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03470U - 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03470U
CN218003470U CN202221439149.6U CN202221439149U CN218003470U CN 218003470 U CN218003470 U CN 218003470U CN 202221439149 U CN202221439149 U CN 202221439149U CN 218003470 U CN218003470 U CN 218003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wire
box body
terminals
w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3914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忍
周景
毛容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Gangd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Gangd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Gangd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Gangd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3914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03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03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034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包括:盒体、接线固定座和导电板;盒体的前后端面分别开设有一个条形穿线孔;接线固定座固定在盒体内部,且与穿线孔的位置对应;接线固定座表面设置有三个凹槽;导电板一一对应安装在凹槽表面,且每个导电板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进线端子和一个出线端子;同一个导电板上的多个进线端子一一对应接线于多个负载电机的同相引出线;三个导电板上的出线端子一一对应作为多个负载电机并联后的三相引出线端子。本实用新型接线方便、连接可靠、安全性好、且能提高接线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负载测试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迅速发展,很多新开发的大功率控制类产品都需要进行满负载测试,如大功率的变频器、逆变器等产品测试时需要用到同等功率的电机进行满负载测试,随着行业的发展,变频器等产品一般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开发的功率密度较高,在测试时需要很多种功率的负载电机的进行匹配测试,部分制造型企业因电机成本较高,为节约开支一般不会按对应的产品功率进行匹配购买,但产品的功率密度大,且必需进行带负载电机测试验证产品的功能及性能的稳定可靠,不得不采用同一产品带多个负载电机进行匹配测试,同时对并联接线方式要求较高,如果涉及到产品种类或序列过多,非常影响产品的测试接线效率。
目前的做法是将多个负载电机的线缆直接并到产品上或采用接触器等器件进行中转,但两种方法的都有共同的缺点,那就是产品或接触器的同一端子上会压接多根线缆,这样存在压接困难、端子接触不好、不同规格的线缆端子压接在一起不符合电气接线要求、压接位置容易发热影响使用安全、接线效率低等缺点。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接线的效率和安全可靠性的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接线方便、连接可靠、安全性好、且能提高接线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包括:盒体、接线固定座和导电板;
所述盒体的前后端面分别开设有一个条形穿线孔;
所述接线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盒体内部,且与所述穿线孔的位置对应;所述接线固定座表面设置有三个凹槽;
所述导电板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凹槽表面,且每个所述导电板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进线端子和一个出线端子;同一个所述导电板上的多个所述进线端子一一对应接线于多个负载电机的同相引出线;三个所述导电板上的所述出线端子一一对应作为多个负载电机并联后的三相引出线端子。
进一步的,在上述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中,所述盒体由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和盖板通过螺栓固定组成;所述穿线孔对应开设于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上;所述接线固定座安装在所述底板上。
进一步的,在上述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中,所述接线固定座与所述底板之间以及所述导电板与所述凹槽之间均通过螺栓紧固。
进一步的,在上述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中,所述底板、所述前侧板、所述后侧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材质均为电木。
进一步的,在上述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中,所述盖板为透明的亚克力板。
进一步的,在上述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中,所述接线固定座的材质为尼龙PA66。
进一步的,在上述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中,多个所述进线端子位于所述导电板的同侧,且与设置于所述盒体前端面的所述穿线孔位置对应;所述出线端子位于所述导电板的另一侧,且与设置于所述盒体后端面的所述穿线孔位置对应。
进一步的,在上述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中,每个所述凹槽表面开设有多个沉孔;与每个所述凹槽对应安装的所述导电板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沉孔一一对应的压线孔;所述沉孔内适配安装有压线螺母;所述压线孔表面对应安装有压线螺丝;所述沉孔、所述压线螺母、所述压线孔和所述压线螺丝组成所述进线端子或所述出线端子。
进一步的,在上述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中,所述进线端子与负载电机引出线上的线鼻压接;所述出线端子与待测产品引出线上的线鼻压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中,每个所述导电板上分别设置有三个所述进线端子,且三个所述进线端子的规格不同。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结构简单、接线方便、防护性好、连接可靠、安全性好,同时适用于多种线缆规格,并能够解决多个负载电机的线缆直接并到产品上或采用接触器等器件进行中转造成接触不好、压接位置容易发热影响使用安全和效率的缺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1,盒体1的前后端面分别开设有一个条形穿线孔2;
接线固定座3,接线固定座3固定在盒体1内部,且与穿线孔2的位置对应;接线固定座3表面设置有三个凹槽4;
导电板5,导电板5一一对应安装在凹槽4表面,且每个导电板5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进线端子6和一个出线端子7;同一个导电板5上的多个进线端子6一一对应接线于多个负载电机的同相引出线;三个导电板5上的出线端子7一一对应作为多个负载电机并联后的三相引出线端子,与待测产品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线端子6与负载电机引出线上的线鼻压接;出线端子7与待测产品引出线上的线鼻压接。
