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64113U - 一种自感式防鸟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感式防鸟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64113U
CN218164113U CN202222084723.7U CN202222084723U CN218164113U CN 218164113 U CN218164113 U CN 218164113U CN 202222084723 U CN202222084723 U CN 202222084723U CN 218164113 U CN218164113 U CN 2181641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or
bird
sleeve
self
tho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8472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兆君
刘国平
蒋云峰
杨广献
申金龙
李洪宾
王晓丽
张炜
赵庆华
杨越晴
李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Xingtai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Xingtai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Xingtai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222208472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641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641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641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感式防鸟刺,通过设置基座以固定连接塔身,且在基座上设置绝缘子以绝缘连接塔身与鸟刺束,鸟刺束连接绝缘子的另一端,鸟刺束中多根鸟刺之间电连接,多根鸟刺摆动时切割输电线的电磁场产生电流;即利用输电线的交变电流所产生的交变电磁场,鸟刺在风力作用下摆动时切割该电磁场中的磁力线以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得鸟刺束带电,从而可以有效阻止鸟类的靠近,防止鸟在横担上垒窝;并且,利用风力产生电流,不需要额外的电源,能够节省电力,而且设置绝缘子可以降低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自感式防鸟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网防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感式防鸟刺。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群众环保爱鸟意识的增强,在世界各地鸟类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其活动范围日趋扩大。鸟类的增多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和麻烦,鸟类的巢穴一般采用干草或者干枝和铁丝进行建巢,这些巢穴一旦筑在电线上容易短路或者着火。
由鸟类活动引起的输电线路故障次数居高不下,尽管采取了各种各样的鸟害防治措施,但鸟害始终是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一个重大威胁。
目前,采用最多的防鸟措施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声波驱鸟器,一种是风力反光驱鸟器,一种是防鸟刺。其中,声波驱鸟器的成本较高,并且需要提供声波所需电能;风力反光驱鸟器对旋转轴承要求较高;防鸟刺安装在杆塔上后其张度无法精确固定,当其张度过大时,鸟类甚至可以以此为基础。
因此,亟需一种可以有效阻止鸟类在横担等重要位置处筑巢的工具和方法,以减少电力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电力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自感式防鸟刺,通过设置基座以固定连接塔身,且在基座上设置绝缘子以绝缘连接塔身与鸟刺束,鸟刺束连接绝缘子的另一端,鸟刺束中多根鸟刺之间电连接,多根鸟刺摆动时切割输电线的电磁场产生电流;即利用输电线的交变电流所产生的交变电磁场,鸟刺在风力作用下摆动时切割该电磁场中的磁力线以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得鸟刺束带电,从而可以有效阻止鸟类的靠近,防止鸟在横担上垒窝;并且,利用风力产生电流,不需要额外的电源,能够节省电力,而且设置绝缘子可以降低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感式防鸟刺,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固定连接于塔身上;绝缘子,所述绝缘子的一端连接所述基座远离所述塔身一侧;以及鸟刺束,所述鸟刺束连接所述绝缘子的另一端;其中,所述鸟刺束中多根鸟刺之间电连接,所述多根鸟刺摆动时切割输电线的电磁场产生电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感式防鸟刺,通过设置基座以固定连接塔身,且在基座上设置绝缘子以绝缘连接塔身与鸟刺束,鸟刺束连接绝缘子的另一端,鸟刺束中多根鸟刺之间电连接,多根鸟刺摆动时切割输电线的电磁场产生电流;即利用输电线的交变电流所产生的交变电磁场,鸟刺在风力作用下摆动时切割该电磁场中的磁力线以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得鸟刺束带电,从而可以有效阻止鸟类的靠近,防止鸟在横担上垒窝;并且,利用风力产生电流,不需要额外的电源,能够节省电力,而且设置绝缘子可以降低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靠近所述塔身一侧包括夹板,所述夹板固定夹接所述塔身。
