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45628U - 一种智能化儿童急救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化儿童急救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45628U
CN218045628U CN202220439383.2U CN202220439383U CN218045628U CN 218045628 U CN218045628 U CN 218045628U CN 202220439383 U CN202220439383 U CN 202220439383U CN 218045628 U CN218045628 U CN 2180456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upporting
elements
infant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393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金霞
王玲敏
邵海燕
韩鹏
刘树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enth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enth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enth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enth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043938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456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456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456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化儿童急救床,包括支撑单元、辅助单元、护理单元、控制单元和移动单元。其中,支撑单元的高度方向为可伸缩结构,且其顶部两端为可升降结构;辅助单元设置于支撑单元的顶部;护理单元设置于支撑单元的顶部;控制单元分别与支撑单元、护理单元相连接;移动单元设置于支撑单元的底部。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单元与控制单元之间的连接,实现患儿无需移动直接称重;通过辅助单元与支撑单元之间相互配合,为患儿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通过护理单元与控制单元之间的连接,实现对患儿排泄情况的监控预警,有效保护患儿的皮肤,避免感染。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化儿童急救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急救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儿童急救床。
背景技术
在儿童急诊中,医生需根据患儿的体重进行精准用药,称重过程浪费急救的时间,且移动患儿进行称重的过程中,易对患儿造成二次伤害;年龄较小的患儿无法及时主动告知医护人员自己需要排泄的情况,以使患儿的皮肤长时间与尿粪相接触,易发生感染;儿童对医院环境存在一定恐惧紧张情绪,以使其无法平稳入睡,影响后续的身体恢复情况。
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患儿称重过程复杂、排泄无预警、入睡困难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化儿童急救床,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患儿称重过程复杂、排泄无预警、入睡困难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化儿童急救床,包括支撑单元、辅助单元、护理单元、控制单元和移动单元,其中:
所述支撑单元的高度方向为可伸缩结构,且其顶部两端为可升降结构,用于满足患儿的不同体位的摆放需求;
所述辅助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顶部,用于辅助固定患儿,并遮蔽光线;
所述护理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顶部,用于患儿的修养、输液;
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支撑单元、所述护理单元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支撑单元的升降,以及监测患儿的排泄及患儿的体重;
所述移动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底部,用于所述支撑单元的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底部支撑元件、若干伸缩支撑元件、顶部支撑元件、升降支撑元件、壳体元件和存放元件,其中:
所述底部支撑元件设置所述移动单元的顶部;
若干所述伸缩支撑元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底部支撑元件的顶部;
所述顶部支撑元件设置于若干所述伸缩支撑元件的顶部;
所述升降支撑元件设置于所述顶部支撑元件的顶部,且其前部和后部可升降,用于满足患儿的不同体位的摆放需求;
所述壳体元件设置于所述底部支撑元件与所述顶部支撑元件之间;
所述存放元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元件,且与所述壳体元件的内壁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顶部支撑元件与所述升降支撑元件之间设置有所述控制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若干槽元件和若干第一挡板元件,其中:
若干所述槽元件对称竖直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存放元件的两侧;
