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39938U - 电子卡导引装置及电子卡插接座 - Google Patents

电子卡导引装置及电子卡插接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39938U
CN218039938U CN202222395459.9U CN202222395459U CN218039938U CN 218039938 U CN218039938 U CN 218039938U CN 202222395459 U CN202222395459 U CN 202222395459U CN 218039938 U CN218039938 U CN 2180399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card
frame
guiding device
guide rail
fram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9545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国光
朱育辰
陈明仁
陈盈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SI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SI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SI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USI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9545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399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399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399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卡导引装置及电子卡插接座。电子卡导引装置包括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其中第一架体具有第一导轨、第一凹槽及一第一对接部,第一凹槽相邻于第一导轨。第二架体具有第二导轨、第二凹槽及第二对接部,第二凹槽相邻于第二导轨。其中第一架体通过第一对接部与第二架体的第二对接部相互对接而合为一体,并且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组合形成可供电子卡插入的插入部,且该第一导轨与该第二导轨相互对应。借此当电子卡插入于插入部时,电子卡两侧沿着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移动。

Description

电子卡导引装置及电子卡插接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对电子卡进行导引的电子卡导引装置及电子卡插接座。
背景技术
现有固态硬盘(SSD)常见安装方式,主要将固态硬盘先安装到抽取盒,再将抽取盒安装到计算机主机。然而当要对固态硬盘进行抽换时,必须先将抽取盒抽出于计算机主机外,再对抽取盒内的固态硬盘进行抽换,此一过程需要较多的操作步骤,且通过抽取盒安装于计算机主机相对需要占用较大空间,并不利于计算机主机小型化的设计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子卡导引装置及电子卡插接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卡导引装置,包括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其中第一架体具有第一导轨、第一凹槽及一第一对接部,第一凹槽相邻于第一导轨。第二架体具有第二导轨、第二凹槽及第二对接部,第二凹槽相邻于第二导轨。其中第一架体通过第一对接部与第二架体的第二对接部相互对接而合为一体,并且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组合形成可供电子卡插入的插入部,且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相互对应。其中插入部于电子卡插入时,电子卡两侧分别沿着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第一对接部包括有多个第一延伸件,多个所述第一延伸件分别具有一第一固定件,第二对接部包括有多个第二延伸件,多个所述第二延伸件分别具有一第二固定件,其中该第一延伸件与该第二延伸件相互抵靠接触时,该第一固定件与该第二固定件相互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第一固定件为第一卡扣件,第二固定件为第二卡扣件,当该第一延伸件与该第二延伸件相互抵靠接触时,该第一卡扣件与该第二卡扣件相互卡扣并使得该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合为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第一固定件为一第一开孔,第二固定件为一第二开孔,当该第一延伸件与该第二延伸件相互抵靠接触时,该第一开孔与该第二开孔相互对应,且于一螺丝分别穿设该第一开孔与该第二开孔时,使得该第一架体与该第二架体合为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第一架体及该第二架体的至少一个设有一扩充部,当该第一架体与该第二架体合为一体形成一第一电子卡导引装置以及另一该第一架体与另一该第二架体合为一体形成一第二电子卡导引装置时,该第一电子卡导引装置与该第二电子卡导引装置分别通过多个所述扩充部相互堆栈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扩充部包括一凸设件及一凹设