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79382U - 分液器及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分液器及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79382U
CN217979382U CN202221486490.7U CN202221486490U CN217979382U CN 217979382 U CN217979382 U CN 217979382U CN 202221486490 U CN202221486490 U CN 202221486490U CN 217979382 U CN217979382 U CN 2179793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ion
heat exchange
filling
plat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8649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冠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8649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793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793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79382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6861 priority patent/WO2023241341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液器及换热器。该分液器包括套管、分配结构及紊流板,套管上穿设有多个换热管;分配结构位于套管内,并与套管连接,且分配结构能够将套管内部至少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位于分配结构远离换热管的一侧,第二腔室位于分配结构靠近换热管的一侧;紊流板位于第二腔室内并与套管连接,且紊流板与分配结构间隔设置,换热管的部分插入紊流板内并与第二腔室连通。本申请的优点在于:通过分配结构及紊流板的共同作用,提高了介质的均匀性以及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分液器及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液器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空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以及换热器,换热器起到与外界进行热交换的作用,换热器包括翅片、换热管、集流管及分液器,分液器主要起到将介质均匀分配的作用。
现有分液器包括套管及分配板,换热管的一端伸入套管,并与套管内部连通。分配板安装于套管内,且分配板上开设有多个分配孔。介质进入分液器,经分配孔进行分配后进入换热管中,从而达到均匀分配的效果。
但通常进入分液器的介质都是以气液两相形式存在的,由于应用条件和气液两相流动的复杂性,分配板很难实现介质的均匀分配。很多情况下,气液两相的介质进入分液器时,由于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不一样,会产生分流现象,导致介质混合不均匀便进入换热管,从而大大影响了换热器的整体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介质均匀性、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分液器及换热器。
一种分液器,包括套管、分配结构及紊流板,所述套管上穿设有多个换热管;所述分配结构位于所述套管内,并与所述套管连接,且所述分配结构能够将所述套管内部至少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分配结构远离所述换热管的一侧,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分配结构靠近所述换热管的一侧;所述紊流板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并与所述套管连接,且所述紊流板与所述分配结构间隔设置,所述换热管的部分插入所述紊流板内并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紊流板的设置能够填充相邻两个换热管之间的间隙,避免介质流入间隙内,并且能够减小气液两相介质的分离空间,再配合分配结构使介质混合均匀并均匀分配,从而使气液两相介质混合的更加均匀,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紊流板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换热管形状相适配的紊流孔,每个所述换热管伸入对应的所述紊流孔内,且所述换热管伸入所述紊流孔的长度小于所述紊流孔的深度;或者,所述换热管伸入所述紊流孔的一端与所述紊流板靠近所述分配结构的一侧面相齐平。
如此设置,能够减小气液两相介质的分离空间,从而提高介质混合的均匀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配结构呈板状设置,且所述分配结构上开设有将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多个分配孔。
如此设置,能够使介质分配均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分配孔沿所述分配结构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或者,多个所述分配孔呈矩阵式排列。
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介质的混合均匀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配孔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
如此设置,便于介质的流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配孔的形状为圆形,且所述分配孔的半径为R1,0.5㎜≤R1≤2㎜。
如此设置,能够平衡介质的均匀性及流动阻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配结构包括多个填充件,多个所述填充件分别沿所述紊流板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依次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填充件相互连接,以使多个所述填充件形成板状结构;其中,多个所述填充件之间至少围成有将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一个均液孔。