每个导电板5上分别设置有三个进线端子6,且三个进线端子6的规格不同。如有多个负载电机需要接线时,只需按取不同规格的线鼻和组合螺丝进行压接便能实现并联。负载电机上的线鼻与进线端子规格一致,按照规格可以是:φ8线鼻901、φ12线鼻902、φ10线鼻903;待测产品的线鼻与出线端子规格一致,可以是φ12线鼻。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盒体1由底板101、前侧板102、后侧板103、左侧板104、右侧板105和盖板106通过螺栓固定组成;穿线孔2对应开设于前侧板102和后侧板103上;接线固定座3安装在底板101上。
接线固定座3与底板101之间以及导电板5与凹槽4之间均通过螺栓紧固。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每个凹槽4表面开设有多个沉孔401;与每个凹槽4对应安装的导电板5上开设有多个与沉孔401一一对应的压线孔501;沉孔401内适配安装有压线螺母402;压线孔501表面对应安装有压线螺丝502;沉孔401、压线螺母402、压线孔501和压线螺丝502组成进线端子6或出线端子7。
具体的,接线固定座3通过4颗M4X16盘头螺丝801固定在底板101上。
接线固定座3上有3个凹槽4,每个凹槽4里有4个腰圆沉孔401和固定孔402,其中腰圆沉孔共设有3种不同规格。
在接线固定座3上不同规格的腰圆沉孔401内放置1个M8螺母、2个M12螺母、1个M10螺母。
导电板5放置在接线固定座3的3个凹槽4上,通过6颗M5X16盘头螺丝802固定在接线固定座上。
左侧板104、右侧板105分别用5颗M4X16盘头螺丝801固定在接线固定座3的左右两边。
前侧板102、后侧板103分别用4颗M4X16盘头螺丝801固定在接线固定座3的前后两边。
盖板106用4颗M4X16盘头螺丝801固定在接线固定座3的上方。
更有利的,底板101、前侧板102、后侧板103、左侧板104和右侧板105的材质均为电木。具有材料绝缘、重量轻,结构加工简单的特点。
更有利的,盖,106为透明的亚克力板。盖板106可防止人手误触碰到接线导电处,且透明的亚克力材质,便于观察。
接线固定座3的材质为尼龙PA66。具有材料绝缘、强度高、结构加工简单的特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进线端子6位于导电板5的同侧,且与设置于盒体1前端面的穿线孔2位置对应;出线端子7位于导电板5的另一侧,且与设置于盒体1后端面的穿线孔2位置对应。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接线固定座和导电板;
所述盒体的前后端面分别开设有一个条形穿线孔;
所述接线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盒体内部,且与所述穿线孔的位置对应;所述接线固定座表面设置有三个凹槽;
所述导电板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凹槽表面,且每个所述导电板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进线端子和一个出线端子;同一个所述导电板上的多个所述进线端子一一对应接线于多个负载电机的同相引出线;三个所述导电板上的所述出线端子一一对应作为多个负载电机并联后的三相引出线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由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和盖板通过螺栓固定组成;所述穿线孔对应开设于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上;所述接线固定座安装在所述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固定座与所述底板之间以及所述导电板与所述凹槽之间均通过螺栓紧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所述前侧板、所述后侧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材质均为电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为透明的亚克力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固定座的材质为尼龙PA6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进线端子位于所述导电板的同侧,且与设置于所述盒体前端面的所述穿线孔位置对应;所述出线端子位于所述导电板的另一侧,且与设置于所述盒体后端面的所述穿线孔位置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凹槽表面开设有多个沉孔;与每个所述凹槽对应安装的所述导电板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沉孔一一对应的压线孔;所述沉孔内适配安装有压线螺母;所述压线孔表面对应安装有压线螺丝;所述沉孔、所述压线螺母、所述压线孔和所述压线螺丝组成所述进线端子或所述出线端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端子与负载电机引出线上的线鼻压接;所述出线端子与待测产品引出线上的线鼻压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电板上分别设置有三个所述进线端子,且三个所述进线端子的规格不同。
CN202221439149.6U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 Active CN218003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39149.6U CN218003470U (zh)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39149.6U CN218003470U (zh)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03470U true CN218003470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293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39149.6U Active CN218003470U (zh)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034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4040523A2 (zh) 一种复合型智能终端接线装置及插头装置
CN218003470U (zh) 一种负载测试并联转接接线冶具
CN202259796U (zh) 一种连接可靠的电源分配器
CN113852205A (zh) 一种高性能即插即用型微电网储能系统
CN100578870C (zh) 具有插座固定机构的电子装置
CN210489565U (zh)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
CN212874805U (zh) 一种电气连接部件
CN209947757U (zh) 一种直流接触用导电铜排连接装置
CN218275140U (zh) 一种三相交流连接器
CN214175708U (zh) 一种异型铜母线
CN218445764U (zh) 一种线损检测辅助装置
CN209948092U (zh) 一种光伏组件功率测试连接线工装装置
CN215986148U (zh) 一种用于充放电测试柜与样品的连接夹具
CN214099529U (zh) 一种智能塑壳断路器
CN215956081U (zh) 开关模块
CN218181478U (zh) 一种增强导电能力的电源转接模组及其服务器
CN211428917U (zh) 一种三相带检测控制的电源分配器
CN212516870U (zh) 一种变压器、电抗器的引出接线结构
CN214379260U (zh) 一种电源分配单元
CN214794886U (zh) 一种电源模块测试台
CN110082576A (zh) 单相智能电能表底座
CN212658794U (zh) 一种用于继电器性能的检测装置
CN212365864U (zh) 降低电力柜铜排的连接电阻及接触器的接触电阻的结构
CN210327029U (zh) 充电柜的电源模块
CN215869824U (zh) 一种铜排搭接结构散热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