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02628U - 一种供电电路、拓展设备及支付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供电电路、拓展设备及支付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02628U
CN218102628U CN202221455388.0U CN202221455388U CN218102628U CN 218102628 U CN218102628 U CN 218102628U CN 202221455388 U CN202221455388 U CN 202221455388U CN 218102628 U CN218102628 U CN 2181026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interface
power
supply circuit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5538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超超
蔡辉
蒙旺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aol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X Comput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X Comput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X Comput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5538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026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026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026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供电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供电电路、拓展设备及支付设备,包括第一电源接口、第二电源接口、主板供电电路、第一供电接口、第二供电接口、外设供电电路以及控制电路:主板供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所述第二电源接口以及主板连接,外设供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所述第二电源接口、所述第一供电接口以及所述第二供电接口连接,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主板供电电路、所述第一电源接口、所述第二电源接口以及所述外设供电电路连接。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供电电路收银设备较多时无法同时充电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供电电路、拓展设备及支付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电电路、拓展设备及支付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面向用户的收银设备存在多种选择,如台式POS、移动POS、扫码枪、钱箱、显示屏扫码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而现有技术中上述多种收款方式均是独立存在,当多个设备同时使用时,需要借助多个不同的电源适配器给设备充电,需要占用多个插座孔,而收银处,一般接线有限,且大多数只会设立台式以及扫码枪的接口,其他设备就无法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供电电路、拓展设备及支付设备,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收银设备较多时无法同时充电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括:
第一电源接口,用于接入第一电源;
第二电源接口,用于接入第二电源;
主板供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所述第二电源接口以及主板连接;
第一供电接口;
第二供电接口;
外设供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所述第二电源接口、所述第一供电接口以及所述第二供电接口连接;
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主板供电电路、所述第一电源接口、所述第二电源接口以及所述外设供电电路连接,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源接口以及所述第二电源接口的电信号;
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源接口的接入信号大于第一预设电信号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主板供电电路导通所述第一电源接口与所述主板之间的通路,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外设供电电路导通所述第一电源接口与所述第一供电接口以及所述第二供电接口之间的通路;
在所述第二电源接口的接入信号大于第二预设电信号时,输出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主板供电电路导通所述第二电源接口与所述主板之间的通路,并输出第四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外设供电电路导通所述第二电源接口与所述第一供电接口以及所述第二供电接口之间的通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源接口以及所述第二电源接口为USB type-C接口。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供电接口以及所述第二供电接口为pogo pin接口或USB host接口。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设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外设供电支路以及第二外设供电支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以及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外设供电支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外设供电支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第一外设供电支路的受控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外设供电支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外设供电支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第二外设供电支路的受控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外设供电支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以及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外设供电支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互联,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受控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受控端为所述第一外设供电支路的受控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为所述第一外设供电支路的输出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外设供电支路包括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二电容以及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外设供电支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互联,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受控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受控端为所述第二外设供电支路的受控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为所述第二外设供电支路的输出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板供电电路包括第一主板供电支路以及第二主板供电支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以及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主板供电支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一主板供电支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供电接口以及所述第二供电接口连接,所述第一主板供电支路的受控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主板供电支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二主板供电支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供电接口以及所述第二供电接口连接,所述第二主板供电支路的受控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拓展设备,所述拓展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供电电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付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供电电路或与如上所述的拓展设备电连接。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USB耳机还包括电源以及耳机工作电路,所述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耳机工作电路的电源端与所述供电电路的电源输出端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上述方案,可以通过第一电源接口以及第二电源接口接入电源,并通过控制电路检测所述第一电源接口以及所述第二电源接口的电信号,所述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一电源接口的接入信号大于第一预设电信号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主板供电电路导通所述第一电源接口与所述主板之间的通路,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外设供电电路导通所述第一电源接口与所述第一供电接口以及所述第二供电接口之间的通路;在所述第二电源接口的接入信号大于第二预设电信号时,输出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主板供电电路导通所述第二电源接口与所述主板之间的通路,并输出第四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外设供电电路导通所述第二电源接口与所述第一供电接口以及所述第二供电接口之间的通路。