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01690U - 一种中央空调的新风净化送风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央空调的新风净化送风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01690U
CN218001690U CN202221106825.8U CN202221106825U CN218001690U CN 218001690 U CN218001690 U CN 218001690U CN 202221106825 U CN202221106825 U CN 202221106825U CN 218001690 U CN218001690 U CN 2180016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ts
wall
lateral wall
ventilation
inne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0682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玉标
李易衡
黄剑
黄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kang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kang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kang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kang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0682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016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016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016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中央空调技术领域的一种中央空调的新风净化送风结构,包括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的内壁开设通风内腔,通风内腔相互远离两端的内壁均设置限位块,通风内腔一侧的内壁设置净化板,净化板与限位块位置相匹配的侧壁均开设限位槽,两个限位槽均与位置相匹配的限位块滑动连接,通风内腔远离净化板一侧的侧壁呈封闭结构,通风内腔远离净化板一侧的侧壁贯穿开设通风孔。通过净化板対通风内腔内的管道风进行过滤、吸附、净化作业,从而确保管道内空调风的洁净度,在安装时,可通过限位槽和限位块对净化板进行连接限位,从而可根据净化需求,选择是否增加或减少净化板的数量,从而对空调风进行不同程度的净化作业。

Description

一种中央空调的新风净化送风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中央空调的新风净化送风结构。
背景技术
中央空调系统由一个或多个冷热源系统和多个空气调节系统组成,该系统不同于传统冷剂式空调,集中处理空气以达到舒适要求。采用液体气化制冷的原理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冷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的热负荷;制热系统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热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冷暖负荷。制冷系统是中央空调系统至关重要的部分,其采用种类、运行方式、结构形式等直接影响了中央空调系统在运行中的经济性、高效性、合理性。
在中央空调对室内进行通风或制冷作业时,为保证中央空调送风系统送入室内的空气清新度,常常需要在中央空调送风系统的管道内加装净化设备,从而对中央空调送风系统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在现有技术中,多数中央空调送风系统内的净化装置均为固定式的净化装置,而这种固定式的净化装置在后续维护时,较为繁琐,无法对净化装置进行清洗或更换;同时部分中央空调送风管道内使用的是活动式净化装置,而这些活动净化装置均通过螺栓等连接装置与管道进行连接,拆装较为繁琐,同时管道内无辅助送风结构,导致中央空调送风管道的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央空调的新风净化送风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央空调的新风净化送风结构,包括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的内壁开设通风内腔,所述通风内腔相互远离两端的内壁均设置限位块,所述通风内腔一侧的内壁设置净化板,所述净化板与限位块位置相匹配的侧壁均开设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均与位置相匹配的限位块滑动连接,所述通风内腔远离净化板一侧的侧壁呈封闭结构,所述通风内腔远离净化板一侧的侧壁贯穿开设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内壁设置通风扇叶,通过通风内腔进行中央空调送风,同时通过净化板对通风内腔内的空调风进行净化,同时在安装时,通过限位槽和限位块滑动连接,对净化板进行连接限位,同时可根据净化需求,增加或减少净化板的数量,从而达到通过净化板对中央空调管道风净化的效果,配合通风扇叶辅助中央空调管道进行送风。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净化板的外径尺寸与通风内腔的内径尺寸相匹配,所述净化板靠近通风扇叶一端的内壁设置初级过滤网,所述初级过滤网远离通风扇叶一侧的侧壁设置HEPA滤网,确定净化板的尺寸,确保净化板可安装于通风管内腔内,同时通过初级过滤网、HEPA滤网对中央空调管道风进行初级过滤。