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85720U - 一种便于开盖的保温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开盖的保温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85720U
CN218185720U CN202222311660.4U CN202222311660U CN218185720U CN 218185720 U CN218185720 U CN 218185720U CN 202222311660 U CN202222311660 U CN 202222311660U CN 218185720 U CN218185720 U CN 2181857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enclosing cover
positioning ring
elastic positioning
venti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1166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安子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1166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857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857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857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便于开盖的保温壶,包括壶体、壶塞和外盖,壶塞旋合于壶体的口部内,外盖盖合于口部,所述保温壶还包括箍紧于所述口部外侧的弹性定位环,所述弹性定位环的外周设有用于与所述外盖侧壁抵接配合的环形凸部,所述环形凸部设有用于平衡所述外盖的内外气压的通气缺口。本申请所公开的保温壶中弹性定位环的设置不仅能够对外盖实现径向方向的限位,避免外盖盖合后发生左右晃动,而且,环形凸部与外盖之间的摩擦力还能限制外盖自发地从壶体的口部脱出,保证外盖盖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通气缺口将外盖内外两侧的气压平衡,能够避免外盖内侧形成负压环境,从而可以方便且快速地将外盖从口部取下。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开盖的保温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开盖的保温壶。
背景技术
保温壶广泛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主要用于保温开水。随着健康饮水的理念受到重视与推行,用户对保温壶结构、功能上的需求越来越多。虽然市面上的保温壶结构多样、形态各异,但大多数保温壶均包括壶体、壶塞和外盖,壶塞封塞在保温内胆上,外盖盖合在壶体的口部。现有技术中的保温壶的外盖盖合方式多为螺纹旋合,开盖不方便,特别对于户外运动急需补水的人士来说旋拧外盖稍为繁琐,需要利用双手分别抓握壶体与外盖,然后通过旋拧动作打开外盖。因此,一种易于开盖且又不易脱落的外盖是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于开盖的保温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于开盖的保温壶,包括壶体、壶塞和外盖,壶塞旋合于壶体的口部内,外盖盖合于口部,所述保温壶还包括箍紧于所述口部外侧的弹性定位环,所述弹性定位环的外周设有用于与所述外盖侧壁抵接配合的环形凸部,所述环形凸部设有用于平衡所述外盖的内外气压的通气缺口。
本申请中的便于开盖的保温壶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环形凸部包括沿所述弹性定位环轴向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环形定位筋,所述通气缺口包括设于一个所述环形定位筋的第一通气缺口以及设于另一个所述环形定位筋的第二通气缺口。
所述第一通气缺口和所述第二通气缺口并排布置;或者,所述第一通气缺口和所述第二通气缺口错位布置。
在所述第一通气缺口和所述第二通气缺口并排布置的构型中,两个所述第一通气缺口对称布置于所述弹性定位环的两相对侧,两个所述第二通气缺口对称布置于所述弹性定位环的两相对侧。
所述环形定位筋的截面设为尖端沿径向方向朝外延伸的锥形结构。
所述尖端的角度设为30°,两个所述环形定位筋沿所述弹性定位环的轴向方向的间距为5mm。
所述环形凸部的用于围成所述通气缺口的端面为倾斜布置的导向斜面。
所述外盖的侧壁自上而下包括第一环形区和第二环形区,所述第二环形区的内表面朝向所述第二环形区的外表面凹陷布置,所述环形凸部与所述第二环
所述壶体设有用于承载所述外盖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位于所述弹性定位环的下方。
所述口部设有与所述弹性定位环适配的环形限位凹槽,所述弹性定位环箍紧于所述环形限位凹槽内。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本申请所提供的保温壶中,首先,通过箍紧于口部外的弹性定位环与外盖侧壁抵接配合,不仅能够对外盖实现径向方向的限位,避免外盖盖合后发生左右晃动,而且,环形凸部与外盖之间的摩擦力还能限制外盖自发地从壶体的口部脱出,保证外盖盖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次,在使环形凸部能与外盖紧密过盈配合的前提下,通过在环形凸部设有通气缺口,将外盖内外两侧的气压平衡,能够避免外盖内侧形成负压环境,从而可以方便且快速地将外盖从口部取下。
