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72921U - 一种池塘尾水治理的复合生态沟渠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池塘尾水治理的复合生态沟渠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72921U
CN217972921U CN202222395773.7U CN202222395773U CN217972921U CN 217972921 U CN217972921 U CN 217972921U CN 202222395773 U CN202222395773 U CN 202222395773U CN 217972921 U CN217972921 U CN 2179729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purification
pond
tail water
sew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957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记兴
王少聃
彭春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yuan Beijiang Aquatic Product Science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Qingyuan Beijiang Aquatic Product Science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yuan Beijiang Aquatic Product Science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Qingyuan Beijiang Aquatic Product Science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2239577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729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729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729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池塘尾水治理的复合生态沟渠净化系统,包括集污模块、沉淀区、过滤区、动物净化区、植物净化区、集水净化区和管道系统,所述集污模块用于收集养殖池塘中产生的尾水并通过管道系统与沉淀区连通,沉淀区通过管道系统接收集污模块收集的尾水并与过滤区相连通,过滤区用于过滤尾水中杂质并与动物净化区连通,过滤后的尾水经过动物净化区和植物净化区后流入集水净化区,集水净化区通过管道系统循环利用或直接排放;沉淀区、过滤区、动物净化区、植物净化区和集水净化区依次排列设置且水位高度从高到低布置。本申请的沟渠净化系统,使尾水获得充分净化,达到循环利用目的,兼顾达标外排的目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池塘尾水治理的复合生态沟渠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池塘尾水治理的复合生态沟渠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水是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的"大动脉",是确保水产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源。目前,水产养殖产业呈现“三高”,即高密度、高产量、高投入的特征,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污染源除了外源性污染,更重要的是内源性污染。内源性污染主要指进入养殖环境的营养物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逐渐形成水产养殖环境内的污染物的过程。当前,许多养殖户为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产量,大幅增加投饲量,加之外源性水质污染,致使投饲量和换水量增加池塘生态系统负荷,残饵、粪便增多,换水量加剧,使得池塘富有营养化更为严重,水质环境遭受污染。
不同于其它产业的有毒有害污染物质,水产养殖尾水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有机物和氮磷总量高,容易引起受纳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按照对养殖尾水中污染物质的处理方式,总体上将养殖尾水分为原位处理模式和异位处理模式。原位处理模式是指将受污染区域就地对污染物进行治理的方法,也就是在养殖生态系统内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消减氮、磷等污染物质,达到改善池塘养殖水质,减少尾水排放和换水需求。
