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94440U - 一种止回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止回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94440U
CN218094440U CN202222129637.3U CN202222129637U CN218094440U CN 218094440 U CN218094440 U CN 218094440U CN 202222129637 U CN202222129637 U CN 202222129637U CN 218094440 U CN218094440 U CN 218094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valve body
valve
gas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2963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涛
刘青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ucheng Automation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ucheng Automat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ucheng Automation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ucheng Automat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2963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944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94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944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止回阀,包括有阀体组件,所述阀体组件内设有腔体,所述腔体内固定连接有阀芯,所述阀芯内设有通道,所述阀体组件的上端设有与所述通道连通以便于气体或液体进入到通道内的入口,所述阀芯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通道连通的以便于通道内的所述气体或液体流入至所述腔体内的连接孔,所述阀体组件的下端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以便于所述腔体内的气体或液体流出的出口,所述阀芯的外侧壁上还套设有用于覆盖若干个所述连接孔的弹性复位件。

Description

一种止回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食品、医药和锂电池等行业的粉体原料密相输送的管道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止回阀。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正压密相粉体输送设备系统中,大多数都会采用旁路补气技术,而在旁路补气系统中,止回阀是非常关键的,现有的补气系统一般是应用市面上常用的螺纹旋启式止回阀,这种阀门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在正压密相粉体输送系统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因为输送压力波动而导致输送管道压力突然增加,使输送管道内物料通过补气口流向补气管道,并在止回阀处将阀板卡死,进而物料会进一步进入补气压缩空气管道从而堵塞管道,造成补气失效,输送管道得不到充分补气,输送压力进一步升高,进而会引起更多的补气止回阀故障,从而导致输送管道堵塞。最严重时会导致整个输送系统停摆。
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存在的缺陷,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止回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止回阀,包括有阀体组件1,所述阀体组件1内设有腔体2,所述腔体2内固定连接有阀芯3,所述阀芯3内设有通道4,所述阀体组件1的上端设有与所述通道4连通以便于气体或液体进入到通道4内的入口5,所述阀芯3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通道4连通的以便于通道4内的所述气体或液体流入至所述腔体2内的连接孔6,所述阀体组件1的下端设有与所述腔体2连通的以便于所述腔体2内的气体或液体流出的出口7,所述阀芯3的外侧壁上还套设有用于覆盖若干个所述连接孔6的弹性复位件8,当所述气体或液体从所述通道4流出时,所述弹性复位件8能够被挤开以便于所述液体或气体流入到所述腔体2内,以及当没有所述气体或液体从所述通道4流出时,所述弹性复位件8能够弹性复位以便于阻挡所述腔体2内的物质倒灌进入到所述通道4内。
优选,所述阀体组件1包括有第一阀体11,所述第一阀体11的上端中部向下凹设有所述腔体2,所述第一阀体11的上端设有用于与所述腔体2的上开口卡接连接的第二阀体12,所述第二阀体12的下端中部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腔体2内的所述阀芯3,所述阀芯3的下端高度高于所述腔体2的底壁高度,所述入口5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体12的上端中部,所述出口7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11的下端中部。
优选,所述腔体2的底壁上凹设有圆周分布的并且从所述底壁边缘往中心方向逐渐向下倾斜的斜面21。
优选,所述阀芯3的下端设有挡板31,所述挡板31设置在所述出口7的上方。
优选,所述第二阀体12的上端设有用于连接气体或液体输入装置的第一连接头121,所述第一连接头121上端向下凹设有便于连接管道的凹槽122,所述入口5设置在所述凹槽122上端,所述通道4设置在所述凹槽122内。
