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35606U - 一种用于水力学研究的野外投放水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水力学研究的野外投放水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35606U
CN218035606U CN202221328990.8U CN202221328990U CN218035606U CN 218035606 U CN218035606 U CN 218035606U CN 202221328990 U CN202221328990 U CN 202221328990U CN 218035606 U CN218035606 U CN 218035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guide
guide plate
plate
resear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289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博
吕升奇
金光球
姜启豪
张广明
邹宇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hai University HHU
Original Assignee
Hohai University H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hai University HHU filed Critical Hohai University HHU
Priority to CN20222132899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35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35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356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水力学研究的野外投放水槽装置,包括:导水结构,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导水板,所述两个导水板之间设有导水堰,所述导水堰与所述导水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导水板上还设有可拆卸的承重件;挡水结构,包括两个挡水板,分别与所述两个导水板可转动连接;阻水结构,包括前阻水板和后阻水板,分别与所述导水结构的前部和后部可拆卸连接;取样结构,设于所述导水板上;所述取样结构包括数个均匀分布的取样孔,所述取样孔上设有孔塞;检测仪器安装结构,设于所述导水板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运输与调节的有点,既可以进行野外河流潜流交换相关的物质传输研究,也适用于野外河流微生物生物膜方面的研究。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水力学研究的野外投放水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力学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力学研究的野外投放水槽装置。
背景技术
野外河流潜流带的情况十分复杂,潜流带位于水面之下,对不同深度进行采样十分困难,无法保证样本在取出过程中不受其它深度水体或土体影响,难以确保样本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此外,大多数潜流带相关实验研究在实验室进行,各种试验指标均做理想化处理,尽管在实验室内可以对上覆水的流速、物质浓度等进行定量,但潜流区域的情况很难通过实验室手段进行定量控制,难以复制野外河流潜流带的真实情况,因此室内研究也难以还原野外河流潜流带内各种活动的真实情况。
为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在野外定量研究潜流带内各种活动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水力学研究的野外投放水槽装置,该装置便携可调节,不仅打破了传统野外实验取样难、取样易受干扰的困境,还解决了实验室内理想化实验与野外真实环境相出入的难题,把定量实验场所从室内实验室转移到真实的野外环境中去,使实验结果更贴近真实情况。
本实用新型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水力学研究的野外投放水槽装置,包括:
导水结构,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导水板,所述两个导水板之间设有导水堰,所述导水堰与所述导水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导水板上还设有可拆卸的承重件;
挡水结构,包括两个挡水板,分别与所述两个导水板可转动连接;
阻水结构,包括前阻水板和后阻水板,分别与所述导水结构的前部和后部可拆卸连接;
取样结构,设于所述导水板上;所述取样结构包括数个均匀分布的取样孔,所述取样孔上设有孔塞;
检测仪器安装结构,设于所述导水板上。
优选地,所述两个导水板之间通过若干伸缩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伸缩杆设置为四个,对称分布于所述导水板的上、下侧。
优选地,所述导水堰通过第一齿状卡槽与所述导水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前阻水板通过第一U形卡槽与所述导水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后阻水板通过第二齿状卡槽与所述导水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阻水结构还包括底阻水板,所述底阻水板通过第二U形卡槽与所述导水板的底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检测仪器安装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导水板上的若干插孔,所述插孔上设有若干监测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整体为组装式结构,便于运输至各种偏僻地区的河流,可使用区域范围较广,且各部分间连接方式较为灵活,如若某一结构出现故障,可迅速更换,增加实验容错率