件,且于该第一电子卡导引装置与该第二电子卡导引装置相互堆栈连接时,该第一电子卡导引装置中的该凸设件插设于该第二电子卡导引装置中的该凹设件,该第二电子卡导引装置中的该凸设件插设于该第一电子卡导引装置中的该凹设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当该扩充部设置于该第一架体与该第二架体的一第一侧边时,该第一电子卡导引装置与该第二电子卡导引装置沿着该第一侧边相互堆栈连接,其中当该扩充部设置于该第一架体与该第二架体的一第二侧边时,该第一电子卡导引装置与该第二电子卡导引装置沿着该第二侧边相互堆栈连接,其中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卡插接座,包括电子卡导轨装置及背板,其中背板设置于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的一侧;当第一架体通过第一对接部与第二架体的第二对接部相互对接而合为一体时,背板与插入部分别位于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的相对两侧,且当电子卡插入于插入部时,电子卡的一侧与背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其中该背板具有一插接槽,该插接槽供该电子卡的一插接头插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电子卡插接座设置于该计算机主机的一机壳扩展槽时,相邻于该机壳扩展槽一侧是设置有可启闭的一盖板,该盖板一侧设置有至少一导电夹片,该盖板于开启时,该插入部外露于该机壳扩展槽,该盖板于关闭时,该盖板遮蔽该插入部,且该导电夹片夹设于该电子卡两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卡导引装置及电子卡插接座,通过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可分离式连接以组成电子卡导引装置,并由电子式导引装置内部的导轨设计以使电子卡可沿着导轨移动。因此当电子卡需要抽换时,可直接于电子卡插接座进行替换,而无须移动电子卡插接座。再者电子卡导引装置安装简易且不占用空间。
为使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电子卡导引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电子卡导引装置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电子卡导引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电子卡导引装置的水平堆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电子卡导引装置的垂直堆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电子卡插接座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电子卡插接座设置于计算机主机时盖板开启的使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电子卡插接座设置于计算机主机时盖板关闭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提供的内容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还。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提供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或者信号,但这些组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含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卡导引装置及电子卡插接座,在此所述的电子卡导引装置例如适用于轨道以直接导引电子卡进行插拔使用。且导引装置还可结合一背板当成电子卡插接座使用。进一步来说,当此电子卡插接座设置于计算机主机时,电子卡将可快速插接或拔出于电子卡插接座,且这过程无须对已固定安装计算机主机的电子卡插接座进行任何相对应的移动插拔。在此所述电子卡是指在电路板上设有相关电子芯片及电路,例如电子卡可以是固态硬盘(SSD),固态硬盘的传输接口例如包括但不限于M.2、SATA或PCIe,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电子卡导引装置的硬件架构〕
请参照图1、图2及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电子卡导引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电子卡导引装置的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电子卡导引装置的前意图。本实施例所述电子卡导引装置1例如包括第一架体11及第二架体13,第一架体11及第二架体13可如图1分离或如图2组合而合为一体。
具体来说,第一架体11具有第一导轨111、第一凹槽113及第一对接部115,且第一凹槽113相邻于第一导轨111一侧。第二架体13具有第二导轨131、第二凹槽133及第二对接部135,且第二凹槽133相邻于第二导轨131一侧。
进一步来说,如图2所示第一架体11可通过第一对接部115与第二架体13的第二对接部135相互对接合为一体,并且第一凹槽113与第二凹槽133可组合形成可供一电子卡20插入的插入部15,且第一导轨111与第二导轨131于插入部15内部呈现相互对应。因此当电子卡20插入插入部15时,电子卡20两侧可分别沿着第一导轨111及第二导轨131移动,如此即可使得电子卡20顺利插接于插入部15内部。
