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56966U - 一种液冷式储能变流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冷式储能变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56966U
CN217956966U CN202221486183.9U CN202221486183U CN217956966U CN 217956966 U CN217956966 U CN 217956966U CN 202221486183 U CN202221486183 U CN 202221486183U CN 217956966 U CN217956966 U CN 217956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ntrol valve
liquid inlet
cooling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8618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广
符志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Jiua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Jiua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Jiua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Jiua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8618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56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56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569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液冷式储能变流器,包括:缸体和变流器本体,变流器本体安装于缸体内;散热回路,包括用于加快冷却液散热的散热装置,散热回路具有分别与缸体连通的第一进液管路和第一回液管路,缸体中的冷却液通过第一进液管路输入散热装置,散热装置中的冷却液通过第一回液管路输送至缸体内;储油回路,包括用于存储冷却液的储油箱,储油回路具有分别与缸体连通的第二进液管路和第二回液管路,缸体中的冷却液通过第二进液管路输入储油箱,储油箱中的冷却液通过第一回液管路输送至缸体内。本方案通过液冷散热有效确保储能变流器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此外,本方案还设置了可以存储冷却液的储油回路,具有方便变流器本体的维修工作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液冷式储能变流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器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冷式储能变流器。
背景技术
储能变流器是电池储能系统的功率变换单元,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功能和性能直接决定了储能系统的涉网性能,关系到储能系统的高效稳定可靠运行。
随着储能变流器功率的不断增大,其功耗引起热流密度升高,所处的工作环境影响也比较大,比如:温度、沙尘、降水等;储能变流器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内部元件会持续的产生热量,发热的内部元件主要包括功率模块和供电模块,如果不能对功率模块和供电模块进行有效散热,那么温度的持续升高便会影响功率模块和供电模块的工作效率,甚至对变压器和供电模块造成损坏。
目前市场上的储能变流器散热结构设计唯一,主要为风冷散热结构,单纯依靠风机并不能将设备内部产生的热量带出;而且工作时,外界的灰尘、油污以及有害气体也会随之进入储能变流器内,被电路板表面静电吸附,日积月累,对元器件、线路等有一定的腐蚀;风冷设计不足以冷却功率模块,供电模块以及其他元器件的散热量,会造成储能变流器内部器件过热老化,降低使用寿命。
在设计上增加风机数量,优化风道等方案,也不能真正解决散热问题。
为保证储能变流器在各类的环境下能可靠、充分的发挥其性能,增加其使用寿命,减少运维的成本,需要对储能变流器的散热性能做更优设计,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式储能变流器,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冷式储能变流器,包括:
缸体和变流器本体,所述变流器本体安装于所述缸体内;
散热回路,包括用于加快冷却液散热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回路具有分别与所述缸体连通的第一进液管路和第一回液管路,所述缸体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进液管路输入所述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回液管路输送至所述缸体内;
储油回路,包括用于存储冷却液的储油箱以及分别与所述缸体连通的第二进液管路和第二回液管路,所述缸体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二进液管路输入所述储油箱,所述储油箱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回液管路输送至所述缸体内。
可选的,所述散热回路具有第一控制阀系统,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系统控制所述第一进液管路和第一回液管路的开闭;所述储油回路具有第二控制阀系统,通过所述第二控制阀系统控制所述第二进液管路和/或所述第二回液管路的开闭。
