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22899U -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22899U
CN218122899U CN202222146067.9U CN202222146067U CN218122899U CN 218122899 U CN218122899 U CN 218122899U CN 202222146067 U CN202222146067 U CN 202222146067U CN 218122899 U CN218122899 U CN 2181228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ntum dot
plate
area
edge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460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晓刚
周贤飞
李荣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4606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228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228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228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其中,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灯板以及光学膜片组件,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底板和侧板共同围合形成有收容空间,灯板设于收容空间内,光学膜片组件包括第一量子点膜片,第一量子点膜片与底板相对设置,灯板发出的光能够经过第一量子点膜片射出;灯板包括主区域和边缘区,边缘区与主区域相邻设置,主区域设有蓝色光源,边缘区设有白色光源;量子点膜片包括涂布区和留白区,涂布区点涂有量子点,并正对主区域设置,留白区与涂布区相邻并正对边缘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背光模组的边缘漏蓝光的问题。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应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显示设备的蓬勃发展,市场上出现了采用蓝光光源以及结合量子点膜片转化成高色域的白色光的背光模组。但是由于传统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的限制,量子点膜片无法完全遮挡住蓝光,从而容易从背光模组的边缘存在蓝光泄露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背光模组,旨在改善背光模组的边缘出现蓝光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灯板以及光学膜片组件,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共同围合形成有收容空间,所述灯板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光学膜片组件包括第一量子点膜片,所述第一量子点膜片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所述灯板发出的光能够经过所述第一量子点膜片射出;所述灯板包括主区域和边缘区,所述边缘区与所述主区域相邻设置,所述主区域设有蓝色光源,所述边缘区设有白色光源;所述量子点膜片包括涂布区和留白区,所述涂布区点涂有量子点,并正对所述主区域设置,所述留白区与所述涂布区相邻并正对所述边缘区。
可选地,所述灯板设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量子点膜片设于所述灯板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边缘区和所述留白区均呈环形,所述边缘区环绕所述主区域设置,所述留白区环绕所述涂布区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量子点膜片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大于所述灯板在所述底板的投影,并将所述灯板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完全覆盖。
可选地,所述侧板朝所述灯板的方向凸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围设于所述灯板的外围,并用以支撑所述光学膜片组件。
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胶框,所述胶框设于所述第一量子点膜片的边缘与所述侧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光学膜片组件还包括第一扩散板,所述第一扩散板设于所述灯板与所述第一量子点膜片之间。
可选地,所述光学膜片组件还包括第二扩散板,所述第二扩散板与所述第一扩散板呈夹角连接,且所述第二扩散板设于第一扩散板边缘与所述侧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光学膜片组件还包括第二量子点膜片,所述第二量子点膜片与所述第一量子点膜片呈夹角连接,并设于所述第一量子点膜片的边缘与所述侧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灯板设于所述侧板,所述主区域相对的两侧设有所述边缘区,所述涂布区相对的两侧设有所述留白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第一量子点膜片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灯板的主区域设置蓝色光源,在靠近主区域的边缘区设置白色光源,则避免较多的蓝色光线照射到背光模组的边缘。相对应地量子点膜片具有涂布有量子点的涂布区以及未涂布有量子点的留白区,涂布区对应灯板的主区域,则蓝色光源发出的蓝色光通过量子点层后转换成白色光线,而边缘区的白色光源发出的白色光线直接通过留白区保留白色的光线,因此使得整个背光模组显示白色光,有效解决了边缘漏蓝光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背光模组为直下式时的灯板与第一量子点膜片的对比结构结构示意图,其中(a)图为灯板的俯视图,(b)图为第一量子点膜片的俯视图;
图2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背光模组为侧入式时的灯板与第一量子点膜片的对比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显示设备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显示设备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显示设备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显示设备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显示设备的第五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背板 110 底板