通过在基座靠近塔身一侧设置夹板来夹接固定连接塔身,从而可以简单实现基座和塔身的连接,并且利用螺栓等结构配合夹板可以实现基座和塔身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安装和拆卸,同时利用夹板结构可以实现不同尺寸和不同形状的塔身位置的固定安装,提高了该防鸟刺的使用范围,避免不同规格的塔身采取不同的防鸟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远离所述塔身一侧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绝缘子连接。
通过设置套筒结构,可以直接套设在绝缘子上以简单实现基座和绝缘子的连接,并且利用套筒结构的可活动性可以实现绝缘子和套筒结构相对晃动,以实现鸟刺切割磁感线。即第一套筒的内径略大于绝缘子靠近第一套筒一侧的直径,从而保证绝缘子于第一套筒内可以晃动,以实现鸟刺的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有效驱散鸟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子包括柱状结构,所述柱状结构的一端嵌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内。
通过将绝缘子设置为柱状结构,可以利用该柱状结构实现绝缘子和第一套筒的套接且绝缘子在第一套筒内可以晃动,从而保证了鸟刺切割磁感线的实现。另外,利用长柱状结构的绝缘子可以提高绝缘子一端的底座和绝缘子另一端的鸟刺束之间的绝缘效果,避免电压过高击穿该绝缘子而导致鸟刺束的损坏。同时还可以减少绝缘子暴露在外的部分,以减少绝缘子受到风雨等自然天气而造成的自然损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绝缘子之间设置第一螺丝,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绝缘子活动连接。
通过在第一套筒和绝缘子之间设置第一螺丝,以加强第一套筒和绝缘子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因风力过大而导致绝缘子脱离第一套筒,即保证绝缘子和第一套筒不会脱离的前提下,实现第一套筒和绝缘子的相对晃动,从而实现鸟刺束的切割磁感线运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鸟刺束靠近所述绝缘子的一端包括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套设于所述柱状结构的另一端外部。
通过在鸟刺束靠近绝缘子的一端设置第二套筒,利用套筒结构实现鸟刺束和绝缘子的套设连接,并且利用套筒结构的可活动性可以实现绝缘子和套筒结构相对晃动,以实现鸟刺切割磁感线。即第二套筒的内径略大于绝缘子靠近第二套筒一侧的直径,从而保证绝缘子于第二套筒内可以晃动,以实现鸟刺切割磁感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绝缘子之间设置第二螺丝,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绝缘子活动连接。
通过在第二套筒和绝缘子之间设置第一螺丝,以加强第二套筒和绝缘子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因风力过大而导致绝缘子脱离第二套筒,即保证绝缘子和第二套筒1不会脱离的前提下,实现第二套筒和绝缘子的相对晃动,从而实现鸟刺束的切割磁感线运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子包括遮挡罩,所述遮挡罩套设于所述柱状结构上且与所述柱状结构密封连接。
通过在柱状结构上设置遮挡罩,并且遮挡罩和柱状结构密封连接,从而可以对柱状结构进行雨雪和阳光遮挡,避免雨水、雪和阳光进入柱状结构而损耗柱状结构,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柱状结构的使用寿命,继而提高整个绝缘子的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遮挡罩包括圆形结构。
通过设置圆形结构可以对柱状结构全方面的遮挡,从而进一步提高柱状结构的使用寿命,继而提高整个绝缘子的使用寿命。具体的,遮挡罩由上至下可以呈弧面,类似于雨伞结构,即当雨水或雪落至该遮挡罩上会顺着该弧面滑落,而不是停留在遮挡罩上,若雨雪过多很可能会导致遮挡罩被压垮,因此,利用该弧面结构可以有效保护遮挡罩,同时该弧面结构也可以更好的遮挡阳光,避免阳光照射柱状结构而损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根鸟刺包括螺旋结构。