若干所述第一挡板元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存放元件的内部,且其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槽元件可拆卸连接,用于将所述存放元件的内部空间分割为若干收纳室。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若干导向限位元件,其中:
所述导向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底部支撑元件与所述顶部支撑元件之间,且其局部为滑动连接结构,用于所述伸缩支撑元件的安全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单元包括护栏元件、第二挡板元件和防护元件,其中:
所述护栏元件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左右两侧,用于患儿左右两侧的安全防护;
所述第二挡板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前后两侧,用于患儿前后两侧的安全防护;
所述防护元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护理单元的顶部,且所述防护元件为折叠结构;
其中,当所述防护元件展开时,所述防护元件罩设于患儿顶部;当所述防护元件折叠时,所述防护元件位于所述护理单元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单元还包括观测元件和连接元件,其中:
所述观测元件设置于所述防护元件靠近患儿头部的一端,且其局部与所述防护元件进行可拆卸连接,用于医护人员观测患儿;
所述连接元件分别与所述防护元件、所述观测元件进行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单元还包括若干约束元件,其中:
在所述约束元件使用的情况下,所述约束元件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护栏元件连接,以固定约束患儿的位置;在所述约束元件不使用的情况下,所述约束元件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护栏元件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护理单元包括缓冲元件、床垫元件、湿度感应元件和吸水元件,其中:
所述缓冲元件铺设于所述支撑单元的顶部,用于缓冲、减震;
所述床垫元件设置于所述缓冲元件的顶部;
所述湿度感应元件嵌设于所述床垫元件的中部,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位于患儿臀部的下方,用于监测患儿的排泄;
所述吸水元件设置于所述湿度感应元件的顶部,且与患儿的臀部相接触,用于吸收患儿的排泄物。
进一步地,所述护理单元还包括加热元件和/或固定元件和/或输液支撑元件,其中:
所述加热元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床垫元件的上部,用于患儿身体的局部加热;
所述固定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用于放置耳温套;
所述输液支撑元件与所述支撑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输液支撑元件的高度方向可伸缩。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湿度报警元件、重力感应元件和伸缩控制元件,其中:
所述湿度报警元件与所述护理单元相连接,用于发现患儿的尿失禁的突发情况;
所述重力感应元件的感应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中部,且其显示结构设置于所述辅助单元的一端,用于测量并显示患儿的重量;
所述伸缩控制元件与所述支撑单元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支撑单元在高度方向上进行伸缩。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单元包括若干移动元件,其中:
若干所述移动元件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底部,用于所述支撑单元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化儿童急救床,通过支撑单元与控制单元之间的连接,实现患儿无需移动直接称重,且支撑单元的高度方向可伸缩,适用于多种场景;
(2)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化儿童急救床,通过辅助单元与支撑单元之间相互配合,为患儿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3)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化儿童急救床,通过护理单元与控制单元之间的连接,实现对患儿排泄情况的监控预警,有效保护患儿的皮肤,避免感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化儿童急救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化儿童急救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化儿童急救床中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化儿童急救床中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化儿童急救床中辅助单元设置于支撑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化儿童急救床中辅助单元设置于支撑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化儿童急救床中护理单元设置于支撑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处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化儿童急救床中控制单元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化儿童急救床中移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
10、支撑单元;11、底部支撑元件;12、伸缩支撑元件;13、顶部支撑元件;14、升降支撑元件;15、壳体元件;16、存放元件;17、槽元件;18、第一挡板元件;19、导向限位元件;
