)上端共同转动连接有放置板(5),所述放置板(5)上端固定连接有诊脉垫(6),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消毒机构,所述消毒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端的U型架(7),所述U型架(7)内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雾化喷头(8),所述底座(1)下端固定连接有消毒箱(9),所述消毒箱(9)内填充有消毒液,两个所述滑块(3)上安装有供液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诊脉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两个滑块(3)相互靠近的侧壁的气囊(10),所述气囊(10)通过进液管(11)与消毒箱(9)连通,所述气囊(10)通过两个出液管(12)分别与两个雾化喷头(8)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诊脉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内壁固定连接横杆(13),所述横杆(13)侧壁与两个滑块(3)滑动连接,所述滑槽(2)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14),两个所述弹簧(14)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滑块(3)侧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诊脉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内底部开设有多个凹槽(15),多个所述凹槽(15)内壁转动连接有多个滚珠(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诊脉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箱(9)侧壁固定连接有注液管(17)。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医诊脉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11)和出液管(12)内壁均安装有单向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诊脉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且所述支撑柱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吸盘。
CN202123416511.6U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中医诊脉辅助装置 Active CN2181867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16511.6U CN218186776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中医诊脉辅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16511.6U CN218186776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中医诊脉辅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86776U true CN218186776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27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16511.6U Active CN218186776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中医诊脉辅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867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75417B (zh) 一种传染性皮肤病专用药膏涂抹器
CN207168780U (zh) 一种妇产科阴道清洗器
CN112604066A (zh) 一种移动式医用的妇产科护理会阴消毒清洗装置
CN218186776U (zh) 一种中医诊脉辅助装置
CN110720932A (zh) 一种设置有多针头结构的血液检测用穿刺装置
CN206081307U (zh) 一种妇科给药器
CN108421110A (zh) 一种儿科用负压洗胃装置
CN112472930A (zh) 一种具有方便定量的内科疾病护理用给药装置
CN210494865U (zh) 一种用于妇科的送入式上药器
CN111375123A (zh) 一种妇产科临床用喷射式上药装置
CN115517863B (zh) 一种血液科抽血部位消毒用的擦拭棉签头部上药器
CN213031651U (zh) 一种新型妇产科护理加压给药装置
CN202699720U (zh) 阴道冲洗器
CN114305412A (zh) 一种检验科用具有防晕血功能的指尖采血器
CN211024755U (zh) 一种妇产科临床用消毒器
CN213048199U (zh) 一种治疗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用中医针灸针
CN114344034A (zh) 一种产科促进泌乳的胸部护理装置
CN213192096U (zh) 一种背部涂药装置
CN213284068U (zh) 一种多功能皮肤病治疗装置
CN107184233A (zh) 胎心监测器
CN114631945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心内科介入术后肢体护理装置
CN212067303U (zh) 一种防回流的妇产科专用羊水吸引器
CN114306767A (zh) 一种感染科护理吸痰装置
CN114129874A (zh) 一种手臂皮肤上药设备
CN209301547U (zh) 一种智能护理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