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54443U - 用于暖脚器的暖风风道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暖脚器的暖风风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54443U
CN218154443U CN202222086441.0U CN202222086441U CN218154443U CN 218154443 U CN218154443 U CN 218154443U CN 202222086441 U CN202222086441 U CN 202222086441U CN 218154443 U CN218154443 U CN 2181544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arm
duct
air duct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8644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小龙
刘洋
王风辉
王智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rimal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rimal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rimal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rimal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8644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544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544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544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暖脚器的暖风风道结构,暖风风道结构由进风道、导风道和加热散热风道构成;进风道包括由散热腔体上设置的通风栅格与第一通风孔阵列、及设置于上风道上的进风口构成的新风道;进风道还包括由暖踏板上设置的第二通风孔阵列和所风道上设置的进风口构成的混合风道;导风道由轴流风扇和设置于下风道的导风坡面构成;加热散热风道由加热管、设置于暖踏板与底板之间的支撑柱阵列、设置于所述暖踏板上的第二通风孔阵列构成。本实用新型采用由进风道、导风道和加热散热风道、并紧密结合箱体的支撑结构和散热结构构成的暖风风道结构,实现对冷风均匀加热、将温度均匀的暖风精确输送到取暖区域,结构简单、取暖舒服、安全节能。

Description

用于暖脚器的暖风风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暖脚器的暖风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在单人或多人需要取暖的场合,通常使用一种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箱体,在箱体中间放置暖踏板将箱体分为上下两格,下格放入加热设备用于提供暖风,上格用于坐立后将脚放置于暖踏板上用于取暖。现有技术中,常见将加热设备放置于底板或侧板上开设的槽内,至进风不均匀及加热后的暖风扩散不均匀,用户体验不佳,且由于温度不均在高温区域使用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由于取暖箱体内暖风温度不均引起的使用效果不佳、不安全的缺陷,本方案通过采用与暖腿器的箱体支撑结构和散热结构紧密结合的、由进风道、导风道和加热散热风道组成的暖风风道结构,向箱体输送均匀的暖风,从而提升用户取暖体验和提高暖脚器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暖脚器的暖风风道结构,暖脚器包括:由侧板和底板围成的取暖腔体,取暖腔体中部设置暖踏板,暖踏板和底板之间由上到下依次设置上风道、轴流风扇、加热管和下风道,上风道和下风道的结合侧与侧板组合成一个半封闭的散热腔体,暖风风道结构由进风道、导风道和加热散热风道构成;进风道包括由散热腔体上设置的通风栅格与第一通风孔阵列、及设置于上风道上的进风口构成的新风道;导风道由轴流风扇和设置于下风道的导风坡面构成;加热散热风道由加热管、设置于暖踏板与底板之间的支撑柱阵列、设置于暖踏板上的第二通风孔阵列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采用由进风道、导风道和加热散热风道、并紧密结合箱体的支撑结构和散热结构构成的暖风风道结构,实现对冷风均匀加热、将温度均匀的暖风精确输送到取暖区域,实现取暖舒服、安全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暖脚器爆炸图。
附图标记:
