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76363U - 变形车 - Google Patents

变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76363U
CN218076363U CN202222022311.0U CN202222022311U CN218076363U CN 218076363 U CN218076363 U CN 218076363U CN 202222022311 U CN202222022311 U CN 202222022311U CN 218076363 U CN218076363 U CN 218076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mating
fitting
vehicle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2231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林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h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Guangdong Auldey Animation and Toy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h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Guangdong Auldey Animation and Toy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h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Guangdong Auldey Animation and Toy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h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2231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763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76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763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形车,变形车包括:车身,车身设有第一车轮和翅膀,在第一锁止状态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锁止且第一车轮的旋转轴线水平延伸,在第一释放状态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脱离且第一配合件带动第一车轮翻转至使其旋转轴线竖直延伸,在第二锁止状态第三配合件和第四配合件锁止且翅膀收纳至车身的上部,在第二释放状态,第三配合件和第四配合件脱离且翅膀翻转至使其自由端位于车身的外侧,触发组件分别与第一配合组件和第二配合组件配合以控制第一配合组件切换状态和控制第二配合组件切换状态。本实用新型的变形车,便于提高变形车的自动化程度,利于丰富变形车的变形过程,以提高变形车的趣味性,利于增强儿童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变形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形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部分玩具有变形的功能,但是变形车在切换的过程中,只能手动依次变形,且变形过程过于简单,导致变形车的趣味性较低,降低了儿童的使用体验,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变形车,能够丰富变形车的变形过程,以提高变形车的趣味性,利于增强儿童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形车,包括:车身,所述车身设有第一车轮和翅膀;第一配合组件,所述第一配合组件包括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与所述第一车轮相连,所述第二配合件与所述车身相连,所述第一配合组件具有第一锁止状态和第一释放状态,在所述第一锁止状态所述第一配合件和所述第二配合件锁止且所述第一车轮的旋转轴线水平延伸,在所述第一释放状态所述第一配合件和所述第二配合件脱离且所述第一配合件带动所述第一车轮翻转至使其旋转轴线竖直延伸;第二配合组件,所述第二配合组件包括第三配合件和第四配合件,所述第三配合件与所述翅膀相连,所述第四配合件设于所述车身,所述第二配合组件具有第二锁止状态和第二释放状态,在所述第二锁止状态所述第三配合件和所述第四配合件锁止且所述翅膀收纳至所述车身的上部,在所述第二释放状态,所述第三配合件和所述第四配合件脱离且所述翅膀翻转至使其自由端位于所述车身的外侧;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配合组件和所述第二配合组件配合以控制所述第一配合组件切换状态和控制所述第二配合组件切换