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88107U - 一种压力检测装置及通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力检测装置及通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88107U
CN217988107U CN202122965566.6U CN202122965566U CN217988107U CN 217988107 U CN217988107 U CN 217988107U CN 202122965566 U CN202122965566 U CN 202122965566U CN 217988107 U CN217988107 U CN 2179881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port
pressure
detectio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655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喆
李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runus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runus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runus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runus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655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881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881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881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一种压力检测装置及通气设备,其中,压力检测装置包括沿轴向方向贯通地设置有通气腔道的隔板件以及沿径向方向设置于隔板件的检测腔道,通气腔道位于隔板件一侧的端口用于密封连通气体加压装置的出气端,通气腔道位于隔板件另一侧的端口用于密封连通气体湿化装置的进气端,检测腔道与通气腔道连通设置,用于安装压力检测件。将压力检测的位置设置在气体加压装置的末端,不但可以降低气体加压装置所产生的气压波动,而且借助气体湿化装置可以起到稳压的作用,使得压力检测的结果更为准确;同时,由于检测位置靠近病人端,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病人的气道压力,依此压力反馈对气体加压装置等进行调控,可避免引起病人不适,使病人自然且舒适地呼吸。

Description

一种压力检测装置及通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力检测装置及通气设备。
背景技术
气道正压呼吸机(Positive Airway Pressure,简称PAP)一般包括主机和湿化器;其中,主机用于向患者提供正压气体,以通过支撑和稳定上气道来消除上气道阻塞的发生;湿化器则用于对主体产生的气体进行加温和加湿,以确保进入患者气道内的气体更加湿润,且气体温度更适合人体温度。在临床上,气道正压呼吸机可用于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证(即:睡眠呼吸暂停综合证或重症鼾病)及相关疾病。
现有的气道正压呼吸机通常在对气体加压的主机一端进行气体压力检测,由于主机中起到气体增压作用的功能件一般为涡轮,涡轮工作时往往会使得气体出现压力波动,致使压力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较低,而根据压力反馈来调控呼吸机,也会对呼吸机输出的气流造成相应影响,很容易引起病人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压力检测装置以及应用了该压力检测装置的通气设备,以实现气体压力的准确检测。
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压力检测装置,包括:
隔板件,沿轴向方向贯通地设置有通气腔道,所述通气腔道具有第一端口与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位于隔板件的一侧,用于所述通气腔道密封连通气体加压装置的出气端;所述第二端口位于隔板件的另一侧,用于所述通气腔道密封连通气体湿化装置的进气端;以及
检测腔道,沿径向方向设置于所述隔板件,所述检测腔道与通气腔道连通,用于安装压力检测件。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腔道包括:
过孔段,沿轴向方向贯通所述隔板件设置,所述过孔段位于隔板件的一侧的端口被构造成第一端口;以及
延伸段,围绕所述过孔段位于隔板件的另一侧的端口分布,并沿轴向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延伸段远离隔板件一端的端口被构造成第二端口,所述检测腔道与延伸段连通设置。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腔道自隔板件的边缘沿径向方向延伸至通气腔道分布,所述检测腔道具有沿其延伸方向相对的检测端口和装配端口,所述检测端口贯通通气腔道的腔壁设置;所述装配端口位于检测端口的上方侧,用于压力检测件安装于所述检测腔道。
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压力检测件,所述压力检测件包括:
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通气腔道的压力信息,所述检测件具有检测端,所述检测件的检测端插置于检测腔道内;以及
第一密封件,装设于所述检测腔道内,所述第一密封件用于检测件的检测端密封装设于检测腔道内。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腔道内设有沉台结构,所述检测件的检测端与沉台结构之间通过第一密封件以端面密封的形式密封。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腔道的内径取值范围为1.5mm-4.5mm。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腔道与隔板件一体构造成型。
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固定设置于隔板件,用于密封所述第一端口与气体加压装置的出气端之间的间隙和/或用于密封所述第二端口与气体湿化装置的进气端之间的间隙。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
连接部,围绕所述第一端口或第二端口固定于隔板件;以及
密封部,形成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密封部具有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倾斜延伸至连接部的内部;
所述密封部被构造成内径小于等于气体湿化装置的进气端的外径,以在气体湿化装置的进气端穿过所述密封部时,所述自由端能够紧贴气体湿化装置的进气端的表面;或所述密封部被构造成内径小于等于气体加压装置的出气端的外径,以在气体加压装置的出气端穿过所述密封部时,所述自由端能够紧贴气体加压装置的出气端的表面。
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筒体件,具有沿轴向方向相对的开口端和封闭端,所述封闭端被构造成隔板件,所述开口端用于气体湿化装置的至少一部分插置收容于筒体件内,并使得所述第二端口能够连通气体湿化装置的进气端;以及
底座件,沿轴向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筒体件的封闭端侧,所述底座件用于安装气体加压装置,并使得气体加压装置的出气端能够连通所述第一端口。
根据第二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通气设备,包括:
压力检测装置,采用第一方面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
气体加压装置,设置在所述隔板件的一侧,所述气体加压装置的出气端与第一端口密封连通;以及
气体湿化装置,设置在所述隔板件的另一侧,所述气体湿化装置的进气端与第二端口密封连通。
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板和显示件,所述控制板用于将显示件和压力检测件集成为一体,且所述气体加压装置、气体湿化装置、显示件和压力检测件分别与控制板电连接。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压力检测装置,包括沿轴向方向贯通地设置有通气腔道的隔板件以及沿径向方向设置于隔板件的检测腔道,通气腔道位于隔板件一侧的端口用于密封连通气体加压装置的出气端,通气腔道位于隔板件另一侧的端口用于密封连通气体湿化装置的进气端,检测腔道与通气腔道连通设置,用于安装压力检测件。将压力检测的位置设置在气体加压装置的末端,不但可以降低气体加压装置所产生的气压波动,而且借助气体湿化装置可以起到稳压的作用,使得压力检测的结果更为准确;同时,由于检测位置靠近病人端,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病人的气道压力,依此压力反馈对气体加压装置等进行调控,可避免引起病人不适,使病人自然且舒适地呼吸。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通气设备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实施例的通气设备中压力检测装置与气体湿化装置的对位关系示意图。
图3为一种实施例的压力检测装置中压力检测件与检测腔道的对位关系示意图。
图4为一种实施例的压力检测装置的主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一种实施例的压力检测装置的主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一种实施例的压力检测装置中第二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实施例的压力检测装置中第二密封件在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隔板件;10a、过孔段;10b、延伸段;20、检测腔道;20a、装配端口;20b、检测端口;20c、沉台结构;30、压力检测件;31、检测件;32、第一密封件;40、第二密封件;41、连接部;42、密封部;50、筒体件;60、底座件;A、压力检测装置;B、气体加压装置;C、气体湿化装置;D、控制板;E、显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本文中所用术语“轴向方向”是指通气腔道的中心线方向;相应地,本文中所用术语“径向方向”是指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方向,亦可理解为是指通气腔道的半径或直径方向。