通过在鸟刺上设置螺旋结构,以增加鸟刺的风阻,从而可以在风力作用下更好的摆动,以切割磁感线产生自感电流,并且利用螺旋结构可以构造电感,从而更好的产生感应电流。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感式防鸟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感式防鸟刺的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感式防鸟刺的绝缘子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感式防鸟刺的鸟刺束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感式防鸟刺的绝缘子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感式防鸟刺的鸟刺束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基座1、绝缘子2、鸟刺束3、鸟刺30、夹板11、第一套筒12、柱状结构21、第二套筒31、遮挡罩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因为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具有相同结构的相同部件或相同方法的相同步骤,如果示例性地描述了一实施例,则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仅描述与已描述实施例不同的结构或方法。
在整个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当一个部件描述为“连接”到另一部件,该一个部件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部件,或者通过第三部件“电连接”到另一部件。此外,除非明确地进行相反的描述,术语“包括”及其相应术语应仅理解为包括所述部件,而不应该理解为排除任何其他部件。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感式防鸟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自感式防鸟刺包括:基座1、绝缘子2以及鸟刺束3;其中,基座1固定连接于塔身上,绝缘子2的一端连接基座1远离塔身一侧,鸟刺束3连接绝缘子2的另一端;鸟刺束3中多根鸟刺30之间电连接,多根鸟刺30在摆动过程中切割输电线的电磁场产生电流。
输电线路是用变压器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再经断路器等控制设备接入输电线路来实现。结构形式,输电线路分为架空输电线路和电缆线路。
架空输电线路由线路杆塔、导线、绝缘子、线路金具、拉线、杆塔基础、接地装置等构成,架设在地面之上。按照输送电流的性质,输电分为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由于直流输电的电压在当时技术条件下难于继续提高,以致输电能力和效益受到限制,直流输电逐步为交流输电所代替,交流输电的成功,迎来了电气化社会的新时代。
输电的基本过程是创造条件使电磁能量沿着输电线路的方向传输。线路输电能力受到电磁场及电路的各种规律的支配。以大地电位作为参考点(零电位),线路导线均需处于由电源所施加的高电压下,称为输电电压。
输电线路在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等各项因素后所确定的最大输送功率,称为该线路的输送容量。输送容量大体与输电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因此,提高输电电压是实现大容量或远距离输电的主要技术手段,也是输电技术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是大自然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在国家强调环境保护工作,并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的促进下,鸟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极大的改善,鸟类数量迅速增加。但同时却给人类带来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对户外电力设备的影响,如鸟类经常在输电线路的电杆,铁塔上筑巢安家,打斗戏耍,排泄粪便,于是便引起输电线路闪络、短路等事故,造成跳闸停电,给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造成重大损失。
如何既要给鸟类一个很好的栖息环境和生存空间,又要防止鸟类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各种驱鸟产品,尤其是运用到保护户外电力设备的驱鸟装置便应运而生。但是目前的各种超声波、电磁辐射驱鸟器,结构复杂,寿命短,维护困难,而其他的驱鸟刺、反光镜等驱鸟器则功能单一,驱鸟效果不理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自感式防鸟刺,利用基座1将鸟刺束3固定在塔身上,并且在基座1和鸟刺束3之间设置绝缘子2以实现鸟刺束3和塔身之间的绝缘,避免输电线电压过高而击穿或烧毁鸟刺束3;同时鸟刺束3中的多根鸟刺30之间设置为电连接,鸟刺30在风力作用下会来回摆动,而输电线所运输的交变电流可以在其附近形成交变磁场,鸟刺30在该交变磁场中摆动相当于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并且多根鸟刺30是电连接的,只要有一根鸟刺30带电时,其他鸟刺 30均带电,从而可以保证整个鸟刺束3带电,从而可以很好的驱散鸟类,以保证输电线及其设备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感式防鸟刺,通过设置基座以固定连接塔身,且在基座上设置绝缘子以绝缘连接塔身与鸟刺束,鸟刺束连接绝缘子的另一端,鸟刺束中多根鸟刺之间电连接,多根鸟刺摆动时切割输电线的电磁场产生电流;即利用输电线的交变电流所产生的交变电磁场,鸟刺在风力作用下摆动时切割该电磁场中的磁力线以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得鸟刺束带电,从而可以有效阻止鸟类的靠近,防止鸟在横担上垒窝;并且,利用风力产生电流,不需要额外的电源,能够节省电力,而且设置绝缘子可以降低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
