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72521U - 一种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及多功能航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及多功能航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172521U CN218172521U CN202222689006.7U CN202222689006U CN218172521U CN 218172521 U CN218172521 U CN 218172521U CN 202222689006 U CN202222689006 U CN 202222689006U CN 218172521 U CN218172521 U CN 2181725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form
- monitoring
- equipment
- ring
- intelligent platfo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监测平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具体包括平台本体,以及设于平台本体上的航标灯、顶标装置,进一步地,平台本体上还设有气象监测设备、定位设备、助航设备以及视频监控设备;所述平台本体包括中央基座以及围绕中央基座设置的防护圈,防护圈自内而外设有第一防护圈和第二防护圈;航标灯、顶标装置、气象监测设备、定位设备、助航设备以及视频监控设备位于第一防护圈以内的平台本体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的水上监测平台,以满足航道指引、水文气象科研等领域的需求,同时还提供独特的双重防护圈设计,以保护平台上的仪器设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监测平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及多功能航标。
背景技术
航标一般包括浮体以及设于浮体上的平台,现有的航标平台通常只包括航标灯、顶标装置以及简单的基座,功能较为单一,仅起到标识和指引的作用。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海运、河运等水路运输日益繁忙,航道所处水域的水文环境情况、气象环境情况等对于水运作业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水运航道进行环境监测,提升水运船舶的航行安全性是必要的,现有的航标平台显然无法满足需求。
为了提高水运航道安全性,通常通过在水域内设置独立的监测站进行水文、气象环境监测,由于监测站占地较大,为避免影响水运航道,通常设置在远离航道的位置甚至设置在河道岸边形成固定式的监测设施。然而,水运航道的水文、气象环境通常是多变的,尤其对于海运航道而言,远离航道的监测站监测得到的环境信息无法构成预测航道环境变化的准确信息,因而对于船舶设施在航道内的行驶无法提供准确的指导。
有鉴于此,一方面为了向水运作业人员提供更全面的安全指引,另一方面也为了气象、水文研究的需要,人们对多功能水上平台的需求愈加迫切。与此同时,水面环境通常较为颠簸,如何给航标平台上的仪器提供必要的防护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多功能监测平台,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用于解决现有水上平台功能单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包括平台本体,以及设于平台本体上的航标灯、顶标装置,所述平台本体上还设有气象监测设备、定位设备、助航设备以及视频监控设备;所述平台本体具体包括中央基座以及围绕中央基座设置的防护圈,所述防护圈自内而外设有第一防护圈和第二防护圈;所述航标灯、顶标装置、气象监测设备、定位设备、助航设备以及视频监控设备位于第一防护圈以内的平台本体上。
本方案中,通过在平台上合理布局、安装气象监测设备、定位设备、助航设备以及视频监控设备,并保留原本的航标灯和顶标装置,使平台保留指引、标识功能的同时,还具备水文气象检测、实时监控、导航、协助通讯等多种功能。其中,所述设备、装置可以通过螺栓、法兰或者捆绑等常规的方式与平台达成固定。本方案还设置两重防护圈,且将设备装置均布置在第一防护圈以内的平台上,有效提高了保护力度,确保仪器设备长时间正常工作。
优选的,所述气象监测设备包括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风向风速传感器、能见度传感器、雨量筒以及太阳辐射仪等。
本方案中,为了减少平台本体对实际风量雨量等的影响,上述气象监测设备均通过设置在平台本体上的仪器柱安装固定,彼此气象监测设备与平台本体具有一定高度差,提高监测的数据的精度。仪器柱安装固定的方式可以是法兰连接也可以是常规的螺栓连接,在此不作限制。
优选的,所述定位设备包括北斗传输与定位系统以及GPS定位传感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两种全球定位系统可以起到双重保险作用,起到更加高效、准确的导航和定位功能。
优选的,所述助航设备包括航标灯以及AIS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护圈和所述第二防护圈为圆形,且圆心位于同一纵向轴线上,所述第一防护圈通过若干第一连接杆与所述中央基座连接,所述第二防护圈通过若干第二连接杆与所属第一防护圈连接。
本方案中,平台基座整体呈现中心对称图形,当防护圈与外物发生碰撞,作用力可以均匀分散,有助于平台整体稳定性,以保护平台上的设备仪器。同时,通过连接杆的设计,使平台具有镂空的结构,有利于作业人员通过镂空的空间进行设备的安装维护。