请参阅图1,一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气设备,例如一种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证及相关疾病的气道正压呼吸机(Positive AirwayPressure,简称PAP)。该通气设备包括压力检测装置A、气体加压装置B、气体湿化装置C、控制板D、显示件E以及因应需要而存在的其他部件(如设备外壳等)。
请参阅图1和图2,气体加压装置B包括涡轮,利用涡轮可持续地向气体湿化装置C提供正压气体;气体湿化装置C包括用于盛放如灭菌注射用水等湿化液的的湿化器,可利用湿化器对其内的湿化液进行加热,使湿化液受热蒸发,从而使得湿化液蒸汽与正压气体混合后形成湿化气体,以供患者使用;压力检测装置A布置在气体加压装置B与气体湿化装置C之间,气体加压装置B的出气端(具体如涡轮的出气口)通过压力检测装置A连通气体湿化装置C的进气端(具体如湿化器的进气口);该压力检测装置A主要起到对通气设备内的气体压力进行检测的作用,以便于根据压力检测装置A的检测结果对气体加压装置B和气体湿化装置C进行调控,实现对进入病人气道内的湿化气体的压力、温度、湿度等调节,为病人借助通气设备进行更为舒适且自然的呼吸创造条件。
请参阅图1和图3,控制板D集成有用于对气体加压装置B和气体湿化装置C进行调控的控制电路,同时通过配置或集成相应的功能电路来获取压力检测装置A所反馈的检测信息,以便实现对气体加压装置B和气体湿化装置C进行调控;显示件E可以由显示屏、触控屏、指令开关等功能器件集合而成,主要起到人机交互的作用;如,预设指令的输入,包括但不限于对通气设备进行控制命令的确认、功能模式的设定与切换等;又如,实时显示通气设备的状态,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运行信息、压力信息等。
在通气设备使用的过程中,利用气体加压装置B持续地产生正压气体,正压气体经压力检测装置A进入气体湿化装置C后,与湿化液蒸汽混合形成正压的湿化气体,湿化气体从气体湿化装置C内排出后即可最终供患者使用;在此过程中,借助压力检测装置A从气体加压装置B的末端(或者靠近病人端)对通气设备内的气体压力进行实时检测;一方面,使得检测的结果能够更为贴近病人的气道压力,而根据压力检测结果对气体加压装置B和气体湿化装置C进行调控,可避免引起病人的不适;另一方面,压力检测位置靠近病人端,可减小气体加压装置B对压力检测的干扰,确保检测结果更为准确。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施例主要公开了压力检测装置A在气道正压呼吸机等通气设备中的应用;当然,该压力检测装置A还可以应用到其他需要对气体进行加温加湿处理的各类医疗设备上,并不限于本申请图1所示的通气设备。该压力检测装置A包括隔板件10和检测腔道20;下面分别说明。
请参阅图2至图5,隔板件10布置在气体加压装置B与气体湿化装置C之间,其大致为一板状结构,在隔板件10上沿轴向方向贯通地设置有通气腔道,该通气腔道具有沿轴向方向相对的两个端口,为便于描述,将通气腔道面向气体加压装置B一侧的端口定义为第一端口,将通气腔道面向气体湿化装置C一侧的端口定义为第二端口;其中,气体加压装置B的出气端(具体如涡轮的出气口)与第一端口对接密封连通,气体湿化装置C的进气端(具体如湿化器的进气口)与第二端口对接密封连通,使得通气腔道相当于在气体加压装置B与气体湿化装置C之间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容积的腔室,气体加压装置B所输出的正压气体能够经由通气腔道进入气体湿化装置C内后,可最终在形成湿化气体,湿化气体在从气体湿化装置C内排出后,即可输送至病人气道以被使用。
请参阅图2至图5,检测腔道20主要用于为压力检测件30(如气压传感器等压力检测器件)提供结构装配空间,其沿径向方向布置在隔板件30外侧或内部并与通气腔道连通设置,利用检测腔道20与通气腔道相连通的结构特点,可借助压力检测件30来检测通气腔道(亦或者气体加压装置B与气体湿化装置C之间的腔室)的压力信息,实现对通气设备输出气压或病人的气道压力的检测。具体实施时,可在隔板件10上沿径向方向布置具有一定硬度(或者非柔性)的导气管件,利用导体管件的管体空间作为检测腔道20,亦可理解为检测腔道20与隔板件10为分体式结构并组合装配为一体。也可通过对隔板件10在轴向方向上的厚度尺寸的掌控,直接在隔板件10的内部或者表侧沿径向方向开设与通气腔道相通的管腔结构,利用该管腔结构作为检测腔道20,亦可理解为隔板件10与检测腔道20一体构造成型,具体可采用如注塑、3D打印等工艺手段一体制作而成。
一方面,由于压力检测位置位于气体加压装置B的末端,更为靠近病人端;气体加压装置B对该检测位置的压力干扰有限;同时,气体湿化装置C相当于一个大容积的容器,能够起到稳压、降低压力波动的作用;因此,该检测位置的压力波动较小,能够确保压力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使得压力检测结果能够更为贴近病人气道的压力,或者能够更为准确且真实地反映出病人气道内的压力;而通过压力检测的反馈对气体加压装置B的输出气压、气体湿化装置C中湿化液的蒸发效率等进行适时调控,可有效避免引起病人不适。另一方面,采用硬质构造的检测腔道20与通气腔道进行连通设置,不存在检测腔道20因受气体加压装置B或气体湿化装置C的挤压作用而发生变形堵塞等问题,为压力检测的顺利进行以及确保检测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通气腔道包括过孔段10a和延伸段10b;其中,过孔段10a沿轴向方向贯通隔板件10设置,该过孔段10a位于隔板件10的一侧(即:隔板件10面向气体加压装置B一侧)的端口被构造成或配置成第一端口,以能够密封连通气体加压装置B的出气端;延伸段10b则围绕过孔段10a位于隔板件10的另一侧(即:隔板件10面向气体湿化装置C一侧)的端口设置,并沿轴向方向朝远离隔板件10的方向进行延伸;亦可理解为:延伸段10b是由过孔段10a的端口周缘沿轴向方向延伸一定距离后形成的;或者延伸段10b为独立的管体结构,其一端固定于隔板件10上并与过孔段10a同轴对接连通;延伸段10b远离隔板件10一端的端口被构造成或配置成第二端口,以能够密封连通气体湿化装置C的进气端。基于通气腔道所采用的结构形态,检测腔道20布置在隔板件10面向气体湿化装置C的一侧,并与延伸段10b连通设置。
