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70288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70288U
CN218070288U CN202221886407.5U CN202221886407U CN218070288U CN 218070288 U CN218070288 U CN 218070288U CN 202221886407 U CN202221886407 U CN 202221886407U CN 218070288 U CN218070288 U CN 2180702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ntact
pieces
plug
p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8640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ianyidu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ianyidu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ianyidu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ianyidu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8640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702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702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702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主壳体、若干连接件以及若干接触件,其中,若干连接件以及若干接触件一一对应,若干连接件设置于主壳体内部,若干接触件分别对应设置于若干连接件内部的一端。连接件为铜管结构,并且连接件包括连接主体、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设置于连接主体的一端,第二连接部设置于连接主体的另一端;每一第一连接部用于收容对应的接触件,每一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线缆。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连接器通过在连接主体的外侧表面设置第一抵接部以及第一卡接部使得连接件能够与主壳体更加稳定地连接。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子连接器也常被称为电路连接器,电连接器,将一个回路上的两个导体桥接起来,使得电流或者讯号可以从一个导体流向另一个导体的导体设备。电子连接器是一种电机系统,其可提供可分离的界面用以连接两个次电子系统,简单的说,用以完成电路或电子机器等相互间电器连接之元件称为连接器亦即两者之间的桥梁。
然而,现有的连接器插销与内部的连接件一般通过套接、粘合的方式固定连接。传统连接器内,连接件与壳体之间的匹配度不高,连接件与壳体之间容易产生缝隙,并且缺少有效的连接结构进行限位,这种连接方式容易导致在连接器使用过程中,连接件由插销内部脱出而导致连接器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连接器内部连接件与插销壳体匹配度不高、连接不稳固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连接器。
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主壳体、若干连接件以及若干接触件,其中,若干连接件以及若干接触件一一对应,若干连接件设置于主壳体内部,若干接触件分别对应设置于若干连接件内部的一端。
连接件为铜管结构,并且连接件包括连接主体、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设置于连接主体的一端,第二连接部设置于连接主体的另一端;每一第一连接部用于收容对应的接触件,每一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线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接主体具有第一抵接部以及第一卡接部,第一抵接部以及第一卡接部均设置于连接主体的外侧表面,其中,第一抵接部设置于连接主体与第一连接部之间,第一卡接部相对第一抵接部设置于与连接主体朝向第二连接部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主壳体包括插头、若干插销以及扣接部,其中,若干插销分别与若干连接件一一对应,并设置于插头一端的端面;扣接部设置于插头的侧壁外侧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插头对应若干连接主体以及若干第二连接部设置有若干第一安装孔,每一插销分别对应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在同一主壳体中,若干第一安装孔分别与若干第二安装孔一一对应连通,对应的若干连接件分别依序贯穿对应的若干第一安装孔以及若干第二安装孔,从而安装于主壳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第二安装孔设置有第二抵接部以及第二卡接部,每一第二抵接部与对应的第一抵接部相互配合抵接,每一第二卡接部与对应的第一卡接部相互对应卡合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接触件包括接触件主体以及若干夹持臂,接触件主体为筒状结构,若干夹持臂分别连接于接触件主体的一侧端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若干夹持臂围绕筒状的接触件主体均匀设置,若干夹持臂各自的一端连接接触件主体的端面,若干夹持臂各自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接触件主体的方向延伸并相互收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第二连接部设置有限位部,限位部对应设置于第二连接部背向第一连接部的一端,限位部与第二连接部对应配合,并具有一半包围曲面,线缆依序通过限位部以及第二安装孔连接至第二连接部。限位部的内侧表面对应配合抵接于线缆的外侧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若干插销相互平行设置,并依序排列形成直线排列的插销组分别连接于插头对应的端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若干插销相互平行设置,并依序排列形成直线排列的插销组,并且,若干插销组相互平行设置并分别连接于插头对应的端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连接器以铜管作为连接件相较于传统的连接器,具有更加精确的中心距,并能够更加合理地减少连接件与主壳体之间空隙,从而有效提升连接件与主壳体之间的匹配度同时有效提升不同连接件之间的一致性。