进一步的,所述中央基座、所述第一防护圈以及所述第一连接杆具有中空结构,所述气象监测设备、所述定位设备、所述助航设备以及所述视频监控设备包括电源线和信号线,所述电源和信号线通过所述中空结构与一控制系统连接。
在一些方案中,所述第一防护圈与所述中央基座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防护圈所处平面高于所述第一防护圈所处平面。
按照本方案的设计,当监测平台发生摇晃出现倾斜时,位于第一防护圈以内的一些小型仪器设备的最顶端可长时间低于外防护圈的最高处,以获得更充分的保护。同时,安装在中央基座和第一防护圈之间的仪器不容易在颠簸的环境中发生位移,获得较优的安装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中央基座呈正方形,所述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与所述第一防护圈的圆心重叠,所述第一连接杆有四根,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点与所述正方形的顶点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点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防护圈上。
本方案在确保平台总体连接稳定性的同时,可以减少第一连接杆的用量,降低成本。而且,使第一连接杆之间具有较大的镂空空间,进一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仪器的维护和装卸。
更优选的,每一根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至少一个所述视频监控设备,所述视频监控设备的摄像端位于所述第一防护圈所处平面的下侧。
本方案可以确保视频监控设备的摄像端不受阻挡,获得最佳的监控视野。并且第一连接杆也与中央基座、第一防护圈位于同一水平面,从而减少了视频监控设备受重力影响而下滑的几率,提高了安装可靠性。同时,鉴于第一连接杆以均匀分布,因此只需要每根第一连接杆上设置一个视频监控设备即可达到高效的监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还包括提供一种多功能航标,该多功能航标包括上述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以及用于承载所述监测平台的航标本体,所述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与所述航标本体之间通过支撑架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合理布局、安装气象监测设备、定位设备、助航设备以及视频监控设备,并保留原本的航标灯和顶标装置,使平台保留指引、标识功能的同时,还具备水文气象检测、实时监控、导航、协助通讯等多种功能;
(2)通过双重防护圈的设置,增强了平台的抗碰撞能力,以提高对仪器设备的保护力度,延长使用寿命;
(3)以连接杆方式连接中央机座和防护圈,以及设置中空结构,使得仪器设备的电源线和信号线的线路可以内部走线,且便于仪器设备的装卸和维护,进一步延长仪器设备使用寿命且提高作业人员工作效率。
(4)提供一种多功能的航标,为航道作业人员和设备提供更加全面、安全指引的同时,还能精准收集包括水文、气象在内的多方面环境信息,促进相关科研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平台本体1、中央基座11、第一防护圈12、第二防护圈13、第一连接杆14、第二连接杆15、航标灯2、顶标装置3、气压传感器41、温度传感器42、风向风速传感器43、雨量筒44、北斗传输与定位系统51、GPS定位传感器52、AIS传感器61、能见度仪62、视频监控设备7、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100、支撑架200、航标本体30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现有技术中,用于河道、湖面或者海上的普通航标一般只由主要起漂浮作用的浮体,以及设于浮体上的简易平台共同组成,其中,简易的航标平台上通常只设置航标灯、顶标装置,因此,功能较为单一,仅起到标识和指引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航标平台进行了改进,提供一种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以满足人们可监测多种要素的水面平台的需求。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1提供一种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包括平台本体1,平台本体1包括中央基座11以及围绕中央基座11设置的防护圈,其中防护圈由内而外设有第一防护圈12和第二防护圈13。在第一防护圈12、中央基座11以及第一防护圈12和中央基座11之间的区域,安装有航标灯2、顶标装置3、气象监测设备、定位设备、助航设备以及视频监控设备7。
可以理解,通过安装上述设备和仪器,本监测平台除了具有常规航标所具有的指引和标识功能之外,而同时兼具气象监测、定位导航及监控等多种功能,从而为相关水面作业人员提供实时准确的安全水文环境指引,还能为有关科研工作者收集水文气象数据提供强有力的帮助。除此之外,通过双重防护圈设计,当平台由于水面环境左右颠簸摇晃甚至是发生碰撞时,外层的防护圈可以起到防护作用,避免仪器设备直接与外物碰撞而损坏。
如图2~3所示,中央基座11呈正方形,第一防护圈12和第二防护圈13都为圆形,且两者的圆心位于同一纵向的轴线上,以近似同心圆的方式围绕在中央基座11的外侧。其中,第一防护圈12的圆心与正方形中央基座11对角线的交点重叠。第一防护圈12和中央基座11之间通过若干第一连接杆14连接,第二防护圈13和第一防护圈12之间又通过若干第二连接杆15连接。