其一,通过尽量地将检测位置布置在远离气体加压装置B、靠近气体湿化装置C的位置,既可以减小压力波动对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又能够更为靠近病人端,使检测结果能够更为真实且准确地反映出病人的气道压力。其二,通过将通气腔道从隔板件10的一侧延伸出来,可为减小隔板件10在轴向方向上厚度创造条件,使得压力检测装置A、气体加压装置B和气体湿化装置C组合装配后的结构更为紧凑。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5,检测腔道20与隔板件10一体构造成型,检测腔道20自隔板件10位于通气腔道的上半部分的边缘沿径向方向倾斜向下贯通至通气腔道设置(具体请参阅图4,图4中的虚线代表隔板件10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的水平分界线),使得检测腔道20相对于隔板件10(或者通气腔道)呈现出一端高、另一端低的结构分布特点;为便于描述,将检测腔道20位于隔板件10的边缘侧的端口定义为装配端口20a、将贯通通气腔道的腔壁(具体如延伸段10b的管壁)设置并与装配端口20a相对的端口定义为检测端口20b;其中,压力检测件10的检测端(或者感应端)通过装配端口20a装设于检测腔道20内,检测腔道20则借助检测端口20b与通气腔道的腔体空间连通,使得流经通气腔道的正压气体通过检测端口20b进入检测腔道20内,并对压力检测件10的检测端形成气压力,使得压力检测件10能够最终获取通气腔道内的压力信息。当通气设备因发生倾倒等而造成湿化液倒流进入通气腔道内时,由于检测腔道20采用的是自上而下倾斜布置的形式,故湿化液不易倒灌进入检测腔道20内,从而能够确保压力检测件10不会受到湿化液的污染,为压力信息的准确检测提供了保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引入了对压力检测件30的描述,仅仅是为了理解压力检测装置A的结构构造和压力检测原理,并不代表压力检测件30一定是该压力检测装置A的组成部分。即: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压力检测件30可以是压力检测装置A的组成部分;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压力检测件30不是压力检测装置A的组成部分,而是通气设备的一部分,其与压力检测装置A配合使用,可以完成压力检测作业。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压力检测件30包括检测件31和第一密封件32;其中,检测件31即为如压力传感器等压力检测元件,其包括本体部分和感应部分,将检测件31的感应部分定义为检测件31的检测端;检测件31的检测端经由检测腔道20的装配端口20a插置于检测腔道20内,而第一密封件32则以套置检测件31的形式布置在检测件31与检测腔道20的腔壁之间;一方面,利用第一密封件32将检测件31与检测腔道20的腔壁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处理,避免因发生漏气等而影响检测解锁;另一方面,将检测件31的检测端稳固地固定在检测腔道20内,避免检测件31的检测端因气压作用而发生晃动或脱离检测腔道20。具体实施时,可将显示件E的显示电路、检测件31的本体部分、气体加压装置B和气体湿化装置C的控制电路以及其他功能电路(或功能器件)同时集成在控制板D上,从而既可以避免因功能配件零散布置对通气设备整体的结构布局造成的不利影响,又可以有效增强通气设备的集成化程度,使得通气设备的结构更为简单紧凑。
通常,检测腔道20的内径偏小会增大气阻,检测腔道20的内径偏大容易形成死腔;气阻大或者存在死腔等均会导致压力检测出现滞后,不利于压力信息的及时、快速、准确的反馈。一个实施例中,检测腔道20的内径可在1.5mm-4.5mm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基于现有通气设备的结构构造以及压力检测件30的选型,一般将检测腔道20的内径设定在3mm,即可实现压力的及时、快速且准确的检测与反馈。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5,在检测腔道20内邻近装配端口20a的位置设置有沉台结构20c;在检测腔道20采用等内径的结构形态下,该沉台结构20c可以理解为是凸出于检测腔道20的腔壁所形成的凸环结构;在检测腔道20采用变径结构形态下,该沉台结构20c可以理解为是检测腔道20变径位置所自然形成的台阶面;相适应地,第一密封件32采用端面密封件,如常见的DO型密封圈、DF型密封圈等,借助第一密封件32可在检测件31的检测端与沉台结构20c之间建立端面密封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对检测件31的密封安装效果。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图6和图7,该压力检测装置A还包括第二密封件40,主要用于通气腔道与气体加压装置B或与气体湿化装置C的密封连通,使得气体加压装置B所产生的正压气体在经过通气腔道输送至气体湿化装置C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漏气等问题。该第二密封件40可固定设置在隔板件10上;如设置在通气腔道的第一端口(或者第二端口)的内壁上;又如,设置在隔板件10的侧面上并围绕通气腔道的第一端口(或者第二端口)分布。该第二密封件40也可预先套置固定在气体加压装置B的出气端(或者气体加压装置B的进气端)。在将气体加压装置B的出气端对位插置于第一端口内或者将气体湿化装置C的进气端对位第二端口内时,可直接借助第二密封件40来密封插接部位的间隙。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7,第二密封件40由可弹性变形的橡塑材料一体制作形成,其包括连接部41和密封部42;其中,连接部41以粘接、焊接、卡装等方式固定在隔板件10的侧面上,并且围绕通气腔道的第一端口或第二端口分布;如连接部41采用套体状结构,其以粘接的方式套置固定在延伸段10b的外侧。密封部42则形成于连接部41的一端(即:远离隔板件10的一端),密封部42采用环片式结构,其外周边缘与连接部41连接为一体、主体部分则可视为密封部42的自由端,该密封部42的自由端倾斜延伸至连接部41的内部,从而使得密封部42在连接部41内相当于呈现出一个轴向截面形状呈锥台形的形态。