如此设置,能够提高介质混合的均匀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填充件呈矩阵式排列;或者,沿所述紊流板的长度方向,多个所述填充件被分成多排,在相邻两排所述填充件中,其中一排所述填充件中的多个所述填充件分别与另一排所述填充件中的多个所述填充件呈错位布设。
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介质混合的均匀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充件为旋转体或多面体。
如此设置,能够增加介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介质混合的均匀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充件为球形,且所述填充件的半径为R2,0.5㎜≤R2≤3㎜。
如此设置,能够平衡介质的均匀性及流动阻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配结构包括分配板及多个填充件,所述分配板上开设有将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多个分配孔;多个所述填充件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并与所述分配板连接;及/或,多个所述填充件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并与所述分配板连接。
如此设置,能够提高介质混合的均匀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填充件分别沿所述分配板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依次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填充件相互连接,以使多个所述填充件形成板状结构;其中,多个所述填充件之间至少围成有一个均液孔。
如此设置,能够提高介质混合的均匀性并增加分液器的结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填充件呈矩阵式排列;或者,沿所述分配板的长度方向,多个所述填充件被分成多排,在相邻两排所述填充件中,其中一排所述填充件中的多个所述填充件分别与另一排所述填充件中的多个所述填充件呈错位布设。
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介质混合的均匀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紊流板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换热管形状相适配的紊流孔,多个所述紊流孔沿所述紊流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分配孔沿所述分配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紊流孔与所述分配孔的中心线重合。
如此设置,便于介质的流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紊流板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换热管形状相适配的紊流孔,所述紊流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分配孔的横截面积。
如此设置,能够提高介质混合的均匀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分液器、多片翅片及多根换热管,所述分液器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分液器;多片所述翅片相互间隔且并列地设置;所述换热管穿设于所述翅片上,且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分液器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通过分配结构及紊流板的共同作用,提高了介质的均匀性以及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一中分液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一中分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一中另一分配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二中分配结构的正视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二中另一分配结构的正视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三中分液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的分液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分液器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00、换热器;10、分液器;11、套管;111、主体;112、第一端盖;113、第二端盖;12、分配结构;121、填充件;1211、均液孔;122、分配板;1221、分配孔;13、第一腔室;14、第二腔室;15、紊流板;151、紊流孔;20、换热管;30、翅片;40、入口接管;50、接管座;60、分液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分液器10,该分液器10应用于换热器100上。
空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以及换热器,换热器起到与外界进行热交换的作用,换热器包括换热管、集流管以及从集流管一端插入的分液器,分液器主要起到将介质均匀分配的作用。
现有分液器包括套管及分配板,换热管的一端伸入套管,并与套管内部连通。分配板安装于套管内,且分配板上开设有多个分配孔。介质进入分液器,经分配孔进行分配后进入换热管中,从而达到均匀分配的效果。但通常进入分液器的介质都是以气液两相形式存在的,由于应用条件和气液两相流动的复杂性,分配板很难实现介质的均匀分配。很多情况下,气液两相介质进入分液器时,由于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不一样,会产生分流现象,导致介质混合不均匀便进入换热管,从而大大影响了换热器的整体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请参阅图1及图6,本申请提供一种分液器10,该分液器10包括套管11、分配结构12及紊流板15,套管11上穿设有多个换热管20;分配结构12位于套管11内,并与套管11连接,且分配结构12能够将套管11内部至少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13及第二腔室14,第一腔室13位于分配结构12远离换热管20的一侧,第二腔室14位于分配结构12靠近换热管20的一侧;紊流板15位于第二腔室14内并与套管11连接,且紊流板15与分配结构12间隔设置,换热管20的部分插入紊流板15内并与第二腔室14连通。
