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27438U - 一种折叠桌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27438U
CN218127438U CN202222474761.3U CN202222474761U CN218127438U CN 218127438 U CN218127438 U CN 218127438U CN 202222474761 U CN202222474761 U CN 202222474761U CN 218127438 U CN218127438 U CN 2181274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sktop
leg
table top
supporting leg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7476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志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Yeren Outdoor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Yeren Outdoor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Yeren Outdoor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Yeren Outdoor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7476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274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274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274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ables And Desks Characterized By Structural Sha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桌,包括桌面,桌面下侧设有支撑腿,支撑腿包括中转动腿,中转动腿与桌面下侧转动连接,中转动腿两侧设有侧支撑腿,桌面下侧设有与卡接结构,侧支撑腿下侧与地面抵接形成支撑,侧支撑腿上侧与桌面下侧的卡接结构卡接时,支撑腿展开与桌面卡接时,支撑腿将桌面支撑,支撑腿的侧支撑腿与桌面卡接结构脱离时,支撑腿折叠,支撑腿转动至与桌面贴合,将支撑腿设置为中间位置与桌面转动连接,支撑腿的两外侧在不与桌面固定时处于游动状态,因此,在将支撑腿的侧支撑腿分别与桌面固定,这样,在组装的过程中,只需要使用较小的力就可以将侧支撑腿拉动,可以很轻松的将支撑腿与桌面固定,从而完成支撑腿与桌面的支撑固定。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桌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桌。
背景技术
桌子是用于放置物品日常家具,一般是放置在固定位置,用于放置一些物品,但是随着现有户外活动的发展,为了在户外活动中放置物品,也将桌子从原有家庭中扩展到户外环境中。
在将桌子作为一种户外用品使用时,主要需要保证携带的方便性,因此,折叠桌应运而生,在折叠后,占用体积较小,从而方便携带至户外环境中,现有技术中,为了将桌子设计折叠尺寸更小,一般会采用两种方式,一种为将桌子分为多个零部件,在不使用时,将其完全的拆卸为多个零部件,使用之前将其组装,但是此时零部件太多,携带容易散落,另一种则采用多个转动、伸缩、折叠的方式,将桌腿转动折叠,以方便携带,例如图11和图12所示,桌面底部设有卡钩,此时通过拉动折叠腿的中间位置,以将折叠腿与桌面卡钩固定,由于支撑退与桌面转动固定位置在两端,需要通过支撑腿中部位置来与桌面固定,因此,在拉扯支撑退的过程中,需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动,对于女性或力气较小的人来说,使用时较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折叠桌。
一种折叠桌,其特征在于,包括桌面,所述桌面下侧设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包括中转动腿,所述中转动腿与桌面下侧转动连接,所述中转动腿两侧设有侧支撑腿,所述桌面下侧设有与卡接结构,所述侧支撑腿下侧与地面抵接形成支撑,所述侧支撑腿上侧与桌面下侧的卡接结构卡接时,所述支撑腿展开与桌面卡接时,所述支撑腿将桌面支撑,所述支撑腿的侧支撑腿与桌面卡接结构脱离时,所述支撑腿折叠,所述支撑腿转动至与桌面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转动腿包括转动部,所述转动部通过压板转动固定在桌面下侧面,所述转动部的两侧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端设有横向部,所述横向部与侧支撑腿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转动腿与桌面转动连接位置、侧支撑腿与卡接结构卡接固定时的位置交错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桌面包括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所述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之间通过合页连接,所述合页位于桌面下侧位置,所述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两外侧设有合紧锁,所述第二桌面和第二桌面折叠合拢时,通过合紧锁将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之间还设有横向支撑件,所述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展开后,所述横向支撑件固定在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之间,