2.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式,通过使环形凸部包括沿弹性定位环轴向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环形定位筋,在盖合外盖的过程或者取下外盖的过程中,两个环形定位筋自上至下或自下至上地按照顺序发生形变,使环形凸部与外盖之间的摩擦力在盖合外盖时递增、在取下外盖时递减,提升盖合和开盖手感。
3.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式,通过使环形定位筋的截面设为尖端沿径向方向朝外延伸的锥形结构,当外盖盖合或打开时会施加轴向力使得环形定位筋的尖端发生形变,环形定位筋的尖端受到挤压会产生径向方向的反作用力,进而使外盖与弹性定位环之间产生摩擦力,防止外盖从口部脱落。此外,环形定位筋呈锥形结构,相对于其他形状,锥形结构的形变量较小,径向压力小,从而摩擦力小,不会过于增大开盖的难度。
4.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式,通过使环形凸部的用于围成通气缺口的端面为倾斜布置的导向斜面,使得在打开外盖或盖合外盖时,一旦外盖发生转动,便可以通过导向斜面为外盖的转动提供导向作用,使开盖和盖合过程更加顺畅,避免出现卡顿的现象。
5.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式,通过使第二环形区的内表面朝向第二环形区的外表面凹陷布置,能够避让出环形凸部沿口部径向方向的占用空间,有助于外盖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保温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保温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口部和弹性定位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保温壶的剖视图一;
图5为图4中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保温壶的剖视图二。
附图标记:
1壶体,11口部,12台阶面,13环形限位凹槽,2壶塞,3外盖,31第一环形区,32第二环形区,4弹性定位环,41通气缺口,411第一通气缺口,412第二通气缺口,42环形定位筋,421导向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便于开盖的保温壶,为便于说明和理解,本申请所提供的下述内容,均是在图示产品结构基础上进行的阐述。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结构仅作为一种具体的示例和示意性的说明,并不能构成对于本申请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具体限定。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便于开盖的保温壶,包括壶体1、壶塞2和外盖3,壶塞2旋合于壶体1的口部11内,外盖3盖合于口部11,所述保温壶还包括箍紧于所述口部11外侧的弹性定位环4,所述弹性定位环4的外周设有用于与所述外盖3侧壁抵接配合的环形凸部,所述环形凸部设有用于平衡所述外盖3的内外气压的通气缺口41。
本申请所提供的保温壶中,首先,通过箍紧于口部11外的弹性定位环4与外盖3侧壁抵接配合,不仅能够对外盖3实现径向方向的限位,避免外盖3盖合后发生左右晃动,而且,环形凸部与外盖3之间的摩擦力还能限制外盖3自发地从壶体1的口部11脱出,保证外盖3盖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在弹性定位环4的限位下,无需在外盖3设置螺纹旋合在口部11,也无需通过锁扣实现外盖3在口部11的锁止,只需要简单轻松地将外盖3套设在口部11或从口部11拔出即可;其次,在使环形凸部能与外盖3紧密过盈配合的前提下,通过在环形凸部设有通气缺口41,将外盖3内外两侧的气压平衡,能够避免外盖3内侧形成负压环境,从而可以方便用户且快速地将外盖3从口部11取下。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环形凸部包括沿所述弹性定位环4轴向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环形定位筋42,所述通气缺口41包括设于一个所述环形定位筋42的第一通气缺口411以及设于另一个所述环形定位筋42的第二通气缺口412。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环形凸部包括沿弹性定位环4轴向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环形定位筋42,在盖合外盖3的过程中,两个环形定位筋42自上至下地按照顺序发生形变,最终两个环形定位筋42均发生形变,使环形凸部与外盖3之间的摩擦力在盖合外盖3时递增;而在从口部11取下外盖3的过程中,两个环形定位筋42自下至上地按照顺序发生形变,最终两个环形定位筋42均恢复成未受力时的状态,使环形凸部与外盖3之间的摩擦力在取下外盖3时递减,直至摩擦力消失,大大提升外盖3盖合和开盖手感。此外,一个环形定位筋42设置第一通气缺口411,设另一个环形定位筋42的第二通气缺口412,外盖3的内外两侧通过第一通气缺口411和第二通气缺口412实现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第一通气缺口411和第二通气缺口412的相对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采用以下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