值得注意的是,插入部15于第一架体11及第二架体13内部形成有可供电子卡20收纳的容置空间,且此插入部15相邻于第一架体11及第二架体13的外侧形成有开口,以及第一导轨111及第二导轨131分别位于容置空间两侧。因此电子卡20即可通过开口,并沿着位在开口两侧的第一导轨111及第二导轨131插入于第一架体11及第二架体13内部的容置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对接部115包括有多个第一延伸件117,这些第一延伸件117可分别具有第一固定件1170。同样的,第二对接部135也包括有多个第二延伸件137,且这些第二延伸件137可分别具有第二固定件1370。
如图1所示,第一对接部115设置于第一架体11的位置与第二对接部135设置于第二架体13的位置是相互对应。因此当如图2所示,第一架体11通过第一对接部115与第二架体13的第二对接部135相互对接时,此时第一延伸件117与第二延伸件137相互抵靠接触时,可进一步通过第一固定件1170与第二固定件1370相互固定,使得第一架体11与第二架体13能更稳固合为一体。
关于第一固定件1170与第二固定件1370的相互固定方式,在此举例说明可能的实施方式。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170例如为第一卡扣件1171,第二固定件1370例如为第二卡扣件1371,因此当第一延伸件117与第二延伸件137相互抵靠接触时,此时的第一卡扣件1171与第二卡扣件1371相互卡扣,并使得第一架体11与第二架体13合为一体。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170为第一开孔1173,第二固定件1370为第二开孔1373,因此当第一延伸件117与第二延伸件137相互抵靠接触时,第一开孔1173与第二开孔1373相互对应,且可供一螺丝21分别穿设第一开孔1173与第二开孔1373,如此即可使得第一架体11与第二架体13合为一体。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孔及第二开孔内部可选择性设置有螺纹。
此外须注意的,如图1及图2所示,在此第一延伸件117是同时设置第一卡扣件1171及第一开孔1173,以及第二延伸件137是同时设置第二卡扣件1371及第二开孔1373,如此将可强化第一架体11与第二架体13的稳固连接效果。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延伸件117也可仅设置第一卡扣件1171,以及第二延伸件137仅设置第二卡扣件1371。又或者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延伸件117也可仅设置第一开孔1173,以及第二延伸件137仅设置第二开孔1373。
需注意的是,上述各延伸件及各固定件的设置数量、设置位置及外观形状仅是举例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架体11及第二架体13的至少一个设有一扩充部17,例如在此所述的第一架体11及第二架体13分别于一个或多个侧边可选择性设置有多个扩充部17。如图3所示第一架体11可于第一侧边(水平边)及第二侧边(垂直边)分别设置有扩充部17,以及第二架体13于第一侧边(水平边)及第二侧边(垂直边)分别设置有扩充部17。扩充部17在此作用是与另一个扩充部17相互连接,例如图3所示的电子卡导引装置1可通过扩充部17与另一个电子卡导引装置1以堆栈方式进行扩充连接使用。在此所述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是以相互垂直方向举例说明。
在此所述扩充部17如图1及图2所示例如包括凸设件171及凹设件173,当两扩充部17相互对接时,可例如由第一个扩充部中的凸设件171插设于第二个扩充部中的凹设件173,以及由第二个扩充部中的凸设件171插设于第一个扩充部中的凹设件173。在其他实施例中,扩充部17也可以仅包括单一凸设件171或凹设件173,如第一个扩充部中仅设置凸设件171以及第二个扩充部中仅设置凹设件173,并由第一个扩充部中的凸设件171插设于第二个扩充部中的凹设件173。
〔电子卡导引装置的堆栈架构〕
请参照图4及图5,其中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电子卡导引装置的水平堆栈示意图。其中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电子卡导引装置的垂直堆栈示意图。
图4所示以两个电子卡导引装置举例说明,在此以第一导引装置1a及第二导引装置1b举例说明。其中第一电子导引装置1a与第二电子导引装置1b的个别组成方式可参阅前述图1至图3说明,在此第一电子导引装置1a与第二电子导引装置1b主要通过各自第一侧边(水平边)的扩充部17相互对接,故此时第一电子导引装置1a与第二电子导引装置1b两者通过水平方向上下堆栈连接,且第一电子导引装置1a与第二电子导引装置1b分别可通过各自的插入部17以水平方向插接电子卡20。
图5所示以两个电子卡导引装置举例说明,在此以第一导引装置1a及第二导引装置1b举例说明。其中第一电子导引装置1a与第二电子导引装置1b的个别组成方式可参阅前述图1至图3说明,在此第一电子导引装置1a与第二电子导引装置1b通过各自第二侧边(垂直边)的扩充部17相互对接,故此时第一电子导引装置1a与第二电子导引装置1b两者通过垂直方向上下堆栈连接,且第一电子导引装置1a与第二电子导引装置1b分别可通过各自的插入部15以垂直方向插接电子卡20。
上述图4及图5举例说明多个电子卡导引装置1相互间可能的堆栈连接方式,但连接方向及连接数量并不以此为限。于实际使用时,多个电子卡导引装置1可以依据需使用的电子卡数量对应设置,以及可根据电子卡使用的插接方向相对决定多个电子卡导引装置1相互间为水平堆栈连接或是垂直堆栈连接。
〔电子卡插接座的硬件架构〕
请参照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电子卡插接座的示意图。图6所示的电子卡插接座是以2个举例说明,任一个电子卡插接座2均包括一个此电子卡导引装置1及一背板10,在此2个电子卡导引装置1是以左右堆栈并列连接且共享背板1,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在此所述电子卡导引装置1构成方式同样可参阅前述图1至图3说明,在此不予以赘述。
其中背板10是设置于电子卡导引装置1相对于插入部15的另一侧,例如当第一架体11通过第一对接部115与第二架体13的第二对接部135相互对接而合为一体时,此时背板10与插入部15分别位于第一架体11及第二架体13的相对两侧,并且当电子卡20插入于插入部15时,电子卡20的一侧可与背板10连接。