所述横向支撑件包括横向支撑杆,所述横向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一桌面转动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桌面可拆卸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杆固定在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下侧位置时,横向支撑杆在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下侧形成支撑,
所述横向支撑杆一端设有长腰形孔,所述横向支撑杆在固定槽位置通过螺栓与第一桌面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杆的另一端设有U形槽,所述第二桌面设有固定螺栓,所述横向支撑杆在U形槽位置与固定螺栓卡接固定,所述横向支撑杆在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下侧形成支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支撑杆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一桌面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杆的另一端设有固定塞,所述第二桌面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展开时,所述横向支撑杆的固定塞卡入固定孔中,横向支撑杆在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下侧形成支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卡接主体,所述卡接主体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包括卡入槽和卡紧槽,所述卡紧槽外侧尺寸小于内侧尺寸,所述侧支撑腿设有卡接柱,所述侧支撑腿的卡接柱从卡入槽位置移入卡接槽,在卡接槽内卡入槽位置移动至卡紧槽位置,从而将侧支撑腿与卡接主体卡接固定,所述卡接结构设有弧形部,所述弧形部位于桌面两个相邻侧面相交的位置,用于形成弧形边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支撑腿外侧设有伸缩桌腿,所述伸缩桌腿包括在侧支撑腿外侧滑动的外支撑腿,所述外支撑腿和侧支撑腿之间设有锁紧结构,所述外支撑腿移动至侧支撑腿不同位置时,通过锁紧结构将外支撑腿与侧支撑腿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结构包括锁紧片,所述锁紧片设有固定孔,所述锁紧片在固定孔位置套接在侧支撑腿的外侧,所述锁紧片一端设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外支撑腿固定,在拉簧的作用下,所述锁紧片倾斜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支撑腿设有连接孔,所述锁紧片在连接孔位置与外支撑腿腿连接。
上述折叠桌,将支撑腿设置为中间位置(中转动腿)与桌面转动连接,支撑腿的两外侧在不与桌面固定时处于游动状态,因此,在将支撑腿的侧支撑腿分别与桌面固定,这样,在组装的过程中,只需要使用较小的力就可以将侧支撑腿拉动,可以很轻松的将支撑腿与桌面固定,从而完成支撑腿与桌面的支撑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桌展开状态正面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桌展开状态背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桌升高状态正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桌升高状态背面视图;
图5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图6为图2中B处放大图;
图7为图2中C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桌支撑腿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桌折叠收纳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桌折叠腿示意图;
图11为现有技术中折叠桌折叠腿与卡钩固定示意图;
图12为现有技术中折叠桌折叠腿与卡钩固定示意图;
其中,1、桌面;11、第一桌面;12、第二桌面;2、支撑腿;21、中转动腿;211、转动部;212、连接部;213、横向部;22、侧支撑腿;221卡接柱;23、伸缩桌腿;231、外支撑腿;24、锁紧结构;241、锁紧片;242、拉簧;243、连接孔;3、卡接结构;31、卡接槽;311、卡入槽;312、卡紧槽;32、弧形部;4、合页;5、横向支撑件;51、横向支撑杆;511、长腰形孔;512、U形槽;6、合紧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折叠桌,包括桌面1,所述桌面1下侧设有支撑腿2,所述支撑腿2包括中转动腿21,所述中转动腿21与桌面1下侧转动连接,所述中转动腿21两侧设有侧支撑腿22,所述桌面1下侧设有与卡接结构3,所述侧支撑腿22下侧与地面抵接形成支撑,所述侧支撑腿22上侧与桌面1下侧的卡接结构3卡接时,所述支撑腿2展开与桌面1卡接时,所述支撑腿2将桌面1支撑,所述支撑腿2的侧支撑腿22与桌面1卡接结构3脱离时,所述支撑腿2折叠,所述支撑腿2转动至与桌面1贴合。
将支撑腿2设置为中间位置(中转动腿21)与桌面1转动连接,支撑腿2的两外侧在不与桌面1固定时处于游动状态,因此,在将支撑腿2的侧支撑腿22分别与桌面1固定,这样,在组装的过程中,只需要使用较小的力就可以将侧支撑腿22拉动,可以很轻松的将支撑腿2与桌面1固定,从而完成支撑腿2与桌面1的支撑固定。