可选的,所述散热回路具有用于驱动冷却液流动的第一动力装置,所述储油回路具有用于驱动冷却液流入所述储油箱的第二动力装置以及用于驱动冷却液流出所述储油箱的第三动力装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以及所述第三动力装置为同一个循环泵,所述循环泵位于所述第一进液管路、所述第二进液管路以及所述第二回液管路中。
可选的,所述缸体具有位于所述缸体顶部的回液口和位于所述缸体底部的进液口,所述第一进液管路与所述回液口连接,所述第一回液管路、所述第二进液管路以及所述第二回液管路均与所述进液口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以及第四接口的四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循环泵的进液端连接;
所述第一进液管路包括第一前段管和第一后段管,所述第一前段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回液口和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一后段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出液端以及所述散热装置;所述第一控制阀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前段管中的第一控制阀、设置于第一后段管的第二控制阀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回液管路的第三控制阀;
所述第二进液管路包括第二前段管和第二后段管,所述第二前段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进液口和所述第四接口,所述第二后段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出液端以及所述储油箱,所述第二回液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储油箱和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控制阀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前段管的第六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二后段管的第四控制阀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回液管路的第五控制阀。
可选的,所述缸体具有位于所述缸体顶部的进液口和位于所述缸体底部的回液口,所述第一进液管路以及所述第二进液管路与所述回液口连接,所述第一回液管路以及所述第二回液管路与所述进液口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进液管路包括第一前段管和第一后段管,所述第一前段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回液口和所述循环泵的进液端,所述第一后段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出液端以及所述散热装置;所述第一控制阀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前段管的第一控制阀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后段管的第二控制阀;
所述第二进液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出液端和所述储油箱,所述第二回液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储油箱和所述循环泵的进液端;所述第二控制阀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液管路中的第四控制阀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回液管路的第五控制阀。
可选的,所述缸体内设有置于所述变流器本体上方的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与所述进液口连接。
可选的,所述缸体的一侧设置有检修门。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冷式储能变流器,变流器本体设置于密封的缸体中,散热回路可持续向缸体中注入冷却液用以对变流器本体进行冷却,且缸体中与变流器本体经过热交换的冷却液可重新流回散热回路中散热降温,以此实现变流器本体的高效散热。具体的,依靠冷却液工质的比热容大,导热效果相比空气效果要好,流动的冷却液直接接触变流器本体的表面,从而有效带走热量,可有效避免变流器本体中的供电、控制模块及变压器组的局部热点,使变流器本体内的各个模组温度控制在最佳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同时,由于是液体直接接触各模块及变压器表面,所以避免了灰尘及湿度干扰,提高电气元件及储能变流器的使用寿命,有效确保储能变流器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此外,本方案还设置了可以存储冷却液的储油回路,当需要对变压器本体进行检修维护工作时,可直接将缸体内的所有冷却液泵送至储油箱中;完成检修后将冷却液泵送至缸体中便可。故,本方案还具有方便变流器本体的维修工作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液冷式储能变流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述液冷式储能变流器在运行状态下的工作原理图;
图3为图1所述液冷式储能变流器在检修状态下的工作原理图;
图4为图1所述液冷式储能变流器在恢复运行状态下的工作原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液冷式储能变流器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述液冷式储能变流器在运行状态下的工作原理图;
图7为图5所述液冷式储能变流器在检修状态下的工作原理图;