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感式防鸟刺的基座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上述基座1靠近塔身一侧包括夹板11,夹板11固定夹接塔身。
通过在基座1靠近塔身一侧设置夹板11来夹接固定连接塔身,从而可以简单实现基座1和塔身的连接,并且利用螺栓等结构配合夹板11可以实现基座1和塔身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安装和拆卸,同时利用夹板11结构可以实现不同尺寸和不同形状的塔身位置的固定安装,提高了该防鸟刺的使用范围,避免不同规格的塔身采取不同的防鸟刺。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而选取基座1的其他固定结构,例如箍接、绑接等,只要所选取的固定结构可以实现将基座1固定连接在塔身上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基座1和塔身连接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基座1远离塔身一侧可以包括第一套筒12,第一套筒12与绝缘子2连接。
绝缘子是一种特殊的绝缘控件,能够在架空输电线路中起到重要作用。早年间绝缘子多用于电线杆,慢慢发展于高型高压电线连接塔的一端挂了很多盘状的绝缘体,它是为了增加爬电距离的,通常由玻璃或陶瓷制成,就叫绝缘子。绝缘子不应该由于环境和电负荷条件发生变化导致的各种机电应力而失效,否则绝缘子就不会产生重大的作用,就会损害整条线路的使用和运行寿命。
绝缘子按安装方式不同,可分为悬式绝缘子和支柱绝缘子;按照使用的绝缘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瓷绝缘子、玻璃绝缘子和复合绝缘子(也称合成绝缘子);按照使用电压等级不同,可分为低压绝缘子和高压绝缘子;按照使用的环境条件的不同,派生出污秽地区使用的耐污绝缘子;按照使用电压种类不同,派生出直流绝缘子;尚有各种特殊用途的绝缘子,如绝缘横担、半导体釉绝缘子和配电用的拉紧绝缘子、线轴绝缘子和布线绝缘子等。此外,按照绝缘件击穿可能性不同,又可分为A型即不可击穿型绝缘子和B 型即可击穿型绝缘子两类。
悬式绝缘子广泛应用于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和发、变电所软母线的绝缘及机械固定。在悬式绝缘子中,又可分为盘形悬式绝缘子和棒形悬式绝缘子。盘形悬式绝缘子是输电线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绝缘子。棒形悬式绝缘子在德国等国家已大量采用。
支柱绝缘子主要用于发电厂及变电所的母线和电气设备的绝缘及机械固定。此外,支柱绝缘子常作为隔离开关和断路器等电气设备的组成部分。在支柱绝缘子中,又可分为针式支柱绝缘子和棒形支柱绝缘子。针式支柱绝缘子多用于低压配电线路和通信线路,棒形支柱绝缘子多用于高压变电所。
瓷绝缘子绝缘件由电工陶瓷制成的绝缘子。电工陶瓷由石英、长石和粘土做原料烘焙而成。瓷绝缘子的瓷件表面通常以瓷釉覆盖,以提高其机械强度,防水浸润,增加表面光滑度。在各类绝缘子中,瓷绝缘子使用最为普遍。
玻璃绝缘子绝缘件由经过钢化处理的玻璃制成的绝缘子。其表面处于压缩预应力状态,如发生裂纹和电击穿,玻璃绝缘子将自行破裂成小碎块,俗称“自爆”。这一特性使得玻璃绝缘子在运行中无须进行“零值”检测。
复合绝缘子也称合成绝缘子。其绝缘件由玻璃纤维树脂芯棒(或芯管)和有机材料的护套及伞裙组成的绝缘子。其特点是尺寸小、重量轻,抗拉强度高,抗污秽闪络性能优良。但抗老化能力不如瓷和玻璃绝缘子。复合绝缘子包括:棒形悬式绝缘子、绝缘横担、支柱绝缘子和空心绝缘子(即复合套管)。复合套管可替代多种电力设备使用的瓷套,如互感器、避雷器、断路器、电容式套管和电缆终端等。与瓷套相比,它除具有机械强度高、重量轻、尺寸公差小的优点外,还可避免因爆碎引起的破坏。
低压绝缘子和高压绝缘子低压绝缘子是指用于低压配电线路和通信线路的绝缘子。高压绝缘子是指用于高压、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和变电所的绝缘子。为了适应不同电压等级的需要,通常用不同数量的同类型单只(件)绝缘子组成绝缘子串或多节的绝缘支柱。
耐污绝缘子主要是采取增加或加大绝缘子伞裙或伞棱的措施以增加绝缘子的爬电距离,以提高绝缘子污秽状态下的电气强度。同时还采取改变伞裙结构形状以减少表面自然积污量,来提高绝缘子的抗污闪性能。耐污绝缘子的爬电比距一般要比普通绝缘子提高20%~30%,甚至更多。中国电网污闪多发的地区习惯采用双层伞结构形状的耐污绝缘子,此种绝缘子自清洗能力强,易于人工清扫。
直流绝缘子主要指用在直流输电中的盘形绝缘子。直流绝缘子一般具有比交流耐污型绝缘子更长的爬电距离,其绝缘件具有更高的体电阻率(50℃时不低于10Ω·m),其连接金具应加装防电解腐蚀的牺牲电极(如锌套、锌环)。