具体地,紊流板15靠近套管11的一端面与套管11完全贴合设置,紊流板15与套管11的具体设置方式不作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紊流板15和套管11分体设置,且紊流板15和套管11焊接至完全贴合。在其他实施例中,紊流板15和套管11也可以是一体设置,简化分液器10的结构。
在工作过程中,气液两相介质进入分液器10,先进入第一腔室13内,经分配结构12的均匀混合、分配后进入第二腔室14。在第二腔室14内设置有紊流板15,若未安装紊流板15,由于与第二腔室14相连通的多个换热管20中相邻两个换热管20之间均存在有间隙,使得介质进入第二腔室14后大部分介质会对该间隙进行填充,从而导致介质利用率及流速的下降。可以理解的是,紊流板15的设置能够避免介质流入间隙内,从而使介质能够全部流入换热管20内,提高介质的利用率。并且,能够减小气液两相介质的分离空间,从而使气液两相介质混合的更加均匀,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紊流板15开设有多个与换热管20形状相适配的紊流孔151,每个换热管20伸入对应的紊流孔151内。换热管20插入紊流孔151内并与紊流板15固定连接,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管20与紊流板15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换热器100结构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换热管20伸入紊流孔151的长度小于紊流孔151的深度。如此,介质能够全部经紊流孔151进入换热管20,介质不会流入相邻两个换热管20之间的间隙,从而减小气液两相介质的分离空间,使介质保持较高的流速,提高介质混合的均匀性及利用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换热管20伸入紊流孔151的一端与紊流板15靠近分配结构12的一侧面相齐平。如此,避免介质流入相邻两个换热管20之间的间隙,并且还能够避免部分介质填充在紊流孔151中。介质能够全部直接流入换热管20内,并且,还能够使介质保持较高的流速,从而提高介质混合的均匀性及利用率。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3,分配结构12呈板状设置,且分配结构12上开设有将第一腔室13与第二腔室14连通的多个分配孔1221。在工作过程中,气液两相介质进入第一腔室13内,撞击到分配结构12的板面后,介质向四周扩散并流入相近的分配孔1221中,在这期间,不同流向的介质相互掺杂,从而使介质间混合尺度变得更小,使得气液混合更加均匀,再经分配孔1221的节流效果,介质能够保持较高的流速流入第二腔室14内。从而进一步提高介质的分配均匀性,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多个分配孔1221沿分配结构1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多个紊流孔151沿紊流板15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多个紊流孔151与多个分配孔1221一一对应设置,具体而言,紊流孔151与分配孔1221的中心线重合,便于介质的流通,均匀分配后的介质能够快速进入换热管20中,从而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性能。
进一步的,紊流孔151的横截面积大于分配孔1221的横截面积。能够使介质通过分配孔1221时,流速加快,从而使介质进一步混合均匀,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3,多个分配孔1221呈矩阵式排列。即分配孔1221呈多排多列的设置,多个分配孔1221之间均匀间隔排列,能够进一步起到使气液两相介质混合均匀的作用。
进一步的,分配孔1221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加工方便,且便于介质的流通。在其他实施例中,分配孔1221可以为三角形、方形、八边形或其他形状,只要能够达到相同效果即可。
优选的,分配孔1221的形状为圆形,且分配孔1221的半径为R1,0.5㎜≤R1≤2㎜。通过合理地设置分配孔1221的大小,能够平衡介质的均匀性及流动阻力。若R1<0.5㎜,分配孔1221过小,介质的流动阻力增大,导致换热器100能耗增加。若R1>2㎜,则分配孔1221过大,介质的流速降低,导致介质混合不均匀。例如,分配孔1221的半径R1可以为1㎜、1.2㎜或者1.5㎜。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4,分配结构12包括多个填充件121,多个填充件121分别沿紊流板15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依次分布,且相邻两个填充件121相互连接,以使多个填充件121形成板状结构。其中,多个填充件121之间至少围成有将第一腔室13与第二腔室14连通的一个均液孔1211。在工作过程中,气液两相介质进入第一腔室13内,撞击到填充件121的表面后,介质向四周扩散并流入相近的均液孔1211中,并通过均液孔1211流入第二腔室14。在这期间,不同流向的介质相互掺杂,从而使介质间混合尺度变得更小,使得气液混合更加均匀,再经均液孔1211的节流效果,介质能够保持较高的流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介质混合的均匀性,提高了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并且,填充件121能够提高介质的撞击频率,从而加强介质气液混合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多个填充件121呈矩阵式排列。即多个填充件121呈多排多列的设置。均匀间隔排列的填充件121,能够进一步起到使气液两相介质混合均匀的作用。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沿紊流板15的长度方向,多个填充件121被分成多排,在相邻两排填充件121中,其中一排填充件121中的多个填充件121分别与另一排填充件121中的多个填充件121呈错位布设。如此,由多个填充件121围设而成的均液孔1211尺寸变小,介质流入均液孔1211时能够保持更高的流速,从而提高介质混合的均匀性。