但是,对于目前很多高密度养殖池塘,仅仅通过原位处理手段,养殖尾水仍然无法达标,必须对池塘养殖尾水进一步的异位处理。异位处理模式是将池塘养殖尾水独立分离出来,借助养殖场原有生态沟渠、修建适合比例的池坝组合,构建模块化人工湿地、利用塘基自由条件、运用净水设备等方式进行尾水治理的模式。但因其占地面积大,维护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其推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需要尽可能不占用或者少占用养殖户本身的养殖池塘,尽量缩小异位处理面积,降低成本,因地制宜地构建适合不同养殖场的异位处理模式。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池塘尾水治理的复合生态沟渠净化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池塘尾水治理的复合生态沟渠净化系统,能够使尾水获得充分净化,达到循环利用目的,兼顾达标外排的目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池塘尾水治理的复合生态沟渠净化系统,包括集污模块、沉淀区、过滤区、动物净化区、植物净化区、集水净化区和管道系统,所述集污模块用于收集养殖池塘中产生的尾水并通过管道系统与沉淀区连通,沉淀区通过管道系统接收集污模块收集的尾水并与过滤区相连通,过滤区用于过滤尾水中杂质并与动物净化区连通,过滤后的尾水经过动物净化区和植物净化区后流入集水净化区,集水净化区通过管道系统循环利用或直接排放;沉淀区、过滤区、动物净化区、植物净化区和集水净化区依次排列设置且水位高度从高到低布置。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集污模块包括池塘底部的第一排污口、集污井和集污井底部的第二排污口,第一排污口通过管道系统和集污井连通,第二排污口通过管道系统与沉淀区连通,集污井可与多个第一排污口连通。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沉淀区底部设有硬化坡面,沉淀区与过滤区通过平流式S型隔板隔开,沉淀区深度不低于3米。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过滤区内含模块化的滤材,过滤区和沉淀区和动物净化区之间通过通过平流式S型隔板隔开。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动物净化区和过滤区和植物净化区之间通过通过平流式S型隔板隔开,动物净化区内设置若干曝气盘。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集水净化区通过管道系统与养殖池塘连通。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管道系统包括池塘的第一排污管、集污井的第二排污管和净化区的排水管;池塘的第一排污管连接池塘底部的第一排污口和集污井,集污井的第二排污管连接集污井底部的第二排污口和沉淀区,净化区的排水管连接集水净化区和养殖池塘。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集污井的深度不低于一米,集污井四周和底部水泥硬底化。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植物净化区的植物栽种间距为0.5-1米。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第一排污管为直径大于15厘米的PVC管,第二排污管为直径大于30厘米的PVC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生态沟渠,能够合理利用物理、生物方法,动物、微生物和植物各取所需的生态净化,构成沟渠多级复合、生态的净化系统,从而使尾水获得充分净化,补充洁净富氧的优质水源,达到循环利用目的,兼顾达标外排的目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的,充分利用养殖池塘附近常有沟渠、河涌的特点,尽可能不占用或者少占用养殖户本身的养殖池塘,尽量缩小异位处理面积,降低成本,能够因地制宜地构建;通过特殊的挡板设置,使水流缓慢、充分的受到过滤和净化;结合物理净化和生态净化,高效的降低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等含量;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符合绿色经济养殖理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图3中观赏植物区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水流向图。
图中:1.第一排污口;2.集污井;22.第二排污口;3.沉淀区;4.过滤区;5.动物净化区;6.观赏植物区;7.藻类植物区;8.集水净化区;9.隔板;10.排水管;11.硬化坡面;12.滤材;16.第一排污管;17.第二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固定”、“安装”、“连接”、“设置”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认为“安装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安装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5所示,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池塘尾水治理的复合生态沟渠净化系统,包括集污模块、沉淀区3、过滤区4、动物净化区5、植物净化区、集水净化区8和管道系统,所述集污模块用于收集养殖池塘中产生的尾水并通过管道系统与沉淀区3连通,沉淀区3通过管道系统接收集污模块收集的尾水并与过滤区4相连通,过滤区4用于过滤尾水中微小的杂质并与动物净化区5连通,过滤后的尾水经过动物净化区5和植物净化区后流入集水净化区8,集水净化区8通过管道系统循环利用或直接排放;沉淀区3、过滤区4、动物净化区5、植物净化区和集水净化区8依次排列设置且水位高度从高到低布置,使水流可以从高处自然流动,在相邻区域内完成水质的净化处理。