优选,所述第一连接头121的外周轮廓为六边形。
优选,所述阀芯3的外侧壁上的若干个所述连接孔6为对称分布的两个。
优选,所述阀体组件1的下端设有用于连接物料传输管道的并且与所述出口7相通的第二连接头9。
优选,所述弹性复位件8为上下贯通的硅胶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案的一种止回阀结构简单易实现,所述的一种止回阀可以通入压缩空气,具体实施时,所述阀体组件上端的入口连接压缩空气管道,所述阀体组件下端连接粉体物料输送管道并且所述出口与所述管道连通,当止回阀不通入压缩空气时,覆盖在所述阀芯外侧壁上的所述弹性复位件能够有效阻挡所述腔体内的粉体物料从所述连接孔进入到所述通道内,从而防止粉体物料进入到压缩空气管道;当压缩空气充入到所述的阀芯内并从所述的连接孔将所述弹性复位件挤开时,所述的压缩空气能够从弹性复位件的内壁与所述阀芯之间的间隙流入到所述腔体内,使得所述腔体内的粉体物料正好遇到从所述阀芯喷出的压缩空气从而被重新压回到粉体物料输送管道内,从而实现防尘止回的功能;所述的止回阀可靠性高,内部没有运动的机械部件,能够有效防止机械卡死的情况出现,维修成本低,能够有效防止压缩空气管道堵塞,从而实现更好的粉体密相输送补气,降低密相输送系统输送压力,提高物料输送装置整体运行的稳定性,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止回阀的剖示图。
图2是止回阀的剖示图之一。
图3是第二阀体和阀芯的结构示图。
图4是弹性复位件的结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止回阀,包括有阀体组件1,所述阀体组件1内设有腔体2,所述腔体2内固定连接有阀芯3,所述阀芯3内设有通道4,所述阀体组件1的上端设有与所述通道4连通以便于气体或液体进入到通道4内的入口5,所述阀芯3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通道4连通的以便于通道4内的所述气体或液体流入至所述腔体2内的连接孔6,所述阀体组件1的下端设有与所述腔体2连通的以便于所述腔体2内的气体或液体流出的出口7,所述阀芯3的外侧壁上还套设有用于覆盖若干个所述连接孔6的弹性复位件8,当所述气体或液体从所述通道4流出时,所述弹性复位件8能够被挤开以便于所述液体或气体流入到所述腔体2内,以及当没有所述气体或液体从所述通道4流出时,所述弹性复位件8能够弹性复位以便于阻挡所述腔体2内的物质倒灌进入到所述通道4内。
如上所述,本案的一种止回阀结构简单易实现,所述的一种止回阀可以通入压缩空气,具体实施时,所述阀体组件1上端的入口5连接压缩空气管道,所述阀体组件1下端连接粉体物料输送管道10并且所述出口7与所述管道连通,当止回阀不通入压缩空气时,覆盖在所述阀芯3外侧壁上的所述弹性复位件8能够有效阻挡所述腔体2内的粉体物料从所述连接孔6进入到所述通道4内,从而防止粉体物料进入到压缩空气管道;当压缩空气充入到所述的阀芯3内并从所述的连接孔6将所述弹性复位件8挤开时,所述的压缩空气能够从弹性复位件8的内壁与所述阀芯3之间的间隙流入到所述腔体2内,使得所述腔体2内的粉体物料正好遇到从所述阀芯3喷出的压缩空气从而被重新压回到粉体物料输送管道10内,从而实现防尘止回的功能;所述的止回阀可靠性高,内部没有运动的机械部件,能够有效防止机械卡死的情况出现,维修成本低,能够有效防止压缩空气管道堵塞,从而实现更好的粉体密相输送补气,降低密相输送系统输送压力,提高物料输送装置整体运行的稳定性,实用性好。
如图1至图3所示,具体实施时,所述阀体组件1包括有第一阀体11,所述第一阀体11的上端中部向下凹设有所述腔体2,所述第一阀体11的上端设有用于与所述腔体2的上开口卡接连接的第二阀体12,以便于所述止回阀整体的加工和组装,结构简单看,加工方便;所述第二阀体12的下端中部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腔体2内的所述阀芯3,所述阀芯3的下端高度高于所述腔体2的底壁高度,所述入口5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体12的上端中部,所述出口7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11的下端中部,以便于提高所述止回阀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简单,易实现,实用性好。
如图2所示,具体实施时,所述腔体2的底壁上凹设有圆周分布的并且从所述底壁边缘往中心方向逐渐向下倾斜的斜面21,以便于减少气体或液体与所述腔体2内壁之间的阻力,从而能够提高所述止回阀的气体或液体输出的效率,结构简单,易实现,实用性好;
如图2、图3所示,具体实施时,所述阀芯3的下端设有挡板31,所述挡板31设置在所述出口7的上方,使得从所述出口7反向冲入到所述腔体2内的粉体物料能够撞击到所述挡板31从而均匀分散在所述腔体2内,以便于从所述阀芯3喷出的气体或液体能够充分将所述腔体2内的粉体物料重新压回到粉体物料输送管道10内,从而能够彻底排出腔体2内的粉体物料,提高效率,结构简单,易实现,实用性好。
如图2、图3所示,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二阀体12的上端设有用于连接气体或液体输入装置的第一连接头121,以便于所述止回阀与所述气体或液体输入装置的安装连接,结构简单,易实现,实用性好;所述第一连接头121上端向下凹设有便于连接管道的凹槽122,所述入口5设置在所述凹槽122上端,所述通道4设置在所述凹槽122内,以便于所述的阀芯3与所述气体或液体输入装置上的管道连接,使连接更可靠,结构简单,易实现,实用性好。
如图3所示,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连接头121的外周轮廓为六边形,以便于所述止回阀与所述气体或液体输入装置的定位安装,结构简单,易实现,实用性好。
如图1、图3所示,具体实施时,所述阀芯3的外侧壁上的若干个所述连接孔6为对称分布的两个,以便于从阀芯3喷出的气体或液体能够均匀分布在所述腔体2内,结构简单,易实现,实用性好。
如图1所示,具体实施时,所述阀体组件1的下端设有用于连接物料传输管道的并且与所述出口7相通的第二连接头9,以便于所述止回阀与所述粉体物料输送管道10的外壁进行安装连接,结构简单,易实现,实用性好。
如图1、图4所示,具体实施时,所述弹性复位件8为上下贯通的硅胶套,结构简单,易实现,密封性强,实用性好。