20、辅助单元;21、护栏元件;22、第二挡板元件;23、防护元件;24、观测元件;25、连接元件;26、约束元件;
30、护理单元;31、缓冲元件;32、床垫元件;33、湿度感应元件;34、吸水元件;35、加热元件;36、固定元件;37、输液支撑元件;
40、控制单元;41、湿度报警元件;42、重力感应元件;43、伸缩控制元件;
50、移动单元;51、移动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一种智能化儿童急救床,如图1~2所示,包括支撑单元10、辅助单元20、护理单元30、控制单元40和移动单元50。其中,支撑单元10的高度方向为可伸缩结构,且其顶部两端为可升降结构,用于满足患儿的不同体位的摆放需求;辅助单元20设置于支撑单元10的顶部,用于辅助固定患儿,并遮蔽光线;护理单元30设置于支撑单元10的顶部,用于患儿的修养、输液;控制单元 40分别与支撑单元10、护理单元30相连接,用于控制支撑单元10的升降,以及监测患儿的排泄及患儿的体重;移动单元50设置于支撑单元10的底部,用于支撑单元10的移动。
如图3~4所示,支撑单元10包括底部支撑元件11、若干伸缩支撑元件12、顶部支撑元件13、升降支撑元件14、壳体元件15和存放元件16。其中,底部支撑元件11设置移动单元50的顶部;若干伸缩支撑元件12间隔设置于底部支撑元件11的顶部;顶部支撑元件13设置于若干伸缩支撑元件12的顶部;升降支撑元件14设置于顶部支撑元件13的顶部,且其前部和后部可升降,用于满足患儿的不同体位的摆放需求;壳体元件15设置于底部支撑元件11与顶部支撑元件13之间;存放元件16设置于壳体元件15,且与壳体元件15的内壁滑动连接;其中,顶部支撑元件13与升降支撑元件14之间设置有控制单元40。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底部支撑元件11为底部支撑架,采用低碳冷轧钢制成。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伸缩支撑元件12为剪叉式升降架,壳体元件15位于伸缩支撑元件 12的一侧。
优选地,伸缩支撑元件12为电动液压剪叉式升降架,以使顶部支撑元件13的高度方向的调整快速简单,提高工作效率。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伸缩支撑元件12为电动推杆,且其数量为4,间隔设置于底部支撑元件11的顶部,且壳体元件15位于底部支撑元件11的中心位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顶部支撑元件13为顶部支撑底板,且为加厚结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支撑元件14的两端为升降式结构,用于患儿的起背及抬腿。
具体地,升降支撑元件14至少呈三端,包括前端结构、中端结构和后端结构。其中,中端结构分别与前端结构、后端结构转动连接,且中端结构为固定结构,前端结构、后端结构可进行转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医护人员通过摇把控制升降支撑元件14的工作形态。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元件15为存放箱,与存放元件16构成抽拉式滑动连接结构,用于放置医护用品。
进一步地,支撑单元10还包括若干槽元件17和若干第一挡板元件18。其中,若干槽元件17 对称竖直间隔地设置于存放元件16的两侧;若干第一挡板元件18间隔设置于存放元件16的内部,且其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槽元件17可拆卸连接,用于将存放元件16的内部空间分割为若干收纳室。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槽元件17的数量至少为第一挡板元件18的数量的2倍。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槽元件17为6个,第一挡板元件18为2个,2个第一挡板元件18 与对应的4个槽元件17进行可拆卸连接,从而将存放元件16分隔为3个收纳室。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医护人员根据放置医护用品的种类及大小,设置若干第一挡板元件18,以使医护用品分类存放。
进一步地,支撑单元10还包括若干导向限位元件19,其中,导向限位元件19设置于底部支撑元件11的顶部,且其局部为滑动连接结构,用于伸缩支撑元件12的安全限位。
具体地,导向限位元件19至少为2个,间隔对称分布,且分别与底部支撑元件11、顶部支撑元件13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向限位元件19由导套和导柱构成,导柱外壁设置有限位凸起,用于限制支撑单元10的最小高度,并有效保护伸缩支撑元件12,提高使用寿命。
如图5~6所示,辅助单元20包括护栏元件21、第二挡板元件22和防护元件23。其中,护栏元件21对称设置于支撑单元10的左右两侧,用于患儿左右两侧的安全防护;第二挡板元件22设置于支撑单元10的前后两侧,用于患儿前后两侧的安全防护;防护元件23可拆卸地设置于护理单元30的顶部,且防护元件23为折叠结构;其中,当防护元件23展开时,防护元件23罩设于患儿顶部;当防护元件23折叠时,防护元件23位于护理单元30的一端。
具体地,护栏元件21对称设置于顶部支撑元件13的左右两侧;第二挡板元件22设置于顶部支撑元件13的前后两侧;当防护元件23展开时,防护元件23的底部两侧设置于顶部支撑元件13 的顶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护栏元件21为可折叠护栏,通过折叠按钮实现护栏元件21的展开与折叠,节约空间,使用方便。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护栏元件21为儿童防摔护栏,其局部为铰接结构,且其底部为U形脚架与顶部支撑元件13的底部相连接。护栏元件21可局部折叠,使用简单,且其外部套设可清洗替换的布套,一人一换,干净卫生。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护栏元件21与顶部支撑元件13滑动连接。当需使用时,将护栏元件 21向上滑动,并进行固定;当不需使用时,将护栏元件21向下滑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护栏元件21的局部套设可拆卸棉垫,有效避免冬季护栏元件21冰凉,患儿与护栏元件21接触,刺激患儿皮肤。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挡板元件22为可拆卸的床头和床尾。
进一步地,辅助单元20还包括观测元件24和连接元件25。其中,观测元件24设置于防护元件23靠近患儿头部的一端,且其局部与防护元件23进行可拆卸连接,用于医护人员观测患儿;连接元件25分别与防护元件23、观测元件24进行可拆卸连接。