图8为图5所述液冷式储能变流器在恢复运行状态下的工作原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缸体;11、进液口;12、回液口;13、检修门;2、变流器本体;31、第一进液管路;311、第一前段管;312、第一后段管;32、第一回液管路;33、散热装置;331、散热器;332、过滤器;41、第二进液管路;411、第二前段管;412、第二后段管;42、第二回液管路;43、储油箱;5、循环泵;6、四通;61、第一接口;62、第二接口;63、第三接口;64、第四接口;71、第一控制阀;72、第二控制阀;73、第三控制阀;81、第四控制阀;82、第五控制阀;83、第六控制阀;9、喷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式储能变流器,包括缸体1、变流器本体2、散热回路和储油回路。
所述变流器本体2安装于所述缸体1内;其中,变流器本体2包括供电模块、控制模块及变压器组等电器设备,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故需对其采取有效的散热手段;本实施例将变流器本体2设置在缸体1内,缸体1可为变流器本体2提供一个独立的密闭环境,故,可向缸体1内注入冷却液以为变流器本体2提供浸没式冷却环境,或,向缸体1内喷洒冷却液以为变流器本体2提供喷淋式冷却环境。
散热回路包括用于加快冷却液散热的散热装置33,所述散热回路具有分别与所述缸体1连通的第一进液管路31和第一回液管路32,所述缸体1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进液管路31输入所述散热装置33,所述散热装置33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回液管路32输送至所述缸体1内;散热回路中的散热装置33可有效加快冷却液的散热,以实现持续为缸体1内提供低温的冷却液,工作时,散热回路将低温的冷却液由第一回液管路32输送至缸体1中,冷却液与变流器本体2进行热交换以带走热量,升温后的冷却液再从第一进液管路31流回散热装置33中进行散热降温,如此循环,实现对变流器本体2的液冷散热。
储油回路包括用于存储冷却液的储油箱43以及分别与所述缸体1连通的第二进液管路41和第二回液管路42,所述缸体1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二进液管路41输入所述储油箱43,所述储油箱43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回液管路32输送至所述缸体1内。在常态状态下,缸体1内充满冷却液无法对缸体1内部的变流器本体2进行检修作业,故在检修前需将缸体1中的冷却液全部抽出。本方案的储油箱43可用于存储冷却液,因此,在检修前,可通过第二进液管路41将缸体1中的冷却液都泵送至储油箱43中;在完成检修工作后,重新将储油箱43中的冷却液泵送回缸体1中便可。
综上,基于本实施例的液冷式储能变流器,变流器本体2设置于密封的缸体1中,散热回路可持续向缸体1中注入冷却液用以对变流器本体2进行冷却,且缸体1中与变流器本体2经过热交换的冷却液可重新流回散热回路中散热降温,以此实现变流器本体2的高效散热。具体的,依靠冷却液工质的比热容大,导热效果相比空气效果要好,流动的冷却液直接接触变流器本体2的表面,从而有效带走热量,可有效避免变流器本体2中的供电、控制模块及变压器组的局部热点,使变流器本体2内的各个模组温度控制在最佳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同时,由于是液体直接接触各模块及变压器表面,所以避免了灰尘及湿度干扰,提高电气元件及储能变流器的使用寿命,有效确保储能变流器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此外,本方案还设置了可以存储冷却液的储油回路,当需要对变压器本体进行检修维护工作时,可直接将缸体1内的所有冷却液泵送至储油箱43中;完成检修后将冷却液泵送至缸体1中便可。故,本方案还具有方便变流器本体2的维修工作的优点。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33包括散热器331和过滤器332,散热器331对冷却液起散热作用,过滤器332对冷却液起过滤作用。
为实现功能切换,所述散热回路具有第一控制阀系统,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系统控制所述第一进液管路31和第一回液管路32的开闭;所述储油回路具有第二控制阀系统,通过所述第二控制阀系统控制所述第二进液管路41和/或所述第二回液管路42的开闭。
具体的,通过控制冷却液的流向实现控制本实施例的液冷式储能变流器的运行模式切换:①在运行状态下,第一进液管路31和第一回液管路32打开,第二进液管路41和第二回液管路42关闭,此时冷却液在缸体1和散热装置33之间循环,实现加快变流器本体2的散热;②在检修状态下,即,在检修前,需要将缸体1中的冷却液抽出,此时打开第二进液管路41,关闭第一进液管路31、第一回液管路32以及第二回液管路42,实现将缸体1中的冷却液泵送至储油箱43中存放;③在恢复运行状态下,即,在完成检修后,需要将储油箱43中的冷却液泵送回缸体1中,此时打开第二回液管路42,关闭第一进液管路31、第一回液管路32以及第二进液管路41,实现将储油箱43中的冷却液泵送回缸体1中。以上各运行模式的切换,通过第一控制阀系统和第二控制阀系统实现,具有技术成熟、控制方便的优点。
为实现驱动冷却液的流动,所述散热回路具有用于驱动冷却液流动的第一动力装置,所述储油回路具有用于驱动冷却液流入所述储油箱43的第二动力装置以及用于驱动冷却液流出所述储油箱43的第三动力装置。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以及所述第三动力装置为同一个循环泵5,所述循环泵5位于所述第一进液管路31、所述第二进液管路41以及所述第二回液管路42中。
由于前述三种运行模式只能单一运行,故本方案可通过一个循环泵5作为三种运行模式的驱动力,如此可简化设备,降低设备投入成本。
作为本实施例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所述缸体1具有位于所述缸体1顶部的回液口12和位于所述缸体1底部的进液口11,所述第一进液管路31与所述回液口12连接,所述第一回液管路32、所述第二进液管路41以及所述第二回液管路42均与所述进液口11连接。
具体的,冷却液从底部的进液口11流入缸体1,再从顶部的回液口12流出缸体1,在缸体1内冷却液自下而上流动,此方式适用于全浸没式冷却的方式,即,缸体1内填充满冷却液,变流器本体2浸没在冷却液中进行冷却。
