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75672U - 颈部按摩仪 - Google Patents

颈部按摩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75672U
CN218075672U CN202221692913.0U CN202221692913U CN218075672U CN 218075672 U CN218075672 U CN 218075672U CN 202221692913 U CN202221692913 U CN 202221692913U CN 218075672 U CN218075672 U CN 218075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age
air bag
neck
component
massag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291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杰文
张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Qianli Beoka Medical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Qianli Beoka Medical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Qianli Beoka Medical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Sichuan Qianli Beoka Medical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222169291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75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75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756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按摩仪底座,按摩仪底座上设置有颈背部按摩组件和头部支撑组件,头部支撑组件位于颈背部按摩组件正后方,还包括设置在按摩仪底座上的按摩气囊组件,所述按摩气囊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可充放气的按摩气囊;按摩仪底座上设有安装斜面,安装斜面由颈背部按摩组件向按摩仪底座倾斜过渡形成,按摩气囊组件设置在安装斜面上;所述按摩气囊组件还包括充放气机构。本实用新型使用户在进行颈部按摩的同时头部能够左右摆动,颈部肌肉得到活动和放松,实现对颈部肌肉的按摩;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勺形结构的按摩气囊使其能够与人体头部的生理弧面相匹配,从不同的方向对人体头部施加作用力,实现全面的按摩效果。

Description

颈部按摩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颈部按摩仪。
背景技术
颈部按摩仪通过气囊按摩、电刺激等方式来实现对人体颈部的按摩。目前市面上的颈部按摩仪种类繁多,能够对用户头部进行支撑的颈部按摩仪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用户在使用时,能够采用仰卧的姿势进行按摩,用户的头部直接平放在颈部按摩仪的按摩仪底座上,颈部按摩仪上的颈部按摩机构对用户的颈部进行按摩,使用户能够以更放松的姿势接受按摩。
目前市面上的颈部按摩仪仅能对用户颈部进行按摩,而忽略了作用头部的重要性;人体头部的枕骨上有较多的肌肉附着点,其中枕骨下肌肉位于头颈区后方,这些肌肉关系着寰椎关节及寰枕关节细致动作的控制,对执行视觉、听觉、前庭功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当这些肌肉出现紧张或者损伤时会导致人体颈部疼痛、出现活动问题或者产生眩晕感等其他症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进行颈部按摩的同时对人体颈部肌肉进行放松的颈部按摩仪,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按摩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颈部按摩仪,包括按摩仪底座,按摩仪底座上设置有颈背部按摩组件和头部支撑组件,头部支撑组件位于颈背部按摩组件正后方,还包括设置在按摩仪