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64005U - 一种鲟鱼苗培育池用增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鲟鱼苗培育池用增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64005U
CN218164005U CN202221864121.7U CN202221864121U CN218164005U CN 218164005 U CN218164005 U CN 218164005U CN 202221864121 U CN202221864121 U CN 202221864121U CN 218164005 U CN218164005 U CN 2181640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rotating shaft
oxygenation
floating plate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641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振广
石振宇
刘建魁
王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Amur Sturgeon Group Huiz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Amur Sturgeon Group Huiz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Amur Sturgeon Group Huiz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Amur Sturgeon Group Huiz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641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640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64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640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鲟鱼苗培育池用增氧装置,包括浮板,所述浮板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壁固定连接有外齿圈,所述第一转轴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叶片;所述浮板顶部靠近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限位支架,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支架之间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外齿圈相对应的齿轮;所述浮板顶部的另一侧设置有气泵增氧机构,所述浮板前后两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气泵增氧机构,使水底也能供氧,扇叶输送氧气的同时又能在水底搅动,加速了水氧结合,使增氧更加充分,同时设计了限位环,使装置较为稳定的固定在水域中央。

Description

一种鲟鱼苗培育池用增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池增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鲟鱼苗培育池用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在水产养殖中水池增氧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现有的培育池增氧主要是通过装置拍打水面,加大水面与空气的接触来实现增氧,这样只能在水面部分增氧,水池底部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而鱼儿大部分时间在水池底部活动,并且现有的增氧装置大多固定在岸边,导致水池增氧不均匀。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鲟鱼苗培育池用增氧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培育池增氧主要是通过装置拍打水面,加大水面与空气的接触来实现增氧,这样只能在水面部分增氧,水池底部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而鱼儿大部分时间在水池底部活动,并且现有的增氧装置大多固定在岸边,导致水池增氧不均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鲟鱼苗培育池用增氧装置,包括浮板,所述浮板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壁固定连接有外齿圈,所述第一转轴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叶片;
所述浮板顶部靠近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限位支架,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支架之间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外齿圈相对应的齿轮;
所述浮板顶部的另一侧设置有气泵增氧机构,所述浮板前后两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转轴贯穿两个限位块中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叶片对水面的拍打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叶片末端呈圆弧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减小对水面拍打时第一叶片所受的阻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泵增氧机构包括两个第二限位支架,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支架之间固定连接有气泵,所述气泵的出气端固定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末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叶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气泵增氧机构对水池底部进行供氧,使整个水池的氧气分布更加均匀,更加充分,有利于鱼苗的生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叶片上开设多个均匀分布的出气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叶片在第二转轴上呈15°倾斜设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减小第二叶片旋转时受到的阻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气管与第二转轴和第二叶片的内部贯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输气管输送的氧气可以经过第二转轴并从第二叶片上的出气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具有防水防潮的特性,利于在水中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设计气泵增氧机构,使养殖池水底也能供氧,扇叶输送氧气的同时又能在水底搅动,加速了水氧结合,使增氧更加充分,利于鱼苗的生长;
2.设计了限位环,使装置能够较为稳定的固定在水池中央,能对水池中央部分增氧,使整个养殖池的增氧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视角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气泵增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浮板;2、限位块;3、第一转轴;4、外齿圈;5、第一叶片;6、第一限位支架;7、驱动电机;8、齿轮;9、气泵增氧机构;901、第二限位支架;902、气泵;903、输气管;904、第二转轴;905、第二叶片;10、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3,一种鲟鱼苗培育池用增氧装置,包括浮板1,浮板1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2,两个限位块2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外壁固定连接有外齿圈4,第一转轴3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叶片5;第一叶片5末端呈圆弧状,减小对水面拍打时第一叶片5所受的阻力。第一转轴3贯穿两个限位块2中心,使第一叶片5对水面的拍打更为稳定。浮板1顶部靠近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限位支架6,两个第一限位支架6之间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7,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外齿圈4相对应的齿轮8;浮板1顶部的另一侧设置有气泵增氧机构9,浮板1前后两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0,限位环10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具有防水防潮的特性,利于在水中使用。