实施例二,在实施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种池塘尾水治理的复合生态沟渠净化系统,其中,所述的集污模块包括位于池塘底部的第一排污口1、集污井2和位于集污井2底部的第二排污口22,第一排污口1通过管道系统和集污井2连通,第二排污口22通过管道系统与沉淀区3连通,集污井2可与多个第一排污口1连通。所述的沉淀区3底部设有硬化坡面11,斜坡式设计便于沉淀物沿斜面自然沉积落入沉淀区3的底部,沉淀区3与过滤区4通过平流式S型隔板9隔开,隔板9可将各区域隔开,同时满足水流溢出的需要,可自然状态下引导水流出,沉淀区3深度不低于3米。所述的过滤区4内含模块化的滤材12,滤材12外部使用塑料框制作,并需要定期更换滤芯,滤芯由多种轻质滤材进行填充,可以根据需求搭配空壳贝类、棕榈叶等植物滤材或碎陶粒等滤材,过滤区4和沉淀区3和动物净化区5之间通过通过平流式S型隔板9隔开。
进一步的,所述的动物净化区5和过滤区4和植物净化区之间通过通过平流式S型隔板9隔开,动物净化区5内设置若干曝气盘。所述的集水净化区8通过管道系统与养殖池塘连通。动物净化区5包含滤食性鱼类、贝类和曝气盘,滤食性鱼类主要放养鲢鳙,放养密度鲢鳙鱼100-200克/平方米,鱼体大小为500-2000克/尾,放养比例为4:1,贝类主要为河蚌密度为1个/5平方米,河蚌规格150克/个,1-2平方米范围设置一个曝气盘。优选地,所述的动物净化区5运行期间添加部分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复合微生物,并添加部分碳源等,补充鱼类和贝类的生物饵料。
实施例三,在实施二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种池塘尾水治理的复合生态沟渠净化系统,所述的管道系统包括池塘的第一排污管16、集污井2的第二排污管17和净化区的排水管10;池塘的第一排污管16连接池塘底部的第一排污口1和集污井2,集污井2的第二排污管17连接集污井2底部的第二排污口22和沉淀区3,净化区的排水管10连接集水净化区8和养殖池塘,排水管10一般通过水泵将水输送至养殖池塘再利用。集水净化区8可以收纳各沟渠净化后的洁净富氧水源,通过管道系统将洁净富氧水源循环利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集污井2的深度不低于一米,集污井2四周和底部水泥硬底化。所述的植物净化区的植物栽种间距为0.5-1米。所述的植物净化区包括观赏植物区6和藻类植物区7,观赏植物区6内部通过平流式S型隔板9隔开不同区域栽种不同观赏植物,观赏植物区6内包含浮水植物:水浮莲和大漂栽种区,挺水植物:荷花、睡莲和王莲栽种区,美人蕉、香蒲和菖蒲栽种区,沉水植物:苦草和矮茨菇栽种区;藻类植物区7为伊乐藻、狐尾藻、黑藻和苦草栽种区。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第一排污管16为直径大于15厘米的PVC管,第二排污管17为直径大于30厘米的PVC管。
实施例四,一种池塘尾水治理的复合生态沟渠净化系统,包括集污模块、沉淀区3、过滤区4、动物净化区5、植物净化区、集水净化区8和管道系统,其中沉淀区3、过滤区4、动物净化区5、植物净化区和集水净化区8依次排列设置,沉淀区3、过滤区4、动物净化区5、植物净化区和集水净化区8之间均通过隔板9隔开,各个隔板9的高度不同,使各个区域内水位高度从高到低布置,便于水流自然溢出并流入下一个区域,台阶式设计利用水流。所述集污模块用于收集养殖池塘中产生的尾水并通过管道系统与沉淀区3连通,沉淀区3通过管道系统接收集污模块收集的尾水并与过滤区4相连通,过滤区4用于过滤尾水中微小杂质并与动物净化区5连通,过滤后的尾水经过动物净化区5和植物净化区后流入集水净化区8,集水净化区8通过管道系统循环利用或直接排放。管道系统的水输送一般利用重力作用下让水自然流动,辅助水泵等提供动力。
本实用新型装置中,涉及到的部件参数可根据需求定制,隔板9和管道系统等为现有技术或材料,所属的技术人员根据所需的产品型号和规格,可以直接从市面购买或者订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池塘尾水治理的复合生态沟渠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污模块、沉淀区、过滤区、动物净化区、植物净化区、集水净化区和管道系统,所述集污模块用于收集养殖池塘中产生的尾水并通过管道系统与沉淀区连通,沉淀区通过管道系统接收集污模块收集的尾水并与过滤区相连通,过滤区用于过滤尾水中杂质并与动物净化区连通,过滤后的尾水经过动物净化区和植物净化区后流入集水净化区,集水净化区通过管道系统循环利用或直接排放;沉淀区、过滤区、动物净化区、植物净化区和集水净化区依次排列设置且水位高度从高到低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塘尾水治理的复合生态沟渠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污模块包括池塘底部的第一排污口、集污井和集污井底部的第二排污口,第一排污口通过管道系统和集污井连通,第二排污口通过管道系统与沉淀区连通,集污井可与多个第一排污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池塘尾水治理的复合生态沟渠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区底部设有硬化坡面,沉淀区与过滤区通过平流式S型隔板隔开,沉淀区深度不低于3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池塘尾水治理的复合生态沟渠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区内含模块化的滤材,过滤区和沉淀区和动物净化区之间通过平流式S型隔板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