底座上的按摩气囊组件,所述按摩气囊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可充放气的按摩气囊;所述按摩仪底座上设有安装斜面,所述安装斜面由颈背部按摩组件向按摩仪底座倾斜过渡形成,所述按摩气囊组件设置在安装斜面上;所述按摩气囊组件还包括充放气机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按摩气囊充气后的囊径从靠近按摩气囊组件中间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是:所述按摩气囊组件设置在颈背部按摩组件和头部支撑组件之间;颈背部按摩组件和头部支撑组件的中心连线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按摩气囊。
进一步的是:所述按摩气囊组件设置在头部支撑组件背离颈背部按摩组件的一侧;颈背部按摩组件和头部支撑组件的中心连线延长线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按摩气囊。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设置在按摩仪底座下方的底部按摩气囊组件,所述底部按摩气囊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可充放气的底部按摩气囊,底部按摩气囊在充放气机构的控制下带动按摩仪底座上下运动。
进一步的是:所述按摩气囊的上表面为弧面,按摩气囊的囊径从按摩气囊组件的中间朝向两侧逐渐增大使按摩气囊组件的上表面形成“U”形。
进一步的是:所述按摩气囊由靠近按摩气囊组件中间的支撑段和位于按摩气囊组件外侧的推力段组成,支撑段与推力段之间圆弧过渡;所述推力段的囊径大于支撑段的囊径;所述推力段充气后的囊径尺寸为3~6cm,所述支撑段充气后的囊径尺寸为1~3cm。
进一步的是:所述按摩气囊未充气时的长轴长度为5~8cm,所述按摩气囊未充气时支撑段的宽度为1~3cm;所述推力段的水平切线与支撑段端头之间的水平距离为4~6cm;所述推力段的水平切线与支撑段的水平切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4~6cm;所述按摩气囊组件中两侧按摩气囊之间的间距为0.5~1.5cm;所述按摩气囊未充气时的厚度为0.1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颈部按摩仪的按摩仪底座上设置按摩气囊组件,通过按摩气囊的充放气过程来对人体枕部进行推动,使用户在进行颈部按摩的同时头部能够左右摆动,从而可对颈部肌肉进行拉伸牵引,颈部肌肉得到活动和放松,实现对颈部肌肉的按摩;
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充气后囊径逐渐增大的按摩气囊使其能够与人体头部的生理弧面相匹配,能够使按摩气囊与人体头部的接触面紧密贴合,从不同的方向对人体头部施加作用力,实现全面的按摩效果;
3、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充气后的按摩气囊直接对人体枕部施压进行按摩,可对人体枕部的穴位和肌肉附着点进行刺激,使颈部按摩仪具有更多的按摩功能,按摩范围更广,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按摩体验;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按摩气囊组件在用户进行颈部按摩时对用户颈部进行支撑,按摩气囊在推动人体头部摆动的同时能够作为支撑点对颈部活动的肌肉起到牵引拉伸的作用;
5、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枕部按摩组件倾斜设置来对人体枕部施加斜向上的作用力,使人体颈椎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前屈,颈部在此角度范围内被牵引运动轴心与牵引力的方向一致,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能够为用户带来良好的保健、治疗效果;
6、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按摩气囊在颈部按摩仪工作引发振动时对人体头部压力进行缓冲,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避免用户在按摩过程中产生不适感,提高用户进行按摩时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按摩气囊组件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按摩气囊组件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按摩气囊的正视图;