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形车,其触发组件能够分别与第一配合组件和第二配合组件配合以控制第一配合组件切换状态和控制第二配合组件切换状态,以使第一车轮翻转以及翅膀翻转,从而便于提高变形车的自动化程度,利于丰富变形车的变形过程,以提高变形车的趣味性,利于增强儿童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变形车,所述第一配合件与所述第一车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配合件相对所述车身可往复移动,所述第一配合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配合件相连以推动所述第一配合件朝向所述第一车轮移动以使得第一配合件带动所述第一车轮翻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变形车,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一配合件相连,所述第二弹性件对所述第一车轮施加作用力以使得所述第一车轮翻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变形车,所述车身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一车轮,所述车身的底部设有压紧板,所述压紧板的下方设有压紧空间,所述第二配合件相对所述压紧板可移动,所述第一配合件的一部分伸入到所述压紧空间内,所述第二配合件与所述第一配合件接触以定位所述第一配合件的位置,所述触发组件推动所述第二配合件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二配合件和所述第一配合件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变形车,所述压紧板设有避让孔,所述第二配合件设有第一锁止部,所述第一锁止部与所述避让孔移动配合,所述第二配合件设有配合斜面,所述触发组件与所述配合斜面接触以推动所述第二配合件向上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锁止部与所述第一配合件脱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变形车,所述触发组件相对所述车身可移动,所述触发组件移动至与所述第一配合组件接触时可驱动所述第一配合组件切换至所述第一释放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变形车,所述翅膀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触发组件,所述第四配合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触发组件,所述车身设有第五配合件,所述触发组件移动至使所述第四配合件和所述第五配合件止抵时,所述第四配合件和所述第三配合件相对移动以脱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变形车,所述第四配合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触发组件,所述第二配合组件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分别与所述第四配合件和所述触发组件配合以对所述第四配合件施加朝向靠近所述第五配合件移动的作用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变形车,还包括轨道组件,所述轨道组件设于所述车身,所述轨道组件在收纳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可切换,在所述收纳状态所述轨道组件折叠且放置于所述车身,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轨道组件展开以限定出滑动路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变形车,所述轨道组件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转动连接,在所述收纳状态,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叠放设置;第四弹性件,所述第四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枢转连接处,所述第四弹性件对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轨道组件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所述车身设有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适于与所述轨道组件配合或脱离,所述锁定组件与处于所述收纳状态的所述轨道组件配合时以将所述轨道组件限定于所述收纳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变形车,所述轨道组件还包括第三板体,所述第三板体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车身;所述变形车还包括推动杆,所述推动杆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车身,所述第三板体翻转时推动所述推动杆移动,所述推动杆推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其中一个移动以使得所述锁定组件与所述轨道组件脱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变形车,所述车身还设有炮筒和炮弹,所述炮筒设于所述车身,所述炮弹可分离地插入所述炮筒,所述炮筒被触发时,所述炮弹从所述炮筒弹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变形车,所述炮筒可转动和/或可升降地设于所述车身。