A型绝缘子和B型绝缘子A型即不可击穿型绝缘子,其干闪络距离不大干击穿距离的3倍(浇注树脂类)或2倍(其它材料类):B型即可击穿型绝缘子,其击穿距离小于干闪络距离的1/3(浇注树脂类)或1/2(其它材料类)。绝缘子干闪络距离指经由沿绝缘件外表面空气的最短距离;击穿距离指经由绝缘件绝缘材料内的最短距离。
绝缘子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电气绝缘和机械固定,为此规定有各种电气和机械性能的要求。如在规定的运行电压、雷电过电压及内部过电压作用下,不发生击穿或沿表面闪络;在规定的长期和短时的机械负荷作用下,不产生破坏和损坏;在规定的机、电负荷和各种环境条件下长期运行以后,不产生明显的劣化;绝缘子的金具,在运行电压下不产生明显的电晕放电现象,以免干扰无线电或电视的接收。因为绝缘子是大量使用的器件,对其连接金具还要求具有互换性。此外,绝缘子的技术标准还根据型号和使用条件的不同,要求对绝缘子进行各种电气的、机械的、物理的以及环境条件变化的试验,以检验其性能和质量。
通过设置套筒结构,可以直接套设在绝缘子2上以简单实现基座1和绝缘子2的连接,并且利用套筒结构的可活动性可以实现绝缘子2和套筒结构相对晃动,以实现鸟刺 30切割磁感线。即第一套筒12的内径略大于绝缘子2靠近第一套筒12一侧的直径,从而保证绝缘子2于第一套筒12内可以晃动,以实现鸟刺30的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有效驱散鸟类。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而选取基座1和绝缘子2的其他连接结构,例如卡接、绑接等,只要所选取的连接结构可以实现基座1和绝缘子 2的活动连接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基座1和绝缘子2连接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图3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感式防鸟刺的绝缘子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上述绝缘子2可以包括柱状结构21,该柱状结构21的一端嵌设于第一套筒12内部。
通过将绝缘子2设置为柱状结构,可以利用该柱状结构21实现绝缘子2和第一套筒12的套接且绝缘子2在第一套筒12内可以晃动,从而保证了鸟刺30切割磁感线的实现。另外,利用长柱状结构的绝缘子2可以提高绝缘子2一端的底座1和绝缘子2另一端的鸟刺束3之间的绝缘效果,避免电压过高击穿该绝缘子2而导致鸟刺束3的损坏。同时还可以减少绝缘子2暴露在外的部分,以减少绝缘子受到风雨等自然天气而造成的自然损耗。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而选取绝缘子2的其他结构,例如长方柱、三角柱等结构,只要所选取的绝缘子2的结构可以实现将基座1和绝缘子的活动连接且保证基座1和鸟刺束3之间的绝缘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绝缘子2 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套筒12和绝缘子2之间可以设置第一螺丝,第一套筒12和绝缘子2活动连接。
通过在第一套筒12和绝缘子2之间设置第一螺丝,以加强第一套筒12和绝缘子2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因风力过大而导致绝缘子2脱离第一套筒12,即保证绝缘子2和第一套筒12不会脱离的前提下,实现第一套筒12和绝缘子2的相对晃动,从而实现鸟刺束3的切割磁感线运动。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而选取第一套筒12和绝缘子2之间的其他限位结构,例如螺栓、限位槽等结构,只要所选取的第一套筒12和绝缘子2之间的限位结构可以实现将第一套筒12和绝缘子2之间的活动连接且保证第一套筒12和绝缘子2之间不脱离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第一套筒12和绝缘子2之间的具体限位结构不做限定。
图4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感式防鸟刺的鸟刺束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上述鸟刺束3靠近绝缘子2的一端包括第二套筒31,第二套筒31套设于柱状结构的另一端外部。
通过在鸟刺束3靠近绝缘子2的一端设置第二套筒31,利用套筒结构实现鸟刺束3和绝缘子2的套设连接,并且利用套筒结构的可活动性可以实现绝缘子2和套筒结构相对晃动,以实现鸟刺30切割磁感线。即第二套筒31的内径略大于绝缘子2靠近第二套筒31一侧的直径,从而保证绝缘子2于第二套筒31内可以晃动,以实现鸟刺30切割磁感线。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而选取鸟刺束3和绝缘子2的其他连接结构,例如卡接、绑接等,只要所选取的鸟刺束3和绝缘子2的连接结构可以实现鸟刺束3和绝缘子2的活动连接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鸟刺束3和绝缘子2连接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套筒31和绝缘子2之间可以设置第二螺丝,第二套筒31和绝缘子2活动连接。