其中,连接元件25包括但不限于魔术贴、拉链、四合扣。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护元件23为翻盖式可折叠防护罩,其遮光结构有效避免灯光直射,为患儿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安抚患儿的情绪。
具体地,防护元件23的中下部为遮光结构,且其靠近患儿头部的一端为遮光结构,用于遮挡照明光线。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护元件23的非遮光结构还铺设有帐纱,用于通风换气,且有效避免蚊虫叮咬患儿。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护元件23的内部绘制有卡通图案,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安抚患儿的情绪。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观测元件24为观测帘,在防护元件23展开时,医护人员可通过打开观测元件24,观测患儿的情况。
进一步地,辅助单元20还包括若干约束元件26。其中,在约束元件26使用的情况下,约束元件26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护栏元件21连接,以固定约束患儿的位置;在约束元件26不使用的情况下,约束元件26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护栏元件21分离。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约束元件26为束缚绑带,其中部设置有软垫,用于约束患儿局部的活动范围,避免患儿发生二次伤害,加重病情。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约束元件26不使用的情况下,约束元件26的两端连接于同一护栏元件21上,便于随时取用。
如图7~8所示,护理单元30包括缓冲元件31、床垫元件32、湿度感应元件33和吸水元件 34。其中,缓冲元件31铺设于支撑单元10的顶部,用于缓冲、减震;床垫元件32设置于缓冲元件31的顶部;湿度感应元件33嵌设于床垫元件32的中部,且与控制单元40相连接,位于患儿臀部的下方,用于监测患儿的排泄;吸水元件34设置于湿度感应元件33的顶部,且与患儿的臀部相接触,用于吸收患儿的排泄物。
具体地,缓冲元件31铺设于升降支撑元件14的顶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缓冲元件31为减震硅胶垫,减缓急救床移动过程中,减缓床垫元件 32的震动,提高舒适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患儿可能出现尿失禁的突发情况,如医护人员发现不够及时,易发生感染,且增加患儿的不适。将湿度感应元件33放置患儿的臀部的下方,并吸水元件34设置于湿度感应元件33的顶部,当患儿在急救床上排泄时,吸水元件34吸收排泄物,以保证患儿臀部的干爽,湿度感应元件33感应吸水元件34的湿度变化,以使与湿度感应元件33相连接的控制单元40进行报警提示。有效避免患儿受压部位的皮肤受尿粪刺激,减少压力性损伤及相关感染的发生。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湿度感应元件33为湿度感应垫,湿度感应元件33通过魔术贴与床垫元件32进行可拆卸连接,便于清洗维护湿度感应元件33。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吸水元件34为布制尿垫,吸水性能良好,且布制材料亲肤,不刺激,易清洗,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护理单元30还包括加热元件35和/或固定元件36和/或输液支撑元件37。其中,加热元件35可拆卸地设置于床垫元件32的上部,用于患儿身体的局部加热;固定元件36设置于支撑单元10,用于放置耳温套;输液支撑元件37与支撑单元10进行可拆卸连接,且输液支撑元件37的高度方向可伸缩。
具体地,固定元件36设置于顶部支撑元件13的一侧;输液支撑元件37与顶部支撑元件13 进行可拆卸地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元件35为暖水袋,避免患儿受凉。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元件36为耳温套固定架,以使耳温套多次使用,节约环保。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元件36通过卡槽可拆卸地固定于顶部支撑元件13,且设置于输液支撑元件37的一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输液支撑元件37为直插式输液架,且其中下部设置有防滑套。当患儿远离急救床进行活动时,家长可手持输液支撑元件37,以使患儿持续输液。
如图9所示,控制单元40包括湿度报警元件41、重力感应元件42和伸缩控制元件43。其中,湿度报警元件41与护理单元30相连接,用于发现患儿的尿失禁的突发情况;重力感应元件42的感应结构设置于支撑单元10的中部,且其显示结构设置于辅助单元20的一端,用于测量并显示患儿的重量;伸缩控制元件43与支撑单元10相连接,用于控制支撑单元10在高度方向上进行伸缩。
具体地,湿度报警元件41与湿度感应元件33相连接;重力感应元件42的感应结构设置于顶部支撑元件13与升降支撑元件14之间,其显示结构设置于第二挡板元件22的一端;伸缩控制元件43与伸缩支撑元件12相连接,用于控制伸缩支撑元件12的工作状态。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湿度报警元件41为无线报警器,便于远距离监控患儿的排泄情况。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重力感应元件42为重力传感器和显示器,两者通过无线连接。取消患儿离开急救床进行称重的步骤,简化操作,便于医生根据患儿体重进行精准用药。
如图10所示,移动单元50包括若干移动元件51。其中,若干移动元件51间隔设置于支撑单元10的底部,用于支撑单元10的移动。
具体地,若干移动元件51间隔设置于底部支撑元件11的底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元件51至少为4个。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元件51为静音万向轮,且设置有刹车,静音移动,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使用前,通过移动单元50将急救床移动至所需位置,在湿度感应元件33的顶部放置干净的吸水元件34。