120 侧板 130 第一支撑台
200 灯板 201 主区域
202 边缘区 210 蓝色光源
220 白色光源 300 光学膜片组件
310 第一量子点膜片 311 涂布区
312 留白区 320 第一扩散板
330 第二扩散板 340 第二量子点膜片
400 胶框 410 第二支撑台
500 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模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或图2所示,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00、灯板200以及光学膜片组件300,背板100包括底板110和侧板120,底板110和侧板120共同围合形成有收容空间,灯板200设于收容空间内,光学膜片组件300包括第一量子点膜片310,第一量子点膜片310与底板110相对设置,灯板200发出的光能够经过第一量子点膜片310射出;灯板200包括主区域201和边缘区202,边缘区202与主区域201相邻设置,主区域201设有蓝色光源210,边缘区202设有白色光源220;第一量子点膜片310包括涂布区311和留白区312,涂布区311点涂有量子点,并正对主区域201设置,留白区312与涂布区311相邻并正对边缘区202。
通过将底板110和侧板120共同围合形成有收容空间,则可对背光模组中的光学组件进行收容。例如可将灯板200设于该收容空间内,还可以将一些光学膜片组件300收容于该收容空间内,从而一方面对这些光学组件起到较佳的保护效果,而且还实现了较好的出光效果,防止光线外溢。具体地,灯板200可以设于背板100的底板110或者侧板120上,从而起到较好的固定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当灯板200设于背板100的底板110上时,则该背光模组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当灯板200设于背板100的侧板120上时,该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无论灯板200安装于底板110还是侧板120,灯板200通常包括基板,该基板具有主区域201和临近主区域201的边缘区202,可以理解的是,若基板的主区域201和边缘区202均设置有蓝光光源,则会容易出现背光模组的边缘漏蓝光的风险。本实用新型中的灯板200具有主区域201和边缘区202,其中,主区域201正对显示面板500的显示屏,边缘区202则设于主区域201的边缘。通过将蓝色光源210设于主区域201,将白色光源220设于边缘区202,则使得蓝色光源210至背光模组的边缘的区域较远,从而减小了蓝色光源210发散蓝色的光线至背光模组的边缘的风险,并且灯板200的边缘区202设置的白色光源220能够发出白光,从而可以减弱蓝光的显示效果。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一量子点膜片310的涂布区311涂布有量子点,并正对主区域201,则主区域201发出的蓝色光照射至涂布区311上时,能够通过激发涂布区311上的量子点,使得量子点发出红光或绿光,进而通过红光、绿光以及蓝光的混合,能够发出白色的亮光,而边缘区202的白色光源220通过留白区312直接发出白光,从而使得背光模组整体显示白光,减小了背光模组的边缘出现蓝光的风险。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留白区312是指未涂布有量子点的区域。
具体地,灯板200可为矩形,主区域201可以为矩形、圆形或者其他多边形等,边缘区202可仅设于主区域201的一侧,或者靠近主区域201的两侧边、三侧边或者四侧边的位置均设有边缘区202。其中,边缘区202可以呈一字型、L型、U型或者环形,以围绕在主区域201的外围。同样地,第一量子点膜片310的涂布区311与主区域201的形状相同,第一量子点膜片310的留白区312可与灯板200的边缘区202的形状相同,也可与边缘区202的形状不同。另外,第一量子点膜片310的留白区312可与灯板200的边缘区202面积相同,也可大于灯板200的边缘区202的面积。即第一量子点膜片310在正对灯板200的方向上的投影可以与灯板200的投影正好重合,也可以大于灯板200的投影。只要保证第一量子点膜片310的涂布区311大于或等于灯板200的主区域201即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灯板200的主区域201设置蓝色光源210,在靠近主区域201的边缘区202设置白色光源220,则避免较多的蓝色光线照射到背光模组的边缘。相对应地,第一量子点膜片310具有涂布有量子点的涂布区311以及未涂布有量子点的留白区312,涂布区311对应灯板200的主区域201,则蓝色光源210发出的蓝色光通过量子点层后转换成白色光线,而边缘区202的白色光源220发出的白色光线直接通过留白区312保留白色的光线,因此使得背光模组整体显示白色光,有效解决了边缘漏蓝光的问题。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灯板200设于底板110,第一量子点膜片310设于灯板200背离底板110的一侧,边缘区202和留白区312均呈环形,边缘区202环绕主区域201设置,留白区312环绕涂布区311设置。
通过将灯板200设于底板110,则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为直线式背光模组。通过将边缘区202环绕主区域201设置,则使得靠近背光模组边缘的各个边缘处均具有较小的漏蓝光的风险。同样地,将留白区312环绕涂布区311设置,则使得留白区312与边缘区202对应,从而保证具有较佳的显示效果。具体地,边缘区202可为矩形或者圆形的其中一种,留白区312可为矩形或者圆形的其中一种。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照图3至图7,第一量子点膜片310在底板110上的投影大于灯板200在底板110的投影,并将灯板200在底板110上的投影完全覆盖。
如此设置,则至少第一量子点膜片310的涂布区311的投影可大于灯板200的主区域201在底板110的投影,并将灯板200的主区域201在底板110上的投影完全覆盖。如此设置,则可使得第一量子点膜片310的边缘与灯板200的外缘错位设置,从而使得第一量子点膜片310能够将灯板200发出的蓝光遮盖住,避免出现蓝光泄露的风险。