图7为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按摩时的正视图;
图8为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按摩时的侧视图;
图中标记为:100-按摩仪底座、110-安装斜面、200-颈背部按摩组件、300-头部支撑组件、400-按摩气囊组件、410-按摩气囊、411-支撑段、412-推力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颈部按摩仪由按摩仪底座100、颈背部按摩组件200、头部支撑组件300和按摩气囊组件400组成。其中,按摩仪底座100作为颈背部按摩组件200、头部支撑组件300和按摩气囊组件400的安装基础,颈部按摩组件200用于对用户的颈背部进行按摩,头部支撑组件300用于在按摩时对用户的头部进行支撑;按摩气囊组件400在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在用户进行颈背部按摩时对用户的枕部进行推动,使用户的头部发生左右摆动,从而对用户的颈部肌肉进行牵引拉伸,避免用户的颈部肌肉紧张,达到对用户的颈部肌肉进行放松的目的。为了使按摩气囊410能够与人体的头部紧密贴合,本实用新型中按摩气囊410充气后的囊径逐渐增大,按摩气囊410靠近按摩气囊组件400中间的一端的囊径尺寸较小,按摩气囊410另一端的囊径尺寸较大。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按摩气囊组件400由至少两个按摩气囊410组成,按摩气囊410在颈背部按摩组件200和头部支撑组件300的中心连线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两侧的按摩气囊410以颈背部按摩组件200和头部支撑组件300的中心连线为基准线对称设置。按摩气囊410与充放气机构连通以实现对按摩气囊410的充放气,充放气机构由气泵以及对气泵的启闭进行控制的电路系统组成。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充放气机构控制按摩气囊组件400两侧的按摩气囊410进行不同的充放气动作来达到不同的按摩效果;其控制方法包括通过充放气机构控制按摩气囊组件400中两侧的按摩气囊410同步进行充放气动作并循环,或者通过充放气机构控制按摩气囊组件400中两侧的按摩气囊410交替进行充放气动作并循环。当用户采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颈部按摩仪进行按摩时,用户躺卧使其颈部位于颈背部按摩组件200处,头部位于头部支撑组件300处,枕部则位于按摩气囊组件400处;启动充放气机构对按摩气囊410进行充气,一侧的按摩气囊410在充气膨胀的过程中逐渐将用户的枕部抬高,同时将用户头部朝向另一侧按摩气囊410的方向推动;然后充气完毕的按摩气囊410放气回缩,另一侧的按摩气囊410开始充气膨胀,用户头部被反向推动;通过充放气机构来控制按摩气囊组件400两侧按摩气囊的充放气过程循环交替进行,即可使用户的头部左右摆动;如图7所示,用户头部左右摆动的单边角度β的范围为0~45°,可通过对按摩气囊410的尺寸或者充气膨胀程度进行控制来调节摆动角度β的范围,使用户能够根据个体差异来选择最适合的摆动角度。在用户头部摆动的过程中,斜方肌、头夹肌、头最长肌、头半棘肌、头下斜肌、头外侧直肌、头长肌、胸锁乳突肌等颈部肌肉被拉伸,从而实现对用户颈部肌肉的放松。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控制按摩气囊组件400两侧的按摩气囊410同步进行充放气过程来实现对用户头部的牵引;如图8所示,当按摩气囊组件400两侧的按摩气囊410同步充气膨胀时,由于颈部按摩仪的颈背部按摩组件200自身向上凸起且具有一定角度,按摩气囊410膨胀的过程中会对用户枕部施加斜上方的推力,两侧按摩气囊410同步膨胀则用户头部不会摆动而只会朝向斜上方抬高,则用户的颈椎会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前屈。用户的颈部受到牵引,颈椎运动轴心与牵引力合力F的方向一致,其过程与生物力学的要求相符合,能够为用户带来良好的保健、治疗效果。在常规的颈部按摩中,枕部与颈部之间的肌肉区域并不能被按摩到,而本实用新型通过按摩气囊410的充放气动作带动头部运动的过程,能够使这些区域的肌肉,包括斜方肌、头夹肌、头最长肌、头半棘肌、头下斜肌、头外侧直肌、头长肌、胸锁乳突肌等得到被动活动和牵伸,使得这些难以按摩到的肌肉能够得到放松,有效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按摩效果和作用范围,为用户带来更佳的按摩体验。
