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50280U - 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50280U
CN217950280U CN202220704667.XU CN202220704667U CN217950280U CN 217950280 U CN217950280 U CN 217950280U CN 202220704667 U CN202220704667 U CN 202220704667U CN 217950280 U CN217950280 U CN 2179502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ng
insulation
pipe
heat preserv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0466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振阳
丁栋
赵永哲
徐堪社
张卫东
韩永亮
杜丁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f CCTEG
Original Assignee
Xia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f CCTE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f CCTEG filed Critical Xia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f CCTEG
Priority to CN20222070466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502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502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502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创造提供了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保温管的隔热绝缘衬套和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埋有多个导电环和多条电缆;两两相连的保温管实现保温管间的多条电缆分别连通,使保温管具有可靠传输温度等测量数据功能,且不易损坏;保温管的隔热绝缘衬套和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选用耐高温玻璃钢复合材料,具有耐温能力强、质量轻、机械强度高、电绝缘性好和视导热系数低的特性;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内的保温隔热夹层具有超低的视导热系数,使保温管的保温性能大幅提升;保温管的隔热绝缘衬套与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将接头内外重叠覆盖,使保温管具有全程无热桥保温特性;此结构设计适用于复合保温管的全尺寸型号设计。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热能开发管道及测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中深层地热能开发井内的地埋管道主要有PE(聚乙烯)管、PE-RT管、 PPH管等材质的非金属管,及金属材质的石油专用隔热油管。地热井内地层温度测量则主要通过在地埋管道外表面敷设带有铠甲的光纤或带有铠甲和温度测量组件的铜芯电缆。地埋管道内传热介质的温度测量则主要通过在地埋管的中心通道内下入测温光纤或测温仪器来完成。
经研究发现,不论是将PE(聚乙烯)管、PE-RT管、PPH管等材质的非金属管作为地埋管道,还是将金属材质的石油专用隔热油管作为地埋管道,通过在地埋管道外表面敷设带有铠甲的测温光纤或带有铠甲和温度测量组件的铜芯电缆方式测量地热井内地层温度时,带有铠甲的测温光纤或带有铠甲和温度测量组件的铜芯电缆需要随地埋管道一起下入井中,安装在地埋管道和生产套管之间的环空间隙内。而地热井在成井过程中,井眼轨迹不可能做到绝对垂直,总会有井斜存在,甚至人为增大井斜,特意设计成定向井,从而导致先期下入井中并固结在井内的生产套管也将处于倾斜状态。在后期下入外表面敷设有光纤或电缆的地埋管道时,在受重力作用,导致处于自由状态的地埋管道与固结在井内的生产套管不可能处于同轴状态,从而导致地埋管道与生产套管环空间隙内的测温光纤或电缆很容易受到地埋管道和生产套管的挤压而断裂,造成无法完成地层温度测量的后果。而如果将测温光纤或电缆的铠甲加厚以增加其强度,则必须通过增加地热井的井眼尺寸来增加地埋管道与生产套管间的环空间隙,但这会大大增加地热井的成本。
通过在地埋管道中心通道下入带有铠甲的测温光纤或测温仪器对地埋管道内的传热介质进行温度测量时,由于地埋管道有中心通道比较小,光纤或测温仪器的电缆会严重影响中心通道内传热介质的流态,并增加沿程流动阻力,不利于传热介质的运行。随着地热井深度的增加,带有铠甲的测温光纤或测温仪器下放难度大大增加,并且下放过程中光纤或者测温仪器很容易受损而失效。
