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23407U - 发光基板及显示模组 - Google Patents

发光基板及显示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23407U
CN218123407U CN202221884644.8U CN202221884644U CN218123407U CN 218123407 U CN218123407 U CN 218123407U CN 202221884644 U CN202221884644 U CN 202221884644U CN 218123407 U CN218123407 U CN 2181234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play area
emitting
central display
rect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8464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璐
刘琼
李君杰
曹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8464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234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234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234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光基板及显示模组;该发光基板包括中心显示区和围绕该中心显示区的边缘显示区,该发光基板包括驱动层、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芯片,多个该发光芯片位于该驱动层一侧且与该驱动层电连接;其中,该中心显示区内的该发光芯片的排布密度大于该边缘显示区内的该发光芯片的排布密度;本实用新型根据人眼视觉集中度的不同,在中心显示区内设置较大数量密度的发光芯片,在边缘显示区内设置较小数量密度的发光芯片,在不降低整体观看效果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发光芯片的使用数量,降低了发光基板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Description

发光基板及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光基板及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近些年,Micro LED或Mini LED的显示屏由于高对比度、高显示色域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目前高规格Micro LED或Mini LED的显示屏的成本居高不下,故,如何在保持观看效果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成本,是厂商需要平衡的难题。
因此,亟需一种发光基板及显示模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基板及显示模组,可以缓解目前Micro LED或Mini LED的显示屏的成本居高不下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基板,包括中心显示区和围绕所述中心显示区的边缘显示区,所述发光基板包括:
驱动层;
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芯片,多个所述发光芯片位于所述驱动层一侧且与所述驱动层电连接;
其中,所述中心显示区内的所述发光芯片的排布密度大于所述边缘显示区内的所述发光芯片的排布密度。
优选的,所述边缘显示区至少包括围绕所述中心显示区的第一区和围绕所述第一区的第二区;其中,所述中心显示区内的所述发光芯片的排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区内的所述发光芯片的排布密度,所述第一区内的所述发光芯片的排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区内的所述发光芯片的排布密度。
优选的,所述发光基板的外围轮廓为第一矩形,所述中心显示区的外围轮廓为第二矩形,所述第一区的外围轮廓为第三矩形,所述第二区的外围轮廓为第四矩形;所述第一矩形、所述第二矩形、所述第三矩形、及所述第四矩形的边长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设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矩形的边长与所述第一矩形的边长的比值为0.15:1至0.3:1,所述第三矩形的边长与所述第一矩形的边长的比值为0.3:1至0.6:1,所述第四矩形的边长与所述第一矩形的边长的比值为0.6:1至1: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矩形的边长与所述第一矩形的边长的比值为0.2:1至0.4:1,所述第三矩形的边长与所述第一矩形的边长的比值为0.4:1至0.7:1,所述第四矩形的边长与所述第一矩形的边长的比值为0.7:1至1:1。
优选的,所述发光基板的几何中心、所述中心显示区的几何中心、所述第一区的几何中心、及所述第二区的几何中心均重合。
优选的,所述中心显示区内的所述发光芯片的出光角度小于所述边缘显示区内的所述发光芯片的出光角度。
优选的,所述发光基板还包括多个光学单元,一个所述光学单元围绕一个所述发光芯片设置,所述光学单元的外表面为弧面。
优选的,所述发光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驱动层远离所述发光芯片一侧的衬底;所述中心显示区内的所述光学单元的最大厚度与所述中心显示区内的所述光学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的直径的比值为第一比值,所述边缘显示区内的所述光学单元的最大厚度与所述边缘显示区内的所述光学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的直径的比值为第二比值;其中,所述第一比值大于所述第二比值。
优选的,所述中心显示区内的所述光学单元的折射率大于所述边缘显示区内的所述光学单元的折射率。
优选的,至少一所述光学单元内填充有散射粒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如任一上述的发光基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根据人眼视觉集中度的不同,在中心显示区内设置较大数量密度的发光芯片,在边缘显示区内设置较小数量密度的发光芯片,在不降低整体观看效果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发光芯片的使用数量,降低了发光基板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区域C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视角模拟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视角模拟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近些年,Micro LED或Mini LED的显示屏由于高对比度、高显示色域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目前高规格Micro LED或Mini LED的显示屏的成本居高不下,故,如何在保持观看效果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成本,是厂商需要平衡的难题。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基板100,包括中心显示区A和围绕所述中心显示区A的边缘显示区B,所述发光基板100包括:
驱动层300;
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芯片400,多个所述发光芯片400位于所述驱动层300一侧且与所述驱动层300电连接;
其中,所述中心显示区A内的所述发光芯片400的排布密度大于所述边缘显示区B内的所述发光芯片400的排布密度。
本实用新型根据人眼视觉集中度的不同,在中心显示区内设置较大数量密度的发光芯片,在边缘显示区内设置较小数量密度的发光芯片,在不降低整体观看效果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发光芯片的使用数量,降低了发光基板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所述发光基板100包括中心显示区A和围绕所述中心显示区A的边缘显示区B,所述发光基板100包括驱动层300、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芯片400,多个所述发光芯片400位于所述驱动层300一侧且与所述驱动层300电连接;其中,所述中心显示区A内的所述发光芯片400的排布密度大于所述边缘显示区B内的所述发光芯片400的排布密度。
人眼的视觉集中范围有限,人眼在观看发光基板100时,视觉集中区域一般为发光基板100的中心显示区A,故将所述中心显示区A内的发光芯片400的排布密度增大,或将所述边缘显示区B内的发光芯片400的排布密度减小,人眼对于边缘的感知能力不强,故在中心显示区A内设置较大数量密度的发光芯片400,在边缘显示区B内设置较小数量密度的发光芯片400,在不降低整体观看效果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发光芯片400的使用数量,同时也减少了驱动控制芯片的数量,降低了发光基板100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所述边缘显示区B至少包括围绕所述中心显示区A的第一区B1和围绕所述第一区B1的第二区B2;其中,所述中心显示区A内的所述发光芯片400的排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区B1内的所述发光芯片400的排布密度,所述第一区B1内的所述发光芯片400的排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区B2内的所述发光芯片400的排布密度。
将边缘显示区B进行细分,越靠近所述中心显示区A的第一区B1的显示效果贡献率越大,故将所述第一区B1内的所述发光芯片400的排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区B2内的所述发光芯片400的排布密度,以平衡发光芯片400的数量成本与显示效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在不降低整体观看效果的同时,有效减少发光芯片400的使用数量,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基板100的外围轮廓为第一矩形,所述中心显示区A的外围轮廓为第二矩形,所述第一区B1的外围轮廓为第三矩形,所述第二区B2的外围轮廓为第四矩形;所述第一矩形、所述第二矩形、所述第三矩形、及所述第四矩形的边长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设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矩形的边长与所述第一矩形的边长的比值为0.15:1至0.3:1,所述第三矩形的边长与所述第一矩形的边长的比值为0.3:1至0.6:1,所述第四矩形的边长与所述第一矩形的边长的比值为0.6:1至1: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矩形的边长与所述第一矩形的边长的比值为0.2:1至0.4:1,所述第三矩形的边长与所述第一矩形的边长的比值为0.4:1至0.7:1,所述第四矩形的边长与所述第一矩形的边长的比值为0.7:1至1:1。
请参阅图1、图3、图4,以第一方向为X轴的方向,第二方向为Y轴的方向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人眼在水平方向的视角较大,在竖直方向的视角较小,故将人眼在竖直方向的视觉区域分为在20°左右的主区、30°左右的次区、以及40°左右的边区,将人眼在水平方向的视觉区域分为在30°左右的主区、60°左右的次区、以及80°左右的边区,同时通过发光基板100的整体尺寸及与观看距离之间的关系,限定出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区B1、所述第二区B2、所述中心显示区A与所述发光基板100之间的边长比例关系,进一步平衡发光芯片400的数量成本与显示效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在不降低整体观看效果的同时,有效减少发光芯片400的使用数量,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发光基板100的几何中心、所述中心显示区A的几何中心、所述第一区B1的几何中心、及所述第二区B2的几何中心均重合。
将所述发光基板100的几何中心、所述中心显示区A的几何中心、所述第一区B1的几何中心、及所述第二区B2的几何中心均设置重合,有利于进行发光芯片400的对称设置,平衡人眼左右眼对称的观看效果,提高整体发光基板100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中心显示区A内的所述发光芯片400的出光角度小于所述边缘显示区B内的所述发光芯片400的出光角度。
在图中,所述中心显示区A内的所述发光芯片400的出光角度用α1表示,所述边缘显示区B内的所述发光芯片400的出光角度用α2表示,所述中心显示区A为视觉集中区,发光角度较小,光晕效果好,亮度高,有利于刺激人眼视觉细胞,提高观看效果;所述边缘显示区B为视觉余光区,发光角度较大,灯影效果好,提高对于侧视角度的观看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发光基板100还包括多个光学单元500,一个所述光学单元500围绕一个所述发光芯片400设置,所述光学单元500的外表面为弧面。
所述光学单元500可以为芯片的点胶,对所述发光芯片400有保护作用的同时,利用所述光学单元500的外表面为弧面,形成微棱镜结构,起到调整出光角度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发光基板100还包括位于所述驱动层300远离所述发光芯片400一侧的衬底200;所述中心显示区A内的所述光学单元500的最大厚度与所述中心显示区A内的所述光学单元500在所述衬底200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的直径的比值为第一比值,所述边缘显示区B内的所述光学单元500的最大厚度与所述边缘显示区B内的所述光学单元500在所述衬底200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的直径的比值为第二比值;其中,所述第一比值大于所述第二比值。
所述光学单元500为类半球形,所述光学单元500的最大厚度见图中D1举例,所述光学单元500在所述衬底200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的直径见图中D2举例,所述光学单元500的最大厚度与所述光学单元500在所述衬底200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的直径的比值大小,表示所述光学单元500的球面的弧度大小,该比值越大,表示所述光学单元500的球面的弧度越大,单位长度上球面的弧度变化剧烈,从而所述光学单元500对于光线的偏折程度越高,从而对应出光角度越小。
