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49294U - 一种可雨污分流的集成化截流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雨污分流的集成化截流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49294U
CN217949294U CN202221410333.8U CN202221410333U CN217949294U CN 217949294 U CN217949294 U CN 217949294U CN 202221410333 U CN202221410333 U CN 202221410333U CN 217949294 U CN217949294 U CN 2179492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barrel
rain
grid
rain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1033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龙
张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ongjia Water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ongjia Water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ongjia Water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ongjia Water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1033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492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492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492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截流井技术领域的一种可雨污分流的集成化截流井,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一侧连接有进水接头,所述筒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限位卡接有格栅,所述格栅开口正对进水接头设置,所述筒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组排污泵,所述排污泵的出液端连接自耦装置。本实用新型在筒体的一侧连接有进水接头,通过进水接头导入污水或者雨水,导入污水时,通过格栅进行过滤,格栅的上端的拉链便于垂直拉动,便于格栅进行定期清理,城市污水直接流入污水管道,实现旱流污,该装置安装位置较低时,可通过两组排污泵进行污水增压,进行增压排污,排污泵的一侧连接自耦装置,便于两组排污泵的垂直安装拆卸。

Description

一种可雨污分流的集成化截流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截流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雨污分流的集成化截流井。
背景技术
现在大部分城市排水现状为合流制排水系统,为响应国家生态治理要求,对于系统中不具备雨污分流改造条件的老城区或城中村,在排水系统中通过截流井进行辅助排水。
但现有的截流井无法对污水进行雨水和污水的分流,集成化底,无法对污水进行动力排水,在较低水位时,无法金秀贤快速排水,使用效果不佳,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可雨污分流的集成化截流井,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雨污分流的集成化截流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雨污分流的集成化截流井,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一侧连接有进水接头,所述筒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限位卡接有格栅,所述格栅开口正对进水接头设置,所述筒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组排污泵,所述排污泵的出液端连接自耦装置,所述自耦装置连接压力管,两组所述压力管并联连接压力管接头,所述压力管上依次连接有止回阀和电动闸阀,所述筒体的底部一侧连接有弃流管,所述弃流管的一端连接有液压驱动的弃流闸门装置,所述筒体的一侧连接有出水接头,所述出水接头的一侧连接有液压驱动的出水闸门装置,所述筒体的上端连接有上盖,所述上盖的上端连接有通风管和雨量计,所述筒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垂直的水质检测仪和液位计,所述水质检测仪和液位计外部均连接保护套。
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底部连接有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的直径大于筒体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格栅的上端连接有拉链,所述拉链的另一端连接在上盖底部。
优选的,两组所述排污泵设置在同一垂直面上,两组所述排污泵的上端均连接有索链。
优选的,所述弃流闸门装置和出水闸门装置均为刀闸阀。
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垂直的阶梯,所述阶梯的内部为中空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筒体的一侧连接有进水接头,通过进水接头导入污水或者雨水,导入污水时,通过格栅进行过滤,格栅的上端的拉链便于垂直拉动,便于格栅进行定期清理,城市污水直接流入污水管道,实现旱流污,该装置安装位置较低时,可通过两组排污泵进行污水增压,进行增压排污,排污泵的一侧连接自耦装置,便于两组排污泵的垂直安装拆卸;
