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51061U - 制动系统及负荷拖车 - Google Patents

制动系统及负荷拖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51061U
CN217951061U CN202221972941.8U CN202221972941U CN217951061U CN 217951061 U CN217951061 U CN 217951061U CN 202221972941 U CN202221972941 U CN 202221972941U CN 217951061 U CN217951061 U CN 2179510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aulic
power
retarder
gearbox
brak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7294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富恩
朱松林
宋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Automobile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Automobile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Automobile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Automobile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7294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510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510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510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制动系统及负荷拖车,制动系统包括第一液力缓速器、至少一个第二液力缓速器以及冷却系统,第一液力缓速器与变速箱传动连接;第二液力缓速器与非驱动车桥的主减速器传动连接;冷却系统连接第一液力缓速器和第二液力缓速器,以适于为第一液力缓速器和第二液力缓速器冷却降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动系统及负荷拖车,能够提供更大的制动扭矩,并且可调节范围宽,冷却系统能够保证第一液力缓速器和第二液力缓速器制动热衰退量小,可长时间工作,保证良好的制动效果;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动系统可以满足大型工程机械设备的性能测试需求,且适用的测试车型较多。

Description

制动系统及负荷拖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动系统及负荷拖车。
背景技术
目前负荷拖车制动系统主要采用的是电涡流测功机或液力缓速器,大多和传动系统串联或并联布置。
电涡流制动系统制动扭矩有限且制动热衰退严重,无法长时间提供稳定可靠的制动扭矩;液力缓速器制动系统与动力系统关联,最大制动扭矩有限,无法提供超大扭矩。
因此,目前负荷拖车制动系统只能满足传统车辆整车动力性能、牵引性能、热平衡及操纵稳定性等性能测试,无法满足例如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等大型工程机械设备的性能测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动系统及负荷拖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负荷拖车无法满足大型工程机械设备的性能测试需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动系统,包括:
第一液力缓速器,与变速箱传动连接;
至少一个第二液力缓速器,与非驱动车桥的主减速器传动连接;以及
冷却系统,连接所述第一液力缓速器和所述第二液力缓速器,以适于为所述第一液力缓速器和所述第二液力缓速器冷却降温。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动系统,所述第二液力缓速器设置有两个以上,各所述第二液力缓速器分别与不同的非驱动车桥的主减速器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动系统,所述第一液力缓速器与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并联,和/或,所述第二液力缓速器通过传动轴与所述非驱动车桥的主减速器串联。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动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水箱、水泵、散热器、风扇、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所述水箱、水泵和散热器串联形成冷却回路,所述第一液力缓速器和所述第二液力缓速器串联在所述冷却回路中,所述第一动力装置连接所述水泵,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连接所述风扇。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动系统,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与所述变速箱传动连接,由所述变速箱提供驱动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动系统,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取力器和取力轴,所述取力器连接所述变速箱和所述取力轴,所述取力轴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动系统,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包括油泵和液压马达,所述油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变速箱传动连接,所述油泵的出油口连接所述液压马达的进油口,所述液压马达连接所述风扇。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动系统,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第一发动机,所述第一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水泵连接;或,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供电装置和电机,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水泵。