具体实施时,以第一密封件40用于气体湿化装置C与通气腔道的密封为例,可将连接部41套置并固定在通气腔道的延伸段10b上,使密封部42与通气腔道的第二端口同轴相对,而密封部42的内径则设置为小于或者等于气体湿化装置C的进气端外径;如此,请参阅图7,当将气体湿化装置C的进气端穿过密封部42并经由第二端口插置于延伸段10b内后,密封部42可紧贴气体湿化装置C的进气端的表面,从而形成严密的密封效果。基于相同的原理,在第二密封件40适用于气体加压装置B与通气腔道的密封时,密封部42的内径则设置为小于或等于气体加压装置B的出气端的外径。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5,该压力检测装置A还包括筒体件50和底座件60;其中,筒体件50用于气体湿化装置C定位固定,其大致为一单端开口或单侧开口的直筒状结构体,为便于描述,将筒体件50开口的一端定义为筒体件50的开口端、将与开口端沿轴向方向相对的一端定义为筒体件50的封闭端;筒体件50的封闭端被构造成或配置成隔板件10;利用筒体件50的开口端可将气体湿化装置C的一部分(具体为其进气端所在部分)以可拆卸的方式插置收容于筒体件50内,并使得通气腔道的第二端口能够对位连通气体湿化装置C的进气端,从而压力检测装置A与气体湿化装置C的组合装配。底座件60主要用于气体加压装置B的定位固定,其大致为一板状构造并沿轴向方向布置在筒体件50的封闭端侧(即:位于隔板件10的另一侧),利用底座件60可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将气体加压装置B定位固定在隔板件10的一侧,并使得气体加压装置B的出气端对位连通通气腔道的第一端口,从而实现压力检测装置A与气体湿化装置C的组合装配。
具体实施时,基于制作材料的选择,可利用注塑、3D打印等工艺手段将筒体件50(连同隔板件10)与底座件60一体制作成型;从而使得压力检测装置A能够作为气体湿化装置C和气体加压装置的安装载体,不但能够快速地完成三者之间的组合装配,如在隔板件10上配置有前述的第二密封件40的情况下,在将气体湿化装置C插置于筒体件50的过程中,其进气端即可对位穿过第二密封件40并最终进入通气腔道的第二端口内,实现其进气端与通气腔道的快速密封连通;也可将三者视为一个完整的结构体,为通气设备的快速组装以及部件的拆解维护创造有利条件。
另一个实施例中,筒体件50也可采用双端开口的直筒状结构体,而隔板件10则封盖筒体件50的其中一个端口设置;此时将隔板件10、筒体件50和底座件60进行拼装组合即可形成压力检测装置A的主体结构。其他实施例中,在不考虑关联装置配件组合难度或复杂性的前提下,也可省略筒体件50和/或底座件60,直接将气体加压装置B和气体湿化装置C定位固定在隔板件10的两侧,并将两者分别与通气腔道的端口进行密封连通即可。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2)

1.一种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板件,沿轴向方向贯通地设置有通气腔道,所述通气腔道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位于隔板件的一侧,用于所述通气腔道密封连通气体加压装置的出气端;所述第二端口位于隔板件的另一侧,用于所述通气腔道密封连通气体湿化装置的进气端;以及
检测腔道,沿径向方向设置于所述隔板件,所述检测腔道与通气腔道连通,用于安装压力检测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腔道包括:
过孔段,沿轴向方向贯通所述隔板件设置,所述过孔段位于隔板件的一侧的端口被构造成第一端口;以及
延伸段,围绕所述过孔段位于隔板件的另一侧的端口分布,并沿轴向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延伸段远离隔板件一端的端口被构造成第二端口,所述检测腔道与延伸段连通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腔道自隔板件的边缘沿径向方向延伸至通气腔道分布,所述检测腔道具有沿其延伸方向相对的检测端口和装配端口,所述检测端口贯通通气腔道的腔壁设置;所述装配端口位于检测端口的上方侧,用于压力检测件安装于所述检测腔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检测件,所述压力检测件包括:
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通气腔道的压力信息,所述检测件具有检测端,所述检测件的检测端插置于检测腔道内;以及
第一密封件,装设于所述检测腔道内,所述第一密封件用于检测件的检测端密封装设于检测腔道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腔道内设有沉台结构,所述检测件的检测端与沉台结构之间通过第一密封件以端面密封的形式密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腔道的内径取值范围为1.5mm-4.5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腔道与隔板件一体构造成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固定设置于隔板件,用于密封所述第一端口与气体加压装置的出气端之间的间隙和/或用于密封所述第二端口与气体湿化装置的进气端之间的间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