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将支撑腿2从与桌面1接触位置拉出来,将折叠腿与桌面1分离,然后再将两个侧支撑腿22分别向外拉动,使侧支撑腿22与卡接结构3卡接,从而将支撑腿2与桌面1固定,这样将两个支撑腿2的四个侧支撑腿22分别与桌面1固定,从而完成折叠桌的展开,在需要将支撑腿2收纳时,将侧支撑腿22与卡接结构3分离,然后再将支撑腿2转动至与桌面1贴合,完成支撑腿2的收纳。
中转动腿21主要是用于与桌面1形成一个转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转动腿21包括转动部211,所述转动部211通过压板转动固定在桌面1下侧面,所述转动部211的两侧设有连接部212,所述连接部212的外端设有横向部213,所述横向部213与侧支撑腿22固定。此时,转动部211为与桌面1下侧贴合的横向杆结构,在转动部211的两端设有倾斜的连接部212,连接部212另一端朝向外侧,然后在连接部212的另一端设置横向部213,此时的横向部213横向设置,与桌面1平行,然后横向部213另一端则为侧支撑腿22,侧支撑腿22的另一端则为游动状态,在需要形成支撑时,侧支撑腿22游动的一端则通过卡接结构3与桌面1固定,从而将支撑腿2与桌面1形成固定。
在此时,为了生产方便,中转动部211、侧支撑腿22采用一体折弯成型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根据实际需求将金属杆折弯成相对应的形状,从而方便生产。同时,此时的侧支撑腿22的一端处于游动状态,在朝向卡接结构3拉动的时候,由于只是拉动一侧的侧支撑腿22,因此,可以减少拉动侧支撑腿22所需要的力,方便力气较小的用于使用。
在将支撑腿2的侧支撑腿22与桌面1固定之后,为了进一步的增加支撑腿2支撑过程中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转动腿21与桌面1转动连接位置、侧支撑腿22与卡接结构3卡接固定时的位置交错设置。具体为中转动腿21与桌面1转动接触位置设置在桌面1内侧,侧支撑腿22与卡接结构3卡接固定时的位置靠近桌面1边缘位置,这样在将侧支撑腿22与桌面1固定之后,中转动腿21的连接部212呈倾斜状,支撑腿2的下侧朝向桌面1外侧倾斜,因而支撑腿2能够更好的对桌面1形成支撑。
在将支撑腿2折叠之后,为了能够将折叠桌整体收纳更方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桌面1包括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所述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之间通过合页4连接,所述合页4位于桌面1下侧位置,所述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两外侧设有合紧锁6,所述第二桌面12和第二桌面12折叠合拢时,通过合紧锁6将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固定连接。此时,桌面1也采用折叠形式,将合页4设置在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的下侧位置,在将支撑腿2收纳至与桌面1贴合之后,然后将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在合页4位置折叠,此时的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内的上侧朝外,在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折叠时,支撑腿2位于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折叠内侧面,因此,折叠后的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可以将支撑腿2收纳在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之间,避免支撑腿2在掉出来,以及避免在运输的过程中,支撑腿2发生晃动,在将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通过合页4折叠之后,为了避免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分离开,在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之间设有合紧锁6,通过合紧锁6将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固定。
当然,在此时,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的长度大于支撑腿2与桌面1贴合时的长度,以确保将支撑腿2收纳之后,不会影响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之间的折叠收纳。
由于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之间通过合页4连接,因此,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之间是处于活动状态的,而桌面1主要是用于放置物品,为了避免桌面1放置物品之后将桌面1在合页4位置压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之间还设有横向支撑件5,所述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展开后,所述横向支撑件5固定在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之间,在将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展开之后,通过在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的下侧位置设置横向支撑件5,以增加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的抗变形能力。