如图4所示,气泵增氧机构9包括两个第二限位支架901,两个第二限位支架901之间固定连接有气泵902,气泵902的出气端固定连接有输气管903,输气管903的末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904,第二转轴904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叶片905,第二叶片905上开设多个均匀分布的出气口。第二叶片905在第二转轴904上呈15°倾斜设计,减小第二叶片905旋转时受到的阻力。输气管903与第二转轴904和第二叶片905的内部贯通,由输气管903输送的氧气可以经过第二转轴904并从第二叶片905上的出气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用绳索通过限位环10将浮板1固定在水池中央,打开驱动电机7,使其带动外齿圈4转动从而使第一转轴3旋转起来,第一转轴3转动使第一叶片5对水面进行拍打,通过拍打使水面跟空气接触,增大池水的含氧量;同时打开气泵902,由输气管903输送的空气从第二叶片905上的出气口排出,第二叶片905在排气的同时,又能使第二转轴904旋转,使其对水池底部的供氧更加充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鲟鱼苗培育池用增氧装置,包括浮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板(1)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2),两个所述限位块(2)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3),所述第一转轴(3)外壁固定连接有外齿圈(4),所述第一转轴(3)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叶片(5);
所述浮板(1)顶部靠近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限位支架(6),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支架(6)之间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7),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外齿圈(4)相对应的齿轮(8);
所述浮板(1)顶部的另一侧设置有气泵增氧机构(9),所述浮板(1)前后两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鲟鱼苗培育池用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3)贯穿两个限位块(2)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鲟鱼苗培育池用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5)末端呈圆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鲟鱼苗培育池用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增氧机构(9)包括两个第二限位支架(901),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支架(901)之间固定连接有气泵(902),所述气泵(902)的出气端固定连接有输气管(903),所述输气管(903)的末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904),所述第二转轴(904)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叶片(9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鲟鱼苗培育池用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片(905)上开设多个均匀分布的出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鲟鱼苗培育池用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片(905)在第二转轴(904)上呈15°倾斜设计。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鲟鱼苗培育池用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903)与第二转轴(904)和第二叶片(905)的内部贯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鲟鱼苗培育池用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10)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CN202221864121.7U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鲟鱼苗培育池用增氧装置 Active CN218164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64121.7U CN218164005U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鲟鱼苗培育池用增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64121.7U CN218164005U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鲟鱼苗培育池用增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64005U true CN218164005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14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64121.7U Active CN218164005U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鲟鱼苗培育池用增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640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61583U (zh) 一种渔业养殖自走式机器人
CN206565100U (zh) 一种新型浮球式水产养殖投料装置
CN211268195U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
CN105766756B (zh) 一种刺参池塘养殖投饲系统及投饲方法
CN211129429U (zh) 一种水产养殖投饲机
CN210929177U (zh) 一种水产品养殖用喂料装置
CN218164005U (zh) 一种鲟鱼苗培育池用增氧装置
CN213939347U (zh) 自走式水产养殖用抛洒一体机
CN209950129U (zh) 一种水产养殖的增氧投饲混料装置
CN212436981U (zh) 一种水产养殖池塘快速增氧设备
CN211153394U (zh) 一种新型的渔业养殖用增氧设备
CN207756315U (zh) 一种水产养殖洒药装置
CN206744311U (zh) 一种水产养殖箱
CN110304742A (zh) 一种具有微气泡功能的潜水助力增氧装置
CN213486458U (zh) 一种多功能水产养殖设备
CN205794535U (zh) 水产养殖高效给氧装置
CN211864654U (zh) 一种用于渔业养殖的投食装置
CN209030901U (zh) 一种水产养殖供氧装置
CN209721734U (zh) 一种具有微气泡功能的潜水助力增氧装置
CN209950150U (zh) 养鱼塘增氧装置
CN209151994U (zh) 一种泥鳅养殖用投料机
CN112369359A (zh) 一种渔业用投食打氧一体化装置
CN208159815U (zh) 一种水产饲料自动投喂装置
CN217242180U (zh)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氧气投入设备
CN215684238U (zh) 一种畜禽水产养殖用投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