另外,在颈部按摩仪的按摩仪底座100上设置按摩气囊组件400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对颈部按摩仪的结构进行优化,通过在按摩仪底座100的下方设置底部按摩气囊组件来带动颈部按摩仪整体进行上下运动。底部按摩气囊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底部按摩气囊,底部按摩气囊可采用与按摩气囊组件400中按摩气囊410相同的结构,底部按摩气囊的充放气动作同样由充放气机构控制;底部按摩气囊通过自身的充放气过程对按摩仪底座100进行顶升,使颈部按摩仪整体上下运动。在颈部按摩仪整体上下运动的同时,控制按摩气囊组件400两侧的按摩气囊410交替或同步进行充放气动作,能够带动用户头部旋转以使用户颈部区域的肌肉得到多方位的收缩锻炼;肌肉的锻炼动作包括斜方肌面部转向对侧、头夹肌面部转向同侧、头最长肌面部转向同侧、头半棘肌面部转向同侧、头下斜肌面部转向同侧等。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颈部按摩仪通过按摩气囊组件400来对用户颈部肌肉进行牵引拉伸外,还能起到进一步的按摩效果。人体枕骨上存在较多的肌肉附着点,例如斜方肌、头夹肌等;并且人体颈部上方也分布有很多穴位,例如风池穴、完骨穴等;而由于颈部上方的穴位被头发遮挡,常规的电刺激不能达到很好的按摩效果;而常规的机械按摩由于此处的肌肉和头皮都较薄,机械按压的体验感不佳。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按摩气囊组件400的按摩气囊410来实现对颈枕部良好的按摩效果,按摩气囊410在充气膨胀的过程中对颈枕部进行推压,对颈枕部施加压力进行按摩,能够达到推拿治疗的效果,对颈枕部的小肌群和肌肉起止点进行放松,同时可对颈枕部的穴位进行刺激;从而避免因颈枕部肌肉紧张而出现颈部疼痛、产生眩晕感等症状。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颈部按摩仪由于采用了按摩气囊410,还能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由于颈部按摩仪对人体颈部进行按摩的颈背部按摩组件200一般采用振动或电刺激的方式对人体颈部进行按摩,在按摩过程中用户的头部同样会因颈背部按摩组件200的按摩而被动抖动,为用户带来不适感,若抖动频率过大还容易因撞击而对用户头部造成损伤。本实用新型通过按摩气囊410对用户头部的抖动进行缓冲,从而达到减震的效果,避免用户在使用颈部按摩仪的过程中产生不适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由于按摩气囊410采用压缩后的空气作为减震介质,按摩气囊410相较于传统的减震结构具有更加优秀的减震效果。
如图3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将按摩气囊组件400倾斜设置在颈背部按摩组件200和按摩仪底座100之间靠近颈背部按摩组件200处,具体设置方式为在按摩仪底座100上设置一个安装斜面110,此安装斜面110由颈背部按摩组件200向按摩仪底座100倾斜过渡形成,将按摩气囊组件400设置在此安装斜面110上。采用上述结构后,用户在躺卧时头部与按摩气囊410的接触面为斜面,本实用新型中的按摩气囊组件400能够更加准确的为用户头部提供斜向上的推力,用户颈椎前屈的角度α的范围控制更加准确,此角度α的范围为15~20°;可通过对按摩气囊410的尺寸或者充气膨胀程度进行控制来调节颈椎前屈角度α的范围,使用户能够根据个体差异来选择最适合的颈椎前屈角度。
按摩气囊组件400的具体设置位置决定了其对人体头部的作用部位,上述内容中按摩气囊组件400作用于人体的枕部,因此按摩气囊组件400设置在颈背部按摩组件200和头部支撑组件300之间,即在颈背部按摩组件200和头部支撑组件300的中心连线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按摩气囊410。本实用新型中还可对按摩气囊组件400的设置位置进行调节,将按摩气囊组件400设置在头部支撑组件300背离颈部按摩组件200的一侧,即在颈背部按摩组件200和头部支撑组件300的中心连线延长线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按摩气囊410;这样可通过按摩气囊组件400对用户的头部上半区进行支撑和按摩,能够对头部上半区的穴位进行刺激;同时通过按摩气囊410的充放气过程直接推动用户头部左右摆动,同样也能达到对颈部肌肉进行牵伸以使其放松的效果。
