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79027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79027U
CN217979027U CN202221999289.9U CN202221999289U CN217979027U CN 217979027 U CN217979027 U CN 217979027U CN 202221999289 U CN202221999289 U CN 202221999289U CN 217979027 U CN217979027 U CN 2179790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motor
fan
louvre
wind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9928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现伟
刘伟明
王昌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9928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790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790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790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设置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新风风机包括:风扇和电机,电机与风扇驱动连接;新风净化模块设置于壳体内,新风净化模块与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连通;新风风道件设置于壳体内,且新风风道件位于新风净化模块和新风出口之间,风扇设置于新风风道件内,电机设置于新风风道件远离风扇的一侧,新风风道件设置有第一散热孔和加强筋,第一散热孔与加强筋间隔设置,第一散热孔与电机相对设置。新风可以通过第一散热孔进入到电机的设置区域,对电机散热,使电机长时间正常工作,加强筋可以加强新风风道件开设第一散热孔处的结构强度,从而保证新风风道件的整体结构强度,不易受到损坏。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高效新风布局的空调器上,由于受尺寸限制和电机温升要求,在量产方案完成后,也就是无法大幅度重新设计结构件的情况下,以最小的成本来完成新风升级,则提升电机转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技术中,将电机的转速由1050rpm提升至1350rpm。但是,在高转速的情况下,电机发热严重,温升超标,无法更好地进行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可以对电机进行散热,使电机可以长时间正常工作,而且可以加强新风风道件开设有第一散热孔处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保证新风风道件的整体结构强度,不易受到损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新风风机,所述新风风机包括:风扇和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风扇驱动连接;新风净化模块,所述新风净化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新风净化模块与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新风出口连通;新风风道件,所述新风风道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新风风道件位于所述新风净化模块和所述新风出口之间,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件内,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件远离所述风扇的一侧,所述新风风道件设置有第一散热孔和加强筋,所述第一散热孔与所述加强筋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散热孔与所述电机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新风可以通过第一散热孔进入到电机的设置区域,从而可以对电机进行散热,使电机可以长时间正常工作,另外,在新风风道件上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可以起到加强的作用,而且第一散热孔与加强筋间隔设置,这样加强筋可以加强新风风道件开设有第一散热孔处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保证新风风道件的整体结构强度,不易受到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新风风道件设置有安装部,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安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散热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电机和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的两侧,所述安装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电机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风扇连接,所述第一散热孔设置于所述通孔的外周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散热孔间隔设置于所述通孔的外周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散热孔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加强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孔的形状为椭圆形、圆形和矩形中的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风扇设置有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与所述第一散热孔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风扇包括:轮毂和扇叶,所述扇叶连接于所述轮毂的周侧,所述轮毂设置有轴孔和所述第二散热孔,所述电机的转轴穿设所述轴孔,所述第二散热孔在所述轴孔的外周侧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新风风道件包括:第一风道壳和第二风道壳,所述第一风道壳与所述第二风道壳相连接,所述第一风道壳设置有所述第一散热孔,且所述第一风道壳在所述第一散热孔处朝向远离所述第二风道壳的一侧敞开设置,所述新风风机还包括:电机盖,所述电机盖盖设于敞开位置处,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盖和所述第一风道壳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新风风道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电机盖和所述第一风道壳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第一角度的局部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第二角度的局部爆炸图;