实施例1:如图3所示,可以使所述第一通气缺口411和所述第二通气缺口412并排布置,结构简单,能够简化弹性定位环4的加工工艺,也便于提高第一通气缺口411和第二通气缺口412的连通性。进一步地,在该实施例中,还可以使两个所述第一通气缺口411对称布置于所述弹性定位环4的两相对侧,两个所述第二通气缺口412对称布置于所述弹性定位环4的两相对侧,即弹性定位环4的两相对侧各设置一个第一通气缺口411,同时,也各设置一个第二通气缺口412,能够进一步提升外盖3内外两侧的气体流通性,从而更加方便开盖。
实施例2:虽然附图并未进行绘示,但还可以使所述第一通气缺口和所述第二通气缺口错位布置,换言之,第一通气缺口和弹性定位环4中心之间的连线以及第二通气缺口和弹性定位环4中心之间的连线呈夹角布置,其中,两个连线之间的夹角不做具体限定,可以为0-180度之间的任意角度。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可以使所述环形定位筋42的截面设为尖端沿径向方向朝外延伸的锥形结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环形定位筋42的截面设为尖端沿径向方向朝外延伸的锥形结构,当外盖3盖合或打开时会施加轴向力使得环形定位筋42的尖端发生形变,环形定位筋42的尖端受到挤压会产生径向方向的反作用力,进而使外盖3与弹性定位环4之间产生摩擦力,防止外盖3从口部11脱落。此外,环形定位筋42呈锥形结构,相对于其他形状,锥形结构的形变量较小,径向压力小,从而摩擦力小,不会过于增大开盖的难度。
优选地,如图5所示可以使弹性定位环4沿轴向方向的长度H为10mm,第一通气缺口411和第二通气缺口412的弧长均为9mm,还可使所述尖端的角度α设为30°,两个所述环形定位筋42沿所述弹性定位环4的轴向方向的间距为5mm,凸筋角度为30°,锥形的环形定位筋42和以及双环形定位筋42的设置使得环形凸部和外盖3之间的摩擦力达到一个平衡点,此时外盖3开合的手感最合适。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本申请前述所有实施方式、实施例均可进一步地使所述环形凸部的用于围成所述通气缺口41的端面为倾斜布置的导向斜面421。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盖合或打开外盖3的过程中,难免会使外盖3发生或多或少的转动,因此,通过使环形凸部的用于围成通气缺口41的端面为倾斜布置的导向斜面421,使得在打开外盖3或盖合外盖3时,一旦外盖3发生转动,便可以通过导向斜面421为外盖3的转动提供导向作用,使开盖和盖合过程更加顺畅,避免出现卡顿的现象。此外,导向斜面421的设置,也尽可能地降低了外盖3发生转动时与通气缺口41的端面之间的摩擦损伤,有助于延长弹性定位环4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外盖3的侧壁自上而下包括第一环形区31和第二环形区32,所述第二环形区32的内表面朝向所述第二环形区32的外表面凹陷布置,所述环形凸部与所述第二环形区32抵接配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相较于外盖3的整个侧壁均采用相同的厚度而需要增大外盖3的内径来避让环形凸部的方式而言,本申请,通过使第二环形区32的内表面朝向第二环形区32的外表面凹陷布置,能够利用其凹陷的厚度避让出环形凸部沿口部11径向方向的占用空间,无需使外盖3内径整体增大,因此,有助于外盖3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壶体1设有用于承载所述外盖3的台阶面12,所述台阶面12位于所述弹性定位环4的下方。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台阶面12可以用来承载外盖3,实现外盖3轴向方向的限位,当外盖3与台阶面12相抵时,即可传递给用户已将外盖3盖合到位的讯息。此外,当外盖3与台阶面12相抵时,外盖3底部边沿与台阶面12形成周向密封,避免灰尘进入外盖3内,开盖时,外盖3远离台阶面12后,外盖3内外两侧即可通过通气缺口41连通以平衡内外气压。
优选地,还可将台阶设为具有坡度的弧形结构,使得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外盖3形成径向方向的限位,进一步防止外盖3发生左右晃动。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还可以使所述口部11设有与所述弹性定位环4适配的环形限位凹槽13,所述弹性定位环4箍紧于所述环形限位凹槽13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环形限位凹槽13可实现弹性定位环4沿口部11轴向方向的限位,避免弹性定位环4发生偏移或脱落。
本申请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便于开盖的保温壶,包括壶体、壶塞和外盖,壶塞旋合于壶体的口部内,外盖盖合于口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壶还包括箍紧于所述口部外侧的弹性定位环,所述弹性定位环的外周设有用于与所述外盖侧壁抵接配合的环形凸部,所述环形凸部设有用于平衡所述外盖的内外气压的通气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开盖的保温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凸部包括沿所述弹性定位环轴向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环形定位筋,所述通气缺口包括设于一个所述环形定位筋的第一通气缺口以及设于另一个所述环形定位筋的第二通气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