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动系统,所述第一液力缓速器和所述第二液力缓速器的档位分别独立控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负荷拖车,包括:车体、第二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如上所述的制动系统,所述车体上设置有动力车桥和非驱动车桥,所述第二发动机连接所述变速箱,所述变速箱通过传动轴连接所述动力车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动系统,分别设置与变速箱传动连接的第一液力缓速器和与非驱动车桥的主减速器传动连接的第二液力缓速器,能够提供更大的制动扭矩,并且可调节范围宽,冷却系统能够同时为第一液力缓速器和第二液力缓速器降温,减小第一液力缓速器和第二液力缓速器制动热衰退,使第一液力缓速器和第二液力缓速器可长时间工作,保证良好的制动效果;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动系统可以满足大型工程机械设备的性能测试需求,且适用的测试车型较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荷拖车中,由于具备如上所述的制动系统,因此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动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非驱动车桥;2、车轮;3、第二发动机;4、变速箱;5、取力器;6、取力轴;7、油泵;8、液压马达;9、风扇;10、第一液力缓速器;11、传动轴;12、第二液力缓速器;13、水泵、14、散热器;15、水箱;16、动力车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结合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动系统,该制动系统可以应用在负荷拖车上,为负荷拖车提供制动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动系统,其包括第一液力缓速器10、至少一个第二液力缓速器12和冷却系统。第一液力缓速器10与变速箱4传动连接,可以从变速箱4获得动力;第二液力缓速器12与非驱动车桥1的主减速器传动连接,当负荷拖车移动时,非驱动车桥1随着车轮2旋转,非驱动车桥1通过主减速器将动力传递给第二液力缓速器12,为第二液力缓速器12提供动力。冷却系统连接第一液力缓速器10和第二液力缓速器12,以适于为第一液力缓速器10和第二液力缓速器12冷却降温。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液力缓速器12设置有两个以上,各第二液力缓速器12分别与不同的非驱动车桥1的主减速器传动连接。以图中所示具有三个非驱动车桥1的负荷拖车为例,可以设置三个第二液力缓速器12,三个第二液力缓速器12分别连接对应的非驱动车桥1减速器。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动系统可以提供更大的制动力,以满足大型工程机械设备的性能测试,并且,将多个液力缓速器组合在一起可以具有更宽的制动力调节范围和更多的组合形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动系统,第一液力缓速器10和第二液力缓速器12的档位分别独立控制,以便于根据实际工况灵活调节。具体的来说,可以为第一液力缓速器10和各第二液力缓速器12分别设置独立的操作杆,通过操作杆控制对应的缓速器切换档位。
可选地,第二液力缓速器12设置有三个,第一液力缓速器10和第二液力缓速器12均具有五个档位,各档位分别为1档(恒速档)、2档(25%制动力矩)、3档(50%制动力矩)、4档(75%制动力矩)、5档(100%制动力矩)。由此,当第一液力缓速器10和第二液力缓速器12全部开启工作时,通过调节各缓速器所处档位,总共有20种组合模式可供调节;当不限定缓速器开启数量时,通过调节各缓速器所处档位,总共有1296种组合模式可供调节。
可选地,第一液力缓速器10与变速箱4的输出轴并联,由变速箱4的输出轴获得驱动力。
可选地,非驱动车桥1的主减速器上设置有传动轴11,第二液力缓速器12通过传动轴11与非驱动车桥1的主减速器串联,非驱动车桥1上安装的车轮2受拖动旋转时,非驱动车桥1将拖动力通过传动轴11输出至第二液力缓速器12,如需要提供制动力矩,开启第二液力缓速器12,第二液力缓速器12的主动轮在传动轴11的拖动下搅动缓速器制动液,对传动轴11产生反扭矩,通过非驱动车桥1传递至车轮2实现制动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动系统,冷却系统包括水箱15、水泵13、散热器14、风扇9、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其中,水箱15优选为膨胀水箱,水箱15、水泵13和散热器14串联形成冷却回路,第一液力缓速器10和第二液力缓速器12串联在冷却回路中,第一动力装置连接水泵13,第二动力装置连接风扇9。水泵13运行时可以使冷却水在冷却回路中循环,冷却水将第一液力缓速器10和第二液力缓速器12中的热量携带至散热器14,由散热器14换热到空气中,风扇9转动可将热空气排出增加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动力装置与变速箱4传动连接,由变速箱4提供驱动力,无需额外设置独立的动力源。
进一步地,冷却系统还包括取力器5和取力轴6,取力器5连接变速箱4和取力轴6,取力轴6连接第一动力装置,变速箱4将动力传动至取力轴6后,通过取力轴6将动能传递至第二动力装置。
进一步地,第二动力装置包括油泵7和液压马达8,油泵7的输入端通过取力轴6和取力器5与变速箱4传动连接,油泵7的出油口连接液压马达8的进油口,液压马达8连接风扇9。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利用变速箱4提供的动力带动风扇9旋转,无需额外的设置独立的动力源即可满足散热需求,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布置的优点。此种设置方式可以有两种为风扇9提供动力的形式,在一种方式中,变速箱4由与其连接的第二发动机3提供动力,并且将部分动力用于带动风扇9旋转;在另一种方式中,与变速箱4连接的第二发动机3不提供动力,变速箱4由与其连接的动力车桥16反拖,并将动力供应至风扇9。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动力装置由变速箱4进行取力带动风扇9旋转仅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方式,在另一些可选方式中,第二动力装置也可以由动力车桥16获得动力,或连接独立的发动机、电动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动系统,在一种可选方式中,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第一发动机,第一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水泵13连接;在另一种可选方式中,第一动力装置包括供电装置和电机,供电装置与电机电连接,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水泵13。可选地,供电装置可以为蓄电池或发电机。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上述两种可选方式,第一动力装置独立设置,不受车辆运行状态的影响,能够始终为冷却液的循环提供动力,保证冷却效果,进而达到良好的制动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负荷拖车,其包括:车体、第二发动机3、变速箱4以及如上所述的制动系统。车体上设置有动力车桥16和非驱动车桥1,动力车桥16和非驱动车桥1分别对应安装有车轮2。第二发动机3连接变速箱4,变速箱4通过传动轴11连接动力车桥16,第二发动机3运行时通过变速箱4和传动轴11将动力传递至动力车桥16。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荷拖车,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动系统,可以具有更大的制动扭矩,满足大型工程机械设备的性能测试需求,且适用的测试车型较多。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进行理解,下面结合两种具体工况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荷拖车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1、负荷拖车自行转移工况:
负荷拖车自行转移工况时,制动系统停止工作,变速箱4的取力器5断开不工作,此时第二发动机3动力通过变速箱4、传动轴11、动力车桥16传递至车轮2驱动车辆行驶。
2、负荷拖车负载工况:
负荷拖车负载工况时,由被测实验车拖行,第二发动机3动力与动力车桥16断开,负荷拖车靠被测实验车拖动提供动力,此时动力车桥16和非驱动车桥1随着车轮2旋转。如需要提供制动力矩,则需要开启第一液力缓速器10和第二液力缓速器12,第一液力缓速器10和第二液力缓速器12的主动轮搅动缓速器制动液,对传动轴11产生反扭距,并传递至车轮2实现制动的目的。第一液力缓速器10和第二液力缓速器12工作的过程中,第二发动机3通过变速箱4、取力器5、取力轴6、油泵7、液压马达8为风扇9提供动力;水泵13驱动冷却液依次经过水箱15、各第二液力缓速器12、散热器14循环流动,将第一液力缓速器10和第二液力缓速器12搅动制动液产生的热能通过散热器14散失到外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液力缓速器,与变速箱传动连接;
至少一个第二液力缓速器,与非驱动车桥的主减速器传动连接;以及
冷却系统,连接所述第一液力缓速器和所述第二液力缓速器,以适于为所述第一液力缓速器和所述第二液力缓速器冷却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力缓速器设置有两个以上,各所述第二液力缓速器分别与不同的非驱动车桥的主减速器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力缓速器与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并联,和/或,所述第二液力缓速器通过传动轴与所述非驱动车桥的主减速器串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水箱、水泵、散热器、风扇、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所述水箱、水泵和散热器串联形成冷却回路,所述第一液力缓速器和所述第二液力缓速器串联在所述冷却回路中,所述第一动力装置连接所述水泵,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连接所述风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与所述变速箱传动连接,由所述变速箱提供驱动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取力器和取力轴,所述取力器连接所述变速箱和所述取力轴,所述取力轴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包括油泵和液压马达,所述油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变速箱传动连接,所述油泵的出油口连接所述液压马达的进油口,所述液压马达连接所述风扇。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第一发动机,所述第一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水泵连接;或,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供电装置和电机,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水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力缓速器和所述第二液力缓速器的档位分别独立控制。
10.一种负荷拖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第二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系统,所述车体上设置有动力车桥和非驱动车桥,所述第二发动机连接所述变速箱,所述变速箱通过传动轴连接所述动力车桥。
CN202221972941.8U 2022-07-28 2022-07-28 制动系统及负荷拖车 Active CN2179510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2941.8U CN217951061U (zh) 2022-07-28 2022-07-28 制动系统及负荷拖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2941.8U CN217951061U (zh) 2022-07-28 2022-07-28 制动系统及负荷拖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51061U true CN217951061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25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72941.8U Active CN217951061U (zh) 2022-07-28 2022-07-28 制动系统及负荷拖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510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48460B2 (en) Power takeoff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CN204845518U (zh) 移动式作业机械
CN109227951A (zh) 一种电动搅拌车
CN217951061U (zh) 制动系统及负荷拖车
CN217514956U (zh) 混合动力系统及作业机械
CN204099030U (zh) 一种压裂车冷却装置
CN115855408A (zh) 用于电机振动测试的测试设备
CN207630965U (zh) 一种用于小吨位叉车的柔性连接液力变速器
CN114174108B (zh) 车辆用冷却装置
CN214574205U (zh) 装载机纯电驱动系统及装载机
CN210418964U (zh) 一种新型起重机底盘结构
CN102826056A (zh) 汽车起重机及其驱动系统
CN111976005A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车上装混合驱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20060442U (zh) 一种大吨位电动装载机传动系统
CN109591660A (zh) 混合电动拖拉机及其传动方法
CN111022247A (zh) 一种用于高压输电环境下施工的液压发电系统和制冷系统
CN221049471U (zh) 一种具有液冷散热系统的半挂车能量回收发电装置
CN217514955U (zh) 动力系统及泵车
CN218805197U (zh) 混合动力装置及混凝土泵送机械
CN220785426U (zh) 一种半超导矿用电动胶轮车
CN110001676A (zh) 一种动力集中式内燃动车组列车供电系统
CN218377171U (zh) 静压驱动系统和工程机械
CN202728143U (zh) 汽车起重机及其驱动系统
CN216184444U (zh) 一种双电机驱动的自动变速器系统及其拖拉机
CN114087243B (zh) 跨座式单轨工程车和液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