进一步的,填充件121为旋转体或多面体。旋转体是指平面曲线以同一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作为旋转轴进行旋转所形成的立体结构;例如,填充件121为圆柱体、圆锥体。多面体是指四个或四个以上多边形所围成的立体结构;例如,填充件121为立方体、棱锥或棱柱。如此,能够增加与气液两相介质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气液两相介质间的碰撞程度,从而提高介质的混合均匀性。
优选的,填充件121为球形,因球面自身的形状特性,能够提高与介质的撞击频率,从而加强介质气液混合的效果。且填充件121的半径为R2,0.5㎜≤R2≤3㎜。通过合理地设置填充件121的大小,能够平衡介质的均匀性及流动阻力。若R2<0.5㎜,相邻填充件121之间所围成的均液孔1211尺寸过小,介质通过均液孔1211时阻力增大,导致换热器100能耗增加。若R2>3㎜,相邻填充件121之间所围成的均液孔1211尺寸过大,介质的流速降低,导致介质混合不均匀。例如,分配孔1221的半径R1可以为1㎜、1.2㎜或者1.5㎜。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根据实际应用中介质的流量选取合适的填充件121大小,随流量的增加,填充件121的大小也增加。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6,分配结构12包括分配板122及多个填充件121。
分配板122上开设有将第一腔室13与第二腔室14连通的多个分配孔1221。分配孔1221具有节流效果,介质通过分配孔1221时会有一定的阻力,由于气液混合比例不同,介质流过分配孔1221所产生阻力也不相同,利用阻力的不同,使气液充分混合,以初步实现分液均匀。并且,能够提高介质的流速。
多个填充件121能够起到使介质混合均匀以及占据分液器10内部空间的作用。当气液两相介质流入分液器10时,由于多个填充件121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所以气液两相介质可保持较高的流速,且受到填充件121的干扰,气液两相介质不断发生碰撞干扰,从而使介质间混合尺度变得更小,即气液两相介质混合的均匀性提高,从而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填充件121位于第一腔室13,并与分配板122连接。
介质进入第一腔室13后,先通过填充件121使气液混合均匀,再通过分配孔1221均匀分配进入第二腔室14内,再流入换热管20进行热交换,如此进一步提高了介质混合的均匀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多个填充件121位于第二腔室14,并与分配板122连接。介质进入第一腔室13后,先经分配孔1221均匀分配进入第二腔室14内,再通过填充件121进一步使气液混合均匀后,流入换热管20进行热交换,如此进一步提高了介质混合的均匀性。
在又一实施例中,多个填充件121分别位于第一腔室13及第二腔室14,并分别与分配板122连接。介质进入第一腔室13后,先经填充件121使气液混合均匀,再通过分配孔1221均匀分配进入第二腔室14内,经第二腔室14内的填充件121进一步使气液混合均匀后,流入换热管20进行热交换,如此进一步提高了介质混合的均匀性。
请参阅图4及图5,多个填充件121分别沿分配板122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依次分布,且相邻两个填充件121相互连接,以使多个填充件121形成板状结构。其中,多个填充件121之间至少围成有一个均液孔1211。相邻的填充件121间相互抵靠并连接,可减小相邻的填充件121间的间隙的大小,提高介质的流速,从而提高气液两相介质混合的均匀性。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填充件121间的连接强度,增加分液器10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填充件121形成的板状结构位于第一腔室13,并与分配板122连接。介质进入第一腔室13后,撞击到填充件121表面,并流入相近的均液孔1211中进行第一次均匀分配,再经均液孔1211流动至分配孔1221,并经分配孔1221进行第二次均匀分配,再进入第二腔室14内,再流入换热管20进行热交换。在填充件121及分配孔1221的共同作用下,使气液混合更加均匀,并实现均匀分配。如此,进一步提高了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多个填充件121形成的板状结构位于第二腔室14,并与分配板122连接。介质进入第一腔室13后,先经分配孔1221进行第一次均匀分配,再进入第二腔室14内,并撞击到填充件121表面,再由相近的均液孔1211流出,进行第二次均匀分配,再流入换热管20进行热交换。在填充件121及分配孔1221的共同作用下,使气液混合更加均匀,并实现均匀分配。如此,进一步提高了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腔室13及第二腔室14均设有多个填充件121形成的板状结构,并分别与分配板122连接。介质进入第一腔室13后,撞击到填充件121表面,并流入相近的均液孔1211中,进行第一次均匀分配,再流动至分配孔1221,并经分配孔1221进行第二次均匀分配,再进入第二腔室14内,在第二腔室14中,介质撞击到填充件121表面,再由相近的均液孔1211流出,进行第三次均匀分配,再流入换热管20进行热交换。在填充件121及分配孔1221的共同作用下,使气液混合更加均匀,并实现均匀分配。如此,进一步提高了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多个填充件121呈矩阵式排列。均匀间隔排列的填充件121,能够进一步起到使介质均匀混合的作用。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沿分配板122的长度方向,多个填充件121被分成多排,在相邻两排填充件121中,其中一排填充件121中的多个填充件121分别与另一排填充件121中的多个填充件121呈错位布设。如此,由多个填充件121围设而成的均液孔1211尺寸进一步变小,介质流入均液孔1211时能够保持更高的流速,从而提高介质混合的均匀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填充件121在分配板122上也可呈圆环状设置,只要满足相同的效果即可。
请参阅图6,紊流板15开设有多个与换热管20形状相适配的紊流孔151,多个紊流孔151沿紊流板15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分配孔1221沿分配板12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紊流孔151与分配孔1221的中心线重合。可以理解的是,介质进入第一腔室13后可通过分配板122上的分配孔1221快速流入第二腔室14,由于分配孔1221与紊流孔151中心线重合,即分配孔1221正对着紊流孔151,便于介质的流通,均匀分配后的介质可直接进入换热管20内,从而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性能。