(2)本实用新型在出水接头一侧连接有出水闸门装置,前期雨水期时,出水闸门装置关闭,避免初期雨水通过出水接头流入河流中,液位计检测水位达到排污泵高度时,通过排污泵将污水通过压力管导入污水管道,后期雨水进入时,通过水质检测仪检测,达到排放标准后,开启出水闸门装置,排污泵关闭,将水流排入河流,进行污水与雨水的分流,上盖上的雨量计进行雨量的检测,当雨量过大时,两组排污泵开启,将装置的排水量达到最大,避免装置水体溢出,装置整体集成度高,占用面积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雨污分流的集成化截流井的整体爆炸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雨污分流的集成化截流井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雨污分流的集成化截流井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雨污分流的集成化截流井的整体剖视结构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筒体;2、安装底板;3、进水接头;4、支撑杆;5、格栅;6、拉链;7、排污泵;8、自耦装置;9、压力管;10、止回阀;11、电动闸阀;12、压力管接头;13、弃流管;14、弃流闸门装置;15、出水接头;16、出水闸门装置;17、上盖;18、通风管;19、雨量计;20、水质检测仪;21、液位计;22、阶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雨污分流的集成化截流井,包括筒体1,筒体1的一侧连接有进水接头3,筒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支撑杆4内限位卡接有格栅5,格栅5开口正对进水接头3设置,筒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组排污泵7,排污泵7的出液端连接自耦装置8,自耦装置8连接压力管9,两组压力管9并联连接压力管接头12,压力管9上依次连接有止回阀10和电动闸阀11,筒体1的底部一侧连接有弃流管13,弃流管13的一端连接有液压驱动的弃流闸门装置14,筒体1的一侧连接有出水接头15,出水接头15的一侧连接有液压驱动的出水闸门装置16,筒体1的上端连接有上盖17,上盖17的上端连接有通风管18和雨量计19,筒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垂直的水质检测仪20和液位计21,水质检测仪20和液位计21外部均连接保护套,格栅5的上端连接有拉链6,拉链6的另一端连接在上盖17底部,两组排污泵7设置在同一垂直面上,两组排污泵7的上端均连接有索链。
其中,在筒体1的一侧连接有进水接头3,通过进水接头3导入污水或者雨水,导入污水时,通过格栅5进行过滤,格栅5的上端的拉链6便于垂直拉动,便于格栅5进行定期清理,城市污水直接流入污水管道,实现旱流污,该装置安装位置较低时,可通过两组排污泵7进行污水增压,进行增压排污,排污泵7的一侧连接自耦装置8,便于两组排污泵7的垂直安装拆卸,在出水接头15一侧连接有出水闸门装置16,前期雨水期时,出水闸门装置16关闭,避免初期雨水通过出水接头15流入河流中,液位计21检测水位达到排污泵7高度时,通过排污泵7将污水通过压力管9导入污水管道,后期雨水进入时,通过水质检测仪20检测,达到排放标准后,开启出水闸门装置16,排污泵7关闭,将水流排入河流,进行污水与雨水的分流,上盖17上的雨量计19进行雨量的检测,当雨量过大时,两组排污泵7开启,将装置的排水量达到最大,避免装置水体溢出,装置整体集成度高,占用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施工安装周期短,使用效果好。
请参阅图1-图4,弃流闸门装置14和出水闸门装置16均为刀闸阀,筒体1的底部连接有安装底板2,安装底板2的直径大于筒体1的直径,筒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垂直的阶梯22,阶梯22的内部为中空设置。
其中,弃流闸门装置14和出水闸门装置16均为刀闸阀,刀闸阀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使用效果好,在筒体1的底部连接有安装底板2,较大的安装底板2与安装地基接触面大,避免装置的下沉,在筒体1的底部连接有阶梯22,阶梯22可便于人员的进入,便于维护。
整体的工作原理为,装置装置的用电设备连接外部电源,控制装置连接可控制箱,在筒体1的一侧连接有进水接头3,通过进水接头3导入污水或者雨水,导入污水时,通过格栅5进行过滤,格栅5的上端的拉链6便于垂直拉动,便于格栅5进行定期清理,城市污水直接流入污水管道,实现旱流污,该装置安装位置较低时,可通过两组排污泵7进行污水增压,进行增压排污,排污泵7的一侧连接自耦装置8,便于两组排污泵7的垂直安装拆卸,在出水接头15一侧连接有出水闸门装置16,前期雨水期时,出水闸门装置16关闭,避免初期雨水通过出水接头15流入河流中,液位计21检测水位达到排污泵7高度时,通过排污泵7将污水通过压力管9导入污水管道,后期雨水进入时,通过水质检测仪20检测,达到排放标准后,开启出水闸门装置16,排污泵7关闭,将水流排入河流,进行污水与雨水的分流,上盖17上的雨量计19进行雨量的检测,当雨量过大时,两组排污泵7开启,将装置的排水量达到最大,避免装置水体溢出,装置整体集成度高,占用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施工安装周期短,使用效果好,弃流闸门装置14和出水闸门装置16均为刀闸阀,刀闸阀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使用效果好,在筒体1的底部连接有安装底板2,较大的安装底板2与安装地基接触面大,避免装置的下沉,在筒体1的底部连接有阶梯22,阶梯22可便于人员的进入,便于维护。