开盖的保温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气缺口和所述第二通气缺口并排布置;或者,所述第一通气缺口和所述第二通气缺口错位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开盖的保温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通气缺口和所述第二通气缺口并排布置的构型中,两个所述第一通气缺口对称布置于所述弹性定位环的两相对侧,两个所述第二通气缺口对称布置于所述弹性定位环的两相对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开盖的保温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定位筋的截面设为尖端沿径向方向朝外延伸的锥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开盖的保温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尖端的角度设为30°,两个所述环形定位筋沿所述弹性定位环的轴向方向的间距为5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便于开盖的保温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凸部的用于围成所述通气缺口的端面为倾斜布置的导向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开盖的保温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盖的侧壁自上而下包括第一环形区和第二环形区,所述第二环形区的内表面朝向所述第二环形区的外表面凹陷布置,所述环形凸部与所述第二环形区抵接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于开盖的保温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壶体设有用于承载所述外盖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位于所述弹性定位环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开盖的保温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口部设有与所述弹性定位环适配的环形限位凹槽,所述弹性定位环箍紧于所述环形限位凹槽内。
CN202222311660.4U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便于开盖的保温壶 Active CN2181857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11660.4U CN218185720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便于开盖的保温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11660.4U CN218185720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便于开盖的保温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85720U true CN218185720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28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11660.4U Active CN218185720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便于开盖的保温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857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185720U (zh) 一种便于开盖的保温壶
CN216932655U (zh) 单盖式双饮杯盖及杯
CN214017001U (zh) 一种双饮杯
CN211443377U (zh) 一种瓶盖
CN208715875U (zh) 一种易启闭的膏霜瓶
CN208631193U (zh) 一种新型双层瓶盖
CN107411313A (zh) 一种中束芯
KR20110040507A (ko) 콤팩트 용기
CN207707703U (zh) 一种实现360度全方位饮水的水杯盖
CN219939955U (zh) 一种斜口运动户外保温杯
CN206880331U (zh) 一种中束芯
CN110876545A (zh) 一种保温杯
CN206719888U (zh) 一种孔式压力平衡器
CN211076980U (zh) 一种带吸管的饮料瓶盖
CN220832592U (zh) 旋盖式双饮杯盖及杯
CN212394177U (zh) 睫毛膏容器
CN108820536A (zh) 一种新型双层瓶盖
CN210018268U (zh) 一种具有提手的水壶
CN213345182U (zh) 一种便携式杯子
CN216453821U (zh) 一种内胆型化妆瓶的卡口结构
CN218515327U (zh) 一种便于单手开启的化妆瓶
CN218793071U (zh) 一种带有密封功能及防儿童开启的药瓶
CN216724267U (zh) 一种便于开盖的提锅
CN218418447U (zh) 一种电子烟儿童锁结构
CN216854045U (zh) 多边形双色唇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