具体来说,背板10具有插接槽101,且此插接槽101可供电子卡20的插接头插接。另外背板10一侧还设有传输扁平电缆22,此传输扁平电缆22与插接槽101电性连接。举例来说,当电子卡导引装置1插接有电子卡20,且电子卡20的插接头也顺利与插接槽101插接时,此时电子卡20的数据即可通过传输扁平电缆22与计算机主机传输。关于电子卡20的具体数据传输方式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予以详述。
【电子卡插接座的使用架构】
请参照图7及图8,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电子卡插接座设置于计算机主机时盖板开启的使用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电子卡插接座设置于计算机主机时盖板关闭的使用示意图。电子卡插接座2于实际使用时例如是设置于计算机主机3的机壳扩展槽31,计算机主机3即可通过传输扁平电缆22对电子卡插接座2内部插接的电子卡20进行数据传输的读写。
进一步来说,相邻于机壳扩展槽31一侧设置有可启闭的盖板33,如图7所示,此盖板33可相对于电子卡插接座2开启,即此时电子卡插接座2是外露于计算机主机3外,且可供电子卡20通过插入部15插接于电子卡插接座2内。如图8所示,此盖板33可相对于电子卡插接座2关闭,即此时电子卡插接座2的插入部15是已被盖板33遮蔽,也就是说电子卡插接座2的插入部15已被遮蔽而无法进行电子卡20插拔。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盖板33关闭且相邻于插入部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电夹片331,如图7所示是根据电子卡插接座2的数量相对应设置有两个。且每一导电夹片331于盖板33关闭时,导电夹片331面向插入部15,且导电夹片331还可对其中的电子卡20两侧进行夹设。导电夹片331在此可对电子卡20提供接地的传导,使得电子卡20于数据传输时能减少非必要的信号干扰。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子卡导引装置及电子卡插接座,电子卡可直接在电子卡导引装置及电子卡插座进行插拔的抽换动作,此过程仅须对电子卡本身直接动作即可,无须配合其它组件进行任何的移动。此外电子卡导引装置安装简易且不占用空间,还可通过扩充部的设计轻易扩充多个电子卡导引装置的设置数量及相互间堆栈方向。
以上所提供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以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卡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架体,具有一第一导轨、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一对接部,该第一凹槽相邻于该第一导轨;以及
一第二架体,具有一第二导轨、一第二凹槽及一第二对接部,该第二凹槽相邻于该第二导轨;
其中该第一架体通过该第一对接部与该第二架体的该第二对接部相互对接而合为一体,并且该第一凹槽与该第二凹槽组合形成可供一电子卡插入的一插入部,且该第一导轨与该第二导轨相互对应;
其中该插入部于该电子卡插入时,该电子卡两侧分别沿着该第一导轨及该第二导轨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对接部包括有多个第一延伸件,多个所述第一延伸件分别具有一第一固定件,第二对接部包括有多个第二延伸件,多个所述第二延伸件分别具有一第二固定件,其中该第一延伸件与该第二延伸件相互抵靠接触时,该第一固定件与该第二固定件相互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卡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固定件为第一卡扣件,第二固定件为第二卡扣件,当该第一延伸件与该第二延伸件相互抵靠接触时,该第一卡扣件与该第二卡扣件相互卡扣并使得该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合为一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卡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固定件为一第一开孔,第二固定件为一第二开孔,当该第一延伸件与该第二延伸件相互抵靠接触时,该第一开孔与该第二开孔相互对应,且于一螺丝分别穿设该第一开孔与该第二开孔时,使得该第一架体与该第二架体合为一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卡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架体及该第二架体的至少一个设有一扩充部,当该第一架体与该第二架体合为一体形成一第一电子卡导引装置以及另一该第一架体与另一该第二架体合为一体形成一第二电子卡导引装置时,该第一电子卡导引装置与该第二电子卡导引装置分别通过多个所述扩充部相互堆栈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卡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扩充部包括一凸设件及一凹设件,且于该第一电子卡导引装置与该第二电子卡导引装置相互堆栈连接时,该第一电子卡导引装置中的该凸设件插设于该第二电子卡导引装置中的该凹设件,该第二电子卡导引装置中的该凸设件插设于该第一电子卡导引装置中的该凹设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卡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扩充部设置于该第一架体与该第二架体的一第一侧边时,该第一电子卡导引装置与该第二电子卡导引装置沿着该第一侧边相互堆栈连接,其中当该扩充部设置于该第一架体与该第二架体的一第二侧边时,该第一电子卡导引装置与该第二电子卡导引装置沿着该第二侧边相互堆栈连接,其中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相互垂直。