所述第一比值大于所述第二比值,表示所述中心显示区A内的光学单元500对于光线的偏折程度大于所述边缘显示区B内的光学单元500对于光线的偏折程度,使所述中心显示区A内的所述发光芯片400的出光角度小于所述边缘显示区B内的所述发光芯片400的出光角度,提高所述中心显示区A的光晕效果,提高所述边缘显示区B的灯影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心显示区A及所述边缘显示区B内的所述发光芯片400的出光质量均达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心显示区A内的所述光学单元500的折射率大于所述边缘显示区B内的所述光学单元500的折射率。
将所述光学单元500的材料做不同区域的分布,将所述中心显示区A内的所述光学单元500的折射率大于所述边缘显示区B内的所述光学单元500的折射率,使所述中心显示区A内的所述发光芯片400的出光角度小于所述边缘显示区B内的所述发光芯片400的出光角度,提高所述中心显示区A的光晕效果,提高所述边缘显示区B的灯影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单元500的折射率为1.35至1.45。过高的折射率会使出光角度过于集中,使每一像素的发光分散,观看颗粒感高;过低的折射率无法起到汇聚光线的作用,影响出光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至少一所述光学单元500内填充有散射粒子600。所述散射粒子600可以提高光线的复杂性,进一步平衡出光角度与出光强度,所述发光基板100作为背光时,可以加强混光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心显示区A内的所述光学单元500内的所述散射粒子600的浓度小于所述边缘显示区B内的所述散射粒子600的浓度。
所述边缘显示区B内的所述散射粒子600的浓度较高,可以提高所述边缘显示区B的可视角度,平衡整体发光基板100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区域中,例如在同一所述中心显示区A内,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芯片400的中心的距离大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芯片400的中心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芯片为Micro LED或Mini LED,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根据人眼视觉集中度的不同,在中心显示区内设置较大数量密度的发光芯片,在边缘显示区内设置较小数量密度的发光芯片,在不降低整体观看效果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发光芯片的使用数量,降低了发光基板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10,包括如任一上述的发光基板100。
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10可以为液晶显示模组10,也可以为自发光式显示模组10。即所述发光基板100可以作为液晶显示模组10的背光模组,也可以作为自发光式显示模组10的显示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10可以为液晶显示模组10,所述显示模组10还包括液晶层、彩膜层、及上下偏光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层300包括位于所述衬底200上的有源层、位于所述有源层上的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栅极层、位于所述栅极层上的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的源漏极层及位于所述源漏极层上的第三绝缘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10可以为液晶显示模组10,所述显示模组10还包括扩散板,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发光芯片400远离所述出光一侧。
以34寸的显示模组10为例,所述发光芯片400的发光点与所述扩散板之间的距离为5mm,所述中心显示区A内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芯片40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5mm至10mm,所述第一区B1内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芯片40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0mm至13mm,所述第二区B2内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芯片40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3mm至18mm。
本实用新型根据人眼视觉集中度的不同,在中心显示区内设置较大数量密度的发光芯片,在边缘显示区内设置较小数量密度的发光芯片,在不降低整体观看效果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发光芯片的使用数量,降低了发光基板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包括如任一上述的显示模组10及装置主体2,所述装置主体2与所述显示模组10组合为一体。
所述显示模组10及发光基板100的具体结构请参阅任一上述显示模组10及发光基板100的实施例及附图,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装置主体2可以包括中框、框胶等,所述显示装置1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视等显示终端,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光基板及显示模组;该发光基板包括中心显示区和围绕该中心显示区的边缘显示区,该发光基板包括驱动层、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芯片,多个该发光芯片位于该驱动层一侧且与该驱动层电连接;其中,该中心显示区内的该发光芯片的排布密度大于该边缘显示区内的该发光芯片的排布密度;本实用新型根据人眼视觉集中度的不同,在中心显示区内设置较大数量密度的发光芯片,在边缘显示区内设置较小数量密度的发光芯片,在不降低整体观看效果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发光芯片的使用数量,降低了发光基板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发光基板及显示模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发光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显示区和围绕所述中心显示区的边缘显示区,所述发光基板包括:
驱动层;
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芯片,多个所述发光芯片位于所述驱动层一侧且与所述驱动层电连接;
其中,所述中心显示区内的所述发光芯片的排布密度大于所述边缘显示区内的所述发光芯片的排布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显示区至少包括围绕所述中心显示区的第一区和围绕所述第一区的第二区;
其中,所述中心显示区内的所述发光芯片的排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区内的所述发光芯片的排布密度,所述第一区内的所述发光芯片的排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区内的所述发光芯片的排布密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基板的外围轮廓为第一矩形,所述中心显示区的外围轮廓为第二矩形,所述第一区的外围轮廓为第三矩形,所述第二区的外围轮廓为第四矩形;
