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37934U - 电脑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电脑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37934U
CN218037934U CN202222408450.7U CN202222408450U CN218037934U CN 218037934 U CN218037934 U CN 218037934U CN 202222408450 U CN202222408450 U CN 202222408450U CN 218037934 U CN218037934 U CN 2180379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oling
computer
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ng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0845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均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Jiagua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lin Jiagua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lin Jiagua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lin Jiagua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0845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379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379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379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脑散热器,包括外壳,以及安装于外壳内的半导体制冷片、散热片和冷却管,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面设置所述散热片,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面设置所述冷却管,冷却管从外壳的进风口一侧向对侧延伸,在冷却管进口上设置有进风风扇,冷却管出口接入外壳的风室内,笔记本电脑可放置于风室上,且其入风口与风室的出风口对应放置,在风室内设有用于往散热片导风的冷却风扇。本实用新型采用半导体制冷片用于制冷,并对冷却管进行冷却,然后将冷却管的风冷却后送入笔记本电脑内,从而使得电脑CPU散发的热量被源源不断地传导出去;另外将冷却管导出的部分冷风用于冷却散热片,进而提高散热片对半导体制冷片热端面热量快速转移的效率。

Description

电脑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脑散热器。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CPU工作时虽然电压很低,但是却有着很高的电流,在极速运转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会损坏元器件甚至可能会烧坏CPU,导致电脑无法工作,为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当温度过高时电脑会发生撞温度墙现象,触发程序机制,使CPU强制降低整体性能,减少发热,以保护电子元器件不被损坏,但出现该现象时无疑会影响电脑的工作,因此笔记本电脑散热非常重要。
现有的电脑散热器,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506811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的散热底座,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包括相对设置的制冷表面和制热表面;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表面接触,所述导热板的上表面与笔记本电脑的底部外壳接触;热管,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下方,所述热管的一部分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热表面接触;散热板,设置于所述热管的下方,所述散热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热管的一部分接触,包括设置于所述热管两端的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散热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板下方的第一散热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板下方的第二散热器;风扇,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板下方的第一风扇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板下方的第二风扇。上述方案存在以下不足:该方案是通过导热板与笔记本电脑底板直接接触,达到降温的目的;这样只是对笔记本电脑底板起到制冷效果,对笔记本电脑内部器件制冷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对电脑内部输送冷风的电脑散热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脑散热器,包括一侧开设进风口的盒状外壳,以及安装于外壳内的半导体制冷片、散热片和至少1排冷却管,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面设置所述散热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面设置所述冷却管,冷却管从外壳的进风口一侧向对侧延伸,在冷却管进口上设置有进风风扇,冷却管出口接入外壳的风室内,笔记本电脑可放置于风室上,且其入风口与风室的出风口对应放置,在风室内设有用于往散热片导风的冷却风扇。
优选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面朝上,冷端面朝下;所述散热片设置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面上,所述冷却管设置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面下。
优选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面朝上,热端面朝下;所述冷却管设置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面上,所述散热片设置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面下。
优选的,在冷却管表面灌注有蓄冷液。
优选的,所述散热片上设有散热翅片,散热翅片的排列方向与冷却管的排列方向相同。
优选的,所述冷却风扇安装于散热片上,且其入风口朝下,出风口正对散热翅片的入风口。
优选的,在冷却管进口与进风风扇间设有防尘网。
优选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面和冷端面均涂覆导热硅胶。
