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86849U - 翻转支撑结构和箱体 - Google Patents

翻转支撑结构和箱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86849U
CN218086849U CN202220635356.2U CN202220635356U CN218086849U CN 218086849 U CN218086849 U CN 218086849U CN 202220635356 U CN202220635356 U CN 202220635356U CN 218086849 U CN218086849 U CN 2180868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box
door
support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3535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冉
王志刚
吴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il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il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il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il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3535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868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868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868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i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翻转支撑结构和箱体,翻转支撑结构用于箱体,箱体包括箱门和箱本体,翻转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第一撑杆转动连接箱门,第二撑杆转动连接箱本体,第一撑杆远离箱门的一端与第二撑杆远离箱本体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撑杆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二撑杆远离箱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用于与第二限位部配合限位。通过采用翻转支撑结构实现箱体的箱门打开后的自锁固定,翻转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箱门打开时,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运动直至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配合限位,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位置锁定,实现箱门的固定,无需手动再行固定,一定程度上节省作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翻转支撑结构和箱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体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翻转支撑结构和箱体。
背景技术
在实际生活中,常规的翻转结构需要手动固定,操作较为繁琐,无法实现自锁,且手动固定容易失效,给使用者造成困难,不能高效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翻转支撑结构,旨在实现箱门打开后的自锁固定,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转支撑结构,用于箱体,所述箱体包括箱门和箱本体,所述翻转支撑结构包括:
第一撑杆,所述第一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箱门;和
第二撑杆,所述第二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箱本体,所述第一撑杆远离所述箱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撑杆远离所述箱本体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撑杆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撑杆远离所述箱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限位,以支撑所述箱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撑杆分为相连的连杆段和限位段,所述连杆段连接所述箱本体,所述第一撑杆铰接于所述连杆段,所述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限位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杆段设有沿所述第二撑杆的长度方向的滑槽,所述第一撑杆设有铰接端,所述铰接端设于所述滑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段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限位部,多个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第二撑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为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部为限位弧,所述限位弧由所述限位段的侧边凹陷形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弧包括:
导向弧;和
容置弧,所述导向弧和所述容置弧平滑连接,所述容置弧围合形成限位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杆为压铆螺钉,所述翻转支撑结构还设有防脱螺母,所述防脱螺母连接所述限位杆。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支撑结构包括对称设于所述箱门开合方向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撑杆和两个所述第二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撑杆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撑杆铰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支撑结构还包括至少两个支架件,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支架件连接所述箱门,至少一个所述支架件连接所述箱本体,所述第一撑杆和所述第二撑杆分别与所述支架件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箱体,述箱体包括箱门、箱本体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翻转支撑结构,所述翻转支撑结构连接所述箱门和所述箱本体,以支撑所述箱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翻转支撑结构实现箱体的箱门打开后的自锁固定,翻转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箱门打开时,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运动直至