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61107U - 一种bipv屋顶支架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bipv屋顶支架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61107U
CN218061107U CN202220951565.8U CN202220951565U CN218061107U CN 218061107 U CN218061107 U CN 218061107U CN 202220951565 U CN202220951565 U CN 202220951565U CN 218061107 U CN218061107 U CN 2180611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oof support
bipv roof
bipv
conn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5156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嘉伟
严春来
吴从真
万真
孙永辉
乐绪煌
杨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jiang Golden Glass Technolog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jiang Golden Glass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jiang Golden Glass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Wujiang Golden Glass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5156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611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611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611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BIPV屋顶支架,包括:底板,其向斜45°方向延伸形成第一侧板,底板和第一侧板均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二侧板,其连接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底板相互垂直;第一连接板,其呈倒U形,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两组底板;肋板,其垂直连接底板,肋板的高度大于第二侧板的高度;光伏组件支撑板,其垂直连接肋板的一端,光伏组件支撑板与底板相互平行且与第二侧板的高度持平;第二连接板,其呈U形,第二连接板的两侧与肋板连接。这种BI PV屋顶支架的截面以钻石型底部最稳定的结构剖面为设计参考,以钻石的腰棱处到底部冠部为该结构的设计依托,能有效增强整个B I PV屋顶支架的抗载荷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BIPV屋顶支架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BIPV屋顶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BIPV屋顶支架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日益突出,全球开启碳中和行动,各国竞逐新目标,与此同时,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即将太阳能发电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逐步进入大众视野,BIPV作为光伏行业未来发展的细分赛道,主要着眼于新建筑和新材料与光伏行业的融合,是将光伏发电系统与新建筑物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安装并与建筑相结合,做到光伏板与建筑屋顶和墙面的有机结合,应用场景广泛。
而BIPV技术也常被运用到一些大型厂房的屋顶,一般的做法是在厂房的主梁上直接设置BIPV屋顶支架,将光伏组件安装在支架上即可,这就可以省去光伏组件支撑系统及厂房彩钢瓦,比较契合绿色建筑的理念。授权公告号为CN215907230U的BIPV光伏支架,包括压块1、光伏组件3、托板5和纵向水槽6,纵向水槽6包括一底板,底板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设有卡接突起,托板5的两侧设有卡槽,托板5与支撑板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托板5的中部还设置有两个倒T型支撑筋与底板相连,底板的两侧通过自攻螺丝与待安装屋面的檀条连接,在底板的中部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内设置有螺母,待光伏组件放置于托板5的两侧时,将压块搭接在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并通过一螺栓7依次穿过压块、托板并与螺母连接,以实现对光伏组件的紧固。这种BIPV屋顶支架,其托板与纵向水槽直接通过卡接的形式连接,在承重方面会有一定的劣势,虽然在托板和底板之间加入了支撑筋,但是由于采用了全竖直支撑结构,其横向的抗载荷能力也比较弱。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BIPV屋顶支架整体抗载荷能力不强的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BIPV屋顶支架,包括:
底板,其向斜45°方向延伸形成第一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侧板均对称设置有两组;
第二侧板,其连接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底板相互垂直;
第一连接板,其呈倒U形,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两组所述底板;
肋板,其垂直连接所述底板,所述肋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侧板的高度;
光伏组件支撑板,其垂直连接所述肋板的一端,所述光伏组件支撑板与所述底板相互平行且与所述第二侧板的高度持平;