可以理解,通过上述设计,平台基座整体呈现中心对称图形,容易在各个方向达到受力均匀,特别是当防护圈与外物出现碰撞时,作用力可以均匀分散,有助于于平台的整体稳定性,以更好地保护平台上的设备仪器。同时,通过连接杆的设计,使平台具有镂空的结构,一方面可以在连接杆上安装一些小型设备,充分利用平台空间,另一方面还方便作业人员通过镂空的空间进行设备的安装维护。
如图2~3所示,第一连接杆14一共设有四根,且每根第一连接杆14的第一端点分别与正方形的一个顶点连接,第二端点则均匀地分布在第一防护圈12上。同时,第二连接杆15也均匀地分布在第一防护圈12和第二防护圈13之间的镂空区域上。
通过上述设置,在确保平台总体连接稳定性的同时,可以节约第一连接杆14的用量。而且,第一连接杆14之间具有较大的镂空空间,进一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仪器的维护和装卸。
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还将第一防护圈12和中央基座11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而第二防护圈13所处的平面则高于所述第一防护圈12和中央基座11。
如此设置,当监测平台发生摇晃出现倾斜时,位于第一防护圈12以内的一些小型仪器设备的最顶端可长时间低于外防护圈的最高处,以获得更充分的保护。
如图2~4所示,在上述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将视频监控设备7安装在第一连接杆14上,视频监控设备7的摄像端位于第一防护圈12所处的水平面以下。
可以理解,第一防护圈12和中央基座11处于同一水平面可以确保视频监控设备7的摄像端不受干扰,获得最佳的监控视野;并且第一连接杆14也与中央基座11、第一防护圈12位于同一水平面,从而减少了视频监控设备7受重力影响而下滑的几率,提高了安装的可靠性。同时,鉴于第一连接杆14以均匀分布,因此只需要每根第一连接杆14上设置一个视频监控设备7即可达到高效的监控。
如图2~4所示,第一防护圈12以内具体安装有以下多种仪器设备,其中,前述的气象监测设备包括气压传感器41、温度传感器42、风向风速传感器43、雨量筒44以及能见度仪62;前述的定位设备包括北斗传输与定位系统51以及GPS定位传感器;前述的助航设备具体为AIS传感器61。
如图1~4所示,前述正方形中央基座11的四个顶点安装四根垂直于中央基座11所处平面向上延伸的仪器柱,仪器柱与中央基座11之间通过法兰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气压传感器41和湿度传感器安装于其中同一根支撑杆的顶端,风向风速仪、雨量筒44、顶标装置3则分别安装在不同仪器柱的顶端。前述的北斗传输与定位系统51安装在基座的正中央;航标灯2安装在中央基座11上,且位于北斗传输与定位系统51与仪器柱之间;能见度仪62和GPS定位传感器52安装于第一防护圈12上;AIS传感器61安装在中央基座11与第一防护圈12之间的第一连接杆14上。
按照上述方式布置仪器设备,可以减少各仪器设备之间的干扰,发挥最优的性能,以获得最佳的监测效果。
本实施例中,中央基座11、第一防护圈12以及第一连接杆14还具有中空结构,前述的仪器设备包括有电源线或信号线,所述电源线或信号线通过中空结构与一个控制系统连接。可以理解,仪器设备的电源线、信号线通过内部走线的布置方式可以避免受到风吹雨淋等外部环境影响,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还有利于监测平台的外观布置简洁有序。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2提供一种多功能航标,其具体包括实施例1中的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100以及用于承载该平台的航标本体300,平台和本体之间还通过支撑架200进行固定连接。其中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100、支撑架200和航标本体300之间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本方案中选用法兰连接,以获得较优的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的多功能的航标,为航道作业人员和设备提供更加全面、安全指引的同时,还能精准收集包括水文、气象在内的多方面环境信息,促进相关科研工作。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包括平台本体(1),以及设于平台本体(1)上的航标灯(2)、顶标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本体(1)上还设有气象监测设备、定位设备、助航设备以及视频监控设备;所述平台本体(1)包括中央基座(11)以及围绕中央基座(11)设置的防护圈,所述防护圈自内而外设有第一防护圈(12)和第二防护圈(13);所述航标灯(2)、顶标装置(3)、气象监测设备、定位设备、助航设备以及视频监控设备(7)位于第一防护圈(12)以内的平台本体(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象监测设备包括气压传感器(41)、温度传感器(42)、风向风速传感器(43)、雨量筒(44)以及能见度仪(6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设备包括北斗传输与定位系统(51)以及GPS定位传感器(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助航设备为AIS传感器(61)。