而在收纳时,为了不影响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之间的折叠收纳,需要将折叠收纳件移处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的接缝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支撑件5包括横向支撑杆51,所述横向支撑杆51的一端与第一桌面11转动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杆51的另一端与第二桌面12可拆卸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杆51固定在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下侧位置时,横向支撑杆51在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下侧形成支撑。横向支撑杆51的一端与第一桌面11转动连接,则可以控制横向支撑杆51的位置,可以将其转动至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之间,横跨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也可以将其转动至第一桌面11下侧,而横向支撑杆51的另一端则与第二桌面12可拆卸连接,在需要形成支撑时,横向支撑杆51与第二桌面12固定,从而在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之间形成支撑。
具体的,作为横向支撑杆51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横向支撑杆51一端设有长腰形孔511,所述横向支撑杆51在固定槽位置通过螺栓与第一桌面11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杆51的另一端设有U形槽512,所述第二桌面12设有固定螺栓,所述横向支撑杆51在U形槽512位置与固定螺栓卡接固定,所述横向支撑杆51在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下侧形成支撑。横向支撑杆51在长腰形孔511位置可以水平横向移动,从而将横向支撑杆51在U形槽512位置与固定螺栓卡接固定,将横向支撑杆51固定在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之间,在需要将折叠桌收纳时,移动横向支撑杆51,使横向支撑杆51在U形槽512位置与固定螺栓分离,可以将横向支撑杆51转动至第一桌面11一侧位置,以方便收纳。
作为横向支撑杆5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横向支撑杆51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一桌面11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杆51的另一端设有固定塞,所述第二桌面12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展开时,所述横向支撑杆51的固定塞卡入固定孔中,横向支撑杆51在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下侧形成支撑。此时,横向支撑杆51通过螺栓与第一桌面11连接,横向支撑杆51可以在螺栓位置转动一定角度(此时只需要将横向支撑杆51与第一桌面11连接位置有一定的间隙,及螺栓具有一定的长度),横向支撑杆51的另一端设有固定塞,此时固定塞包括固定柱,在固定柱最外侧设有弹性塞,固定塞卡入固定孔之后,弹性塞可以避免固定柱直接掉落出来,在需要将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折叠时,将横向支撑杆51在固定塞位置拔出,从而将横向支撑杆51与第二桌面12分离,再将横向支撑杆51转动至第一桌面11一侧位置,方便第一桌面11和第二桌面12收纳折叠。
侧支撑腿22是通过卡接主体与桌面1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接结构3包括卡接主体,所述卡接主体设有卡接槽31,所述卡接槽31包括卡入槽311和卡紧槽312,所述卡紧槽312外侧尺寸小于内侧尺寸,所述侧支撑腿22设有卡接柱221,所述侧支撑腿22的卡接柱221从卡入槽311位置移入卡接槽31,在卡接槽31内卡入槽311位置移动至卡紧槽312位置,从而将侧支撑腿22与卡接主体卡接固定,此时卡接槽31的卡入槽311和卡接槽31所在反向与中转动腿21的转动部211垂直设置,也就是说,在侧支撑腿22的卡接柱221卡入卡接槽31之后,侧支撑腿22的卡接柱221在卡接槽31内朝向中转动腿21的转动部211方向移动,直至移动至卡紧槽312位置,由于此时中转动腿21与桌面1转动连接位置、侧支撑腿22与卡接结构3卡接固定时的位置交错设置,因此,在将侧支撑腿22向外拉动,将侧支撑腿22的卡接柱221在卡入槽311位置移入卡入槽311中,然后在支撑腿2的作用下(支撑腿2恢复形变产生力),侧支撑腿22滑动至卡紧槽312位置,从而将侧支撑腿22与卡接结构3固定,此时,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侧支撑腿22不会滑出卡接结构3,如果需要将侧支撑腿22移出,则需要向外拉动侧支撑腿22,使侧支撑腿22的卡接柱221从卡紧槽312位置移动至卡入槽311位置,然后再将侧支撑腿22移出卡接结构3。
为了避免桌面1的角落处形成尖锐部分,造成意外刮伤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接结构3设有弧形部32,所述弧形部32位于桌面1两个相邻侧面相交的位置,用于形成弧形边角。此时的卡接结构3正好设置在桌面1的四个角位置,因此,为了避免意外划伤,将设置的弧形边角与卡接结构3设置在一起,在安装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弧形边角来进行安装时的定位,也可以避免划伤,同时,将弧形边角与卡接结构3设置为一体结构,可以方便生产,减少零部件的数量。