与此同时,连接器通过在连接主体的外侧表面设置第一抵接部以及第一卡接部使得连接件能够与主壳体更加稳定地连接,与此同时,在主壳体内部对应第一抵接部设置有第二抵接部、对应第一卡接部设置有第二卡接部,其中,当连接件安装至主壳体内部时,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对应抵接,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对应卡合连接,从而在连接器使用过程中连接件与主壳体发生脱离,进而保证连接器的使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的接触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的M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主壳体1、若干连接件2以及若干接触件3,其中,若干连接件2以及若干接触件3一一对应,若干连接件2设置于主壳体1内部,若干接触件3分别对应设置于若干连接件2内部的一端。在实际使用时,连接器通过主壳体1以及相应的若干连接件2与对应的连接器以及线缆连接,若干接触片能够保证连接器之间的连接有效性,以此能够保证连接器之间的导通以及电能传输。
请参阅图1至图3,进一步的,连接件2为铜管结构,相较于传统的连接器,以铜管作为连接件2具有更加精确的中心距,并能够更加合理地减少连接件2与主壳体1之间空隙,从而有效提升连接件2与主壳体1之间的匹配度同时有效提升不同连接件2之间的一致性,同时还能够避免主壳体1与连接件2之间注射成型胶时造成溢胶、漏胶而影响良率。连接件2包括连接主体21、第一连接部22以及第二连接部23,其中,第一连接部22设置于连接主体21的一端,第二连接部23设置于连接主体21的另一端,连接主体21能够保证第一连接部22以及第二连接部23之间的导电性,而第一连接部22以及第二连接部23则分别连接外部导体体现连接器的实际功能;每一第一连接部22用于收容对应的接触件3,接触件3能够保证对应第一连接部22与外部导体之间的导电性能,每一第二连接部23用于连接线缆。具体的,连接主体21具有第一抵接部211以及第一卡接部212,第一抵接部211以及第一卡接部212均设置于连接主体21的外侧表面,其中,第一抵接部211设置于连接主体21与第一连接部22之间,第一卡接部212相对第一抵接部211设置于与连接主体21朝向第二连接部23的一侧。当连接件2安装至主壳体1时,每一第一抵接部211以及每一第一卡接部212能够有效保证对应连接件2与主壳体1之间的安装稳定性,以此避免么第一连接件2在使用过程中从主壳体1中脱出。
请参阅图1至图6,进一步的,主壳体1包括插头11、若干插销12以及扣接部13,其中,若干插销12分别与若干连接件2一一对应,并设置于插头11一端的端面;扣接部13设置于插头11的侧壁外侧表面。具体的,插头11对应若干连接主体21以及若干第二连接部23设置有若干第一安装孔111,每一插销12分别对应第一连接部22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21,在同一主壳体1中,若干第一安装孔111分别与若干第二安装孔121一一对应连通,对应的若干连接件2分别依序贯穿对应的若干第一安装孔111以及若干第二安装孔121,从而安装于主壳体1内。
请参阅图1至图6,进一步的,每一第一安装孔111设置有第二抵接部1111以及第二卡接部1112,每一第二抵接部1111与对应的第一抵接部211相互配合抵接,每一第二卡接部1112与对应的第一卡接部212相互对应卡合连接,以此能够进一步提升每一连接件2在主壳体1中的安装稳定性。
请参阅图1至图6,进一步的,每一接触件3包括接触件主体31以及若干夹持臂32,接触件主体31为筒状结构,若干夹持臂32分别连接于接触件主体31的一侧端面。具体的,若干夹持臂32围绕筒状的接触件主体31均匀设置,若干夹持臂32各自的一端连接接触件主体31的端面,若干夹持臂32各自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接触件主体31的方向延伸并相互收拢。当若干连接件2分别与对应插针连接时,每一插针与对应的第一连接部22对应连接,接触件3套接于对应插针的外侧表面,具有收拢结构的接触件3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第一连接部22中心距的均匀度,从而使得插针能够更加顺畅地插入至第一连接部内,同时有效提升连接器多次插拔中的一致性;并且对应的若干夹持臂32能够紧密夹持与对应插针的侧表面,从而保证每一连接件2与对应插针之间的导通。
请参阅图1至图6,进一步的,每一第二连接部23设置有限位部231,限位部231对应设置于第二连接部23背向第一连接部22的一端,限位部231与第二连接部23对应配合,并具有一半包围曲面,线缆依序通过限位部231以及第二安装孔121连接至第二连接部23。限位部231的内侧表面对应配合抵接于线缆的外侧表面。当第二连接部23与线缆连接时,限位部231能够将线缆的弯折范围大大减小,通过调节限位部231的设置方向能够限定线缆的弯折方向,从而有效避免线缆的不定向翻折而导致金属疲劳,进而有效减少线缆断裂的几率,以延长使用寿命。在实际应用中,线缆与第二连接部23的内壁能够通过焊接的方式稳定连接,于此同时,限位部231能够有效提升线缆与第二连接部23的连接可靠性。
请参阅图7,进一步的,若干插销12相互平行设置,并依序排列形成直线排列的插销12组分别连接于插头11对应的端面。
请参阅图7,进一步的,若干插销12相互平行设置,并依序排列形成直线排列的插销12组,并且,若干插销12组相互平行设置并分别连接于插头11对应的端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连接器以铜管作为连接件相较于传统的连接器,具有更加精确的中心距,并能够更加合理地减少连接件与主壳体之间空隙,从而有效提升连接件与主壳体之间的匹配度同时有效提升不同连接件之间的一致性。与此同时,连接器通过在连接主体的外侧表面设置第一抵接部以及第一卡接部使得连接件能够与主壳体更加稳定地连接,与此同时,在主壳体内部对应第一抵接部设置有第二抵接部、对应第一卡接部设置有第二卡接部,其中,当连接件安装至主壳体内部时,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对应抵接,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对应卡合连接,从而在连接器使用过程中连接件与主壳体发生脱离,进而保证连接器的使用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若干连接件以及若干接触件,其中,若干所述连接件以及若干所述接触件一一对应,若干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主壳体内部,若干所述接触件分别对应设置于若干所述连接件内部的一端;