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可雨污分流的集成化截流井,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一侧连接有进水接头(3),所述筒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内限位卡接有格栅(5),所述格栅(5)开口正对进水接头(3)设置,所述筒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组排污泵(7),所述排污泵(7)的出液端连接自耦装置(8),所述自耦装置(8)连接压力管(9),两组所述压力管(9)并联连接压力管接头(12),所述压力管(9)上依次连接有止回阀(10)和电动闸阀(11),所述筒体(1)的底部一侧连接有弃流管(13),所述弃流管(13)的一端连接有液压驱动的弃流闸门装置(14),所述筒体(1)的一侧连接有出水接头(15),所述出水接头(15)的一侧连接有液压驱动的出水闸门装置(16),所述筒体(1)的上端连接有上盖(17),所述上盖(17)的上端连接有通风管(18)和雨量计(19),所述筒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垂直的水质检测仪(20)和液位计(21),所述水质检测仪(20)和液位计(21)外部均连接保护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雨污分流的集成化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底部连接有安装底板(2),所述安装底板(2)的直径大于筒体(1)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雨污分流的集成化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5)的上端连接有拉链(6),所述拉链(6)的另一端连接在上盖(17)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雨污分流的集成化截流井,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排污泵(7)设置在同一垂直面上,两组所述排污泵(7)的上端均连接有索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雨污分流的集成化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闸门装置(14)和出水闸门装置(16)均为刀闸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雨污分流的集成化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垂直的阶梯(22),所述阶梯(22)的内部为中空设置。
CN202221410333.8U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可雨污分流的集成化截流井 Active CN2179492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10333.8U CN217949294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可雨污分流的集成化截流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10333.8U CN217949294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可雨污分流的集成化截流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49294U true CN217949294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15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10333.8U Active CN217949294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可雨污分流的集成化截流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492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76718Y (zh) 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108679451B (zh) 一种高楼建筑排水管路堵塞故障定位监控装置
CN209011273U (zh) 一种地埋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CN211472805U (zh) 一种地下管网雨污混接合流污水智能截流系统
CN217949294U (zh) 一种可雨污分流的集成化截流井
CN205975261U (zh) 一种多用途地下管道
CN201284492Y (zh) 一种简便实用的高架道路雨水利用系统
CN211646549U (zh) 一种小区用多功能雨水收集装置
CN208633254U (zh) 一种基于雨水浮力的全自动防堵塞雨水篦子
CN111296232A (zh) 一种高架桥自然生态循环灌溉系统
CN109440867A (zh) 一种自清洁的预旋盆一体化泵站
CN206591569U (zh) 一种雨水桶装置
CN212898583U (zh) 一种用于长大公路隧道洞内消防给水系统
CN212689185U (zh) 一体化装配式深隧调蓄泵站
CN113846740A (zh) 一种初期雨水收集装置
CN212026125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
CN210857475U (zh) 一种市政园林用蓄水装置
CN210739624U (zh) 一种新型建筑防水施工管道
CN207727713U (zh) 一种居住区道路的智能多向排水系统
CN207863099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势能加压雨水排蓄系统
CN112267491B (zh) 一种蓄洪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CN211499147U (zh) 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
CN215978124U (zh) 一种环保型建筑集水过滤回收系统
CN211113991U (zh) 一种挂管式截污管道
CN215105929U (zh) 一种用于城市河道支流上的新型截流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