图4是第一风道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空调器;
10、新风风机;11、风扇;12、电机;13、第二散热孔;14、轮毂;15、扇叶;16、轴孔;17、电机盖;18、转轴;20、新风净化模块;30、新风风道件;31、第一散热孔;32、加强筋;33、安装部;34、通孔;35、第一风道壳;36、第二风道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包括:壳体(图中未示出)、新风风机10、新风净化模块20和新风风道件30。壳体形成空调器1的整体结构,可以起到安装和固定的作用,而且可以使空调器1的外形结构更加整体和简洁。新风净化模块20则主要用于通入室外的新风,并且对新风进行过滤,从而使通入室内的新风更加健康。新风风道件30则主要形成新风通过的部件,新风通过新风风道件30后可以释放到室内。而新风风机10则可以转动产生吸力,将室外的新风吸入到新风净化模块20,从而实现空调器1的新风效果。
壳体设置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室外的新风可以从新风进口进入到空调器1内,并且可以从新风出口处释放。新风净化模块20和新风风道件30设置于壳体内,这样可以防止新风净化模块20和新风风道件30与外物触碰,从而使新风净化模块20和新风风道件30受到损坏,而且可以对新风净化模块20和新风风道件30进行固定,使新风净化模块20和新风风道件30可以更加稳定地工作。新风净化模块20与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连通,而且新风风道件30位于新风净化模块20和新风出口之间,也就是说,室外的新风先通过新风进口通入到新风净化模块20内,然后经过新风净化模块20的净化后再通入到新风风道件30,最终从新风出口处释放到室内。
如图2和图3所示,新风风机10包括:风扇11和电机12,电机12主要可以提供驱动力,电机12与风扇11驱动连接,这样电机12可以驱动风扇11转动,从而可以产生吸力,将室外的新风吸入到空调器1内。将风扇11设置于新风风道件30内,电机12设置于新风风道件30远离风扇11的一侧,这样风扇11在转过吸风时,可以避免电机12对风扇11的吸力造成阻挡,从而可以吸入更多的新风,提升新风的进风量。
如图2-图4所示,新风风道件30设置有第一散热孔31和加强筋32,第一散热孔31与加强筋32间隔设置,第一散热孔31与电机12相对设置。在新风风道件30上设置有第一散热孔31,而且第一散热孔31与电机12相对设置,在电机12驱动风扇11转动后,外部的新风会进入到新风风道件30内,由于风扇11的转动会产生负压,部分新风可以通过第一散热孔31进入到电机12的设置区域,从而可以对电机12进行散热,使电机12可以长时间正常工作,另外,在新风风道件30上设置有加强筋32,加强筋32可以起到加强的作用,而且第一散热孔31与加强筋32间隔设置,这样加强筋32可以加强新风风道件30开设有第一散热孔31处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保证新风风道件30的整体结构强度,不易受到损坏。
其中,如图2-图4所示,新风风道件30设置有安装部33,电机12安装在安装部33上,安装部33设置有第一散热孔31。安装部33可以起到安装的作用,而且安装部33可以一体成型于新风风道件30上,这样新风风道件30在安装和设置时更加简单方便。将电机12安装在安装部33上,这样可以固定电机12的位置,使电机12可以稳定地工作,并且在安装部33上设置有第一散热孔31,这样进入新风风道件30的新风可以通过安装部33上的第一散热孔31给电机12散热,使电机12可以长时间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电机12和风扇11设置于安装部33的两侧,安装部33设置有通孔34,电机12通过通孔34与风扇11连接,第一散热孔31设置于通孔34的外周侧。将电机12和风扇11分别设置于安装部33的两侧,这样可以避免电机12对风扇11的吸风产生影响,而且便于电机12安装于安装部33上。安装部33设置有通孔34,这样电机12的转轴18可以穿设通孔34,并且穿设通孔34后与风扇11连接,从而可以驱动风扇11转动。而第一散热孔31设置于通孔34的外周侧,这样可以避免第一散热孔31与通孔34产生干涉,而且第一散热孔31可以与电机12的主体部分相对应,便于对电机12进行散热。
当然,如图2-图4所示,第一散热孔31为多个,多个第一散热孔31间隔设置于通孔34的外周侧。设置有多个第一散热孔31,而且多个第一散热孔31间隔设置于通孔34的外周侧,这样可以使第一散热孔31的分布范围更加广阔,而且可以更加全面地对电机12进行散热,从而可以提升电机12的散热效果。其中,为了保证开设第一散热孔31后,新风风道件30的结构强度不会受到影响,因此,开设第一散热孔31的数量也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此外,如图4所示,相邻两个第一散热孔31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加强筋32。至少两个加强筋32可以更好地起到加强的作用,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新风风道件30在开设有第一散热孔31处的结构强度,保证新风风道件30的整体结构强度,不易受到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散热孔31的形状为椭圆形、圆形和矩形中的一种。第一散热孔31的形状可以为椭圆形、圆形或矩形,椭圆形、圆形和矩形结构简单,便于第一散热孔31的开设,而且便于控制第一散热孔31的开设大小,在保证通风散热的同时,也可以保证新风风道件30的结构强度,当然,第一散热孔31也可以为其他合适的形状。
另外,如图3所示,风扇11设置有第二散热孔13,第二散热孔13与第一散热孔31相对设置。在风扇11上设置有第二散热孔13,在风扇11转动后,新风风道件30内的新风可以先通过风扇11上的第二散热孔13,又第二散热孔13与第一散热孔31相对设置,这样新风可以继续通过第一散热孔31,从而可以通入到电机12的设置位置处,对电机12进行散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风扇11包括:轮毂14和扇叶15,扇叶15连接于轮毂14的周侧,轮毂14设置有轴孔16和第二散热孔13,电机12的转轴18穿设轴孔16,第二散热孔13在轴孔16的外周侧间隔设置。轮毂14设置有轴孔16,电机12的转轴18穿设轴孔16,这样电机12可以与轮毂14传动配合,扇叶15连接于轮毂14的周侧,在电机12带动轮毂14转动后,扇叶15可以随着轮毂14一起转动,从而可以产生吸力,将室外的新风吸入到空调器1内。而轮毂14还设置有第二散热孔13,并且第二散热孔13在轴孔16的外周侧间隔设置,这样可以避免第二散热孔13与轴孔16产生干涉,可以使更多的新风通过第二散热孔13,从而可以更好地对电机12进行散热。
可选地,如图2所示,新风风道件30包括:第一风道壳35和第二风道壳36,第一风道壳35与第二风道壳36相连接,第一风道壳35设置有第一散热孔31,而且第一风道壳35在第一散热孔31处朝向远离第二风道壳36的一侧敞开设置,新风风机10还包括:电机盖17,电机盖17盖设于敞开位置处,电机12设置于电机盖17和第一风道壳35之间。
第一风道壳35与第二风道壳36相连接,这样可以使新风风道件30形成一个整体,便于新风风道件30的安装和设置,第一风道壳35设置有第一散热孔31,这样新风可以通过第一风道壳35上的第一散热孔31给电机12散热。电机盖17可以起到盖设的作用,第一风道壳35在第一散热孔31处朝向远离第二风道壳36的一侧敞开设置,将电机盖17盖设于敞开位置处,这样电机盖17与第一风道壳35密封设置,又电机12设置于电机盖17和第一风道壳35之间,这样电机盖17可以密封电机12的设置位置,防止第一风道壳35出现漏风和泄压,保证第一风道壳35的密封效果。
