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46155U - 一种新型胸腹引流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胸腹引流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46155U
CN218046155U CN202220955208.9U CN202220955208U CN218046155U CN 218046155 U CN218046155 U CN 218046155U CN 202220955208 U CN202220955208 U CN 202220955208U CN 218046155 U CN218046155 U CN 2180461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tube
tube
main drainage
main
honeycomb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5520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敏娟
马川川
张志超
张洁慧
张佳琦
孟寒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feng Municip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Chifeng Municip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feng Municip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Chifeng Municip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095520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461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461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4615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胸腹引流管,包括主引流管,所述主引流管的侧边设置有副引流管,所述副引流管与主引流管相互连通,所述主引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转接头,所述转接头上固定安装有导流管和抽取管,所述导流管、抽取管和主引流管三者组合呈“Y”型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患者胸腹腔体液过多时,通过主引流管置入体腔连接引流袋引出引流液,当穿刺点有渗出液时通过副引流管对溢出体表的体液连接注射器进行抽取,方便了操作,同时没有多余管线暴露在体外,方便了患者移动身体。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胸腹引流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胸腹引流管。
背景技术
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
在临床上,患者做完手术后,很多情况下需要将患者体内的痰液、体内分泌物引出体外,使用方法是利用两个引流管,将其中一个引流管的一端连接医院的负压吸引器。但是在临床试验中我们发现有时候患者存在腹腔压力过大或体内积液较多的情况,这时候患者内部的体液往往很容易从穿刺点处流出,不仅容易造成伤口的感染还散发难闻的气味,现有技术往往是出现这种情况后在体外采用注射器吸取的方式将溢出体表的体液吸走,但是这样效率过低且不够卫生,操作过于复杂,体液容易顺着体表流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胸腹引流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胸腹引流管,包括主引流管,所述主引流管的侧边设置有副引流管,所述副引流管与主引流管相互连通,所述主引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转接头,所述转接头上固定安装有导流管和抽取管,所述导流管、抽取管和主引流管三者组合呈“Y”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引流管上设置有刻度标识,所述刻度标识恰好位于主引流管与副引流管的连接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引流管、副引流管、导流管和抽取管均为皮质软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引流袋,所述抽取管的另一端通过密封塞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流管上还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具体为线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患者内部体液过多时就可以用注射器插入抽取管内并通过副引流管对溢出体表的体液进行抽取,方便了操作,同时没有多余管线暴露在体外,方便了患者移动身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引流管;2、副引流管;3、转接头;4、导流管;5、抽取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新型胸腹引流管,包括主引流管1,所述主引流管1的侧边设置有副引流管2,所述副引流管2与主引流管1相互连通,所述主引流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转接头3,所述转接头3上固定安装有导流管4和抽取管5,所述导流管4、抽取管5和主引流管1三者组合呈“Y”型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主引流管1上设置有刻度标识,所述刻度标识恰好位于主引流管1与副引流管2的连接处。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主引流管1、副引流管2、导流管4和抽取管5均为皮质软管。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导流管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引流袋,所述抽取管5的另一端通过密封塞密封。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导流管4上还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具体为线卡。
实施例:
具体操作时,由主引流管1插入患者腹腔内需要吸取腹液的位置,根据插入的深度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型号,不同的型号区别在于副引流管2与主引流管1的连接点距离主引流管1端口的距离不同,其间距可在13-15cm内进行选择,在主引流管1插入患者腹腔内部后,副引流管2的端口恰好位于患者皮肤表面的开口处,即穿刺点处,然后将导流管4的另一端接上引流袋,当患者胸腹腔体液过多时,通过主引流管置入体腔连接引流袋引出引流液,当穿刺点有渗出液时通过副引流管对溢出体表的体液连接注射器进行抽取,方便了操作,同时没有多余管线暴露在体外,方便了患者移动身体。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新型胸腹引流管,包括主引流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引流管(1)的侧边设置有副引流管(2),所述副引流管(2)与主引流管(1)相互连通,所述主引流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转接头(3),所述转接头(3)上固定安装有导流管(4)和抽取管(5),所述导流管(4)、抽取管(5)和主引流管(1)三者组合呈“Y”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胸腹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引流管(1)上设置有刻度标识,所述刻度标识恰好位于主引流管(1)与副引流管(2)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胸腹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引流管(1)、副引流管(2)、导流管(4)和抽取管(5)均为皮质软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胸腹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引流袋,所述抽取管(5)的另一端通过密封塞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胸腹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4)上还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具体为线卡。
CN202220955208.9U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新型胸腹引流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80461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55208.9U CN218046155U (zh)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新型胸腹引流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55208.9U CN218046155U (zh)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新型胸腹引流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46155U true CN218046155U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27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5520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8046155U (zh)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新型胸腹引流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461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046155U (zh) 一种新型胸腹引流管
CN211485896U (zh) 一种胸腔引流积液引流收集装置
CN106473817A (zh) 配合输尿管软镜使用的测压吸引清石装置
CN202288987U (zh) 一种腹腔镜用负压引流装置
CN206587208U (zh) 防管周渗漏的引流装置
CN216294849U (zh) 一种可引流和冲洗的医用装置
CN212235451U (zh) 一种乳腺癌术后专用引流管
CN204910239U (zh) 一种用于消化内科的防碰撞吸引器
CN206630994U (zh) 导尿管
CN205215808U (zh) 一种伤口负压引流装置
CN112107746A (zh) 一种胸腔排气装置及操作方法
CN112156338B (zh) 一种引流管
CN216824300U (zh) 一种新型的胸腔引流管
CN201643349U (zh) 一种腹腔引流管
CN212262129U (zh) 一种双向刻度引流管
CN213698487U (zh) 一种肛肠术后伤口引流管
CN217448686U (zh) 一种一次性可调冲洗引流管
CN220608763U (zh) 一种无菌引流导管套装
CN220424345U (zh) 一种多功能尿管
CN219090451U (zh) 带保护套的腔镜用一体化引流管
CN210963234U (zh) 一种简易头颈外科术后负压引流装置
CN113908366A (zh) 消化内镜下冲洗和吸引一体化装置
CN221061464U (zh) 引流管
CN220404619U (zh) 一种防折防脱引流管
CN221013415U (zh) 一种新型胸腔穿刺抽气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