从而在第一电源接口以及第二电源接口的任一一者接入电源时,均能同时对对主板、第一供电接口、第二供电接口供电,因此通过上述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收银设备较多时无法同时充电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的模块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中的主板供电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中的外设供电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供电电路收银设备较多时无法同时充电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供电电路、拓展设备及支付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图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供电电路的模块示意图,供电电路包括第一电源接口10、第二电源接口20、主板供电电路30、第一供电接口 60、第二供电接口70、外设供电电路50以及控制电路80;主板供电电路30 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10、所述第二电源接口20以及主板40连接;外设供电电路50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10、所述第二电源接口20、所述第一供电接口60以及所述第二供电接口70连接,控制电路80分别与所述主板供电电路 30、所述第一电源接口10、所述第二电源接口20以及所述外设供电电路50连接。
其中,第一电源接口10接入第一电源;第二电源接口20接入第二电源;控制电路80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源接口10以及所述第二电源接口20的电信号;所述控制电路80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源接口10的接入信号大于第一预设电信号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主板供电电路30导通所述第一电源接口 10与所述主板40之间的通路,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外设供电电路50 导通所述第一电源接口10与所述第一供电接口60以及所述第二供电接口70 之间的通路;在所述第二电源接口20的接入信号大于第二预设电信号时,输出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主板供电电路30导通所述第二电源接口20与所述主板 40之间的通路,并输出第四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外设供电电路50导通所述第二电源接口20与所述第一供电接口60以及所述第二供电接口70之间的通路。从而在第一电源接口10以及第二电源接口20的任一一者接入电源时,均能同时对对主板40、第一供电接口60、第二供电接口70供电,因此通过上述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收银设备较多时无法同时充电的技术问题。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供电接口60、第二供电接口70可以连接外设,为不同设备供电,主板供电电路30为收银设备的主板40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供电电路可以单独作为供电设备存在,也可以集成在某一收银设备中。控制电路可以采用通用的控制芯片进行实现,在此不再赘述。第二预设电信号以及第一预设电信号是判断第一电源接口10以及第二电源接口20是否有电源接入的信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若第一电源 10的接口为USB type C接口时,其判断接入的是否为电源时,实际上是判断 USB type C接口的CC1引脚的电信号大小。此时的第一预设电信号以及第二预设电信号根据USB type C接口的传输协议进行设置,电信号可以设置为电压大小。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第二供电接口70进行接口的扩展,以为更多设备进行充电。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源接口10以及所述第二电源接口20为USB type-C接口。
其中,将电源接口设置为USB type C接口时,可以通过type C接口接入电源,适用于此种充电器。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供电接口60以及所述第二供电接口70为pogo pin接口或USB host接口。
其中,pogo pin接口或USB host接口为两种通用接口,可以适用于平板等的充电。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设供电电路50包括第一外设供电支路301以及第二外设供电支路302,所述控制电路80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以及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外设供电支路301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10连接,所述第一外设供电支路301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板40连接,所述第一外设供电支路301的受控端与所述控制电路80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外设供电支路302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20连接,所述第二外设供电支路302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板40连接,所述第二外设供电支路302的受控端与所述控制电路80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
其中,第一外设供电支路301控制第一电源接口10与主板40的通断,第二外设供电支路302控制第二电源接口20与主板40的通断。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将两条通路分开控制,实现有效通路的导通,避免无效充电。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考图2所示,所述第一外设供电支路301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以及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外设供电支路301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互联,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受控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受控端为所述第一外设供电支路301的受控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 的阴极为所述第一外设供电支路301的输出端。
其中,在第一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一开关管Q1导通将第二开关管Q2 受控端电平拉低导通第一电源接口10与主板40之间的通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开关管Q1采用NMOS管实现,第二开关管Q2可以采用PMOS管实现。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外设供电支路302包括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二电容C2以及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外设供电支路302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互联,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受控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受控端为所述第二外设供电支路302的受控端;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为所述第二外设供电支路302的输出端。
其中,在第二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三开关管Q3导通将第四开关管Q4 受控端电平拉低导通第二电源接口20与主板40之间的通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开关管Q3采用NMOS管实现,第四开关管Q4可以采用PMOS管实现。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板供电电路30包括第一主板 40供电支路以及第二主板40供电支路,所述控制电路80包括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以及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主板40供电支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10连接,所述第一主板40供电支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供电接口60以及所述第二供电接口70连接,所述第一主板40供电支路的受控端与所述控制电路80的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主板40供电支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20连接,所述第二主板40供电支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供电接口60以及所述第二供电接口70连接,所述第二主板40供电支路的受控端与所述控制电路80的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
其中,第一主板40供电支路以及第二主板40供电支路分别控制第一电源接口10以及第二电源接口20的电源接入,从而避免线路误导通,保证电源通路的准确与可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考图3所示,第一主板40供电支路可由芯片U1、电容C3-C16、电阻R5-R15以及电感L1组成,具体连接关系参考图3所示。
其中,芯片的型号为MP28167GQ-A-QFN16。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主板40供电支路也可参考第一主板40供电支路实现。
以下结合图1以及图2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第一电源接口10接入电源时,控制电路80检测到的电信号大于第一预设电信号,控制电路80输出高电平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及高电平的第三控制信号,分别控制第一电源接口10与所述主板40之间的通路导通以及第一电源接口10 与所述第一供电接口60以及所述第二供电接口70之间的通路导通。
在第二电源接口20接入电源时,控制电路80检测到的电信号大于第二预设电信号,控制电路80输出高电平的第二控制信号以及高电平的第四控制信号,分别控制第二电源接口20与所述主板40之间的通路导通以及第二电源接口20 与所述第一供电接口60以及所述第二供电接口70之间的通路导通。