连接部,围绕所述第一端口或第二端口固定于隔板件;以及
密封部,形成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密封部具有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倾斜延伸至连接部的内部;
所述密封部被构造成内径小于等于气体湿化装置的进气端的外径,以在气体湿化装置的进气端穿过所述密封部时,所述自由端能够紧贴气体湿化装置的进气端的表面;或所述密封部被构造成内径小于等于气体加压装置的出气端的外径,以在气体加压装置的出气端穿过所述密封部时,所述自由端能够紧贴气体加压装置的出气端的表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筒体件,具有沿轴向方向相对的开口端和封闭端,所述封闭端被构造成隔板件,所述开口端用于气体湿化装置的至少一部分插置收容于筒体件内,并使得所述第二端口能够连通气体湿化装置的进气端;以及
底座件,沿轴向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筒体件的封闭端侧,所述底座件用于安装气体加压装置,并使得气体加压装置的出气端能够连通所述第一端口。
11.一种通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力检测装置,采用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
气体加压装置,设置在所述隔板件的一侧,所述气体加压装置的出气端与第一端口密封连通;以及
气体湿化装置,设置在所述隔板件的另一侧,所述气体湿化装置的进气端与第二端口密封连通。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气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板和显示件,所述控制板用于将显示件和压力检测件集成为一体,且所述气体加压装置、气体湿化装置、显示件和压力检测件分别与控制板电连接。
CN202122965566.6U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压力检测装置及通气设备 Active CN2179881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65566.6U CN217988107U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压力检测装置及通气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65566.6U CN217988107U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压力检测装置及通气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88107U true CN217988107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287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65566.6U Active CN217988107U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压力检测装置及通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881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77246B2 (en) Modular pressure support system
US20170232221A1 (en) Modular pressure support system and method
JP7184766B2 (ja) バルブ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フィルタ
AU2005279293B2 (en) Gas flow control in a ventilator
US4838257A (en) Ventilator
EP0266964B1 (en) Ventilator manifold
RU2010110592A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подачи и совместно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дыхательного газа
CN111939421A (zh) 通气治疗设备
JP5616221B2 (ja) 呼吸測定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電空アセンブリ
JP2022523729A (ja) 圧力リリーフデバイス及びその構成要素
CN217988107U (zh) 一种压力检测装置及通气设备
CN113975569A (zh) 一种压力检测装置及通气设备
AU4323299A (en) Humidifier assembly
CN205698790U (zh) 一种医疗呼吸机
WO2021248721A1 (zh) 一种混氧系统
CN214074224U (zh) 一种熏蒸仪无线温控装置及熏蒸仪
CN215231369U (zh) 一种医用的气体湿化装置
WO2021024573A1 (ja) Cpap装置
CN111701131A (zh) 一种应用于制氢口罩的功能水箱
GB2601641A (en) Valve module and filter
KR20040005053A (ko) 연료전지 가습 시뮬레이션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