优选的,还包括导风室,导风室的入风口与风室的出风口对接,笔记本电脑可放置于导风室上,且其入风口与导风室的出风口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冷却风扇安装于风室的后端上,其入风口朝向冷却管出口,出风口朝下;散热片的入风口上端至冷却风扇底端设有导风板。
优选的,所述外壳和风室的铰接装配。
优选的,所述外壳由保温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热量有2种流动方向:一是采用半导体制冷片用于制冷,并对冷却管进行冷却,然后将冷却管的风冷却后送入笔记本电脑内,从而使得电脑CPU散发的热量被源源不断地传导出去;二是将冷却管导出的部分冷风(20-30%)用于冷却散热片,进而提高散热片对半导体制冷片热端面热量快速转移的效率;工作时,通过这两种热量转移方向,热量转移的效率高,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效果高,制冷效果好,其冷端面的温度可达到-30℃,可对笔记本电脑降温25-35℃。
2.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控制器控制风扇和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功率,以控制对电脑的散热效率,达到适应电脑的工作状态,即电脑运行大型软件或游戏发热量极大时,提高风扇和半导体制冷片的功率,提高冷风的单位输送量和降低冷风的温度,进而提高对电脑的制冷效果;电脑运行小型软件或游戏发热量不大时,降低风扇和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功率,既节省电能,又能达到良好的制冷效果。
3.通过防尘网能够提高风扇本体的防尘效果,避免灰尘进入电脑。
4.本实用新型在冷却管间浇注蓄冷液,提高对半导体制冷片产生的冷效应保存能力,并提高了该冷效应对冷却管传导效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蓄冷液注入口更换蓄冷液。
5.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工作稳定可靠,而且散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6.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声音小,只有20-30分贝,比较安静,仅不影响人们工作也不影响休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加上导风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壳,2、半导体制冷片,3、散热片,4、冷却管,5、进风口,6、进风风扇,7、风室,8、冷却风扇,9、导风室,10、导风板,11、导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更清楚明了,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脑散热器,包括外壳1和设置于外壳1内的半导体制冷片2、散热片3和至少1排冷却管4。所述外壳1为盒子形状,由保温材料制成,这样可以增加温度的效果,外壳1的一侧开口为进风口5,在外壳1上还开设有蓄冷液注入口,该注入口直通到冷却管4上,蓄冷液注入口用于注入蓄冷液和更换蓄冷液。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可以为1片或多片,每片半导体制冷片2的热端面上设置所述散热片3,半导体制冷片2的冷端面上设置所述冷却管4。每排冷却管4包括多跟并排的冷却管4,多排冷却管4层层叠加。所述冷却管4从外壳1的进风口5一侧向对侧延伸,即冷却管4的进口对应外壳1的进风口5,在冷却管4进口上设置有进风风扇6,进风风扇6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时并排设置,冷却管4出口接入外壳1的风室7内,笔记本电脑放置于外壳1上面板,并且笔记本电脑的入风口与风室7的出风口对应放置,这样从冷却管4出来的冷风可以直接被吸入到笔记本电脑内,对笔记本电脑降温。在风室7内设有用于往散热片3导风的冷却风扇8,冷却风扇8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是并排设置,风室7内的冷风也可以被吸入到散热片3内,对散热片3降温,进而带走半导体制冷片2热端面上的热量,对半导体制冷片2热端面降温,提高半导体制冷片2的制冷效果,保证对冷却管4的降温效果,进而确保冷却管4内的风被冷却。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的热端面朝上,半导体制冷片2的冷端面朝下。所述散热片3的下面板紧贴于半导体制冷片2的热端面上,散热片3的散热翅片朝上与外壳1的上面板接触,散热翅片的排列方向与冷却管4的排列方向相同。所述冷却管4设置于半导体制冷片2的冷端面下,这样半导体制冷片2的冷端面可以对冷却管4制冷,使其温度降低。半导体制冷片2可以直接设置于最上排冷却管4上,也可以设置于安装板上,如设置于安装板上,最上排冷却管4紧贴于安装板上。能量传导方式可以通过浇注在冷却管4间的蓄冷液或冷却管4间相互传导或两者方式兼顾。本实施例中,外壳1内从上到下分为3层:散热片3层、半导体制冷片2层和冷却管4层,半导体制冷片2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片3导出外壳1外,半导体制冷片2的制冷传导到冷却管4;进风口5设置进风风扇6,将外壳1外的风导入冷却管4,风在冷却管4内降温后进入风室7,最后从出风口导入笔记本电脑内对笔记本电脑降温,风室7内的冷风还有一个作用是对半导体制冷片2热端面降温,此时冷风被安装在散热片3上的冷却风扇8导入散热片3对其冷却,进而带走半导体制冷片2热端面上的热量;所述冷却风扇8安装于散热片3上,且其入风口朝下吸入风室7的冷风,出风口正对散热翅片的入风口,将冷风吸入散热翅片内。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的冷端面朝上,热端面朝下;所述冷却管4设置于半导体制冷片2的冷端面上,所述散热片3设置于半导体制冷片2的热端面下,如图4、5所示。在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不再重复阐述了。本实施例中,外壳1内从上到下分为3层:冷却管4层、半导体制冷片2层和散热片3层。半导体制冷片2的热端面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片3导出外壳1外,半导体制冷片2制冷效果传导到冷却管4;进风口5设置进风风扇6,将外壳1外的风导入冷却管4,风在冷却管4内降温后进入风室7,最后从出风口导入笔记本电脑内对笔记本电脑降温,风室7内的冷风还被安装在风室7后端上的冷却风扇8导入散热片3对其冷却,进而带走半导体制冷片2热端面上的热量。所述冷却风扇8安装于风室7的后端上,其入风口朝向冷却管4出口,出风口朝下;散热片3的入风口上端至冷却风扇8底端设有导风板10,保证冷却风扇8导出的风可以沿着导风板10与外壳1底板围成的风道进入散热片3内。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实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在冷却管4进口与进风风扇6间设有防尘网,这样可以过滤进风冷却管4的风,减少笔记本电脑进入的灰尘。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实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还包括导风室9,导风室9为斜坡形状,如图3所示,导风室9的入风口与风室7的出风口对接,这时,外壳1竖立放置,进风口5朝上,外壳1与导风室9铰接装配;笔记本电脑可放置于导风室9上,且其入风口与导风室9的出风口对应设置,冷风从风室7进入导风室9,再从导风室9的出风口进入笔记本电脑内。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实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散热片3的导出口11可以设置于外壳1侧面,即在与外壳1的进风口5相邻的侧面开设散热片3的导出口11,其通过设置一条导风道将散热片3出口的风导出外壳1内。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电源和控制器,电源为半导体制冷片2、进风风扇6和冷却风扇8和控制器供电。半导体制冷片2、进风风扇6和冷却风扇8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半导体制冷片2、进风风扇6和冷却风扇8的启动和功率等。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实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2的热端面和冷端面均涂覆导热硅胶,增加半导体制冷片22的能量传导效率。