由于桌面1和支撑腿2都为折叠设计,为了不影响桌面1的折叠,因此支撑腿2的长度会受到限制,而为了适应不同高度需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支撑腿22外侧设有伸缩桌腿23,所述伸缩桌腿23包括在侧支撑腿22外侧滑动的外支撑腿231,所述外支撑腿231和侧支撑腿22之间设有锁紧结构24,所述外支撑腿231移动至侧支撑腿22不同位置时,通过锁紧结构24将外支撑腿231与侧支撑腿22固定。外支撑腿231套接在侧支撑腿22的外侧滑动,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将外支撑腿231移动,从而增加支撑腿2的整体长度,在将外支撑腿231调整至所需要的位置之后,通过锁紧结构24将外支撑腿231和侧支撑腿22固定,避免外支撑腿231和侧支撑腿22之间出现相对滑动。
对于外支撑腿231和侧支撑腿22之间的固定,现有技术一般在外支撑腿231和侧支撑腿22上设有多个孔,在将外支撑腿231和侧支撑腿22移动至孔连通时,在孔内插入一个定位销,用于将外支撑腿231和侧支撑腿22固定,但是这种结构由于孔的数量有限,因此外支撑腿231和侧支撑腿2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都是几个确定的点,不能任意调整外支撑腿231和侧支撑腿22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得外支撑腿231和侧支撑腿22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够任意调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结构24包括锁紧片241,所述锁紧片241设有固定孔,所述锁紧片241在固定孔位置套接在侧支撑腿22的外侧,所述锁紧片241一端设有拉簧242,所述拉簧242的另一端与外支撑腿231固定,在拉簧242的作用下,所述锁紧片241倾斜设置。在拉簧242的作用下,锁紧片241倾斜设置,因此,在固定孔位置套接在侧支撑腿22外侧的锁紧片241作用下,锁紧片241与侧支撑腿22之间有较大的摩擦力,进而影响外支撑腿231与侧支撑腿22之间的相对滑动,将侧支撑腿22与外支撑腿231固定在一起。
在需要移动外支撑腿231时,扳动锁紧片241,使锁紧片241处于水平位置,此时,锁紧片241的固定孔与侧支撑腿22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因此,侧支撑腿22可以与锁紧片241自由的移动,任意调整外支撑腿231的位置,在将外支撑腿231移动至所需要的位置之后,松开锁紧片241,锁紧片241在拉簧242的作用下恢复至倾斜状态,从而将外支撑腿231与侧支撑腿22之间形成相对的固定,形成一定长度的支撑腿2。
在此时,由于四个侧支撑腿22外侧都设置有独立的外支撑腿231,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调整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外支撑腿231的位置,在户外地面不平的情况下,可以单独调整外支撑腿231的位置,使各个外支撑腿231根据实际地面平整度来调整高度位置,从而确保桌面1的水平和稳定。
而为了是的中转动腿21的横向部213不影响外支撑腿231上下滑动,在外支撑腿231相对于横向部213的一侧设有开槽,横向部213在开槽位置与侧支撑腿22连接,在外支撑腿231与侧支撑腿22发生相对移动时,横向部213与侧支撑腿22的连接位置位于开槽中不同位置。
锁紧片241是用于将外支撑腿231和侧支撑腿22固定的结构,因此,在外支撑腿231移动的过程中,锁紧片241也需要与外支撑腿231同步移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支撑腿231设有连接孔243,所述锁紧片241在连接孔243位置与外支撑腿231腿连接。此时在外支撑腿231靠近锁紧片241一端设有连接板,连接板固定在外支撑板的外侧,连接板设有连接孔243,锁紧片241设有插入连接孔243中的凸起部,将锁紧片241在固定孔位置套接在侧支撑腿22的外侧,然后再将连接板固定在外支撑腿231的外侧,在固定连接板时,将锁紧片241的凸起部插入连接板的连接孔243中,然后再将拉簧242一端与锁紧片241一端固定,拉簧242的另一端与外支撑腿231固定(外支撑腿231设有凸起的螺栓),此时的拉簧242处于拉伸状态,因此,拉簧242可以将锁紧片241拉动至倾斜位置,在扳动锁紧片241至水平位置时,移动外支撑腿231的情况下,锁紧片241在拉簧242和连接板的作用下与外支撑腿231同步上下移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折叠桌,其特征在于,包括桌面,所述桌面下侧设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包括中转动腿,所述中转动腿与桌面下侧转动连接,所述中转动腿两侧设有侧支撑腿,所述桌面下侧设有与卡接结构,所述侧支撑腿下侧与地面抵接形成支撑,所述侧支撑腿上侧与桌面下侧的卡接结构卡接时,所述支撑腿展开与桌面卡接时,所述支撑腿将桌面支撑,所述支撑腿的侧支撑腿与桌面卡接结构脱离时,所述支撑腿折叠,所述支撑腿转动至与桌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动腿包括转动部,所述转动部通过压板转动固定在桌面下侧面,所述转动部的两侧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端设有横向部,所述横向部与侧支撑腿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动腿与桌面转动连接位置、侧支撑腿与卡接结构卡接固定时的位置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桌面包括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所述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之间通过合页连接,所述合页位于桌面下侧位置,所述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两外侧设有合紧锁,所述第二桌面和第二桌面折叠合拢时,通过合紧锁将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之间还设有横向支撑件,所述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展开后,所述横向支撑件固定在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之间,