现有地埋管除存在对地层或管道内传热介质温度测量困难外,PE管、PE-RT 管、PPH管等用作地热能开发地埋管道时还存在以下问题:(1)管道强度较低,在中深层地热能开发领域应用受限;(2)管道视导热系数大,隔热等级低,造成传热介质自地热井中心管道内流向地面过程中热量损失较大,能量利用率较低;(3)管道的耐温能力较低,当传热介质温度达到110℃以上时,管道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大大降低,无法在井底温度大于110℃的中深层地热能开发井中应用。石油专用隔热油管用作地热能开发地埋管道时,虽然可以解决非金属管道强度低、视导热系数大、耐温能力低等问题,但也存在地埋管道重量大,下管安装和后期维修时需要动用大型设备,使用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目前中深层地热能开发技术采用同轴换热方式时,传热介质通过地源热泵系统、地面保温管道、地热井生产套管与井内地埋管道环空间隙和井内地埋管道中心通道形成闭式循环。为了对地层温度变化梯度和地埋管中心通道温度做出准确实时监测,以便对当地地热资源、地埋管道的保温性能和取热功率做出准确科学地评价,需要对地埋管道与生产套管环空间隙内和地埋管道中心通道内不同位置进行温度测量,并把测量信号通过光纤或电缆传输到地表。这就要求输送传热介质的井内地埋管道应具有能够可靠传输温度等测量数据、管道强度高、质量轻、耐温能力强、视导热系数低、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综上所述,在较深的中深层地热井中下放安装带有铠甲的测温光纤或测温仪器难度较大且成功率不高,不能够可靠传输温度测量数据。现有的PE管、PE-RT 管、PPH管等非金属管和石油专用隔热油管均不能同时具备管道强度高、密度小、耐温能力强、视导热系数低、使用寿命长等特性,在采用同轴换热方式开采中深层地热能技术领域使用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用于采用单井换热方式开采中深层地热能技术,具有能够可靠传输温度测量数据、管道强度高、密度小、耐温能力强、视导热系数低、使用寿命长等特性,也可用于采用其他方式开采中深层地热能领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包括:
A端接头,其内设置A端芯管,A端隔热绝缘衬套,其一侧在圆周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A端接头穿线孔;其中,所述A端隔热绝缘衬套包围所述A端芯管外侧并且内部一侧平行设置有多个A端导电环,所述A端导电环与从所述A端接头穿线孔内穿过的电缆相连;
B端接头,其内设置有B端芯管,B端隔热绝缘衬套,其一侧在圆周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B端接头穿线孔;其中,所述B端隔热绝缘衬套包围所述B端芯管外侧并且内部一侧平行设置有多个B端导电环,所述B端导电环与从所述B 端接头穿线孔内穿过的电缆相连;
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连接所述A端接头和B端接头,其上设置有多个穿线孔,用于在所述A端接头穿线孔和所述B端接头穿线孔之间提供穿缆通道;
其中,所述A端隔热绝缘衬套的直径大于所述B端隔热绝缘衬套的直径;所述B端芯管的直径小于A端芯管的直径。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所述A端接头穿线孔和B端接头穿线孔分别在A端接头和B端接头的周向上均匀布置。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所述A端接头穿线孔和B端接头穿线孔内灌注有耐高温绝缘密封胶。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所述A端芯管穿过所述A端接头的内通孔后与所述A端隔热绝缘衬套焊接。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所述B端芯管穿过所述B端接头的内通孔后与所述B端隔热绝缘衬套焊接。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所述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A端接头外保温面和B端接头外保温面;所述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分别与所述A端接头外保温面和B端接头外保温面在轴向上重叠。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所述A端隔热绝缘衬套、B端隔热绝缘衬套、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的材质为脂环族环氧玻璃钢或聚酰亚胺玻璃钢。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所述A端接头和所述B端接头分别设置有公螺纹和/或母螺纹。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其优点如下:
(1)保温管的隔热绝缘衬套和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埋设有分别依次连通的多个导电环和多条电缆,使保温管具有能够可靠传输温度等测量数据功能,且不容易损坏;
(2)保温管的隔热绝缘衬套与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将接头内外轴向重叠覆盖,实现保温管具有全程保温特性;
(3)保温管的接头和芯管选用符合API标准的材料和钢级,提高保温管的强度、寿命和耐温耐压能力;
(4)保温管的隔热绝缘衬套和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选用耐高温玻璃钢,具有耐温能力强、质量轻、机械强度高、电绝缘性好和视导热系数低的特性;
(5)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内的保温隔热夹层选用纳米气凝胶隔热毯或陶瓷纤维毯等隔热材料,具有超低的视导热系数,使保温管的保温性能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保温管结构的A端接头与B端接头连接后的纵剖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保温管结构的整体纵剖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保温管结构的A-A剖视图。