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变形车的示意图(轨道组件处于展开状态);
图2是图1中的变形车的仰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变形车的示意图(第一车轮和翅膀翻转时);
图4是图3中的变形车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变形车的仰视图;
图6是图3中的变形车的侧视图;
图7是图1中的变形车的触发组件与翅膀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变形车的触发组件与翅膀的主视图;
图9是图7中的变形车的触发组件与翅膀的侧视图;
图10是图1中的变形车的触发组件与第四配合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触发组件与第四配合件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中的变形车的翅膀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中的变形车影藏车身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的变形车影藏车身的仰视图;
图15是图1中的变形车的第一车轮和第一配合组件的装配示意图(第一配合组件处于锁止状态);
图16是图15中的第一车轮和第一配合组件的仰视图;
图17是图1中的变形车的第一车轮、第一配合组件和触发组件的示意图(第一配合组件处于解锁状态);
图18是图17中A处的放大图;
图19是图3中的变形车的轨道组件处于收纳状态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变形车100,
车身10,第一车轮11,翅膀12,第五配合件13,锁定组件14,底盘15,
第一配合组件20,第一配合件21,
第二配合件22,第一锁止部221,配合斜面222,第二弹性件23,
第二配合组件30,第三配合件31,第四配合件32,扭簧33,
触发组件40,解锁板41,
压紧板50,
轨道组件60,第一板体61,第二板体62,第四弹性件63,第三板体64,
推动杆70,
炮筒80,炮弹8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照图1-图2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形车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形车100,包括:车身10、第一配合组件20、第二配合组件30和触发组件40。
具体地,如图1、图3-图6所示,车身10设有第一车轮11和翅膀12,且如图14所示,第一配合组件20包括第一配合件21和第二配合件22,第一配合件21与第一车轮11相连,第二配合件22与车身10相连,第一配合组件20具有第一锁止状态和第一释放状态,在第一锁止状态第一配合件21和第二配合件22锁止且第一车轮11的旋转轴线水平延伸,在第一释放状态第一配合件21和第二配合件22脱离且第一配合件21带动第一车轮11翻转至使其旋转轴线竖直延伸。
如图9所示,第二配合组件30包括第三配合件31和第四配合件32,第三配合件31与翅膀12相连,如图1所示,第四配合件32设于车身10,第二配合组件30具有第二锁止状态和第二释放状态,在第二锁止状态第三配合件31和第四配合件32锁止且翅膀12收纳至车身10的上部,在第二释放状态,第三配合件31和第四配合件32脱离且翅膀12翻转至使其自由端位于车身10的外侧。
其中,触发组件40分别与第一配合组件20和第二配合组件30配合以控制第一配合组件20切换状态和控制第二配合组件30切换状态。
也就是说,在初始状态时,第一配合件21和第二配合件22锁止,以使第一车轮11的旋转轴线水平延伸,从而保证第一车轮11能够在地面上滑行,可选地,车身10上还可以设有多个车轮,如车身10上设有两个第一车轮11和六个其它车轮,八个车轮均可相对于车身10转动,以使得变形车100能够通过八个车轮在地面上滑行。
其中,在初始状态时,如图1所示,第一车轮11的旋转轴线水平延伸,翅膀12收纳至车身10的上部,且翅膀12的自由端位于车身10的上方,此时,第一配合组件20和第二配合组件30分别处于第一锁止状态和第二锁止状态。
当变形车100切换状态时,触发组件40分别与第一配合组件20和第二配合组件30配合,以使第一配合组件20由第一锁止状态切换至第一释放状态,第二配合组件30由第二锁止状态切换至第二释放状态,此时,如图3所示,第一车轮11的旋转轴线竖直延伸,翅膀12的自由端位于车车身10的外侧(左侧和/或右侧)。
其中,第一配合组件20由第一锁止状态切换至第一释放状态、第二配合组件30由第二锁止状态切换至第二释放状态可为同时切换,也可为依次切换,在此不做限定。