如上所述,本案保护的是一种止回阀,一切与本案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都应示为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阀体组件(1),所述阀体组件(1)内设有腔体(2),所述腔体(2)内固定连接有阀芯(3),所述阀芯(3)内设有通道(4),所述阀体组件(1)的上端设有与所述通道(4)连通以便于气体或液体进入到通道(4)内的入口(5),所述阀芯(3)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通道(4)连通的以便于通道(4)内的所述气体或液体流入至所述腔体(2)内的连接孔(6),所述阀体组件(1)的下端设有与所述腔体(2)连通的以便于所述腔体(2)内的气体或液体流出的出口(7),所述阀芯(3)的外侧壁上还套设有用于覆盖若干个所述连接孔(6)的弹性复位件(8),当所述气体或液体从所述通道(4)流出时,所述弹性复位件(8)能够被挤开以便于所述液体或气体流入到所述腔体(2)内,以及当没有所述气体或液体从所述通道(4)流出时,所述弹性复位件(8)能够弹性复位以便于阻挡所述腔体(2)内的物质倒灌进入到所述通道(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1)包括有第一阀体(11),所述第一阀体(11)的上端中部向下凹设有所述腔体(2),所述第一阀体(11)的上端设有用于与所述腔体(2)的上开口卡接连接的第二阀体(12),所述第二阀体(12)的下端中部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腔体(2)内的所述阀芯(3),所述阀芯(3)的下端高度高于所述腔体(2)的底壁高度,所述入口(5)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体(12)的上端中部,所述出口(7)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11)的下端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2)的底壁上凹设有圆周分布的并且从所述底壁边缘往中心方向逐渐向下倾斜的斜面(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3)的下端设有挡板(31),所述挡板(31)设置在所述出口(7)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体(12)的上端设有用于连接气体或液体输入装置的第一连接头(121),所述第一连接头(121)上端向下凹设有便于连接管道的凹槽(122),所述入口(5)设置在所述凹槽(122)上端,所述通道(4)设置在所述凹槽(122)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头(121)的外周轮廓为六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3)的外侧壁上的若干个所述连接孔(6)为对称分布的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1)的下端设有用于连接物料传输管道的并且与所述出口(7)相通的第二连接头(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8)为上下贯通的硅胶套。
CN202222129637.3U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止回阀 Active CN218094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29637.3U CN218094440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止回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29637.3U CN218094440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止回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94440U true CN218094440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45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29637.3U Active CN218094440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止回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944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094440U (zh) 一种止回阀
CN213494383U (zh) 一种汽水混合喷嘴
CN204828785U (zh) 一种安全型节水倒流防止器
CN209414680U (zh) 一种隔膜阀
CN116557597A (zh) 一种组合式正负压安装的泄压透气组件
CN211259750U (zh) 一种单向更换接口气路装置
CN106024677B (zh) 防止工艺腔体排气管路逆流的系统
CN210397799U (zh) 一种大通径气控阀
CN212690938U (zh) 一种集成阀组
CN204628658U (zh) 单向阀
CN208474742U (zh) 一种具有限流作用的管接头
CN209245686U (zh) 一种新型单向疏水阀门
CN208982704U (zh) 一种半导体废气处理设备止回阀
CN212899994U (zh) 一种防颗粒用球阀球体
CN211715850U (zh) 小流量液体分配器
CN110608300A (zh) 一种单向更换接口气路装置
CN217874360U (zh) 一种控制流量大小、方向的截止阀
CN109268667B (zh) 干油润滑流量开关
CN216306813U (zh) 一种止回阀结构
CN214743563U (zh) 一种单圈硅胶柔性内置单向阀
CN217732009U (zh) 一种薄膜驱动的自力式疏料阀
CN207961654U (zh) 一种减压过滤阀
CN213982140U (zh) 一种防逆流减压控制系统
CN205136688U (zh) 一种低阻力倒流防止器
CN213332671U (zh) 改进型二位二通电磁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