图中1.A端接头螺纹;2.A端接头;3.A端接头外保温面;4.1号电缆; 5.A端接头芯管焊点;6.保温隔热夹层;7.B端接头芯管焊点;8.B端接头外保温面;9.B端接头;10.B端1号导电环;11.B端3号导电环;12.B端接头螺纹;13.耐高温密封圈;14.B端芯管外表面;15.B端隔热绝缘衬套外表面;16. B端4号导电环;17.B端2号导电环;18.B端隔热绝缘衬套;19.B端芯管; 20.B端接头穿线孔;21.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22.3号电缆;23.A端接头穿线孔;24.A端芯管;25.A端隔热绝缘衬套;26.A端芯管内表面;27.A端隔热绝缘衬套内表面;28.A端4号导电环;29.A端3号导电环;30.A端2号导电环; 31.A端1号导电环;32.4号电缆;33.2号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包括:
A端接头,其内设置A端芯管,A端隔热绝缘衬套,其一侧在圆周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A端接头穿线孔;其中,所述A端隔热绝缘衬套包围所述A端芯管外侧并且内部一侧平行设置有多个A端导电环,所述A端导电环与从所述A端接头穿线孔内穿过的电缆相连;
B端接头,其内设置有B端芯管,B端隔热绝缘衬套,其一侧在圆周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B端接头穿线孔;其中,所述B端隔热绝缘衬套包围所述B端芯管外侧并且内部一侧平行设置有多个B端导电环,所述B端导电环与从所述B 端接头穿线孔内穿过的电缆相连;
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连接所述A端接头和B端接头,其上设置有多个穿线孔,用于在所述A端接头穿线孔和所述B端接头穿线孔之间提供穿缆通道;
其中,所述A端隔热绝缘衬套的直径大于所述B端隔热绝缘衬套的直径;所述B端芯管的直径小于A端芯管的直径。
其中,上述的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所述A端接头穿线孔和B端接头穿线孔分别在A端接头和B端接头的周向上均匀布置。
其中,上述的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所述A端接头穿线孔和B端接头穿线孔内灌注有耐高温绝缘密封胶。
其中,上述的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所述A端芯管穿过所述A端接头的内通孔后与所述A端隔热绝缘衬套焊接。
其中,上述的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所述B端芯管穿过所述B端接头的内通孔后与所述B端隔热绝缘衬套焊接。
其中,上述的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所述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A端接头外保温面和B端接头外保温面;所述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分别与所述A端接头外保温面和B端接头外保温面在轴向上重叠。
其中,上述的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所述A端隔热绝缘衬套、B端隔热绝缘衬套、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的材质为脂环族环氧玻璃钢或聚酰亚胺玻璃钢。
其中,上述的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所述A端接头和所述B端接头分别设置有公螺纹和/或母螺纹。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包括若干首尾依次对接的保温管,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保温管由A端接头螺纹1、A端接头2、A端接头外保温面3、1号电缆4、A端接头芯管焊点5、保温隔热夹层6、B端接头芯管焊点7、B端接头外保温面8、B端接头9、B端1号导电环10、B端3号导电环11、B端接头螺纹12、耐高温密封圈13、B端芯管外表面14、B端隔热绝缘衬套外表面15、B端4号导电环16、B端2号导电环17、B端隔热绝缘衬套18、B端芯管19、B端接头穿线孔20、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21、3号电缆22、A端接头穿线孔23、A端芯管24、A端隔热绝缘衬套25、A端芯管内表面26、A端隔热绝缘衬套内表面27、A端4号导电环28、A端3号导电环29、A端2号导电环30、A端1号导电环31、4号电缆32和2号电缆 33构成。
本实用新型保温管的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21内间隔埋设有保温隔热夹层 6、1号电缆4、2号电缆33、3号电缆22和4号电缆32,保温隔热夹层6在内层,全面埋设,1号电缆4、2号电缆33、3号电缆22和4号电缆32在外层,同一圆周均布,轴向直线埋设。其中,本采用上述设计后,可以对从芯管内返回的循环水进行保温。
本实用新型保温管的A端隔热绝缘衬套25内埋设有A端4号导电环28、A 端3号导电环29、A端2号导电环30、A端1号导电环31、1号电缆4、2号电缆33、3号电缆22和4号电缆32,导电环内表面外露并与A端隔热绝缘衬套内表面27平齐,电缆在A端隔热绝缘衬套25内同一圆周均布,轴向直线埋设, A端4号导电环28、A端3号导电环29、A端2号导电环30、A端1号导电环 31分别与4号电缆32、3号电缆22、2号电缆33、1号电缆4连接。4号导电环28、A端3号导电环29、A端2号导电环30、A端1号导电环31位于A端隔热绝缘衬套25内侧,B端1号导电环10、B端2号导电环17、B端3号导电环 11、B端4号导电环16位于B端隔热绝缘衬套18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保温管的B端隔热绝缘衬套18内埋设有B端1号导电环10、B 端2号导电环17、B端3号导电环11、B端4号导电环16、1号电缆4、2号电缆33、3号电缆22和4号电缆32,导电环外表面外露并比B端隔热绝缘衬套外表面15微高,电缆在B端隔热绝缘衬套18内同一圆周均布,轴向直线埋设, B端1号导电环10、B端2号导电环17、B端3号导电环11、B端4号导电环 16分别与1号电缆4、2号电缆33、3号电缆22、4号电缆32连接。