进一步地,背光模组还具有用以支撑显示面板500的支撑部,支撑部具有供光学膜片组件300安装的安装口。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的行规检视角度通常有两个极限角度,在该两个极限角度内如果看不到蓝光,则在其他角度内更加看不到蓝光。具体地,由于支撑部用以支撑显示面板500,为了保证支撑的稳定性,支撑部的宽度尺寸具有一定要求,通常情况下,在基于支撑部的支撑要求的前提下,为了实现窄边框的效果,则显示面板500的有效显示区的边缘至支撑部的安装口的内缘之间的连线与垂直显示面板500的垂直线之间角度通常为45°,该角度为第一极限角度α(请具体参见图3或图4)。另外,支撑部的安装口的内缘向底板110方向延伸的平面与光学膜片的底面的延伸平面之间具有交线,而显示面板500的有效显示区的边缘至该交线之间的连线与垂直显示面板500的垂直线之间的角度通常为30°,该角度为第二极限角度β(请具体参见图3或图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安装口的内缘在底板110上的投影可与光学膜片组件300的边缘在底板110上的投影重合,且安装口的内缘与光学膜片组件300的边缘接触,安装口的内缘底端至显示面板500的有效显示区的边缘之间的连线与垂直于面板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45°,光学膜片组件300的边缘的底端至显示面板500的有效显示区的边缘之间的连线与垂直于面板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30°,从而当用户在30°至45°之间斜视时,用户只能看到光学膜片组件300,而不能觉察到蓝光,以便具有较佳的防蓝光泄露的效果。另外,在该两极限角度之内用户尚不能觉察到蓝光,则在该两极限角度以外的其他角度更加看不到蓝光,因此,本实施例能够实现无论以怎样的视角观看屏幕,均看不到蓝光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侧板120朝灯板200的方向凸设有第一支撑台130,支撑台围设于灯板200的外围,并用以支撑光学膜片组件300。
通过在侧板120上朝灯板200的方向凸设第一支撑台130,则一方面该第一支撑台130可以遮挡一部分蓝光,另一部分该第一支撑台130可对光学膜片组件300进行支撑,从而实现较佳的支撑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背光模组还包括胶框400,胶框400设于第一量子点膜片310的边缘与侧板120之间。
通过设置将胶框400设于第一量子点膜片310的边缘与侧板120之间,则一方面使得胶框400对位于背光模组出光侧的显示面板500具有较佳的支撑效果;另一方面还避免光学膜片组件300等直接接触金属材质的背板100,从而减少了光学膜片与背板100之间的磨损情况。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胶框400朝灯板200方向凸设有第二支撑台410,支撑台围设于灯板200的外围,并用以支撑光学膜片组件300。
通过胶框400朝灯板200的方向凸设第二支撑台410,则一方面该第二支撑台410可以遮挡一部分蓝光,另一部分该第二支撑台410可对光学膜片组件300进行支撑,从而实现较佳的支撑效果。
为了具有较好的出光效果,如图3、图4、图5、图6或图7所示,光学膜片组件300还包括第一扩散板320,第一扩散板320设于灯板200与第一量子点膜片310之间。
通过将第一扩散板320设于灯板200与第一量子点膜片310之间,则使得第一扩散板320可将灯板200发出的光进行扩散,使得经过第一扩散板320的出光光线更加均匀,进而射向第一量子点膜片310上时光线更加均匀,保证从第一量子点膜片310上射出的白光也更加均匀,从而使背光模组具有较好的出光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光学膜片组件300还包括第二扩散板330,第二扩散板330与第一扩散板320呈夹角连接,且第二扩散板330设于第一扩散板320边缘与侧板120之间。
通过将第二扩散板330的一端连接第一扩散板320的边缘,并与第一扩散板320呈夹角连接,则第二扩散板330可朝背离底板110的方向延伸,从而对显示面板500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保证显示面板500的支撑强度。或者第二扩散板330也可朝底板110的方向延伸,从而可以对第一扩散板320以及第一扩散板320背离底板110一侧的光学膜片组件300以及显示面板500具有较好的支撑效果,进而防止对灯板200具有较大的压力。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光学膜片组件300还包括第二量子点膜片340,第二量子点膜片340与第一量子点膜片310呈夹角连接,并设于第一量子点膜片310的边缘与侧板120之间。
通过将第二量子点膜片340呈夹角设置,并位于第一量子点膜片310的边缘与侧板120之间,则使得该第二量子点膜片340填充第一量子点膜片310与侧板120之间,从而一方面增大了量子点膜片的投影面积,从而降低了漏蓝光的风险;另一方面第二量子点膜还可对射入其内的蓝光进一步转换成白光,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漏蓝光的风险。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灯板200设于侧板120,主区域201相对的两侧设有边缘区202,涂布区311相对的两侧设有留白区312。
通过将灯板200设于侧板120,则使得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其中,底板110为矩形时,底板110的四个边缘均连接有侧板120,此时,灯板200可设于四个侧板120的其中之一上;后者底板110的一个边缘设有侧板120,其中侧板120可设于底板110的上边缘、下边缘、左边缘或者右边缘,灯板200设于该侧板120上。可以理解的是,当灯板200设于侧板120上时,灯板200为长条状,则灯板200仅在相对的两个方向设有边缘区202。例如灯板200沿上下方向延伸时,则灯板200的主区域201的上侧和下侧设有边缘区202;当灯板200沿左右方向延伸时,则灯板200的主区域201的左侧和右侧设有边缘区202。
通过在主区域201相对的两侧设置边缘区202,涂布区311相对的两侧设置留白区312,则最大程度地减少了蓝光从背光模组的边缘泄露的风险,进而提高了显示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请结合参照图3至图7,该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500和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主题二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显示面板500设于所第一述量子点膜片背离底板110的一侧,从而使得灯板200发出蓝光通过第一量子点膜片310后转换成白光,并可将该白光射向显示面板5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灯板以及光学膜片组件,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共同围合形成有收容空间,所述灯板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光学膜片组件包括第一量子点膜片,所述第一量子点膜片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所述灯板发出的光能够经过所述第一量子点膜片射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包括主区域和边缘区,所述边缘区与所述主区域相邻设置,所述主区域设有蓝色光源,所述边缘