由此,通过触发组件40分别与第一配合组件20和第二配合组件30配合以控制第一配合组件20切换状态和控制第二配合组件30切换状态,以使第一车轮11翻转以及翅膀12翻转,从而便于提高变形车100的自动化程度,利于丰富变形车100的变形过程,以提高变形车的趣味性,利于增强儿童的使用体验。
例如,车身10构造有底盘15,底盘15位于车身10的下侧,车身10具有两个第一车轮11和两个翅膀12,且触发组件40构造为滑动件,滑动件可滑动地设于车身10上,且当滑动件沿车身10的长度方向朝向靠近车头的方向滑动至极限位置时,滑动件分别与第一配合组件20和第二配合组件30接触,以使第一配合组件20由第一锁止状态切换至第一释放状态、第二配合组件30由第二锁止状态切换至第二释放状态。
换言之,在滑动件朝向车头的方向滑动至极限位置时,第一车轮11自动翻转至使其旋转轴线竖直延伸,翅膀12自动翻转至使其自由端位于车身10的外侧,其中,第一车轮11的翻转角度和翅膀12的翻转角度均为90°。
由此,通过滑动件的滑动,能够实现第一车轮11和翻转和翅膀12的翻转的联动,从而不需人力去单独控制第一车轮11和/或翅膀12进行变形,便于提高变形车100的自动化程度,利于丰富变形车100的变形过程,以提高变形车的趣味性,利于增强儿童的使用体验。
当然,触发组件40也可构造为其它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形车100,其触发组件40能够分别与第一配合组件20和第二配合组件30配合以控制第一配合组件20切换状态和控制第二配合组件30切换状态,以使第一车轮11翻转以及翅膀12翻转,从而便于提高变形车100的自动化程度,利于丰富变形车100的变形过程,以提高变形车100的趣味性,利于增强儿童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图16所示,第一配合件21与第一车轮11转动连接,第一配合件21相对车身10可往复移动,第一配合组件2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图中未示出),第一弹性件与第一配合件21相连以推动第一配合件21朝向第一车轮11移动以使得第一配合件21带动第一车轮11翻转。
也就是说,第一车轮11和第一配合件21可转动地相连,从而在变形车100处于初始状态时,能够保证第一车轮11能够在地面上滑行,且第一配合件21可相对于车身10往复运动,以使得第一车轮11能够实现状态的切换(旋转轴线水平延伸与旋转轴线竖直延伸之间的切换)。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件设于第一配合件21背离第一车轮11的一端,在第一车轮11的实际翻转过程中,触发组件40与第二配合件22接触,以使第二配合件22和第一配合件21解锁,此时,第一弹性件推动第一配合件21朝向靠近第一车轮11的方向运动,进而第一配合件21推动第一车轮11翻转。
例如,如图14-图16所示,第一车轮11和第一配合件21均设有两个,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可弹性压缩于两个第一配合件21朝向彼此的一端之间,且在触发组件40控制第一配合组件20解锁时,第一弹性件同时推动两个第一配合件21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一配合件21推动第一车轮11翻转,其中,第一弹性件可构造为弹簧,或者其它弹性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由此,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以便于利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使得第一配合件21运动,进而使得第一车轮11能够翻转,从而不需人为控制第一车轮11翻转,便于提高变形车100的自动化程度,利于丰富变形车100的变形过程,以提高变形车的趣味性,利于增强儿童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变形车10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23。
第二弹性件23分别与第一车轮11和第一配合件21相连,第二弹性件23对第一车轮11施加作用力以使得第一车轮11翻转。
也就是说,第二弹性件23弹性连接于第一车轮11和第一配合件21之间,例如,第一弹性件构造为车轮扭簧,且车轮扭簧对第一车轮11具有张力,张力使使第一车轮11具有朝外侧外翻的趋势。
在第一车轮11的实际翻转过程中,触发组件40与第二配合件22接触,以使第二配合件22和第一配合件21解锁,此时,第一弹性件推动第一配合件21朝向靠近第一车轮11的方向运动,且在第二弹性件23的张力下,第一车轮11翻转。
由此,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23,以使得第一车轮11能够更容易实现翻转,利于降低第一车轮11的翻转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身10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车轮11,车身10的底部设有压紧板50,压紧板50的下方设有压紧空间,第二配合件22相对压紧板50可移动,第一配合件21的一部分伸入到压紧空间内,第二配合件22与第一配合件21接触以定位第一配合件21的位置,触发组件40推动第二配合件22移动以使得第二配合件22和第一配合件21分离。