所述连接件为铜管结构,并且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主体、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连接主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连接主体的另一端;每一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收容对应的所述接触件,每一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线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体具有第一抵接部以及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以及所述第一卡接部均设置于所述连接主体的外侧表面,其中,所述第一抵接部设置于所述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卡接部相对所述第一抵接部设置于与所述连接主体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包括插头、若干插销以及扣接部,其中,若干所述插销分别与若干所述连接件一一对应,并设置于所述插头一端的端面;所述扣接部设置于所述插头的侧壁外侧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对应若干所述连接主体以及若干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若干第一安装孔,每一所述插销分别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在同一所述主壳体中,若干所述第一安装孔分别与若干所述第二安装孔一一对应连通,对应的若干所述连接件分别依序贯穿对应的若干所述第一安装孔以及若干所述第二安装孔,从而安装于所述主壳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有第二抵接部以及第二卡接部,每一所述第二抵接部与对应的第一所述抵接部相互配合抵接,每一所述第二卡接部与对应的第一所述卡接部相互对应卡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接触件包括接触件主体以及若干夹持臂,所述接触件主体为筒状结构,若干所述夹持臂分别连接于所述接触件主体的一侧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夹持臂围绕筒状的所述接触件主体均匀设置,若干所述夹持臂各自的一端连接所述接触件主体的端面,若干所述夹持臂各自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接触件主体的方向延伸并相互收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背向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配合,并具有一半包围曲面,线缆依序通过所述限位部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插销相互平行设置,并依序排列形成直线排列的插销组分别连接于所述插头对应的端面。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插销相互平行设置,并依序排列形成直线排列的插销组,并且,若干所述插销组相互平行设置并分别连接于插头对应的端面。
CN202221886407.5U 2022-07-22 2022-07-22 连接器 Active CN2180702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86407.5U CN218070288U (zh) 2022-07-22 2022-07-22 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86407.5U CN218070288U (zh) 2022-07-22 2022-07-22 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70288U true CN218070288U (zh) 2022-12-16

Family

ID=84399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86407.5U Active CN218070288U (zh) 2022-07-22 2022-07-22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702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15641A (en) Modular drawer connector
US899226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us
US20110151714A1 (en) Digital, Small Signal and RF Microwave Coaxial Subminiature Push-on Differential Pair System
AU2005251152B2 (en) Hermaphroditic handle socket assembly and pin assembly
JP6915684B2 (ja) L型同軸コネクタおよび同軸ケーブル付きl型同軸コネクタ
TWI793473B (zh) 線對板連接器
CN110808499A (zh) 公端连接器、母端连接器、连接器组件以及通信设备
TWI826872B (zh) 端子模組以及背板連接器
CN115313076A (zh) 端子连接结构
CN218070288U (zh) 连接器
WO2023185471A1 (zh) 具有插针固定结构的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器套件
TWI831388B (zh) 電連接器、製造方法以及連接器組件
CN216413353U (zh) 用于充电座的引线框架、引线框架组件和充电座
US11695230B2 (en) Connector including a terminal with a pair of sub-terminals
CN211530345U (zh) 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US6749452B2 (en) Fuel cell monitor connector
CN109473810B (zh) 一种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3346272A (zh) 一种圆形插针通讯连接器
TWI393301B (zh) 電源連接器
TWI696325B (zh) 插頭連接器
CN212230717U (zh) 同轴连接器
CN212462222U (zh) 快接式连接器
CN220122156U (zh) 印刷电路板组件和连接器组件
CN216818844U (zh) 一种弧形高频集成式防误差电连接器
CN219843239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其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