为实现一个循环泵5驱动冷却液的流动,本实施方式的液冷式储能变流器还包括具有第一接口61、第二接口62、第三接口63以及第四接口64的四通6,所述第三接口63与所述循环泵5的进液端连接;
所述第一进液管路31包括第一前段管311和第一后段管312,所述第一前段管31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回液口12和所述第一接口61,所述第一后段管31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循环泵5的出液端以及所述散热装置33;所述第一控制阀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前段管311中的第一控制阀71、设置于第一后段管312的第二控制阀7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回液管路32的第三控制阀73;
所述第二进液管路41包括第二前段管411和第二后段管412,所述第二前段管41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进液口11和所述第四接口64,所述第二后段管41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循环泵5的出液端以及所述储油箱43,所述第二回液管路4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储油箱43和所述第二接口62;所述第二控制阀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前段管411的第六控制阀83、设置于所述第二后段管412的第四控制阀8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回液管路42的第五控制阀82。
以下对此实施方式下各运行模式的控制进行阐述:
①参照图2,在运行状态下,第一控制阀71、第二控制阀72以及第三控制阀73打开,第四控制阀81、第五控制阀82以及第六控制阀83关闭,缸体1内的冷却液从回液口12流入第一前段管311中,经四通6、循环泵5以及第一后段管312后流入散热装置33,最后经第一回液管路32流回缸体1;
②参照图3,在检修状态下,第四控制阀81和第六控制阀83打开,第一控制阀71、第二控制阀72、第三控制阀73以及第五控制阀82关闭,缸体1内的冷却液从进液口11流入第二前段管411,经四通6、循环泵5以及第二后段管412后流入储油箱43中;
③参照图4,在恢复运行状态下,第五控制阀82、第二控制阀72以及第三控制阀73打开,第一控制阀71、第四控制阀81以及第六控制阀83关闭,此时储油箱43中的冷却液流入第二回液管路42,经四通6、循环泵5以及第一后段管312后流入散热装置33,最后经第一回液管路32流回缸体1。在此模式中,冷却液借道散热回路输送至缸体1中,可先充满散热回路,同时将冷却液降温。需要说明的是,此实施方式的第一回液管路32、四通6、第一后段管312、散热装置33以及第一回液管路32组成的管路,应理解为等同于前述的第一回液管路32,并不与前文矛盾(前文所述的第二回液管路42与进液口11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本实施方式采用借道的方式可节约管路,降低成本。
作为本实施例另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5,所述缸体1具有位于所述缸体1顶部的进液口11和位于所述缸体1底部的回液口12,所述第一进液管路31以及所述第二进液管路41与所述回液口12连接,所述第一回液管路32以及所述第二回液管路42与所述进液口11连接。
具体的,冷却液从顶部的进液口11流入缸体1,再从底部的回液口12流出缸体1,在缸体1内冷却液自上而下流动,此方式适用于喷淋式冷却的方式对变流器本体2进行液冷散热。
为实现一个循环泵5驱动冷却液的流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液管路31包括第一前段管311和第一后段管312,所述第一前段管31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回液口12和所述循环泵5的进液端,所述第一后段管31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循环泵5的出液端以及所述散热装置33;所述第一控制阀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前段管311的第一控制阀71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后段管312的第二控制阀72;
所述第二进液管路4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循环泵5的出液端和所述储油箱43,所述第二回液管路4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储油箱43和所述循环泵5的进液端;所述第二控制阀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液管路41中的第四控制阀81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回液管路42的第五控制阀82。
以下对此实施方式下各运行模式的控制进行阐述:
①参照图6,在运行状态下,第一控制阀71、第二控制阀72打开,第四控制阀81、第五控制阀82关闭,缸体1内的冷却液从回液口12流入第一前段管311中,经循环泵5以及第一后段管312后流入散热装置33,最后经第一回液管路32流回缸体1;
②参照图7,在检修状态下,第一控制阀71、第四控制阀81打开,第二控制阀72以及第五控制阀82关闭,缸体1内的冷却液从回液口12流入第一前段管311中,经循环泵5和第二进液管路41后流入储油箱43中;同理,此处借道第一前段管311,可节约管路,此实施方式的第一前段管311和第二进液管路41组成的管路,应理解为等同于前述的第二进液管路41,并不与前文矛盾(前文所述的第二进液管路41与回液口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