1-暖脚器;2-侧板;3-底板;4-取暖腔体;5-暖踏板;6-上风道;7-轴流风扇;8-加热管;9-下风道;10-结合侧;11-散热腔体;111-通风栅格;112-第一通风孔;91-导风坡面;51-支撑柱;52-第二通风孔;61-进风口;92-坡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暖脚器1的暖风风道结构,该暖脚器1主要针对于没有集中供暖的南方地区。使用场景丰富,例如:客厅、卧室、办公室等多种类型区域。使用方式是用户在坐立休息、办公的情况下,将脚放在产品上面,腿部盖上织物来实现取暖保暖功能。与传统的暖脚器1相比,本产品具有暖风均匀安全性高体验好、供暖区域精准节省能源的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用于暖脚器1的暖风风道结构,暖脚器1包括:由侧板2和底板3围成的取暖腔体4,取暖腔体4中部架设暖踏板5,用户使用时,坐立后将脚放在暖踏板5上取暖,暖踏板5和底板3之间由上到下依次设置上风道6、轴流风扇7、加热管8和下风道9,上风道6用于进风、轴流风扇7用于提升风压、加热管8用于将进风加热为暖风,下风道9用于将冷风由垂直向下转向为水平并向四周扩散,上风道6和下风道9的结合侧10与侧板2组合成一个半封闭的散热腔体11,散热腔体11具有能散掉暖风吸进冷风的功能,是取暖腔体4中的相对冷区,一方面用于将不适合在高温状态工作的PCB板等组件放置其间,另一方面,散热腔体11在本实用新型中做为进风道的一部分,暖风风道结构由进风道、导风道和加热散热风道构成,此三个风道互相依序衔接,形成一个冷风-暖风-冷风+微暖风-暖风的循环风道,将取暖后的微暖风循环加热,节省能源;进风道包括由所述散热腔体11上设置的通风栅格111与第一通风孔112阵列、及设置于上风道6上的进风口61构成的新风道;导风道由轴流风扇7和设置于下风道9的导风坡面91构成;加热散热风道由加热管8、设置于暖踏板5与底板3之间的支撑柱51阵列、设置于暖踏板5上的第二通风孔52阵列构成。
通风栅格111设置于散热腔体11的侧板2面。第一通风孔112阵列为间隔并排设置于散热腔体11的上风道6上的若干个间隔并排的第一通风孔112,第一通风孔112阵列的位置靠近结合侧10。由通风栅格111、第一通风孔112阵列和进风口61组成的新风道的工作原理为:由通风栅格111进入的冷风穿过散热腔体11(此时同时用于冷却放置在散热腔体的PCB板等组件),从第一通风孔112流出进入上风道6的进风口61,这个新风道进的风是新的冷风。。
进风道还包括由暖踏板5上设置的第二通风孔52阵列和上风道6上设置的进风口61构成的混合风道。混合风道的工作原理为:在暖踏板5上部,由暖踏板5与腿脚部和铺于腿上的织物组成一个半密闭空间,这个半密闭空间里有供取暖的暖风和由半密闭空间进入的冷风,这两部分风混合成混合风,混合风通过第二通风孔52进入暖踏板5下,并再次与从新风道进入的冷风混合后进入上风道6的进风口61。
第二通风孔52阵列由设置于暖踏板5上呈放射状排列的若干个第二通风孔52构成。第二通风孔52一方面是供冷风和经过取暖后的微冷风混合后流入取暖踏板5下部流入进风口61,另一方面是供加热后的暖风从暖踏板5下部流到暖踏板5上部供取暖。
导风坡面91一体设置在下风道9朝向上风道6的表面上,导风坡面91为从下风道9外周到下风道9中心均分间隔挖出的若干个从高到低的坡槽92,经过轴流风扇7升压后的冷风流到下风道的上表面后,若上表面是平面,则会导致冷风直接往上回弹,本方案中,需要冷风往水平的四周扩散,因此设置导风坡面91,引导升压后的冷风由垂直向下改为水平向四周顺着设置的坡槽92由低往高流出并根据惯性通过加热管8从而被加热。
支撑柱51阵列由一体垂直设置于暖踏板5下表面并抵接到底板3的若干根呈放射状排列的支撑柱51构成。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柱51有两项功能,一方面,因为暖踏板5是架设在取暖腔体4的中部,脚踩踏时不够受力,采用设置在暖踏板5下表面的支撑柱51抵接到底板3,增加了暖踏板5的受力能力,使用更加安全;另一方面,呈放射状排列的支撑柱51,自然形成了一条条的导暖风道,引导从下风道9经加热管8扩散的暖风顺着导暖风道流向供取暖的区域,从而供暖区域比较精准,取暖体验好并节省能源。
支撑柱51阵列组成以加热管8为中心能水平向取暖腔体4的4个对角和与散热腔体11所在侧板2相邻的两个侧板2中段共6个方向均匀扩散暖风的导暖风道,取暖腔体能供一个或多人取暖,若是供单人取暖的暖脚器1,则两脚放置在上风道6左右的暖踏板5,若是多人取暖,则一部人的双脚放置在上风道6一侧的暖踏板5上,另一部会的双脚放置在上风道6另一侧的暖踏板5上,此两种取暖类型,需供暖的区域皆置于上风道6两侧的位置,因此当暖风顺着4个对角及上风道6两侧的侧板2中段扩散时,暖风皆集中于需取暖的区域,供风较精准。支撑柱51为椎形圆柱体。如前文所述,支撑柱51一方面是做为支撑作用,椎形圆柱体的稳定好,支撑作用很好,另一方面,椎形圆柱体的表面为圆形,当暖风流过时,不会被阻挡,会顺着圆周的方向依着惯性继续往前流,因此导风性能比较好。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暖风风道结构,具有两个特征,一是风的走向顺畅,由通风栅格111和由腿部与暖踏板5形成的半封闭空间进入的冷风、与供暖后的暖风混合再进入上风道6的进风口61形成混合风进入轴流风扇7升压,再经下风道9的导风坡面91引导风实现向水平四周扩散的转向,经加热管8加热后依惯性顺着支撑柱51阵列自然形成的导暖风道扩散,对暖风的利用率高,风的温度均匀,节能安全,使用舒适;二是紧密结合了取暖箱体的支撑结构和散热结构,使由支撑柱51做为支撑结构的同时也做为顺畅的导暖风道,同时利用了用于PCB板等散热的散热腔体11做为新风通道顺畅进风。此种暖风风道结构,结构简单实用,取暖效果和节能安全的功能良好。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其”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Claims (9)

1.用于暖脚器的暖风风道结构,所述暖脚器包括:由侧板和底板围成的取暖腔体,取暖腔体中部设置暖踏板,暖踏板和底板之间由上到下依次设置上风道、轴流风扇、加热管和下风道,上风道和下风道的结合侧与侧板组合成一个半封闭的散热腔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暖风风道结构由进风道、导风道和加热散热风道构成;
所述进风道包括由所述散热腔体上设置的通风栅格与第一通风孔阵列、及设置于上风道上的进风口构成的新风道;
所述导风道由所述轴流风扇和设置于所述下风道的导风坡面构成;