所述横向支撑件包括横向支撑杆,所述横向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一桌面转动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桌面可拆卸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杆固定在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下侧位置时,横向支撑杆在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下侧形成支撑,
所述横向支撑杆一端设有长腰形孔,所述横向支撑杆在固定槽位置通过螺栓与第一桌面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杆的另一端设有U形槽,所述第二桌面设有固定螺栓,所述横向支撑杆在U形槽位置与固定螺栓卡接固定,所述横向支撑杆在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下侧形成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撑杆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一桌面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杆的另一端设有固定塞,所述第二桌面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展开时,所述横向支撑杆的固定塞卡入固定孔中,横向支撑杆在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下侧形成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卡接主体,所述卡接主体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包括卡入槽和卡紧槽,所述卡紧槽外侧尺寸小于内侧尺寸,所述侧支撑腿设有卡接柱,所述侧支撑腿的卡接柱从卡入槽位置移入卡接槽,在卡接槽内卡入槽位置移动至卡紧槽位置,从而将侧支撑腿与卡接主体卡接固定,所述卡接结构设有弧形部,所述弧形部位于桌面两个相邻侧面相交的位置,用于形成弧形边角。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撑腿外侧设有伸缩桌腿,所述伸缩桌腿包括在侧支撑腿外侧滑动的外支撑腿,所述外支撑腿和侧支撑腿之间设有锁紧结构,所述外支撑腿移动至侧支撑腿不同位置时,通过锁紧结构将外支撑腿与侧支撑腿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包括锁紧片,所述锁紧片设有固定孔,所述锁紧片在固定孔位置套接在侧支撑腿的外侧,所述锁紧片一端设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外支撑腿固定,在拉簧的作用下,所述锁紧片倾斜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撑腿设有连接孔,所述锁紧片在连接孔位置与外支撑腿腿连接。
CN202222474761.3U 2022-09-19 2022-09-19 一种折叠桌 Active CN2181274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74761.3U CN218127438U (zh) 2022-09-19 2022-09-19 一种折叠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74761.3U CN218127438U (zh) 2022-09-19 2022-09-19 一种折叠桌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27438U true CN218127438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62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74761.3U Active CN218127438U (zh) 2022-09-19 2022-09-19 一种折叠桌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274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38949Y (zh) 一种能改变成椅子的桌椅结合体
CA2653394C (en) Modular folding table
US11540622B2 (en) Linking assembly, foldable frame and picnic table having same
CN108294462B (zh) 一种连体折叠桌凳
US6158361A (en) Foldable table frame
US6792880B2 (en) Foldable table
KR100795170B1 (ko) 슬라이딩 테이블
CN218127438U (zh) 一种折叠桌
US4960303A (en) Folding table and seat assembly
WO2023193658A1 (zh) 一种折叠桌结构改进
CN115553556A (zh) 一种折叠桌
CN201032914Y (zh) 一种组合桌
CN211021404U (zh) 一种可折叠的金属桌子
KR102196714B1 (ko) 테이블용 접이식 다리
CN2726397Y (zh) 折叠桌的折叠机构
CN111789440A (zh) 一种多功能折叠变形装置
CN212521106U (zh) 一种折叠翻折式功能架
CN112617502A (zh) 床架
CN218073960U (zh) 一种新型蛋卷折叠桌
TWI730900B (zh) 延伸桌椅
CN214711150U (zh) 一种折叠框架及使用该框架的折叠桌
CN211632215U (zh) 一种可折叠宿舍用床上桌
CN220545972U (zh) 一种折叠橱柜
CN210841999U (zh) 一种折叠桌
JP3243222U (ja) 折り畳みテーブ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