本实用新型保温管的A端接头2加工有周向均布的4个A端接头穿线孔23, 1号电缆4、2号电缆33、3号电缆22、4号电缆32从4个A端接头穿线孔23 中穿过,穿线孔内灌注有耐高温绝缘密封胶。
本实用新型保温管的B端接头9加工有周向均布的4个B端接头穿线孔20, 1号电缆4、2号电缆33、3号电缆22、4号电缆32从4个A端接头穿线孔20 中穿过,穿线孔内灌注有耐高温绝缘密封胶。
本实用新型保温管的A端隔热绝缘衬套25缠绕固结在A端芯管24外表面, A端芯管24穿过A端接头2的内通孔后在A端接头2的芯管焊点5处与A端接头2焊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保温管的B端隔热绝缘衬套18缠绕固结在B端芯管19外表面, B端芯管19穿过B端接头9内通孔后在B端接头芯管焊点7处焊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保温管的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21的一端缠绕固接在A端接头 2和A端芯管24的外表面上,另一端缠绕固接在B端接头9和B端芯管18的外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保温管的A隔热绝缘衬套25与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21在A 端接头外保温面3处轴向重叠,B隔热绝缘衬套18与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21 在B端接头外保温面8处轴向重叠,实现保温管全程保温。
本实用新型保温管的A端接头2、A端芯管24、B端接头9、B端芯管19选用符合API标准的材料和钢级,保证保温管的强度、寿命和耐温耐压能力。
本实用新型保温管的A端隔热绝缘衬套25、B端隔热绝缘衬套18和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21选用脂环族环氧玻璃钢或聚酰亚胺玻璃钢等长期耐温大于 150℃的玻璃钢,具有耐温能力强、质量轻、机械强度高、电绝缘性好和视导热系数低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保温管的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21内的保温隔热夹层6选用纳米气凝胶隔热毯或陶瓷纤维隔热毯等隔热材料,具有超低的视导热系数,使保温管的保温性能大幅提升。
作为优选,对于相互对接的两根保温管,一根保温管的A端接头螺纹1与另一根保温管的B端接头螺纹12紧固连接。
作为优选,对于相互对接的两根保温管,一根保温管的B端隔热绝缘衬套 18插接于于另一根保温管的A端隔热绝缘衬套25内,B端隔热绝缘衬套外表面 15与A端隔热绝缘衬套内表面27采用间隙配合。
作为优选,对于相互对接的两根保温管,一根保温管的B端芯管19插接于另一根保温管的A端芯管25内,B端芯管外表面14与A端芯管内表面26采用间隙配合。
作为优选,对于相互对接的两根保温管,一根保温管的B端芯管19与另一根保温管的A端芯管25间采用耐高温密封圈13进行密封。
作为优选,对于相互对接的两根保温管,一根保温管的B端导电环16、B 端导电环11、B端导电环17、B端导电环10分别插接于另一根保温管的A端导电环28、A端导电环29、A端导电环30、A端导电环31内。B端导电环16、B 端导电环11、B端导电环17、B端导电环10的外表面分别与A端导电环28、A 端导电环29、A端导电环30、A端导电环31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实现两根保温管间的多条电缆分别连通,使保温管具有能够可靠传输温度等测量数据功能,且不容易损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结构设计适用于复合保温管的全尺寸型号设计。

Claims (8)

1.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其特征于,包括:
A端接头(2),其内设置A端芯管(24),A端隔热绝缘衬套(25),其一侧在圆周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A端接头穿线孔(23);其中,所述A端隔热绝缘衬套(25)包围所述A端芯管(24)外侧并且内部一侧平行设置有多个A端导电环,所述A端导电环与从所述A端接头穿线孔(23)内穿过的电缆相连;
B端接头(9),其内设置有B端芯管(19),B端隔热绝缘衬套(18),其一侧在圆周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B端接头穿线孔(20);其中,所述B端隔热绝缘衬套(18)包围所述B端芯管(19)外侧并且内部一侧平行设置有多个B端导电环,所述B端导电环与从所述B端接头穿线孔(20)内穿过的电缆相连;
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21),连接所述A端接头(2)和B端接头(9),其上设置有多个穿线孔,用于在所述A端接头穿线孔(23)和所述B端接头穿线孔(20)之间提供穿缆通道;