③参照图8,在恢复运行状态下,第五控制阀82、第二控制阀72打开,第一控制阀71、第四控制阀81关闭,此时储油箱43中的冷却液流入第二回液管路42,循环泵5以及第一后段管312后流入散热装置33,最后经第一回液管路32流回缸体1。同理,在此模式中,冷却液借道散热回路输送至缸体1中,可先充满散热回路,同时将冷却液降温。需要说明的是,此实施方式的第一回液管路32、第一后段管312、散热装置33以及第一回液管路32组成的管路,应理解为等同于前述的第一回液管路32,并不与前文矛盾(前文所述的第二回液管路42与进液口11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本实施方式采用借道的方式可节约管路,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缸体1内设有置于所述变流器本体2上方的喷淋装置9,所述喷淋装置9与所述进液口11连接。设置喷淋装置9可将冷却液细化喷出,以扩大冷却液与变流器本体2的接触面积,加快散热。
参照图9,所述缸体1的一侧设置有检修门13。设置检修门13可方便对变流器本体2进行检修,在检修前,需先将缸体1内的冷却液泵送出才能打开检修门13;完成检修并关好检修门13后,才能想缸体1内注入冷却液。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申请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冷式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缸体(1)和变流器本体(2),所述变流器本体(2)安装于所述缸体(1)内;
散热回路,包括用于加快冷却液散热的散热装置(33),所述散热回路具有分别与所述缸体(1)连通的第一进液管路(31)和第一回液管路(32),所述缸体(1)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进液管路(31)输入所述散热装置(33),所述散热装置(33)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回液管路(32)输送至所述缸体(1)内;
储油回路,包括用于存储冷却液的储油箱(43)以及分别与所述缸体(1)连通的第二进液管路(41)和第二回液管路(42),所述缸体(1)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二进液管路(41)输入所述储油箱(43),所述储油箱(43)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回液管路(32)输送至所述缸体(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回路具有第一控制阀系统,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系统控制所述第一进液管路(31)和第一回液管路(32)的开闭;所述储油回路具有第二控制阀系统,通过所述第二控制阀系统控制所述第二进液管路(41)和/或所述第二回液管路(42)的开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式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回路具有用于驱动冷却液流动的第一动力装置,所述储油回路具有用于驱动冷却液流入所述储油箱(43)的第二动力装置以及用于驱动冷却液流出所述储油箱(43)的第三动力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式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以及所述第三动力装置为同一个循环泵(5),所述循环泵(5)位于所述第一进液管路(31)、所述第二进液管路(41)以及所述第二回液管路(42)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式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具有位于所述缸体(1)顶部的回液口(12)和位于所述缸体(1)底部的进液口(11),所述第一进液管路(31)与所述回液口(12)连接,所述第一回液管路(32)、所述第二进液管路(41)以及所述第二回液管路(42)均与所述进液口(1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式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第一接口(61)、第二接口(62)、第三接口(63)以及第四接口(64)的四通(6),所述第三接口(63)与所述循环泵(5)的进液端连接;
所述第一进液管路(31)包括第一前段管(311)和第一后段管(312),所述第一前段管(31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回液口(12)和所述第一接口(61),所述第一后段管(31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循环泵(5)的出液端以及所述散热装置(33);所述第一控制阀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前段管(311)中的第一控制阀(71)、设置于第一后段管(312)的第二控制阀(7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回液管路(32)的第三控制阀(73);