第二连接板,其呈U形,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侧与所述肋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向内折边行形成第一限位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肋板上垂直设置有第三连接板,两组所述底板上的所述肋板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外侧还垂直设置有限位板,所述肋板、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所述限位板以及所述光伏组件支撑板共同形成导水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两组底板之间共同形成第二限位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部也向内折边。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BIPV屋顶支架系统,包括多个上述所述的BIPV屋顶支架,所述BIPV屋顶支架根据排布方向又分为多个横向BIPV屋顶支架和纵向BIPV屋顶支架,多个所述纵向BIPV屋顶支架的两端沿其长度方向相互紧贴,多个所述横向BIPV屋顶支架之间相互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BIPV屋顶支架为铝合金材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拼接托板,所述拼接托板的两端连接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纵向BIPV屋顶支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桥,所述连接桥为工字形,所述连接桥的两端连接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横向BIPV屋顶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BIPV屋顶支架,通过设置两组底板并其向斜45°方向延伸形成第一侧板,第一侧板上还设有第二侧板,第二侧板与底板相互垂直,两组底板的相邻侧通过呈倒U形的第一连接板固定,底板上还垂直设置有肋板,两组底板上的肋板通过一呈U形的第二连接板连接,肋板上设置光伏组件支撑板,安装时将光伏组件一侧搭接在光伏组件支撑板和第二侧板上即可,整个BIPV屋顶支架的截面以钻石型底部最稳定的结构剖面为设计参考,以钻石的腰棱处到底部冠部为该结构的设计依托,能有效增强整个BIPV屋顶支架的抗载荷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BIPV屋顶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BIPV屋顶支架中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BIPV屋顶支架;101、底板;102、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4、第一连接板;105、肋板;106、光伏组件支撑板;107、第二连接板;108、第三连接板;109、限位板;2、拼接托板;3、连接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BIPV屋顶支架1,包括:
底板101,其向斜45°方向延伸形成第一侧板102,底板101和第一侧板102均对称设置有两组;
具体的,第一侧板102由底板101向斜方向倾斜弯折而成,一体成型的设计保证了一定的结构强度,45°的倾斜角则有利于均匀分解横向和竖直方向上的受力,使得整个结构的抗载荷能力加强。
第二侧板103,其连接第一侧板102,第二侧板103与底板101相互垂直;
具体的,第二侧板103与第一侧板102也为一体成型,有利于加强整个结构的强度。
第一连接板104,其呈倒U形,第一连接板104的两端分别连接两组底板101;
具体的,第一连接板104的拐角处为直角结构以加强横向支撑力,第一连接板104与两组底板101通过焊接的方式紧固,可以想象到的是,第一连接板104整体为一段U形管材。
肋板105,其垂直连接底板101,肋板105的高度大于第二侧板103的高度;
具体的,肋板105为一直板,其一端焊接在底板101上,并作为对第一侧板102的支撑补充,以加强竖直方向的抗载荷能力。
光伏组件支撑板106,其垂直连接肋板105的一端,光伏组件支撑板106与底板101相互平行且与第二侧板103的高度持平;
具体的,光伏组件支撑板106焊接在肋板105的外侧中间位置,并与第二侧板103共同起到对光伏组件的支撑作用。
第二连接板107,其呈U形,第二连接板107的两侧与肋板105连接。
综上所述,通过设置两组底板101并其向斜45°方向延伸形成第一侧板102,第一侧板102上还设有第二侧板103,第二侧板103与底板101相互垂直,两组底板101的相邻侧通过呈倒U形的第一连接板104固定,底板101上还垂直设置有肋板105,两组底板101上的肋板105通过一呈U形的第二连接板107连接,肋板105上设置光伏组件支撑板106,安装时将光伏组件一侧搭接在光伏组件支撑板106和第二侧板103上即可,整个BIPV屋顶支架1的截面以钻石型底部最稳定的结构剖面为设计参考,以钻石的腰棱处到底部冠部为该结构的设计依托,能有效增强整个BIPV屋顶支架1的抗载荷能力。
进一步的,第二连接板107的两端向内折边行形成第一限位槽。
更多的,第一限位槽内卡设有限位块,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之间搭接有压块,通过连接螺栓依次穿过压块和限位块,可以实现对光伏组件的固定。
进一步的,肋板105上垂直设置有第三连接板108,两组底板101上的肋板105通过第三连接板108与第二连接板107的两侧连接。
具体的,第三连接板108为一长条形板材,其两侧分别与肋板105和第二连接板107的两侧焊接,以加强对肋板105的横向和竖直方向的支撑力。
进一步的,第二连接板107的外侧还垂直设置有限位板109,肋板105、第二连接板107、第三连接板108、限位板109以及光伏组件支撑板106共同形成导水槽。
具体的,限位板109的高度与光伏组件支撑板106的高度持平,以确保光伏组件的一侧能够紧贴肋板105的外侧,同时导水槽可实现对光伏屋顶渗漏水的有效排放,以防止雨水等进入厂房内。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板104和两组底板101之间共同形成第二限位槽。
具体的,两组底板101在其与第一连接板104的焊接处还延申出一段长度,延申出的长度与第一连接板104之间形成第二限位槽,更多的,第二限位槽内也设置有限位块,并通过连接螺栓将整个BIPV屋顶支架1固定在厂房的主梁上,可省去对底板101的破坏性穿孔。
进一步的,第二侧板103的端部也向内折边。
具体的,折变的设计可以更好的承托光伏组件。
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BIPV屋顶支架1系统,包括多个上述的BIPV屋顶支架1,BIPV屋顶支架1根据排布方向又分为多个横向BIPV屋顶支架1和纵向BIPV屋顶支架1,多个纵向BIPV屋顶支架1的两端沿其长度方向相互紧贴,多个横向BIPV屋顶支架1之间相互平行。
进一步的,BIPV屋顶支架1为铝合金材质。
具体的,铝合金材质的设计可以更好的实现防锈蚀,以及具有轻量化的优势,不至于对厂房的主梁造成过大的承重威胁。
进一步的,还包括拼接托板2,拼接托板2的两端连接任意两个相邻的纵向BIPV屋顶支架1。
具体的,拼接托板2的造型应保证其与底板101、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103紧密贴合,并以焊接的方式实现纵向BIPV屋顶支架1的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桥3,连接桥3为工字形,连接桥3的两端连接任意两个相邻的横向BIPV屋顶支架1。
具体的,连接桥3以焊接的方式搭接在横向BIPV屋顶支架1的第二侧板103上,以实现对两个横向BIPV屋顶支架1的支撑与连接。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BIPV屋顶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其向斜45°方向延伸形成第一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侧板均对称设置有两组;