由此,如图15和图16中所示,通过设置压紧板50,以便于在压紧空间处通过第二配合件22对第一配合件21进行锁止,以将第一配合件21锁止于当前位置,且当触发组件40与第二配合件22接触时,第二配合件22相对于压紧板50运动以与第一配合件21分离,此时,第二配合件22无法锁止第一配合件21,此时,第一车轮11自动翻转。
例如,第二配合件22设有两个,两个第二配合件22均构造为锁扣,两个锁扣均沿竖向可滑动地与压紧板50相连,且两个锁扣的至少部分伸至压紧空间内,且伸至压紧空间的部分间隔开分布以限定出锁止空间,两个第一配合件21上均具有锁止凸起,在初始状态时,如图16所示,两个第一配合件21的锁止凸起均位于锁止空间内,即两个第一配合件21的锁止凸起位于两个锁扣之间,从而便于两个锁扣对第一连接件进行限位,从而将两个第一车轮11固定于当前位置,以保证第一车轮11能够在地面上滑行。
进一步地,如图17所示,当触发组件40与第二配合件22接触时,使得第二配合件22相对于压紧板50运动,从而使得两个锁扣的至少部分由压紧空间内收回,此时,两个第一配合件21不被锁止,且在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23的作用,第一车轮11实现翻转。
由此,通过设置压紧板50,以利于增强第二配合件22对第一配合件21的锁止稳定性,且便于降低第二配合件22对第一配合件21的锁止难度。
进一步地,压紧板50设有避让孔,第二配合件22设有第一锁止部221,第一锁止部221与避让孔移动配合,第二配合件22设有配合斜面222,触发组件40与配合斜面222接触以推动第二配合件22向上移动以使得第一锁止部221与第一配合件21脱离。
由此,第一锁止部221贯穿避让孔且伸至压紧空间内,以便于第一锁止部221对第一配合件21进行锁止,且通过设置配合斜面222,能够保证触发组件40与第二配合件22接触时,第二配合件22能够向上运动以使得第一锁止部221与第一配合件21脱离,利于降低解锁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发组件40相对车身10可移动,触发组件40移动至与第一配合组件20接触时可驱动第一配合组件20切换至第一释放状态。
由此,便于通过触发组件40移动,实现第一配合组件20由第一锁止状态到第一释放状态的切换,利于降低第一配合组件20的切换难度。
例如,触发组件40构造为滑动件,滑动件可滑动地设于车身10上,且滑动件设有解锁板41,解锁板41的前端凸出于滑动件,从而便于减少滑动件到第一配合组件20之间的距离,利于实现第一配合组件20的快速翻转,且触发组件40移动至与第一配合组件20接触时,解锁板41与第二配合件22接触,使得第二配合件22相对于压紧板50移动,以解锁第一配合件21,进而实现第一车轮11的翻转。
在第一配合组件20的实际解锁过程中:当滑动件沿车身10的长度方向朝向靠近车头的方向滑动至极限位置时,解锁板41与第一配合组件20接触,以使第一配合组件20由第一锁止状态切换至第一释放状态。
换言之,在滑动件朝向车头的方向滑动至极限位置时,第二配合件22对第一配合件21解锁,此时,第一车轮11自动翻转至使其旋转轴线竖直延伸。
由此,通过滑动件的滑动,能够实现第一车轮11和翻转,从而不需人力去单独控制第一车轮11进行变形,便于提高变形车100的自动化程度,利于丰富变形车100的变形过程,以提高变形车的趣味性,利于增强儿童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9所示,翅膀12可转动地设于触发组件40,第四配合件32可活动地设于触发组件40,车身10设有第五配合件13,触发组件40移动至使第四配合件32和第五配合件13止抵时,第四配合件32和第三配合件31相对移动以脱离。
例如,如图10所示,第四配合件32弹性安装至触发组件40的安装壳内,如第四配合件32构造为弹性锁扣或者第四配合件32利用弹簧固定于安装壳内,其中,如图12所示,第三配合件31设于翅膀上12,且如图11所示,弹性锁扣的前端和下端均伸出至触发组件40的安装壳的外侧,在变形车100处于初始状态时,弹性锁扣的前端在车身10的外侧与设于翅膀12上的第三配合件31相抵,以将翅膀12固定于当前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五配合件13构造为止挡凸台,且止挡凸台位于触发组件40朝前运动的极限位置处,且在变形车100的前后方向上,止挡凸台与弹性锁扣的下端在一条直线上,当触发组件40沿前后方向朝向车头的方向滑动至极限位置时,第四配合件32与止挡凸台接触,即止挡凸台对第四配合件32产生向后的推力,以使止挡凸台朝向后侧运动,从而使得第四配合件32与第三配合件31分离,进而使得翅膀12能够翻转。
其中,翅膀12与触发组件40之间设有扭簧33,扭簧33对翅膀12产生张力,张力使得翅膀12具有朝向车身10外侧翻转的趋势,当第四配合件32与第三配合件31分离后,翅膀12在扭簧33的张力的作用下自动朝外侧翻转,从而不需人力去单独控制翅膀12进行翻转,便于提高变形车100的自动化程度,利于丰富变形车100的变形过程,以提高变形车的趣味性,利于增强儿童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第四配合件32可移动地设于触发组件40,第二配合组件30还包括第三弹性件(图中未示出),第三弹性件分别与第四配合件32和触发组件40配合以对第四配合件32施加朝向靠近第五配合件13移动的作用力。
例如,第三弹性件构造为弹簧,弹簧外套于第四配合件32,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壳的两个端面相抵,弹簧与第四配合件32施加朝向靠近第五配合件13移动的作用力,以保证第四配合件32的前端能够伸出至触发组件40的安装壳的外侧。
