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77148U - 一种自动化对孔位结构的钻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化对孔位结构的钻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77148U
CN218177148U CN202222901012.4U CN202222901012U CN218177148U CN 218177148 U CN218177148 U CN 218177148U CN 202222901012 U CN202222901012 U CN 202222901012U CN 218177148 U CN218177148 U CN 2181771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g
hole site
drilling machine
bevel gear
m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0101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90101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771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771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771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化对孔位结构的钻机,包括支撑板、固定套和第一缓冲座,所述支撑板的上方一侧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支撑板远离控制开关的一侧设置有保护箱,所述保护箱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一端贯穿保护箱的顶部与横板进行连接,所述保护箱靠近转动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该自动化对孔位结构的钻机,通过控制开关使得第一电机进行工作,使得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转动柱进行转动,使得转动柱内部的转动套发生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柱一侧的横杆进行移动,使得钻具能进行移动,通过在支撑板下方设置的万向轮能将钻机产生移动,推动钻机使得钻机在需要进行不同位置工作时更加的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化对孔位结构的钻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化对孔位结构的钻机。
背景技术
钻机由机器、机组和机构组成,钻机是勘探或矿产资源开发时使用的工具,通过钻具向下进行移动,获取实物地质资料,使得在地质勘探以及开发时更快速的对地下地质进行探明,使得钻机的使用非常巨大。
现在的钻机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就比如:通常在对钻机进行调整位置进行对孔位时,需要进行手动进行操作,使得在进行对位时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在进行手动操作的过程中不易于对准孔位进行工作,使得增加工作的复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对孔位结构的钻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钻机钻具需要手动进行控制,使得工作出现偏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对孔位结构的钻机,包括支撑板、固定套和第一缓冲座,所述支撑板的上方一侧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支撑板远离控制开关的一侧设置有保护箱,所述保护箱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一端贯穿保护箱的顶部与横板进行连接,所述保护箱靠近转动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一侧通过连接杆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上方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
所述转动柱的一侧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钻具。
优选的,所述第二锥齿轮与转动柱的表面进行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开设有弧形轨道。
优选的,所述横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螺纹杆。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贯穿横板与转动柱内部设置的轴承座进行连接,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
优选的,所述螺纹套的外侧设置有转动套,所述横杆远离固定套的一侧与转动套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缓冲座,所述第一缓冲座的下方设置有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万向轮的一侧设置有电动升缩杆,所述电动升缩杆的底部与第二缓冲座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保护箱的上方设置有稳定杆,所述稳定杆远离保护箱的一侧与横板进行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自动化对孔位结构的钻机,通过控制开关使得第一电机进行工作,使得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转动柱进行转动,使得转动柱内部的转动套发生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柱一侧的横杆进行移动,使得钻具能进行移动,通过在支撑板下方设置的万向轮能将钻机产生移动,推动钻机使得钻机在需要进行不同位置工作时更加的便捷。
1、该自动化对孔位结构的钻机,当需要钻机将钻头对孔位进行对孔时,通常需要手动进行操作转移钻头的位置,通过控制开关使得第一电机进行工作,使得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转动柱进行转动,使得转动柱一侧的横杆进行移动,从而将转动柱内部设置的转动套进行转动,使得钻具进行移动,同时通过控制开关能对钻具转移的角度进行控制,使得需要钻机对选择好的孔位进行工作时更加的便捷;