第二侧板,其连接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底板相互垂直;
第一连接板,其呈倒U形,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两组所述底板;
肋板,其垂直连接所述底板,所述肋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侧板的高度;
光伏组件支撑板,其垂直连接所述肋板的一端,所述光伏组件支撑板与所述底板相互平行且与所述第二侧板的高度持平;
第二连接板,其呈U形,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侧与所述肋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IPV屋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向内折边行形成第一限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IPV屋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上垂直设置有第三连接板,两组所述底板上的所述肋板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BIPV屋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外侧还垂直设置有限位板,所述肋板、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所述限位板以及所述光伏组件支撑板共同形成导水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IPV屋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两组底板之间共同形成第二限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IPV屋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部也向内折边。
7.一种BIPV屋顶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书1-6任意一项所述的BIPV屋顶支架,所述BIPV屋顶支架根据排布方向又分为多个横向BIPV屋顶支架和纵向BIPV屋顶支架,多个所述纵向BIPV屋顶支架的两端沿其长度方向相互紧贴,多个所述横向BIPV屋顶支架之间相互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BIPV屋顶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IPV屋顶支架为铝合金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BIPV屋顶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拼接托板,所述拼接托板的两端连接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纵向BIPV屋顶支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BIPV屋顶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桥,所述连接桥为工字形,所述连接桥的两端连接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横向BIPV屋顶支架。
CN202220951565.8U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bipv屋顶支架及系统 Active CN2180611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51565.8U CN218061107U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bipv屋顶支架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51565.8U CN218061107U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bipv屋顶支架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61107U true CN218061107U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28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51565.8U Active CN218061107U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bipv屋顶支架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611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30163U (zh) 一种用于彩钢瓦屋面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
CN111371385B (zh) 一种建筑一体化光伏支架系统
CN211923275U (zh) 一种建筑一体化光伏支架系统
CN205490320U (zh) 一种高发电效率的光伏支架
CN204738462U (zh) 可移动建筑物光伏屋面
CN213477442U (zh) 一种可层叠搭接bipv防水支架
CN218061107U (zh) 一种bipv屋顶支架及系统
CN211369295U (zh) 一种屋面防水组合式光伏支架
CN215054687U (zh) 一种装配式光伏屋面
CN215947862U (zh) 一种稳定、抗变形桥塔墩
CN209261282U (zh) 一种新型钢构厂房
CN115306091B (zh) 一种建筑一体化光伏系统
CN217897033U (zh) 屋脊防水节点
CN214614643U (zh) 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结构
CN217268478U (zh) 一种以玻璃为面板材料的导水密封建筑外围护系统
CN217580900U (zh) 一种bipv防水支架固定组件
CN218508854U (zh) 一种光伏bipv水槽系统
CN218562772U (zh) 一种光伏屋顶结构
CN114704032B (zh) 新型屋顶一体化光伏分布结构及屋顶一体化光伏电站
CN219261845U (zh) 一种连续z型檩条加固结构
CN216587393U (zh) 一种适用于bipv光伏结构的可重叠水槽
CN109750796A (zh) 一种光伏瓦的安装结构及光伏系统
CN214799359U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用的屋顶架构
CN219499309U (zh) 边框组件和光伏系统
CN214246798U (zh) 安装支架及采用该安装支架的光伏车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