所述第二进液管路(41)包括第二前段管(411)和第二后段管(412),所述第二前段管(41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进液口(11)和所述第四接口(64),所述第二后段管(41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循环泵(5)的出液端以及所述储油箱(43),所述第二回液管路(4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储油箱(43)和所述第二接口(62);所述第二控制阀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前段管(411)的第六控制阀(83)、设置于所述第二后段管(412)的第四控制阀(8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回液管路(42)的第五控制阀(8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式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具有位于所述缸体(1)顶部的进液口(11)和位于所述缸体(1)底部的回液口(12),所述第一进液管路(31)以及所述第二进液管路(41)与所述回液口(12)连接,所述第一回液管路(32)以及所述第二回液管路(42)与所述进液口(1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式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液管路(31)包括第一前段管(311)和第一后段管(312),所述第一前段管(31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回液口(12)和所述循环泵(5)的进液端,所述第一后段管(31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循环泵(5)的出液端以及所述散热装置(33);所述第一控制阀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前段管(311)的第一控制阀(71)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后段管(312)的第二控制阀(72);
所述第二进液管路(4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循环泵(5)的出液端和所述储油箱(43),所述第二回液管路(4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储油箱(43)和所述循环泵(5)的进液端;所述第二控制阀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液管路(41)中的第四控制阀(81)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回液管路(42)的第五控制阀(8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式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内设有置于所述变流器本体(2)上方的喷淋装置(9),所述喷淋装置(9)与所述进液口(11)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的一侧设置有检修门(13)。
CN202221486183.9U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液冷式储能变流器 Active CN217956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86183.9U CN217956966U (zh)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液冷式储能变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86183.9U CN217956966U (zh)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液冷式储能变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56966U true CN217956966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16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86183.9U Active CN217956966U (zh)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液冷式储能变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569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51912B (zh) 冷却液流向可控电池包的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261295A (zh) 一种二次循环冷却液的液冷源
CN217956966U (zh) 一种液冷式储能变流器
CN113710057A (zh) 机载单相浸没式综合循环热管理系统及机载集成综合机架
CN117400762A (zh) 一种全浸没液冷的大功率充电系统
CN218385290U (zh) 一种燃料电池相变强化散热系统
CN217406895U (zh) 一种服务器机架式液液冷量分配装置
CN207637957U (zh) 一种具有氢循环及换热功能的燃料电池系统结构
CN216903111U (zh) 一种用于储能电池的混合外冷却系统
CN214672696U (zh) 一种燃料电池浸没式冷却系统
CN215645724U (zh) 一种散热性良好的电力电气配电控制柜
CN212934737U (zh) 一种带水冷装置的phev动力电池系统
CN212434434U (zh) 一种用于水电站变压器的改进型散热系统
CN112952139B (zh) 一种燃料电池散热系统
CN220577070U (zh) 一种二次循环冷却液的液冷源
CN219676907U (zh) 高温气冷堆开式水系统
CN213214181U (zh) 一种机架用液冷系统配流组件
CN202309485U (zh) 一种水冷变频器的水循环装置
CN214672697U (zh) 一种燃料电池冷却系统
CN213574324U (zh) 一种船用柴油机冷却阀
CN220190269U (zh) 一种用电管理器
CN219535391U (zh) 一种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CN219811563U (zh) 一种冷却系统
CN213511495U (zh) 一种高效液压系统
CN220129960U (zh) 一种u形储液箱液冷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