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HEPA滤网远离初级过滤网一侧的侧壁设置活性炭吸附层,所述活性炭吸附层远离HEPA滤网一侧的侧壁设置负离子过滤层,所述负离子过滤层远离活性炭吸附层一侧的侧壁设置精度过滤层,通过活性炭吸附层、负离子过滤层和精度过滤层对中央空调管道风内的一些细小细菌、异味等进行吸附,提高净化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初级过滤网和精度过滤层相互远离两侧之间形成的长度距离与净化板相互远离两侧之间形成的长度距离相匹配,确保过滤板等可安装于净化板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风管道靠近净化板一侧的外壁设置顶端板,所述顶端板的侧壁贯穿开设百叶窗,所述顶端板的外壁均匀贯穿螺纹连接多个固定螺栓,所述通风管道与多个固定螺栓位置相匹配的侧壁均开设固定螺纹孔,通过固定螺栓和固定螺纹孔对顶端板进行连接限位,同时通过顶端板对通风内腔的一端进行防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风管道相互远离两端的顶端侧壁均匀设置多个固定耳,所述通风管道远离顶端板一侧的外壁设置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侧壁贯穿螺纹连接多个连接螺栓,通过固定耳和连接板可对通风管道进行连接限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通风管道与中央空调通风管道进行连接,通过通风内腔对中央空调风进行输送,同时在输送时,通过通风孔和通风扇叶辅助通风管道进行送风,同时通过净化板対通风内腔内的管道风进行过滤、吸附、净化作业,从而确保管道内空调风的洁净度,在安装时,可通过限位槽和限位块对净化板进行连接限位,从而可根据净化需求,选择是否增加或减少净化板的数量,从而对空调风进行不同程度的净化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顶端板的分离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板的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通风管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通风管道;110、固定耳;120、连接板;121、连接螺栓;130、通风内腔;131、限位块;140、固定螺纹孔;150、通风孔;151、通风扇叶;2、顶端板;210、百叶窗;220、固定螺栓;3、净化板;310、限位槽;320、精度过滤层;330、负离子过滤层;340、活性炭吸附层;350、HEPA滤网;360、初级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中央空调的新风净化送风结构,包括通风管道1,通风管道1的内壁开设通风内腔130,通风内腔130相互远离两端的内壁均设置限位块131,通风内腔130一侧的内壁设置净化板3,净化板3与限位块131位置相匹配的侧壁均开设限位槽310,两个限位槽310均与位置相匹配的限位块131滑动连接,通风内腔130远离净化板3一侧的侧壁呈封闭结构,通风内腔130远离净化板3一侧的侧壁贯穿开设通风孔150,通风孔150的内壁设置通风扇叶151,通过通风内腔130进行中央空调送风,同时通过净化板3对通风内腔130内的空调风进行净化,同时在安装时,通过限位槽310和限位块131滑动连接,对净化板3进行连接限位,同时可根据净化需求,增加或减少净化板3的数量,从而达到通过净化板3对中央空调管道风净化的效果,配合通风扇叶151辅助中央空调管道进行送风。
其中,净化板3的外径尺寸与通风内腔130的内径尺寸相匹配,净化板3靠近通风扇叶151一端的内壁设置初级过滤网360,初级过滤网360远离通风扇叶151一侧的侧壁设置HEPA滤网350,确定净化板3的尺寸,确保净化板3可安装于通风管内腔130内,同时通过初级过滤网360、HEPA滤网350对中央空调管道风进行初级过滤。
HEPA滤网350远离初级过滤网360一侧的侧壁设置活性炭吸附层340,活性炭吸附层340远离HEPA滤网350一侧的侧壁设置负离子过滤层330,负离子过滤层330远离活性炭吸附层340一侧的侧壁设置精度过滤层320,通过活性炭吸附层340、负离子过滤层330和精度过滤层320对中央空调管道风内的一些细小细菌、异味等进行吸附,提高净化效果。
初级过滤网360和精度过滤层320相互远离两侧之间形成的长度距离与净化板3相互远离两侧之间形成的长度距离相匹配,确保过滤板等可安装于净化板3内。
通风管道1靠近净化板3一侧的外壁设置顶端板2,顶端板2的侧壁贯穿开设百叶窗210,顶端板2的外壁均匀贯穿螺纹连接多个固定螺栓220,通风管道1与多个固定螺栓220位置相匹配的侧壁均开设固定螺纹孔140,通过固定螺栓220和固定螺纹孔140对顶端板2进行连接限位,同时通过顶端板2对通风内腔130的一端进行防护。
通风管道1相互远离两端的顶端侧壁均匀设置多个固定耳110,通风管道1远离顶端板2一侧的外壁设置连接板120,连接板120的侧壁贯穿螺纹连接多个连接螺栓121,通过固定耳110和连接板120可对通风管道1进行连接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本装置对中央空调风进行净化和辅助送风作业时,只需通过连接板120和连接螺栓121将通风管道1与中央空调管道进行连接,同时通过固定耳110将通风管道进行连接限位,通过限位块131和限位槽310将净化板3安装管与通风内腔130内,然后通过固定螺栓220和固定螺纹孔140将顶端板2进行连接限位。