由此,在变形车100处于初始状态时,弹性锁扣的前端在车身10的外侧与设于翅膀12上的第三配合件31相抵,以将翅膀12固定于当前位置,从而便于增强翅膀12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6和图19所示,变形车100还包括轨道组件60,轨道组件60设于车身10,轨道组件60在收纳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可切换,在收纳状态轨道组件60折叠且放置于车身10,在展开状态轨道组件60展开以限定出滑动路径。
也就是说,轨道组件60在收纳状态时,轨道组件60折叠且放置于车身10从而不占用额外的安装空间,利于实现变形车100的小型化设计,且在轨道组件60处于展开状态时,轨道组件60展开且形成滑动路径,带有滚轮的公仔或其它玩具可放置于展开后的轨道组件60上进行滑动。
由此,使得变形车100可配合公仔以及其它玩具共同使用,利于增强变形车100的趣味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轨道组件60包括:第一板体61、第二板体62和第四弹性件63。
具体地,第一板体61和第二板体62转动连接,在收纳状态,第一板体61和第二板体62叠放设置,第四弹性件63位于第一板体61和第二板体62的枢转连接处,第四弹性件63对第一板体61和第二板体62施加作用力以使轨道组件60切换至展开状态。
由此,通过第一板体61和第二板体62叠放设置,使得轨道组件60在收纳状态时,利于实现变形车100的小型化设计,且当轨道组件60由收纳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利用第四弹性件63,使得第一板体61沿枢转连接处的轴线绕第二板体62运动以展开。
例如,第四弹性件63构造为扭力弹簧,扭力弹簧对第一板体61施加相对于第二板体62翻转的作用力。
由此,第一板体61在扭力弹簧的张力的作用下自动翻转,从而不需人力去单独控制第一板体61进行翻转,便于提高变形车100的自动化程度,利于丰富变形车100的变形过程,以提高变形车的趣味性,利于增强儿童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当轨道组件60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一板体61远离第二板体62的一端搭接于车头上,从而便于对轨道组件60起到支撑的作用,以增强轨道组件60的稳定性。
其中,如图19所示,车身10设有锁定组件14,锁定组件14适于与轨道组件60配合或脱离,锁定组件14与处于收纳状态的轨道组件60配合时以将轨道组件60限定于收纳状态。
例如,锁定组件14构造为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上端设有锁定凸起,其中,第一板体61上设有锁止部分,当轨道组件60处于收纳状态时,锁定凸起位于锁止部分的上侧且与锁止部分相抵,从而将轨道组件60限定于收纳状态,以增强轨道组件60在收纳状态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9所示,轨道组件60还包括第三板体64,第三板体64可转动地设于车身10。
当轨道组件60处于收纳状态时,第三板体64垂直于第一板体61,其中,如图20所示,变形车100还包括推动杆70,推动杆70可移动地设于车身10,第三板体64翻转时推动推动杆70移动,推动杆70推动第一板体61和第二板体62的其中一个移动以使得锁定组件14与轨道组件60脱离。
例如,当第三板体64翻转时,第三板体64推动推动杆70以使推动杆70推动第二板体62运动,此时,第二板体62带动第一板体61运动,以使第一板体61的锁止部分与锁定组件14分离,接着,第一板体61在第四弹性件63的张力下自动翻转至展开状态。
由此,儿童仅需要控制翻转第三板体64,即可实现轨道组件60由收纳状态到展开状态之间的切换,利于降低轨道组件60的状态的切换难度,提高变形车100的自动化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车身10还设有炮筒80和炮弹81,炮筒80设于车身10,炮弹81可分离地插入炮筒80,炮筒80被触发时,炮弹81从炮筒80弹出。
例如,炮筒80上具有发射口,发射口的边沿设有弹性扣,弹性扣与炮筒80内的按制相连,炮弹81可插入发射口处,儿童可按压按制,使得按制带动弹性扣发生形变,从而将炮弹81发射出去。由此,便于增强变形车100的趣味性。
进一步地,炮筒80可转动和/或可升降地设于车身10。
例如,炮筒80可转动地设于车身10,或者炮筒80可升降地设于车身10,或者炮筒80可转动且可升降地设于车身10,从而便于调整炮筒80的角度以及高度,以使炮筒80可在不同的高度处朝向不同的方向发射炮弹81,以增强变形车100的趣味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变形车(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10),所述车身(10)设有第一车轮(11)和翅膀(12);
第一配合组件(20),所述第一配合组件(20)包括第一配合件(21)和第二配合件(22),所述第一配合件(21)与所述第一车轮(11)相连,所述第二配合件(22)与所述车身(10)相连,所述第一配合组件(20)具有第一锁止状态和第一释放状态,在所述第一锁止状态,所述第一配合件(21)和所述第二配合件(22)锁止且所述第一车轮(11)的旋转轴线水平延伸,在所述第一释放状态,所述第一配合件(21)和所述第二配合件(22)脱离且所述第一配合件(21)带动所述第一车轮(11)翻转至使其旋转轴线竖直延伸;