使用中,折叠护栏元件21,将患儿放置于床垫元件32上。根据患儿的情况,分别调整伸缩支撑元件12、升降支撑元件14、防护元件23、约束元件26和加热元件35的位置与状态。当患儿在急救床上排泄时,吸水元件34吸收排泄物,湿度感应元件33感应吸水元件34的湿度变化,以使湿度报警元件41进行报警提示,以使医护人员及时获悉患儿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化儿童急救床,通过调整支撑单元,以匹配不同的位置需求;通过辅助单元有效遮光,为患儿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通过控制单元分别与支撑单元、护栏单元之间的连接,实现对患儿排泄情况的监控预警,并简化患儿称重步骤,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化儿童急救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单元(10)、辅助单元(20)、护理单元(30)、控制单元(40)和移动单元(50),其中:
所述支撑单元(10)的高度方向为可伸缩结构,且其顶部两端为可升降结构,用于满足患儿的不同体位的摆放需求;
所述辅助单元(20)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10)的顶部,用于辅助固定患儿,并遮蔽光线;
所述护理单元(30)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10)的顶部,用于患儿的修养、输液;
所述控制单元(40)分别与所述支撑单元(10)、所述护理单元(30)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支撑单元(10)的升降,以及监测患儿的排泄及患儿的体重;
所述移动单元(50)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10)的底部,用于所述支撑单元(10)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儿童急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10)包括底部支撑元件(11)、若干伸缩支撑元件(12)、顶部支撑元件(13)、升降支撑元件(14)、壳体元件(15)和存放元件(16),其中:
所述底部支撑元件(11)设置所述移动单元(50)的顶部;
若干所述伸缩支撑元件(12)间隔设置于所述底部支撑元件(11)的顶部;
所述顶部支撑元件(13)设置于若干所述伸缩支撑元件(12)的顶部;
所述升降支撑元件(14)设置于所述顶部支撑元件(13)的顶部,且其前部和后部可升降,用于满足患儿的不同体位的摆放需求;
所述壳体元件(15)设置于所述底部支撑元件(11)与所述顶部支撑元件(13)之间;
所述存放元件(16)设置于所述壳体元件(15),且与所述壳体元件(15)的内壁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顶部支撑元件(13)与所述升降支撑元件(14)之间设置有所述控制单元(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化儿童急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10)还包括若干槽元件(17)和若干第一挡板元件(18),其中:
若干所述槽元件(17)对称竖直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存放元件(16)的两侧;
若干所述第一挡板元件(18)间隔设置于所述存放元件(16)的内部,且其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槽元件(17)可拆卸连接,用于将所述存放元件(16)的内部空间分割为若干收纳室;
和/或
所述支撑单元(10)还包括若干导向限位元件(19),其中:
所述导向限位元件(19)设置于所述底部支撑元件(11)与所述顶部支撑元件(13)之间,且其局部为滑动连接结构,用于所述伸缩支撑元件(12)的安全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儿童急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单元(20)包括护栏元件(21)、第二挡板元件(22)和防护元件(23),其中:
所述护栏元件(21)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10)的左右两侧,用于患儿左右两侧的安全防护;
所述第二挡板元件(22)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10)的前后两侧,用于患儿前后两侧的安全防护;
所述防护元件(23)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护理单元(30)的顶部,且所述防护元件(23)为折叠结构;
其中,当所述防护元件(23)展开时,所述防护元件(23)罩设于患儿顶部;当所述防护元件(23)折叠时,所述防护元件(23)位于所述护理单元(30)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化儿童急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单元(20)还包括观测元件(24)和连接元件(25),其中:
所述观测元件(24)设置于所述防护元件(23)靠近患儿头部的一端,且其局部与所述防护元件(23)进行可拆卸连接,用于医护人员观测患儿;
所述连接元件(25)分别与所述防护元件(23)、所述观测元件(24)进行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化儿童急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单元(20)还包括若干约束元件(26),其中:
在所述约束元件(26)使用的情况下,所述约束元件(26)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护栏元件(21)连接,以固定约束患儿的位置;在所述约束元件(26)不使用的情况下,所述约束元件(26)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护栏元件(21)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儿童急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单元(30)包括缓冲元件(31)、床垫元件(32)、湿度感应元件(33)和吸水元件(34),其中:
所述缓冲元件(31)铺设于所述支撑单元(10)的顶部,用于缓冲、减震;
所述床垫元件(32)设置于所述缓冲元件(31)的顶部;
所述湿度感应元件(33)嵌设于所述床垫元件(32)的中部,且与所述控制单元(40)相连接,位于患儿臀部的下方,用于监测患儿的排泄;
所述吸水元件(34)设置于所述湿度感应元件(33)的顶部,且与患儿的臀部相接触,用于吸收患儿的排泄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化儿童急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单元(30)还包括加热元件(35)和/或固定元件(36)和/或输液支撑元件(37),其中:
所述加热元件(35)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床垫元件(32)的上部,用于患儿身体的局部加热;
所述固定元件(36)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10),用于放置耳温套;
所述输液支撑元件(37)与所述支撑单元(10)进行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输液支撑元件(37)的高度方向可伸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儿童急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40)包括湿度报警元件(41)、重力感应元件(42)和伸缩控制元件(43),其中:
所述湿度报警元件(41)与所述护理单元(30)相连接,用于发现患儿的尿失禁的突发情况;
所述重力感应元件(42)的感应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10)的中部,且其显示结构设置于所述辅助单元(20)的一端,用于测量并显示患儿的重量;
所述伸缩控制元件(43)与所述支撑单元(10)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支撑单元(10)在高度方向上进行伸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儿童急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单元(50)包括若干移动元件(51),其中:
若干所述移动元件(51)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10)的底部,用于所述支撑单元(10)的移动。
CN202220439383.2U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智能化儿童急救床 Active CN2180456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39383.2U CN218045628U (zh)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智能化儿童急救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39383.2U CN218045628U (zh)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智能化儿童急救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45628U true CN218045628U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11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39383.2U Active CN218045628U (zh)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智能化儿童急救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456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58222A (en) Support structure containing closed system for collection of human wastes
KR101560211B1 (ko) Sids 방지 매트리스
US10149551B2 (en) Flexible wall safety bassinet
EP2353457A1 (en) Medical mattress and mattress cover
US9084703B1 (en) Fecal and urinary management system for bedridden persons
WO2003094818A2 (en) Patient transfer device having inflatable air mattress
US20060108855A1 (en) Diaper changing restraint system
WO2010020818A2 (en) Disposable patient transfer assembly
US3959832A (en) Invalid hammock
CN111481376A (zh) 一种多功能护理床
CN218045628U (zh) 一种智能化儿童急救床
CN106309044A (zh) 一种内科护理床
CN201899619U (zh) 柔性转移担架
US20060009726A1 (en) Protective enclosure for body support
JP2018121656A (ja) ペット用姿勢保持台
CN104382711A (zh) 护理装置及护理垫
US20150040325A1 (en) Mattress Pad and Bed Pan Assembly
CN204337182U (zh) 护理装置及护理垫
CN211884375U (zh) 一种适用于病床的坐便组件
CN211326303U (zh) 一种儿科病房用的带有防护结构的病床
CN211797343U (zh) 一种老年人护理病床
CN205144957U (zh) 小儿患肢抬高垫
CN212730235U (zh) 一种外套于病床护栏上的卧床患者用收纳袋
CN213941236U (zh) 一种新型外科护理床
KR20120045691A (ko) 환자용 침대 시트커버 자동 교환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