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配合限位,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位置锁定,实现箱门的固定,无需手动再行固定,一定程度上节省作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箱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箱体一实施例侧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箱体一实施例的另一形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翻转支撑结构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翻转支撑结构一实施例第一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翻转支撑结构一实施例第二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支架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箱体 53 第二撑杆
10 箱门 53a 滑槽
30 箱本体 531 第二限位部
50 翻转支撑结构 531a 导向弧
51 第一撑杆 531b 容置弧
511 第一限位部 55 防脱螺母
513 铰接端 70 支架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常规的翻转结构需要手动固定,操作较为繁琐,无法实现自锁,且手动固定容易失效,给使用者造成困难,不能高效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转支撑结构50,用于箱体100,箱体100包括箱门10和箱本体30,翻转支撑结构50包括第一撑杆51和第二撑杆53,第一撑杆51转动连接箱门10,第二撑杆53转动连接箱本体30,第一撑杆51远离箱门10的一端与第二撑杆53远离箱本体30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撑杆51设有第一限位部511,第二撑杆53远离箱本体30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531,第一限位部511用于与第二限位部531配合限位,以支撑箱门10。
参照图1至图7,本实施例中,箱体100具有一定的深度,箱门10设于其开口端的一侧,箱门10与箱本体30的一侧转动连接。以箱体100水平放置为例,箱门10盖设于箱本体30之上,第一撑杆51设于箱门10,第二撑杆53设于箱本体30。具体地,第一撑杆51和第二撑杆53的一端分别与箱门10和箱本体30的转轴相连,以使第一撑杆51和第二撑杆53可分别相对于箱门10和箱本体30进行转动。
具体地,第一撑杆51与第二撑杆53铰接,第一限位部511和第二限位部531可以是限位卡接,例如,第一限位部511可以是限位杆,第二限位部531可以是限位弧,限位弧围合成一定的限位空间,待箱体100打开至一定角度时,第一撑杆51和第二撑杆53呈180度设置,此时,限位杆进入限位空间内,限位弧阻挡限位杆的运动从而使得第一撑杆51和第二撑杆53相对稳定,实现自锁固定。使用者用手将第一撑杆51和第二撑杆53内推,第一撑杆51和第二撑杆53通过自身重力而自动翻转,从而实现箱门10闭合。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翻转支撑结构50实现箱体100的箱门10打开后的自锁固定,翻转支撑结构50包括第一撑杆51和第二撑杆53,箱门10打开时,第一撑杆51和第二撑杆53运动直至第一限位部511与第二限位部531配合限位,第一撑杆51与第二撑杆53位置锁定,实现箱门10的固定,无需手动再行固定,一定程度上节省作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参照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撑杆53分为相连的连杆段和限位段,连杆段连接箱本体30,第一撑杆51铰接于连杆段,第二限位部531设于限位段。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撑杆53分为连杆段和限位段并不代表第二撑杆53一定是由两段杆体拼接而成,第二撑杆53可以是一体成型,人为地将其分为两段以方便理解和描述。
如上所述,第一撑杆51与第二撑杆53铰接,以使第一撑杆51和第二撑杆53可相互转动。限位段则设置第二限位部531,待第一撑杆51和第二撑杆53自锁固定时,限位段与第一撑杆51的部分杆段重叠以使第一限位部511和第二限位部531配合限位。
进一步地,参照图4,在一实施例中,连杆段设有沿第二撑杆53的长度方向的滑槽53a,第一撑杆51设有铰接端513,铰接端513设于滑槽53a内。本实施例中,铰接端513设有一端自第一撑杆51的一侧伸出的螺杆,螺杆穿过滑槽53a,其另一端通过防脱螺母55固定,并由此实现第一撑杆51和第二撑杆53的铰接。其中,防脱螺母55的锁紧力不妨碍第一撑杆51和第二撑杆53的相互转动,可选地,防脱螺母55与第二撑杆53的表面留有0.5mm的间隙。
如此,在打开箱门10的过程中,第一撑杆51和第二撑杆53相对转动的同时,第一撑杆51的铰接端513在滑槽53a内移动,一方面,在打开角度一定的情况下,这样可以使第一撑杆51和第二撑杆53分别与箱门10和箱本体30相连接的地方水平跨度较小,一定程度上节约空间和资源,提高适用性;另一房间,如此设置还为多级的限位提供可能,即可通过调整铰接端513在滑槽53a内的位置,实现箱门10不同开合角度下的限位自锁。
例如,在一实施例中,限位段设有多个第二限位部531,多个第二限位部531沿第二撑杆5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箱门10打开时,可将第一限位部511与任一第二限位部531相配合,从而实现不同的箱门10打开角度,方便快捷。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511为限位杆,第二限位部531为限位弧,限位弧由限位段的侧边凹陷形成。限位杆为自第一撑杆51的一侧伸出的杆状实体,限位段的侧边弯曲形成限位弧,可以理解地,多个限位弧设于限位段的同一侧。限位弧围合形成半封闭的限位空间,待箱体100打开至一定角度时,第一撑杆51和第二撑杆53呈180度设置,此时限位杆进入限位空间内,并抵持限位弧,也就是说,限位弧为限位杆提供支撑,使其不至于移动而使结构失稳。
参照图5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限位弧包括导向弧531a和容置弧531b,导向弧531a和容置弧531b平滑连接,容置弧531b围合形成限位空间。为使限位杆可更为顺利地进入限位空间,限位弧被设计为异形弧,其中,导向弧531a与限位段的侧边平滑连接,其曲率半径较大且一定程度上倾斜设计。容置弧531b则大致呈圆弧状或椭圆弧状,其与导向弧531a平滑连接,以使得限位杆可沿导向弧531a顺利地运动至限位空间,容置弧531b围合成的限位空间部分封闭,使限位杆不至于侧滑出限位空间,保证限位配合的稳定性。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限位杆为压铆螺钉,翻转支撑结构50还设有防脱螺母55,防脱螺母55连接限位杆。可以理解地,防松螺母不锁紧,预留0.5mm间隙,锁紧力不得影响限位杆和限位弧的相对运动。
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翻转支撑结构50包括对称设于箱门10开合方向两侧的两个第一撑杆51和两个第二撑杆53,两个第一撑杆51分别与两个第二撑杆53铰接,设于箱体100两侧,不占用箱体100中部空间,且使结构更加稳定。
参照图7,在一实施例中,翻转支撑结构50还包括至少两个支架件70,其中至少一个支架件70连接箱门10,至少一个支架件70连接箱本体30,第一撑杆51和第二撑杆53分别与支架件70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支架件70大致呈“L”状,其中一面焊接或螺栓连接于箱门10或箱本体30,其另一面则可设压铆螺钉,第一撑杆51或第二撑杆53的端部设有让位孔,压铆螺钉穿过让位孔,并设另防脱螺母55与压铆螺钉连接,防止第一撑杆51和第二撑杆53脱落。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箱体100,述箱体100包括箱门10、箱本体30及翻转支撑结构50,翻转支撑结构50连接箱门10和箱本体30,以支撑箱门10。该翻转支撑结构5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箱体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翻转支撑结构,用于箱体,所述箱体包括箱门和箱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支撑结构包括:
第一撑杆,所述第一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箱门;和
第二撑杆,所述第二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箱本体,所述第一撑杆远离所述箱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撑杆远离所述箱本体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撑杆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撑杆远离所述箱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限位,以支撑所述箱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撑杆分为相连的连杆段和限位段,所述连杆段连接所述箱本体,所述第一撑杆铰接于所述连杆段,所述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限位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段设有沿所述第二撑杆的长度方向的滑槽,所述第一撑杆设有铰接端,所述铰接端设于所述滑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段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限位部,多个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第二撑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翻转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为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部为限位弧,所述限位弧由所述限位段的侧边凹陷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转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弧包括:
导向弧;和
容置弧,所述导向弧和所述容置弧平滑连接,所述容置弧围合形成限位空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转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为压铆螺钉,所述翻转支撑结构还设有防脱螺母,所述防脱螺母连接所述限位杆。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翻转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支撑结构包括对称设于所述箱门开合方向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撑杆和两个所述第二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撑杆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撑杆铰接。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翻转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支撑结构还包括至少两个支架件,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支架件连接所述箱门,至少一个所述支架件连接所述箱本体,所述第一撑杆和所述第二撑杆分别与所述支架件转动连接。
10.一种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箱门、箱本体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翻转支撑结构,所述翻转支撑结构连接所述箱门和所述箱本体,以支撑所述箱门。
CN202220635356.2U 2022-03-22 2022-03-22 翻转支撑结构和箱体 Active CN2180868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5356.2U CN218086849U (zh) 2022-03-22 2022-03-22 翻转支撑结构和箱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5356.2U CN218086849U (zh) 2022-03-22 2022-03-22 翻转支撑结构和箱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86849U true CN218086849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42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35356.2U Active CN218086849U (zh) 2022-03-22 2022-03-22 翻转支撑结构和箱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868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352515B1 (de) Zusammenlegbare, zweirädrige Stechkarre
US6443481B1 (en) Collapsible movable cart
US5943965A (en) Collapsible folding massage table
US4946186A (en) Telescopic and collapsible golf cart
US4489808A (en) Collapsible sawhorse
CN218086849U (zh) 翻转支撑结构和箱体
EP0717602B1 (de) Ausziehbares einbaubügelbrett
US2796268A (en) Folding table leg bracket
GB2422536A (en) Collapsible garment hanger
USRE33939E (en) Telescopic and collapsible golf cart
DE60017122T2 (de) Zusammenklappbarer karren mit regalboden
US4249637A (en) Tripod stepladder
KR20200085063A (ko) 접이식 선반 받침대
CN212077400U (zh) 翼形晾衣架
EP1683905B1 (en) Laundry airer of reduced space requirement in its closed position
US2508871A (en) Clothes hanger
US2893767A (en) Folding guest rack
DE102010031412A1 (de) Kältegerät, insbesondere Haushaltskältegerät
US3144914A (en) Saw horses or the like
US6269520B1 (en) Hinged bracket to guide and restrict movements of objects that are normally vertically supported
CN210067759U (zh) 一种格口柜用自回门结构
US3981413A (en) Mailbox door mounting arrangement
US3610422A (en) Clothes dryer
CN216316237U (zh) 一种折叠架
CN210673113U (zh) 一种便携式户外烧烤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