为了使按摩气囊410能够与人体枕部之间的贴合度更高,本实用新型中对按摩气囊410的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如图4至图6所示,按摩气囊410的上表面即按摩气囊410与人体枕部相接触的一面设置为弧面,并且按摩气囊410的囊径从按摩气囊组件400的中间朝向两侧逐渐增大,则按摩气囊组件400的整体上表面形成中间下陷、两端上翘的“U”形面。当用户的枕部与按摩气囊组件400接触后,按摩气囊组件400的“U”形面能够与用户枕部的生理弧面相适配,最大限度将用户的枕部覆盖,从而能够对用户的枕部施加多个方向的推力,不仅能够作用于颈枕部的全部穴位和肌肉进行按摩,还能使多方向施加的推力形成斜向上的合力对用户颈部进行更加有效的牵引拉伸。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按摩气囊组件400的按摩气囊410由囊径不同的两部分组成,分别为靠近按摩气囊组件400中间的支撑段411和位于按摩气囊组件400外侧的推力段412。按摩气囊410充气膨胀后,推力段412的囊径大于支撑段411的囊径。其中,支撑段411用于充气膨胀后对人体枕部进行支撑和按摩,因此支撑段411的囊径较小,但支撑段411的长度可长于推力段412以使支撑段411对人体枕部的覆盖面更广;推力段412用于对人体枕部外侧区域的接触部位进行按摩以及对颈部进行牵伸,因此推力段412的囊径要更大,以使推力段412充气膨胀后具有足够的抬高高度。为了使按摩气囊410与人体枕部的贴合度更好,推力段412与支撑段411之间圆弧过渡以使按摩气囊410与人体枕部的接触面为更为适配的弧面。本实用新型中根据人体枕部的普遍生理尺寸范围,设定推力段412充气后的囊径尺寸为3~6cm,最佳尺寸为4.2cm;支撑段411充气后的囊径尺寸为1~3cm,最佳尺寸为1.4cm。另外,如图5所示,按摩气囊410未充气时的长轴长度B设定为5~8cm,最佳尺寸为7.2cm;按摩气囊410未充气时支撑段411的宽度C设定为1~3cm,最佳尺寸为2.2cm;推力段412的水平切线L与支撑段411端头之间的水平距离D设定为4~6cm,最佳尺寸为5cm;推力段412的水平切线L与支撑段411的水平切线之间的垂直距离E设定为4~6cm;按摩气囊组件400中两侧按摩气囊410之间的间距F设定为0.5~1.5cm,最佳尺寸为1.1cm;按摩气囊410未充气时的厚度设定为0.1cm。在上述尺寸范围下,按摩气囊410的尺寸能够与绝大多数用户的枕部生理尺寸相匹配,具有更佳的适应性;并且在上述尺寸范围内的按摩气囊410充气膨胀后的大小合适,对人体枕部推动时的压力不会让用户感觉不适,用户的体验感最佳。
如图4所示,按摩气囊组件400两侧的按摩气囊410可设置为多层,例如每侧各设置两个上下重叠的按摩气囊410,同侧相重叠的按摩气囊410的形状和尺寸都相同,并采用包裹层将同侧的按摩气囊410包裹成整体;采用多个按摩气囊410的组合后,按摩气囊组件400两侧的抬高高度能够得到提升,提高对用户颈部肌肉的牵伸程度。通过包裹层将多个按摩气囊410结合成一个稳定的整体,从而对多个按摩气囊410充气膨胀过程中推力的作用方向进行限制,同时提高了按摩气囊410受到人体头部压力时的稳定性,能够有效提升按摩气囊410的工作效率。
由于按摩气囊410充放气后尺寸变化范围较大,对按摩气囊410进行包裹的包裹层应选用具有良好弹性的材质,以适应按摩气囊410的形变。本实用新型中包裹层的材质可选用弹力棉、锦纶或莱卡;上述材质都具有良好的弹性,并且具有良好的触感。而由于包裹层直接与用户头部密切接触,人体的头皮容易出汗并伴有头屑的产生,长期接触很容易滋生细菌,头皮干燥时又容易与织物发生静电;上述材质还都具有一定的吸湿透气性、抗静电性和抗菌防臭功能,与本实用新型中包裹层的需求十分吻合。

Claims (8)

1.颈部按摩仪,包括按摩仪底座(100),按摩仪底座(100)上设置有颈背部按摩组件(200)和头部支撑组件(300),头部支撑组件(300)位于颈背部按摩组件(200)正后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按摩仪底座(100)上的按摩气囊组件(400),所述按摩气囊组件(400)包括至少两个可充放气的按摩气囊(410);所述按摩仪底座(100)上设有安装斜面(110),安装斜面(110)由颈背部按摩组件(200)向按摩仪底座(100)后端倾斜过渡形成,按摩气囊组件(400)设置在安装斜面(110)上;所述按摩气囊组件(400)还包括充放气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气囊(410)充气后的囊径从靠近按摩气囊组件(400)中间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气囊组件(400)设置在颈背部按摩组件(200)和头部支撑组件(300)之间;颈背部按摩组件(200)和头部支撑组件(300)的中心连线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按摩气囊(4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气囊组件(400)设置在头部支撑组件(300)背离颈背部按摩组件(200)的一侧;颈背部按摩组件(200)和头部支撑组件(300)的中心连线延长线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按摩气囊(41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按摩仪底座(100)下方的底部按摩气囊组件,所述底部按摩气囊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可充放气的底部按摩气囊,底部按摩气囊在充放气机构的控制下带动按摩仪底座(100)上下运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气囊(410)的上表面为弧面,按摩气囊(410)的囊径从按摩气囊组件(400)的中间朝向两侧逐渐增大使按摩气囊组件(400)的上表面形成“U”形。