其中,所述A端隔热绝缘衬套(25)的直径大于所述B端隔热绝缘衬套(18)的直径;所述B端芯管(19)的直径小于A端芯管(24)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其特征于,所述A端接头穿线孔(23)和B端接头穿线孔(20)分别在A端接头(2)和B端接头(9)的周向上均匀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其特征于,所述A端接头穿线孔(23)和B端接头穿线孔(20)内灌注有耐高温绝缘密封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其特征于,所述A端芯管(24)穿过所述A端接头(2)的内通孔后与所述A端隔热绝缘衬套(25)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其特征于,所述B端芯管(19)穿过所述B端接头(9)的内通孔后与所述B端隔热绝缘衬套(18)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其特征于,所述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A端接头外保温面(3)和B端接头外保温面(8);所述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21)分别与所述A端接头外保温面(3)和B端接头外保温面(8)在轴向上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其特征于,所述A端隔热绝缘衬套(25)、B端隔热绝缘衬套(18)、耐高温复合保温管本体(21)的材质为脂环族环氧玻璃钢或聚酰亚胺玻璃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其特征于,所述A端接头(2)和所述B端接头(9)分别设置有公螺纹和/或母螺纹。
CN202220704667.XU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 Active CN2179502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04667.XU CN217950280U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04667.XU CN217950280U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50280U true CN217950280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09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04667.XU Active CN217950280U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502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04367C (en) Electrical wiring for drill pipe, casing, and tubing
US699255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element for downhole drilling components
CA2190971C (en) Double walled insulated tubing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same
US8109329B2 (en) Split-coil, redundant annular coupler for wired downhole telemetry
CN110397407B (zh) 一种双台肩导电钻杆
AU2015270214B2 (en) Branch structures of electrically-heated pipe-in-pipe flowlines
CN110145287A (zh) 一种稠油加热降粘复合采油系统
US20160356136A1 (en) Hydrocarbon resource recovery apparatus including rf transmission lin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BR112017017018B1 (pt) Estrutura de tubo dentro de tubo, método para fabricar uma estrutura de tubo dentro de tubo e instalação submarina
CN114809934A (zh) 一种有缆型复合保温管结构
CN217950280U (zh) 一种复合保温管结构
CN104246917A (zh) 在外部金属丝上具有电回路的连续结合的小直径线缆
CN217481261U (zh) 一种地热井测温短节
CN110219620A (zh) 一种电磁感应解凝数控线缆集油气系统
CN114737958A (zh) 一种地热井测温短节
US7648378B2 (en) Pipestring comprising composite pipe segments
CN210577698U (zh) 一种新型mpp电力电缆保护管套
CN210530803U (zh) 一种电磁感应解凝数控线缆集油气系统
CN100441931C (zh) 两种不同热膨胀系数管材之间的密封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CN218334501U (zh) 一种地热井井口信号转接头
CN217501639U (zh) 一种双壁钻杆随钻测井信息传输系统
CN218119105U (zh) 一种具有内外平结构的无热桥保温管
RU2386009C2 (ru) Термоизолированная колонна
US20220252198A1 (en) Underwater heated pipe for the transport of fluids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such a pipe
CN115498445A (zh) 一种地热井井口信号转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