进一步的,紊流板15开设有多个与换热管20形状相适配的紊流孔151,紊流孔151的横截面积大于分配孔1221的横截面积。能够使介质通过分配孔1221时,流速加快,从而使介质进一步混合均匀,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请参阅图1、图6及图7,本申请提供的套管11包括主体111、第一端盖112及第二端盖113。第一端盖112封堵于主体111的一端;第二端盖113封堵于主体111远离第一端盖112的一端。如此,可封闭套管11,使介质按照计划好的流通路径进行流通,避免产生泄漏。且第一端盖112及第二端盖113便于分配板122及紊流板15的装配及定位,从而提高换热器100的装配效率。
套管11上与换热管20相对的管壁上穿设有入口接管40。
请参阅图6,在一实施例中,套管11为长方体,方形设置的套管11便于与换热管20及入口接管40的焊接,提高了换热器100的生产效率。
请参阅图7,在另一实施例中,套管11为圆柱体,圆柱体的套管11可采用接管座50与入口接管40进行连接,接管座50靠近套管11的一侧为与套管11侧面相适配的曲面,便于与套管11焊接固定;接管座50远离套管11的一侧为平面,从而便于与换热管20及入口接管40的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换热器100,该换热器100包括分液器10、多片翅片30及多根换热管20,分液器10为上述的分液器10;多片翅片30相互间隔且并列地设置;换热管20穿设于翅片30上,且换热管20的一端与分液器10连通。该换热器100还包括集流管(图未示),集流管用于汇集换热后的介质。
在一实施例中,多根换热管20沿换热器100高度方向间隔排列形成一列。在其他实施例中,多根换热管20沿换热器100宽度方向间隔排列形成多列,相邻列的换热管20间通过弯管连接。当换热管20列数为奇数时,集流管位于换热器100上远离分液器10的一侧;当换热管20列数为偶数时,集流管位于换热器100上分液器10的同侧。
进一步的,该换热器100还包括分配器(图未示),分配器的一端与分液器10连通。分配器包括毛细管,毛细管与入口接管40连通。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分液器10呈竖直设置。换热器100在工作时,介质自分配器上的毛细管进入相连通的入口接管40,进而进入分液器10内,经分配结构12及紊流板15均匀分配后进入换热管20中,再通过翅片30与外部进行热交换,换热后的介质汇集到集流管中流出。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9,分液器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分液器10沿换热器100高度方向间隔分布;毛细管的数量也为多个,多个毛细管分别与相对应的入口接管40连通。
在其他实施例中,换热器100上的分液器10及毛细管的数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变。例如,分液器10及毛细管可都为一个、两个或三个,只要满足分液器10及毛细管的数目相一致即可。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8及图9,在本申请中,单个分液器10与入口接管40及多根换热管20互相连接构成一个分液器单元60。如此,便于模块化生产,提高了换热器100的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管(11),所述套管(11)上穿设有多个换热管(20);
分配结构(12),所述分配结构(12)位于所述套管(11)内,并与所述套管(11)连接,且所述分配结构(12)能够将所述套管(11)内部至少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13)及第二腔室(14),所述第一腔室(13)位于所述分配结构(12)远离所述换热管(20)的一侧,所述第二腔室(14)位于所述分配结构(12)靠近所述换热管(20)的一侧;
紊流板(15),所述紊流板(15)位于所述第二腔室(14)内并与所述套管(11)连接,且所述紊流板(15)与所述分配结构(12)间隔设置,所述换热管(20)的部分插入所述紊流板(15)内并与所述第二腔室(1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紊流板(15)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换热管(20)形状相适配的紊流孔(151),每个所述换热管(20)伸入对应的所述紊流孔(151)内,且所述换热管(20)伸入所述紊流孔(151)的长度小于所述紊流孔(151)的深度;或者,所述换热管(20)伸入所述紊流孔(151)的一端与所述紊流板(15)靠近所述分配结构(12)的一侧面相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结构(12)呈板状设置,且所述分配结构(12)上开设有将所述第一腔室(13)与所述第二腔室(14)连通的多个分配孔(12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分配孔(1221)沿所述分配结构(1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或者,多个所述分配孔(1221)呈矩阵式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孔(1221)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孔(1221)的形状为圆形,且所述分配孔(1221)的半径为R1,0.5㎜≤R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结构(12)包括:
多个填充件(121),多个所述填充件(121)分别沿所述紊流板(15)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依次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填充件(121)相互连接,以使多个所述填充件(121)形成板状结构;
其中,多个所述填充件(121)之间至少围成有将所述第一腔室(13)与所述第二腔室(14)连通的一个均液孔(12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填充件(121)呈矩阵式排列;或者,沿所述紊流板(15)的长度方向,多个所述填充件(121)被分成多排,在相邻两排所述填充件(121)中,其中一排所述填充件(121)中的多个所述填充件(121)分别与另一排所述填充件(121)中的多个所述填充件(121)呈错位布设。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件(121)为旋转体或多面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件(121)为球形,且所述填充件(121)的半径为R2,0.5㎜≤R2≤3㎜。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结构(12)包括:
分配板(122),所述分配板(122)上开设有将所述第一腔室(13)与所述第二腔室(14)连通的多个分配孔(1221);
多个填充件(121),多个所述填充件(121)位于所述第一腔室(13),并与所述分配板(122)连接;及/或,多个所述填充件(121)位于所述第二腔室(14),并与所述分配板(122)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填充件(121)分别沿所述分配板(122)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依次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填充件(121)相互连接,以使多个所述填充件(121)形成板状结构;
其中,多个所述填充件(121)之间至少围成有一个均液孔(121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填充件(121)呈矩阵式排列;或者,沿所述分配板(122)的长度方向,多个所述填充件(121)被分成多排,在相邻两排所述填充件(121)中,其中一排所述填充件(121)中的多个所述填充件(121)分别与另一排所述填充件(121)中的多个所述填充件(121)呈错位布设。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紊流板(15)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换热管(20)形状相适配的紊流孔(151),多个所述紊流孔(151)沿所述紊流板(15)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分配孔(1221)沿所述分配板(12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紊流孔(151)与所述分配孔(1221)的中心线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紊流板(15)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换热管(20)形状相适配的紊流孔(151),所述紊流孔(15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分配孔(1221)的横截面积。
16.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液器,所述分液器为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分液器;
多片翅片(30),多片所述翅片(30)相互间隔且并列地设置;
多根换热管(20),所述换热管(20)穿设于所述翅片(30)上,且所述换热管(20)的一端与所述分液器连通。
CN202221486490.7U 2022-06-14 2022-06-14 分液器及换热器 Active CN2179793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86490.7U CN217979382U (zh) 2022-06-14 2022-06-14 分液器及换热器
PCT/CN2023/096861 WO2023241341A1 (zh) 2022-06-14 2023-05-29 分液器及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86490.7U CN217979382U (zh) 2022-06-14 2022-06-14 分液器及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79382U true CN217979382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69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86490.7U Active CN217979382U (zh) 2022-06-14 2022-06-14 分液器及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793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1341A1 (zh) * 2022-06-14 2023-12-21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分液器及换热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1341A1 (zh) * 2022-06-14 2023-12-21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分液器及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2298B (zh) 一种热交换器
CN217979382U (zh) 分液器及换热器
US9291407B2 (en)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with improved uniformity of refrigerant fluid distribution
CN102230692A (zh) 具有改善的换热性能的换热器
KR20230047394A (ko) 증발기
CN103604254A (zh) 一种内置气液两相流分流结构
CN105783347A (zh) 降膜式蒸发器用制冷剂分配器
CN112033050B (zh) 布液器及蒸发器
CN201837298U (zh) 板翅式换热器两相流体均布器
CN112484346A (zh) 制冷剂分配器及内置制冷剂分配器的干式蒸发器
WO2023241341A1 (zh) 分液器及换热器
CN117267990A (zh) 分液器及换热器
US10139140B2 (en) Refrigerant distribution device and heat exchanger having same
CN102012187B (zh) 板翅式换热器两相流体均布器
WO2024060347A1 (zh) 板式换热器
CN212300071U (zh) 集流管及换热器
CN214841833U (zh) 分流元件和流体分配器
CN214841831U (zh) 流体分配器和分流管组
CN214406568U (zh) 制冷剂分配器及内置制冷剂分配器的干式蒸发器
CN112033048B (zh) 干式蒸发器
CN208720576U (zh)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4344607A (zh) 一种换热器
CN216049289U (zh) 换热器及空调
CN113007924A (zh)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4688765A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