上述实施例,仅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一步详细说明的具体个例,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公开的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电脑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侧开设进风口(5)的盒状外壳(1),以及安装于外壳(1)内的半导体制冷片(2)、散热片(3)和至少1排冷却管(4),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的热端面设置所述散热片(3),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的冷端面设置所述冷却管(4),冷却管(4)从外壳(1)的进风口(5)一侧向对侧延伸,在冷却管(4)进口上设置有进风风扇(6),冷却管(4)出口接入外壳(1)的风室(7)内,笔记本电脑可放置于风室(7)上,且笔记本电脑的入风口与风室(7)的出风口对应放置,在风室(7)内设有用于往散热片(3)导风的冷却风扇(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的热端面朝上,冷端面朝下;所述散热片(3)设置于半导体制冷片(2)的热端面上,所述冷却管(4)设置于半导体制冷片(2)的冷端面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的冷端面朝上,热端面朝下;所述冷却管(4)设置于半导体制冷片(2)的冷端面上,所述散热片(3)设置于半导体制冷片(2)的热端面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脑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在冷却管(4)表面灌注有蓄冷液。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脑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3)上设有散热翅片,散热翅片的排列方向与冷却管(4)的排列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脑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在冷却管(4)进口与进风风扇(6)间设有防尘网。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脑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风室(9),导风室(9)的入风口与风室(7)的出风口对接,笔记本电脑可放置于导风室(9)上,且笔记本电脑的入风口与导风室(9)的出风口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脑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的热端面和冷端面均涂覆导热硅胶。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扇(8)安装于散热片(3)上,且其入风口朝下,出风口正对散热翅片的入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脑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扇(8)安装于风室(7)的后端上,其入风口朝向冷却管(4)出口,出风口朝下;散热片(3)的入风口上端至冷却风扇(8)底端设有导风板(10)。
CN202222408450.7U 2022-09-09 2022-09-09 电脑散热器 Active CN2180379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08450.7U CN218037934U (zh) 2022-09-09 2022-09-09 电脑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08450.7U CN218037934U (zh) 2022-09-09 2022-09-09 电脑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37934U true CN218037934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55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08450.7U Active CN218037934U (zh) 2022-09-09 2022-09-09 电脑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379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67420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锂离子电池包
CN210607400U (zh) 一种散热优良的移动储能电池柜
CN210443641U (zh) 一种电池组冷却系统
CN218037934U (zh) 电脑散热器
CN200993346Y (zh) 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散热模块
CN211788988U (zh) 一种应用于高压加热器的igbt散热结构
CN212211802U (zh) 一种具有新型散热结构的微波设备
CN113782864A (zh) 电池用加热制冷装置及电池温度管理系统
CN114883698A (zh) 动力电池散热系统
CN210954801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底座
CN113991209A (zh) 动力电池包的温控系统及温控方法
CN218679736U (zh) 一种充放电电源及化成分容设备
CN218299901U (zh) 一种基站储能电池散热装置
CN217768504U (zh) 电池包冷却装置
CN214256740U (zh) 一种电动车控制器用散热型pcb电路板
CN215872455U (zh) 一种用于电力作业现场监管的智能终端
CN218448103U (zh) 一种叉车电池管理系统
CN220768233U (zh) 用于电动挖掘机的散热系统及电动挖掘机
CN215896518U (zh) 电池用加热制冷装置及电池温度管理系统
CN220106659U (zh) 一种电池pack箱
CN112382803B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系统
CN214221576U (zh) 风机控制器
CN220233177U (zh) 一种支持多颗大功率芯片散热系统
CN212487048U (zh) 一种易于散热的计算机网络控制箱
CN215453746U (zh) 显示器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