2、该自动化对孔位结构的钻机,在钻机对钻孔位置进行工作时,会产生震动易对钻机进行损坏,通过控制开关将第二电机进行工作,使得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转动套表面螺纹连接的螺纹套进行移动,使得螺纹套带动连接的横杆进行移动,实现钻具对需要进行工作的钻孔工作时更加的简单,避免需要手动进行调整位置,同时在钻具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可通过在支撑板下方设置的第一缓冲座进行缓冲,从而使得在钻具进行工作时产生的震动能被第一缓冲座吸收保护钻机的使用寿命;
3、该自动化对孔位结构的钻机,当钻机需要对不同位置的钻位进行工作时,通常使用人工进行搬运,使得操作比较复杂,通过在支撑板下方设置的万向轮能将钻机产生移动,推动钻机使得钻机在需要进行不同位置工作时更加的便捷,当到达特定的位置后,通过将两侧设置的电动升缩杆进行收缩,使得电动升缩杆能对地面进行接触,使得万向轮受到限制,使得钻机在到达位置后的稳定性增加,避免在钻机进行工作时发生偏移从而使得钻机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板;2、控制开关;3、保护箱;4、转动柱;5、横板;6、第一电机;7、第一锥齿轮;8、第二锥齿轮;9、横杆;10、固定套;11、钻具;12、弧形轨道;13、第二电机;14、螺纹杆;15、螺纹套;16、转动套;17、第一缓冲座;18、万向轮;19、电动升缩杆;20、第二缓冲座;21、稳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对孔位结构的钻机,包括支撑板1、固定套10和第一缓冲座17,所述支撑板1的上方一侧设置有控制开关2,所述支撑板1远离控制开关2的一侧设置有保护箱3,所述保护箱3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柱4,所述转动柱4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转动柱4的一端贯穿保护箱3的顶部与横板5进行连接,所述保护箱3靠近转动柱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6,所述第一电机6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架,所述第一电机6的一侧通过连接杆连接有第一锥齿轮7,所述第一锥齿轮7的上方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8,所述第二锥齿轮8与转动柱4的表面进行连接,所述转动柱4的一侧设置有横杆9,所述横杆9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套10,所述固定套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钻具11,所述第二锥齿轮8与转动柱4的表面进行连接,所述支撑板1的内部开设有弧形轨道12。
具体实施时,当需要钻机将钻头对孔位进行对孔时,通常需要手动进行操作转移钻头的位置,不易于操作的灵活性,通过控制开关2使得第一电机6进行工作,使得第一锥齿轮7带动第二锥齿轮8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转动柱4进行转动,使得转动柱4一侧的横杆9进行移动,从而将转动柱4内部设置的转动套16进行转动,使得钻具11进行移动,同时通过控制开关2能对钻具11转移的角度进行控制,使得需要钻机对选择好的孔位进行工作时更加的便捷,避免在使用时需要手动进行转动钻具11,使得钻机对孔位进行定位时更加的灵活。
所述横板5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电机13,所述第二电机13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支架,所述第二电机13的输出端连接有螺纹杆14,所述螺纹杆14贯穿横板5与转动柱4内部设置的轴承座进行连接,所述螺纹杆1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15,所述螺纹套15的外侧设置有转动套16,所述横杆9远离固定套10的一侧与转动套16进行连接,所述固定套10的形状为圆形。
具体实施时,在钻机对钻孔位置进行工作时,会产生震动易对钻机进行损坏,通过控制开关2将第二电机13进行工作,使得第二电机13的输出端带动螺纹杆14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转动套16表面螺纹连接的螺纹套15进行移动,使得螺纹套15带动连接的横杆9进行移动,实现钻具11对需要进行工作的钻孔工作时更加的简单,避免需要手动进行调整位置,同时在钻具11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可通过在支撑板1下方设置的第一缓冲座17进行缓冲,并且在两侧设置的电动升缩杆19底部同步设置有第二缓冲座20,使得在钻具11进行工作时产生的震动能被第一缓冲座17与第二缓冲座20吸收,保护钻机的使用寿命。
所述支撑板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缓冲座17,所述第一缓冲座17呈对称分布,所述第一缓冲座17的下方设置有万向轮18,所述万向轮18的一侧设置有电动升缩杆19,所述电动升缩杆19在支撑板1的两侧呈对称分布,所述电动升缩杆19的底部与第二缓冲座20进行连接,所述保护箱3的上方设置有稳定杆21,所述稳定杆21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稳定杆21远离保护箱3的一侧与横板5进行连接。
具体实施时,当钻机需要对不同位置的钻位进行工作时,通常使用人工进行搬运,使得操作比较复杂,通过在支撑板1下方设置的万向轮18能将钻机产生移动,推动钻机使得钻机在需要进行不同位置工作时更加的便捷,当到达特定的位置后,通过将两侧设置的电动升缩杆19进行收缩,使得电动升缩杆19能对地面进行接触,使得万向轮18受到限制,使得钻机在到达位置后的稳定性增加,避免在钻机进行工作时发生偏移从而使得钻机的损坏。
综上所述,通过控制开关2使得第一电机6进行工作,使得第一锥齿轮7带动第二锥齿轮8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转动柱4进行转动,使得转动柱4内部的转动套16发生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柱4一侧的横杆9进行移动,使得钻具11能进行移动,通过在支撑板1下方设置的万向轮18能将钻机产生移动,推动钻机使得钻机在需要进行不同位置工作时更加的便捷,通过在支撑板1下方设置的万向轮18能将钻机产生移动,推动钻机使得钻机在需要进行不同位置工作时更加的便捷,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自动化对孔位结构的钻机,包括支撑板(1)、固定套(10)和第一缓冲座(17),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1)的上方一侧设置有控制开关(2),所述支撑板(1)远离控制开关(2)的一侧设置有保护箱(3),所述保护箱(3)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柱(4),所述转动柱(4)的一端贯穿保护箱(3)的顶部与横板(5)进行连接,所述保护箱(3)靠近转动柱(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6),所述第一电机(6)的一侧通过连接杆连接有第一锥齿轮(7),所述第一锥齿轮(7)的上方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8);