通过在第二套筒31和绝缘子2之间设置第一螺丝,以加强第二套筒31和绝缘子2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因风力过大而导致绝缘子2脱离第二套筒31,即保证绝缘子2和第二套筒31不会脱离的前提下,实现第二套筒31和绝缘子2的相对晃动,从而实现鸟刺束3的切割磁感线运动。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而选取第二套筒31和绝缘子2之间的其他限位结构,例如螺栓、限位槽等结构,只要所选取的第二套筒31和绝缘子2之间的限位结构可以实现将第二套筒31和绝缘子2之间的活动连接且保证第二套筒31和绝缘子2之间不脱离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第二套筒31和绝缘子2之间的具体限位结构不做限定。
图5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感式防鸟刺的绝缘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5所示,上述绝缘子2可以包括遮挡罩22,遮挡罩22套设于柱状结构21上且与柱状结构21密封连接。
通过在柱状结构21上设置遮挡罩22,并且遮挡罩22和柱状结构21密封连接,从而可以对柱状结构21进行雨雪和阳光遮挡,避免雨水、雪和阳光进入柱状结构21而损耗柱状结构21,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柱状结构21的使用寿命,继而提高整个绝缘子的使用寿命。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而选取绝缘子2的其他保护结构,例如绝缘子外部设置绝缘密封套等,只要所选取的绝缘子2的保护结构可以有效保护绝缘子2且保证基座1和鸟刺束3之间的绝缘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绝缘子2的具体保护结构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上述遮挡罩22可以包括圆形结构。
通过设置圆形结构可以对柱状结构21全方面的遮挡,从而进一步提高柱状结构21的使用寿命,继而提高整个绝缘子的使用寿命。具体的,遮挡罩22由上至下可以呈弧面,类似于雨伞结构,即当雨水或雪落至该遮挡罩22上会顺着该弧面滑落,而不是停留在遮挡罩22上,若雨雪过多很可能会导致遮挡罩22被压垮,因此,利用该弧面结构可以有效保护遮挡罩22,同时该弧面结构也可以更好的遮挡阳光,避免阳光照射柱状结构21而损耗。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而选取绝缘子2的其他形状结构,例如方形结构、三角形结构等,只要所选取的绝缘子2的形状结构可以有效保护绝缘子2且保证基座1和鸟刺束3之间的绝缘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绝缘子2的具体形状结构不做限定。
图6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感式防鸟刺的鸟刺束结构示意图。如图 6所示,上述多根鸟刺30可以包括螺旋结构。
通过在鸟刺30上设置螺旋结构,以增加鸟刺30的风阻,从而可以在风力作用下更好的摆动,以切割磁感线产生自感电流,并且利用螺旋结构可以构造电感,从而更好的产生感应电流。
应当理解,本申请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而选取其他结构的鸟刺30,只要所选取的鸟刺结构可以实现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鸟刺3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鸟刺30可以设置为扁平结构,利用扁平结构可以增加受力面积,从而更好的捕获风力,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应当理解,为了捕获各个方向的风力,本申请中的鸟刺30的扁平结构的朝向可以各不相同,从而可以捕获各个方向的风力,并且由于鸟刺30之间电连接,从而可以保证整个鸟刺束3带电,以有效驱散鸟类在鸟刺束3附近筑巢。
在一实施例中,鸟刺30上还可以设置反光镜,利用反光镜的反光作用,可以在有阳光时反射阳光等光线,从而驱散鸟类,以辅助实现鸟类的驱散作用,进一步提高驱散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感式防鸟刺,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固定连接于塔身上;
绝缘子,所述绝缘子的一端连接所述基座远离所述塔身一侧;以及
鸟刺束,所述鸟刺束连接所述绝缘子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鸟刺束中多根鸟刺之间电连接,所述多根鸟刺摆动时切割输电线的电磁场产生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感式防鸟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靠近所述塔身一侧包括夹板,所述夹板固定夹接所述塔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感式防鸟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远离所述塔身一侧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绝缘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感式防鸟刺,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包括柱状结构,所述柱状结构的一端嵌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感式防鸟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