第二配合组件(30),所述第二配合组件(30)包括第三配合件(31)和第四配合件(32),所述第三配合件(31)与所述翅膀(12)相连,所述第四配合件(32)设于所述车身(10),所述第二配合组件(30)具有第二锁止状态和第二释放状态,在所述第二锁止状态,所述第三配合件(31)和所述第四配合件(32)锁止且所述翅膀(12)收纳至所述车身(10)的上部,在所述第二释放状态,所述第三配合件(31)和所述第四配合件(32)脱离且所述翅膀(12)翻转至使其自由端位于所述车身(10)的外侧;
触发组件(40),所述触发组件(40)分别与所述第一配合组件(20)和所述第二配合组件(30)配合以控制所述第一配合组件(20)切换状态和控制所述第二配合组件(30)切换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件(21)与所述第一车轮(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配合件(21)相对所述车身(10)可往复移动,所述第一配合组件(2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配合件(21)相连以推动所述第一配合件(21)朝向所述第一车轮(11)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配合件(21)带动所述第一车轮(11)翻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形车(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件(23),所述第二弹性件(23)分别与所述第一车轮(11)和所述第一配合件(21)相连,所述第二弹性件(23)对所述第一车轮(11)施加作用力以使得所述第一车轮(11)翻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10)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一车轮(11),所述车身(10)的底部设有压紧板(50),所述压紧板(50)的下方设有压紧空间,所述第二配合件(22)相对所述压紧板(50)可移动,所述第一配合件(21)的一部分伸入到所述压紧空间内,所述第二配合件(22)与所述第一配合件(21)接触以定位所述第一配合件(21)的位置,所述触发组件(40)推动所述第二配合件(22)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二配合件(22)和所述第一配合件(21)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形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板(50)设有避让孔,所述第二配合件(22)设有第一锁止部(221),所述第一锁止部(221)与所述避让孔移动配合,所述第二配合件(22)设有配合斜面(222),所述触发组件(40)与所述配合斜面(222)接触以推动所述第二配合件(22)向上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锁止部(221)与所述第一配合件(21)脱离。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形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40)相对所述车身(10)可移动,所述触发组件(40)移动至与所述第一配合组件(20)接触时可驱动所述第一配合组件(20)切换至所述第一释放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形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翅膀(12)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触发组件(40),所述第四配合件(32)可活动地设于所述触发组件(40),所述车身(10)设有第五配合件(13),所述触发组件(40)移动至使所述第四配合件(32)和所述第五配合件(13)止抵时,所述第四配合件(32)和所述第三配合件(31)相对移动以脱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形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配合件(32)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触发组件(40),所述第二配合组件(30)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分别与所述第四配合件(32)和所述触发组件(40)配合以对所述第四配合件(32)施加朝向靠近所述第五配合件(13)移动的作用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车(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轨道组件(60),所述轨道组件(60)设于所述车身(10),所述轨道组件(60)在收纳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可切换,在所述收纳状态所述轨道组件(60)折叠且放置于所述车身(10),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轨道组件(60)展开以限定出滑动路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形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组件(60)包括:
第一板体(61)和第二板体(62),所述第一板体(61)和所述第二板体(62)转动连接,在所述收纳状态,所述第一板体(61)和所述第二板体(62)叠放设置;
第四弹性件(63),所述第四弹性件(63)位于所述第一板体(61)和所述第二板体(62)的枢转连接处,所述第四弹性件(63)对所述第一板体(61)和所述第二板体(62)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轨道组件(60)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
所述车身(10)设有锁定组件(14),所述锁定组件(14)适于与所述轨道组件(60)配合或脱离,所述锁定组件(14)与处于所述收纳状态的所述轨道组件(60)配合时以将所述轨道组件(60)限定于所述收纳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变形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组件(60)还包括第三板体(64),所述第三板体(64)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车身(10);
所述变形车(100)还包括推动杆(70),所述推动杆(70)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车身(10),所述第三板体(64)翻转时推动所述推动杆(70)移动,所述推动杆(70)推动所述第一板体(61)和所述第二板体(62)的其中一个移动以使得所述锁定组件(14)与所述轨道组件(60)脱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10)还设有炮筒(80)和炮弹(81),所述炮筒(80)设于所述车身(10),所述炮弹(81)可分离地插入所述炮筒(80),所述炮筒(80)被触发时,所述炮弹(81)从所述炮筒(80)弹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变形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炮筒(80)可转动和/或可升降地设于所述车身(10)。
CN202222022311.0U 2022-08-02 2022-08-02 变形车 Active CN218076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22311.0U CN218076363U (zh) 2022-08-02 2022-08-02 变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22311.0U CN218076363U (zh) 2022-08-02 2022-08-02 变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76363U true CN218076363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85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22311.0U Active CN218076363U (zh) 2022-08-02 2022-08-02 变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763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22509U (zh) 可弹射的玩具车
US9962618B2 (en) Toy vehicle
CN209997185U (zh) 玩具组合
CN218076363U (zh) 变形车
CN107537160B (zh) 可二次夹币玩具
CN206404328U (zh) 发射玩具
CN207941195U (zh) 翻转组合玩具
CN209997191U (zh) 可分裂组合的玩具套装
CN207822512U (zh) 可二次翻转变形的玩具车
CN214260649U (zh) 单次触发多次腾空的玩具
CN211328142U (zh) 联动变形玩具
WO2022042144A1 (zh) 滑移玩具变形车
CN113332736B (zh) 多功能联动玩具和可多次变形的玩具体
CN209997190U (zh) 运载玩具车
CN211328144U (zh) 联动变形玩具
CN214260655U (zh) 可换向的玩具车
CN209734970U (zh) 可与多物体结合的变形玩具和具有其的玩具套装
CN110270110B (zh) 可分裂组合的玩具套装
CN217311909U (zh) 一种变形玩具车
CN108786132B (zh) 组合变形玩具
CN215962121U (zh) 一种变形玩具
CN215962130U (zh) 玩具配件和组合玩具
CN220478107U (zh) 变形玩具和发射玩具
CN218944350U (zh) 变形玩具
CN217041290U (zh) 可吸物的旋射玩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