所述转动柱(4)的一侧设置有横杆(9),所述横杆(9)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套(10),所述固定套(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钻具(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对孔位结构的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锥齿轮(8)与转动柱(4)的表面进行连接,所述支撑板(1)的内部开设有弧形轨道(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对孔位结构的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5)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电机(13),所述第二电机(13)的输出端连接有螺纹杆(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对孔位结构的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4)贯穿横板(5)与转动柱(4)内部设置的轴承座进行连接,所述螺纹杆(1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对孔位结构的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套(15)的外侧设置有转动套(16),所述横杆(9)远离固定套(10)的一侧与转动套(16)进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对孔位结构的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缓冲座(17),所述第一缓冲座(17)的下方设置有万向轮(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对孔位结构的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18)的一侧设置有电动升缩杆(19),所述电动升缩杆(19)的底部与第二缓冲座(20)进行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对孔位结构的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箱(3)的上方设置有稳定杆(21),所述稳定杆(21)远离保护箱(3)的一侧与横板(5)进行连接。
CN202222901012.4U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自动化对孔位结构的钻机 Active CN2181771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1012.4U CN218177148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自动化对孔位结构的钻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1012.4U CN218177148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自动化对孔位结构的钻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77148U true CN218177148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08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01012.4U Active CN218177148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自动化对孔位结构的钻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771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51656U (zh) 一种地质勘探用便于定位的钻机
CN218177148U (zh) 一种自动化对孔位结构的钻机
CN209040764U (zh) 一种动力头式钻机的角度调节装置及动力头式钻机
CN212958439U (zh) 一种专用于隧道快速施工的打孔设备
CN210105743U (zh) 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维护积水区排水井开掘装置
CN218117685U (zh) 一种施工用的钻机
CN116293325A (zh)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造价现场测绘装置及测绘方法
CN217327201U (zh) 一种岩土工程地质钻探勘察监测装置
CN213540248U (zh) 一种地质勘测用具有水平高度调节作用的钻地机
CN211950355U (zh) 一种地质工程钻孔用固定架
CN211342758U (zh) 一种工作稳定的地质钻探用钻机
CN221096421U (zh) 一种岩土开采用钻孔设备
CN211915609U (zh) 一种复式立式铣床
CN218265810U (zh) 一种具有辅助定位功能的坑道钻机
CN217681630U (zh) 一种石油钻井用安全悬挂装置
CN220395606U (zh) 一种快速组装的管棚钻机
CN217602586U (zh) 一种道路勘探用钻机
CN217976074U (zh) 一种岩土工程用钻孔机
CN219840078U (zh) 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
CN216741344U (zh) 一种煤矿用深孔钻车的旋转装置
CN214118077U (zh) 一种多方位高压旋喷钻机设备
CN209942736U (zh) 一种钻探装置
CN216277691U (zh) 一种地质勘查用钻孔装置
CN215443924U (zh) 一种便携式公路钻孔机
CN217316015U (zh) 一种便携式电钻支撑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