所述加热散热风道由所述加热管、设置于所述暖踏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支撑柱阵列、设置于所述暖踏板上的第二通风孔阵列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暖脚器的暖风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栅格设置于所述散热腔体的所述侧板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暖脚器的暖风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孔阵列为间隔并排设置于散热腔体的上风道上的若干个间隔并排的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阵列的位置靠近所述结合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暖脚器的暖风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道还包括由所述暖踏板上设置的第二通风孔阵列和所述上风道上设置的进风口构成的混合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暖脚器的暖风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孔阵列由设置于暖踏板上呈放射状排列的若干个第二通风孔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暖脚器的暖风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坡面一体设置在下风道朝向上风道的表面,所述导风坡面为从下风道外周到下风道中心均分间隔挖出的若干个从高到低的坡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暖脚器的暖风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阵列由一体垂直设置于暖踏板下表面并抵接到底板的若干根呈放射状排列的支撑柱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暖脚器的暖风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阵列组成以加热管为中心能水平向取暖腔体4个对角和与散热腔体所在侧板相邻的两个侧板中段共6个方向均匀扩散暖风的导暖风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暖脚器的暖风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为椎形圆柱体。
CN202222086441.0U 2022-08-09 2022-08-09 用于暖脚器的暖风风道结构 Active CN2181544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86441.0U CN218154443U (zh) 2022-08-09 2022-08-09 用于暖脚器的暖风风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86441.0U CN218154443U (zh) 2022-08-09 2022-08-09 用于暖脚器的暖风风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54443U true CN218154443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99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86441.0U Active CN218154443U (zh) 2022-08-09 2022-08-09 用于暖脚器的暖风风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544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154443U (zh) 用于暖脚器的暖风风道结构
CN111197829A (zh) 包括热电模块的落脚器
JP2014001892A (ja) 温度成層型空調システム
TWI386606B (zh) 隨身空調系統
CN209564057U (zh) 便捷式干身机
CN214094764U (zh) 一种辐射对流结合的微环境控制装置
CN108167786A (zh) 一种防高温的led启动电源
KR19980079526A (ko) 사우나장치
CN210407607U (zh) 一种电热桌
CN203073799U (zh) 具有加热功能的椅子
CN112524720A (zh) 一种辐射对流结合的微环境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16293381U (zh) 一种电取暖桌
CN201680489U (zh) 覆盖型箱式取暖器
CN111379150A (zh) 一种被褥烘干器
CN219022219U (zh) 一种带有石墨烯加热装置的足疗设备
CN218605622U (zh) 一种水暖取暖桌
CN213605107U (zh) 一种取暖会议桌
CN217028261U (zh) 一种桑拿房
CN211451107U (zh) 一种麻将机用可节能式的暖脚支座
CN210399115U (zh) 脚部取暖器
JP3133183U (ja) 輻射暖房装置付き学習机
CN219640335U (zh) 一种下发热电暖炉
CN216897598U (zh) 一种浴区除湿恒温换热器
CN212316496U (zh) 一种被褥烘干器
CN102444930A (zh) 节能浴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