绝缘子之间设置第一螺丝,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绝缘子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感式防鸟刺,其特征在于,所述鸟刺束靠近所述绝缘子的一端包括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套设于所述柱状结构的另一端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感式防鸟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绝缘子之间设置第二螺丝,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绝缘子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感式防鸟刺,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包括遮挡罩,所述遮挡罩套设于所述柱状结构上且与所述柱状结构密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感式防鸟刺,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罩包括圆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感式防鸟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鸟刺包括螺旋结构。
CN202222084723.7U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自感式防鸟刺 Active CN2181641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84723.7U CN218164113U (zh)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自感式防鸟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84723.7U CN218164113U (zh)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自感式防鸟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64113U true CN218164113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16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84723.7U Active CN218164113U (zh)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自感式防鸟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641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66635U (zh) 一种复合绝缘杆塔绝缘塔头
CN203423465U (zh) 一种配电架空输电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防雷保护装置
CN107394742B (zh) 一种电力设备避雷装置
CN211127072U (zh) 一种避免架空输电线路遭受雷电反击的装置
CN2888710Y (zh) 用于110kv或220kv变压器中性点保护装置
CN218164113U (zh) 一种自感式防鸟刺
CN105788775A (zh) 10kV输电线路用针式复合绝缘子
CN200950522Y (zh) 离子极化避雷针
Panosch et al. 20 kV overhead lines with covered conductors
CN101227071B (zh) 10kV配电线路绝缘塔头
CN208753548U (zh) 一种新型杆塔防雷接地装置
CN104734102A (zh) 交流输电线路铁塔
CN112018696A (zh) 一种10kV绝缘导线线路跳闸保护方法
CN204464915U (zh) 交流输电线路铁塔
CN205283063U (zh) 用于110kV架空线路的10kV架空绝缘线路系统
CN204216538U (zh) 10kV架空绝缘线路
CN205123211U (zh) 一种输电走廊用防雷多功能杆塔
Wareing The effects of lightning on overhead lines
Abd Rahman et al. Lightning impulse strength of 275 kV and 132 kV Tower with composite crossarm
CN203631987U (zh) 转轴双调节并联间隙的绝缘子防雷装置
Wang et al. Bird accident analysis and optimal design of 110kV insulation drainage line in Ningxia
CN209447635U (zh) 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变压器壳体
CN1131581C (zh) 等电位式自动避雷装置
CN212811247U (zh) 一种用于配电线路的防雷装置
CN219287127U (zh) 车载移动式变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