8.一种电子卡插接座,供设置于一计算机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其中一项所述电子卡导引装置;以及
一背板,设置于该第一架体及该第二架体的一侧;
其中当该第一架体通过该第一对接部与该第二架体的该第二对接部相互对接而合为一体时,该背板与该插入部分别位于该第一架体及该第二架体的相对两侧,且当该电子卡插入于该插入部时,该电子卡的一侧与该背板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卡插接座,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背板具有一插接槽,该插接槽供该电子卡的一插接头插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卡插接座,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子卡插接座设置于该计算机主机的一机壳扩展槽时,相邻于该机壳扩展槽一侧是设置有可启闭的一盖板,该盖板一侧设置有至少一导电夹片,该盖板于开启时,该插入部外露于该机壳扩展槽,该盖板于关闭时,该盖板遮蔽该插入部,且该导电夹片夹设于该电子卡两侧。
CN202222395459.9U 2022-09-08 2022-09-08 电子卡导引装置及电子卡插接座 Active CN2180399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95459.9U CN218039938U (zh) 2022-09-08 2022-09-08 电子卡导引装置及电子卡插接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95459.9U CN218039938U (zh) 2022-09-08 2022-09-08 电子卡导引装置及电子卡插接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39938U true CN218039938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52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95459.9U Active CN218039938U (zh) 2022-09-08 2022-09-08 电子卡导引装置及电子卡插接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399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81887B1 (en) Universal fit USB connector
US6705895B2 (en) Orthogonal interface for connecting circuit boards carrying differential pairs
US9709618B2 (en) Computer component connector
EP0485196B1 (en) Optical connection to backplanes
US8508929B2 (en) Implementing enhanced cover-mounted, auto-docking for multiple DASD configurations
US2009023348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Hav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 And Latching Features
US854523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 pluggable transceiver module
US8363394B2 (en) Expansion card module
US20210224211A1 (en) Storage drive adapter
US9780497B1 (en) High speed connector array
US20130215568A1 (en) Adapter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unit
US10193249B2 (en) Connector component and retention mechanism for M.2 form factor module
TW200525833A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US8536454B2 (en) Housing system for receptacles
US8758056B2 (en) Input/output connector mounting apparatus
CN108139543A (zh) 光连接器
US9685749B1 (en) Cable limiting device and server thereof
CN218039938U (zh) 电子卡导引装置及电子卡插接座
JP2009282951A (ja) カードリーダー
US20170125933A1 (en) Extending device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mainboard assembly
CN115693254A (zh) 电子卡导引装置及电子卡插接座
CN113782064B (zh) 硬盘固定组件
TW202412401A (zh) 電子卡導引裝置及電子卡插接座
CN110611188B (zh) 浮动式连接模块及具有该模块的浮动式对接装置
EP2876736A1 (en) Multi connector, wi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