除此之外,新风风道件30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设置于电机盖17和第一风道壳35之间。密封件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在电机盖17和第一风道壳35之间设置有密封件,这样在电机盖17盖设于敞开位置处时,电机盖17会挤压密封件,从而可以提升电机盖17和第一风道壳35之间的密封效果,防止第一风道壳35出现漏风和泄压,保证第一风道壳35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
新风风机,所述新风风机包括:风扇和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风扇驱动连接;
新风净化模块,所述新风净化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新风净化模块与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新风出口连通;
新风风道件,所述新风风道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新风风道件位于所述新风净化模块和所述新风出口之间,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件内,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件远离所述风扇的一侧,所述新风风道件设置有第一散热孔和加强筋,所述第一散热孔与所述加强筋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散热孔与所述电机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件设置有安装部,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安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散热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和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的两侧,所述安装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电机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风扇连接,所述第一散热孔设置于所述通孔的外周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散热孔间隔设置于所述通孔的外周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散热孔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孔的形状为椭圆形、圆形和矩形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设置有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与所述第一散热孔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轮毂和扇叶,所述扇叶连接于所述轮毂的周侧,所述轮毂设置有轴孔和所述第二散热孔,所述电机的转轴穿设所述轴孔,所述第二散热孔在所述轴孔的外周侧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件包括:第一风道壳和第二风道壳,所述第一风道壳与所述第二风道壳相连接,所述第一风道壳设置有所述第一散热孔,且所述第一风道壳在所述第一散热孔处朝向远离所述第二风道壳的一侧敞开设置,所述新风风机还包括:电机盖,所述电机盖盖设于敞开位置处,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盖和所述第一风道壳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电机盖和所述第一风道壳之间。
CN202221999289.9U 2022-07-29 2022-07-29 空调器 Active CN2179790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9289.9U CN217979027U (zh) 2022-07-29 2022-07-29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9289.9U CN217979027U (zh) 2022-07-29 2022-07-29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79027U true CN217979027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56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99289.9U Active CN217979027U (zh) 2022-07-29 2022-07-29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790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26691B (zh) 导风组件及轴流柜机
CN202993404U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WO2016180248A1 (zh) 空调器
WO2016180255A1 (zh) 空调器
EP3388683A1 (en) Volute centrifugal fan provided with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motor system
GB2123893A (en) Fans for air conditioners
WO2016180256A1 (zh) 空调器
CN206478737U (zh) 一种换新风空调器
CN201910703U (zh) 马达散热结构的改良
CN109882932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7979027U (zh) 空调器
CN207853630U (zh) 一种易散热式有感无刷电机
CN208059071U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106385136A (zh) 吸风自扇冷式开启式电动机
KR20120075942A (ko) 팬 슈라우드 조립체
CN108869390A (zh) 内置散热片散热的压缩机叶轮
CN210861438U (zh) 进风格栅以及空调室外机
CN111121169A (zh) 一种空调内机的风扇电机散热结构
CN213514193U (zh) 一种除湿机用的散热装置
CN218033953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风冷散热系统
CN205641413U (zh) 空调器的出风罩及空调器
CN206222465U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218209787U (zh) 一种出风装置
CN214330931U (zh) 列车供电柜用离心通风机
CN214014070U (zh) 一种用于旋转电机的功率模块及含有其的旋转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