通过上述供电电路实现了一个输入接口对多个供电出口的供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供电电路收银设备较多时无法同时充电的技术问题。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的供电电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拓展设备,所述拓展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供电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本实用新型拓展设备包含了上述的供电电路的全部实施例,因此本实用新型拓展设备具有上述的供电电路的所有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支付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供电电路或与如上所述的拓展设备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本实用新型支付设备包含了上述的供电电路的全部实施例,因此本实用新型支付设备具有上述的供电电路的所有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包括:
第一电源接口,用于接入第一电源;
第二电源接口,用于接入第二电源;
主板供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所述第二电源接口以及主板连接;
第一供电接口;
第二供电接口;
外设供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所述第二电源接口、所述第一供电接口以及所述第二供电接口连接;
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主板供电电路、所述第一电源接口、所述第二电源接口以及所述外设供电电路连接,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源接口以及所述第二电源接口的电信号;
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源接口的接入信号大于第一预设电信号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主板供电电路导通所述第一电源接口与所述主板之间的通路,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外设供电电路导通所述第一电源接口与所述第一供电接口以及所述第二供电接口之间的通路;
在所述第二电源接口的接入信号大于第二预设电信号时,输出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主板供电电路导通所述第二电源接口与所述主板之间的通路,并输出第四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外设供电电路导通所述第二电源接口与所述第一供电接口以及所述第二供电接口之间的通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以及所述第二电源接口为USB type-C接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接口以及所述第二供电接口为pogo pin接口或USB host接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设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外设供电支路以及第二外设供电支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以及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外设供电支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外设供电支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第一外设供电支路的受控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外设供电支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外设供电支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第二外设供电支路的受控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设供电支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以及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外设供电支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互联,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受控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受控端为所述第一外设供电支路的受控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为所述第一外设供电支路的输出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设供电支路包括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二电容以及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外设供电支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互联,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受控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受控端为所述第二外设供电支路的受控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为所述第二外设供电支路的输出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供电电路包括第一主板供电支路以及第二主板供电支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以及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主板供电支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一主板供电支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供电接口以及所述第二供电接口连接,所述第一主板供电支路的受控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主板供电支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二主板供电支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供电接口以及所述第二供电接口连接,所述第二主板供电支路的受控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
8.一种拓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拓展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电路。
9.一种支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电路或与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拓展设备电连接。
CN202221455388.0U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供电电路、拓展设备及支付设备 Active CN2181026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5388.0U CN218102628U (zh)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供电电路、拓展设备及支付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5388.0U CN218102628U (zh)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供电电路、拓展设备及支付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02628U true CN218102628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61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55388.0U Active CN218102628U (zh)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供电电路、拓展设备及支付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026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1657B (zh) 终端、转换器以及连接转换系统和方法
KR100417186B1 (ko) 업그레이드 장치 설치 시 그래픽 버스 상의 부하 균형유지 방법 및 장치
CN108710593A (zh) 一种基于Type-C连接器的供电方法及装置
WO1998018080A1 (en) Enabling pci configuration space for multiple functions
JP7150971B2 (ja) 電子画板システム
CN110597475B (zh) 一种多网口多主机医疗显示器的自动切换控制系统与方法
CN218102628U (zh) 一种供电电路、拓展设备及支付设备
CN112650696A (zh) Hdd背板管理装置
US7113003B2 (en) Presence indication signal associated with an attachment
CN113655368A (zh) 一种总线接口板的批量检测装置
CN210109804U (zh) 一种用于微机控制的接口电路系统
CN101227264B (zh) 通讯装置、同步串行通讯系统及方法
CN208061189U (zh) Ops转接板及电子设备
CN112233612B (zh) 一种led显示屏接收卡自动判断装置
KR100249337B1 (ko) Ttl 호환 시그널링을 사용한 고속 pci
CN110875607A (zh) 充电系统
CN210377434U (zh) 一种多网口多主机医疗显示器的自动切换控制系统
CN210328065U (zh) 一种硬盘信号灯的驱动系统
CN210573761U (zh) 接口转换电路及信号检测装置
CN114446213A (zh) 主板、显示装置、显示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7880299U (zh) 控制pcie独立网卡复位的电路
CN111611182B (zh) 能够被检测装置检测的电子设备及检测系统
CN216161088U (zh) 一种显卡切换装置、主板及计算机设备
CN220933447U (zh) 一种基于COM-Express的多功能扩展板
CN100421354C (zh) 用于控制电子设备的模式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1

Address after: 518000 Room 401, Building 3, Shenzhen Software Park, Maling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aolo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01, 402, building 3, Shenzhen Software Park,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PAX COMPUT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