2、本实用新型采用材料均具有阻水、阻温及高透光性的特点,在保证装置内的潜流带不受外部水流影响的同时,还能方便地观察到装置内实验的运行情况。
3、本实用新型与装置外正常流速相比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通过向外或向内旋转挡水板,即可以增加装置内的流速,也可以减小流速,适用于各种情况下的研究需求。
4、本实用新型的取样结构在实验开始初期即配置完毕,取样时无需反复拆卸,具有很强的密闭性,弥补了传统野外实验取样将取样器不断插入、取出且样本易受不同深度水体或土体干扰的缺陷。
5、本实用新型的检测仪器安装结构位于装置本体之上,并非传统地直接插入河流和河流潜流带中,避免了监测仪器对实验过程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普通孔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复合孔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承重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土壤取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水板;2、导水堰;3、第一齿状卡槽;4、承重条;5、伸缩杆;6、挡水板;7、前阻水板;8、后阻水板;9、第一U形卡槽;10、第二齿状卡槽;11、第二U形卡槽;12、底阻水板;13、取样孔;14a、普通孔塞;14b、复合孔塞;15、插孔;16、监测孔;17、土壤取样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一种用于水力学研究的野外投放水槽装置,如图1-7所示,包括:导水结构、挡水结构、阻水结构、取样结构和检测仪器安装结构。
其中,如图1-3所示,所述导水结构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导水板1,两个导水板1之间设有导水堰2,导水堰2与导水板1可拆卸连接,两者共同作用促使来流平顺进入导水结构,导水板1上可开设第一齿状卡槽3,导水堰2通过第一齿状卡槽3与导水板1连接。导水板1还设有可拆卸的承重条4,如图6所示,承重条4为长方体结构,与对应卡槽长度及大小匹配。进一步,为加强导水结构的稳定,两个导水板1之间可通过伸缩杆5连接,伸缩杆5设置为四个,对称分布于导水板1的上、下侧,通过固定螺丝与导水板1固定连接。其中,导水堰2可配备三种配套型号(窄、宽、加宽),可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尺寸。所述导水结构内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填筑指定材质的砂土,也可原位取土样,研究目标河流不同介质下的潜流交换情况及实际潜流交换情况。
如图1-3所示,所述挡水结构包括两个挡水板6,分别与两个导水板1的前端可转动连接,两者可通过铰链连接,以便调节挡水板6的转动角度,控制进入所述导水结构内的水流情况,达到野外定量控制实验的目的。
如图1-3所示,所述阻水结构包括前阻水板7和后阻水板8,分别与导水结构的前部和后部可拆卸连接,导水板1可分别在前部开设第一U形卡槽9,在后部开设第二齿状卡槽10,前阻水板7与导水板1通过第一U形卡槽9连接,后阻水板8与导水板1通过第二齿状卡槽10连接。进一步,导水板1还可在底部开设第二U形卡槽11,通过第二U形卡槽11安插底阻水板12或承重条4,底阻水板12可设置为倒凸字形结构。所述阻水结构不仅对装置内的填筑物起到固定、隔温作用,还能使其内部上覆水达到静水状态,进一步增加实验的多样性。
如图1-3所示,所述取样结构设于导水板1上,包括数个均匀分布的取样孔13,取样孔13可设置为圆形,对称分布,每个导水板1上设置七列,每列十三个,取样孔13上设有孔塞14,孔塞14可针对不对试验需求配备两种结构,如图4所示,一种为普通孔塞14a,如图5所示,另一种为复合孔塞14b,即在孔塞本体上安装细长针头,所述细长针头位于孔塞本体内部的一端与柔性导管连接,所述柔性导管的自由端延伸至孔塞本体的外部。
如图1-3所示,所述检测仪器安装结构设于导水板1上,可包括设于导水板1上的若干插孔15,插孔15可设置为圆柱形,设置三个,分别位于导水板1的前中后三个部位,插孔15上设有若干监测孔16,监测孔16可沿插孔15轴向4/15、1/2、23/30处开设。
进一步,各卡槽处均设有防水垫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如下:
S1、选择实验目标河流,确定拟定实验流速,测量目标河流的正常流速情况,根据目标河流的正常流速推算在三种型号导水堰2情况下的流速范围,与拟定实验流速对比选择合适规格的导水堰2;
S2、将两个导水板1放置在目标河流投放区域岸边,根据所选导水堰2的规格调节各个伸缩杆5的长度,使导水板1之间的间距与导水堰2匹配,旋紧固定螺丝;
S3、若实验不考虑上涌,将承重条4插入导水板1底部的第二U形卡槽11内,使装置在填筑砂土后达到抗压要求;若实验考虑上涌,同时向第二U形卡槽11内插入底阻水板12,使装置既能很好抗压又能达到阻断上涌的目的;
S4、将导水堰2插入导水板1上的第一齿状卡槽3内并调整堰顶高度到合适高度,将前阻水板7和后阻水板8分别插入第一U形卡槽9、第二齿状卡槽10中使导水区域前后封闭;
S5、将所选仪器探头分别插入各个插孔15内并将探头感应区域对准监测孔16,并向插孔15的缝隙内填充具有阻水隔温特性的填充剂;
S6、若实验不需要进行孔隙水取样,则取样孔13选择普通孔塞14a进行封闭;若实验需要进行孔隙水取样,则取样孔13选择复合孔塞14b进行封闭;如若实验还需进行土壤内各物质或生物膜进行分析,可以配备土壤取样器17(如图7所示),通过取样孔13进行取样;
S7、将本装置投放到实验目标区域,将两个挡水板6向内旋转成“V”字形,减少河道水流对装置的冲击,用水泵将导水结构与阻水结构间的河流抽出,然后向其内填筑所选砂或土样,构建装置内的潜流带根据需求并调整其表面砂坡形状;
S8、向装置内缓慢注入河水使其内水位与外部水位齐平,从第一U形卡槽9中抽出前阻水板7,并将后阻水板8压缩到适当高度,向第一U形卡槽9、第二齿状卡槽10中插入承重条4;
S9、将挡水板6通过铰链旋转到计算角度,装置便可正常运行,根据实验需求通过复合孔塞14b进行孔隙水取样,或在实验完成后使用土壤取样器17进行土壤取样分析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水力学研究的野外投放水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水结构,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导水板,所述两个导水板之间设有导水堰,所述导水堰与所述导水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导水板上还设有可拆卸的承重件;