池塘尾水治理的复合生态沟渠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物净化区和过滤区和植物净化区之间通过平流式S型隔板隔开,动物净化区内设置若干曝气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池塘尾水治理的复合生态沟渠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净化区通过管道系统与养殖池塘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池塘尾水治理的复合生态沟渠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系统包括池塘的第一排污管、集污井的第二排污管和净化区的排水管;池塘的第一排污管连接池塘底部的第一排污口和集污井,集污井的第二排污管连接集污井底部的第二排污口和沉淀区,净化区的排水管连接集水净化区和养殖池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池塘尾水治理的复合生态沟渠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污井的深度不低于一米,集污井四周和底部水泥硬底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池塘尾水治理的复合生态沟渠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净化区的植物栽种间距为0.5-1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池塘尾水治理的复合生态沟渠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排污管为直径大于15厘米的PVC管,第二排污管为直径大于30厘米的PVC管。
CN202222395773.7U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池塘尾水治理的复合生态沟渠净化系统 Active CN2179729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95773.7U CN217972921U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池塘尾水治理的复合生态沟渠净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95773.7U CN217972921U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池塘尾水治理的复合生态沟渠净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72921U true CN217972921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64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95773.7U Active CN217972921U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池塘尾水治理的复合生态沟渠净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729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1553C (zh) 生态节能型工厂化养鱼平位双循环水处理系统
CN105432549B (zh) 一种兼具净化养殖排放水和养殖功能的陆基化池塘系统
CN109329175A (zh) 一种绿色低碳高效工业化生态养殖池塘结构
KR20210025143A (ko) 바이오플락 발효조와 아쿠아포닉스를 이용한 순환여과식 양식시스템
CN109095617A (zh) 亚热带地区复合型人工湿地净化海水养殖用水的生态系统以及净化方法
CN208692083U (zh) 一种新型的水产养殖系统
CN107018941B (zh) 一种循环生态养殖系统及浮箱
CN108862854A (zh) 海水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12335596B (zh) 一种池塘工程化循环水零排放养殖系统
CN214758650U (zh) 一种高密度水产生态养殖系统
CN114304037A (zh) 一种草鱼-河蟹-螺多营养级池塘系统及池塘养殖方法
CN113383742A (zh) 一种串联多梯级景观式池塘养殖综合系统
CN115191395B (zh) 一种淡水池塘循环水养殖装置及系统
CN109122529A (zh) 一种半工厂化池塘内循环养殖系统
CN107711684A (zh) 多功能水产品养殖净水循环系统
CN110973040A (zh) 圆锅底水池循环养殖系统
CN212520465U (zh) 一种循环流水渔业养殖系统
CN211657189U (zh) 一种甲鱼生态养殖水池
CN111280114A (zh) 一种促进物质循环的池塘养殖系统
CN209105967U (zh) 一种半工厂化池塘内循环养殖系统
CN215799065U (zh) 一种陆基养鱼及尾水处理系统
CN217972921U (zh) 一种池塘尾水治理的复合生态沟渠净化系统
CN214270625U (zh) 一种斜坡地流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CN205455396U (zh) 一种叠式鱼虾循环水混养系统
CN210120854U (zh) 双鱼塘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