在中央空调开始工作时,通过通风孔150和通风扇叶151辅助中央空调进行送风,进而通过净化板3对管道内的空调风进行净化作业,从而确保输送至室内空调风的洁净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中央空调的新风净化送风结构,包括通风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1)的内壁开设通风内腔(130),所述通风内腔(130)相互远离两端的内壁均设置限位块(131),所述通风内腔(130)一侧的内壁设置净化板(3),所述净化板(3)与限位块(131)位置相匹配的侧壁均开设限位槽(310),两个所述限位槽(310)均与位置相匹配的限位块(131)滑动连接,所述通风内腔(130)远离净化板(3)一侧的侧壁呈封闭结构,所述通风内腔(130)远离净化板(3)一侧的侧壁贯穿开设通风孔(150),所述通风孔(150)的内壁设置通风扇叶(1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央空调的新风净化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板(3)的外径尺寸与通风内腔(130)的内径尺寸相匹配,所述净化板(3)靠近通风扇叶(151)一端的内壁设置初级过滤网(360),所述初级过滤网(360)远离通风扇叶(151)一侧的侧壁设置HEPA滤网(3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央空调的新风净化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HEPA滤网(350)远离初级过滤网(360)一侧的侧壁设置活性炭吸附层(340),所述活性炭吸附层(340)远离HEPA滤网(350)一侧的侧壁设置负离子过滤层(330),所述负离子过滤层(330)远离活性炭吸附层(340)一侧的侧壁设置精度过滤层(3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央空调的新风净化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过滤网(360)和精度过滤层(320)相互远离两侧之间形成的长度距离与净化板(3)相互远离两侧之间形成的长度距离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央空调的新风净化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1)靠近净化板(3)一侧的外壁设置顶端板(2),所述顶端板(2)的侧壁贯穿开设百叶窗(210),所述顶端板(2)的外壁均匀贯穿螺纹连接多个固定螺栓(220),所述通风管道(1)与多个固定螺栓(220)位置相匹配的侧壁均开设固定螺纹孔(1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央空调的新风净化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1)相互远离两端的顶端侧壁均匀设置多个固定耳(110),所述通风管道(1)远离顶端板(2)一侧的外壁设置连接板(120),所述连接板(120)的侧壁贯穿螺纹连接多个连接螺栓(121)。
CN202221106825.8U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中央空调的新风净化送风结构 Active CN2180016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06825.8U CN218001690U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中央空调的新风净化送风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06825.8U CN218001690U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中央空调的新风净化送风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01690U true CN218001690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292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06825.8U Active CN218001690U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中央空调的新风净化送风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016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91963Y (zh) 居住环境智能温控换气系统
CN218001690U (zh) 一种中央空调的新风净化送风结构
CN105135531A (zh) 一种低能耗建筑住宅用的空气调节机组
CN205026808U (zh) 一种低能耗建筑住宅用的空气调节机组
CN115143569B (zh) 一种装配式超低能耗隔声净化机组层流系统
JP2001059637A (ja) 熱交換型換気装置
CN213392492U (zh) 一种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用节能减排装置
CN200989636Y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057544U (zh) 热回收新风除湿机
CN211695237U (zh) 一种用于地下指挥中心的空调系统
CN203586479U (zh) 家用室内外空气循环系统
CN103604188B (zh) 家用室内外空气循环系统
CN202053862U (zh) 中置单轴汽车节能空调总成
CN214841301U (zh) 一种中央空调管道净化消毒改造等离子微静电消毒净化箱
CN204630178U (zh) 一种蒸发器组件及空调器室内机
CN215175646U (zh) 一种暖通空调节能自控装置
CN215260050U (zh) 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设备
CN205227516U (zh) 一种洁净厂房用环保净化空调系统
CN213774688U (zh) 一种基于进风廊道的鼓风机房
CN210345684U (zh) 新风制热交换器
CN220103337U (zh) 一种机房空调系统
CN105509279A (zh) 一种空气处理器的进气装置
CN210399339U (zh) 一种被动式空调装置
CN208154680U (zh) 一种高效杀菌的建筑暖通用中央空调
CN215446758U (zh) 一种多功能分体新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