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圈(12)和所述第二防护圈(13)为圆形,且圆心位于同一纵向轴线上,所述第一防护圈(12)通过若干第一连接杆(14)与所述中央基座(11)连接,所述第二防护圈(13)通过若干第二连接杆(15)与所属第一防护圈(1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基座(11)、所述第一防护圈(12)以及所述第一连接杆(14)具有中空结构,所述气象监测设备、所述定位设备、所述助航设备以及所述视频监控设备(7)包括电源线和信号线,所述电源和信号线通过所述中空结构与一控制系统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圈(12)与所述中央基座(11)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防护圈(13)所处平面高于所述第一防护圈(12)所处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基座呈正方形,所述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与所述第一防护圈(12)的圆心重叠,所述第一连接杆(14)有四根,所述第一连接杆(14)的第一端点与所述正方形的顶点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4)的第二端点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防护圈(1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其特征在于,每一根所述第一连接杆(14)设置至少一个所述视频监控设备(7),所述视频监控设备的摄像端位于所述第一防护圈(12) 所处平面的下侧。
10.一种多功能航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100)以及用于承载所述监测智能平台(100)的航标本体(300),所述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100)与所述航标本体(300)之间通过支撑架(200)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89006.7U CN218172521U (zh) | 2022-10-12 | 2022-10-12 | 一种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及多功能航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89006.7U CN218172521U (zh) | 2022-10-12 | 2022-10-12 | 一种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及多功能航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172521U true CN218172521U (zh) | 2022-12-30 |
Family
ID=84607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689006.7U Active CN218172521U (zh) | 2022-10-12 | 2022-10-12 | 一种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及多功能航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172521U (zh) |
-
2022
- 2022-10-12 CN CN202222689006.7U patent/CN21817252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13094B (zh) | 一种升空通信中继无人机通视计算方法 | |
CN113470436B (zh) | 一种船舶桥梁防撞方法和系统 | |
CN102494658A (zh) | 一种输电线路的风偏角在线监测装置 | |
CN110608726A (zh) | 风暴潮潮位观测站 | |
US20230160784A1 (en) | Conductor support structure position monitoring system | |
CN211087530U (zh) | 桥梁通航助航信息系统 | |
CN218172521U (zh) | 一种多参数监测智能平台及多功能航标 | |
CN115092326A (zh) | 一种新型浅海水文气象自动观测系统 | |
CN104035103B (zh) | 一种利用分区组网提高航标定位精度的方法 | |
CN202221431U (zh) | 水面流速、流向自动遥测仪 | |
CN103321468B (zh) | 拉线式三角形桁架测风塔 | |
CN112125184B (zh) | 一种建筑施工塔吊监测预警方法 | |
CN210793533U (zh) | 一种近海浮标 | |
CN211504121U (zh) | 一种海洋剖面风场观测浮标系统 | |
CN116504043A (zh) |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工程强风安防监控方法及系统 | |
CN115535149A (zh) | 一种多参数监测智能航标 | |
CN209921551U (zh) | 水文测验浮标 | |
CN114614566A (zh) | 一种智能走板监控装置及方法 | |
CN214750258U (zh) | 一种水质在线检测设备 | |
CN214216080U (zh) | 一种水文气象监测浮标 | |
CN213892810U (zh) | 海况监测及导航航标系统 | |
CN221802900U (zh) | 一种旋转式多功能水文智能监测装置 | |
CN115203766B (zh) | 自然保护地海域边界勘界立标方法 | |
CN209358542U (zh) | 一种基于卫星通信的浮标通信装置 | |
CN220114802U (zh) | 具有磁性定位功能的系留型高空交管机器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