挡水结构,包括两个挡水板,分别与所述两个导水板可转动连接;
阻水结构,包括前阻水板和后阻水板,分别与所述导水结构的前部和后部可拆卸连接;
取样结构,设于所述导水板上;所述取样结构包括数个均匀分布的取样孔,所述取样孔上设有孔塞;
检测仪器安装结构,设于所述导水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力学研究的野外投放水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导水板之间通过若干伸缩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水力学研究的野外投放水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设置为四个,对称分布于所述导水板的上、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力学研究的野外投放水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堰通过第一齿状卡槽与所述导水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力学研究的野外投放水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阻水板通过第一U形卡槽与所述导水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力学研究的野外投放水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阻水板通过第二齿状卡槽与所述导水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力学研究的野外投放水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结构还包括底阻水板,所述底阻水板通过第二U形卡槽与所述导水板的底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力学研究的野外投放水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仪器安装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导水板上的若干插孔,所述插孔上设有若干监测孔。
CN202221328990.8U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用于水力学研究的野外投放水槽装置 Active CN218035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28990.8U CN218035606U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用于水力学研究的野外投放水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28990.8U CN218035606U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用于水力学研究的野外投放水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35606U true CN218035606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74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28990.8U Active CN218035606U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用于水力学研究的野外投放水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356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04772B1 (ko) 다목적 개수로형 lid 실험장치
CN109100300A (zh) 一种模拟风化泥岩边坡侵蚀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CN206756653U (zh) 定水头和变水头土壤渗透系数测定组合装置
CN105136638B (zh) 尾矿坝渗流场相似模拟试验系统
CN203772699U (zh) 坝基土体三维渗透淤堵模拟试验装置
CN103940718B (zh) 一种散体材料的现场渗透实验装置
CN104792945B (zh) 一种堆石体冲刷模拟实验装置及实验数据采集方法
US5331847A (en) Soil erodibility testing
CN106979921A (zh) 一种用于连续监测的多功能土柱模拟集成装置
CN105716958B (zh) 模拟承压水头升降的地基模型试验装置
CN109211749A (zh) 测定波动水位下隧道衬砌渗透系数及土体孔压响应的室内试验装置
CN111337650A (zh) 一种研究地下工程土体渗流破坏机制的多功能试验装置
CN109164211A (zh) 一种海水入侵模拟试验砂箱
CN108645772A (zh) 一种考虑坡面径流的降雨入渗模拟实验系统
Isaacson et al. Plume dilution for diffusers with multiport risers
CN110070789A (zh) 一种海水入侵的室内模拟装置
CN218035606U (zh) 一种用于水力学研究的野外投放水槽装置
Van Dam et al. From one-step to multi-step. Determination of soil hydraulic functions by outflow experiments.
CN206725404U (zh) 一种用于连续监测的多功能土柱模拟集成装置
CN214310485U (zh) 一种滑坡灾害径流及运动过程模拟试验设备
US5191787A (en) Soil erodibility testing
CN211978000U (zh) 水保持用径流流量监测装置
CN103048158B (zh) 受淹植株体的收集装置
CN210243653U (zh) 一种高水位下堤坝管涌模拟试验装置
CN205719795U (zh) 复杂地下水环境下的基坑开挖模型试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