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10606U - 一种胃管固定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胃管固定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10606U
CN218010606U CN202221180239.8U CN202221180239U CN218010606U CN 218010606 U CN218010606 U CN 218010606U CN 202221180239 U CN202221180239 U CN 202221180239U CN 218010606 U CN218010606 U CN 218010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fixing piece
piece
clamping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8023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欣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18023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10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10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106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胃管固定带,连接带、第一固定片、第二固定片、夹片、胶带和固定带;连接带适于放置在患者鼻子下方,连接带上粘贴有胶带,连接带的左端与第一固定片相连,右端与第二固定片相连,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的至少一个上设有两个沿左右方向对称排布的夹片,夹片为弹性片,夹片左右两端中的一端与固定片相连,另一端与固定片间隔开;固定带的左端与第一固定片相连,右端与第二固定片相连。本装置可佩戴在患者头部使用,主要通过连接带上的胶带以及固定片上的两个夹片来对插入鼻子内的胃管进行综合固定,这种固定方式简单可靠,方便使用。本装置结构形式简单,加工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胃管固定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胃管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胃管固定带。
背景技术
胃管又称鼻胃管、鼻饲管喂食,是由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多是用来抽胃液,也可以用来往胃里注入液体提供给患者必须的食物和营养。插入胃管后需要进行固定,以免胃管脱落,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固定方式是使用胶带直接将胃管粘贴在患者的面部皮肤上,由于面部的油脂及汗腺分泌较多,很容易导致胶带失去粘性,进而导致胃管脱落,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装置以进行胃管的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胃管固定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胃管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带、第一固定片、第二固定片、夹片、胶带和固定带;
所述连接带适于放置在患者鼻子下方,所述连接带上粘贴有所述胶带,所述连接带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片相连,右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片相连,所述第一固定片和所述第二固定片的至少一个上设有两个沿左右方向对称排布的所述夹片,所述夹片为弹性片,所述夹片左右两端中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片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片间隔开;
所述固定带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片相连,右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片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为弹力带。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与所述第一固定片或所述第二固定片为可拆卸相连。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装置可佩戴在患者头部使用,主要通过连接带上的胶带以及固定片上的两个夹片来对插入鼻子内的胃管进行综合固定,这种固定方式简单可靠,方便使用。本装置结构形式简单,加工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连接带;2、第一固定片;3、第二固定片;4、夹片;5、胶带;6、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竖向”、“周向”、“径向”、“轴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胃管固定带6,包括:连接带1、第一固定片2、第二固定片3、夹片4、胶带5和固定带6;
连接带1适于放置在患者鼻子下方,连接带1上粘贴有胶带5,连接带1的左端与第一固定片2相连,右端与第二固定片3相连,第一固定片2和第二固定片3的至少一个上设有两个沿左右方向对称排布的夹片4,夹片4为弹性片,夹片4左右两端中的一端与固定片相连,另一端与固定片间隔开;固定带6的左端与第一固定片2相连,右端与第二固定片3相连。
本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如图1和图2所示,先将本装置戴在患者头部,然后调整位置,使得连接带1位于患者的鼻子下方、嘴巴上方,当鼻子内插入胃管后,撕开连接带1上的胶带5,并用胶带5固定住插入鼻子内的胃管,随后将胃管弯折,并将胃管塞入第一固定片2或者第二固定片3上的两个夹片4之间,由于夹片4具有弹性,因此塞入胃管后,两个夹片4便可以夹住胃管,实现对胃管的进一步固定。
实际应用中,根据需求可以在第一固定片2上设置夹片4,或者在第二固定片3上设有夹片4,又或是在第一固定片2和第二固定片3上均设置夹片4,这里不做限制。
设置的固定带6可为弹力带,由此具有弹性,能够伸长变形,适应不同患者的头部大小。
设置的第一固定片2和第二固定片3一方面作为夹片4的设置基础使用,另一方面当本装置佩戴使用时,第一固定片2和第二固定片3是贴在患者脸部上的,因此使用面积较大的片状结构,能够减轻患者面部的硌痛感,提高使用舒适性。
进一步地,固定带6与第一固定片2或第二固定片3可设置成可拆卸相连,由此佩戴方式会更加灵活,可拆卸方式可为卡扣连接、魔术贴连接等等,卡扣连接和魔术贴连接等在生活中均已被广泛应用,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装置可佩戴在患者头部使用,主要通过连接带1上的胶带5以及固定片上的两个夹片4来对插入鼻子内的胃管进行综合固定,这种固定方式简单可靠,方便使用。本装置结构形式简单,加工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3)

1.一种胃管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带、第一固定片、第二固定片、夹片、胶带和固定带;
所述连接带适于放置在患者鼻子下方,所述连接带上粘贴有所述胶带,所述连接带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片相连,右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片相连,所述第一固定片和所述第二固定片的至少一个上设有两个沿左右方向对称排布的所述夹片,所述夹片为弹性片,所述夹片左右两端中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片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片间隔开;
所述固定带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片相连,右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片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管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为弹力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管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与所述第一固定片或所述第二固定片为可拆卸相连。
CN202221180239.8U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胃管固定带 Active CN218010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80239.8U CN218010606U (zh)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胃管固定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80239.8U CN218010606U (zh)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胃管固定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10606U true CN218010606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71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80239.8U Active CN218010606U (zh)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胃管固定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106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010606U (zh) 一种胃管固定带
CN205198660U (zh) 一种胃管固定贴
CN215022597U (zh) 一次性胃管固定包
CN208492942U (zh) 一种胃管固定装置
CN220459632U (zh) 一种分离式鼻饲管固定贴
CN214859351U (zh) 一种预防压力性损伤的胃管固定器
CN218248091U (zh) 一种鼻管固定装置
CN218280113U (zh) 一种新型的鼻胃肠管固定器
CN213884279U (zh) 一种消化内科用胃管
CN201505365U (zh) 鼻饲管固定器
CN211132622U (zh) 一种防脱防压疮肠内营养管道固定装置
CN217612078U (zh) 一种胃管和鼻胃管固定头带
CN218889947U (zh) 一种鼻胃管固定结构
CN215740586U (zh) 一种间歇口饲管固定器
CN211512222U (zh) 一种产科康复用辅助器
CN216908657U (zh) 胃管固定器
CN214910762U (zh) 一种穿戴式鼻肠管固定装置
CN213048893U (zh) 一种胃管固定器
CN218046004U (zh) 肾内科血液透析导管防过敏固定装置
CN213407016U (zh) 一种改良式留置鼻饲管固定装置
CN209864981U (zh) 头套式胃管固定器
CN215082425U (zh) 一种新型鼻胃管、鼻空肠营养管
CN217853902U (zh) 一种便于对营养液进行加热保温的肠内营养管用固定装置
CN211131608U (zh) 便于伸平固定衬垫式颈托
CN208598911U (zh) 一种y型留置针接头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