所述第一矩形、所述第二矩形、所述第三矩形、及所述第四矩形的边长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设置;
其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矩形的边长与所述第一矩形的边长的比值为0.15:1至0.3:1,所述第三矩形的边长与所述第一矩形的边长的比值为0.3:1至0.6:1,所述第四矩形的边长与所述第一矩形的边长的比值为0.6:1至1:1;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矩形的边长与所述第一矩形的边长的比值为0.2:1至0.4:1,所述第三矩形的边长与所述第一矩形的边长的比值为0.4:1至0.7:1,所述第四矩形的边长与所述第一矩形的边长的比值为0.7:1至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基板的几何中心、所述中心显示区的几何中心、所述第一区的几何中心、及所述第二区的几何中心均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显示区内的所述发光芯片的出光角度小于所述边缘显示区内的所述发光芯片的出光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基板还包括多个光学单元,一个所述光学单元围绕一个所述发光芯片设置,所述光学单元的外表面为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驱动层远离所述发光芯片一侧的衬底;
所述中心显示区内的所述光学单元的最大厚度与所述中心显示区内的所述光学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的直径的比值为第一比值,所述边缘显示区内的所述光学单元的最大厚度与所述边缘显示区内的所述光学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的直径的比值为第二比值;
其中,所述第一比值大于所述第二比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显示区内的所述光学单元的折射率大于所述边缘显示区内的所述光学单元的折射率。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基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光学单元内填充有散射粒子。
10.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基板。
CN202221884644.8U 2022-07-20 2022-07-20 发光基板及显示模组 Active CN2181234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84644.8U CN218123407U (zh) 2022-07-20 2022-07-20 发光基板及显示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84644.8U CN218123407U (zh) 2022-07-20 2022-07-20 发光基板及显示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23407U true CN218123407U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18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84644.8U Active CN218123407U (zh) 2022-07-20 2022-07-20 发光基板及显示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234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03511B2 (en) Optical assembly,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thereof
CN211980636U (zh) 一种led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KR101396658B1 (ko) 광원 큐브 및 이를 이용한 평면 광원 장치 및 액정 표시장치
TWI680573B (zh) 顯示面板及其畫素結構
CN108732816B (zh) 面光源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11240094B (zh) 一种面光源
JP2010114406A (ja) 照明装置、液晶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CN211237579U (zh) 一种led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20230126774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20237972A1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8123407U (zh) 发光基板及显示模组
US11397352B1 (en)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a reflective sheet having a plurality of first and second light conversion patches respectively arranged around a circumference of first and second holes
KR102440488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4171508A (zh) 拼接屏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KR101097911B1 (ko) 발광 패키지와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KR101943958B1 (ko) 발광 다이오드 패키지 및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CN217060706U (zh) 量子点背光板及显示面板
US11994770B2 (en) Curved surface backlight module and curved surface display device
US11747678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a reflective sheet having a plurality of first, second, and third light conversion dots respectively disposed around first, second, and third holes of the reflective sheet
EP4024127B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20240036394A1 (en) Curved surface backlight module and curved surface display device
CN115407547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6647023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240045258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09993620U (zh) 一种led光源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