区设有白色光源;所述第一量子点膜片包括涂布区和留白区,所述涂布区点涂有量子点,并正对所述主区域设置,所述留白区与所述涂布区相邻并正对所述边缘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设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量子点膜片设于所述灯板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边缘区和所述留白区均呈环形,所述边缘区环绕所述主区域设置,所述留白区环绕所述涂布区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量子点膜片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大于所述灯板在所述底板的投影,并将所述灯板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完全覆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朝所述灯板的方向凸设有第一支撑台,所述第一支撑台围设于所述灯板的外围,并用以支撑所述光学膜片组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胶框,所述胶框设于所述第一量子点膜片的边缘与所述侧板之间。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组件还包括第一扩散板,所述第一扩散板设于所述灯板与所述第一量子点膜片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组件还包括第二扩散板,所述第二扩散板与所述第一扩散板呈夹角连接,且所述第二扩散板设于第一扩散板边缘与所述侧板之间。
8.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组件还包括第二量子点膜片,所述第二量子点膜片与所述第一量子点膜片呈夹角连接,并设于所述第一量子点膜片的边缘与所述侧板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设于所述侧板,所述主区域相对的两侧设有所述边缘区,所述涂布区相对的两侧设有所述留白区。
10.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第一量子点膜片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
CN202222146067.9U 2022-08-15 2022-08-15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Active CN2181228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6067.9U CN218122899U (zh) 2022-08-15 2022-08-15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6067.9U CN218122899U (zh) 2022-08-15 2022-08-15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22899U true CN218122899U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23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46067.9U Active CN218122899U (zh) 2022-08-15 2022-08-15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228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60820U (zh) 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
KR101361908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8556445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US8104910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11557578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KR20070042909A (ko) 백라이트 장치
US9612474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0698259B2 (en) Deform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528690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JP2013218940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それを備えた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KR20150014194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113835266A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6210356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219692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系统
CN218122899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KR20110070603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30072971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216411804U (zh) 防蓝光侧漏的直下式mini-led量子背光模组
KR20130003660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11899310B2 (en) Display device
CN218974633U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KR20110057710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201124811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218647580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20773383U (zh) 一种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