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气囊(410)由靠近按摩气囊组件(400)中间的支撑段(411)和位于按摩气囊组件(400)外侧的推力段(412)组成,支撑段(411)与推力段(412)之间圆弧过渡;所述推力段(412)的囊径大于支撑段(411)的囊径;所述推力段(412)充气后的囊径尺寸为3~6cm,所述支撑段(411)充气后的囊径尺寸为1~3c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气囊(410)未充气时的长轴长度为5~8cm,所述按摩气囊(410)未充气时支撑段(411)的宽度为1~3cm;所述推力段(412)的水平切线与支撑段(411)端头之间的水平距离为4~6cm;所述推力段(412)的水平切线与支撑段(411)的水平切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4~6cm;所述按摩气囊组件(400)中两侧按摩气囊(410)之间的间距为0.5~1.5cm;所述按摩气囊(410)未充气时的厚度为0.1cm。
CN202221692913.0U 2022-06-30 2022-06-30 颈部按摩仪 Active CN218075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2913.0U CN218075672U (zh) 2022-06-30 2022-06-30 颈部按摩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2913.0U CN218075672U (zh) 2022-06-30 2022-06-30 颈部按摩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75672U true CN218075672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78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2913.0U Active CN218075672U (zh) 2022-06-30 2022-06-30 颈部按摩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756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120478A (zh) 用于腰部或颈部的护理装置和护理方法
CN103070769A (zh) 用于对颈椎及腰椎进行功能锻炼的电动装置
CN201197525Y (zh) 一种用于腰颈椎护理按摩的健理床垫
CN218075672U (zh) 颈部按摩仪
CN203208331U (zh) 用于对颈椎及腰椎进行功能锻炼的电动装置
JPS61280862A (ja) 空気マツサ−ジ椅子
CN219126926U (zh) 脊椎养护装置
CN115778782A (zh) 多气囊颈部按摩仪及其控制方法
CN212522388U (zh) 一种按摩装置
CN218552666U (zh) 腰部的护理装置
CN114948640A (zh) 颈部按摩仪及其控制方法
CN109124846A (zh) 可个性化调节曲度的分段式脊柱牵伸床控制结构
CN205339483U (zh) 一种颈椎按摩器
CN113397791A (zh) 一种自助式气压循环按摩颈椎核心肌群的颈托装置
CN219071170U (zh) 颈部按摩仪
CN111053636A (zh) 充气式高度可调节枕
CN217908315U (zh) 枕部缓冲垫及颈部按摩仪
CN219230473U (zh) 一种局部牵伸按摩垫
CN217409095U (zh) 一种颈椎腰椎牵引按摩床
CN218898993U (zh) 气囊升降装置及弹力调节床
CN218127931U (zh) 一种改进型健康枕
CN215350421U (zh) 一种腰枕
CN218791630U (zh) 一种石墨烯发热颈椎枕
CN215535421U (zh) 一种自助式气压循环按摩颈椎核心肌群的颈托器
CN219047983U (zh) 一种新型的颈椎舒适枕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